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中医护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探讨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疗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胃脘痛中医护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胃脘痛中医护理论文 篇1:

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分析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70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一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一组(观察组)联合中医护理。对护理方案的应用成效进行对比。结果 疾病进展情况分析,观察组疾病好转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胃脘痛脾胃虚寒症患者临床护理中,以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发挥较好的护理成效,改善疾病症状,提升预后。

关键词:胃脘痛;脾胃虚寒证;中医护理

胃脘痛是中医病名,与西医胃痛疾病属于同一种疾病。中医将胃脘痛进行辨证分型,脾胃虚寒型是比较常见的类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发病因素与饮食、疲劳以及长期疾病导致的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除了开展系统化诊疗外,还需要辅以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保证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1]。本次研究将中医护理应用在脾胃虚寒证胃脘痛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70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观察组,男女比例20:15,年龄22-72(54.3±8.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8:17,年龄23-70(54.8±7.2)岁。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自愿入组。分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遵医嘱用药。避免辛辣刺激性、寒凉食物摄入;指导患者注意保暖,观察病情变化。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护人员。观察组结合中医护理,具体如下:

情志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辨明患者情志异常的种类。以辨证护理的方式施护,包括采用以情胜情法、以喜胜忧、“思胜恐”、移情解惑法、心理暗示法等改善患者不良情志。(2)饮食调护。指导患者辨证饮食,保持以清淡、易消化、少油盐及软烂食物为主,指导患者定期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以及香蕉、番茄、绿豆、苦瓜和黄瓜等,尽量不要暴饮暴食。以中医辨证饮食为原则,进食温补食物,比如指导患者多以山药、桂圆糯米、黄芪熬粥,以发挥较好的补气、补血、温中健脾作用,并以姜片熬水,改善脾胃虚寒体质。并根据患者突出症状进行辨证饮食指导,寒症较重者,以麻黄汤温肺散寒,热证较明显者,以凉性食物发挥清热化痰、去肺火作用。虚证者,以山药、薏苡仁等补气祛湿。(3)实施中医辨证干预。①穴位按摩,选择中脘、气海、天枢等穴位,每穴按摩3-5min,气海穴重复按摩一次。选择左侧背部、腰部俞穴、命门穴进行按摩。②穴位敷贴,以脾胃调肠散醋制后调成膏状,防止医用纱布上,置于患者神阙穴上,连续敷贴25min,每天2次,连续应用3d。③艾灸。选择合适的穴位,将5cm左右的艾条放入艾箱盒中,并固定在相应的穴位上。每次25min,每天2次,连续应用3d。④耳穴压豆。选择脾、胃、心、神门、阿是穴等穴位,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并连续按压3-5次,每穴按压30-60s。以患者局部感觉酸、胀、麻等感觉为宜。两侧耳部交替贴压,贴压后隔日更换一次。(4)以中医方剂调节体质。辨证调护以益气健脾、温中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指导患者以黄芪建中汤调节,方药组成:黄芪、桂枝、酒白芍、干姜、白术、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水煎后,每天早晚温服,每天1剂。

1.3 观察指标

评估疾病发展情况,以中医证候积分为评估标准,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纳入评估范围,其中,中医症候积分在干预前后的差值高于95%以上可判定为治愈,中医症候积分在干预前后差值在30%-70%之间判定为好转,评估差值在30%以下判定为未见好转;好转率=治愈比例+好转比例[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描述计数数据,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疾病进展情况分析,观察组疾病好转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3 讨论

胃脘痛是常见的胃痛疾病,在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饮食结构改变,导致胃脘痛的发病率逐渐提升。研究认为[3],胃脘痛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以及情志不畅导致的脾胃气机失调,因而引发胃脘痛发作。

在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常规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因而对患者疾病症状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而中医护理从辨证角度出发,以益气健脾剂温中止痛为施护原则,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将中医情志护理、饮食调护、辨证穴位按摩、穴位敷贴、艾灸、耳穴压豆等护理、采用中药方剂进行调护,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情志护理可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促进患者情绪稳定,改善由紧张、焦虑以及愤怒等情绪导致的气机受阻、气血运行情况,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而饮食辨证施护则可通过对症干预,达到较好的补气健脾、温中散寒作用。加强食疗干预,可保证患者脾胃功能得到提升[4]。通过穴位按摩、敷贴以及艾灸、耳穴压豆,可通过穴位剂经络疏通作用,刺激脾胃相应的功能得到改善,因而也可较好的改善胃脘痛症状。

综上,在胃脘痛的临床干预当中,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可以从患者情志、生理机能的综合改善方面入手,提升疾病改善效果。中医辨证施护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干预当中,能够遵循温中散寒及健脾益胃的原则,共同发挥较好的提升患者脾胃气机,提高血运,减少筋脉淤堵等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蒋敏.长蛇灸干预胃脘痛(脾胃虚寒证)30例护理效果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9,v.35;No.241(3):94-95.

[2]普文旻,孙倩,沈云霞.姜辛固本贴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8):64-66.

[3]肖淑红,赵炜.温盒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3):204-207.

[4]杭嘉敏.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对脾胃虚寒证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1):145-147.

作者:熊纯

胃脘痛中医护理论文 篇2:

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疗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改善,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早好转,值得在今后的护理治疗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药竹罐疗法;中医特色护理;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引言: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具有病程长和病情复杂的特点,一旦患有该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神倦乏力、畏寒肢冷和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显著下降,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受到较为不利的影响。本文详细探讨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以此为增强该类患者的护理治疗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5例和1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67岁和32岁,平均年龄为(49.5±1.2)岁。在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4例和11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68岁和33岁,平均年龄为(49.6±1.9)岁。两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疗法和常规护理方法,所使用的药物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和甲硝唑片,单次服用剂量分别为1粒、1片和2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克拉霉素分散片的服用频次均为1次/d,甲硝唑片的服用频次为每日2次,其护理内容为观察体征和药物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药竹罐疗法

药竹罐疗法所使用的药材,共包括黄芪、党参、干姜、桂枝、茯苓、制附子、白芍、白术、广木香、吴茱萸、灸甘草和厚朴。前五种药材的使用剂量均为20g,后三种药材的使用剂量均为10g,其余药材的使用剂量均为15g。待药材选取完毕后,将其统一放置在药壶内进行加水煎煮,并在药液沸腾时将竹罐口朝下放于药液中2min。当取出竹罐后,应先用干毛巾吸附表面水珠,再将竹罐放置在患者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和中脘穴,使竹罐与患者穴位紧密贴合[1]。紧接着为患者披上床单保暖,竹罐与各穴位的紧扣时间为10min,每日治疗1次即可。待患者治疗完毕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态,若局部皮肤潮红较为严重,可适当涂抹凡士林予以处理,切勿采取药酒擦拭。

1.2.2 中医特色护理

①医护人员根据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情绪状态,结合患者自身的病症特点,通过播放《春江花月夜》和《月光奏鸣曲》等沉静的宫音,可以使患者的情绪状态保持平稳,让患者的消化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令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②医护人员应嘱咐患者注重时辰养生,在胃经当令的时间段内尽量避免饮用冷饮,

以此防止血流不畅的情况发生,促进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早日出院[2]。③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口味偏好及身体状况,指导患者适当增加牛羊肉、狗肉、龙眼和荔枝的摄入量,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可以对患者起到温中散寒和益气健脾的良好效果,令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整体康复进度大大加快。两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均接受为期14d的护理治疗,医护人员在此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防止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顺利安全出院[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以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标识效果,经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面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医护人员往往会采取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及甲硝唑片联合观察体征、用药指导,使患者的病症问题逐渐缓解,让患者的身体状况随之改善。

而采用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症特点、情绪状况、口味偏好及生活习惯,通过煎煮药材、放置竹罐、将竹罐紧扣皮肤、披床单保暖、情志护理和饮食干预等措施,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促进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早日出院。相比于西医疗法及常规护理方法,将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护理治疗工作中,在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更加优异。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护理满意度为(96.0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为(80.00%),护理满意度为(84.00%)。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用药竹罐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提高治疗质量和改善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令患者的病症问题尽快好转。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早日出院,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护理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姜凌,熊萍香,林智平.中药封包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87-89.

[2]邹正云,段会苓.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探究[J].双足与保健,2018:12-13.

[3]陈团友,杨冰,龙雅洁.中药外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6-128.

作者:刘小敏

胃脘痛中医护理论文 篇3:

探索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及其与胃镜表现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研究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和与胃镜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6例胃脘痛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接受胃镜检查,将中医辨证特点和胃镜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胃镜检查当中,表现为红斑渗出型胃炎的患者在辩证当中为肝胃不和证较多;表现为肠胃返流型、出血型和平坦糜烂型的患者,中医辨证当中肝胃郁热证较多;表现为萎缩型胃炎的患者,在辩证中为胃阴不足证较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辩证中脾胃虚寒证较多;为进展期胃癌患者,辩证中虚实夹杂证较多。结论:根据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和对胃镜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关,在胃脘痛的诊断与治疗中,可以利用中医辨证和胃镜联合的凡是为患者病情作出早期的判断,从而早期治疗。

【关键词】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胃镜

[文献标识码]A

胃脘痛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患有胃脘痛的患者一般会感受到胃脘部到心窝的位置有疼痛感,病程时间长,也容易复发。近几年,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防止胃脘痛对患者健康产生影响,需要早期对其诊断与治疗[1]。胃镜是对其进行诊断的常用方式,在中医望诊中做出延伸,如果可以找到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和胃镜表现中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观察指标,同时也将中西医方式进行结合和创新[2]。基于此,本院对106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了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和与胃镜表现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自2019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6例胃脘痛患者当做研究对象,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56例和50例,年龄20~79岁,平均(49.86±12.36)岁。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胃脘痛,临床资料完整,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没有出现中途转院或退出的情况,不具有任何精神类疾病,可以主动配合。

1.2方法2019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6例胃脘痛患者均需接受胃镜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使用中医科学》进行中医辨证。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回顾患者临床资料,将中医辩证特点和胃镜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1.0软件将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为计数资料。

2结果

胃镜检查当中,表现为红斑渗出型胃炎的患者在辩证当中为肝胃不和证较多;表现为肠胃返流型、出血型和平坦糜烂型的患者,中医辨证当中肝胃郁热证较多;表现为萎缩型胃炎的患者,在辩证中为胃阴不足证较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辩证中脾胃虚寒证较多;为进展期胃癌患者,辩证中虚实夹杂证较多,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但是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胃脘痛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如抽烟和喝酒喜好人群以及性情暴躁等人群,均有较大的可能性发生胃脘痛[3]。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生时会出现疼痛等症状,病程较长,并且在治疗之后也会有较高的复发率,很难治愈。对于患者来说,此种疾病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因为治疗不及时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所以需要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少疾病对自身的影响,并降低复发率,提升生活质量[4]。就目前情况来看,胃镜是临床当中对胃脘痛检查的主要方式,能够对患者的疾病程度进行了解,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制定有效治疗措施为患者治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分析,胃镜与中医中的望诊有着一定的关联,是望诊的延伸。而中医的精华是在四诊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如果可以将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和中医辨证相结合,可以为临床中提供更多诊断疾病的指标,同时还可以获得与西医不同的辩证结果,创新检查方式。中医领域中人为胃脘痛是一种脾胃系统疾病,导致其产生的原因较多,主要以风湿、寒热等为主,可以单一发病,也可能伴有其他疾病。内伤方面可能因为患者饮食习惯、情志和脾胃虚弱等出现气机瘀滞,这时就会导致患者胃失温养作痛。因为病因比较复杂,所以一直为研究重点。在中医辨证当中,每一种病证所表现的特点不同,主要分为[5]:(1)肝胃不和证:患者会出现胃脘胀痛或者是攻撑作痛的情况,胸闷嗳气。在出现烦恼或者是郁怒的时候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或细弦;(2)肝胃郁热证:患者出现胃脘灼痛,很容易生气,且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3)胃阴不足证:患者会出现胃脘隐隐灼痛的症状,口干咽燥的感觉,食欲减退,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弦;(4)瘀血阻络证:患者出现疼痛感觉时会感受为刀割痛或针刺,可能出现吐血和黑便的症状,舌质紫黯,脉涩;(5)脾胃虚寒证:疼痛感为隐隐作痛,并且连绵不断,可能出现吐清水的情况,大便溏泄,舌质淡,脉细弱;(6)虚实夹杂证:疼痛感为刺痛或者是胀痛,无法按压疼痛位置,可能出现便血和吐血的情况,口臭口苦,食欲减退,日渐消瘦。根据所具有的特点可以将其类型分出,而不同的证型在胃镜下的表现也不同,也就让中医辨证和胃镜表现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相关性。在本次研究中对106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和中医辨证,研究结果为:胃镜检查当中,表现为红斑渗出型胃炎的患者在辨证当中为肝胃不和证较多(50.00%);表现为肠胃返流型、出血型和平坦糜烂型的患者,中医辨证当中肝胃郁热证较多(50.00%、55.56%、60.00%);表现为萎缩型胃炎的患者,在辩证中为胃阴不足证较多(40.00%);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辩证中脾胃虚寒证较多(57.69%);为进展期胃癌患者,辩证中虚实夹杂证较多(75.00%)。对于胃镜来说,其不同类型的疾病所获得的表现为[6]:(1)红斑渗出型:患者胃黏膜出现片状、点状或水肿的情况,可以发现局部的病变或较为广泛的病变,黏液呈白色或黄绿色;(2)肠胃返流型:胃黏膜出现了花斑状的改变,能够明显发现充血发红的区域,黏液呈黄绿色;(3)出血型:胃黏膜出现了局部的点状或片状出血,也可以为广泛的点状和片状,有时可以看到渗血和血痂,黏液为白色或黄绿色,其中还混有血液;(4)平坦糜烂型:胃黏膜出现了片状糜烂的情况,其中有黄白色分泌物进行覆盖,能够发现较为明显的发红和充血情况,黏液为白色或黄绿色;(5)萎缩型:胃黏膜已经不再是原有的橘红色,变为灰色,并且没有均匀的色调,黏膜下的血管网充分的暴露出来,可能会看到并不规则的颗粒和结节,也可能发现代表糜烂和出血,黏液为白色或者是黄绿色;(6)胃、十二指肠溃疡:会出现椭圆形或者是圆形的溃疡,底部较为平整,会有白色等颜色的苔覆盖,部分出现了血痂。没有结节状突起的地方,黏液为白色、黄绿色也可能因为出血变为咖啡色;(7)进展期胃癌:出现了息肉状和结节状的肿瘤,表面有糜烂或出血的情况。出血的时候可能发现胃腔中有大量咖啡色液体,并且有食物残渣。胃镜可以将患者的胃黏膜的变化、蠕动程度和分泌物等进行反应,并且还可以为中医学中的虚寒、血瘀等辨证提供参考数据。在使用胃镜的时候对患者胃黏膜进行观察,发现其颜色和形态等变化,根据中医辩证分析的特点将其与之融合,可以结合为辨病和辩证。对于中医来说证和西医所谓的病有一定的差别,中医认为證可以在西医中呈现出较多疾病,如脾胃虚寒证来说,能够代表慢性萎缩性和慢性浅表性两种类型的胃炎[7]。而在西医当中,也可以在一个病中存在较多证,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阴虚、血瘀等症状。如果可以将中医辨证和西医疾病这两反面不同角度进行疾病的分析和将其融合,可以将中西医的价值发挥,为患者疾病诊断提供更加有力的参考,这也是临床中需要深究的一个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医辨证特点和胃镜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却并不是完全相关的,需要将两者合二为一,合并在一起对患者疾病诊断,能够更早的了解患者病情,并确定治疗方案治疗,从而将疗效提升,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可见,胃脘痛中医辨证各有特点,而胃镜中胃脘痛也有不同的表现,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这个程度并不是全部,应找到一种方式将中西医的辩证和辨病结合,确保疾病准确诊断和疗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据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和对胃镜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关,在胃脘痛的诊断与治疗中,可以利用中医辨证和胃镜联合的凡是为患者病情作出早期的判断,从而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刘胜捷,崔莉红.慢性胃炎胃脘痛证型与胃镜黏膜表现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52-56.

[2]马红薇.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1):338-338.

[3]肖洁文.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6):197-197.

[4]蓝文椿,皮大鸿,潘东洪.胃脘痛患者的中医辨证施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2):74-76.

[5]韩宗萍,钟雪梅,刘日娇.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0):84-86.

[6]杨银利,张莹,孙珠君,等.中医护理方案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143-144.

[7]徐中宇,徐红梅,徐勇.基于胃镜图像的胃脘痛特征数据分析[J].电子科技,2016,29(5):165-168.

作者:卢丁

上一篇:手术室优质护理论文下一篇:孕产妇产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