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地管理制度汇编

2024-04-21

农业基地管理制度汇编(通用8篇)

篇1:农业基地管理制度汇编

基地管理制度

第一章

监督管理制度

1、基地办公室要对农业生产资料批发、零售网点实行经常性监督检查。

2、基地办公室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区检测站和省绿办对基地环境和产品的抽查检测。

3、公司指挥部要经常性对基地环境、保护情况及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生产资料保管、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进行监督检查。

4、基地生产部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基地责任人负总责,加强监督,建立奖罚制度,基地生产人员完成基地建设目标责任指标,并通过基地办公室的检查,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相应生产产品标准,基地办公室要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目录,以及使用数量。

2、基地农产品市场监督检查小组,要建立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资料的市场准入制度。

3、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在总指挥部至少建立一个投入品专供点,为种植户提供质量符合国家和山东省标准要求的优良品种,并提供化肥、农药配送服务。

4、关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的病虫草害的统防统治,并在作物生长期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5、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基地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督检查小组对基地生产中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农资市场)每年必须进行至少5次监督检查和抽查,保证基地使用符合国标及地方标准的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6、公司指挥部、基地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经常检查合作基地农户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杜绝使用各种禁用农药和肥料。

7、使用后的肥料和农药包装袋、瓶、箱应集中回收,统一处理,防止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第三章

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采购制度

1、种子应向具有种子经营权的单位购买,选择优质、抗病、丰产的品种。各基地不购买和使用转基因品种。

2、农药、化肥必须到经工商部门登记的经营企业(户)购买,且“三证”齐全,决不购买未经登记的产品。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科学合理选择使用农药。人、畜、禽粪等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腐熟或无害化处理后使用。未实行生产许可证和肥料登记管理的有些肥料品种,要做到检验登记证和质量标准“两证”俱全。

3、对其它农用生产物资的采购也应向有“三证”的企业购买,确保种植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

4、种植基地必须对采购的农业投入品进行档案记载,登记造册,清楚列明农业投入品的品种、数量、规格、价格、进货渠道等。

5、种植基地要严格按照采购制度进行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对擅自采购违规操作的进行相应的处罚。第四章

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仓库管理制度

1、农业投入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入库的农业投入品要进行分类整理且排放整齐,并作好登记。

2、种子、肥料应有干燥、通风的专用仓库储放,防止种子、化肥霉烂、变质、受潮、结块等。

3、农药要有专门的房间存放,对杀菌剂、杀虫剂分开放,并认真贴好标记,对农药的进出必须严格登记。

4、仓库管理员应按领料单发货,并保存好该存单,填写好出库单。对种子、肥料、农药使用后的剩余,必须及时退回仓库,并办理相应的手续,以防止散失农药、肥料给人、畜、作物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5、仓库管理员对各项农业投入品设立购、领、存货统计工作,凡购入、领用物资应立即作相应记载,及时反映农业投入品的增减变化情况并且每月对库存农业投入品进行一次盘点。第五章

生产基地田间档案管理制度

1、基地基本情况的记录:田间档案须记录种植基地的名称、负责人、种植面积、种植区编号、种植情况(播种、种子数量、前茬茬口、定植期等)。

2、田间用药情况的记录:记录田间生长期间分次发生的病虫害名称,防治药剂名称、剂型、用药数量、用药方法和时间以及农药的进货渠道等;在对田间土壤、育苗营养土、营养钵、种子等进行消毒处理时,也应记载相应的用药情况,并记录此次作业活动的实施人和责任人。

3、田间用肥情况的记录:记录田间生长期间分次所用肥料(包括基肥、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名称、用肥数量、用肥方法和用肥时间,以及肥料进货渠道等,并记录此次作业活动的实施人和责任人。

4、采收情况的记录:记录产品分期分批采收时间、采收数量的情况。

5、产品检测记录:每批产品上市前都应进行自检或委托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并作好记录,备查。

6、田间档案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正确、清晰。田间档案应有专人负责记录管理,保存二年。第六章

农药使用制度

1、所需农药统一签字领取,并由管理员作好出库记录,建立进出仓库手续,不准随意存取。

2、技术人员根据病虫测报并结合实地情况及时作出基地的使用农药计划。

3、农药统一由技术员安排领用。

4、农药使用中注意:

①各种植区在施用农药时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配置农药;喷洒时须密切注意现场气象状况,露地作物施药不得在雨天或大风天气下进行;相邻田块有其它作物并处于下风时,用背包式小型机喷洒,以避免药雾吹到相邻作物上。

②配药时仔细阅读说明书,穿戴防护服、防毒口罩和手套。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药液。配药应选择远离水源的安全地方,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农药丢失或被人、畜、家禽误食。

③各基地人员须根据施药进度,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每次施药的实际用量与规定用药量之间的误差不得超过5%。

④大多数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初期是防治最佳时期,它们生长繁殖都在叶的背面,这时喷药应反喷头向上,自上而下均匀细致地喷施,最后才在叶的表面均匀喷一遍,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⑤施药期间不可吸烟、饮水和吃东西。施药结束后及时用肥皂彻底清洗手、脸和漱口。及时换洗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

⑥喷洒器具的集中管理:每次施药结束,须将喷药器先用碱水洗一遍,再用清水认真冲洗。喷雾器清洗的程序是先用清水,再用碱水,最后用清水,以彻底清除机泵及胶管内的残留农药。药具经清洗后,放入专用仓库内由仓库管理员妥善保管。

⑦严禁在河流、水塘等水源清洗施药用具,不得随地泼洒。

第七章

温室种植管理制度

1、爱岗敬业,服从基地负责人和技术员安排,按时上下班。

2、按照技术人员要求进行生产操作。

3、生产操作过程中,不得自行更改方法,不得有遗漏,甚至“偷工减料”等情况发生。

4、根据棚内温湿度,及时进行开关风口工作。

5、生产工具用完后,整齐放置于指定位置。

6、如果发现病虫害,及时上报负责人或技术人员。

7、遵守公司管理制度,和谐团结。不搬弄是非,借端生事。

8、禁止在棚内吸烟。

9、如有问题或者需求应向基地负责人汇报。第八章

产品采收制度

1、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规定,在间隔期内不得采收产品。

2、种植产品的采收标准是当种植产品的器官生长到适合食用的程度,具有该品种的形状、色泽、大小和品质。

3、产品的采收前须进行病虫害的检查,经基地负责人确认,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采收。第九章

产品包装出库制度

1、基地产品采摘后,出库之前应进行农药残留速测。认真执行公司农残速测管理相关规定。

2、基地产品出售要进行包装,包装后要求干净整齐,标明品牌、产地、生产日期、质量认证机构等。

3、基地销售的产品,要如实填写销售记录,基地销售记录表要完整保存3年。

第十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为切实做好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确保企业农产品安全,现制订我公司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1、实施检测工作的依据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我们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2、追溯制度内容:

基地建立农户编码系统和投入品记录卡制度,逐步做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实现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通过质量安全追溯编码,能够查到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农药、肥料等投入品,以及生产者的基本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编码印成卡片,或者印刷在产品包装箱上,随产品一同上市,消费者可在互联网上进行查询。

3、追溯程序

一旦出现农产品风险信息,必须在1小时内上报,执法人员2小时内到达现场调查核实,提取证据。

(1)情况属实的,依法采取封存、扣押等强制措施,按照追溯代码,快速查清问题农产品流向、批量、生产日期等情况,并责令有关部门立即停止生产问题农产品和采取召回问题农产品、发布公告等措施,缩小问题农产品造成的影响。对比较严重的农产品安全风险案件,当问题农产品已扩散且造成社会影响时,及时通过媒体或信息通报形式,发出安全警示。

(2)情况不明的,请权威鉴定机构专家对农产品质量事故做出鉴定,依据鉴定结果依法追究相关个人和企业责任。

篇2:农业基地管理制度汇编

摘要: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已经成为科研单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试验基地的建设为农业科研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本文对农业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对科研单位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业;基地建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44

农业科技是农业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把加强科技投入作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农业科研基础条件投资是农业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硬件基础。农业科研单位的试验基地建设为农业科学研究及科技推广工作提供基本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研究环境,具有试验、示范、扩散、辐射、服务等功能,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科研单位在科研开发、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笔者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试验基地(以下简称“热科院生物所试验基地”)为例,探讨目前农业科研单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试验基地工程概况

热科院生物所试验基地于2010年8月获得农业部立项批复,2011年5月获得农业部初步设计和概算批复。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田间实验室1280m2,负压实验室105m2,隔离温室1024m2,大棚5452m2,防虫网室11520m2,配套建设供电、围栏等基础设施。该项目建设资金全部为中央预算投资,共1490万元,分3a下达,分别是2010年500万元,2011年500万元,2012年490万元。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试验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总体战略布局与长期规划

现在很多科研基地并不是一次性建设完成,而是根据每年政府投资审批情况安排当年的建设内容。如上述项目,前期申报实施方案时已基本确定每年的建设内容,先进行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工程和田间实验室建设,后进行供电工程及相关配套施工。由于实施方案缺乏前瞻性,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整个项目实施之前,建设地点无任何前期基础设施,没有固定的水源,为解决施工用水,需要收集雨水或开车运水,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成本和工程进度:另一方面,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安排在整个项目最后一,导致大棚、隔离温室及田间实验室等建成后空置,无法立刻投入使用。

虽然多数科研单位都认识到前期规划的重要性,但从总体布局来看,还是缺乏一个长远的全面可行的长期规划,或者有规不循,最后出现科技创新生态链不完善、重复建设、学科定位和地域分布等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总体使用效益低下。

2.2融资渠道单一,对政府投资依赖性强

如今的农业科研基地大多依赖政府投入,融资渠道单一。政府每年对农业科研基地投资非常有限,加之多数基地功能单一,深度项目少,科技成果转化慢,获益非常有限,很难通过其他渠道筹措到资金。正因为如此,很多科研单位管理者形成思维惰性,不积极主动争取融资,一味坐等政府投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研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2.3项目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化程度低

规模化是指控制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实现生产成本最小化和产出效益最大化。目前,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基地都受到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有效扩张,无法进一步扩大规模,进而无法获得一定的规模效益。如上述项目,虽然建设防虫网室11520m2,但对于热带作物病虫草害研究来说,规模远远不够。建成后仅可供研究使用,无法达到产业化。同时,资金投入不足也限制了部分基地科技含量,使大部分基地开发的品种较为单

一、落后,导致多数基地无法吸纳高质量的科技项目进驻,恶性循环致使科研项目技术含量不高,研发力量弱。

2.4基地运行管理薄弱,后期维护能力差

中国农业科研基地由于运行时间较短,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还未能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很多单位往往在项目建设期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项目建设完成后由于缺乏相应的运营管理机制、专业管理人员和相应资金补给,常常出现重视主体项目、忽视相关配套;重视项目前期过程、忽视运作管理的现象,大大缩减了投资效益,阻碍科研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最终荒废。上述试验基地也存在同样问题,由于后期运营管理和相关配套跟不上,导致项目从竣工到完全投入使用间隔时间和收回成本时间增长,科研成果产出时间推后。

3.改善试验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制定完善中远期基地建设发展战略规划

首先要立足长远,做到高起点规划,依据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及自身发展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满足实用功能,做到10a不落后。对于土地的使用,切忌临时研究和随意建设。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特别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求成,全面开花,以免日后推倒重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生态的极大破坏。

3.2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加强资金使用能力

要解放思想,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融资,扩大经营资本,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大科技项目的投入力度,引导科技项目进入基地,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或者地方资助: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以灵活的管理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完善的实验设备和精湛的专业技术吸引农业科技企业、高校、其他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到基地合作研究。积极鼓励企业、金融机构或民间组织、私人投资于农业科研基地。

3.3科学选址,加强辐射带动作用

首先,选择基地时,应考虑选择距离院本部路途适中,气候、土壤、水电、劳动力等资源供应充足,土地所有权争议小且选址能最大限度辐射所研究对象的生产区域,这样既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又利于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其次,充分了解国家或者地方相关的科研计划,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保证拥有相对稳定的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来源。另外,应以科技为依托,进行技术合理组装,不断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转化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

3.4建立基地后期运行管理机制,有效配置资源

管理是协调和服务的,要防止资产流失和资源浪费,最后确保资产保值和增值。基地的管理重点是田间试验管理,基地管理者应参与试验方案设计和田间试验操作的监督,定期对试验基地所有资产进行保养维护等。基地的功能不同,管理模式和重点也不同,应结合院所基地的自身特点,建立合理的科研基地人财物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评估体系,逐步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基地的服务应侧重公共部分和共性问题,各课题组或专家个人需求应自行解决,基地可以尽力协助,而且基地有限的服务应是有偿的,这样既可以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使用,又能促使课题组或专家主动将资源列入成本,从而保障基地可以可持续运转。

4.结语

篇3:农业基地管理制度汇编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接触社会、理论付诸于实践就要进行社会实习。实践教学是农业经济教学最为关键的部分,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直接关联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 并且熟练的进行实际操作, 能够担当农业经济宏观和微观的管理工作, 还有关系到农业经济管理结合工商企业的高级综合管理工作。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理论知识一定与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协调统一, 能够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

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入,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供给

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 尤其是学生培养计划、学校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学的方式方法、生活中的实习工作等, 以这些内容为主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很不协调。改变农业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 就要以多元化的供求关系作为导向, 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新方式, 使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去向问题有一个很好的保障。通过大量毕业生就业市场情况的调查可知, 聘用企业反映毕业学生主要的质量问题是学生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造成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学校缺乏供学生实习的基地设施, 致使学生学习期间实践学习的质量普遍低下。

2.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更新下,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

微妙变化, 企业一方为学校提供的进行实习的传统基地已经不能够继续存在下去。由于教育范围不断扩大, 学校招生范围也在扩张, 也就形成了学生全部参加实践学习的困境。所以很多学校改变了教学方式, 允许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工作的企业, 自主参加实践学习, 但是这其中也不免有许多问题。

3. 学校做好实习企业的考察工作, 通过细致的调研, 选择规模

较大, 实力较强, 业务较广, 员工素质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联系, 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未来工作对专业知识的具体要求。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 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 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这些都要靠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来实现, 因此必须要给予重视。

三、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方法以及保障

1.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要更好的发展下去, 实习工作就要积极开

展, 现实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参加实践学习, 研究新的实践学习方式就非常重要。学校可以在附近周围建立实习基地, 可以在学校所处的城市中选择一个距离较近的农村, 积极安排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这个村子的村民人数、社会背景、农村经济方面进行全面的科学调查。获得关于农民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料, 同时设立一个教学数据档案。此时鼓励学生节约一些生活费用帮助该村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达到该村能够支持学校安排学生在此进行实践学习的目的。最后获得一些数据材料可以用做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 也可以提供给实习的学生, 让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实习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 把学生进行合理分工, 不间断的进行实习内容研究。之后再依据进展程度进行处理数据, 更新资料档案, 同时不断做出补充和反馈, 从各个角度得出实习报告分析。

2. 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业经济管理院校都处于所在城市的某一角

落, 与农村的距离是比较近的, 城乡结合点中的农村大都农业经济活动比较不错的, 并且都是处于社会经济的变化中。学校选择这样的地点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实习中的资金缺乏问题, 学生通过简便的交通工具就可以到达实习基地, 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交通住宿费用, 保证了学生自身的安全, 磨练了学生的意志。还能够比较方便的进行实习时间的安排, 减少了学校与实习企业进行实习时间的协调困难, 避开了农村农忙时节, 降低了学生发生人身危险的可能。

3. 农业经济管理类的学校是依据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变化来

进行教学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职业的需求变化, 农业经济教学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形成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时离不开农村和农业相关内容。

4. 实践学习的目标就是能够使学生参加社会经济活动, 能够将

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正确的发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深入程度对实习效果有很大影响。把学生分配到较远的地方进行实践学习, 很难确保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为了能够让学生都充分参加实践学习, 学校要有组织和计划的让学生进行实习工作。

结束语

通过文章多个角度的论述, 学生要想达到学以致用, 学校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是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学校只有加强学习基地的建设工作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学生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在其专业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晓红.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探索[J].南方农业, 2011, (2) .

[2]马春艳.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 2011, (6) .

篇4:农业科研基地管理研究

关键词 科研基地 ;管理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16

Abstract Summarize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ed in the bas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research base,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fun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China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 management ; system construction

建设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科研与生产、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平台,同时对农业科研院所创造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影响院所科研基地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拓展基地功能范围。例如,通过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示范与推广,改造传统农业;引导农民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开展旅游观光多样化经营,提高科研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生活;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经营,带动农民走产业化之路,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中国农业科研基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中国农业科研基地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1]。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直接承担了大量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攻关项目。作为农业科研院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工作平台,农业科研院所不断完善科研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使其形式不断多样化,内涵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目前,中国农业科研基地建设不仅起点高,规模大,而且发展迅速,入驻的研究所、课题组、科研人员及企业数量与日俱增[2-3]。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基地作为培养高级农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展创新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4]。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建设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宏观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必然要求。要使农业科研基地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同时使之成为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新农机的重要场所。

1.2 中国农业科研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农业科研基地工作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基地功能范围的拓展,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偏重理论研究,对科研基地建设、投入、定位重视不足,农业科研基地管理明显滞后于基地发展要求。农业科研基地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与基地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科研、教学的需要。因此,基地工作人员应在不断变化的工作中转变思路,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以提高科研基地管理水平,拓展科研基地的功能,为发挥科研基地的重要作用提供保障。

2 加强中国农业科研基地管理建设

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开展科研事业,基地的功能定位即使用管理与服务,且重在服务。然而,目前中国农业科研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科研事业发展的需求。在科研基地运行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基地管理队伍,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管理与服务机制,对基地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基地各项作用。

2.1 完善基地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行为的约束,更是对执行力的重要保障[5]。完善的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是科研基地有效管理和高效服务的根基。

(1)首先,完善基地组织管理制度,成立基地领导小组,明确分管责任人,建立基地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尤其是作为基层管理人员,上对分管领导,下对科研人员、基地工作人员,其工作能力决定了各项工作能否及时落实及基层工作人员的稳定,应采取定期考核制度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改进工作。

(2)其次,完善基地使用管理办法,统一调配设施分配,提高基地设施使用效率,避免闲置浪费,明确管理方与使用方责任划分,有效解决设施运行维护费用。

(3)再次,完善物资采购制度,采取物资采购入库、使用登记制度,避免物资重复采购,确保紧缺物资及时采购补充,保障物资安全和有效使用。

(4)最后,完善基地收益的分配制度,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保收益公平合理分配,促进科研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

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取得良好工作业绩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充分调动基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深入进行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法规教育,引导基地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大局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基地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其次,可以通过制定考核制度,设定考核目标,按照考核制度的奖惩原则实施并及时兑现,提高科研基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nlc202309021120

2.3 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由于多数农业科研基地建设位置较偏远,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人员不足,面向社会招聘的基地工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其专业技能和试验操作能力均难以满足科研试验的要求,并且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人员流失严重。解决办法有:(1)通过专家专题讲座、现场技术培训等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2)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基地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熟练技术工人队伍的稳定性,为科研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2.4 借助计算机提高科研基地管理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技术等已成为生活、工作及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6]。农业科研基地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才能在开发的、竞争的、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取得领先地位。

(1)将基地设施的日常管理、维修和保养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针对基地道路、供排水管道、电力、机械设施及仓储物资设计一对一的责任制度,落实到人,以便于年度检查、核实及经费预算等工作的开展。

(2)将人员管理纳入计算机管理体系中。农业科研基地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试验基地,季节时效性特别强,在短时间内需要聘用大量临时工作人员以解决用工不足问题,容易引起很多争端。而且临时招聘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难保证科研试验的质量。采用计算机管理体系,可以做到合理安排用工、责任到人、强化技术管理,科学统计工人出勤时间、工作内容等,提高人员管理水平,从而保证科研试验的质量。

3 农业科研基地功能的拓展

在保障科研基地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拓展基地的其他功能。这是基地科研工作的重要补充,是基地反哺科研、提高科研实力、推动基地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基地单一经营模式的重要方式,是宣传院所科研实力、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基地功能的拓展方式主要有:生产经营、旅游观光、农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科普宣传、科技成果示范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通过生产经营、旅游观光和科普宣传等将院所科研基地打造成集高新科技成果示范、新品种推广、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对外展示平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及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加快现代高新农业建设的步伐;通过农业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从而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结语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科研任务的变化,基地功能和任务也随之变化。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基地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可确保农业科研院所各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银解,傅裕贵.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管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何循宏,徐红兵,卞立方. 农业科研单位新建试验基地选址体会——以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2):24-26.

[3] 徐红兵,茅燕峰. 院外试验基地土地资源管理的探讨——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48-51.

[4] 郭久荣,崔卫芳. 试论农业高校科研基地建设问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122-126.

[5] 丁维荣,陆中兰,罗海荣,等. 浅议提高农业科研基地的服务保障能力[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12):40-42.

[6] 李 莹, 吕 智. 计算机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管理[J]. 现代情报,2004(7):47-48.

篇5:山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业科技示范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依据科技部《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改革的意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农业产业创新的重大技术需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简称示范基地)指: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科技资源聚集优势为重点,构建政府与农业科教单位、推广单位以及各类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协同攻关、试验示范、合力推广的工作平台。为辐射带动同类区域的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模式和科技支撑。

第三条 示范基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需求、企业运作、发展创新、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重点是承接农业科技创新相关的研发、示范、培训、服务等各类计划任务。示范基地运营以农业信息化技术平台为支撑,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乡土人才为抓手,农业特色产业技术示

1000万元以上,培训培养乡土能人在1000人以上,综合类示范基地还应具备明确的管理办法、相应的专家团队、集成示范技术、职业农民的培育、自有的技术用户和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

(四)示范基地要有显著的示范作用。在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在当地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

第十条 申报材料

(一)山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申报书;

(二)山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三)有关配套证明材料。第十一条 申报程序

(一)省科技厅负责顶层设计,发布各类示范基地布局指南和建设重点。市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区域内示范基地建设的规划布局,协调各方支持,对示范基地进行指导管理。

(二)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向所在市科技局提出申请,同时提交相应申报材料。

(三)经市科技局审核同意后,报送省科技厅。

篇6:农业基地管理制度汇编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经过连续多年投入,形成了农业科技园、园林花卉、动物生产与繁殖、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机械工程等一批类型多样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食品工程基地——南昌三康食品厂,通过了国家QS认证,具备配套生产设备,能够承担教学实习、专业劳动、科研中试和人员培训等任务,并为市场提供产品,是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农业科技园拥有大面积的生产实验田和省级作物品种改良基地,坚持教学、科研、示范、生产相结合。

生物工程基地拥有4000多平方米的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楼和中试楼。中试楼拥有50~1000L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8套及与其配套的下游工程设备和检测设备,不仅满足了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的需要,还能进行中型规模的发酵试验。园林与艺术学院的花卉盆景实训基地设有组培室、花卉繁育室、栽培室和盆景园等。技工实习基地配有数控车床、电火花成型机、线切割机等先进的车、铣、刨、磨、钻、焊设备,能够满足教学实习和岗位培训的需要。江西农业大学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自建设以来,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的提高,以及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影响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要,并存在以下问题:

(1)建设指导思想和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对基地主要职能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偏差;

(2)投资来源单一,投入不足,设备配套率低,装备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3)进入基地的教学和科技人员少,安排学生生产劳动和岗位培训较少,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上发挥作用有限;

(4)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外技术服务少,忽视经济效益,基地日常维持经费紧张;

(5)缺乏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低。缺乏规范的基地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和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

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实习、专业劳动、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多数实践教学环节是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校外基地建设只有建立在技术合作、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才能长久稳定。当前,校外基地建设由于多方面原因越来越难,企业积极性不高,校外基地多数为临时和短期的,不稳定,实践教学质量也不高。因此,必须提高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明确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教学环节的基础设施,依托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日后的工作岗位。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载体,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的窗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坚持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并举,达到二者和谐统一,形成良性循环。

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功能定位与类型

地方农业高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定位是:承担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和相关科学研究、中型试验、岗位培训任务,以及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努力创造经济效益。农科基地还要承担农业科技示范以及青少年素质教育任务,利用学校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实现基地设施现代化、品种良种化、栽培规范化、技术先进化、环境园林化,成为展示农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学术水平和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将农科基地建设成为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学试验、科技示范、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重要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功能定位要准确,要有所侧重,不能搞大而全或小而全。基地建设要注重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强调专业化和设备的配套性与先进性,提高投资效益,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境专业劳动和岗位培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按照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习和实训条件,积极探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根据其功能定位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生产型基地。生产型基地具有独立法人和经营资格,其建设主体多元化和筹资方式多样化,可由学校、企业或校企联合设置,采用市场化运行机制。生产性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一致、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基地具备生产市场产品的条件。同时,基地还可以承担教学实习、科研中试以及技能培训的任务,承担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成为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使基地真正具有生产、教学、科研和培训功能。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实现基地运行的良性循环。

(2)科研中试型基地。以学科的研究基础或优势为基础,建成开放式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功能为科学研究、中型试验、技能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学生参与项目科学研究,以基地为依托,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

篇7:农业基地管理制度汇编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规范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扩大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信誉度,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指环境质量优良,区域范围明确,具有一定规模,组织管理完善,按有关标准生产,并经权威部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地块或区域。

第三条 在文登市境内从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及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基地建设要通过有组织的生产管理,建立起环境质量保障体系、生产过程标准化控制体系和经营管理产业化运作机制,实现基地生产的标准化和产品的无害化、优质化、品牌化。

第五条 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基地与附近交通干道要有硬化道路相连接。

(二)基地要有设立于醒目位置、统一格式的标志牌,标明基地名称、主要品种、基地面积、建设单位、发证机关等信息。要有基地地理位置图和生产地块分布平面图,规模较大的基地要对生产地块统一编号。

(三)规模较大的基地要逐步建立农药残留速测室,配备与基地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速测仪器设备和经过培训、具有检测资质的专门质量检测人员。

(四)基地要建立档案室,存放基地与农户档案、生产管理档案及产品档案等。

(五)规模较大的基地要有经过培训的人员,逐步配备微机,并与山东农业信息网、威海农业信息网链接,能利用微机及时发布有关信息。

(六)凡已通过农产品认证的获证单位要选派业务素质强的人员做为内检员,参加有关培训,在农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内达到内检员资质条件要求,负责本单位内部质量安全管理。

第六条 基地管理要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构。

(一)基地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组建为基地、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实施组织管理。

(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体负责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产品营销。基地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和生产人员均应参加相应标准化技术培训。

(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对农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供药、统一供肥、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服务。

(四)基地要制定生产计划,填写生产计划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统一服务制度、质量检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农资使用管理制度等。

(五)基地要根据认证产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科学的生产操作规程,发到每个生产者手中,确保按规程操作。有条件的要实行国际通行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标

准。

(六)所有认证单位要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状》。基地要成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制成刊板,全部上墙。刊板包括《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资料使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技术指导与培训制度》、《生产技术规程》及《保证声明》等。

(七)基地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八)基地及农户要建立生产档案,认真做好记录。特别是对农药、肥料及作物生长调节剂等生产资料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日期及操作人等要有详实的记录。农户的生产操作记录应在产品出售后一周内提交基地管理机构存档,并完整保存2年。

(九)有条件的基地应在产品上市前进行农药残留抽检,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存档。

第七条 基地要建立或指定专门机构对基地投入品实施管理,负责推广、监督使用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定并推荐使用的农药、作物生长调节剂及肥料等生产资料。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一)基地使用的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由基地投入品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对供应商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统一购进和供应,并在基地生产技术人员指导下按技术操作规程使用。

(二)规模较大的基地应建立农资专供点,设立专门的农药、肥料、种子贮藏库,并做好进出库和销售记录。

第八条 基地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基地销售的农产品,按照农业部《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使用添加剂的,应当按照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不须包装销售的农产品,至少应当标明农产品的品名、生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信息,可以采取附加标签、标识牌、标识带、说明书等方式进行标识。

(二)基地销售的产品,要如实填写销售记录,基地销售记录要完整保存2年。

第九条 各市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抓好组织实施。

第十条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以及档案记录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因环境控制不力、施用禁用生产资料和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予以处罚,撤销其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并公之于众。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文登市农业局负责解释。

篇8:农业基地管理制度汇编

1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和功能

1.1校内实训基地

凡是建在校内, 具有一定规模, 能用于学生实训、 实习的实践教学场所都称为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根据有无生产功能, 又分为专业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专业实训中心主要用于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 并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但农业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一般比较大, 有的需要建在校外, 但学校拥有土地所有权, 生产教学处于主导地位, 并有配套教学、 生活设施, 这种实训基地一般归属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1.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校外用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的场所。如企业、事业单位或研究所等, 主要为学生提供就业空间和真实的实训实习教学资源, 是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

2农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从投资主体角度, 可将校内实训基地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2. 1. 1学校独资型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是由学校根据专业发展、实践教学需要, 投资建设的具有仿真功能的专业实训中心或具有生产 ( 服务性) 功能的基地。

对于仿真功能的专业实训中心一般由专业所在二级院系负责管理, 并承担本院系的实训教学任务或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和技能鉴定工作。虽然专业实训中心一般不具有产品 ( 包括畜禽、农作物) 生产的功能, 要消耗一定的物资, 很难产生经济效益, 但这类基地注重从生产流程、技术要求、安全管理等方面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 能够满足学生在基地接受反复训练, 特别适用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对于具有生产功能的基地, 这种实训基地通常是学校投资建设的校办产业, 基地一般设立独立二级法人, 负责基地生产运营和教学管理。如果这种基地属于几个二级院系共享, 则通常是基地生产教学部负责教学运行管理, 各二级院系需提前将实训计划报送给基地生产教学部, 并由该基地生产部统一安排实训时间。为保证实训教学效果, 在实训期间, 通常每个二级院系至少会派一名指导老师参与现场指导。如果该基地仅属于某个院系相关专业 ( 群) 使用, 则该基地通常由二级院系承包给教师经营管理。承包人按照市场规律组织生产和销售, 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这种基地的优点是学校具有高度自治权, 十分有利于专业实训教学计划的落实。能够面向市场, 学生可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承包人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 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例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 占地近87 hm2, 投资近3亿, 建有水禽繁育中心、宠物繁育中心、种猪场等实训场所, 承担了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宠物科技学院等5个二级院系, 近10个专业的实训教学任务。近年来, 以此基地为依托, 学院还成功申报建成了动物防疫与检疫、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等2个国家级专业实训基地, 以及水禽基因库、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两个国家级科技保种平台, 较好地满足了养殖类专业学生的实训和创新创业要求, 促进了学院的发展。这种基地缺点是市场经营压力大。 承包人有时以赢利最大化为目标, 可能不会关心实训工作的质量, 需要有较好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例如,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动物医院、宠物医院都是承包给本院系的专业教师经营管理, 这些教师同时承担教学任务, 学院平时严格按照教学规范进行管理, 学期末还组织检查, 学生不但要展示操作技能, 还要以PPT的形式, 汇报其学习成果。

2. 1. 2多方投资共建型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以学校投资为主共建型; 二是企业投资为主共建型; 三是政府投资为主共建型。

1) 学校投资为主体的共建型实训基地。这种基地实际上就是学校处于控股地位的校办企业。一般说来, 这种实训基地产权明晰、责权利明确, 企业法人为学院二级法人。企业在运行过程中, 能优先满足教学需要, 按专业教学计划共同组织学生生产、实训, 同时, 也能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经营、科技开发和服务活动, 共同承担经营风险, 共同参与利润的分配。例如,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香港钟山集团合作建设的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就属于这种模式, 该基地位于泰州经济开发区, 占地5 hm2, 具有中药前处理、散剂、粉剂、口服液、注射剂、消毒剂 ( 固体、液体) 、预混料等8条现代化生产线, 拥有江苏省动物药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兽药代谢动力学研究服务中心、江苏省兽药临床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4个科研平台, 很好地满足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兽药GMP管理人才, 同时成功研制国家二类新兽药2个, 三类新兽药1个, 并实现了二类新兽药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产业化, 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企业投资为主体实训基地。这种基地实际上就是企业处于控股地位的合资企业。这种类型实训基地一般是学校提供场地或厂房, 由企业全额投资购买相关生产设备和材料, 负责企业日常生产管理, 并按照合同约定接纳学生生产实训。这种基地的优点是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时, 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 学校和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分配, 能够较好地保障学生的生产实训质量。缺点是企业有时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而忽视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 需要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例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根据江苏生态健康养殖标准要求, 在泰州医药高薪区的中药科技园免费提供场地, 引进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 并由该公司投资建设以种猪养殖为主的常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即企业投资为主体实训基地。为保证实训教学质量, 双方成立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和学院教师为辅的企业技师工作站, 共同负责生产教学管理, 为学生全面接触现代养殖技术提供极大方便。

3) 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实训基地 。这类实训基地由于有政府政策、资金投入, 有资源共享要求, 建设水平一般比较高, 与地方经济结合比较紧密, 十分有利于社会急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例如江苏常州科教城, 就是政府投资为主体, 大学园区的几个高职院校共同出一部分资金建设而成的, 并由政府工业中心负责运行管理, 保障资源高度共享。

但也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过分依赖政府的投资, 市场意识薄弱, 没有充分引入企业资源, 不能紧跟市场不断完善或更新实训项目, 运行效率比较低。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农业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由学校主导支配的, 依据校企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 可将校外实训基地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2. 2. 1基础协作型就是企业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 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 协助完成部分人才培养任务。

2. 2. 2深入合作型就是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学校向企业注入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源, 双方承担教学培训和科技创新。

相对来说, 两种模式中协作型实训基地的构建成本相对较低, 建设比较容易, 只要校企双方达成合作协议, 从挂牌成立实训基地到实际安排学生进行实训, 需要的时间比较短, 但往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 实训基地的师傅较少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示范。而深入合作型模式中, 学校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与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学生, 帮助企业开展科技开发 ( 改进生产工艺、培育新品种) , 解决实际问题。同时, 在合作的过程中, 也可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丰富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授课方式。

3农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策略

虽然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对推进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提高就业率和市场意识, 锻炼教师,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增强服务能力和扩大学校影响力, 降低办学成本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训基地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特别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还不高; 二是农业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文化素养培养重视度不够; 三是农业高职院校系统规范的实践育人培养过程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必须基于系统论,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3.1健全管理体制, 建立协调育人的组织框架

在决策层面, 成立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 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通过制定政策, 定期召开联盟会议等方式, 加强联盟内部之间的合作, 培育推行成熟有效的校企合作形式。在管理层面, 要组建由学校实训部门和企业合作部门人员组成的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 ( 校企合作办) , 执行理事董事会的决议, 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与运营, 安排和协调各专业的生产性实训; 负责建立规范有序的校企合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在执行层面, 要组建由二级院系院长、专业负责人、行业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实训教学团队, 具体负责本院系 ( 专业) 与行业企业具体合作的运行管理。

3.2立足互利共赢, 服务企业需求, 提高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立足互利共赢, 就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的特点共建“校中厂”、“厂中校”, 实现企业的生产、用人需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有机对接, 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同时保障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2. 1共建“校中厂”, 促进教学生产化在“校中厂”建设过程中, 学校要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 主动让利于企业, 无偿提供场地、相应配套用房和项目启动资金, 引企入校。在技术上, 学校要主动为企业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 并委派教授、博士深入校中厂, 帮助企业培育员工和开发新品种, 促进企业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经济效益。在人才培养上, 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和高职人才培养定位, 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共同制订订单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工作流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建立以“订单培养, 双元一体化育人”为主体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 选择既有市场, 又能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产品, 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 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3. 2. 2共建“厂中校”, 促进生产教学化在“厂中校”建设过程中, 学校要选择技术先进、规模大、优势互补, 管理规范的企业[1], 以解决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 校内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 学校要根据企业实训教学的需求, 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 改善实训教学环境, 满足现场教学的需求。在教学组织上, 学校要强化教学组织权, 要在深度合作的企业成立教师工作站, 建立双薪互聘机制, 即企业给参与生产、科研和培训的教师一定的劳动补助, 学院给参与授课的企业技师一定的课时津贴, 共同教学和管理生产, 促进校企协同育人, 从而, 切实解决学生校外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时师资不足、管理松散、教学计划执行不力等问题

3. 2. 3做好实训基地的教学设计与管理, 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十二五”期间,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 高职院校要认真落实纲要精神,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在教学设计上, 高职院校必须按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 共同制订专业培养方案, 对实训教学 ( 学习)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实施进行系统性的设计, 制订符合企业实际实训教学标准[2], 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顶岗实习与创业就业的对接, 毕业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对接。在教学运行管理上, 要依据农业企业生产季节性强、活体多、市场波动性大的特点, 建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 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3], 灵活安排教学任务, 实施 “知识 + 技能”职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保障企业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同步, 同时加强考核评价的导向、诊断功能, 克服以往过度强调技能, 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遴选功能, 忽视学生文化素质、工作态度等职业素质培养的现象[4], 建立学习目标、生产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摘要:笔者从整体优化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主要类型、功能、建设模式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实践, 提出加强农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系统论,农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功能,模式,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裴海, 康建营, 卜昭海.高职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与管理[J].继续教育研究, 2007 (6) :106-107.

[2]屈学书, 李忠霞.高职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业与技术, 2009, 29 (2) :162-164.

[3]张福荣.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1 (20) :72-74.

上一篇:县招商局招商引资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看鲁滨逊漂流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