公文写作常识与技巧

2022-08-12

第一篇:公文写作常识与技巧

通讯的写作常识与技巧

湖北电力报 陈克俊

(2013年9月24日)

在全省电力新闻写作培训班上的讲课提纲

同志们:

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通讯的写作常识与技巧》。

通讯是新闻写作的“重武器”,它是新闻媒体的“重头文章”,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和通讯员处于什么写作水平的“试金石”。能不能写通讯,通讯写的好不好,是一个记者和通讯员在新闻写作上,是否合格与成材的重要依据。否则,就是人们所鄙夷的“简讯专家”。

今天,我想和朋友们交流3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通讯的概念、特征与类型,让大家知道通讯的一般概念和知识,写作时有所遵循,不至于弄的“四不像”。

二是通讯的写作方法,让大家知道通讯的主题怎样提炼,结构怎样安排,语言怎样表达,人物、事件、工作及风貌通讯各有什么写作规律。

三是电力通讯写作的技巧。把我自己的写作和编辑体会“通讯写作技巧12345”与大家共享。

一、通讯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1、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者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但有几点区别:

1、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

2、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

3、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

4、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

5、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如消息:京山供电公司

五大举措 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通用制度

作者: 王刚

本报讯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通用制度下发以来,京山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将其宣贯落实工作作为近期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五项措施扎实推进。

一是深入学习,提升认识。组织全员对第一批48项通用制度进行专题学习,深刻领会制度实质。同时在各办公区域制作专题宣传栏,张贴关联制度,切实做好舆论引导,确保每名员工对第一批通用制度都牢记于心,明确通用制度必要性、及时性、指导性,为相关工作规范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广泛讨论,细致研读。对通用制度认真研读,吃透精神,对照制度逐条逐款研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征求差异化意见。并按照通用制度宣贯要求,认真开展相关制度废止工作,并通过规章制度委员会审核。

三是加强教育,营造氛围。将通用制度学习纳入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建设内容之一,让全员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那些不该为、违反有那些后果,自觉做好知制度、守制度、护制度。培育良好的落实文化,激励和引导组织员工提高制度执行力,让每位员工自觉养成按流程作业、按制度执行的良好习惯。

四是注重监督,提高质效。按照通用制度,建立起“个人承办、部室负责、整体协作”的督查机制,坚持制度督查工作抓经常、常规督查抓规范、重点督查抓突破、综合督查抓协调、重难督查抓反复,既注重督查结果、又注重督查过程,既注重集中检查、更注重经常督查,既注重静态督查、更注重动态督查。通过督查手段,始终绷紧制度执行这根弦,让全员自觉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制度。

五是强化问责,确保落实。针对通用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责任追究机制坚持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的工作制度,细化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具体操作规则,完善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和制度执行考评体系,将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匹配,对于制度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取消评优资格,确保制度有效落实。

改成通讯:

(主题)国网通用制度:距离我们有多远?

(副题)--京山供电公司开展制度学用活动侧记

1)、引言(开头是风头):

国网通用制度(是什么);

何时执行,那些内容与我们相关(为什么);

我们怎么推行五大举措(怎么样),取得了什么成效。

2)主体(猪肚子)

五大举措的分类说明与典型事例;

3)结尾(豹尾)

经验与效果的故事

2、通讯的特征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通讯的主要特征有三点:

(一) 容量大

前已提及,较之消息,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二)样式多

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

(三)写法活

写法活具体又表现为结构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较消息更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应该指出的是,有些教材将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作为通讯的特征,其实并不准确。

首先,新闻性固然是通讯所具备的,但这与其它新闻报道体裁并无相异;

其次,文学性也非每篇通讯必备之素质;

再者,较之消息,通讯固然在表达方式上灵活自由些,议论、抒情的运用略多些,但通讯毕竟仍以叙述、描写为主,很多通讯并非一律要直接体现“报道者”的意志,而应以客观为佳,故评论性也非通讯之特征。

3、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

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一) 访问记

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二) 专访

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专访涉及面一般不宜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三) 新闻小故事

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

其要求一是“小”,二是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

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如《一家3口赶考》

一家三口赶考

9月7日下午,省电力公司对“三种人”的普考结束,黄廷山一家三口赴县城的赶考任务也圆满完成。

黄廷山在建始县供电公司景阳供电所工作。这次很荣幸,他与在变电站工作的爱人杨太妤一同被抽到“好签”,参加省电力公司组织的“三种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普考。

考试时间为9月7日,星期六。要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多好呀,十岁的儿子就可以在学校里了。孩子没地方去,送到乡下奶奶家也不方便。儿子一听说爸妈星期六都要考试,就自告奋勇地要给父母当 “领队”。

8月末,夫妻俩就互相提醒,每天要抽时间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争取考出好成绩,尽量不到武汉去(听说补考要到武汉)。

开考的头天,夫妻俩赶到县城,儿子随行,他有模有样地对父母说:“考试不要慌,认真看题目,仔细答题。”

杨太妤她们早上先考。考完后她就提醒黄廷山,考试时一是要认真读题,比如说判断题,判断要写“对”或“错”,不能打“√”、“×”;改错时要全程描述该题。二是要认真审题,五个答案中选三个的很多。他的儿子还现身说法:“老爸,别像我犯低级错误。难题做对了,简单的因为粗心算错哟。”

黄廷山听到娘俩的反复唠叨,就想,这次一定要考好了,否则今后在单位上没“面子”不说,就是在这个家,也难保有“家长”的威风。

卢祖章

(四) 特写

将生活中某个特定的画面予以放大,集中突出地描绘事件和人物的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卢勇克:项目部的“故事大王”

“今天,我们的工程就要开始立杆、起吊、组装。来来,大家都是老资历的安装工啦,都谈一谈自己亲身经历的惊险场面,讲下有惊无险的经历和感受。”

8月24日中午,荆州供电公司110千伏麻水输变电工程项目总工卢勇克,忙着把9名施工人员请进寝室,开始了每周“安全故事会”。

卢勇克喝口茶,首先讲述了自己在纪南变施工中的亲身经历:

“那时我负责2组杆架的施焊,焊花四射,正忙着欢,突然感觉小肚子有烧灼感,忙把面罩取下查看。我的老天爷啊,就因为我把工作服上衣扎进裤子里,带火星的焊渣顺着缝隙掉进去,把裤裆烧出好大的洞!我的那个急啊,撒开脚丫就往消防水龙头跑,把自己冲成个“落汤鸡”。哈哈,还好,那次小腹处只落下个铜钱大的疤瘌。这可是终身纪念啊。”

卢勇克的故事引来大家的笑声一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施工现场负责人王会勤也马上把他的惊险经历与大家分享:

“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抬杆子,叭的一声,一根2米的扁铁紧贴着我的安全帽檐落下,把裤子拉了好大的口子,腿子上流了好多血。那时如果没戴安全帽直砸到头上,那我这吃饭的家业就惨啦!”

“那都不算太惊险,我在仙北工程吊装避雷针,25吨的吊车吊起近10吨重、长20多米的钢塔,为躲避围墙,我操纵吊车急升旋转,突然感觉车子晃动得吓人,车轮都脱离地面啦,在紧急处理后才稳定下来,差点车毁人亡啊。”吊车司机刘波也加入故事的讲述。

一时间寝室里特别热闹,大家七嘴八舌,纷纷把自己在施工从业经历中最惊险、最难忘的危险片段讲述出来。

“为了悲剧不发生,为了我们的顺利施工,我们在当前组立杆工作中该怎么办?”听完大家的故事,卢勇克向大家发问。

“进入现场要时刻注意周边环境”,“要带好安全帽等”,“施焊人员应穿帆布工作服,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戴好焊接手套、脚罩”,“吊车作业要专人监护,吊车脚要加垫钢板,起吊时吊点夹角不得小于45度,防止吊车颠覆”,“施工人员不得站在吊臂和重物的下面及重物移动的前方”……与会者一一发表自己的意见。

“都是让人惊出一身冷汗的教训,大家是幸运的,但安全生产上我们不能总抱着侥幸心理来对待,现场的任何一次疏忽大意和一次不经意的违章行为,就可能让我们安全生产的大堤毁于一旦。”卢勇克最后总结道。

这就是麻水工程项目部的每周故事会。卢勇克因讲述的故事多,针对性强,讲述出彩,而被施工人员誉为“项目部的故事大王”。

况丹青

(五) 大特写

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有人认为它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如《来自韶山的新传奇》、《探秘湖北的国家电网实验室》

(六) 集纳

把表现一个主题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如:《特高压:湖北电网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陈克俊 黎金勇 吴佳 魏琚逦

“特高压使我们从世界输变电技术前沿的追赶者变为领跑者。”省电科院副总工程师阮羚说。“令人特别高兴的是,1月13日,总书记亲自给特高压交流技术颁发了科技进步特等奖--因为这枚军功章上,镌刻着我们湖北电网人的贡献值。”

省电力公司科技信通部一位专家说,“特高压技术推动湖北电网科技全面升级。截至目前,从设计到安装,从架设到调试,从运行到维修,从标准制定到推广应用,我们已经成为全方位驾驭特高压的劲旅,‘孵化’出27项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1项,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府科技进步奖14项。同时,制订国家电网公司和省级技术标准24项,获得授权专利312项。

勇于担当 攻克特高压设备试验技术的制高点

8月2日,在省电科院高压试验大厅,项目负责人汪涛发出口令:“合闸,升压。”操作员谢齐家分别以500伏、200伏为步进升压,相关指标不一会儿便到达额定参数,现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省电力公司开展“±1100千伏特高压设备现场试验技术研究”的一个场景。

±1100千伏电压等级的直流设备代表当今世界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现场试验技术难度极大,目前国内外所有厂家均不具备试验检测能力。

省电力公司勇于担当,承担了“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现场空载试验、交流耐压及局部放电试验和冲击耐压试验”等研究项目。

省电力公司领导坚持靠前指挥,组织了省电科院、中国电科院、武汉大学等单位的81名高端人才共同攻关,先后列出12种试验方案,通过计算、试验,找出了最佳参数配置,使试验技术一步步从纸面走向应用的现场。

目前,省电力公司拥有“高压电气设备现场试验技术”等3个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其中“高压电气设备现场试验技术实验室”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交直流特高压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现场试验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团队”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

2013年,3个实验室分别承担了“特高压设备现场试验技术研究”、“水电能源基地源网协调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智能电能表质量监控关键技术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

化难为果 形成特高压建设“加速度”

省送变电公司是业界公认的一支特高压建设常胜之师。他们坚持把难题当课题,把成果应用到工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早在2007年,该公司就在凤凰山特高压试验基地攻下了国内首个百万伏变电构架吊装安装难题,写下了科技攻关的精彩起笔。随后,该公司在向上线、锦苏线、溪浙线、晋南荆工程和皖电东送等建设中,取得了一批专利成果。其中“LB-1型抱杆”、“特高压角钢塔组立施工技术”等获得国家电网技术创新奖。

截至目前,省电力公司先后在500千伏柏泉、江夏变电站应用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大截面导线等新技术,节省了占地面积和线路走廊;在500千伏潘口-十堰输电线路等四项工程中,采用了节能金具;在柏泉变电站等10项工程采用了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技术;在北湖港变电站应用智能电池系统等新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主创新 研制特高压工器具及管理流程

省电力检修公司是特高压设备运行管理的主力部队。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用什么工器具操作,操作应该遵守什么流程。

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自行研制特高压带电作业用的提线器、绝缘杆、液压起重丝杆等工器具,并承担了“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应用研究”和“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现在,“特高压带电作业用绝缘软拉棒” 和 “特高压线路绝缘子串更换工具”已获专利。

与此同时,该公司编制了《特高压现场工作管理规定》和特高压线路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建立了特高压线路基础台帐和运行台账,建立起了特高压应急预案体系。

目前,省电力公司正在以特高压技术为“孵化器”,探索建立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开展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营造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氛围,形成一批改进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攻难关、消缺陷、除隐患的生力军。

(七) 侧记

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的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身子蹲下去 贴近一线员工

--鄂州供电公司开展“领导倾听日”活动侧记

“平时我们总是聆听客户的倾诉,今天我们也要向领导倒倒苦水。”7月17日,来自鄂州供电公司窗口一线的19名员工,与该公司党委书记杨天功、纪委书记王小平、副总经理朱银军面对面交流,倾诉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及社交的烦恼等。这是该公司党委贯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贴近一线员工,为听取员工意见和心声而开展的“领导倾听日”专题活动。

身子蹲下去,你的心声我来听

作为与客户面对面的服务窗口,95598服务热线、供电营业厅等窗口一线员工都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

与在高温天气下摸爬滚打在一线工人相比,她们看似从事着并不危险的前台工作,鲜为人知的是,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她们也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2012年,该公司95598热线受理电话20多万次,日电话量高达5000多个。面对客户的责难和情绪宣泄,员工们只能默默承受委屈。

“在窗口工作时间长了,白天都在和客户说话,回家都不愿意和家人说话了,感觉自己的性格都变了。”华容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代表罗琳说。

“为了解决司徒村低电压问题,我们的工作人员在一位村民房屋上安装了一个支撑横担,村民给95598打来电话坚决不同意,劈头盖脸就是一阵骂;我们的一线人员火气也很大,像这样两头受气让我们特别难受。”热线客服代表蔡月婷颇感委屈。

与以往“领导讲、员工听”不一样,该公司领导仔细倾听,认真记录每一名员工反映的问题。

倾听对象的不同,员工感觉受尊重的程度不同。该公司开展“领导倾听日”活动,就是要让窗口一线员工直接面向高管倾诉,既是舒缓他们心理压力的一种途径,也是想真正把一线的困难问题摸准,为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民意带上来,组织为你解忧愁

“现在一碗牛肉面要9元,小孩子补一次课要30元,除去必要的生活开支,每个月都很艰难,大家也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如果没有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很难留住老员工。”热线客服代表廖海燕说起生活的艰辛,忍不住流下眼泪。

“其实不想走,其实很想留。”该公司副总经理朱银军说,包括农电工、社会化用工在内的各种用工,都在为鄂州供电事业作出贡献,都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该公司将逐步引入激励机制,按业绩、劳动成果获取薪酬,让大家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95598客服代表的社交面非常窄,有的女孩子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客户代表江小华说。

该公司纪委书记王小平当即要求,团委要关注这个群体的情感和交友需求,多组织一些年轻人的联谊活动。王小平表示,该公司党群团组织会充分考虑窗口一线员工的合理诉求,在员工体检、疗休养等福利待遇方面,竭尽全力为大家创造良好条件。

带着感情关怀农电工、社会化用工等各种形式的用工,近年来,鄂州供电公司一直在探寻破除农电工、社会化用工职业发展“天花板”,用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该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邵成平介绍,该中心在窗口一线员工中开展明星员工评选,从精神和物质上都予以奖励,营造人人比先进,个个想干事的良好氛围。对于特别优秀的员工,企业也会为他们提供更大的舞台。2012年,该中心将多次获得95598热线明星员工的徐慧,提拔为营业厅副班长,让她在更大的职业发展平台上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

压力放下来,营造心理晴天

在倾听了13位代表的发言后,鄂州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杨天功拿起一杯水问道:这杯水有多重?有人说50克、有人说100克。

“我们能不能把杯子拿起来?如果拿3分钟,大家都没有问题,如果是3个小时、30个小时,我们还拿得起它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压力,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放下压力。”

杨天功说,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的压力,给我们增添了许多烦恼,烦恼无处不在,处理烦恼最简单的方法是放下烦恼,而远离烦恼则需要有境界。他以史为鉴,在轻松闲聊中,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为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辅导课。

围绕员工的心理健康,减轻窗口人员的工作压力,该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好的途径和方法。

今年3月,该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建设了鄂州市首个职工心理疏导减压中心。设置了情绪宣泄室、身心放松室以及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心理宣泄、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放松等设备。情绪宣泄室配备了沙袋、橡皮人等设施,可供员工们发泄情绪,缓解压力。

该公司将不定期举办心理疏导训练营,组织窗口人员到减压中心放松体验,邀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沟通没有距离。该公司今后还将积极尝试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信息技术手段,听真话,摆实情,让领导与员工零距离沟通,倾听员工心声,促进企业和谐。 祝科

(八) 巡礼

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助发展 树品牌 促和谐

--宜昌供电公司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国家电网品牌,助推和谐社会建设……不同的目标,一样的追求。面对每一项工作,宜昌供电公司都是如履薄冰,做必做好。

2011年底,宜昌供电公司第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桂冠,创造了宜昌市行业文明创建的新记录,为宜昌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了积极贡献。同时,“国家电网”也成为宜昌市民心目中的金字招牌。

打造坚强电网 助推宜昌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保障,是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年来,宜昌供电公司努力打造坚强电网,使之成为宜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助推剂”。

推动电网转型,2008年,三峡电通过500千伏龙泉变落地;500千伏朝阳变投运,宜昌电网实现由通道型向受端型转变的历史性跨越。2012年,500千伏安福变建成投运。四年来,电网建设累计投资达34.4亿元,增加35千伏至220千伏变电站布点18个,容量235.16千伏安,新增35千伏至220千伏线路995.52公里,电网供电能力大幅增强,基本消除供电卡口;城市配网、农网建设改造持续推进,新增和改造10千伏台区1880个,供电质量明显提升,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宜昌供电公司还力推电网智能化建设,完成了110千伏西陵变智能化改造,220千伏远安变智能化改造正在推进之中。

精心规划电网发展。做好宜昌电网“十二五”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宜昌电网将再投资46亿元,为宜昌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湖北省内率先编制完成了城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并通过评审,该规划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此外,公司还编制了白洋工业园区电力设施布局规划,修编了“十二五”县域电网规划,并开展了农村中低压配网规划编制。

加强电网精益化管理。抓深风险管控,率先试点安全风险管理、工厂化检修、调控一体化,自主开发了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抓紧隐患治理,对三峡库区及周边21条220千伏线路和2条110千伏线路进行防雷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效果;成功研制“除冰机器人”。建设安全警示教育室,开展“安规百分行动”,实施安全知识循环抽考,全面提升安全意识。通过广泛宣传、专项巡视、定点蹲守等方式,严防安全隐患;抓牢现场履责,实行安全履责挂网督办,做到现场预控无死角;抓实班组安全,实行班组长安全责任提示,广泛开展班组亲情助安,使安全责任意识在基层落地生根。宜昌电网连续两年安全稳定运行,220千伏主网线路“零责任跳闸”超过800天,220千伏线路连续两年“零外破”。

加大城区配网线路建设改造力度,提高网络供电能力,截止2011年底,实现10千伏环网线路115条,线路手拉手比例达89%,满足N-1准则达71%,位居全省第一。持续三年开展“扫雷”行动,配网故障次数由2008年的4280次、2009年的2850次、2010年的1166次,下降到2011年的792次。配网无故障日从2008年3天,2009年14天,2010年31天,上升到2011年的95天。

加快农网升级。接收葛洲坝电厂高压客户、清江“两线一站”资产和客户,规范黄柏河自供区供电,上划当阳、长阳、远安、夷陵地方电力资产,畅通投资渠道,推进农网升级改造。随着改造实施,2011年,农村电压合格率同比上升1.18%,供电可靠率同比上升0.07%。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坚强的宜昌电网为宜昌招商引资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大批投资巨大、影响广泛的企业落户宜昌,近四年来,三峡全通、三新硅业等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成为宜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随着这些大企业的安家落户,宜昌社会用电保持持续增长,2011年,宜昌供电公司售电量达154.25亿千瓦时,在全省仅次于省会武汉,跻身国家电网公司259个同类公司前30强。

优化用电环境 打造国家电网品牌

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优化用电环境,宜昌供电公司在市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也为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光彩。

让灯先亮起来。宜昌供电公司推进精益化抢修,建立起各环节全程管控体系。自主研发并建成配网数字化集约指挥系统,全程掌握抢修过程,优化抢修资源配置。自己动手改装指挥车、安全工器具配送车、移动试验车、“应急发电车车载电力启动机构”、“夜间防护安全帽”,使抢修工作更为方便快捷,以上五项成果还获得国家专利。抢修效率不断提高。年平均抢修时间不断缩短,从2008年223分钟/次、2009年132分钟/次、2010年74.4分钟/次、到2011年的55.94分钟/次。在省公司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的客户满意指数调查中,宜昌“抢修服务”位居全省榜首;连续几年被省公司评为“城市配网管理先进集体”、“抢修精益化管理先进单位”。

让窗口靓起来。进一步完善供电营业窗口建设,对36个供电营业窗口的文明服务礼仪、制度上墙、挂牌上岗、门前三包、服务投诉机制建设等统一工作标准,每月对营业窗口、报装、抄表催费流程执行、抢修时限等进行巡视检查,对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在宜昌市“媒体记者评窗口”活动中广获好评,公司蝉联宜昌市“诚信单位”,6个营业窗口被评为全市公共服务“十佳明星窗口”,枝江客服分中心、点军客服分中心同获全省“五星级”窗口。开展行风评议“回头看”和“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窗口单位)”创建活动,客服中心东山营业厅等5个供电营业窗口获宜昌市创建先进单位,秭归公司客服中心等18个基层供电所获县级创建先进单位。当阳客服分中心获“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示范供电所”。95598远程服务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让服务近起来。猇亭供电所迁移到猇亭城区中心地带。坚持开展“光明使者”进社区活动,今年再次深入城区10多个大型社区开展智能电表专项宣传活动,上门为用户讲解智能电表特点和使用方法,并专门印制了一批印有智能电气时代图解、漫画节电小常识和安全用电小常识的扇子,免费赠送给前来咨询的客户。不断拓宽电费代扣渠道,与邮政储蓄、银行等机构联合,进社区、村组为客户现场办理电费代扣业务,做到“市民缴费家门口,农民缴费不出村”。向报装客户免费发放《高压报装一本通》,公开报装流程,限时办理。实行大客户经理制,服务三峡全通、三新硅业等项目建设,多次创下“宜昌速度”。

让城市亮起来。与新建道路同步做好路灯建设,开展社区“点亮工程”,四年来,为杂居社区和背街小巷安装路灯1698盏,中心城区背街小巷路灯覆盖率达90%以上。推广路灯智能监控终端,使路灯按照季节、天气变化,自动调整开、关灯时间,提高节约用电水平。在主干道逐步安装“节电器”,节电率达35%。

让城市美起来。配合城市道路综合治理开展“电缆下地”,实现了中心城区主干道电缆全部下地。清除城区及周边主干道配电箱、环网柜、路灯电杆上的“牛皮癣”,并进行“换装”或喷漆处理,确保供电设施美观、整洁。

公司事迹广受各界称赞。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频频聚集,予以高度肯定。在宜昌市政风、行风、人大评议中,均以第一名的最高分位居公共服务行业榜首。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展示全国文明单位风采

大力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国家电网核心价值理念,开展普遍服务,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道路上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完善细节。今年初,启动“进一步提升居民用电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三十条重点提升措施”,让用户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捷。明确居民当月欠费不停电催费,跨月欠费应仔细分析客户缴费信用记录,确需停电的,也必须严格审批后实施;认真开展居民客户信息资料收集,免费发送电费电量短信;缩短欠费复电时限,严格供电方案答复等时间节点。明确营业大厅为客户提供用电业务资料免费复印服务;下班前,为等待客户实行延时服务;开通营业厅联网报装,方便居民就近办理用电报装业务。

规范透明。深入践行国家电网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引导员工不断提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编印《国家电网新“三个十条”》学习手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服务新标准,在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升企业文明素质。聘请知名专家讲授公共服务标准礼仪、公共服务标准用语等专题知识,公司系统36个营业窗口754名员工分期参加学习。开展“点靓生活-走进国家电网”网友体验活动, 41名网友实地体验了95598服务热线、电网调度、抄表收费、配电抢修等工作,零距离感受了供电一线人员的工作状况。

倾情助学。对口远安一中,每年资助50名贫困高中生,除帮助解决学费外,公司5个“元成爱心助学小组”还不定期到学校,甚至深入家庭看望受助对象,为他们赠送购书卡,充值饭卡,买衣服鞋袜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同时,公司负责人还通过看望、电话沟通等方式,与他们交心谈心,疏导思想上的困惑。秭归县电力公司等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当地中小学校进行用电安全检查,帮助更换损坏的灯具、导线,指导校方整改安全隐患。

奉献大爱。2008年,抗击南国冰灾,291人大年初三千里援赣,圆满完成3条220千伏、1条110千伏严重受损输电线路的抢修任务;抗击当阳风灾,1300人并肩会战,时任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评价“大灾面前见精神”。抗震救灾,179人星夜兼程赴绵阳,10天内修复6座110千伏和2座220千伏变电站;支援奥运保电,17人驻守北京三个月,直接参与北京市电力公司保电值班。2011年,支援襄阳抗风保电,64人顶高温,冒酷暑,三天两夜奋战老河口,修复2条10千伏线路、63个配电台区。在奥运会、世博会等特殊时段,千余名员工“一人一塔”蹲守,圆满完成跨区保电任务。公司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电网“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功勋集体”、“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奥运保电先进集体”、“世博保电先进集体”。

广泛履责。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在宜定点扶贫工作,启动第五期扶贫工作,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支持带动长阳、秭归贫困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对重要客户进行绿色义诊、优化用电方案,针对高危客户推出VIp服务,配备“电力保健医生”,提供安全用电、科学用电指导。上半年,先后为瑞安快捷酒店、市工商局、检察院等30多位客户上门进行义诊,为客户解开用电疑惑,并提供专业建议百余条。针对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开展“身边有我”特别服务,通过抄表员主动收集空巢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的信息,帮助其办理短信业务,免费为20多位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更换开关、检查线路、投递发票。成立“爱心电费基金”,并帮助其缴纳一部分电费。支持抗旱保电,电线架到水源点。四年来,累计保电600余次,均圆满完成任务。

树立典范。力倡修身律已,评选月度之星,开办“道德讲堂”,举办“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巡回演讲,引发一场场“身边的感动”。公司员工李元成33年如一日照顾已故战友父母,名播荆楚,成为湖北省道德模范。退休职工迟德智勇救2名落水儿童,入选“中国好人榜”,被宜昌党报评为“宜昌形象”。李军被评为“感动湖北电网十大人物”。肖勇国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电力哥”遇难必救,新华社发通稿报道。艾建平等7人倾情授藏,载誉而归。“元成突击队”、“光明使者小虎队”、“农电先锋”、“服务快车”、“元成爱心助学”等成为靓丽风景。

助力成长。实施依法治企,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力推执行力建设,开展“向解放军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建成省公司第一个输电线路实训分中心,打造人才培训摇篮。完善内训师队伍,实施“导师”带徒、岗位练兵、夜校充电,引导员工岗位成才,年人均培训率96%。广泛开展职工技能比武,四年来,参加省公司及以上技能比武25项,58人次获奖。成立“黄强工作室”,评选技术带头人、技术专家、首席员工,四年来, 6人被评为省公司及以上专家。首创“科技项目基金”,大力开展技术创新,获得49项国家级专利。冯珂获得全国“安全伴我行”演讲赛金奖;《平安调》获国家电网公司“生命之歌”安全歌曲比赛金奖。

二、通讯的写作方法

(主题〈副题〉、引言、小标题〈

1、

2、

3、〉,结尾)

(一)怎样提炼通讯的主题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

“两头”指“上头”和“下头。”

“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

“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列宁在做新闻编辑工作时,很重视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讯确立主题的准则。

“政治上重要的”,即指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也就是吃透“上头”。

“为大众所注意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即要吃透“下头”。

“涉及最迫切问题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1、“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

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2、,“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3,“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如:《神农架供电公司:在“接轨”中檫亮国家电网品牌》

<新闻现场>

3年接轨:勇当提升管理水平的探路者

--神农架供电公司管理体制上划三年成效扫描

陈克俊 丁文武 高长海

10月的神农架五彩斑斓,人称“惊艳之秋”。300多名电力员工,正对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开展“秋检”,他们要用安全可靠的“生态电”,庆祝神农架供电公司上划三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

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周森锋十分喜爱这只穿着“国网服”的队伍。他对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尹正民说,林区电网上划3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大变化,我们不仅要衷心感谢省电力公司的无私支持,还要感谢林区供电公司在转轨对接中展示的好作风,好经验。

神农架供电公司总经理杨平说,接轨3年,他们坚持以“文化对接”筑根基;以坚强电网促管理;以优质服务带队伍,找到了一条适合在“代转直”的“过渡期”内提升管理水平的新路径。

(二)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一线串珠式)。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众星捧月式)。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

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今夜是除夕》即属此类。文章开篇之后,分别写了五个地方的人们做着日常工作的情况--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性质并列式。

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

如《人民日报》《浦东,璀璨的“双桥”格局》就是如此。

文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揭示“双桥”格局的三个侧面:

南浦、杨浦两座桥――基础建设由小到大的跨越

金桥、外高桥两座桥――城市经济功能由低到高的跨越

改革、开放两座桥――城市开发机制由旧到新的跨越

群相并列式。

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

对比并列式。将正、反的人物或事件并列,从对比中见主题。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星月辉映式)

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三)通讯的表达方式

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

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

1、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

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地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叙述的运用不宜如消息一般概括,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又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

2、描写的直观性。

通讯是新闻体裁,其描写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和夸大的形容,而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3、议论抒情的实在性。

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或直抒胸意、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情是真的,而景、物和人、事则不必真,即缘情而发,因情设事者多。而通讯之议论、抒情皆须缘事而发,因事生情、情不离事。而且,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粘合、结尾之处作点晴。其旨或在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使事实、形象生辉;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通讯的语言既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具有实录性,不可妄加虚拟。

(四)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

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尤需注意:

一忌“有人无魂”。

即人物的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

二忌“有魂无人”。

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

三忌“千人一面”。

有的作者在写人物时,难以克服雷同之病,或与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或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特色。

四忌“褒一贬百”。

不宜用“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特别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而应用“水涨船高”的方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

五是要写“全人”。

主要是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即指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不能忽略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对报道对象作既有“正像”又有“反像”的“全息摄影”。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写作。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全人”。如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他父母病危也不回家、妻子难产亦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了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还说“对不起”;做菜时,也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

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一般写一个人,可以分成3部分写,

1、引言--先写其成就与亮点(告诉读者你写的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写他,这个人怎么样)

2、主体--3个不同类型的故事

3结尾--与开头呼应。

如《实干之星》

王婷:智能用电班的女掌门

80后的美女工程师王婷,是鄂州供电公司智能用电管理的奠基者之一。

她在2001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奋战在智能用电管理技术的最前沿,先后参与营销系统建设和改造升级“三大战役”;承担2项填补智能营销空白的系统建设和上线运行试点;编写了全省首个《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和《操作手册》,并发表论文4篇,其参与编写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费控业务应用与管理》被收入典型经验库。有3个课题获得QC成果奖,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管理先进个人,省电力公司双文明建设积极分子称号。今年7月,她又被鄂州供电公司选拔为首届生产技能专家。

会工作才美丽--把战胜每一次挑战当作乐趣

王婷在学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参加工作时却被分到城区担任抄表工。2003年,领导用其所长,安排她负责微机网络管理、负荷控制和信息运维工作。随着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她在“单兵作战”历程中,成长为智能用电班“5朵金花”的“女掌门”,并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9年。

2001年,她取得信息运维技术资格证书。紧接着,她又在负控系统升级、用电现场管理变身为智能信息采集系统的三大战役中,参加搭建主站系统,编写运行流程,推进实际应用,把最开始的150台专变用户建成现在覆盖该公司所有专变、公变、低压居民的数据实时采集的一体化平台。

每一次系统升级,对王婷都是一次挑战。一线人员和客户碰到疑难杂症,都要找她。平均每天都有二三个问题,她24小时开机,不管节假日,不论白天黑夜,总是耐心解答,有些电话上解决不了的事,她就跑到现场诊治,从来不把问题拖过夜。一次,一个钢铁厂忘记续交预付电费,在半夜发现欠费报警,给她打来电话,她爱人也在上夜班,她只得把2岁的女儿锁在家里,赶往智能平台为客户办理续费手续,避免了炼钢炉报废的重大损失,客户非常感谢她,却不知她把女儿独自关在家中的忧愁。

为战胜每一次挑战,王婷坚持不懈地从书本学、向厂家学,并参加武汉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学习,为后来承担全省远程费控系统、采集作业pDA系统2项前沿技术试点奠定了基础。她从前期调研分析开始,搭建系统,接口联调,功能演练,流程测试,到编写管理办法、培训手册、操作指导书,无不亲历亲为,从而成为智能用电管理全流程的领跑者。并在今年省电力公司同业对标序位中,连续4个月名列榜首。

第二篇:演讲稿写作技巧及常识

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一)要口语化。“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 要口语化。 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 者能否说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 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如在一次公安部门的演讲会上,一个公安战士讲到他在 执行公务中被歹徒打瞎了一只眼睛,歹徒弹冠相庆说这下子他成了“独眼龙”,可是这位战 士伤愈之后又重返第一线工作了。讲到这里,他拍了一下讲台,大声说:“我‘独眼龙’又 回来了!”会场里的听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讲稿的“口语”,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 辑严密,语句通顺。由于演讲稿的语言是作者写出来的,受书面语言的束缚较大,因此,就 要冲破这种束缚,使演讲稿的语言口语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 短句,把倒装句必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 去。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那么“上口”、 “入耳”,就需要进一步修改。

(二)要通俗易懂。演讲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 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 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宁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 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 号、决定和结论”。

(三)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一定要生动。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 巴,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讲稿。广为流传的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演讲,毛泽东的演 讲,鲁迅的演讲,闻一多的演讲,都是既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生动感人的语言。语 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 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

第三篇:诗词创作常识与技巧

要点:

1.诗词作品中的具象、意象及意境

2.形象思维与格律思维

3.意境的营造――赋比兴的运用

4.诗句的语法特点

1.诗词作品中的具象、意象及意境

(一)具象:指物体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物象。

一般来说,诗词作品中的具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如树木中的柳、樟;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禽类的乌鸦、鹰、鸡、鸭、鹅;兽类中的虎、狼、犬、兔;天上的风、云、雷、电、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形容词以及青、绿、黄、红、紫、白等色彩词,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状了。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体的具象,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

(二)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

意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该词原为哲学概念。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比如说,“马”是物象,“白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为什么呢?因为一匹马的烈与不烈,是靠人的感觉加上大脑的判断来完成的。同样,“人”是物象,“黑人”是具象,“好人”与“坏人”

就是意象。又比如 :“山”和“水”

是物象,“青山绿水”是具象,“穷山恶水”就是意象了。物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具体,比如“马”这是一个物象,它包括一切可以称作“马”的动物;而具象“白马”,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了;“烈马” 呢,它已经加上人的感觉和判断了。在一首诗里面,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将军”,那么这首诗在风格上就会显得比较大气,也有利于刻画“将军”高大威武的形象;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牧民,那么这首诗便可能会具有粗犷的风格了;如果配上一个“侏儒”呢,那么这首诗很可能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了。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的,是经过作者经过思考、筛选才用进诗歌里面去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意象进行表达,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诗词界,对于“意象”一词还有另外一种解说,那就是认为“意象”的概念是指作者写作构思时的意中之象。这就是说,一些物体本来根本就不存在的,比如“龙”、“凤凰”、“麒麟”,“神仙”、“阎王”、“孙悟空”等等,还有传说中的其它一些禽兽,把这些东西写进诗里边去了,就成了“意中之象”。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物体是有的,也许是这里原本有的,可是这位诗人去的时候却没见到。为了服务主题、营造意境的需要,诗人将它也写进去了,这也就成了“意中之象”。比如写我们芦溪武功山的诗词,有不少的人都将“白鹤”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原因就是武功山的主峰就叫白鹤峰。就我所知,武功山没有白鹤,至少是当代没有人在武功山见到过白鹤。如果我们读这些诗词时真以为某某诗人在武功山见到白鹤了,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再看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我们都很熟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围绕这首诗中的“乌啼”与“江枫”、“夜半钟声”,数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乌鸦日落则寐,夜晚是不会啼的,月落霜起时已近天晓,乌鸦怎么会啼叫呢?有人认为枫树怕湿喜干,河边是不会生长枫树的;还有人认为唐代佛寺没有半夜敲钟的情况存在。其实,这也就涉及到了诗歌的意象问题。诗人做诗词,往往靠联想,他会把一些眼前并不存在的形象写进诗中去,以提高作品的意境。我们假设张继夜泊江中时并没有看到江边有枫树,也并没有听到乌鸦啼叫,而且他也没有听到什么寒山寺的钟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创作中将这三样东西“借来”

写进他的《枫桥夜泊》诗里去。乌鸦夜啼会给人带来一种忧愁的情绪和恐怖感,我们民间不是常说“乌鸦啼叫没好事”吗?不是说谁说了不吉祥的话他就是“乌鸦嘴”吗?实际上“乌鸦夜啼”只是诗人渲染客旅愁绪的一个意象而已。至于说枫树不会生长在潮湿的河岸,这种推测是错误的。我们芦溪镇仁里村小街东侧的河边上就生长着一株比较大的枫树,我早几年特意去看过,这株枫树现在也还在。

(三)意境:指抒情诗及其它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

美的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水平深层次的悟性。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即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于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或者受到思想启示,沉湎于哲理性的思考。诗词如果缺乏这种意境美,便会浅露无味,或者是格调低下。

意境并不玄奥神秘,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生活形象或生活环境)的统一,是形与神、内情与外景的和谐完美的统一。用通俗简明的话来解释,“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或借境达理。我们写诗,要用凝练、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创造出既不同于生活原型,又形神兼备、包含着不尽之意、不尽之情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境界。在这种艺术境界中,“意”并不是直接的倾露或抽象的论述,而是在画面中自然而然地让读者感知;“境”也不是纯客观的外形摄像,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见解和感情色彩。把感情含蓄在形象里,即意寓于境,境中见意,才能创造出意味隽永的艺术境界。

凡是好诗词都讲究意境。这是因为思想感情必须含蕴在具体的形象中。想要写好一首诗词,就不能不写景,而且必须讲究情景的交融统一,而这种统一应该是水乳般的交融。在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里,这种情景交融表现得尤为明显。

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画作品时,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因情而造景;“画中有诗”是景中寓情。前者要善于选择和描绘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后者是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柳宗元的名诗《江雪》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它把寒江飞雪、孤舟独钓的画面描绘得非常生动,使人感到大雪覆地、朔风逼人、而钓翁于严酷孤独的环境中甘于披蓑独钓;这正寄寓著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绪。柳宗元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远谪,这个画面正表明他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不屈的气节。初读时也许觉得这只是一幅平淡的山水画,但是愈仔细体味,就愈宜得这首诗的意味隽永,意境深远。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则是一首借境达理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充满理趣,说理的技巧十分高超。苏东坡通过在不同地点观看庐山所看到的景象不同一事,来说明对事物应从多角度去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哲理。当然这也是他游览庐山所获得的感悟。如果当时苏东坡不是通过借境达理来表现这一哲理,那可以肯定他的那首说理诗不会被人常常提起。

2.形象思维与格律思维

一)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也称“艺术思维”,它是一种依附着客观具体的形象所进行的思维。也就是说,形象思维是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

它所描绘的是能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具体事物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人离开了形象的感受,激情便无从产生;离开了形象的捕捉与表达,就难以写出栩栩如生的感人的好诗。形象思维既离不开比、兴,又需要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形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意象性思维,其目的是营造一种情景相融、融情于景的艺术境界。

形象思维是一切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当然也是诗词创作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形象思维便没有艺术创作,当然也就没有诗。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形象思维的东西,即使它符合格律要求,也不是诗词,因为没有形象思维,作品便不可能有韵味和意境,而没有韵味和意境的韵文作品就不是诗词。现在有不少人津津乐道于写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口号式的所谓“诗词”,充其量只是一些“格律溜”,根本就谈不上是真正的传统诗词。这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形象思维、不懂得怎样运用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关系。毛泽东在给陈毅谈诗的信中,曾三次讲到形象思维,明确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有两种表达方法:

1、光写形象,从形象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的《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首诗就是形象的描绘,来说明唐军奋勇杀敌,激战沙场的事实的。诗中所用的“骝马” “白玉” “鞍” “沙场” “月色” “铁鼓” “金刀” “血”,都是有形象的,是读者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震”有声,可以听见;“寒”是气温,可以感觉到;“跨”是动作,也可以看见。此诗除了“战罢”二字是抽象的叙述以外,是全是用的形象化的语言。诗人赞美唐军奋勇杀敌,保卫祖国的感情,自然也就在诗中表达出来了。

我们现在再来看李白的《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廷观赏牡丹花时命李白写的新乐章。人人都知道杨贵妃是美女,但是,“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史书上记载,杨贵妃“美艳异常”,或曰“其美绝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

“美极了”的意思;可是她究竟是怎么样的美,却没法给人一个明晰的具体的印象。而李白是长期陪侍在唐玄宗和杨贵妃身边的人,他自然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杨贵妃美的形象。所以,李白运用他的形象思维之笔,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贵妃的深刻印象。在这三首诗中,诗人把牡丹和美人交互在一起进行描写,花光人面浑融一片了。

第一首:第一句把杨贵妃的衣裳想象为云彩,把她的容貌想象为花;第二句写美丽的牡丹花随春风的恩泽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娇艳。这句中的“春风”,实际上是用以比喻唐玄宗的。第

三、四句说,如若不是在西王母所居住的群玉山山头见过,那么也会在天上的瑶台于月下相逢;这又把杨贵妃比作素雅的仙女了。

第二首:首句不得写花的娇美颜色,而且写了花发散出的芳香,以艳丽的花来比喻杨贵妃;第二句用楚襄王梦中会神女而断肠的故事,深化和烘托杨贵妃的感人;第

三、四句进一步以身着新妆的汉代皇后赵飞燕来作比。梦中的神女、古代的绝色美人,都不及杨贵妃的天然绝色。

第三首:前两句写名花牡丹与绝色倾国的杨贵妃都很得唐玄宗的欣赏垂青;第三句写鲜花能解释春风之恨、美人能消尽君王之苦思;第四句点明此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唐宫内的沉香亭北。这首总写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阑外名花,美人倚阑,春风带笑,花即是人,人即是花,真是春风拂面,花光满眼,风情无限。

李白在这三首诗中,没有用抽象的、概念化的语句,而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体验,概括和提炼出其中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运用形象思维进行一番加工、创造,使这生活现象凸显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诗人通过自己在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营造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他对杨贵妃的赞美之情。

又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是用描绘山、水、月、城的情景,来表达凭吊古迹,感叹时代的变迁,寄寓对兴亡变化无限沉思的。

2、既写形象,也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这首诗前两句写形象,后两句写思想感情。又如我今年元月十六日写的七律 《与诸文友陪同无我弟登武功山白鹤峰》:

啾啾鸟语寂人烟,系缆腾飞我亦仙。

峭壁凌空行栈道,长梯绕谷上云天。

参差绿树生佳意,飘渺方屏结善缘。

今日登临共携手,吟诗重聚盼来年。

这首七律也是前半写景后半部分写思想感情。

一首诗如果没有了形象化的语言,又无高尚的思想和饱满的激情,全是叙事与议论,是很难写出动人的诗句的。

(二)格律思维

在诗词写作中过好格律关,实际上就是要学会在写作时运用格律思维的问题。要写好诗词作品,就要将格律思维和形象思维同时结合运用好,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才会产生既符合传统诗词格律,同时又具有意境的诗词作品。如果在一首作品中同时运用好了这两种思维,再加上作品有了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意,就可能营造出较好意境的作品来。

格律思维的定义:

就是作者在创作诗词作品时自觉运用诗词格律中的平仄规范、协韵规范、对仗修辞〔有的词牌的词谱中还有“倒装”、“叠字”等规定的修辞要求〕规范及句式〔例如词中的“领字”、断句〕等规范,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艺术构思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的本质是一种创作规范性思维。

格律思维的特征

格律思维有约束性、模仿性、习惯性三个方面的特征。

1、约束性是指格律思维的排他性,规定写格律诗词,就只许严格按诗词体裁中相应的格律进行创作,而决不允许出律。

2、模仿性是指诗词作者以大量的古今同类作品的格律思维写作为范例进行写作。

例如,在介绍诗词创作的工具书中,每一种诗律和词谱后面都附有一些典型的作品以资对照,实际上是给学习者提供模仿的范例。

3、习惯性是指当诗词作者学习按格律写作进行到了一定阶段,也就是运用格律思维写作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以后,就会根据他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形成一种主动、迅速地按与所选择的体裁相应的格律要求进行写作的思维定势。

到了这个阶段,作者就能够比较自如地驾驭了格律本身,由“自然王国”进入到了“自由王国”。我在来稿中看到,有不少初学诗词创作的朋友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写出来的诗和词也有一定的意境,满像那么一回事;但由于他们缺少将格律思维自觉地运用于创作的训练,或者是嫌按格律写麻烦,所以本来他想写一首律诗或某一名称词牌的词,而最终的结果却弄成了“四不像”。诗不像律绝还勉强可称得上古体诗〔不协韵的除外〕,但词不遵律,决不是词,因为历史上并不存在“古体词”一说。

在诗词作者看来,一个词语不但有它的实质内容(即意义),同时还有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格律属性):

词语的读音――代表其所属韵部

词语的声调――代表其平仄属性

词语的词性――代表其对仗属性

举例来说,比如说“光”这个词,对号入座的话,它的读音表示它属“平水韵”的“阳韵”;它的声调是第一声,表示它属于平声字;它的词性是名词,表示它在诗词对仗中只可以与其它名词对偶。一个单音节的词,它在诗词格律中,必然是在韵部、平仄、对仗组成的“三维空间”内进行定位。所以我们创作诗词在选择某个词语的意义的同时,也要对它的格律属性进行选择,以使它在诗词作品中所处的位置符合诗词格律的要求。这个选择的过程也就是格律思维的过程。养成用格律要求进行思维的习惯,与养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习惯一样,是每一个诗词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然,养成这种习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可以操之过急,只能在创作实践中循序前进。

形象思维与格律思维是一首格律诗词作品的两翼,这两翼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翼,这首作品便飞不起来,流传不远。尚若不按形象思维进行创作,写出的诗词作品就味同嚼蜡,缺少诗词作品应有的韵味和意境,没人爱读;尚若不按格律思维进行创作,老是出律,作品便没有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念起来不顺口,人家便不会认同这作品是格律诗词。所以,我们学习诗词创作,应当注重这两种思维的同步运用。 3.意境的营造――赋比兴的运用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美的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水平深层次的悟性。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即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于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或者受到思想启示,沉缅于哲理性的思考。”

但是,如何才能营造出诗词作品的美好意境呢?这就是我们在创作中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营造意境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变抽象为具体、形象,以比兴为上。赋多陷于平板,比兴多流于晦涩,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多为结合起来用。

(一) 赋

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杜甫诗中的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赋法,如叙事诗《新安吏》、《石壕吏》、《垂老别》、《无家别》等都是通过直接的叙述使情景再现;但是赋法并不仅仅用于叙事,如他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也用了敷陈铺叙的白描手法,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这样震撼千古的名句,既叙事,也抒情。

李白的《静夜思》用的也是赋法: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用白描的手法,将那些引起他思乡之情的具体情景直接描述出来。由于月亮能照到他自己也能照到他的故乡,而故乡的亲人也同时能看到这月亮,所以这种情景具有典型性,能够唤起人们相同的体验。他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用的赋法。

我也喜用白描手法来做诗词。如我于2002年4月出席武功山谷雨诗会到尽心桥采风后做的《江城子·采风至尽心桥畔》:

武功山上杜鹃花,艳如霞,任人夸。飞瀑流泉,溪岸有人家。十里莺歌闻牧笛,鸡犬逐,竹篱笆。 尽心桥畔树荫遮,绿枝斜,落啼鸦。桥下溪流,水草护鱼虾。三五成群行仄径,憨小子,靓娇娃。

在这首词中,除“艳如霞”一句是用了比喻外,其余各句全用的白描手法。用赋法做诗词,要想使作品不流于平庸,就必须用形象化的语言,或含意深远的句子,以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

(二) 比

关于“比”,古人有一些言简意明的定义。如战国时期的惠施就说:“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宋代朱熹则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代修辞学上把比列为比喻比拟两种辞格。比,是诗词创作的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运用得最早、最广泛的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方法。

古典诗词中的比喻和比拟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纯乎比体的诗,即全诗所描绘的中心形象只是一种譬喻,不是诗人真正歌咏的对象,而是用以打比方来表意说理。如唐代诗人张籍的《猛虎行》:

山南山北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空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少年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这首诗刻画了猛虎的形象,描绘猛虎如入无人之境凶残叼取牲畜的图景。但是诗人真正的用意不在写虎,而是借写虎的凶残来比喻和影射无恶不作的土豪和酷吏。像这种以比拟手法咏物言志或托物明志的诗,在古典诗词中并非个别现象,如唐代诗人骆宾王那首有名的《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就是借咏蝉来表明他高洁的心志的。

二是作为修辞手段运用的比喻。情感是抽象的,看不到,摸不着,只有用具象来比喻,才会给人以明晰的印象。如李白《秋浦歌之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中用了两个比喻,一说愁生白发,白发竟然有三千丈;二是说白发如秋霜,对镜触目惊心,为壮志未酬而人已衰老而无限感叹。又如李商隐的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这首七律,颔联、尾联都用了比喻,颔联的比喻尤其精美,将抽象的感情变成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情真挚,意境含蕴。美妙传神的比喻,不但能使所咏事物形象鲜明,而且可以加强抒情的气氛。还有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琵琶演奏的声音,非常生动贴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比喻手法可谓炉火纯青。凡是成功的比喻,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喻体。

2、凡是有感染力的比喻都是贴切生动的。

3、比喻是有感情色彩的。美好的形象用于歌颂,丑恶的形象用于抨击或讽刺。

4、比喻不能总是那么几个固有的形象,要依据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准确地选取新的、带有普遍性的喻体,才会产生艺术感染力。

(三) 兴

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所以,兴的意义一是为了引起下文的开始之辞,二是兼有比喻的作用。所谓引起下文之辞,是说这首句主要是为全诗的押韵定下一个基调,也就是确定全诗的韵脚;二是兼有比喻的作用,但这种比喻是隐性的,不通过思考是看不出来的那种比喻。古代的兴,有的是没有隐喻的意义在内,这在民歌中尤为显著。唐代始,这种纯粹的兴很少见了,首句的兴多兼隐喻之责。兴,往往是一种发端(即启发、启动)兼隐喻,这对于那些不大懂诗歌理论的读者来说,他读后只可意会却难以明言。但这种创作手法只能放在一首诗歌的最前面,而且让一般人看不出来是用了比喻。所以,比与兴的作用有类似处,但兴法比一般意义上的比喻、比拟显得更加隐曲幽深,更具意味。兴兼比,可表述为:欲言A事,却先言B事以起兴,但两者之间在某一点上具有可比性。兴法最早起于民歌,后被文人总结上升为理论。可是当代诗人们已大都不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了,所以很多诗歌显得乏味、概念化和呆板平庸了。

如《诗经》中《国风·关雎》:“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前两句就是兴。诗人触景生情,因物起兴,由一对鱼鹰在河洲上相对鸣叫作为诗的开头,引起所要吟咏的下文。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先言的

“他物”,即起兴的形象,也就是最初触发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起点。作为起兴的形象,既可以是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可以是社会生活现象。如上面这首《关雎》,诗人看到一对水鸟在河洲上关关和鸣,便想起自己爱慕的姑娘,希望和她结成伴侣,引起深挚的相思之情。这是“兴兼比”(发端兼比喻)。又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人以桃花起兴,用桃花的艳丽比喻新娘的美丽容貌,也是“兴兼比”。又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开头几句: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

……

杜甫《新婚别》的开头: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

这两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兴兼比”。再如下面这首《卜算子·示妻》:

雨霁远山青,溪照双鸿影。曾记春时满涧花,对捧清泉饮。 相倚度年年,又踏弯弯径。携手同归笑月华,此趣人难省。

此词前两句“雨霁远山青,溪照双鸿影。”同样是“兴兼比”。这两句看似写景,实际上是起兴。词中以“远山青”引起下文的“春时满涧花”,以“双鸿影”隐喻热恋时的男女双方。我们再来看下面我做的这首《种禅》诗:

云烟深处有丘田,犁破红尘好种禅。

佛祖拈花迦叶笑,何须拂拭镜台前?

这是一首说禅理的诗,这种说理诗本不易写好,但是由于用了比兴之法,使这诗显得富蕴理趣禅趣而不显得抽象化和概念化。当时我因与几位同事查看林场的山场上了芦溪禅台山,那时候禅台寺的斋堂尚未建,现斋堂的后面是几丘水田。我回家后写作登禅台的诗时,忽然想到可以把农田作为比兴的素材来写一首禅诗,于是便有了上面这首《种禅》。本来农田与“禅”是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这也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在这首七绝中,首句的作用就是“比兼兴”,以

“农田”比人的“心田”,但这种“比”,是要通过读者的思考才能够悟出的;同时,“田”字又为整首诗的韵脚定了调。次句承上句的“田”,用“犁”这一农耕工具来比喻“禅理”,并将“禅”(佛性)比作一颗种子。这样,就把比较难以把握的“人心向善”的这么一种抽象的思维变成了可感可视的形象。“禅”是一种很深的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当然这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当用来作“兴”的事物仅是用于发端时,两者可以没有联系。如毛泽东的古风《送纵宇一郎东行》的开头: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

第一二两句就是借云开山朗、春树繁茂的景象为全诗的起兴,以阔大的气象,来衬托为友人壮行的心境。

“起兴”,是诗人通过客观景观的触发和媒介作用,从而引起联想和想象,进入形象思维的过程。想象总得有个起点,联想也得有个契机,这起点和契机就是“兴”。兴只是诗的开端,它是最初触发诗人情感的客观事物。有的兴与下文意义相联系,有的则与下文没有直接的联系(没有联系的兴主要表现在民歌中)只是起个发端起情和定韵的作用。在诗词创作中,多数的兴是与下文有联系的或是兼有比喻作用的。

我们做诗,就要学会用好起兴,因为它是进入形象思维的起点;一首诗的这个发端起情,是欢快还是忧伤的基调,往往会决定整首诗的情调。它在起兴还可以起定韵的作用,起兴句的韵决定全诗的用韵。每首诗的兴法不尽相同,但必须立意新鲜,寓意深远,而且要使它起得巧妙和自然。

4.诗句的语法特点

由于格律诗词的篇幅短小,语言精炼,这就使得诗句与现代汉语中一般散文语句在语法结构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省略、错列和名词性语式三个方面。

(一)省略

省略可以使诗句紧缩、精炼和符合格律的要求,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对语句的省略较常见。

1、省略主语

例如:

(1)向晚(余)意不适,(我)驱车登古原。

(2)平明(我)寻白羽,(白羽)没在石棱中。

2、省略谓语

例如:

(1)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如)挂玉弓。

(2)迟日(照)江山丽,春风(吹得)花草香。

3、省略宾语

例如:

(1)愿君多采撷(红豆),此物最相思。

(2)岐王宅里寻常见(李龟年歌唱),崔九堂前几度闻(他的歌声)。

4、省略介词

例如: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自)九天。

(2)两个黄鹂鸣(于)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省略方位词

例如:

(1)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里)无人见泪痕。

(2)天街(上)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省略定语中心词

例如:

(1)王杨卢骆(的诗文)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2)此夜曲中闻折柳(调),何人不起故园情!

7、省略连词

例如:

(1)(若)东风不与周郎便,(则)铜雀春深锁二乔。

(2)明朝风起应吹尽,(故)夜惜衰红把火看。

8、省略两个词或两个以上的词

例如: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耸立于)风雨中。

(2)思家步(于)月(下)(在)清宵立,忆弟看云(于)白日眠。

此外,还有省略状语、兼语等成分的,兹不一一列举。

(二)错列

错列是指诗词成分的倒装、交叉等情况而言,这往往是为了押韵、调平仄、对仗和修辞的需要。错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语被移到谓语后面

例如: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与“杨柳风,” 是主语或主语部分,“沾”、“吹” 是谓语。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人”是主语,“归”是谓语)。

(3)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白鹭”、“黄鹂”是主语,“飞”与“啭”是谓语。)

2、宾语置谓语之前

例如: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看”是谓语,“草色”是宾语及附加成分。)

(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有”是谓语,“此曲”是宾语及附加成分。)

(3)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弃”与“疏”是谓语,“不才”与“故人”是宾语。)

3、定语后置

例如: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晚”是宾语“枫林”的定语,应译为“晚秋枫林”。)

(2)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一片”是主语“征帆”的定语,应为“一片征帆绕蓬壶”。)

4、交叉错列(变换的位置不止一个)

例如: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深树上”是状语,“黄鹂”是兼语,应为:深树上有黄鹂鸣。)

(2)水落(鱼龙) [夜],山空(鸟鼠)[秋]。

(应为:鱼龙川的水夜落,鸟鼠山在秋天空旷。)

此外还有状语后置、补语前置等情况。

(三)名词性语式

由名词性词组组成的句子,句中没有作为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可,我们将这种句子叫做“名词性语式”。它是由于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或几个句子紧缩而成的古体诗中的特殊语式。它所隐寓的意思,可从题意、词序、或上下句之间含蓄地表达出来。从语法结构上看,它有以下两种情况:

1、前面的名词语不能独立,只是作为后面句子的一个成分而存在的。例如: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主语“燕”前面的名词性词组是定语、状语,这上句主要是主语及其附加成分,与下句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单句。)

(2)(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可译为:玄都观里的千棵桃树,都是刘郎离开后栽的。上句也是主语及其附加成分,与下句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单句。)

2、名词语作为一个句子或作为一个复句的分句而存在。例如: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下句全是由名词组成的名词语句,与上句组成一个复句,上句与下句均为分句。)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下句也全是由名词组成的名词语句,与上句组成一个复句,上句与下句均为分句。)

(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这两个名词语句,均省略了动词,可译为:远离故乡三千里,幽禁深宫二十年。上句从空间着眼,下句从时间着眼,用时空对比的角度入手,以增加诗句的凝炼与意境的深度。)

名词性语式不仅常在绝句中出现,而且常在律诗的颔联或颈联出现,成为名词性语式的对仗句,更使人感到工整优美。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孤村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杜甫《旅夜书怀》中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读者只有对这些诗句反复吟咏、深入体味,才会知道它们的艺术语言的精妙。

第四篇:初中议论文常识与解题技巧学案

初中议论文知识和能力要求(学案)

编写:吴振华

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

时间:2009-9-26

班级

姓名

一 、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1、论点的引入: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3)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 (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在提出论点(5)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比如,比喻、对比等等

2、论点位置。A、经常放在文章开头,B,放在文章中间C、防在文章结尾。D、标题直接提出 E、没在文章中直接表现,是要读者概括的 (把握论点的位置有助于我们找论点)

3、论点的类型。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初中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①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②有的文章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试中常见题型

1、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2、归纳和找出文章的论点或是中心论点)

二、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 ②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

2、论据的作用:不管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它们在议论文中的作用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这是大体的思路。 常见的考题形式:

1、概括论据的内容。

2、补充和论点内容一致的论据。(这就要求学生A、要掌握比较全面全面的论据,B、思考这个论据是否符合这个论点。)

3、判断某一个段落和句子是属于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4、论据的作用。

三、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一)论证方法的一般类型:

1、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包括:运用历史事实、现实事例、故事、列举生活现象来证明论点的。(其实,在文章中,运用事实论据的地方,就一定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道理论证——运用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从而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5、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二)论证方法在考试中的题型。

1、判断某段、某句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2、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3、围绕某个论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四、议论文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纵式:——逐渐深入的论述结构。常见的有:①层层深入、②起—承—转—合。

2、横式:——围绕一个论点并列展开论述的。常见的有:①总——分——总;②总——分;③分——总。

(二)、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1、全文结构的划分和对重点语段的层次划分 2分析过度句的作用,或者是起始句、结尾句的作用。

五、论证的方式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驳论的方式有三种: A、直接批驳对方论点的 B、通过驳倒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论点的 C、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的。 (立论、驳论是相对而言,大多数文章中,驳中有立)

六、议论文的语言

1、议论文语言风格——概括性强、严密周到。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其中的语言饱含感情,掷地有声。 同学们在品味词语含义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第五篇:公开课评课发言稿与公文写作常识讲稿

公开课评课发言稿

XX年4月12日,wgj老师主动申请执教了一堂公开课——《聪明的使者》,听课人杨xx现以书信体格式生成评课意见于后,算作研讨,企盼共同提高。

wgj老师:

能主动申请执教一堂公开课的举动,在如今的年青人中是不多见的,你能有此行动是难能可贵的;事后,在校园内又谦虚地向我“请教”,让我看到了你的真诚。面对一个好学、上进、真诚的同事,我有认真表达、尽力倾诉的义务,不可推诿。当然在我提意见的时候,你不可特别关注那些内容,只要感觉得到我是在以诚相待就行了。其实,如果意见提得偏执了,这是我的错;如果意见提得尖锐了,这是为你好,是为了希望在你的身上产生一堂优质课,是为了推动你早日进入市县级公开课殿堂。

一、直觉、建议、赠言

作为教学生来说,并不是公开课上得好的老师才能带得出好学生,适合上随堂课、并注重辅导的老师也能教出好学生;作为上公开课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一堂公开课的,由于一堂公开课需要来自老师自身很多的先决条件,所以有的老师对公开课来说只能评、不能上,就跟作文学评论的人不一定是文学家一样。听了你的《聪明的使者》直觉告诉我,你是一块适合上公开课的好料,你的胆量、体态、课堂语言以及你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为你胜任公开课准备了条件。对此,你得相信我的直觉,并坚定你的信心。

当然,听了你的《聪明的使者》知道你也还得不断提高,这也是你所希望的。为此,我提议:

1、继续向教务处申请执教公开课5至10堂;

2、公开课后虚心听取艾志勇校长、盛洁芳校长、庹小红主任、游小玲老师、刘会菊老师的听课意见,他们对公开课都有独到的见解;

3、公开课后认真写好反思、心得,可以借助网络相同课例与自己的公开课进行对比;

4、主动申请执教的公开课完后,可申请教科室为你集体备一堂公开课,争取产生一堂优质课。

我认为对于任何一堂课都可以用“成功、不成功、完美、不完美”这些关键词来进行概括性评价。作为一堂公开课,追求“成功”是必须的,在“成功”的基础上追求“完美”应该是公开课的最高境界。是不是“成功”主要是看教学结果,看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其能力是不是真正得到提高,强调的是“实效性”;是不是“完美”主要是看课堂效果,看学生是不是已经把你的教学当成了生活,是不是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当成了“知识美餐”,强调的是“生动性”,这会要求你在教学语言、过度处理、课堂艺术等方面从细节上下功夫。因此,“抓实效让课堂教学成功,重细节使课堂教学完美”这算是我的赠言。

二、说说公开课《聪明的使者》

1、把“理解内容、培养观察”作为教学目标是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分为“背景介绍、讲读课文、拓展学习”并交叉进行也是可行的;教学流程的设计及安排上也应该算是合理的。这说明你在公开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备教材这方面做得到位。

2、你上的是《聪明的使者》的第二课时,用得最多的方法是“提问法”,这是一个常用也是实用的方法,但也许是由于公开课的原因,你把握得还不是很好。从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是老师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能够看得到学

第 1 页 共 10 页 生的心在动。然而,课堂的好多处呈现,你的问题刚刚提出,你就带而为之把答案说了出来,就像自言自语,又好像不是在“一般疑问”而是在不停地“设问”。更有一处,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提前预习过,“浮力辨根梢”的答案立即就从学生口中产生了,而你就很快地板书在黑板上,你忽略了不该忽略的讲解和能力培养的环节,同时产生了作为公开课最忌讳的“失真”。其实一堂课的问题并不需要很多的,抓住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不停地追究,让学生的思维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阶梯性地前进这是应该的。

3、说说你的板书。你的板书设计整体上是精致的,做到了简洁、大方,具有概括性,适合学生根据板书进行知识巩固。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题没有板书出来;板书的出现错时,觉得正确的出现时间是在学生把问题解决之后,而你的板书有几处都是在解决问题之前。板书出现在解决问题之前,对学生来说是你有意的暗示,这对学生思维训练没有好处。

4、课堂语言简单、朴实、通俗易懂是把公开课上成功的必然条件;特别是语文学科,要让公开课上得完美,课堂语言优美、讲究艺术这也是必须的。你在课堂语言的使用方面意识很强,但在执教《聪明的使者》中也出现了瑕疵,那就是你的课堂中出现了“异曲同工”这个课堂语言,看看当时的学生,我知道好多学生并不是很理解这个词语的。因此,在你使用这个词语的同时,花几秒钟时间解释一下应该是必要的。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个无处不在的事情,作为大语文观来说,让学生在《聪明的使者》的学习过程中多积累一个“异曲同工”也不是坏事。

5、说说你的重难点处理。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想首先应该是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根据当时学生的表现我想应该是“培养观察能力”那部分。对于教学重点来说强调的是“突出”两个字,而你的课堂表现出主次失衡,你在背景介绍上花功夫太多,挤兑了“理解课文”部分,其实根据学生精力和注意力规律,你完全可以在开课的前20分钟就把本堂课的重点,从“聪明”两字出发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就完成。另外,作为“教学难点”,本人认为并不是教参规定的,是学生规定的,哪里是学生不懂的,哪里就是“教学难点”。对于“教学难点”,强调的是“突破”两个字,你应该做的是通过“循循善诱”使学生“豁然开朗”,而不是通过你在学生短暂的思考后就匆匆出示答案使学生“恍然大悟”。一堂课下来,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面,总让我感觉到你是在“轻描淡写”上语文,这与别人追求明确、朴实、自然而简简单单上语文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 2 页 共 10 页

公文写作常识讲稿

各位部长、主任,姐妹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公文写作知识,我感到非常高兴。首先要感谢集团公司工会女职工部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要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这个讲座。

开办巾帼大讲堂,是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今年年初的淮北矿业女职工工作安排意见中,就提出要发挥“巾帼大讲堂”的平台作用,开展高层次培训。通过开办形势任务、心理疏导、应用文写作、中国传统文化探源、魅力女性塑造等方面的课程,引领女职工的学习方向,开拓女职工视野。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公文写作常识》,这堂课可能要比较枯燥一些。因为公文本身就是一种实用文体,不像文学作品那么感人。但是,作为应用文体,我们却时时刻刻也离不开它。它是社会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文体,办理某件事,处理某个问题,开展某项活动,交流某些经验,都需要通过公文才能有效的完成。所以尽管枯燥一点,我们还是有必要探讨下去。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公文概述》。

公文,是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件。它属于应用文范畴,一般指各类机关在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它也是处理各类公务的重要工具。

大家知道,诗歌起源于劳动,文章产生于应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弹歌》,就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大意是:砍下竹子,做成弓箭,射出土弹丸,猎取野兽做美餐。这是一首远古民歌,反映了原始社会狩猎的生活。《弹歌》选自《吴越春秋》,东汉赵晔编写。还有汉乐府民歌《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朗朗上口,情景交融,给人以审美享受。

公文就不一样了。翻开《古文观止》,晁错《论贵粟疏》、诸葛亮《前出师表》、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康有为《公车上书》等,读起来特别枯燥。还有古代朝廷宣布诏书,开头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结尾是:“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都有严格的文章格式。

说到公文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位女子不能不提。她就是被人称为“巾帼首相” 的上官婉儿。在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中婉儿与众不同的是,她不仅是一位女诗人,她还是唐代一位杰出的女官员,专门为武则天掌文诰,起草朝廷的文书。上官婉儿(公元664-公元7XX年),是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唐代名臣,麟德元年也就是婉儿刚刚出生的那一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入内庭。

上官婉儿天生聪秀,十四岁的时候就自成风度,加上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后来武则天宫中召见,当场命题,让她依题著文。上官婉儿即兴挥笔,一气呵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 第 3 页 共 10 页 婉儿的手笔。婉儿在宫中爱上了太子李贤,也就是武则天的次子。但是武则天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公元680年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替武则天草拟的。唐景龙四年(公元7XX年)李隆基(后为玄宗)发动政变,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命与韦皇后一并处斩,年仅46岁。

在古人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特别是自古官场险恶,宦海沉浮,因此女子应该大门不出,专门在家料理家务,伺候相公,照料老孺之事,此乃分内。这种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早已被打破。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女性应该是才华横溢、个性独立、精明强干的职场一族。我们除了美丽外,还要有聪慧的头脑和足够胜任工作的能力。那么熟练处理文案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在我们淮北矿业女职工中,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有的同志虽然很优秀,要请她写个总结,起草个文件,做个发言却感到困难。随着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我们无论是女职工工作、还是计划生育工作,公文发挥着重要作用。矿区各单位办公有协同平台,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平台。收文、发文,汇报工作,发工作联系,电子邮件等等,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公文写作和处理的基本常识。

根据考古发掘,我国最早的公务文书产生在殷商时期。在河南安阳发现的甲骨文,有不少都是占卜、祭祀、征战、田猎等记事,大致相当于今天下行文的命令、指令。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公文有:制、诏、诰、敕、题、奏、表、笺等。民国时期确定有:令、咨、呈、示、状五种公文名目。如今的公文,按国务院规定,大体上有十二种。198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九类十五种,XX年发布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十二种:(一)命令(令)、(二)议案、(三)决定、(四)指示、(五)公告、通告、

(六)通知 、(七)通报 、(八)报告 、(九)请示 、(十)批复、(十一)函、(十二)会议纪要。除了这些规定的种类外,还有许多日常工作常用的公文,如: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计划、总结等等。

公文是处理工作事务的常用工具,是为了工作需要而写的,是法定的机关用以表达自己的意图、代表自己的法定权威,处理和联系公务的依据和工具。公文的特点是:有明确的对象;有较强的时间性。公文的种类名称名目繁多,很难统一。

如果按照特点和作用分,主要有:

1、规范性公文:章程、条例、办法、细则等。

2、指挥性公文:命令、指示、决定、决议、批复等。

3、报告请示性公文:请示、报告、简报、情况反映等。

4、知照性公文:通知、通告、公告、布告、启事、启示等。

5、礼仪性公文:请柬、题词、贺信、对联、聘请书等。

6、凭证性公文:合同、协议、收条、领条、借据等。

7、记录性公文:会议记录、座谈纪要、大事记等。

如果按照公文的行文关系分,主要有:

1、下行文:命令、指示、批复、转发、通告、通报等。

2、平行文:联系函、通知、介绍信等。

3、上行文:请示、报告、汇报材料等。

注意:上行文、下行文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发文,一般不得越级发文;遇紧急情况或者特殊事宜必须越级发文的,应当抄送越级的机关或部门。

如果按照公文撰写者的性质分,主要有:

1、党内公文:党内各级组织制发的文件。

2、行政公文: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行政方面的公文。

3、群体公文:工会、妇联、共青团、文联、学会等团体公文。

4、个人公文:以个人身份制发的公文材料,如:报告、讲话、意见等。

此外,按公文办理的缓急分,还有:特急件、急件、平件;按公文的密级分有:绝密、机密、秘密、普通等。

下面讲一讲我们最常用的几种文体。

一是工作总结的写作。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么样。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工作总结具有一下特点: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经验性。

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总结的时间分,有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学期总结。进行某项重大任务时,还要分期总结或叫阶段总结。

2、按总结的范围分,有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综合性总结、专题总结等。

3、按总结的性质分,有工作、生产、教学、科研、实习总结等。

总结撰写前的准备:

1、重视调查研究,熟悉情况;

2、热爱本职工作,熟悉业务 ;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4、重点在出经验,找规律。

总结一般分为如下三部分表述:

1、情况回顾。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叫前言或小引,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只作概括说明,不展开分析、评议。

2、经验体会。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以起到醒目、明了。

上一篇: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下一篇:高铁票退票时间规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