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地项目申请报告

2023-01-27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业基地项目申请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农业基地项目申请报告

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申请报告

2012年“宝坻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基地名称:天津市金地园园艺场

申请单位:天津市木林森园艺有限公司

申请时间:

申请报告

2012年12月 天津市金地园园艺场位于宝坻区北外环南侧,由天津市宝坻区海滨社区纪家园村村民纪桂军、禹春芝夫妇于1997年联手创办。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基地由当初的40余亩扩大到现在的200余亩。基地的影响力也由宝坻逐渐扩大到京津冀鲁等华北地区。欣闻宝坻区正在进行“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评选,特将本基地的情况做一个说明。

一、基地概况

天津市金地园园艺场,主要种植经销各种绿化苗木、花卉。现有土地200余亩。乔木种类30多个类别共计20万余株,花灌木种类10多个类别共计15万余株。现有固定资产500余万,流动资产50余万。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生态价值。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做出了贡献。

二、基地发展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基地带头人禹春芝的带领下,天津市金地园园艺场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在基地规模、经营品种、用工人数、技术含量等方面相比建设基地之初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基地规模。1997年金地园园艺场建场之初,只有土地40亩。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夫妇俩的奋斗,现在有土地200余亩。目前,基地负责任禹春芝女士正在接洽谈判,准备再租土地300亩,并计划在2020年前基地规模扩大到1000亩。

2、经营品种。金地园园艺场已经由当初单一规模的乡土树种扩大为乡土树种和新奇树种相结合,大乔木与花灌木相搭配,绿色叶树种和彩色叶树种相衬托,大规格苗木和当年生小苗相组合的格局。目前,本基地有大规格乡土树种国槐、白蜡。有新奇树种速生国槐、白蜡系列。彩色叶树种有金叶、金枝系列,美国红枫等。特别是金叶、金枝系列的苗木,目前已经是宝坻区最大规模的基地。花灌木有碧桃、榆叶梅、西府海棠、北美海棠、密枝红叶李等品种。现在基本做到,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彩叶飘霜,冬有踏雪寻梅。

3、用工人数。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用工人数也逐年增加。经统计,最近三年的用工人数男女共分别达到500和1000人次,800和1800人次,1200和3000人次。极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为农民增收做出了些许贡献。基地特别注重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让工人掌握一整套苗木修剪、嫁接、管理等技术。并组建了嫁接服务队。每年除给基地嫁接外,还外派到其他苗圃嫁接。仅一个嫁接,每位妇女劳工都可以达到200元日薪,收入1万余元。

4、技术含量。基地负责任禹春芝女士特别注重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上的运用,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旗。首先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用于小苗培育,并采用喷灌技术,极大的节约灌溉用水。其次购置了翻地机械、打药机械、起苗机械等工具,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如此,基地还聘请林业科技人员作为基地的顾问,对一些苗木的管理、栽培做指导。

三、基地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的人均绿化面积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几年,还将是绿化苗木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本基地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发展,争取创造更优异的成绩。

1、发展规模。基地计划一至两年内,增加到500亩的规模并在2020年前达到1000亩的规模。同时增加经营种类,做到数量多、规格大、精品化。

2、销售情况。为了更好的扩大销售渠道与网络。基地负责人禹春芝女士于2012年年初在天津蓟县邦均镇苗木市场内创办了天津市木林森园艺有限公司。木林森公司的定位就是作为基地的销售窗口和品牌形象窗口。2012年公司售出苗木2万余株,接穗50万节,销售收入达到70余万元。并与河北遵化、定州、博野、安国,山东冠县、惠民、临沂,河南鄢陵等苗木产销大区保持联系,扩大了销售范围。今后几年,公司还准备继续扩大北方市场,重点开发东北三省、西北等省市的绿化苗木市场。争取2015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2020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3、就业情况。随着规模扩大,今后几年基地的用工人数也一定会逐年增加。初步预计年增长量不低于20%,将极大的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妇女能就近工作。同时,基地也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努力增加工人收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带动致富。基地负责任禹春芝女士已经决定联合更多的农民朋友成立绿化苗木的农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给予合作社的农民朋友以品种选择、技术指导、销售帮助,以带动更多的农民朋友从事绿化苗木产业。初步预计将新增绿化苗木面积3000余亩,将极大的促进农民的致富增收。

5、生态效益。基地除了能促进就业,增加致富。还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增加宝坻区的绿化面积,生态效益明显。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四、基地负责人情况

基地主要负责人禹春芝女士,生于1949年,政治面貌为群众。之前为人民教师。创办金地园园艺场后,身体力行,为基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因此受到上级的多次嘉奖与鼓励。主要个人荣誉如下。

1、2001被评为城关镇“先进个人”;

2、2002荣获宝坻区“发展经济带头人”称号;

3、2003荣获宝坻区科技局“科技兴农带头人”称号;

4、在全国“三八绿色工程”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

5、 金地园园艺场也被天津市科技局评为“天津市科普示范基地”;

6、禹春芝女士还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登陆新闻联播节目,成为致富带头人。

禹春芝女士不但获得了各种荣誉,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受邀出任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更为纪家园村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并积极提高政治觉悟,学习党的著作和理论。准备申请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宝坻区进行“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评选是鼓励妇女创业、展示自身风采的好事。禹春芝女士创办的金地园园艺场,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各方面条件基本符合评选标准,特申请成为示范基地,以便更好的为绿色经济发展、为妇女就业增收服务。

第二篇:农业生态园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

(四)项目建设地点: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30亩

1、种植区10亩,主要种植有特色的花卉、苗木、果品等植物。

2、养殖区为20亩,主要建设10000平方米特色养殖池塘等。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本项目规划占地总面积约30亩,集特色种植、养殖、农业观光与一体,具有风险小、规模强、回报快、利润高的特点。其中主要以养殖江团为主: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鮰鱼。不同的地方,鮰鱼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称“鮰老鼠”、四川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

1 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江团在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 ,鮠科 ,鮠属。外形与珠江流域的名贵品种斑鳠(俗称魽鱼)颇为相似 。身体呈纺锤形 ,头较小 ,吻尖而长 ,口下位 。体表光滑无鳞 ,体色背部呈灰黑色 ,腹部呈灰白色 ,体侧无黑色斑点 ,有脂鳍。生活于水体的底层,性喜群集 ,较温驯 。池塘养殖起捕率高 ,一网起捕率可达98%以上。对硫酸铜、硝酸亚汞等药物比较敏感,不能按常规用药。生长速度较快 ,当年孵化的鱼苗 ,到年底可长到400~500克,第二年年底可长到1500克。在天然水体 ,长吻鮠以小鱼小虾为饵料 ,人工饲养条件下可完全摄食人工饲料。

江团为大型的经济鱼类,其肉嫩味鲜美,富含脂肪,又无细刺,蛋白质含量为13.7%,脂肪为4.7%,被誉为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此鱼最美之处在带软边的腹部。而且其鳔特别肥厚,干制后为名贵的鱼肚。

江团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滋补营养佳品。富含生物小分子胶原蛋白质,是人体补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以水溶液的形式贮存于人体组织中,易于吸收,对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和加速新陈代谢,抗衰老和美容有疗效。

2

2、循环性。

一是资源利用的循环性,规模养殖自然化,另外,种植又将作为旅游观赏区;项目在设计时注重观赏性,将建立观光旅游带和相关服务设施,循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3、技术领先性。

种养殖区域采用目前领先的立体养殖技术,利用新兴物联网的传感概念,采取集约化养殖以及滴灌技术,大量节约人力成本。

4、生态性。

项目力求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在建设中,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维护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在经营,力求循环作用,使用生态有机肥及促进动植物的自然生长,生产过程全部为有机化;在旅游观光中,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不安排有损环境的项目,环保化处理游客留下的生活垃圾。

3

(八)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3个月,即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

第二章 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背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本地区的农业种养殖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植和养殖,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因此,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驾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是当前鼓励和扶持的产业政策。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本项目符合当前产业政策,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农业发展,是目前国家发展的重点,同时物联网在农业项目的应

4 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国家农业政策的发展重点。

二是自然条件优越。该项目远离村落和工矿企业,大气、水质、土壤未受污染,是建设生态园的理想地带。

三是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项目位置介绍以及市场分析)

三、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该项目法人代表:

出生日期:,是地道的仁寿本土人,从成都回乡发展支持家乡建设,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本项目距离仁寿大道延伸线高速路口直线距离5000米,距离居住区最短距离也有500米)。

第四章 市场分析

本项目主要是通过立体生态方式开展特种养殖生产,全部生产过程实行有机化,不使用任何促进动植物生长和病虫防治的化学制品,另外,在种养殖的品种选择上,也力求“土”、“野”,改善人们饮食结构和品质,产品投入市场后,将会受到人民极大的欢迎。

在立体生态养殖的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基地的特点,在不破环境的前提下,开展观光旅游,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5 利用该项目自然生长的蔬菜果品及土家禽等无公害绿色食品为游客提供餐饮;游客可以自己猎捕土家禽,自行烹饪。高品质的绿色食品,加上灵活的营销方式,将为本项目拓展广阔的市场。

第五章 项目建设整体方案

一、项目建设方针

以农业科技生产为宗旨,以现代化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消化、吸收、示范、推广为基础,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农业生产的观光效应,形成一个融观光性、可参与性和具有乡土气息及农业文化内涵的自然、清新、质朴的生态农业种养殖园。

二、项目规划目标

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高科技生态农业为根本,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该区域建设成集农业生产、畜禽养殖、推广、示范、休闲游赏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养殖园和产业示范区。

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一方面紧紧把握着现代科技农业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本项目的策划、景观布局、物体形态、空间关系及各项工程设施在符合改造建设与生态农业结合的原则下,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三、项目建设基本目标

项目建成后,总占地面积30亩。

(一)种植区。面积10亩,多为特色品种苗圃及果品。

6

(二)特色养殖区。面积20亩设在种植区域,建设10000平方米特色养殖池塘等。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一、工程建设计划

(一)种植区设施建设

1、花草树木的种植移栽,人行道路的铺设。

(二)养殖区设施建设

1、建设特色养殖池塘10000平方米;

2、在种植区建设一定区域的养鸡场围墙(采用木制和竹制品建设,具有乡土气息);

二、生产原材料与能源

养殖引种后由自己繁育,饲养所需的食料主要以玉米、小麦、黄谷及生态饲料为主,再次就是种植区里面杂草野虫。

第七章 组织与管理

一、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

管理和技术的培训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管理技术人员专技术、懂经营、善管理。

第八章 综合评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餐饮、生态农业观光正日渐成为人民追求精神享受和愉悦的时尚,农业生产的方式也正在产生重大的变革。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7 本项目正是基于这种发展方向而实施的,立体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为立体、循环、生态的生产方式,对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对于投资者来说,既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也是为了造福于社会。

第九章 结论

本项目立足循环经济、立体种养殖和生态农业,充分考虑项目区的特点,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把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适合当前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适合大众对现代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突出。项目具有广泛的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在市场经济中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也会对当地的生态以及农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申请人: 身份证号:

8

家庭住址: 电话: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9

第三篇: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汇 报 材 料

××县农牧局

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项目承担单位××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根据项目批复,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监督,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现将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县辖2乡5镇,71个行政村,2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总户数3.87万户,农业人口15.1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降水量少,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7、

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蒸发量高达1801毫米,为年降水量的6.8倍,是传统旱作农业县。早在200多年前,就发明了旱作砂田抗旱技术,它具有蓄水保墒、减少蒸发,提高地温,保肥压碱等功效,且一次性投入使用15—20年,是甘肃砂田旱作种植的发源地。截至目前,全县22万亩旱土地中,砂田面积11万亩。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旱作农业效益低下,旱地播种面积逐年减少,通过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实施,将地膜覆盖、集雨补灌和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等现代农艺节水措施与传统的砂田种植相结合,采取旱砂田地膜覆盖种植西甜瓜套种花生,旱土地推广全膜双垄覆盖沟播玉米,使旱作区种植春小麦为主的种植模式向以种植西瓜、甜瓜、马铃薯、玉米为主的高产高效模

式转变,通过作物种类品种的合理搭配,尽量调整作物水分临界期出现在雨季,同样能达到避旱、保产、高效的目的。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充分挖掘传统旱作农艺及工程措施潜力,综合运用现代旱作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以优化资源配臵为核心,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通过土壤化验室维修改造、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及田间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利用我县砂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采取铺压砂田和老砂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推广“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栽培、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旱作红砂马铃薯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旱作砂田轮作倒茬、机械耕作保墒等技术,使传统抗旱措施和现代旱作科技成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旱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从而增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的目的。

二、项目来源及目标任务

××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根据甘肃省发改委的可行性批复和甘肃省农牧厅的实施方案批复,由××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实施的。项目期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实施建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双垄沟播玉米面积达到2万亩,旱砂西甜瓜面积达到4.8万亩,旱砂马铃薯面积1.5万亩。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1万亩(黑石乡7000亩、水阜

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0.9万亩。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九合镇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开展旱作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农民0.5万人次。铺压砂田1000亩。在示范基地内完成田间道路建设12.8km,改造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日光温室20座,土地平整0.2万亩,深松改土0.8万亩,引进及推广新品种0.4万亩。维修改造土壤化验室320㎡,新建旱情墒情监测站24㎡,购臵相关仪器设备100台(件),旱作农业机械247台(件)。

三、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6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2万亩(黑石乡8000亩、水阜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1.4万亩。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中心乡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2.6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年产值达到4800万元,实现年增值1600多万元,带动全县旱作砂田播种面积由3.2万亩(2009年)增加到5.8万亩,旱土地播种由2.1万亩(2009年)增加到3.7万亩。

1、土壤化验室改造

投资19.6万元对县农技中心现有化验室的清洗室、浸提室、分析室、剂量室、蒸馏室、烘烤室、速测室、原子吸收室、光度室、玻璃仪器室、土样室、药剂室等全部进行了墙体粉刷、门窗更换、化验平台、污水处理等维修改造,完成改造面积320 m。 改造一新的农技中心化验室已投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肥料、土壤和植株样的化验要求。

2、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建设

在九合镇头沟村,新建砖混结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用房 24㎡,占地2亩,总投资3.9513万元。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0年6月竣工,采购高智能土壤墒情多参数测试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自动气象站、水分快速测定仪、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仪器设备9台(套)。

3、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灌施肥一体化改造

在西电园区改造日光温室20座,共计投资47.8481万元。每座温室配套20m水池1座、长60m集雨槽、微灌施肥系统,已投入使用。平均每座温室可产蔬菜由项目实施前的3700公斤增加到了5800公斤,平均每座温室产值蔬菜由项目实施前的1.3万元增加到2.4万元,总增产值22万元。

4、铺压砂田

在九合镇三坪村、头沟村、朱家井村完成新铺砂田1040亩,开挖砂源点3个,方便了群众取砂压砂。

5、旱作技术核心示范区建设

32 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九合镇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通过两年的测产,示范区旱砂西瓜平均亩产达到2830公斤,增产730公斤,增效876元。

6、农田平整

在九合镇2个行政村维修整理0.2万亩,平整采用机械进行运土平整,用水平仪测量,使耕地土地平整度在1/600以内。

7、机耕道维修

建设农田道路12.8km,其中:九合镇三坪村3.4 km,头沟村2.4 km,水阜乡彬草村3.2 km,黑石乡白崖村3.8 km。该路采取对自然地基整平、夯实,做5.0m宽路基,使地基土干容重达到1.7kn/m以上,路面宽4.0m,路面铺设10cm厚砂石。田间机耕道的维修,改善了田间道路,使项目区因道路不畅弃耕土地得到了复耕。

8、深松耕

利用深耕犁和深松机,对基地0.8万亩耕地土壤进行40-50cm的深翻,在夏季闲茬时期,深翻土壤,活化和加厚耕作层,同时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也可在冬季严寒,深翻土壤,冻死病虫卵。

9、生物配肥

针对项目区农田有机肥投入少,且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的

5

3现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生物肥料,疏松和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一是发展绿肥,逐步推行粮—肥型种植模式,稳步提高绿肥种植面积。二是发展畜牧业,通过养畜来积肥,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现有人畜粪便,使之全部归田。三是抓好各类作物的秸秆还田技术,禁止焚烧秸秆,积极推广秸秆切碎和堆腐还田技术及沼渣利用。四是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的杂草等,积好焦泥灰等农家土杂肥。每年亩施优质有机肥不少于2000kg。

10、测土配方施肥

在项目区3个乡镇完成采集土样500个,通过化验测试,示范推广配方肥面积5.6万亩。

11、试验示范研究

在黑石川乡白崖村开展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品种、密度、播期、不同覆膜方式、不同栽培模式、除草地膜的试验示范5项(次)。布设品种试验1亩,不同播期试验2亩,顶凌覆膜与秋覆膜对比试验示范2亩;在九合镇开展旱砂西瓜农用注水机试验3亩,新品种试验2亩;购买生物有机肥150吨,示范1000亩,编写发放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规程、旱砂地膜西瓜栽培技术规程,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基础。详见技术总结。

12、新品种展示

引进示范玉米、花生抗旱新品种3个,8400公斤(其中:玉米3900公斤,花生4500公斤)。在白崖、彬草、头沟、三坪、朱家井等5村设立新品种展示田8800亩。

13、旱作农业新技术培训与推广

购臵培训设备87台(套),在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分别举办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械深松耕技术”、“农用注水机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40期,印发技术资料3500份(册),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完成旱作农业新技术推广2.6万亩,占计划2万亩的130%。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2万亩,(黑石乡8000亩、水阜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等作物1.4万亩。

14、旱作农业机械集成示范

根据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技术示范推广的需要,配套起垄机,旋耕机,农用注水机、卷帘机等机械247台(套)。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中,集成旱作农业机械示范展示,推广农用注水机注水、增施农肥调水、全膜覆盖保水、垄沟集雨增水的“四水”集成技术,大大提高了全县旱作农业新技术运用水平。

四、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项目完成投资355.1662万元,土建及田间工程完成投资240.1101万元(乡镇筹资31.9107万元,农户自筹22万元);仪器设备购臵总投资54.3486万元;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7.516万元;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宣传8.18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45万元。项目下达后,县财政拨入中央资金300万元,专户利息收入1.257837万元。项目资金总支出301.2555万元。资金支出主要用于:

(一)土建及田间工程投资186.1994万元。其中:

1、土建工程23.5513万元

(1)土壤化验室改造工程:完成改造面积320㎡,投入资金19.6万元。

(2)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建设:新建土壤旱情墒情监测站24㎡,总投资3.9513万元。

2、田间工程162.6481万元 (1)铺压砂田50万元。 (2)农田道路28.8万元。 (3)平整土地15万元。 (4)土壤改良21万元。

(5)日光温室改造47.8481万元。

(二)仪器设备购臵总投资54.3486万元。其中:

1、农机具34.4435万元

2、监测设备9.327万元

3、培训设备8.9135万元。

4、日光温室节灌系统1.6646万元。

(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7.516万元。其中:

1、新品种引进9.25万元。

2、集成技术示范38.266万元。

(四)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宣传8.187万元。其中:

1、农民培训6.059万元。

2、技术人员培训2.128万元。

(五)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45万元。其中:

1、项目评审费0.3万元。

2、可研报告编制费1.2万元。

3、管理费3.474万元。

4、其它费用0.0305万元。

五、项目管理情况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项目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管理,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牧、财政、建设等部门单位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协调和政策指导,负责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检查监督建设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参与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监督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批复实施,加强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项目实施单位县农技中心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田间技术指导,保证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进行。

2、制定方案,明确目标,确保了项目有序实施。领导小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讨论研究,编制完成了《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实施计划及工作重点,对各成员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任务分工,切实把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严明纪律,专款专用,确保了项目按期实施。项目下达

后,县财政对项目的按期正常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及时拨付了中央资金300万元,由于我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法解决,我们动员项目区农户出资出劳,确保了项目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项目实施单位在资金管理上严格贯彻执行农业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规定要求,实行专项管理、专帐核算,保证专款专用,杜绝浪费,无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了有限的资金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益。

4、严格程序、公开透明,确保了项目保质完成。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实行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的“四制”建设规范要求。项目的土建工程和重点仪器设备采购实行邀请招标,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合同制,明确了职责、权利和义务,项目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5、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引进推广了旱作农业新技术,采取基地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不断探索和普及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引进推广高新农业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应用转化率。采取专家集中授课或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旱作农业技术培训,提高项目的运作管理水平及技术人员、农户的科技意识与技术水平。并加强省内农业、科研院所站等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项目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和联合攻关。

六、项目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新增固定资产124.0834万元,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设施工程和配套的仪器、机械设备等。项目实施后,建立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6万亩,其中建立核心示范区1000 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2万亩。通过各项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区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比半膜玉米增产162公斤,旱砂西瓜由项目前的2100kg/亩增加到2830kg/亩,“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较不覆膜西瓜亩增收876元,年玉米增产194万公斤(2元/公斤),增产西瓜、花生1022万公斤(1.2元/公斤),项目区年总计增产1200万公斤,可直接增收益1600多万元,项目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320元左右。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不但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而且使他们的居住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得到提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从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极大丰富了市场的需求,确保了当地的粮食安全。通过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民科技人才,使农民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认识,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土壤农化检测水平,能够满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求,极大推动了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和旱作农业科技服务功能,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建成了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6万亩,通过土壤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化验室的改造和相关设备的配套等旱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

了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覆盖保墒、机械化旱作节水等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及使用,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带动全县的旱砂西瓜和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使项目区的旱作农业单位生产效益得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生态效益

通过铺压砂田、平田整地、垄沟种植、地膜(砂)覆盖及土壤改造培肥,大大地保蓄了土壤水分,为旱地作物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可减少水土流失。通过降低耕作强度、增加地表粗糙度及覆盖度等,可极大地减少地表风蚀量,既有利于旱作农业区生态恢复,又有利于保土保肥,更有利于缓解“沙尘暴”的发生,维护生态安全。

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作物产量和副产物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也将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为实现“饲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为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

七、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项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工作经费短缺。旱情墒情检测站虽已建成投入使用,但县乡财力匮乏,日常工作经费筹措较为困难,导致检测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工作力量薄弱。我单位现有技术干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人员短缺,加上培训经费不足,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先进的仪器设备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给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工作任务艰巨。××县是黄土高原具有悠久历史的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为260mm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801mm以上,为年降水量的6.8倍。常常发生冬旱连春旱的持久性干旱,有“十年九旱”之说。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工作量大,任务重。

4、监测体系不完善。由于受人员、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定局限,将给旱情墒情检测监测与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请上级主管部门每年解决一定的防治及正常运转经费。

5、农民科技素质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接收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积极努力,争取创造一切条件加以解决,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加大技术干部的培训力度,尽快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技术,

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对项目区农民技术员、种植户进行防治技术培训,提高旱作农业技术水平。

2、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检测机构,加大旱情墒情监测力度,充分发挥监测站作用,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

3、进一步抓好示范区建设。继续以九合镇、黑石川乡、水阜乡为中心,建立旱作农业示范区,示范面积达到3万亩。示范区扎实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通过示范,总结出一套更加有效地防治措施,带动全县旱作农业工作再上一个水平。

第四篇:养生养老生态农业基地项目

关于加快推进遂昌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

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17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丽水市委关于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的决定》(丽委〔2012〕8号)和《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丽委办〔2012〕68号)文件精神,加快遂昌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努力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现就加快推进我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符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符合省委关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和市委“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是我县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的核心抓手和重大载体,也是我县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针对休闲养生和养老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调整我县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县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信心,用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好的举措,扎实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形成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比较优势,加快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

二、明确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围绕“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建设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着眼点,以长三角城市休闲养生(养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为支撑,谋划并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培育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和生态养生农业为重点,力争通过10-20年努力,形成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服务优质、影响广泛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目的地,全面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的县域品牌。

——近期(到2015年),打响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的品牌。该时期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相关机构和平台相继成立并发挥作用,一批重点休闲旅游景区和养生养老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以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为内容的产业结构初步确立。该阶段主要发展指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400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2%,旅游总收入达到73亿元。

——中期(到2020年),提升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影响力。该时期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基本成型,一批各具特色、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养生养老基地相继建成,养生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广普及。该阶段主要发展指标为: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50%以上,人均GDP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70%,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远期(到2030年),全面建成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该时期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特征和服务模式全面成型,县域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实现高度融合。该阶段主要发展指标为:经济发展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休闲养生养老为主体的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均预期寿命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名列前茅,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领先,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将显著降低。

(二)基本原则。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规划先行,不断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导向性,突出规划引领统筹作用,注重管理机制创新,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规范遂昌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生态优先,低碳发展。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理念,注重生态保护与发挥生态优势,加快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遂昌县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养生(养老)产业作为一个多元化及复合型的新兴产业,具有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等特点,需要着力推进养生(养老)思路、政策、制度和服务的创新,按照多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思路,切实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三次产业共同发展。

——整合资源,集聚发展。坚持集约高效发展,全力打造一批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核心旅游区与养生养老基地,通过重点区块、核心基地的辐射与带动示范作用,促进全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较快发展,推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加大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

(一)加强用地保障。在编制各类规划和计划时,充分考虑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养生(养老)基地项目,要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办理农用地转(征)用报批手续,供地类别主要以商服类用地为主。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制定符合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实际的用地标准和投资强度。

(二)实行项目建设奖励。在项目投资建设阶段,对按时完工、符合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可按项目投资及完成情况给予一定奖励。对重大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采用“一项目一政策”的方式,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

(三)实行基地运营奖励。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与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相关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加大对基地经营企业财政税费政策的扶持。对于新建基地,在项目运营阶段,对按要求进行管理运营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自开始运营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全额奖励其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县部分;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奖励。对于一次性收取一年以上租金、会费等营业收入的,按收入归属期限计算当年应奖励的营业税。同时,如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可减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四)实行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经营用水用电用气与一般工业用水用电用气同价;养生(养老)公寓用水用电用气执行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价格。规范对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的收费行为,基地经营企业应缴纳的各种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其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按低限收取。

(五)加大金融支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开发金融产品,对基地建设项目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加大对基地开发运营企业级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入境内外知名创业投资机构、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大型国企、大型财团投资开发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鼓励各类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项目。支持条件成熟的养生(养老)基地开发运营企业上市融资、交易股权、发行债券;支持有条件的养生(养老)基地开发运营企业通过设立财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方式探索多领域融资。

(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完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

地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将配套基地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排水(污)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重点解决,确保在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投产前配套到位。

四、加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规范管理

(一)建立基地项目联审机制。拟引进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项目,由主管部门或招商部门提出拟建项目建设方案,经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工作办公室审核后,报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工作委员会审议并形成书面意见,再进入项目市场准入程序。

(二)建立招商项目后评价机制。主管部门要根据合同约定,全程跟踪服务项目实施,定期对照项目引进的承诺追踪核查。同时,要建立健全对不能履约建设项目的惩戒、清退等相关配套措施。其中,对项目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还未动工的,政府按照土地出让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对项目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两年还未动工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土地使用者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用途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按合同约定处以罚款,拒不纠正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没收地上建筑物、附着物。对土地使用者逾期完成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项目建设的,按合同约定,取消项目用地优惠、收取违约金,并从严约定建设进度,督促继续履约;对无法继续履约的,按合同约定,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并评估收回地上建筑物、附着物。

(三)实行房产持有运营模式。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要根据功能定位,确定科学合理的、能够满足运营服务需求的公共配套设施比例,进行设计、建造。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中的房产,采取“建设+持有+运营”的方式运作,产权由基地开发经营商拥有,不允许分割转让或分割出售,禁止基地内养生(养老)房产变相转为普通商业住宅房地产项目。基地开发经营商可以采用会员制、酒店式出租、配套设施经营、养生(养老)服务等组合盈利模式,持有运营。

五、健全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工作体系

(一)推进招商引资。建立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招商项目库,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研究提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拟对外招商项目;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工作办公室负责汇总、筛选并建立基地招商项目库,会同县经商局做好对外招商项目的发布工作。明确招商主体单位及要求,县级基地项目的

招商主体为县人民政府;招商主体单位要本着招大商、招好商、招真商的原则,积极引进和选择一批有真心、有实力、有特色、有现代理念的养生(养老)产业高端战略投资商。加快建设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围绕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确保签约的项目早日落地建设、落地的项目早日投产达效,为遂昌跨越式发展助力增辉。

(二)明确工作职责。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和旅游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全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工作;负责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的认定。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建设规划、政策措施、目标考核办法的拟定和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的审核,以及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组织协调工作。县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养生(养老)基地的项目招商和建设运营监管工作。各成员单位负责主管和指导基地项目相关行业发展。其中,县委宣传部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品牌宣传和“文养”项目;县农办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乡村建设;县经商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相关工作以及养生(养老)基地的“食养”项目,并做好基地项目的招商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相关经费保障;县建设局负责县级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的建设审批管理和房屋产权监管;县国土局负责县级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的土地供给;县民政局负责养生(养老)基地中养老项目相关政策的争取和扶持;县教育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教育培训项目和相关业务;县卫生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药养”项目和医疗与健康管理相关业务;县农业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养生(养老)农业项目和农产品相关工作;县林业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养生(养老)林业项目和林产品相关工作;县水利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水养”项目;县环保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县旅游局负责主管和指导休闲旅游景区综合提升项目;县质监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和相关产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县体育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体养”项目;县气象局负责研究养生(养老)基地气候养生相关工作;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相应负责养生(养老)基地的运营监管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舞蹈协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医药学会、中医学会、护理学会、老年书画研究会、社会福利企业协会、旅游协会、钓鱼协会等作用,共同推进我县养生(养老)基地建设。

(三)加强监测考核。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将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工作列入对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建立信息交流和报告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进展情况,定期向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工作办公室报送,并及时通报有关工作信息。

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和各自职责,切实抓好意见的落实工作,加快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

发: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属各单位。

抄送:县人武部,中央、省、市驻遂各单位

中共遂昌县委办公室2012年12月31日印发

第五篇:功能性农业示范基地申请书

尊敬的扶贫办领导您好: 欣闻国家对部分贫困地区的帮扶计划,对特种生态农业的大力支持,非常高兴!在道东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产品技术支持下,我想利用家乡的农业优势申请国家的帮扶资金,建立一个生态的,绿色的功能性的农业示范园,通过自己致富而带动周围群众一起致富,本计划的实施,有赖于国家和领导的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和道东圣的产品帮助,拟计划书一份,敬请领导审批为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面对三氯氢铵奶粉事件,廋肉精猪肉的危害、激素鸡肉、尿素豆芽、农药韭菜、避孕药黄瓜、苏丹红咸蛋、转基因食品等等等等有害食品的泛滥对健康的危害、对民族生死存亡的威胁、人们越来越迫切希望使用有安全保障的肉、蛋、奶、蔬菜等无公害食品,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一号的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确保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社会安定,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我县的优惠政策、地理优势,借助国家和领导们的政策、资金扶持,初步拟定一个功能性、绿色、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新构想,让梭轮剥管菌改变农副产品的功能和营养结构,让神奇的仙草为国人服务,项目分为特种生态养殖区、功能性农业产品种植区。 特征生态养殖区:

1肉牛和发酵床生物菌养猪区 2生物菌特种生态鸡养殖区 3蝇蛆、蚯蚓养殖区 4飞蝗特种养殖区 5水产养殖示范区

功能性特色种植区: 1功能性韭菜种植示范区 2特种功能型蔬菜区 3五谷杂粮示范区 4金银花种植区

5以上分为订单区、采摘区、观光区

项目由两大板块开始,十个项目拓展循环利用合作致富,建设成为新农业交流,学习的基地,使天下奇珍梭轮剥管菌,真正成为特色,功能性产业新亮点。为人们的健康,致富开辟一条新路。一期养殖区的规划建设面积先设定为46200平方米,地理位置:远离村庄、水电方便、可实施全封闭管理,通过一期养殖区的建设和城市联姻,通过互联网实施点对点服务,让消费者看到自己食用的产品生长、销售的全过程,让人们对使用的产品放心、安心。经县、乡、村三级政府批复土地和政策扶持,逐步实现养殖、种植的规模化、系统化、科学化新格局,以养殖和种植两大区的建设带动周围村民实现集团化产业系统,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多彩农业带的实施,采取个体合作,集团运营的方式,吸引周边群众自发加入,由点到面逐步实行个体,集团,股份式经营新模式,让人们共同感受到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式的魅力。

上一篇: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项目下一篇:年中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