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基地管理技术

2022-07-20

第一篇:小麦基地管理技术

第二章 小麦生产技术 第四节 小麦的中期管理技术

◆ 教学目标:了解小麦穗的分化过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理解小麦生长中期的苗情诊断;掌握小麦中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 教学重点:小麦中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 教学难点:小麦穗的分化过程,小麦生长中期的苗情诊断。 ◆ 课时安排:2 ◆ 教学内容

冬小麦中期生长阶段,也叫春季生长阶段,指小麦返青后至挑旗,包括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挑旗(孕穗)期4个生育时期。

一、中期的生育特点

第一,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在此期已全部形成,长出全部茎生叶,分蘖由高峰逐渐走向两极分化。第二,进入营养器官与结实器官并盛期,生长中心由叶、蘖等营养器官转入以茎、穗为主,是决定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第三,生长变化大,速度快,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反应也很敏感。

(一)小麦茎的生长

小麦的茎由节与节间组成。一般地上茎4~6节,多数5节。植株高度以80~90cm为宜。高产麦田的小麦茎秆粗壮,节间短,基部充实,机械组织发达,富有弹性,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影响茎秆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光照和水、肥。

(二)小麦穗的分化

1、穗的分化过程

根据形态特征与分化进程,小麦穗分化过程可依次划分为9个时期(图2-4)。

2.穗分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小麦返青起身期,正是小穗分化期,是决定小穗数的关键时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与养分。小穗分化至四分体形成期,正是拔节孕穗期,是实现花多、粒多的关键时期。此期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四分体形成期是需水临界期。

二、中期的主攻目标

秆壮不倒,穗大粒多,搭好丰产架子。

三、中期的管理技术

(一)诊断苗情,分类管理

春季麦苗返青后,要及时诊断苗情,根据苗情,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

苗管理。

1、壮苗 壮苗春季返青早,叶色青绿,叶大不披,长相健壮,次生根在20条以上,群体适宜,越冬前3叶以上的大蘖数已接近或达到计划成穗指标。管理上应控制春生分蘖,做到保蘖增穗,促花增粒,于起身期或起身后的小花分化期再运用肥水进行管理。

2、旺苗 旺苗生长猛,群体大,根系弱,各器官之间发育不协调,春蘖多,叶色墨绿,拔节速度快,叶片下披,封垄早,通风透光不良,越冬前3叶以上大蘖数明显高于计划成穗指标。管理上应以控为主,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深中耕断根、散墒。或拔节前喷施矮壮素、镇压,加速两极分化。施肥浇水可放到拔节后第2节长度固定时进行。

3、弱苗 弱苗分蘖大小不齐,叶片数较少,叶片窄小,叶色淡,生长慢,群体小,越冬前3叶以上大蘖数明显低于计划成穗指标,或播种过早,分蘖过多,年前较旺,返青后叶片发黄,有脱肥现象。对这类麦田中期管理应以促为主,同时,对不同情况下形成的弱苗应区别对待。 (二)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

小麦孕穗期对水分很敏感,是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浇好孕穗水,浇水时间应在拔节后15天左右。但对肥力较高、长势偏旺、墒情较好的麦田,应推迟浇水,不需追肥;对地力差、苗色黄、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结合浇水,每667m2施纯氮3~5kg。

(三)预防晚霜冻害

应根据气象预报,在霜前1~2天浇水,以增加田间湿度,缓和低温变幅,有预防和减轻霜冻危害的效果。对已受霜害较重的麦苗,不宜毁掉,只要及早追施速效肥料,结合浇水,仍能促使未被冻死的分蘖或新生分蘖抽穗结实,从而获得一定收成。

(四)防治病虫害

该时期主要的害虫有麦蚜、小麦螨等。

该时期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 ◆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小麦中期生长阶段

二、简答题

1.对冬小麦来讲,“春寒穗大”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为什么“麦怕胎里旱”? 3.简述小麦壮苗标准。

4.怎样浇好小麦孕穗水、施好孕穗肥?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第二篇: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一、精细整地

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深松、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喷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地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和耕层无土坷垃,土壤松紧适度,地面平整状况好,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保水、保肥能力强,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苗壮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

一是深松耕翻。土壤深耕或深松使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和保肥供肥能力。连续多年旋耕的麦田,在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对小麦生长不利,应按照旋耕3年,耕翻或深松1年的循环方式耕作,破除犁底层。

二是耙耱镇压。耙耱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塌实耕层,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种麦时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耱镇压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冬季出现黄苗死苗情况。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所选种子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是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好,抗寒能力强的半冬性品种。以免出现冬前和春季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

二是选用在高肥水条件下,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水、抗倒伏、成熟期适中的大穗或多穗型半冬性小麦品种。

三是选用抗早衰、抗干热风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四是选用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和种子休眠期长耐穗发芽的品种。

五是选用经过试验、示范,适应本县生产条件的品种;更换新品种,要防止选用不经过试验、示范的品种。

三、种子与土壤处理

播种期是预防或控制病虫害键时期,可压低病虫发生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保证小麦安全生产。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特别是根部和茎基部病害,必须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一是种子处理。针对我县小麦纹枯病、地下害虫、全蚀病的发生情况,应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配方: (1)防治全蚀病。用12.5%全蚀净悬浮剂2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2)防治纹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用2.5%适乐时悬浮剂20毫升+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后,晾干播种。

二是土壤处理 。针对我县目前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蔓延趋势,必需认真做好播前土壤处理。(1)对全蚀病点片发生地块。在播种前每亩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6斤,加细土40-60斤,充分掺匀,于整地前均匀撒入田间进行土壤处理;(2)对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300毫升,兑水2-3斤,拌细土20-30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四、适期适量 足墒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实践证明,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半冬性品种为14-16℃,弱春性品种为12-14℃。一般要求培育冬前壮苗,半冬性品种要保证从播种到越冬0℃以上的有效积温达550-650℃为宜。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我县小麦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8日一1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23日。在适播期范围内,注意先播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后播生育期短的品种;先播发苗慢的瘦地,后播发苗快的高肥水麦田;先播土壤粘重的麦田,后播砂壤土质麦田。

二是适量播种。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一般适时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控制在18万-22万。播种时,日均温低于16℃以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三是足墒播种。足墒下种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足墒可促种子发芽快、发芽齐;分蘖早、分蘖多;发根早、发根多,根系发达。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秋作物成熟后,及早收获腾茬,耙耱保墒;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绝对含水量砂土18~20%,壤土20~22%,粘土22~24%。若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浇底墒水(提前造墒),并注意保好口墒,确保适期足墒播种。在适播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

五、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麦田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根据生产经验,不同地力水平的适宜施肥量参考值为:产量水平在每亩400-500公斤的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产量水平在每亩500-600公斤的超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6-8公斤。根据近几年生产经验,推荐如下底肥施用配方:

(一)、每亩施有机肥3-5方、尿素40斤、过磷酸钙150斤、氯化钾30斤、硫酸锌3斤;

(二)、每亩施有机肥3-5方、总含量45%(氮磷钾都是15的)复合肥100斤、尿素10斤、硫酸锌3斤。

氮肥后移是促进小麦生长中期小花发育提高每穗粒数,延缓小麦生长后期衰老增加粒重,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籽粒品质的栽培技术。即将中产麦田和高产麦田一次性底施氮肥改为底肥与追肥相结合,中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60%,起身期追施40%;高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拔节期追施50%-40%。

六、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骠马乳油60-7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等阔叶杂草,每亩可用75%苯磺隆(阔叶净、巨星)干悬浮剂1-1.8克,或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或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防治时间宜选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杂草二叶一心至三叶 时进行。返青期是麦田杂草防治的有效补充时期,对冬前未能及时除草、而杂草又重的麦田,此期应在日平均气温10以上时,及时进行化除。

第三篇:2014年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明白纸

目前,我市小麦即将进入孕穗期。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根据省、市小麦专家组的技术意见,结合我市小麦生产实际,确定我市小麦中后期管理方向,应以“保根、护叶”延长植株功能期生长为中心,以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叶面补充营养为重点,实现“保粒数、争粒重”。

小麦中后期管理主要技术措施:

1、合理运筹肥水 ,保粒数、增粒重

本着节水栽培的原则,根据春一水情况合理运筹春二水,如春一水浇灌较早(3月底以前),要根据麦田墒情,浇好孕穗水。小麦扬花灌浆期是籽粒形成、灌浆的关键 ,必须保证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此期如降水量小土壤水分不足,应浇好扬花灌浆水。后期浇水时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还要注意在成熟前10天停止浇水。

2、实施一喷综防技术,认真处治小麦病虫害

小麦孕穗期是小麦吸浆虫蛹期防治的最佳时期,根据植保部门淘土调查,我市今年小麦吸浆虫预计中等程度发生,为此要抓好吸浆虫蛹期防治。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每样方2头以上),在小麦拔节孕穗期•4月15-25日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0.6—

1.2公斤或2%甲基异柳磷粉1.5-2.5公斤与25-30公斤过筛潮湿细土拌匀,或亩用50%锌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1-2公斤喷在25-30公斤细土上拌匀,均匀撒于麦垄内,施药后要立即浇水或浇水后立即撒施。

小麦中后期不仅是小麦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多发时期,结合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抽穗期)、蚜虫,预防白粉病、赤霉病以及灌浆期小麦干热风的危害,用杀虫剂、杀菌剂按比例混配同时加入植物生产调节剂或叶面肥全田喷施,达到防虫(蚜虫、吸浆虫)、防病(白粉病)、防干热风的目的。一般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80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植物生长调节剂60毫升或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对后期发黄缺氮的麦田,可加入少量尿素,浓度为1~2%),兑水40~50公斤,混匀喷雾,注意一定要喷匀打透提高防效。虫害严重的地块可喷施两次,保障小麦正常灌浆。

3、发动群众拔除野杂麦,确保小麦纯度

野杂麦和杂草与小麦争肥、争水、争光,使小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如不及时防治,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将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野杂麦不能采用化学除草剂来除治,麦田杂草已过了化除适期,所以只能采用人工拔除。在拔除过程中,须特别注意要连根拔除,要求在扬花前拔完,扬花后拔除的就必须将整株野杂麦带出田外,以免再生,麦田杂草应在杂草结籽之前拔完,以减轻其进一步繁殖为害。

4、适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多,千粒重最高,要根据品种特性,及时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要在入库前做好粮食精选,保证小麦商品粮的纯度和质量。

第四篇:**县国家大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项目情况

二00三国家大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项目,自二00四年八月下达投资计划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认真研究了项目实施地点、范围和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武胜桥、菜园集、陆圈、沙窝、刘楼、马头六乡镇为项目建设单位,既注重了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又兼顾了形象工程。从二00四年十月开始建设,至二00五年三月结束,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现将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投资计划

根据xx市发展计划委关于下达菏泽市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第一批投资计划的通知要求,县计委及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并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实地勘测,选择了土壤条件好,生产潜力大,水利、交通有基础,资金配套有保证,领导班子得力,干群积极性高的乡村,编制了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呈报市计委,并得到批复同意。项目总投资223.7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45万元,乡镇自筹78.75万元。

二、加强领导

国家大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功在当今,利在后世,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一件大事,必须强化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因此,县里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计委、财政局、水务局、农业局、审计局以及有关乡镇的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计委。项目建设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实施,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施工情况

项目单位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施工时,工程技术人员时刻监控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县基地办定期检查,发现不合格工程,必须重新翻工,确保了工程质量,基本完成了任务,共打机井195眼,建生产桥1座,涵洞4座。从检查情况看,有些乡镇井房建设配套设施不够。

四、财务管理

由县计委和县财政局两家共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的资金使用。建设单位严格按要求用好资金,设立了专帐、专户,由专人进行管理,资金的拨付分阶段进行,先拨付启动资金,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陆续拨付,资金全部用在了项目上,杜绝了挪用占用和发工资现象,制定了财务管理细则,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检查,从而保证了专款专用,保证了工期和施工质量。

五、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群众在水利灌溉中明显受益,从根本上解决了30个行政村,3.21万亩耕地浇水难问题,群众每亩增收200元,3.21万亩年可增收600万元以上。

二00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白水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1.项目名称:白水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建设单位:白水县农牧局

3.立项依据

发展优质小麦生产是我县小麦生产市场化的需求,小麦是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面积占到粮食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三,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家对种植小麦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通过开发建设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提高我县小麦生产产出效益,提高商品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

4.建设性质:新建

5.建设规模

项目内容包括建设30万亩优质小麦良种基地、其中建设2000亩优质小麦中心示范区3个;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和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购买检测仪器100台件,包括:种子发芽室、检验台和芽率、纯度、净度、水分四项指标必须的检测仪器;精选机6台、清选机2台、5XT-5.0型小麦种子成套加工生产线一条;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中心,占地300亩;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

6.建设地点:

杜康镇、史官镇、北塬乡等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乡镇十二个

7.建设期限:2009-2012年

8.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41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1100万元,市、县分别投资310万元

9.建设内容、数量及投资

9.1建设内容

9.1.1 建立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的开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区发展、全面推进”的原则,确定我县“两河、一片、一区”(白水河、洛河、洛河北片、西北区)域内的光热资源充足,水土资源丰富,农机化水平较高,科技普及率高,小麦生产管理水平较高的史官、纵目、北塬、尧禾、收水、林皋、云台、杜康、雷牙等九大小麦主产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25万亩。西北区、洛河北片的史官、纵目、北塬、杜康、林皋等乡镇依托地理优势,重点发展旱地高产稳产优质强筋面条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3万亩。

9.1.2 建设3个2000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生产中心示范区。

“两河”流域以雷牙、史官、杜康、林皋等乡镇为主建立三个2000亩水地优质高面筋小麦示范区

9.1.3 建设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和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购买检测仪器100台件,包括:种子发芽室、检验台和芽率、纯度、净度、水分四项指标必须的检测仪器。

9.1.4购置种子精选机6台、清选机2台、5XT-5.0型小麦种子成套加工生产线一条。

9.1.5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中心,占地300亩。

9.1.6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产基地的道路、水利设施等。

9.2投资使用计划

9.2.1 2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建设

总投资470万元。其中技术培训费15万元;地膜覆盖推广25万亩,补助250万元(亩补助10元);小麦后期“三喷”7.0万亩,需配置远扬程机动喷雾机120台,需资金8.4万元,(每台计价700元)。配方施肥和小麦氮肥后移技术10万亩,需资金93万元;病虫害综合防治10万亩,需资金103.7万元。

9.2.2 三个优质小麦中心示范区建设

总投资115万元。其中小麦精播机20台,需资金16万元(每台0.8万元);小型联合收割机(四轮手扶车作动力)20台,需资金26万元(每台1.3万元);一台种子纯度监测仪及其配套(DDV—Ⅲ6B稳压稳流电游仪、高速台式离心机、电动种子粉碎机等)3万元;优质品种更换2万亩,需要资金20万元;优质栽培技术体系推广2万亩,需要资金20万元;优质专用小麦引进、试验示范、繁育等20万元;新型抗旱保肥剂应用2万亩,补助10万元(每亩5元)。

10.效益分析:

1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成后,预计平均亩产优质小麦250公斤,总产达1250万公斤。优质优价,以每公斤优质小麦高于普通小麦0.4元计,每亩增收100元,5万亩优质小麦可增收500万元。三个高标准、规范化两千亩优质小麦中心示范区建成后,将成为我县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的先导区、辐射源,辐射带动我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

上一篇:项目监督检查制度下一篇:线路巡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