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育对策论文

2022-04-17

摘要:中医留学生全英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全新模式。在初创阶段存在不少问题。为改进中医留学生全英教育,提高中医留学生全英教育质量,通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全英教育为例,分析目前国内中医全英教学管理及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医全英教学管理、日常管理提出对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医教育对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教育对策论文 篇1:

浅论中医临床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摘 要: 中医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然而由于临床教育滞后,导致中医毕业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分析中医临床教育滞后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应对策,将对中医教育改革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中医临床教育 困境 对策

“高分低能,动手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是中医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传统文化缺失等。然而,临床教育滞后是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环。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实践科学,根据其“坐堂”、“诊所”的临床模式,形成了宗传师承、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中医教育方式,对中医药的发展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经营由“诊所”过渡到“医院”,中医教育由“师承”纳入“院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新的事物,没有成熟的模式,只能学习或照搬现成医学院(西医学院)的模式”[1]。这一转变带来的问题是:中医临床教育如何突出中医学术主体?该模式的转变所带来深层次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值得所有中医教育人士深思和探讨。

一、困境

1.临床教育设计不合理。

中医临床教育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介入过晚;其二,时间过短。

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一般实行“专业基础课一临床基础课一临床课+临床见习一毕业实习”四步走培养模式。前三年建立在以“课堂面授”为主要途径的基础上,强调的是强化记忆能力,培养的学生基本以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为主。教师很少到临床,学生很少有见习,上课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中医缺少感性认识、缺乏临床训练,使所学的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第四年开始一边学习理论课一边往医院见习,虽然接触临床的时间比之前多,但是由于中医临床教育目的性、指导性不强,实践操作过少,导致学生见习有如走马观花,中医诊疗技术并没有得到实质提高。

第五年进入临床实习,目的是希望通过一年的学习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联系,提高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和处方用药的能力。现状是,在医院的一年时间里,学生要轮转整个医院包括临床医技、内、外、骨、妇、儿、门、急等部门,其中内科又按脏腑系统分五到七个科室。每位同学平均分配到每一个科室的实习时间不到一个月,只有重点选择部分科室进行实习,结果许多科室去不了,即使去了科室也是蜻蜓点水,一熟悉该科室的医疗医嘱的基本规范就要轮转到其他科,以致学生很难对临床有一个全面和比较深入的掌握,许多病种没有见过,更不用说临床操作了。

中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由于缺乏前期的训练,走向临床后,学生自然缺少应变性和感知力。“因此,无论主观意愿如何,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运用所学中医理论处理千变万化的临床疾病,特别是复杂问题,将有很大难度。这极易激发他们‘中医学而难用、学而无用’的思想,从而极大地打击他们的中医信心,进而放弃中医”[1]。

2.师资资源匮乏。

过硬的临床基本功,既来自艰辛的自我磨炼,又来自严格老师的带教。老师的带教是一名学生转向医生角色的“催化剂”,是理论转向实践的直接桥梁。初次接触临床的实习生,主要是通过“看”来了解实际中医诊疗过程。“老师在诊疗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对这些未来医生产生影响,所以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格外重要”[2]。然而,随着近年来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带教老师质量参差不齐和“僧多粥少”的矛盾日益凸显。

一方面,部分带教老师(尤其是年青教师)的业务功底不足,教学观念淡薄、忽视中医临床带教,不能言传身教地感染学生,起表率作用。更有部分年轻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出现淡化、怀疑甚至动摇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现象,由于本身对中医药事业的信心不足,在临床带教中,只讲西医,不讲中医,甚至否定中医,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教育质量和现代中医高等临床教育的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主体方向。

另一方面,包括本科生、七年制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临床实践人数的成倍增加,病例数量相对固定,相对减少了临床实践和动手的机会。再加上带教老师工作强度的增加,没有精力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也直接影响到中医临床的教育质量。

3.教学基地不足。

医院是医科院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医院是医学院校学生的“第一校园”和“第一课堂”。然而,随着实习人数的不断增加,临床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教学基地数量太少。目前的中医医院的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医临床见习、实习的需求,一所医院负责几个院校学生的带教,一个老师负责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学生的带教,部分科室甚至还出现学生比病人还多的尴尬局面。更有些学校,为了完成分派实习任务,无奈中只好把部分学生分配到西医院实习。另外,“部分基层教学基地,不能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竞争,经营状况较差,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匮乏,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例少见”[3],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也是制约分流到基层的實习同学临床技能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次,教学基地质量太差。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正在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竞争和逆境中生存的中医院存在严重的西医化倾向,多数中医院中西医并存,门诊以中医为主,病房以西医为主。查房只强调体格检查及常规操作技能的培养,完全忽略四诊八纲、望闻问切等中医内容。如此缺乏中医学术氛围,“外中内西”的中医院办院模式,对现代中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的损害。

二、对策

1.完善中医临床教育设计。

重新修订中医教学计划,以提高中医辩证思维和临床技能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借鉴国外现行医学教育体系成功经验,开展“早期中医临床教育”,使学生及早对未来职业活动产生感性认识,稳定专业思想,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制定并强化“中医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凡“三基”训练不达标者不能给予临床实习,临床实习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2.提高带教老师的中医学术水平。

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临床基地巡回示范临床教学,对各临床基地的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带教意识和带教水平,保证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

鼓励和发动老中医、教授坚持到病房查房,临床示范和会诊中医疑难病例,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中医教师队伍素质。

完善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机制,将各类进修培训的目的由以往的以提高西医诊疗水平为目的,改为以提高中医临床辨治水平为目的,并且拓宽中医生进修培训的途径,鼓励青年教师向民间老中医学习。

引进竞争机制,对不合格的教师自然淘汰。强化教学监督,定期对教师实行考评,重视学生的评教活动,使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3.加强中医临床教育基地建设。

学习国外先进临床教育经验,尝试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临床教育,既有利于开展早期中医临床教育,又有利于缓解实习基地紧张的压力。

转变现行中医院实习基地的带教模式,强化中医查房,不断丰富中医临床教学内容,突出四诊能力及辨证论治意识的培养。

探索建立新型的中医临床教育基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既能维持自身运营,又能突出中医学术主体,满足中医临床教育的需求。

临床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将其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必要环节,也是其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成为医生的过渡阶段和必然过程。因此,近年来,在多次中医药教育发展会议和国家教育发展会议上,国家教育部及中医药管理局領导反复强调加强中医药临床技能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然而,实践证明当前我国的中医临床教育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重重困难。作为中医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发现问题,并努力探索改革方案,将为提高中医专业教学质量,推动中医教育和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兴栋,林培政.现代高等中医临床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10(8):10.

[2]方祝元.中医药院校医学生临床教育培养问题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118.

[3]刘凤斌,冼绍祥.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教育的现状和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9.

作者:罗毅 李芳 薛丽君 初晓

中医教育对策论文 篇2:

浅谈我校中医全英班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中医留学生全英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全新模式。在初创阶段存在不少问题。为改进中医留学生全英教育,提高中医留学生全英教育质量,通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全英教育为例,分析目前国内中医全英教学管理及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医全英教学管理、日常管理提出对策。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中医全英模式;教学管理;日常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高等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平台,并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产业化的发展,各国争相开放高等教育市场,积极拓展国际教育,促进了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我国近年来接收外国留学生人数每年均以10%以上的速率增长(2003年7.8万人,2004年11万人,2005年14万人,2006年16万人,2007年20万人,2008年22万人)[1]。仅从2008年来华留学生人数来分析,欧美英语发达国家来华人数为近5.9万人,约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5%,其中约50%的是学习汉语语言生[2]。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中国传统医学应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利用独特的中医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向海外推广传播。作为先行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6年首次在国内中医药院校中开设五年制本科全英中医学(针灸)专业,这个开创的举措引起了海外留学生学中医的兴趣。广州中医药大学于2007年开设五年制本科全英针灸推拿专业,至今已招收四届学生,在校人数50余人。随后,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陆续开设了全英教学学历教育或短期培训班。上海中医药大学也计划于2010年开展全英教育。

一、中医留学生全英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留学生管理采取的是国际学院和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协调管理模式。国际学院主要负责日常生活管理,而各二级学院则负责教学管理。国际学院的管理内容包括日常事务、签证办理等等。在开办全英班之初,由国际学院和二级学院各选派一名班主任分别专门负责日常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此外,在每个学期始末,都会组织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院领导开展教学与管理会协调管理。

(一)教学管理

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教学管理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首先,对教师的监控。在全英班开办之初,学生人数少,任课老师也较少,因此,对于每一门课程基本都是任课老师全权负责,既没有开展同行的评议,也没有实施教学督导员进行教学信息收集。教学反馈的信息基本上都是任课老师、学生提供,这样就造成了对教学评价显得过于主观。其次,对学生的监控。中医全英班学生与中国学生不同,他们常常无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迟到、旷课是非常常见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不能采取强制手段进行监督管理,但另一方面又要确保教学教育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行使好监督的权利,这也是现在全英班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之一。

2.教学管理成本过大。由于中医全英班处在起步阶段,人数少,师资投入大,造成教学成本过高。成本的过高导致不少高校对中医全英班的开办产生质疑。如何对教学成本进行控制成为中医全英班能够继续开展,并不断壮大的关键。

(二)日常管理

1.本地文化的融合问题。全英班学生大多正处在青年时期,阅历较浅,考虑问题较理想化,期望值偏高。同时,来华前他们一直生长在与我们不同的文化模式中,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文化习性和价值定势,来华后,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此去衡量外界“新事物”,于是,异文化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就给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学生心理辅导问题。中医全英班学生多为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高中毕业生。这一年龄段的自我调控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加上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生活心理上都有诸多的不适应。比如:学业上,由于中医本身比较枯燥,再加上语言、文化的差异,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业压力。情感上,十八九岁是情感萌发期,一些学生陷入恋爱,但又缺乏对情感的把握和处理能力,一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人际关系上,由于文化的不同,在和中国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障碍,如果不及时清除这些障碍,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自闭[3]。

3.校园环境建设问题。尽管现在不少高校在追求国际化,但是在校园建设方面,国际化氛围的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学校建筑的名字、室内外的许多标语都是中文,这对于许多第一次来到中国求学的学生,带来了生活上的极大不便。

4.学生的就业问题。首先,对于打算自己开办诊所的全英班学生,他们对于如何开办诊所、如何成为一个国家的注册医师等等问题都不甚了解。其次,对于少部分对就业没有规划的,他们完全不知道今后的发展方向,学习也自然没有动力。

二、改善中医全英教学管理及日常管理的对策

(一)教学管理的建议

1.规范教学监控机制。首先,完善对教师教学的监控。严格实行“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监控体系。教学监控包括教学信息收集、教学反馈和教学调控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收集,我们不但要求督导员、信息员进行听课,最为重要的是组织各个教研室教学团队对相关课程进行听课、评议,指出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老师英文教学水平,并提升课程质量。第二,教学信息反馈,将收集的信息一层层反馈给教研室、各二级学院以及学校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反馈的信息,合理地调整教学安排,并将调控信息分别调控给学院、教研室以及具体的任课老师及教学团队。任课老师及其教学团队根据情况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其次完善对学生的监督。中医全英班的学生相比境内学生,学习态度较为散漫,常常迟到、旷课。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我们发现不少学生迟到、旷课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够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只能通过引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来开展。具体来说,我们将中医全英班的学生和境内同专业的最优秀学生结成对子。从入学之初,这些境内学生就介入中医全英班学生的学习、生活,一起上课、一起课外活动。无形之中,境内学生的生活状态渐渐影响了全英班学生。一年之后,上课迟到、旷课之类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再次,严格控制教学质量。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日常纪律,都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合格的就要补考、降级或劝退,对违纪的学生就要按照规章制度处理,决不能迁就。

2.加强教学成本控制。为更好地降低教学成本,我们允许短期培训的学生选课旁听全英班部分课程,尤其是气功、推拿、针灸这些短期培训学生热衷的课程。在现阶段,将中医全英班办成一个开放的课堂。这种做法一推开,既满足了短训学生的需求,又能够更好地控制教学成本,确保中医全英班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二)日常管理的建议

1.帮助学生融入中国文化。为了帮助留学生融入中国文化,减少文化冲突,我们要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同时加强对留学生所在国文化的了解,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对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和冲突,能真正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帮助、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此外还可以有计划、系统地为留学生开设多种多样的中国文化课程、讲座等,以完善留学生课程内容,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和社会力量来促进校内的文化交流活动,增加中外学生的协作和交流机会,积极引导来华留学生融入我们的文化,减少文化冲突[4]。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中医全英班学生的平均年龄相比普通境外学生要小,因而心理健康问题也越突出。鉴于此,我们充分借鉴对国内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模式,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了解学生。中医全英班的学生人数少,因此,我们负责中医全英班的留管干部做到与每位学生都交朋友,真正作为朋友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二,实行“一帮一”互助,开展朋辈互助。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中医全英班学生在境内学生的影响和帮助下,逐渐消除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防止心理问题的积压。第三,加强中医全英班留管干部的心理健康能力培训。

3.打造国际化的校园环境。校园内的指示牌、标语等等尽量考虑到国际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国际学生的宿舍内,尽可能用中英双语标识,以真正体现国际化校园的风貌。对于国际楼的保安,也要求懂得基本的英语交流用语,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4.加强对中医全英班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首先,对于未来打算开办自己的诊所的,我们参考了美国中医的培训体系中的《诊所经营管理》这一课程,选派有着丰富留学经验的老师为学生开设专门的讲座,并且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对于各国中医行医资格也进行分析,为学生的就业增加筹码。其次,对于未来完全没有具体计划的,我们积极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我们充分利用与我们建立联系的海外中医院校,推荐我们的学生到有意向的机构工作,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07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分析[M].北京,2007.

[2]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09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分析[M].北京,2009.

[3]吴静,张磊,席薇.我校中医药学专业境外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5):65-66.

[4]董美丽,刘宏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和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942-944.

作者:苗 青

中医教育对策论文 篇3:

中医医院临床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院校教育毕业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日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研究临床医生继续教育使其理论化,搞好在职临床医生知识更新,以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作者:凌蔚

上一篇:命题结构分析论文下一篇:经济民族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