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中医怎么治疗

2024-04-16

腹泻中医怎么治疗(精选8篇)

篇1:腹泻中医怎么治疗

概述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月~2岁的婴幼儿。

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多发生在10、11、12、1月秋冬寒冷季节。

病程一般为7天,通常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可能出现脱水症状。

西医无特效药,一般建议及时补给电解质,服用益生菌,不建议服用抗生素。

症状:

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

发烧,多数情况为低于38.5的低烧,可能会持续低烧数日;

呕吐;

持续腹泻,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臭味。

(部分并发炎症的可能有臭味)、每日5~10次或10次以上。

以上症状,并不一定同时都会有。

篇2:腹泻中医怎么治疗

“常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病程通常为7天”

“有鼻塞、流涕、咳嗽和发烧症状”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很眼熟?

如果没有呕吐和拉肚子症状,这不就是感冒吗?

没错,就是感冒引起的,准确些说是由外感引发了里病,中医上可以称为表邪内陷,表症未解,里症已现。

网上很多妈妈记录的病症都是一开始有感冒症状,以为是普通感冒,突然出现呕吐、拉肚子,化验结果是轮状病毒感染。

是的,可能一开始真的只是普通感冒。但是在诱因的情况下,免疫力下降,导致发展成了轮状病毒腹泻。就像感冒可能引发心肌炎,感冒也可以引发腹泻。而西医对感冒同样束手无策,因为感冒也是病毒引起的。

战术分析

轮状病毒擅长集团作战,打配合战。

盟友

先驱部队——感冒病毒(中医称为外邪)。

由先驱部队先行进攻外围城墙,打开缺口后,轮状病毒紧随其后,进入城内。

内部卧底——湿气、寒气、积食

虽然轮状病毒破坏能力很强,但是硬碰硬的正面战斗能力一般,需要联络已进入城内的卧底(湿气、寒气、积食)。

破坏手段

主要破坏运输系统、自来水管道和污水排放系统,引发了水灾(腹泻)。

有时候他们会沿途放火,到处烧得臭臭的(大便有臭味,提示有炎症,可能同时并发了细菌感染)。

弱点 ——抗击打能力差

一般情况下,7天左右就会被我方战斗人员肃清。但是 如果我方战斗能力较弱,战程可能延长数日。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巧合)

总结下来,就是一场感冒引发的水灾。

中医治疗方法

经方汤药:

桂枝汤加葛根(葛根、桂枝、生姜、炙甘草、白芍、大枣)

常用于感冒明显,有汗、发烧等症状的腹泻,大便无明显臭味,水样,无脓血。

葛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

常用于有内热,大便热烫呈喷射状、臭味明显,并发炎症或细菌性感染。

五苓散(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桂枝)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以上各方可酌情并用或加减,具体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中成药:

藿香正气散、液

注意选取不含酒精

参苓白术散(丸)

保和丸(颗粒)

舌苔厚腻,有积食的时候服用。

理疗法:

红外线照射肚脐

热敷肚脐

艾灸肚脐以及天枢穴

外敷药:

藿香正气液敷肚脐

丁桂儿脐贴: 每次一贴,每日一次 。

(丁桂儿脐贴组成:丁香、肉桂、荜茇。可健脾温中,散寒止泻)。

药粉敷肚脐:丁香2g,吴茱萸30g,胡椒30颗粒。

研末,每取1.5g醋调敷肚脐,每日1次。

(用于寒泻:大便水状,无恶臭,无脓血)

其他:开立的对症中药汤剂,可在服用同时敷肚脐。

食疗:

焦米汤

大米熬成有点烧焦的稠稠的米汤,可补充津液水分,同时有止泻的功效。

石榴皮熬水:有明显止泻效果。

乌梅白糖甘草水

可以补充体液,防止脱水。乌梅可以固涩,缓解腹泻,甘草补中,保护脾胃并生津液。

葛根茯苓水

葛根20g,茯苓15g熬水。

或葛粉、茯苓粉和大米一起熬粥。

葛粉和茯苓都是可以日常食用的,非常安全。

PS:以上的办法,对于成人和宝宝都有效果,且不止是针对轮状病毒,普通的腹泻只要对症,一样可以使用。

如何预防?

还记得轮状病毒的先遣部队是谁吗?

——感冒病毒!!!

还记得轮状病毒的内应是谁吗?

——寒、湿、积食!!!

因此尽量不感冒,如果感冒了,记得以下几点:

清淡饮食,千万别补。

各种米粥熬起来,鸡汤、骨头汤等油腻的食物统统等好了再吃。

忌生冷食物

什么刺身、冰激凌、水果统统say no。

尽量不在外就餐,不吃不新鲜的食物

这么全面的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腹泻的方法,你get到了吗?孩子少受罪,妈妈少操心,还不赶紧收藏。

这些方法不拘泥于轮状病毒腹泻,而且对于成人腹泻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哦!

这篇由于查资料较多,写了很久,是非常实用的对付腹泻的中医疗法,建议收藏,有需要的时候对照用药。

请大家转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医疗法,更多人受益。

作者:呆呆鼠

篇3:用中医方法治疗冬季羔羊腹泻

1 发病原理

《景岳全书·泄泻》篇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也就是说引起腹泻的根本原因是脾和胃的问题。中兽医认为脾在里, 属阴脏, 为湿土, 故喜燥而湿;胃在表, 属阳腑, 为燥土, 故喜湿而恶燥。羔羊脏腑娇嫩, 形体未充, 脾为后天之本, 五脏之母, 脾常不足, 加之秋冬季节寒气日盛, 调护失宜, 寒暖不能自调, 饮食不能自节, 则易被湿邪侵袭, 困及脾胃, 纳运失常, 水湿之品以缓其标急。以温中化湿, 补脾健胃止泻为主。

5 药方及用法

参苓苏合汤加味: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藿香15g、陈皮15g、白芷15g、腹皮15g、桔梗15g、神曲15g、厚朴15g、麦芽15g、苏叶15g、干姜15g、良姜10g、木香10g、泽泻12g。水煎候温灌服。以上药量可供3只羔羊, 2次/d。

6 小结

篇4:小儿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22

小儿慢性腹泻多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或误治或拖延失治等原因,而导致痛程长达2个月以上,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本文采用针刺治疗加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小儿慢性腹泻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22例,年龄6个月~3岁,无发热患儿,大便常规多为脂肪球及或1~2个白细胞,其中有3例中度脱水,均经西医治疗1周至数月不等效果不佳,日泻3~5次,便质稀薄,时夹黏液、纳差,来我科就诊。无发热患儿,大便常规多为脂肪球及或1~2个白细胞,其中有3例中度脱水,均辅以补液治疗。

治疗方法:①针刺治疗:取穴:(单)关元T、气海T、(双)足三里T、脾俞T、大肠俞T、肾俞T、天枢1。用32#毫针刺入皮肤约0.5cm,不留针,速按针孔为补,1次/日,10次1个疗程。②中药治疗: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脓血便加:木香槟榔丸。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脱肛者加:黄芪、升麻。五更泄泻加:桂附、炮姜。久泻不止加:河子、赤石脂。日1剂,分早、晚3次日服,10剂1个疗程。

结果

21例患儿经1个疗程后痊愈,日行大便1次,质成型,1例患患经2个疗程后痊愈。总有效率100%。

讨论

小儿慢性腹泻病系中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肾常虚。如:久病不愈,湿邪内困中焦、缠绵不去,必系脾阳或脾肾之阳,使脾胃虚羽或脾土失熙,不能受纳水谷运化精微致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久泄。

《景岳全书》云:“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又云:“肾为胃关,开窍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主,今肾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也……”。

治小兒脾胃病:虚证宜补但不可骤补,必须补中寓泻(消),湿证宜燥,但不可太燥,必须燥中寓濡,且须以扶阳为第一要义小儿泄泻时,不外乎“燥以化湿”、“利以去湿”而治疗小儿久泄当以补土制水,旺脾胜湿为根本,其滋补肾阳也是“旺脾”之道也。

但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家长依从性差,故而不能完全显示其作用,但其作为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却有其存在的必要价值。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常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尤其迁延不愈的患儿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5:冬季腹泻怎么治疗

一、蒸苹果。在拉肚子时,别急着吃药,蒸2个苹果吃。把苹果连皮洗干净,放在碗里,上锅隔水蒸熟,吃果肉。

二、干石榴皮。15克干石榴皮煎汤,加糖服用,每日2次,长期坚持可治慢性腹泻。

石榴皮所含根皮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还能使肠黏膜收敛,分泌物减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

三、鸡蛋壳。用鸡蛋壳30克,陈皮、鸡内金各9克,放锅中炒黄后碾成粉末,每次取6克用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连服两天。

四、麦面粉。每次用麦面粉半两炒焦,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饭前服,一日二次,2-3天有特效。

五、吃鸡蛋。鸡蛋一个,白矾面少许。将鸡蛋打破油炒后加白矾面少许。一次吃完。

六、醋茶。茶叶3克开水冲泡,5分钟后加陈醋2毫升饮用。每日冲饮醋茶3次,对治疗腹泻、痢疾甚佳。

七、吃大蒜。用大蒜两头,连皮放火内烧焦后,再放一碗水煮7分钟。空腹喝汤,一日两次,连用3天。可消炎解毒,治久泻不愈。

八、吃大蒜。用大蒜两头,连皮放火内烧焦后,再放一碗水煮7分钟。空腹喝汤,一日两次,连用3天。可消炎解毒,治久泻不愈。

九、茶叶大蒜。大蒜切片,一汤匙茶叶,加水煎煮,水滚后再煮一两分钟,趁热服下,两三次即可痊愈。

腹泻的注意事项

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进食足量食物。

多食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定时口服少量的小麦麸皮(膳食纤维25~30克/d,不适用于肠道有器质性狭窄者)。

饮水量应达每日3000ml。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可有助于改善消化道的功能。

冬季腹泻拉肚子的原因

拉肚子即腹泻,其常见原因有:拉肚子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对身体的伤害却不能忽视。严重的拉肚子是很有可能引起我们的身体的脱水和身体电解质的功能紊乱的,身孩子说可能危及生命也不为过,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情绪紧张、豆类食品、胰脏疾病、癌症、通便剂、制酸剂、咖啡因、寄生虫、结肠炎、病毒、病菌或其他微生物、喝了不干净的水、吃了变质的食物、食物或化学物质过敏等,均可能引起腹泻。

篇6:小儿腹泻要怎么治疗

原料:新鲜苹果1个

调料: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将苹果削皮,切片备用。

2、将苹果片放在碗中,隔水蒸至熟烂,然后加入红糖调拌成糊状即可。

适宜人群:本品适宜6个月左右的腹泻小儿食用。

温馨提示:

将削皮的苹果浸泡在凉开水里,可防止氧化,保持苹果清脆。

淮山药粥

原料:大米50克、淮山药细粉20克

制作方法:

1、大米洗净,浸泡30分钟备用。

2、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加入大米烧开,再加入淮山药细粉,一起煮成粥即可。

温馨提示:

1、此粥有健脾的功效,适宜于小儿慢性腹泻者食用。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篇7:小孩秋季腹泻怎么治疗

米汤加盐可缓解症状

对于腹泻的宝宝,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当孩子拉肚子时,身体里的水分也随之流失,所以需要大量补充水和电解质。推荐食用米汤加盐,比例为一啤酒瓶的米汤加一啤酒瓶盖的盐。在补充水和电解质的同时,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少喂高营养和刺激食品

有的父母怕宝宝腹泻期营养流失太多,千方百计地喂孩子牛奶、鸡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来弥补患儿腹泻造成的损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腹泻长时间不愈。

此外,宝宝腹泻期忌食几类食品,一是刺激性食物;二是易发酵或胀气的食物,如蔗糖、牛奶、豆制品、凉拌菜、山芋等;三是促进肠蠕动及滑肠的食物,如香蕉、山药等有滑肠作用,粗纤维多的芹菜、韭菜等蔬菜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四是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如鸡蛋、动物油、油煎食品、奶油制品等。

讲卫生,注意小细节

篇8:慢性腹泻中医治疗方法研究

1 辨证要点

久泻迁延不愈, 倦怠乏力, 稍有饮食不当, 或劳倦过度即复发, 多以脾虚为主;泄泻反复不愈, 每因情志不遂而复发, 多为肝郁克脾之症;五更飨泻, 完谷不化, 腰酸肢冷, 多为肾阳不足。

2 分证论治

2.1 脾虚泄泻

大便时溏时泻, 迁延反复, 完谷不化, 饮食减少, 食后脘闷不舒, 稍进油腻食物, 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 面色萎黄,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脉细弱。治法以健脾益气为主,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组成:党参15g、炒白术15g、扁豆10g、苏梗10g、橘皮6g、砂仁6g、茯苓10g、神曲10g、煨姜6g、葛根10g。方解:脾喜暖而恶湿, 脾虚积湿, 湿胜则泻, 故以党参、葛根益气升清, 鼓舞脾胃;白术、云苓、扁豆健脾渗湿, 煨姜温中祛寒, 橘皮、木香理气滞, 砂仁、神曲醒脾和胃, 使脾胃健运, 气机流畅, 苏梗载药上行。诸药合用, 补气中气, 渗利湿浊, 行其气滞, 恢复脾胃受纳和健运之职。加减:腹痛、大便有黏液, 加白芍10g, 和阴缓痛;伴有血液, 加槐花6g、地榆炭6g, 凉血止血;兼有脱肛者, 可用补中益气汤并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若脾阳虚衰、阴寒內盛, 可用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

2.2 肾虚泄泻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 肠鸣即泻, 泻下完谷, 泻后则安, 形寒肢冷, 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 脉沉细。治法以温补脾胃、固涩止泻为主, 方用四神丸加减, 处方组成为: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10g、五味子5g、白术10g、诃子肉10g。方解:“五更泻”内经称其“肾泻”, 年老体弱及阳虚内寒者多患此证, 多由脾肾虚寒、火不生土导致肠失固摄。历来成方, “四神丸”最为合适。方中补骨脂补肾助阳, 肉豆蔻温胃厚肠, 吴茱萸暖脾散寒, 五味子收敛止泻, 加白术健脾化湿, 诃子肉涩肠固脱, 使阳气来复, 脾运得健、腹泻可止。加减:腹胀后重者可加木香6g、陈皮15g、槟榔5g, 以理气滞, 除湿气;有食滞者加焦山楂15g;若年老体弱、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者, 可合桃花汤 (赤石脂30g, 一半入煎, 一半冲服, 干姜6g, 粳米30g) 固涩止泻。辨证时应注意肾阳虚者可有五更泄泻, 但有五更泄者并不一定都有肾阳虚衰, 故不可滥用四神丸治疗五更泄。

2.3 肝郁泄泻

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 每因抑郁恼怒, 或情绪紧张之时, 发生腹痛泄泻, 腹中雷鸣, 功窜作痛, 矢气频作, 舌淡红, 脉弦。治法以抑肝扶脾, 方用痛泻药方加减, 处方组成为白芍10g、白术15g、防风6g、苏梗10g、橘皮15g、木香3g、神曲10g、云苓6g。方解:方中白术健脾补虚, 白芍养血柔肝, 防风升清止泻, 苏梗温中祛寒, 橘皮、木香理气醒脾, 神曲、云苓消食利湿, 使肝不横逆, 脾得健运, 气机条畅, 清浊自分。加减:泄泻甚者重用白术20g;肠鸣明显者重用防风15g;泄水样便者可加升麻以升举脾阳;口苦微干, 苔薄黄者加黄芩6g, 以清肠热之;口淡苔白者加炮姜3g, 温中散寒;气郁化火, 见舌质红绛、苔黄腻而干、口渴烦闷、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者, 可加藿香6g、黄连6g、葛根12g, 以泻肝理脾、清解郁热;若久泻不止, 可加酸收之品, 如乌梅、柯子等。

除采用中药治疗慢性腹泻外, 还可选择或结合针灸、艾灸等治法治疗。针灸时选穴:三阴交、足三里、天枢、大肠俞。其中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 起到健脾化湿、调整脾胃的作用, 其又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可补肝益肾、健脾化湿而止泻;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所入为合”, “合主逆气而泻”, “五脏六腑之气皆秉于胃”, 可调节中焦, 升清降浊, 与三阴交共同健脾和胃, 益气和中, 恢复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正常功能;大肠为“传导之官”, 天枢为大肠之募穴, 主“泄泻, 水利不止”, 与大肠俞一起“俞募配穴”, 共治大肠腑病, 调节大肠气机, 恢复其正常传导功能。配穴:肝气郁滞型配期门、行间、阳陵泉, 脾肾阳虚型配气海、关元、中脘、脾俞、肾俞。治疗方法:根据不同证型采用补泻手法。肝气郁滞型:泻期门、行间、阳陵泉, 余穴平补平泻, 留针30min;脾肾阳虚型:针刺用补法, 脾俞、肾俞、大肠俞并用温针灸, 关元、气海温和灸, 余穴平补平泻, 留针30min。其中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 将针留在适当深度, 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卷施灸。10次为1个疗程, 每治疗1个疗程休息1周。

艾灸治疗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协调阴阳, 脏腑功能得以恢复, 泄泻得止。艾灸主穴选双侧足三里 (隔姜灸) 、中脘 (隔姜灸) 、神厥 (隔姜灸) , 脾虚加天枢 (隔姜灸) , 肾虚加太溪 (隔附子灸) , 中气下陷加气海、膻中 (隔姜灸) ;肝气乘脾灸足三里 (隔蒜灸) 加针刺阳陵泉、期门 (泻法为主) 。每穴5~8壮, 2周为1个疗程, 可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方案, 但行艾灸治疗时要注意观察皮肤, 预防烫伤。

3 预防与调摄

在对腹泻患者进行治疗时, 药物治疗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 患者的饮食习惯也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慢性腹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 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者, 阴受之, ……阴受之则入五脏, ……, 入五脏则瞋满闭塞, 下为飨泄”。《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逆, 甚则呕血及飨泄”。因此腹泻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不饮生水, 不食生冷瓜果, 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可结合食疗健脾益胃, 居处冷暖适宜, 起居有时, 并注意精神调养, 加强身体锻炼。

4 结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治疗局部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 采取适当措施。慢性腹泻病位在肠, 但与多脏器有关, 治疗时应通过辨证分型, 给予相应治法, 以达到扶正祛邪、调理胃肠道的作用。中医治法多样, 在治疗疾病时不应拘泥于某种治疗方法, 应辨证论治, 给予患者最有效、伤害最小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在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明·赵献可.《医贯·论泄泻》.

上一篇:总冠名等赞助方案下一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