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资源

2024-05-08

乡土文化资源(精选6篇)

篇1:乡土文化资源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王爷府蒙小 王景艳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主要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几年来,我校有效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依据课程标准,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落脚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说:“综合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择、确定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同时强调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把喀喇沁亲王府作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原因有四:

(一)、王爷府,地处京畿要地,肩负着着世守漠南的重任。这里是近代蒙古文化的发祥地、马背文化的富集地、近代草原文明的摇篮,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着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和古建筑风貌,把这里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走访、导游、搜集整理资料等方式,由浅入深地研究王府文化,感受王府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从小受到王府文化的熏 陶,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二),喀喇沁扎萨克亲王贡桑诺尔布,文韬武略,位居群伦,一生励精图治,办实业、兴教育、创下了内蒙古地区的二十五个之最,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引导学生走进贡桑诺尔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这位漠南大地上的民族英雄,以此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王爷府蒙小的孩子生于王爷府,长于王爷府,与王府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结合点,这是孩子研究王府文化的基础;再者,王爷府蒙小与喀喇沁亲王府毗邻,把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搞活动更方便,更安全,也更实际,这是孩子进行王府文化研究的有利条件。

(四)、在国内外许多游人崇尚王府文化,慕名涌入喀喇沁亲王府,观赏王府建筑文化,游览王府秀丽风景之时,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对王爷府文化却知之甚少,有些孩子竟然无知到亲手去破坏古建筑,让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帮助孩子了解王爷府文化,增强爱护身边的古建筑的意识,学校决定立足本地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现状,在全体师生之间深入开展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保护家乡文化资源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着力点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是看你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活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直接指向活动的效果。内容选择太过浅显,活动的触须就不能触到王府文化的内涵,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内容太过深奥,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同样不会有什么收获。为此,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多次到实地考察,回来后,大家坐在一起,反复研究、讨论,集思广益,最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我们本着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呈梯次将活动内容安排为:

(一)、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识字量有限、自主活动能力有限,就让他们从最基础的做起,——收集、背诵《竹友斋》与《如许斋》中的经典诗歌,并且为学生制作出简单的诗词摘抄卡,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从小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家乡的情感,另一方面,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至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自主活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于是安排他们收集、讲述、表演王爷府民间故事;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培养王府小导游;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王爷府民间故事资料卡。

(三)五、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自主活动能力较强,于是我们除了选拔一部分优秀学生培养王府小导游之外,还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们围绕喀喇沁亲王府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专项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贡桑诺尔布研究:(包括贡王生平事迹、贡王家世背景、贡王在内蒙古发展史上的贡献;贡王的革命活动以及贡王办学对后人的 影响,主要选取崇正学堂第一任校长邢志翔及后世儿孙在崇正学堂的教育影响下,为当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二是王府文化研究——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参观课外阅读、搜集资料等形式重点了解这座清代蒙古王府的建筑方面的文化,研究王府建筑文化,就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它的建筑格局是前后五进院落,依次为府门、仪门、轿厅、回事处、承庆楼。主体建筑有厢房、配房、东西建有跨院、由四合院、垂花门、回廊相连。东跨院为生活服务设施区,西跨院为书塾、揖让亭、文武庙、佛堂。后花园建有楼台亭榭、石桥、池塘等。

其次是喀喇沁亲王府的建筑形制,研究王府的建筑文化,就应该让学生知道亲王府的建筑形制属于无斗拱官式大木结构性质。砖作遵循“活糙规矩不糙”。木材用料硕大、结构严谨,多用椽飞。瓦作采用传统筒瓦覆顶。室内天棚分藻井、井口天花和普通吊顶。室内皆地炕取暖。因为这是一座亲王府邸,所以它的的建制、等级、规格严格按亲王品级而建。高台阶、置月台。修有丹陛桥,占地面积很大。房屋数量多,体现了亲王府邸“以高为贵、以多为贵、以大为贵”的建筑文化内涵。

再者,研究王府建筑文化,就必须要让学生知道亲王府的建筑建筑特点是气势恢宏,殿宇森严,布局精巧,建筑壮观,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清代建筑群。其建筑规模之大为内蒙49个蒙古王府之首。集塞北地区、蒙古民族、藏传佛教三大建筑特色于一身,是内蒙古地区至今尚存建造年代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规模最大,至今保存最 为完好的一座清代蒙古亲王府邸。

另外,研究王府的建筑文化,还应该让学生懂得从三个方面来看待王爷府的建筑布局:其

一、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其

二、亲王府建筑布列以中轴核心区段为主,东西跨院为辅,中路已体现亲王府权利等级而尤显宏伟规整;而东西跨院为生活功能区,建筑布局显得十分灵活;其

三、人造园林与建筑相结合,中路已参天苍松为主,更显建筑之肃穆,东西跨院广植奇花异草,玲珑石与树木相映,更有花园叠山理水,极尽造园之能事。体现建造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与精巧布局。在实地参观与走访中,在活动成果汇报中,孩子不止一次发出感叹:“亲王府好壮观,我们好幸运!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她!”我们还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资料收集卡片,经常给孩们上指导课,教给孩子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培养王府小导游;

(五)编辑出版系列校本教材之一——《漠南浩歌》;

四、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有得力的措施做保障。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是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1)自愿结组。活动内容确定之后,学校统一将高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印发给每位学生,由各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逐项学习讲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活动内容、要求、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结成活动小组(因为我们学校规模较小,都是单轨班,所 以,活动小组的划分只能打破班级界限),有贡桑诺尔布研究小组;有王府建筑文化研究小组等等,突出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师资保证。考虑到活动的需要,我们根据教师的专长,为每个活动小组配备了指导教师,并严格要求教师对本组学生进行活动方法的指导,力求目的明确,方法正确,实效性强。避免活动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3)、时间保证:每周三下午两节课的社团活动时间,为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雷打不动。考虑到导游小组到实地演习用时较长,演习一次,没有半天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因此小导游实地演习,要由学校统筹安排,首先不能与主科教学相冲突,其次是合理安排教师,一方面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保证学生的活动安全。

(4)、资料收集、力求规范。根据活动的需要,学校要求各研究小组充分组织学生开展调查、采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辅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类,打印成册,交学校存档,为下一个年级开展活动奠定基础。筛选经典资料,进行整理,为编写系列校本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

(5)、开展成果汇报活动。为了不断总结活动经验,查找活动不足,学校定期组织成果汇报活动。比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小导游擂台赛、各研究小组成果展示等。对于活动开展得好,成果显著的小组给予表彰,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我们的“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深受领导、老师、家长及社会的一致认可。

今天,我在这里重点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培养王府小导游的。培养王府小导游,对于识字量有限的小学生来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学生要对景点的一草一木了然于胸;也不说学生在向游人介绍景点的时候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做到自然、大方;单说把那大篇幅的导游词背得滚瓜烂熟,再变成自己的话讲给游人听,就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培养王府小导游,终于取得了成功。(1)实地感受,激发学生做导游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只要有了兴趣,就有克服困难的动力,事情就有了成功的保障。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我们利用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走进亲王府,聘请专业导游,为孩子做景点讲解。让学生在欣赏美景、领略王府文化魅力的同时,感受专业导游的风范。流连于亲王府内,饱览一处处引人入胜的风景名胜,聆听着专业导游声情并茂的讲解,孩子们小眼放光,小脸通红,向往与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当初“做导游难”的心理,已荡然无存。个个情绪高涨,人人跃跃欲试。我们征得博物馆的的支持,他们无私地向我们提供了导游词。让孩子自主选择,有的孩子竟然选择了三、四处景点。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效果也出奇得好。孩子们仅仅用了一个周的时间,就把自己选择的导游词背得滚瓜烂熟了。(2)、实地锻炼,培养学生的导游实践能力

孩子们把导游词背下来了,这还不能说明孩子就能够做导游了。要想让孩子成为一名好的导游,还必须反复进行实地锻炼。于是,我们跟博物馆的领导协商,允许孩子们免费游亲王府,熟悉景点。学校要求孩子们在观赏的过程中,要将导游词与景点事物结合起来,细致到每一个物件、每一幅图、每一张照片-----都做到烂熟于心。准备工作做好了,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让学生会讲。于是,我们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们给不同层次的人讲,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会讲,敢讲。

首先,我们组织全体师生“游亲王府”,让孩子选自己讲得最好的一处景点,讲给全体师生听,讲完一个,讲评一个;具体指出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应该怎样改进,包括语速、吐字、情感、肢体语言的表现等等,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之后,我们又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让孩子们到实地给家长讲,得到家长的极大认可。随后,又让我们的孩子们,为全镇青年教师做导游。全镇的青年教师发自内心的夸奖,给了孩子极大地精神鼓励,他们信心更足了,敢讲了,也会讲了,做导游的劲头也更足了。有些孩子,一有时间就练导游,有一个孩子居然把自己喜欢的景点画成图,对着图练------那份投入,那份用心,那份真诚,真的让人好感动。(3)、完善评价,促进孩子导游水平的不断提高

无论做任何事,过程固然重要,评价更为重要。因为通过评价,一方面能让人知不足而改进;另一方面还能看到成绩,从而不断产生 上进的动力。

我们根据一个导游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制定了小导游评比细则,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有过看别人导游和自己为别人导游的亲身经历,于是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我们根据学生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最后形成了《王爷府蒙小优秀小导游评比细则》。根据细则,分别让学生、教师、家长评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小导游;首次评选共评出了十二名校级优秀小导游。对于评出的优秀小导游,除表奖学生外。我们还给家长发了大红喜报。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常规的工作来抓,每学期评选一次,9.8——10分,为金牌导游;9.5——9.7为银牌导游;9.2——9.4为铜牌导游;9.0——9.3为合格导游;评上优秀导游的同学,根据活动表现可以晋级,评为金牌导游的同学,学校联系博物馆,为其家人提供一次亲王府免费游的机会,这种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争做优秀小导游的热情。争做小导游,争做金牌小导游,在学生之间已经蔚然成风。(4)师徒结对,促进小导游培养工作的长足发展

活动之初,我们就明确规定,评上优秀导游的同学,每个人必须从三、四年级选一个徒弟,在自己小学毕业前,保证徒弟出徒。徒弟在活动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师傅的晋级,所以每个人都是那么尽心竭力。自2011年至今,5年的时间,我校已培养王府小导游50多人,金牌导游10人。2015年7月25日,香港爱德英语来我旗搞英语教师培训,培训之余,来喀喇沁旗亲王府旅游,我校的9名学生成功担 任导游,学校安排了5名金牌导游的家长随外教同游喀喇沁亲王府,家长幸福了,学生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四、扎根文化沃土,凸显综合实践活动效益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重视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尝试还是颇具远见的。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凸显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效益。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收集、背诵了《竹友斋》、《如许斋》诗集中描写王府山水及贡王办学时所作的诗,共50首,以”崇正情怀“”寄情山水“”金秋之恋“”故园恋歌“”花草之咏叹“为专题编成了诗集,让学生在早读时间吟诵,背这些诗,不但可以怡情,在导游过程中,遇到相关的情境,所背过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增强导游的韵味,给游人以难得的精神享受。此外,我们还利用校本课程这一课,给学生讲王府的发展史;讲王府的生活习俗;讲王府地区的名人志士,如王大吉烈士的事迹等------让学生讲述王府民间故事,讲述贡王的故事,通过对家乡优秀文化、历史的了解、积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我们所搞的搜集、整理、背诵《如许斋》、《竹友斋》诗选;搜集、整理、讲述、表演王爷府民间故事;进行贡桑诺尔布研究、王府建筑文化研究等系列活动,就是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因为活动,学生有了 走进亲王府的机会,有了了解亲王府的机会,也有了了解贡王的机会,让学生揭开了喀喇沁亲王府、一代蒙古亲王贡桑诺尔布神秘的面纱,这让学生欣喜不已,同时也有了更大的愿望——更深层次地了解这座亲王府邸的前世今生,更进一步地认识贡桑诺尔布。于是,这种认识行为就成了他们自觉行动,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就格外留心,睁大好奇的眼睛,去发现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一经发现,他们会如获至宝。记得2015年12月的一天中午,我正在批作业,六年级的王新月同学兴高采烈地跑进班级,手里举着一张纸,高喊道:“老师,你快看,我找了一个关于福会寺的资料!”我拿过来一看,果然是!同学们纷纷跑过来,想一睹为快。我说:“同学们回座,现在就让王新月给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这样一件小事,我们却不难从中看出孩子们对乡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那份浓浓的爱恋,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学习热情。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因为这项活动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的一项实践活动,特别是小导游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交际情景,面对特定的人、景、物、情,小导游们需要敏于听,善于说,精于发现,长于交往。在整个导游的过程中,小导游要主动与陌生游客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通过讲解,让他们了解各个景点的特点;在讲解中,要使用规范的口语表达,并且要努力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要掌握基本的礼仪,做到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并辅以一定的表情和手势;要注意 倾听游客的询问,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有时,还要察言观色,临场发挥„„总之,这样的交往活动、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是富有吸引力的,它没有刻意斧凿的痕迹,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了交际,锻炼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也使原本不善于表达,不会表达的学生从心理素质及表达能力上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比如,我们班的刘琪同学,心理素质不好,就连读课文这样的小事,都会紧张得打颤,任你怎样鼓励,都无济于事。老师们都说他”关键时刻没有不掉链子的”。为了锻炼他,我让他参加了小导游团队,就是在一次次的导游实践中,一点一点地变得勇敢起来,连续三个学期被评为优秀导游,而且还成了学校各项活动的优秀主持人。2013年6月份,全旗“书香校园”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他很幸运地成为这次活动的导游。在讲解的过程中,他口齿清晰,妙语连珠,落落大方。他的精彩表现,博得了教育局领导以及来自全旗各乡镇的领导和教师一致称赞。这就是导游实践活动带给一个学生的全新变化。我们不能不说,导游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尝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2012年7月,全镇青年教师励志活动,邀请我校的庄旭等12名同学,担任小导游。他们的导游讲解清楚,自然大方,受到全体与会者的一致称赞;2012年9月,全旗书香校园建设成果展示中,于彩虹等五名同学,为来自旗教育局及各乡镇的领导担任导游,得到了各位来宾的一致认可; 2013年5月,喀喇沁旗作家协会主席国占云老师携自治区文联主席参观王府博物馆,点名让我们的小导游邢曦等九同学担任导游,领导对于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13年6月,全旗“书香校园”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我校的刘琪等三位同学进行导游展示,他们的精彩表现,吸引了全体与会人员,大家无不为小小导游竖起大拇指。2013年11月,我校代表王爷府中心校迎接全旗多元化成果验收,我们一二年级的孩子的配乐诗朗诵,三四年级学生的民间故事表演,五六年级的“带你游王府”等活动,深受来自教育局及全旗各乡镇的的领导们一致称赞。特别是崔文君等六名同学的实地导游,那熟练的讲解,得体的体态语言,吸引了领导们的视线,领导们竖起大拇指,对孩子们说:“了不起!”; 2014年“

六、一”儿童节前夕,大庙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到亲王府参观,邀请我校的盖欣园等九名同学担任导游,听了她们的景点介绍,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及孩子们无不交口称赞,都说过了一个最为有意义的节日;2014年6月22日,全镇党员欢庆“

七、一”,组织全镇党员游亲王府,中心校领导点名让我校的于彩红等11名同学担任导游,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不仅吸引了全体党员老师,还吸引了很多的游人,有四位来自宁夏的回族朋友,听了孩子们的精彩讲解,竖起大拇指,用并不标准的汉语连连称赞:“好样的!前途无量!”孩子们听了游人的夸奖,倍受鼓舞,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导游水平,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毕业之前,带出一批小徒弟来,让母校的小导游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传承王府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2014年10月份,全旗书香校园建设成 果验收,我们的小导游社团,被喀喇沁旗教育局授予“优秀社团”荣誉称号;2015年5月,王爷府中心校与美林中心校英语教研协作区活动,活动结束后。美林中心校的领导与老师到博物馆参观,中心校领导点名让我校的孙静等七名同学担任导游,孩子们精彩的介绍,博得了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一致称赞;2015年5月,喀喇沁旗电视台对我校的传承王府文化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2015年7月25日,喀喇沁旗教育局承办香港爱德英语教师培训,培训期间,几位外教提出到王爷府博物馆参观。于是,教育局领导点名让我们的小导游为外教做景点介绍,王俊晶等九名同学又一次成功担任导游,孩子们纯熟、自然、大方的讲解,博得了外宾一次又一次的称赞,也博得了其他游人的赞赏。当场就有好几位游客热情邀请孩子们担任他们的导游,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断为孩子们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的孩子“真厉害!”2015年7月28日,赤峰电视台“印象赤峰栏目”对我校的传承王府文化系列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5年12月,喀喇沁旗教育科研规划办小课题验收委员会一行五人,来到我校,对我们的《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实验课题进行了验收,经专家组审议,我们的课题顺利通过验收,研究成果定为优秀等级。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行们,过去的几年里,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深深地知道,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喀喇沁亲王府为基点,不断扩大活动范围,我们还将带领孩子们走近隆兴寺、大王山、鸡冠山;探秘卧虎沟、美林谷、黑狐狸洼;揽胜滴水湖、韭菜楼、马鞍山;游览龙泉寺、福会寺,灵悦寺;畅游茅荆坝森林公园------让我们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足迹,遍及家乡的名山秀水。激发学生挖掘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自觉传承乡土文化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乡土文化浸润孩子的生命,使学生从小产生一种不断向上的动力:今天,我为家乡自豪,明天,一定要让家乡以我为骄傲!

篇2:乡土文化资源

一.跟着课本游绍兴

镜湖嵇山我家园,禹陵兰亭耀江南。青史刻进石板路,烟云吹满乌蓬船。

解读鲁迅 走进《故乡》

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活动举例:

访草园 探三味 参观鲁迅少年时代生活场景,寻访百草园童趣,体验三味书屋私塾。

坐乌篷 看社戏 体验水乡乌篷、看水乡社戏、体验水乡韵味 亲临孔乙己的曲尺柜台、品味绍兴传统美食

临《兰亭》 探书艺 感受翰墨飘香氛围、领略曲水流觞意境、体验书法交流情趣

百草园里公开课 看百草园碧绿菜畦,聆听泥墙根蟋蟀鸣唱

三味早读 探寻鲁迅书桌的“早”字 跟先生念三字经、对课,做一回小“鲁迅”,上一堂私塾课。二.第二十八届中国兰亭书法节

追思书圣王羲之,续写兰亭雅趣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第二十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1.徽标:“一朵盛放的兰花”。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标志图形提炼于水墨兰花,蕴含绍兴的深厚文化,盛开的姿态体现盛大的电影艺术盛会,一枝向上的兰叶预示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五彩的色调吸取百花之美,昭示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绽放于兰花故乡。2.电影节主题语:“诗与画的绍兴,你和我的电影”。

主题语将本届电影节的举办地美丽的绍兴勾勒了出来,更表达了我们对电影的热爱。直抒胸臆、亲切直白的话语,互动的意趣,让人耳目一新。

3.电影节吉祥物:一个活泼可爱的青花瓷小男孩。

头戴乌毡帽代表绍兴特色,身上两个如意扣更显江南风韵,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蓝色与水乡的水的颜色,他的微笑展示着古域绍兴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真诚邀请。

青花瓷小男孩取名:迅哥、灵灵、江江、越越、兰兰等等,最后定为“蓬蓬”,意蓬勃向上,预示中国电影事业与古城绍兴勃发的生机。乌篷船是水乡的一大特色,“蓬”又是“逢”、“篷”和“朋”的谐音,泛一叶扁舟逢四方宾朋于山阴水道,赏佳片巨制品五味人生入诗画绍兴。四.“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

“学习价值观、讨论价值观、提炼价值观、普及价值观” 弘扬主流价值观培育社会新风尚 弘扬绍兴人文精神、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

五.用爱心为世界点亮一盏灯

消防队员田思嘉为救火英勇献身,民警金扬等人用一把伞撑起人间大爱,章利军上百次救助车祸伤员,无偿帮助困境中的落难者,多次单独或协助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10多名。

这个世界并不缺乏对仁义的坚守、对丑恶的抗争、对贫弱的怜惜。市场经济完全可以造就爱心之城。让我们敞开胸怀,在爱心的路上互助共勉,让爱温暖我们的城市,照亮我们的生活!六.绍兴的樱花节

返璞归真、崇尚自然 绍兴有兰花、梅花、桃花、樱花、荷花和桂花,一年四季都有花开。宛委山樱花节、吼山桃花节、大香林桂花节、东村的梅花节 富民利民、美化乡村

七.公祭大禹陵典礼

大禹文化源远流长 “披山通泽、忘我忘家” 缅怀祖德,追思先贤 缅怀祖德,万载流芳 奋发图强,创新创业 祭祀华夏之祖、弘扬大禹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祭祀大禹、纪念大禹、学习大禹。八.第九届“全民读书月”

“读好书、做好人、创好业” “读书明礼、引领新风”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读书助创业、求知促创新” 把梦留驻书中,把书留驻梦中,开启我们心灵之窗 与书为伴 共享读书快乐 开展读书讲坛,流动书摊进社区,开通网上阅读,举办“读书联谊会”活动,读书格言、读书心得征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读,读书笔记交流,好书共享,诗歌大赛,图书漂流,读书沙龙,建立“爱心书市”、“农家书院”。九.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

篇3:乡土文化资源

一、创设乡土特色环境, 促进特色教育发展

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 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幼儿产生愉快、振奋的情绪, 形成愉悦和谐融洽的气氛,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高活动的效率。要使幼儿得到良好发展, 环境是首要条件。因此, 我园着力打造乡土特色环境, 突出一个亮点, 即“技艺文化”。如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 我们在大班创设了“永春纸织画”, 在走廊上方向人们展示了由家长和孩子亲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纸织画, 可谓形象生动, 活灵活现, 让孩子们一进入幼儿园便穿梭在纸织画的海洋中。我们还结合主题创设了“永春漆篮”制作活动, 展示的全部是来自亲子活动“我和家人来制造”的作品。一个个造型奇特的漆篮不仅给人们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制作的材料更是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何为“创意无限”。根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需要, 我们还创设了“篾香厂”“漆篮加工坊”“纸织画创意间”……孩子们可根据个人喜好, 自由选择篾香制造、制作漆篮、纸织画粘贴等活动, 自由想象、发挥, 真正体现了“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创意”的理念。《纲要》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 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如此富有乡土特色的游戏环境不仅给每个参观者美的享受、心灵的触动, 也让我们的乡土特色教育更具渗透性和灵活性。

二、挖掘乡土特色游戏材料, 激发幼儿积极性

如何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呢?我们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 除了必须考虑到其安全性、实用性外, 更主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如《永春白鹤拳》游戏以其特有的刺激性深受孩子们所喜爱, 为了让游戏更具逼真, 我们结合白鹤拳的简单动作, 指导幼儿运用到游戏中。好玩,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 加上具有永春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色举不胜举, 因此, 我们经常利用周末, 发动家长带孩子到美丽乡村游玩, 到农庄去摘果蔬。一来, 可以培养幼儿对认识果疏的兴趣, 二来, 可开拓幼儿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见识。到沈家大院、巽来庄土楼等泉州十佳古民居去体验居家文化, 让幼儿理解乡土文化知识点, 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三、拓展教育渠道, 使乡土教育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育形式往往局限于课堂的教学, 而乡土文化的浸润则更需要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亲身去体会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教育囿于课堂, 而应拓展多样化的教育渠道, 比如:以亲子活动的形式, 请家长带孩子去参观永春漆篮的制作, 了解漆篮的构造, 并了解漆篮的种类。活动中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 激发了孩子们活跃的思维, 孩子们不断地向漆篮制作人员发问,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通过亲身体验, 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除了把课堂搬出校外, 走进社区, 我们还把永春纸织画老艺人请进幼儿园, 让他们走进课堂, 教孩子们织剪纸织画、唱民歌……看着那一群群围在老爷爷身边剪纸织画、唱民歌的小家伙们笑得那么开怀, 老师多了那份畅快与惬意。我们深知, 只有拓展教育渠道, 使孩子们获得感性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才能使乡土文化真正地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传承。

因此, 让乡土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丰富孩子们的经验, 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 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使幼儿更加关注社会, 了解家乡, 更加关注家乡的发展, 在了解社会生活的过程中, 得以自然而然, 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 并从中体验到一种被社会接纳、重视的感受, 形成对家乡的良好情感。

四、利用乡土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

我们幼儿园虽在城区, 但却与城市幼儿园有着不同的人文地理、自然景观。附近无尽的田野随着四季的变化而悄悄展示着不同的风采:春天, 那粉红的桃林、有趣的稻草人使得孩子们流连忘返;夏天, 果园里诱人的葡萄引来孩子们的阵阵欢笑;秋天, 那小山似的稻草堆让参观的幼儿欢呼雀跃;冬天, 温暖的蔬菜棚令孩子们惊讶不已;还有水沟边爬行的龙虾、青蛙捉虫、蜜蜂采蜜;水稻播种的收获, 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最好的科学教育礼物。同时, 附近农庄特定的物质环境还给我们提供的科学教育内容:机械化的养鸡场、现代化的农用机械、果园、农贸市场……以及由于工农业的发展而引起的一系列环保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这些教材都是幼儿学科学的对象。

篇4:乡土文化资源

关键词:乡土;文化意蕴;乡土教育;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60-02

乡土是一个有区域性特征的概念,但是乡土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区域。乡土总有许多生活的氤氲、有许多人生的意味在其中。而建立在乡土体认和觉解基础之上的乡土教育,也从来不是偏居一隅的教育,家国天下的历史传统,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乡土教育往往承载着宏大的叙事,其意义并不局限于教育本身。因此,在新的社会境遇下重新解读乡土,重估乡土教育的时代价值,有利于乡土教育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发展。

一、乡土的文化意蕴

“乡土”是一个悠长而温暖的词汇,在先秦文獻《列子·天瑞》中就有“去乡土、离六亲”这样的句子,可见乡土一词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乡土一词在教育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广泛使用,从而形成乡土教育、乡土社会、乡土文学等学科范畴。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乡土的涵义至少有以下几种:

(一)乡土是“一定的区域”,更是人“安身立命”之所

乡土不只是一个区域,乡土结构应该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乡土区域、区域中的人、区域环境和人的关系。因此,乡土不是一个独立的客体存在,乡土所体现的是主体人和客体世界形成的一种亲密关系,具体可以表达为乡土认知、乡土爱、乡土情怀、乡土建设、乡土改造等等丰富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是乡土的主体,乡土是主体的对象化存在。乡土是人的栖居之地,人们在这片土地生存、生活;乡土是人的生息之地,借土地之利,人们创造财富,满足自身的经济需要。因此,乡土区域即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一个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生活空间,从而赋予乡土丰富的含义。台湾学者陈宪明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乡土不同于地区就好像家不同于房子”[1],另一位学者李素梅在界定乡土的含义时也认为,乡土不应只是外在空间的名词,而是内在生活的表征[2],都表明了乡土作为区域的文化意义。

(二)乡土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是文化的载体

乡土是附着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事、自然和社会,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中衍生的文化。乡土文化所体现的本乡本土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都在以一种“无声”的文化形式影响和熏陶着乡土生活中的人们。古语“以乡三物教万民”“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中的“乡三物”“俗”就是乡土器物、习俗、习惯,行为规范、乡规民约。以乡土体现文化,以乡俗施以教化,是乡土文化的重要功能。

(三)乡土是“家国同构”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和国是一个价值共同体,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扩大的家,这一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在乡土志书中这种思想表达也是比比皆是,比如:“宗旨教人,爱国为要。爱国之道,始自一乡”[3],“不知爱家,何以爱乡?不知爱乡,何以爱国”[4],体现出爱国爱乡、家国一体的情怀。由此可以看出,乡土教育不是偏居一隅的教育,乡土教育总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一定意义上说,乡土教育是地域文化传承和国家意识建构的统一,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层递进相一致。与“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理念相符合。

(四)乡土是“精神家园”的归属

乡土不仅是实体的家乡和故乡,也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归属,正所谓“心安之处是吾乡”。在中国文化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思、“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忐忑,都表达了对乡土的精神依托。在西方文化哲学中,“还乡”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命题。卢梭就曾指出,轰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使人们失去了许多柔情与韵味、人们的精神必须回到故乡中去,海德格尔更是把“诗意的栖居”作为返归故乡的路径。西方文化哲学的“回乡”虽然只是一种精神的构建,但却透视出人们在对现代化的反思中把乡土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象,作为一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成为人生的关照和反思。因此,“现代性的乡愁”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特别是社会转型期,这种情绪愈加强烈。卢梭对现代化的批判,海德格尔诗意化的追求,本质上都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是对生命之根的寻踪。可以说,乡土承载着祖先的印记,文明的符号,也许我们离开了土地、离开了故乡,甚至走出了地球,但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却永远渗透在我们的思想和血液中,乡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二、乡土教育的时代价值

通过对乡土的文化解读,我们看到:乡土不仅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乡土也体现一种文化和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说,乡土是一个文化综合体,是一个文化符号。乡土意义的不断丰富要求我们在乡土教育上应有两个突破:其一,应突破乡土教育局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一直以来,乡土教育主要是作为一种学校教育的范式而存在的,但乡土意蕴的不断丰富和延伸,学校教育已无法容纳乡土教育的全部意义,乡土教育的社会化是必然趋势。其二,要突破比较单一的乡土教育价值取向,满足乡土价值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在学校教育的局限下,乡土教育以往的价值目标主要是两个:一是通过乡土知识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二是通过乡土情感激发实现爱国爱乡的思想教育目的。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和转型发展,乡土教育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人生意义日益凸现出来,乡土教育的价值体系需要重构。在新的社会境遇下,乡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乡土教育要在涵养民族精神上继续发挥作用

一方面,乡土教育从传入到民国、从新中国到现在,始终如一贯穿着爱国爱乡、家国同构的主题,显示出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乡土教育的思想传统。同时,民族精神是一种有着历史积累和沉淀的思想体系,又是一个随时代进步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而乡土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它即承载着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承载着在社会变革中所形成的时代精神,所以以乡土为载体的乡土教育是联系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桥梁,既是民族精神的传统表达,也是民族精神的现实呈现。另一方面,乡土教育作为涵养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其突出的特点是乡土性强,乡土资源丰富多彩,它贴近人民的生活,接地气,易产生共鸣,人们对它的感受真实而深刻。“远行必始于近步,真爱必发于切身”,涵养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并引领时代风尚、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激励人民前进和社会进步的力量,乡土教育是重要的载体。

(二)乡土教育要对人生给予引导和关怀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既有宏大叙事又尊重个人生命和存在价值的时代。作为乡土教育,既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又要有对个体生命的引导。潘光旦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位育”,所谓“位育”就是要安其所遂其生。认为“民族有它固有的土地、气候、物产,是物质的环境;有它固有的文物、典章、制度,是文化的环境。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要安所遂生,自然第一得先和固有的各种环境发生相成而不相害的关系”[5],乡土与人生的关系要求乡土教育必须引导和关怀人生。特别是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背景下,现代性乡愁在广泛弥漫,人们试图在乡土寻根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乡土文化中寻找精神的居所,在返璞归真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在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中重建精神的家园。因此,乡土教育必须直面人生,为消解现代性乡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乡土教育的价值体现。

(三)乡土教育要传承和重构乡土文化

乡土教育不是固守传统文化或要让人们沉浸在对已逝乡土社会和回忆中,而是让人们在脱离乡土社会后重建乡土价值,在现代社会中重塑乡土精神。我们今天的乡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生活”的新乡土之上的,乡土基础发生了变化,乡土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重构乡土价值。美国人类学家格里库里·贝特森认为“每一代人对他们自己的文化,都有一个重新发现和理解的过程。每一代人不仅学习自己的文化,而且重新结构自己的文化。”[6]今天我们的乡土文化在继承和重建中也如是。一方面要吸收乡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要吸收现代生活的先进观念,展现既有文化传统又有时代精神的乡土文化。乡土教育不是使人与现代生活对立,而是让脱离乡土生活的人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归依。正如费孝通先生在《再论文字下乡》中所言:“如果中国社会中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在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7]换言之,文字下乡是现代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生活的变化使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乡土教育,是因为乡土社会发生了变化,乡土教育就是帮助失去乡土的人们找到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支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体系,乡土教育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可以找到这个支点。

(四)乡土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

乡土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也应该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教育。早在1935年,民国教育家王镶在《乡土教育研究》中就指出:乡土教育是充实国民生活的教育;乡土教育是全民所需要的教育[8]。民国时期的国民改造热潮、乡村建设运动、生活教育运动曾经和乡土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乡土教育也曾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相呼应,也曾为开门办学、半工半读的教育改革推波助澜。这说明,即使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乡土教育也总是体现出时代的脉动、与社会变革同行。但囿于中小学框架内的乡土教育,限制了乡土教育发展的空间,这也是乡土教育近20年被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社会转型的加速,现代化乡愁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弥漫,乡土变迁所体现出的社会性问题的凸显,为乡土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乡土教育的含义更加丰富,乡土教育的价值更加多元,乡土教育要从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延伸,在社会生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综上所述,乡土不仅是一个区域,更是文化的载体;乡土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人们对生存方式的思考,是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是对精神家园的守望。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乡土教育既要发挥传统的作用,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在重建乡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涵养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体现时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2〕李素梅.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30.

〔3〕〔4〕王兴亮.清末民初乡土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96.

〔5〕潘光旦.潘光旦选集(第4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425.

〔6〕辛格尔顿.应用人类学[M].长江: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82.

〔7〕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2.

〔8〕王镶.乡土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新亚书店,1935.5.

篇5:乡土文化

山东省嘉祥县第四中学 张忠先

摘 要:挖掘乡土人文故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游览乡土人文景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收集地方俗语、谚语等,丰富语言材料。有效地开发和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适时、适量、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仪之美,从而达到乡土文化育人的目的,同时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开满乡土文化之花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乡土文化 人文素质 课程改革 精神家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乡土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从根源上讲它是传统文化滋生繁衍的肥沃土壤;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它反过来又无时无刻不在滋养浸润着乡土文化,使之愈加丰实醇厚。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演变,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彼此呼应,相交相融,可以说,乡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母亲,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千百年的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 ,课堂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有效地开发和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适时、适量、适当地渗透乡土文化,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仪之美,从而达到乡土文化育人的目的。

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乡土文化资源,大胆尝试,灵活渗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挖掘乡土人文故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内容和悠久的历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乡土文化。如我们家乡处于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又是曾子故里,宗圣曾子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课堂上可以寻找有关材料,让学生与古代对话,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嘉祥《麒麟的传说》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现在已由传说衍化为一种文化。《麒麟的传说》是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劳动人民朴实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和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学生亲身经历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是吉祥、团圆的象征;寒食节(清明节)、十月一俗称鬼节,是对已故家人的怀念;七月七是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期盼等等,在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里面不乏许多封建迷信的东西,却都负载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同时也是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教学中,不断地把乡土间的人文故事贯穿于课堂,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学到了课本外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游览乡土人文景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学生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嘉祥地处孔孟之乡,是孔、孟、颜、曾四大古代圣人之一的曾子的诞生地。让学生游览曾子故里,能体验与感受到曾子把学业与自身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的崇高情操。曾子以孝著称,特别是在行动上注重实践孝道,曾子行孝主要体现在:奉养父母、尊敬父母、取悦父母、思念父母四个方面。结合嘉祥县打造中国孝城这一主题,深深挖掘曾子的孝道文化。让学生在一些具体的曾子的行孝故事中去体会孝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把我们的“百事孝为先”的理念贯彻的更彻底、更完善。嘉祥是远近著名的唢呐之乡,嘉祥唢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唢呐演奏风格独特,质朴豪放,高亢激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4年,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上,千人唢呐合奏《麒麟呈祥》,音量宏大有力,音色高亢明亮,给人力量,令人振奋,创造了群体唢呐合奏的新纪录,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08年2月,嘉祥唢呐入选文化部公布的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祥是石雕之乡,自古嘉祥“家家闻锤响,户户操钎忙”。千年以来,嘉祥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嘉祥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得以一直屹立在中国石雕文化的巅峰。2008年6月,嘉祥石雕登上了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祥是鲁锦之乡,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农村妇女采用传统的纺织工具和天然颜料与娴熟的技艺所组成图样花色品种繁多逾越千种,而布局设计、纹路构图严密,绚丽多彩,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展示这些传统文化内涵,倾心倾力,让学生感同身受,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收集地方俗语、谚语等,丰富语言材料

新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所传递的情感,所表达的观念,无不源于自然、生活和社会,将其放到乡土文化的背景下去解读,往往能够触类旁通,回味无穷。

比如“不怕天旱,就怕人懒”,“地不翻不长,苗缺水不旺”,“好种出好苗,好苗结好桃”,“春种一颗籽,秋收万颗粮”,“光犁不耙,枉把力下”,“麦熟八成收十成,麦熟十成收八成”,“随收随犁有三好,肥田灭虫又除草”,“人靠米养,田靠水养”,“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等,这些农事谚语是老百姓祖祖辈辈经验的沉淀,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着实际的指导作用,是知识,更是文化。又如“身正不怕影子斜”,“人怕伤心,树怕伤根”,“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人心要实,火心要空”,“能在人前作揖,不在人后磕头”,“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怕人老,就怕心老”等这些思想品德谚语既是学生做人的标准,对学生的启发、教育和影响,比一篇课文要深远得多。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收集乡间流传的谚语、俗语并适当引用这些谚语、俗语,既活跃了课堂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增加了学生语言材料。

乡土文化是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从古流到今,并奔向未来。教师应努力开发与教学有关的乡土资源作为拓展,把民俗文化教育由小课堂带入大社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亲近家乡,培养深厚的乡土情结。

总之,乡土文化走进课堂是大势所趋,弘扬乡土文化是时代的强烈呼唤,也是课堂教学的迫切需要。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将乡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辛勤培育,使其尽快萌发,迅速成长,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开满乡土文化之花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郭瑞林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2007年3月

篇6:挖掘乡土音乐文化

记《走进台州》音乐研讨会暨台州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

由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路桥教育局承办的“《走进台州》音乐研讨会暨台州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于12月6日至7日在路桥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台州9个县市的音乐教坛精英汇聚一堂,本着对台州乡土音乐的热爱之情,共同探讨交流本土民间音乐之精髓。此次音乐教学研讨推陈出新,每一位参赛的选手必须以台州本土的民间音乐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本次的教学研讨将我市的民间音乐文化走进学生音乐课堂,为我市的文化传承作好铺垫。

十堂具有乡音乡韵的音乐课,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芬芳,饱含了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有悠扬平和的国庆寺佛教音乐、甜滋滋的临海白酒酿调、脆生生的仙居山歌、温馨怡人的民间童谣等,同时还展现了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乱弹、民间歌舞——道情、莲花落、黄沙狮子、大奏鼓、鱼灯舞等,使得本次音乐教研犹如一次百花盛会,争其斗艳美不胜收。

本次音乐大赛,从各地的选手对民间音乐取材上来分以下几大类:

(一)乡音乡韵叙乡情

临海作为老台州的府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为了能通过音乐展现临海的历史人文气息,临海巾山小学的徐灵芳老师设计了一节《临海民间音乐欣赏课》。通过教唱具有浓郁的方言色彩的临海民歌《哄小囡》,让学生领略民间童谣的风采;欣赏以高难度的杂技名扬四方的上桌狮子,使得学生为之咋舌;倾诉临海道琴和上盘花鼓,述说出旧社会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表演临海特色风味小吃白酒酿调,将市井文化演绎淋漓尽致。

仙居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便受世人的关注。自宋真宗见此地“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遂诏改永安为仙居,意谓“仙人居住之地”。来自仙居横溪中心小学的陈艳老师以一曲《仙居是个好地方》唱出了对家乡的热恋之情。歌中唱道;仙居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赛苏杭,清清泉水清又甜,烂漫山花四季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艳老师饱含深情,用浓郁的乡音为学生教唱,再现了仙居山歌的优美旋律、悠扬的节奏,淳朴甜美的歌声。在多媒体的展示下,顿时让人感受到仙居的山美、水美、景美、歌美、人美,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二)天籁之音佛乐飘

中国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佛音

收集》中曾对佛教音乐作如下阐述:“佛音清新典雅,超凡脱俗,其韵幽远深长,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使人意念净化,于袅袅音声中细细体味人生真谛。其特有的韵味很吻合人们宗教膜拜和祈求幸福的心理”。如何将深奥的禅学音乐应用于小学的音乐课堂呢?天台实验小学的陈安妮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佛乐飘飘的天籁之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受、吟唱、欣赏、体验使同学们感受到佛乐的博大精深,在分段欣赏中a乐段以平静舒缓的节奏伴随着僧侣的步伐去朝拜;b乐段音乐表现香客的来访,佛堂顿时热闹非凡;c乐段以和尚念经为作法事主题,各种乐器的加入使得配器顿时丰满,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三)乡音土调唱乱弹

台州乱弹原称黄岩乱弹。明万历以后,台州一带流行昆腔和高腔;清康熙、雍正之际北方的梆子秧腔和梆子乱弹腔传入台州,约于乾隆年间(1736-1795)形成了昆腔、高腔、乱弹腔三腔兼唱的戏班。由于昆腔、高腔的唱词古奥晦涩,三腔兼唱的戏班逐渐以唱乱弹腔为主,当地人称之“乱弹班”。由于长期受当地语言、民俗和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唱腔丰富多彩、道白通俗本地化、表演文武兼备的地域特色,遂被称呼为“黄岩乱弹”。

在本次教研中黄岩西城街道中心小学的王丹娜和路桥小学的徐文群老师分别以乱弹作为教学内容。在分析完乱弹的人物行当和四功后,王丹娜老师以乱弹的石榴花调《逛花园》为教唱目标,结合“台州官话”,充满民语乡韵唱道:“手挽手啊进花园,猛抬头四下观,大家一起来游玩。石榴花开红似火,芍药花开赛牡丹,菖蒲花开寻不见。”委婉的曲调,细腻的行腔使学生感受到乱弹的独特韵味。

路桥小学的徐文群老师以教唱乱弹创作剧目《拾儿记》中的《磨豆腐》唱段让学生体会抑扬顿挫、激昂粗犷、音韵纯正的唱腔,从通俗易懂的念白中让学生感受有浓厚淳朴的民风,男女声的对唱加上磨豆腐的做功,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通过这两位老师的授课,我们可以从台州乱弹这块戏曲的活化石中中窥见,台州的民俗、音乐、语言和生活。

(四)鼓乐喧天话海疆

台州海岸线漫长港湾优良,历来是对外交往海上门户。台州也是海洋大市,海洋面积广阔。浅海面积居浙江首位。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来自温岭、三门、玉环的老师充分挖掘各自的本土音乐文化,将海疆渔业文化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

温岭——醉舞《大奏鼓》执教:温岭锦园小学的梁小佩

大奏鼓是石塘渔村的传统舞蹈,据说是从福建民间传入的,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起

舞时,那些“女人们”手执木鱼、扁鼓、唢呐、锣、钹、磬等乐器,随着那男人调动大奏鼓的节奏,时而碎步轻移、柔美婉约、如醉如痴,时而腾挪跳跃、粗犷激越、欢快有力;

在整节课教学设计中,始终围绕着大奏鼓的特征展开,(一)福建闽南方言进行了节奏性的念白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奏鼓历史渊源。

(二)对大奏鼓演奏时的节奏进行分析,加入大鼓、锣、钹的打击乐器教学。

(三)为了突出吹奏乐器唢呐的旋律的特点加入填词演唱

(四)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大奏鼓的演奏之后进行了一番装扮,真实地再现了大奏鼓这种民间歌舞乐表演艺术。

三门——《跳马灯》执教:王芳老师

跳马灯流传于三门县浬浦镇,离县城有55公里。跳马灯以马为首,有狮子、麒麟、犀牛、白象五种怪兽组成。有一个高照,据说是神仙统领五兽之法宝。寓意:五兽属上天下凡,有造福民众、平安吉庆之祥瑞。来自三门小学的xxxx老师,通过小堂鼓 钹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了一番三门的民间艺术。

玉环------《舞鱼灯》执教:林谨老师

玉环是浙江东海之滨的海岛县,舞鱼灯是当地渔民在节庆灯会中保留的娱乐节目。每当新春佳节,玉环各地鼓乐喧天,各种灯舞五彩纷呈。舞鱼灯表演则因切合渔民耕海牧渔的实际而特别受到欢迎。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手举鱼灯,按照鱼灯舞中的成员进行分类,有鳌龙、黄鱼、马鲛、绵鱼、乌贼、海豚等,并以FLASH动画生动形象再现了以鳌龙为首的阵式,例如“十字交叉” “走四角”,使学生在情境律动教学中感受鱼灯舞的特点畅游海洋世界。

(五)莲花处处齐争艳

莲花,又名莲花落、莲花乐口源于唐代的佛曲“落花”,五代时亦称“散花乐”,最早是僧侣募捐化缘时所唱的警世歌曲。至南宋传入民间,成为贫人乞食的歌唱。至迟在明中叶,成为说唱故事情节的曲艺形式。我市各地都存在着这种在台州各地由于地域的不同对莲花的称谓也有所不同:玉环呼“大莲花”,仙居名“铜锢鞭”,天台唤“莲子行”,黄岩曰“打连厢”,温岭称“流徒传”。

在本次教研会上,椒江第二实验小学的王秀丽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绚丽多姿的《路桥莲花》,温岭大溪小学的汤聘婷老师展示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殿下莲花》。王老师侧重

于莲花的表演,通过演唱《哪个不说路桥好》加上乐器的伴奏和舞蹈性的律动组合生动,再现了路桥莲花特有的风格。

汤聘婷老师对大溪莲花的介绍分四个部分:

一、“莲花”初绽——乐器探索与演奏

二、“莲花”盛放——介绍大溪莲花历史介绍及教唱

三、“莲花”畅想——基本步伐与表演

上一篇:班主任会议培训记录下一篇:《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