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

2024-04-17

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通用11篇)

篇1: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

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

1931年9月18日,中秋节之夜,当整座沈阳诚都沉睡在宁静的夜幕中,当整个中国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的一声巨大炮响划破了这宁静,这喜悦。日军把铁路炸毁事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卑鄙日军的阴谋诡计。他们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我们的东北地区被侵占,我们的兄弟被肆意残杀,我们的国家开始了长达十四年被侵略的屈辱史。九一八事变,这是我们的国难的开端。

我在网上看到一组九一八事变时拍下的照片,顿时心如绞痛。他们烧杀掠抢,用侧刀杀害我们的东北同胞,甚至连弱小的孩童也不放过。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他们何以能用这些惨无人道的手段伤害我们。毛泽东同志曾作过透彻的分析: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残杀同类来取得更多的事物和资源,这是野兽的行为,是什么让日本侵略军做出如此野蛮、退步的兽类行为呢?很明显,是利益在驱使着他们。长期处于物资匮乏岛国的他们渴望扩张大陆,渴望占据更多丰富的资源。加上一战战败,日本国内经济十分紧张。因此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中国成为了他们看中的猎物。其实日本的狼子野心又怎么只这样,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也只是他们蓄谋已久的意图吞并中国、称霸亚洲乃至全世界而采取的的一个侵略步骤。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列强国家的态度对这场日本侵华战争有着催化作用。他们的纵容与默许,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领土被侵占,我们的人民被屠杀,我们怎么能坐以待毙。中华儿女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他们决定了,与卑鄙的日本帝国侵略军生死搏斗,把他们赶出属于我们的黄土地。而此时国民党政府竟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共产党,对日军采取了“不抵抗”的错误政策。蒋介石的一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敲碎了千万中国人炽热的心。我翻查了一下资料,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如此的兵力悬殊,我们本来很有可能取胜的。可是国民党偏偏要先“安内”,却对迫在眉睫的帝国侵略军置之不理。熟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外敌是很难侵扰的,因为这股团结的力量能很快把敌人赶跑,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人民团结起来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政局动荡,四分五裂,那么外敌就很有可能趁虚而入,像国民党政府这样一心只顾内战,排除异己,让国家陷入不稳定的局面,正中敌人下怀。结果可想而知,不到四个

月,日军竟不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辽、吉、黑三省,我们3000万多万同胞,4000多里公里和丰富的宝藏就这样断送殆尽了。这是何等的耻辱,我们等于把领土亲手奉上给敌人。分裂等同灭亡,这是历史的教训。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集体利益、民族利益为重,放弃自己小集团的利益。而无论任何时候,国家都不能分裂,像前年出现的藏独事件我们必须严厉禁止、打击,因为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连成一心,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时光荏苒,黑暗的抗日年代离我们已很久远,而那段惨烈的“九一八事变”也已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人民是怎么被无情的钢刀刺穿胸膛,不能忘记,我们的战士是怎么用鲜血染红胜利的旗帜,不能忘记,日军是怎么在我国的各大被侵略城市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虽然如今我们不再用刀枪去与可恨的帝国侵略军搏击,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借用报纸上的一句评论“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并不是要我们去盲目地抵制日货,在网上谩骂日本人,这些都是不理智的行为。我们要做的是吸取这屈辱十四年的历史教训,发愤图强,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强大起来,使我们不再受列强欺凌侵略。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以后建设我们的国家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了维护我们民族的尊严,保护我们祖国的领土,我们要将振兴中华为己任。国家兴亡,我们有责。

篇2: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在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 东北的战争。当晚10时,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

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分指责蒋介石,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军队上,因此,为了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才出此下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然而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评价为: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

关于“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的意思还是张学良的意思呢?根据我查的资料显示,蒋介石在19日白天接到上海方面的急电才得知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他随即改变原定计划,决定抵南昌后坐飞机回南京。蒋急于了解详情,所以要张“近情盼时刻电告”。其中并无下令不抵抗之语。

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调查团发表李顿报告,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由于国联拒绝承认满洲国为独立国家,令日本撤出国联。调查团在事变后一年多后才发表报告,诚然是为时已晚——日本不理会国联的谴责,继续侵略行动。很明显,国际上所谓的公正的机构也会根据国家的发达与否而差别对待,他们以公正的名义去管理国家间的事物,只是方便他们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不以公正的做法去出发发达国家所犯的错误,更甚者包庇他们,而对发展中国家却步步逼近,这行为实在令人嗤之以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工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举行罢工、罢课,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和示威游行,反对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工人、农民、学生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抵抗日本侵略军。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变政策。各地人民还组织“抗日救国

篇3:对“做公开课”的思考与认识

笔者数十年一直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在管理教学和组织教研活动中, 进行“课例”研究, 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教研方式, 在教研活动实践中, 笔者对“做课”问题有些思考与认识, 不揣浅陋, 供商榷。

所谓“做课”, 其实是“教学课例”的展示和研究。根据不同目的, 课例大致分为“展示课”、“专题研究课”、“示范课”三类;按参与听课的人员范围又可分为校级、区级、市级和更高级别;按教学课型又可分为讲授课、实验课、活动课等不同方式。

无论是“展示课”、“专题研究课”还是“示范课”, 在备课中投入的精力、物力都比常态教学要多, 且范围越大, 级别越高, 投入就愈大。对“课例”展示和研究的这种高投入, 应与教学效益相对照去认识。为拿出一两节“课例”, 常要花费高于常态教学数倍的人力、物力, 但执教者本人在专业的领悟与提高上, 往往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从参与听课研究的教师来看, 这些参与听课的教师从中会得到启发, 从这点看, 公开课又有其积极的意义。

可见, “做课”的弊端应尽量消除;“做课”的提法应修正;“做课”本身不应全盘否定!

2005年10月, 天津市河北区确立了“案例+分析+研究”创新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 在全区及各学校、各学段、各学科实践。初期, 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与教育部教育服务中心共同策划、举办了全国性“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大型研讨活动。这一活动的“基点”, 就是选取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课例”, 由与会者“品头论足”, 对课例进行分析、交流。同时, 邀请教学专家与执教者、与会者进行互动。两位执教者在广泛听取专家、与会教师评议后, 修改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 换一个班, 以同课题再次上展示课。而后, 专家对第二次展示的“课例”, 作重点发言, 深入剖析, 并再次和与会教师展开互动。

专家有针对性地评析和引领, 大大促进了教学的明晰化, 提升了教师智慧。与会者对“如何上课”, “如何提高教学成效”, “如何引发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等问题都获得了可资借鉴、便于效仿、易于操作的范本。

最后一个活动环节, 由教学专家分别上一堂“示范课”, 从更高的层面上, 让大家感受教学艺术的魅力。全体与会人员都开阔了眼界, 提升了教育的品位。

这一活动, 以“展示课”和“示范课”为依托载体, 组织广大教师对话交流, 再由专家示范引领, 深入分析和研究, 构筑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充分显现出“课例”展示和研究的强大功能。

篇4:对“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关健词】课程 课程观 课程本质

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世纪之交,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国家都从课程改革入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竟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原有课程观念、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进行了全面变革,初步构建了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为此,我们必须对课程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一:课程观念

“课程”是一个众说纷纭,难以界定的词汇,在教育文献中,学者们对课程的定义纷繁复杂,莫衷一是。由于课程既非纯粹的客观事物,也不是彻底的观念形态,既有被决定被制约的性质,又存在相当的自主和能动特点。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课程是客观与主观统一,物质和精神结合的复杂对象。同时,社会的发展变化,课程的内涵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研究者的出发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导致定义课程时的具体差异。

在我国,人们基本上把课程看作学校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科的同义语,以及一些课外活动。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课程的定义是这样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指一门学科和一类活动①。再如《教育大词典(课程卷)》对课程的定义:①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②泛指课业的进程;③学科的同义语,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②。可以说,这些定义代表了国内对课程的最常识化的界定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课程研究领域中出现了“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使课程内涵发生了深层的改变。课程“超越了学科和教学计划的涵义,也不再仅指学习者经验,它越来越成为了一种‘符号表征,越来越成为一种‘文本,通过这种文本可以解读和构建出多元的意义:政治意义、种族意义、性别意义、审美意义、神学意义、个性意义,等等③。”在国外学者眼里,课程是学生经验的建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建构意义的过程,课程越来越具有了生成性与对活性,而不仅仅是学习材料或教学目标。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指明课程是一个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生成性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改变传统课程观,把课程作为教学内容来理解,强调课程是师生经验互动和学习者经验的建构过程,课程能让学生在探究和体验中学习,课程关注的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方法而非学习结果。同时,课程即关注过去,又要关注现在。课程要反映人类先前的知识体系,但重要的是跟学生当下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经验的发展,让课程更具人性化。

二:课程本质

有关课程本质有代表的观点是下列三种:

课程是知识,特点在于: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外在于学习者(学习者服从课程)。

课程是经验,特点在于:课程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课程是活动,特点在于: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

这三种观点,分别对于“课程”属于那一类事物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在三种课程观中经验本位的课程观有较强的合理性,与另外两种课程观相比更加优越。在理论上,它能够比较深刻和清楚地解释课程的本质和存在,特别是对于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而言,在课程的改革实践和健康发展上更能代表和体现方向性,富于指导价值。

“经验”一词在中文里至少有三层意思:

第一: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与人们一般用经历,经过所表述的意思相同,作动词使用。

第二: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也指由历史证明了的结论。这是可以与广义的“知识”相通,相等的。是名词。

第三:哲学名词。通常指感觉经验,即感性认识。

把课程本质定义为“经验”,有两层含义:首先课程内容是经验,其次更重要的,是指课程要让学习者去亲身经验。

巴比特在他的《课程》一书中谈到:“课程将是系列的经验,是儿童和青年达到那些目的所必须有的④。”被称为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在他的被奉为经典名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所频繁使用的,也是经验,涉及知识时只是作为学习经验中的一个部分。福谢依指出:“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的一切经验⑤”。多尔则指出:“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⑥。”

从知识本位到经验本位,在课程发展和课程论的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使用经验来定义课程本质,有更强的概括性,既可以支持人类社会历史总体经验在课程中的地位,也可以解释学习者个体经验地课程中的意义;课程不仅仅是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个体化、个性化的经验过程,个人经验与人类经验联结的过程),纯粹的知识永远不能成为课程,只有学生以某种形式与知识发生了相互作用,课程才真正存在;课程是经验的命题,反映的是比“课程是知识”更进步、更深刻的思想理论水平。只有将课程不仅看做学习者接受的对象,同时看做学习者的个体经验过程、学习者与对象的主动相互作用时,才可能将对于个别差异的考虑、个性发展的需求、能力的提高、智慧的开发当做与课程存在必然联系的。

篇5:对“二期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十几年的教师,在这几年中,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期课改,在教学理念上有了第一次的观念转变。到了新世纪,又面临了二期课改,我的观念又有了第二次的转变。与一期课改相比,二期课改更强调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孩子地自主性活动,并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在课程的结构上既有共同性的课程,又有选择性的课程,共同性的课程保证了幼儿基础保低性层次的需要,而选择性课程则体现了拓展提高层次的功能,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在二期课改中,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的关系,以前的课程都是教师预设,而在二期课改中,更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教师在这过程中积极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自主性地生成各类活动,让幼儿在更大的范围、更活跃的形式下展开活动。在学习的形式上,更强调个别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孩子,有利于幼儿的潜能得到更大限度地发展。

对二期课改的认识,使我在实际工作中,在教学行为上也有了一些改变。首先,我在选择内容上,更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如班上的孩子对玩具感兴趣,我们就围绕玩具这一主题开展一些活动,并在活动的内容上,注重了整合性,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一起参与主题活动,如材料的收集、共同记录孩子的成长趣事等。其次,在一日活动中加强了对幼儿的观察与记录。在活动中,我会把目光更多的关注在孩子身上,从他们的一言一行来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想法、困惑,缩短了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另外,我还注重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会把自己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环节的得失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采取有效地针对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近几个月的实施,我发现我们的孩子更活跃了,在一日活动中较自由,孩子们能随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要求,不想以往那么怕老师,孩子与老师更亲近了。家长的参与意识也比以往增强,许多家长会主动地帮我们收集主题活动的资料,亲自参与活动室环境的布置等,家长与老师更信任了。

篇6:我对体罚学生的认识与思考

身为教师,经常会接触到“不准体罚学生”的字眼。却也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老师体罚学生的消息:,有学生被老师体罚出伤的,有学生被老师体罚成精神不正常的,有学生被罚吃大便的,有学生被罚蹲厕所的等等,有关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例非常的多,有的真的让人难以置信。

马某曾是河北省井陉矿务局第一小学学生,尽管学习起来有点吃力,但一至三年级,他一直快乐活泼。从四年级开始,马某变了,他的父母发现,他回家后常躲在屋里哭泣,问他为什么,他却始终不肯说出原因。一次班会课上,因为没有按要求带校服,班主任焦某某让马某站到讲台前,摘掉眼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马某被连打几个耳光,打完后,马某流着泪一直站到放学。马某的父母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惊,要求学校调查处理。学校就此事开展了调查,当着家长的面,询问马某被打的经过。“四五年级被打过40次,六年级上学期被打过十七八次”,焦老师“打脸、打背、打手、踢腿”,上四年级时,焦老师把马某叫到办公室,打他的脸,把眼镜打掉,镜框裂了。“还有一次,我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打完我后,让我回家补作业,我跑到焦化厂地下室补完作业。”后来,校方对焦某某的行为作出处理,让其退出教师岗位,向学生家长赔礼道歉,并赔偿四年级时打坏的学生眼镜,取消评先进资格,扣发相应奖金,通报全校教职工引以为戒。马某并没有因此走出被焦某某体罚的阴影,班上同学开始疏远他,精神处于恐慌之中,常常独自发呆,害怕见人,夜间睡眠差,经常做恶梦,幻觉性地把“老师”看成“怪兽”,形成恐惧、自卑、厌学等异常心理。小学毕业会考后不久,马某被父母带到医院检查,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河北省精神病院会诊是延迟性心因反应,属精神病。这一年,马某被井陉矿中学录取,据马某的父母说,因为病情一直没有上学,他们曾经多次劝说孩子环境变了,老师变了,但他认为所有的老师都打人。1999年10月13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五医院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受井陉矿区法院委托,对马某病情做出司法鉴定,鉴定为延迟性心因反应,与被打体罚有关。

这样的体罚事例让人震惊,让人痛心!学生到学校是为了更好的成长进步,却没有想到却受了体罚,变成了一位病人„„这样的结果家长怎样接受?而对于这名教师,我的评价是:

1、这位老师没有耐心,一件小事情就对学生大打出手。谁没有犯过错误?老师也不敢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在面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时候,老师甚至不花费时间想一想,我怎样帮助学生去掉这个毛病。

2、这位老师没有方法。对于犯错的学生,一顿棍棒招呼,实在不是“有文化人”的做法。

3、这位老师心中没有对学生的“爱”。教师要做到爱学生,不论什么时候,应以教育学生为目的,而不是“教训”学生为目的。这件事例中,就因为学生没有“按要求”带校服,老师就对学生大打出手,老师想干什么?想让他改正?还是想让他“记住”?打有效果吗?结果把学生打出了问题,自己心里就高兴吗?谁不是为人父母,即便是将心比心,像一个父母爱自己的孩子那般,请问老师您还能狠心到什么程度!

对于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例,分析其原因,我觉得首先是“历史原因”。老一辈的人通常都认为“不打不成材”老一代人的家教思想就是棍棒成才。第二与教师的素质有关系,教育方法贫乏,教师没有方法,只好“打”。第三就是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认识不到自己体罚学生的行为是犯法的。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素质的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健全,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就相应的高了,教师只有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养,才能胜任教育孩子的任务。有一句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都在与学生打交道。学生太多了,也有很多“不听话的”,有很多“犯错误”的学生,然而,学生犯得错误真的就“不可饶恕”吗?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学生犯错误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哪有那么多的“乖乖女,乖乖男”?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每一朵都有它独特的形状和味道,在一些奇形怪状的花朵面前,教师要有足够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素养。

1、专业素养。多读教育类书籍,并且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首先要了解情况,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做到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改变。

2、人格素养。教师没有必要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大动肝火”,这样不仅对学生造成伤害,还会对教师本人也造成伤害。这也并不是说教师就“不管不问”,而是耐心加细心,尊重加策略,让学生自我认识,积极进步。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素质的提高,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就相应的高了,教师只有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养,才能胜任教育孩子的任务,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是越来越健全,教师必须“依法执教”。

我对体罚学生、加重课业负担、有偿补课的认识与思考 美术组程利利

体罚学生方面的认识:

身为教师,经常会接触到“不准体罚学生”的字眼。却也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老师体罚学生的消息:,有学生被老师体罚出伤的,有学生被老师体罚成精神不正常的,有学生被罚吃大便的,有学生被罚蹲厕所的等等,有关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例非常的多,有的真的让人难以置信。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体罚学生的认识。有一句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都在与学生打交道。学生太多了,也有很多“不听话的”,有很多“犯错误”的学生,然而,学生犯的错误真的就“不可饶恕”吗?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学生犯错误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哪有那么多的“乖乖女,乖乖男”?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每一朵都有它独特的形状和味道,在一些奇形怪状的花朵面前,教师要有足够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素养。

1、专业素养。多读教育类书籍,并且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首先要了解情况,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做到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改变。

2、人格素养。教师没有必要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大动肝火”,这样不仅对学生造成伤害,还会对教师本人也造成伤害。这也并不是说教师就“不管不问”,而是耐心加细心,尊重加策略,让学生自我认识,积极进步。

3、提高法律意识,依法指教。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素质的提高,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就相应的高了,教师只有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养,才能胜任教育孩子的任务,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是越来越健全,我认为教师必须“依法执教”,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重课业负担方面:

身为一线的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很忙,真的很忙。忙着做作业,忙着奔波于各种辅导班。作业不做不行,因为老师布置了,老师为什么布置作业,因为要让学生通过做题训练思维,掌握知识点,考试的时候拿到好成绩,特别是到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高考门槛前,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布置作业,复习资料一大堆。

作为家长,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不上辅导班不行。因为不上辅导班,孩子没有特长才艺,比如文艺表演,没有老师指导可不行。比如乐器表演,没有老师指导也不行,比如语言表演,没有辅导老师也不行。以前在初中曾经历过这样一个学生:这位女生外貌秀丽,身材非常好,被音乐老师相中了。音乐老师也很得意这名学生,然而在音乐表演比赛的时候,这位学生却并没有如预期期望那般取得名次,而是输给了哪些从小就在辅导班摸爬滚打的学生。还有一个例子:亲戚的孩子,在上初中、高中阶段,成绩平平,然而到了大学阶段,却脱颖而出,原因是这个孩子从小参加过很多中辅导班,到了大学阶段,在选学生会干部的时候,要求你样样拿的出,就因为她小时候的积累,她在参与演讲的时候,对于多种乐器手到擒来,对于各种的表演形式也得心应手,如愿成为大家心中的明星,笼罩着的耀眼的光芒。所以,作为家长,我觉得孩子还是参加一些辅导班比较好。而有的朋友也劝我:程利,你给孩子报那么多的班,孩子能不能应付的过来呀。我说,肯定紧张,可是大家都这样,我也没有办法。12月中旬的一次例会上,学校传达了有关减轻学生负担的策略,取消考试。我觉得这个提议如果能够自上而下的执行好,包括高考制度也要进行改革,不要凭学生的考试成绩来限制学生上好的大学,如果高考取消的话,孩子的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校园生活应该是精彩纷呈,快乐无比的。

想想我们中国的教育模式和外国的教育模式:外国的学生是研究型的,而中国的学生就像是一只鸭子,一直等着老师喂,往嘴巴里硬塞。外国的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宽阔,中国的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迫害,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丧失殆尽。在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具有阳光般的笑容和面孔,具有敏捷的思维,善于在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老师不准他上课提问题,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一份又一份的资料题,孩子痛苦不堪,觉得自己的思想得不到老师的认同。比如在上语文课,对于课文谈理解的时候,这名孩子就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想法,然而老师不允许他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必须按照标准答案来学习。老师的目的是向“高分数”进军。而这个孩子呢?大家想一想,他丧失了什么?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造性的思维,谈何发展? 如果高考体质能够改革,学校教育科目就可以变得五彩纷呈,语文、数学、英语不在算主课,所有的科目都是主课,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等以前所谓的“副科”都是主课。学校里面可以举办各种辅导学习,学生以上课的形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里面接受特长教育和辅导,一方面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培训,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的负担都可以减轻,这样,才是名副其实的减负。

而这个改革,需要一个过程,眼下,我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我是这样做的:在每一节美术课上,我一般给学生提供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比如,我就告诉学生:美术课上你可以说话,可以交流。但是有一点,老师说的时候,你先不要说,老师讲完后,你再说,说的内容必须与课堂内容有关系,并且要讲究说法,尽量气流沟通,不影响到课堂纪律。一般情况下,美术课都是先讲将近15分钟,然后让学生活动。有的时候,下课铃已经打响了,而班里还有很多同学没有做完,我就要求先把交了,下节课接着做。从来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假如到了下节课,我按照教学进度继续讲新的内容约15分钟,然后让学生们做作业,上节课作业没有做完的,就接着做,做完的,就做今天新的作业。我也不催学生必须在什么时间之内必须完成作业,就是你完成了,我就改。你没有完全做完,我只批日期,从不批评学生。不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

但是,学校还要检查作业,还有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我觉得这样的要求下,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和学生的负担。所以我建议:不要检查学生的美术作业。我认为:

1、只要学生参与了课堂学习,并且能够在课堂上略有表现即可。不需要非得画作业。可以利用评价量规表评价学生的美术课表现。设计一个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表格,针对课堂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美术评价。对于学生完成的一些优秀的美术作业,可以定期举办一次优秀作业展。既让完成作业的这些同学得以展示,又让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在此活动中进行学习自我提高,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有偿补课

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教师发现了自己的商机。那就是利用资源来挣钱。这个资源就是自己的教师工作岗位,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这个资源做大的优势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离受教育群体最近。第二个大好处就是,教师可以控制住家长的命脉,一个电话打给家长,家长要么趋之若鹜,对于老师投其所好,要么不想参加但又没有办法拒绝,感到压力颇大,苦不堪言。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家长情愿老师辅导自己的孩子,觉得孩子去哪学都是学,还不如交给自己孩子的老师,还觉得更加可靠些。所以我认为教师的“有偿补课”是分多种情况的:第一次种情况:教师生活所迫。部分教师觉得工资水平满足不了自己的生活开销,比如现在如天价般的房子,教师辛辛苦苦一个月的工资买不了一平方,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教师只好出此下策。第二种情况:家长的愿望。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非常在意的,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多长几个脑袋,每次考试都得满分。社会上的辅导班很多,但是家长并不是很信任,觉得自己孩子的老师如果能办一个班就好了,于是,老师的辅导班就成立了。第三种情况,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教师对于自己班里的学困生很是苦恼,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只好向家长提建议,由于补课时间都是利用教师的休息时间,所以就产生了“有偿补课”。

不论哪种情况,都和经济挂上了钩。社会认为:这样的教师有“铜臭气”,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辉职业形象不相符合。对于“有偿补课”,我是这样认为的:

1、改革高考制度,取消分数排名。原因是:分数不是孩子上学的主要敲门砖的时候,家长的侧重点就更多了,作家长的也就不再着急孩子的分数,找寻老师要求辅导了。

2、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或者给教师提供配套理财管理机构。教师经济的主要来源就是工资,而如今物价非常,教师的工资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生计,如果教师的工资水平能够满足教师的生活所需的话,或者国家上有专门针对教师进行有保障的理财机构的话,教师的经济收益与当今消费相匹配的话,教师应当不会再去“出此下策”。

篇7:对长安银行创新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唐华荣

长安银行比照国内包商银行、北京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头和发展路径来讲,还有诸多软肋,笔者对此有一些银行创新的点滴认识和思考。

一、金融创新基本概念及内涵

金融创新的内容非常丰富,具体而言是指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新的金融市场以及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具体到中小银行,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认为主要涉及到银行品牌、产品、新的经营策略及新的组织结构等方面。例如花旗银行以“产品创新(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和“以人为本”战略取胜,汇丰银行以“从本地到全球,满足您的银行业务需求”和“做全世界的银行” 品牌形象在同业中脱颖而出。

二、当前银行业创新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 银行业创新从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其负债业务出现了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同业存款、保值储蓄存款、住房储蓄存款、委托存款和信托存款等新品种;资产业务出现了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法人透支帐户和信贷资产转让等一系列新产品。但从多年的创新历程发现,问题有:一是创新模式单一,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如:理财产品的高模仿性。二是对金融监管的创新重视不足。如:和监管机构的合作共赢理念欠缺,没有形成积极的心态向监管部门汇报协调,没有有效利用产品、制度监管的变革带动各项业务的超前创新。三是创新品种匮乏,产品同质化严重。四是区域特征明显,“二元化”特征明显。

三、我行近年金融创新情况简析

长安银行开业将近两年,其在金融创新方面需完善和加强:一是战略定位尚待明晰和细化。虽市场定位为坚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为城乡居民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但其定位比较简单,没有针对性和实质性,具有区域性和狭隘性,比之包商银行“广大市民是基本客户,中小企业是核心客户”市场定位和“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经营理念尚有较大差距;二是经营战略创新推进需加强。还没有形成特色产品,趋同跟班现象严重。三是组织结构有待调整。尤其要及时根据市场的波动,优化调整自身的业务拓展团队。

四、加快我行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实现企业文化的凝聚创新。人没有精神就失去了活力,企业没有精神就是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初期构建基本包含了战略愿景、战略目标、发展目标、核心理念、市场定位和企业精神。现阶段我行缺乏明确、响亮、富有自身特色的的企业文化初期构建元素。一是建议组织专人,迅速加以研究推出;二是要积极向包商银行、招商银行等特色商行学习,精准市场定位,优化发展目标,清晰经营理念,制定有冲击力和可行性的战略愿景,响亮化、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形象宣传口号。三是加大宣传。制造新闻事件,扩大营销影响力。四是在操作上先易后难,分清主次,统筹规划;在运用中因地制宜,突出成效。

(二)实现经营策略的突破创新。一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特点,实施基于顾客价值和竞争策略(即: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和核心,全力打造品牌为主体,以营销体系和网络建设为主的经营创新,推行赛车机制和无障碍管理为主的制度创新)。二是加快制定“一五规划”。围绕顾客需求,优化规划内容,前瞻性的开展科技、管理、产品和服务为主的经营创新;三是以实现资产质量、顾客满意度和品牌知名度为主的超常规和跨越式创新。

(三)实现产品业务的重点创新。一是根据市场定位和预测,尽快引入微小企业贷款技术,占领当地微小企业金融市场。二是注重学用结合,加快对神木信贷模式的研究和转化,有选择的加以推广。三是尽快梳理自己的流程,推出拳头产品,占领城乡市场。四是借鉴同业先进产品,尽快转化,为我所用。如:陕西信合的“富家乐卡”贷记卡的借鉴。四是加快中间业务的研发和拓展,丰富客户选择内容。

(四)实现组织架构的流程创新。一是准确搭建总、分、支行扁平管理模式,尽快构建以业务发展为核心的“事业部模式”;二是围绕业务经营,推行精、短的“驻外办事处”模式,延伸业务经营触角。三是积极打造精品网点,发挥“一站式营销”和“金融超市”的优势。四是确立自身的主营业务,构建金融服务中心。五是适时推行首席执行官模式,建立首席执行官制度,兼顾速度、效益和风险的管理。

篇8: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一、五点认识

1. 思路要清晰, 方法要正确。

开展一项工作, 首先需要理清思路, 找到正确的方法。也就是“确定方向, 设定目标, 建立组织, 确定职责”的过程。根据方向确立策略———高层决策;依靠方法制定程序———中层管理;实施监督推进执行———基层执行。脉络清晰, 一一对应。

2. 做到持续改进。

完成了“确定方向, 设定目标, 建立组织, 确定职责”之后, 接下来是“进行计划、控制和实施”。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实施和执行, 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阶段。虽然项目是阶段性的, 对项目管理仍具有指导意义。PDCA循环控制理论, 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 把一项工作描述为一个流程, 道理很浅显, 实际工作中也很管用。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细化:工作有计划, 人员有安排, 专业有协调, 质量有监控, 进度有掌握, 完工有验收, 汇报有反馈, 安全才能有保障。

3. 重视团队建设。

上述两点, 涵盖了管理的各个阶段, 完成科学管理“确定方向, 设定目标, 建立组织, 确定职责, 进行计划、控制和实施。”的各个步骤就能做好一个项目吗?不, 还需要做好团队建设。

借用《孙子兵法》中“齐勇若一, 政之道也;刚柔皆得, 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 携手若使一人, 不得已也。”在海上油田开发的工程和生产管理中, 业主、作业者和承包商以及分包商做到全员参与向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齐勇若一) , 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岗位职责以及工作程序的约束下做到利益共享、责任分担 (刚柔皆得) , 使所有参与人员能够步调一致形成高效团队 (携手若使一人) 。这与中美合作渤海曹妃甸油田的团队精神“一个团队, 一个步调, 一个目标”形神一致, 异曲同工。做好项目要重视团队建设;经营公司要发展企业文化;治理国家要树立民族精神。队伍需要有一种精神:“一个团队, 一个步调, 一个目标”, 使人员有归属感, 队伍有凝聚力。

4. 搞好人员配置。

日本学者赤松要 (AKAMATSU) 在1935年首次提出“雁行形态论”, 用于研究二战后东亚国家经济与产业结构变迁, 在这里将其内涵外延至人员配置上来。采用“雁行配置”形式, 而非“方阵配置”, 有动物学选择规律, 内部运行机制优越。海上油田工程和生产管理队伍采取“雁行配置”, 做到“老中青相结合, 传帮带互促进”, 从油田和人才的长远协调发展看, 可以使整个队伍的综合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符合公司人才发展战略, 有利于公司既定政策的延续和执行。

5. 讲客观重事实。

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直接影响着队伍参与管理的意愿和程度。项目的每一位参与者, 无论业主, 还是承包商, 均应实事求是, 对人事物要客观。中海油前任首席财务执行官邱子磊曾指出:管理者要“抓重点, 弃好恶, 略风影, 重事实。”

二、三点特别注意事项

1.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实际上是站在不同角色上重新审视环境。你会发现事物并非黑白两色, 非对即错, 你多他就少, 还可能有第三种选择。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 尺度把握人生”是对换位思考富有哲理的诠释。

2. 鼓足士气。

西方学者将管理的基本要素归纳为“7M”即:Men, Money, Methods, Machines, Material, Market和Morale。最后一个“M”指的是士气, 也就是心理状态。《左传》中《曹刿论战》篇提到“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曹刿善于抓住自己和对方军队的心理活动和实际状态, 利用士气起伏规律取得胜利。

项目管理与企业日常管理不同, 不可避免遇到一个又一个新问题, 面对困难和压力, 管理者首先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和鼓足勇气, 善于利用士气起伏规律, 引导项目顺利度过难关。

3. 注意言行。

项目管理不仅是完成一项工作, 还涉及人员的日常管理, 这是复杂和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国人注重个人修养, “谨言慎行”“讷于言, 敏于行”等为人处事哲学为古人先贤所遵从。实际上, 一个人说话做事的对象, 场合, 时机, 技巧, 有无意识等, 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绝然不同。项目管理中团队建设很重要, 这一点前面提到了。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角度提出:少指责, 多鼓励;少抱怨, 多建议;少空话, 多行动。切实摒弃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浮躁风气:表演多于实干, 应付大于执行, 名利重于事业。

篇9:对山寨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山寨文化 去精英化 后现代

“山寨”,仿佛一夜间异军突起的新秀,成为2008年度最“雷人”的字眼,瞬间红遍了大江南北,2008年也因此被网友成为了“山寨年”。从刚开始的山寨手机,到后来的山寨明星,再到山寨名牌、山寨春晚,山寨不再徘徊于边缘境地,而是登堂入室,成为了“名正言顺”的“鼠年标签”,给国人来了个一个措手不及。山寨也由原来简单的一个名词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再由一种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放眼国内市场,“山寨”几乎无处不在,从“康帅博”到“山寨同仁堂”、“山寨版慢严舒柠”,从iphone到hiphone,山寨版刘德华到山寨版周杰伦……这一现象的出现在给大家带来惊奇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论,有人说山寨是“短命的草根王朝”,必将“昙花一

现”,也有人说山寨是“平民力量的崛起”,必将“成就气候”,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对其做一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山寨文化的由来

山寨一词,古已有之。山寨者,山上的寨子也,是草民居住的房子,与富贵人家的宅院、官府的大堂相对应,本身就有一种对峙冲突的分化感。

如今大家听到的“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主要表现形式为依靠小作坊起步,通过模仿、创新集其他品牌功能于一身,靠廉价、多功能等优势来赢得消费市场。

山寨文化则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不断创新,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它虽然游离于正规的商业规则之外,但却受到了民众不同程度的喜爱,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造出了一批批产品,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从商业领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由一种非正统的竞争手段演变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他们追求时尚和展示自我的理念和旗幡。

二、山寨文化风靡一时的原因

1、是一种平民力量的爆发,是去精英化的明显体现

无论是山寨物质产品,还是山寨文化作品,都鲜明地体现了出平民化的理念和呼声,都深深地打上了去精英化的烙印。山寨产品的突出特点就是质优价廉、更新速度快、容易获得,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普通大众提高生活质量、追求时尚的唯一可行便捷渠道。长久以来,由于精英群体对于金钱和知识的占有优势,时代的高新产品和品味都是由他们最先去享受,而广大的大众群体则只能成为“二代消费者和享受者”,也就是说当他们因为得到一种时尚而津津乐道、高兴不已的时候,这些所谓的“时尚”对于精英人群来说已经过时,精英们此时已经开始享受更高层次的产品。所以只要存在金钱和知识的占有差异,这种“享受”的“代”级区别就永远不会消失。这对于广大的“山民”来说,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传播歧视,因为他们的“山寨”比不上有钱人家的“豪宅”。所以,要享受平等的追求时尚的权利,成为时代物质利益和文化利益的“第一级消费者”,必须揭竿而起,去创造自己的“草根文化”与“平民时尚”。

2、是无门槛的大众参与,是自发性的群体狂欢

如果说前几年风靡全国的超女、快乐男声等真人秀节目是降低了大众参与娱乐活动的门槛,那么山寨文化则是彻底地去掉了门槛。因为真人选秀节目门槛再低它也是由一定权威机构组织和协助的,它仍需要巨额的活动经费和大型的广告宣传,选手自身也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同时活动过程中还需要专家指导和观众的投票支持,而这些对于山寨活动来说都已经不那么必要:不需要广告宣传,一个“我想办春晚”的帖子就能激起全国数万“山民”的参与热潮;不需要企业、机构的经费支持,几百块钱就可以办得如火如荼;不需要请巨星和大腕大牌,因为我们有自己造的“山寨巨星”;不需要刻意去体现政治主题和迎合时代需要,“山民”自己的快乐才是真正的目的,民间绝活、民间艺人们终于可以不受央视大导演“只爱阳春白雪”的排挤,可以靠自己“下里巴人”的手艺登上大雅之堂,可以尽情地为自己的“山民”兄弟姐妹们娱乐尽兴。山寨的舞台虽然只有几平米,没有央视缤纷绚烂的灯光效果,没有让人震撼的排场和气势,但它的舞台却又无限大,因为它的演员代表了亿万的山民;它的震撼力能超越任何一场晚会,因为它是亿万山民的集体狂欢;它是称不上艺术的艺术,是最吉尼斯的盛宴。

3、是后现代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大众对现实社会的另一种解构

后现代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模糊性、间断性、异端、多元性、随意性、叛逆、反讽、变形等,它是对一切秩序和构成的消解,永远处在一种动荡的否定和怀疑之中。山寨文化正是迎合和反映了这些理念,以叛逆、反讽的方式对社会现实进行了解构。名牌手机、电脑、相机是功能强大,但价格的门槛却高不可攀,所以模仿、盗版应运而生。山寨产品不仅功能更强大,甚至是好几种名牌的功能融合,但实际价格却只有它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几十年来都是央视春晚为国人提供年夜大餐,京剧唱段年年都有,大牌阵容年年不变,“难忘今宵”年年要唱,最搞笑的是赵本山的“卖拐”竟弄成了“忽悠系列”,范伟的“结巴装傻”竟成了他的“招牌动作”,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腻烦感,也难怪一些网友想要讽刺它,超越它。

三、山寨文化的短板、软肋

1、缺乏特质的精神内核,复制、模仿痕迹浓重

眼下的“山寨”之风虽然如火如荼,但仔细看来,各种山寨产品还是经不起品味的,还不能作为一种主流文化来推崇。究其根源,是因为“山寨”产品缺乏其特质的精神内核,从它身上总能看到其他产品的影子。难怪有学者批评山寨文化,说它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换版、贴牌,俨然正版充斥市场,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2、“山寨”容易沾染“恶搞”的风气,偏离其本来的意义

山寨文化是一种草根文化,是一种普通大众争夺话语权的体现,它传达的是身居弱势的“山民”们追求平等,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呼声。它采取的方式不是官方提供的渠道,而是借助民间最草根的声音、最朴素的呐喊。它与“恶搞”有一定的区别,恶搞是对原来事物的完全颠覆,剥离事物原有的积极意义和影响力,同时将自己的恶俗思想强加上去,比如将抗日英雄阿庆嫂描述成了潘金莲式的人物,与胡传魁“司令“、新四军的指导员都有两性关系,抗日英雄郭建光则是无计无谋的胆小鬼,雷锋有初恋女友等,这些恶搞都被大众所唾弃。山寨文化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就必须把握与“恶搞”的界限,传达有利于社稷民生的呼声,远离庸俗的污浊。

3、有盗版的嫌疑,容易引发知识产权的纠纷

山寨产品虽然质优价廉,但大部分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它们的开发完全是依靠简单地改造和利用别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是披着外衣的其他产品的抄袭版。它的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名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对于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有一定的破坏。同时,对于像康帅傅方便面、云碧饮料、斯大舒胃药、旺子牛奶、周佳牌洗衣粉、NLKE运动鞋以及南京的文安街,曲同氏、必胜糊、李明、巴克星、哈根波斯等等都毫无疑问地触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印度最大的“山寨”——宝莱坞就因生产了大量直接照搬好莱坞电影情节的电影,诸如印度版《哈利?波特》《风月俏佳人》等,引起华纳公司不满,最终吃了官司。

四、如何正确引导山寨文化的发展

1、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引导山寨现象走上合法的光明大道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山寨文化還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人们对于山寨文化的本质还不明确,存在很多误解,因此山寨的发展必将遇到众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特别是对于山寨本质方面的定义尽快加以明确和分析定位,使人们对于身边的山寨文化能进行恰当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一棒打死或盲目地推崇。从而使得我们的山寨风合理的方面能有理有据地发展,并形成燎原之势,对于有利的方面我们能够着重培养和利用,对于不好的一面我们则依法进行制止和打击。

2、提高“山民”的相关素质,注意维护知识产权

山寨作为草民一族的聚居地,鉴于其自身的物质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必定具有一定程度的愤世心理,在“揭竿起义”时必定具有一定与社会不相符合的理念和观点,甚至出现“暴民”行径,做出违背社会道德或法律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草民”一族的教育引导,毕竟加上“文化”二字的点缀后档次和内涵就得相应有所提升。从山寨走来,走进大雅之堂,就必须脱掉身上的野气,留下自身特有的淳朴和直爽,用“阳春白雪”所没有的通俗和生动来展示人们所熟悉和期待的本位回归。

3、充分发挥创新作用,避免走入俗套

前几年的超女、快乐男声等真人秀节目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像“山寨风”一样在国内瞬间兴起,大有兴风作浪之势,但现在的选秀节目大都销声匿迹了,广电总台也对各地方台的选秀节目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和限制,就其致命性硬伤就在于这些选秀节目缺乏创新性,总是生搬硬套、刻意模仿,形不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到最后为了竞争收视率就开始走向庸俗、恶俗、低俗的死亡之路。“山寨”文化要想避免走与选秀节目相同的道路,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自己的品牌,着重打造自己的“草根一族”表达声音与追求的平台特色。通过有序的管理和规范合理利用和优化“山寨”资源,打造自己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山寨产品”,形成自己的强势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王攀:山寨文化是草民对垒精英的文化,人民网

②“山寨”现象频现,折射草根挑战权威心态,新华网

③“山寨”春晚,“土掉渣”对“金镶玉”的博弈,人民网

④“山寨春晚”受新华社撰文肯定:普通百姓的嘉年华,侯检 潇湘晨报

篇10:对地税廉政风险防范的认识与思考

一、廉政风险及其防控的概念

(一)风险的概念

(百度)通俗地讲,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换句话说,风险是指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风险无处不在。

(二)地税机关和地税干部的风险来自哪里

地税干部作为政府行政执法机关,对外面对广大纳税人,行使税收的征、管、查等公共权力,对内涉及干部队伍、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权力。

有权力就意味着有风险,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出现。

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的风险从来源分析主要产生于四个方面:

一是制度体制风险。地税部门虽然是一个垂直管理的执法部门,但同时作为地方上的一个部门,有时还需要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组织收入时要兼顾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需求,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形成一定的廉政风险。从制度执行上,有些政府行为也令单位和个人无法将政策落实到位,形成一定的风险。

二是岗位职责风险。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税收执法方面,如果干部本身业务不熟、程序不严、手续不规范、把关不认真,就

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务系统廉政预警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我们应该从“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两个方面入手开展防范工作。

(一)税收执法权

以前的观念范畴:征、管、查、减、免、罚。

本质:征、管、查三个环节所涉及的所有业务(未按照具体事项分类)。

(二)行政管理权

内容:人、财、物。(因涉及法律法规较多,所以按照事项来分类条理比较清晰)

(中间举例说明)

三、怎么防?

(一)明确目的和原则

以“切实保护每名税务干部的政治生命和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目的。

原则:主动性原则、简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二)具体方法

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环节为主线,抓住容易产生风险的关键岗位、环节,建立:动态查找风险点→综合评估风险责任等级→科学制定防控措施→动态监督考核“四位一体”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机制。

1.排查风险点。

两少”。即查找共性、原则性、普遍性风险点较多,查找个性、针对性、特殊性的风险点较少;对眼前的廉政和监管风险点分析查找较多,对以往已经过去但仍然没有消除的风险点查找少。三是查找方式“一代多”。在查找风险的策略上,由一人大包大揽为多人查找风险的“扩散”法取代多人用多种方法为一人查找的风险的“汇聚”法,很大程度上导致查找出的风险点不准、不全、不细、不实,而提出的应对措施就事论事,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不能有机结合。

2.进行风险等级评估。

区分标准:按岗位进行区分:同一岗位负责不同风险等级的事项,按最高风险等级认定后进行防范。按事项进行区分:同一岗位负责不同风险等级的事项,按不同风险等级认定采取不同防范措施。

认定标准:一般采取“三级”评定标准。按照风险危害损失程度或发生几率,将查找界定的风险点分别确定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三级风险(或A/B/C或123*),为了更加直观,对不同级别风险采取不同颜色区分。

其中:一级风险为发生时会违反党纪国法,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或风险发生几率高的风险点;二级风险为发生时会违反上级有关规章制度,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或风险发生几率较高的风险点;三级风险为发生时会违反本局有关规章制度,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或风险发生几率较底的风险点。

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以机控和人防相结合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事实上,各岗位初步判定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同时,就应同时提出防范措施,一并上报;县区局相关机构和人员,在评定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同时,对防范措施也进行初步审定;报局里审核把关后,下发执行。

注:风险点、风险等级的评估认定。防范措施的制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同步进行。

5.实施与监控

针对不同风险,由有关部门实施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前期防范、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保证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全面开展,确保工作方案有效落实,各局应成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办事机构,做好组织联系、工作协调、信息沟通等工作。还可以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因监察部门的身份主要是组织者),负责风险点认定、风险等级审核、防范措施审核、日常监控和考核评估等工作。

篇11:关于对提升干部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兴企之策,关键在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路局一年来的改革创新实践也充分证明,当前建设一支能够经得起考验、担当起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尤为重要。最近路局、局党委专门召开电话会议对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为深入推进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不断提升我段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我段干部队伍现状,对提升干部能力的基本内涵、存在问题及原因,以及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的具体措施谈一下个人的粗浅想法和认识,现与各位班子成员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形成全段提升干部能力的共识和对策。

一、关于提升干部能力的基本内涵

提升干部能力,必须首先把握其基本内涵,准确定位全段各级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广义讲,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驾驭能力,等等。按照路局、局党委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是提升干部的执行能力、创造能力和驾驭能力。具体到基层站段,结合具体实际和工作性质,我理解提升干部能力的主要内涵集中表现为“五力”。

1、学习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改善知识结构的首要前提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处于“知识爆炸”的当今世界,不学习必将落伍于时代。特别是当中国铁路昂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步入高铁时代之际,对于基层站段的各级干部来说,学习的要求更为紧迫、学习的任务更为繁重。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现代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论、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知识以及涉及铁路运输生产的各项规程和具体规定,都需要基层站段干部进行认真地学习和掌握,因此,基层站段干部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力,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到随时更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掌握运用新知识,全面领悟把握新形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才能更好地胜任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执行力——维护政令畅通和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

基层站段处于铁路系统运输生产的最前沿,既是贯彻落实部、局各项决策部署的执行者,又是调动组织职工完成各项运输生产任务的实践者,要求站段各级干部必须具备正确领会和贯彻上级精神的基本素质,同时又要有结合运输生产实际确保政令畅通的能力。提高执行和落实能力,是对基层站段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上级各项部署要求落实是否到位、执行是否得力,是考核和检验基层干部能否胜任工作需要的重要标准。因此,提高执行力是基层站段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基层站段各级干部必须站在维护政令畅通的高度来认识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增强自觉执行、主动执行和严格执行的意识,从而保证上级各项部署要求的正确、迅速、有效地贯彻落实。

3、创造力——取得业绩建树和开拓工作局面的决定因素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衡量一名干部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并善于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工作上的新突破,为促进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面对当前铁路现代化建设和全局“争先创优、加快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基层站段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针对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谋划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局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4、驾驭力——解决疑难问题和掌控复杂局面的关键本领

面对当前改革创新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纷繁交错的矛盾以及严峻紧迫的挑战,是对基层站段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这就要求基层站段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全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能够正确把握形势和全面掌控局面,善于在复杂问题中找准突出矛盾,及时化解各类疑难问题,善于透过一般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性规律,有针对地制定应对措施,以较强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和驾驭能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始终抓住主动权,不断取得新突破。

5、凝聚力——团结引领队伍和激发鼓舞士气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凝聚力作为“非权力影响力”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日益凸显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构成凝聚力的基本要素是团队领导者的个人修养、人格魅力、自身形象、表率作用以及对团队成员的人文关怀。为此,基层各级干部作为与职工接触最广泛、最密切、最直接的群体,是否具有较强的号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是带领职工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这就要求基层站段各级干部要从自身形象抓起、从转变作风改起、从履职尽责做起,做到“向我看和跟我来”,自觉地臵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示范作用,才能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而激发和带领职工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干部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总体看,当前我段两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干部素质是基本适应形势需要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干部能力建设上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客观分析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既有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欠缺的问题,也有对干部能力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还有干部能力建设相关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干部能力的提升和干部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具体说当前干部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观念落后。牡丹江地处东北边陲,受环境、地域影响,一些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存在小富即安、老守田园心理,不善于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习惯于传统思维模式、依赖于原有经验做法,尤其对当前改革创新的新形势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共鸣,个别干部甚至存在消极抵触情绪。

2、能力短板。一些干部尤其是部分行政干部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问题,在抓工作上偏重抓业务,而在抓队伍管理和职工思想上能力欠缺,特别是行政干部调整到政工干部后,进入角色缓慢,一段时间内不知抓什么、怎么抓。此外,专业技术干部在术业专攻上缺少权威性、专家型干部;政工干部在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能力不强,表现为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欠缺。

3、本领恐慌。当前,一些干部习惯“吃老本”、凭经验抓工作,自身知识结构老化、认识理解能力欠缺而又不注重学习,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特别是全新的管理理念、工作标准以及技术要求、办公现代化等不适应,完成任务乏力。虽有工作热情,但基于自身能力水平,不仅思想上有压力、工作中感到吃力,而且在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果上不理想。

4、结构欠佳。我段现有干部332人,平均年龄43.44岁,40周岁以上的231人,占干部总数的69.58%,其中45周岁以上干部就有171人;中层干部78人,平均年龄44.97岁;本科以上学历112人,占干部总数的33.73%;专业技术干部14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人,占专业技术干部总人数的4%;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9人,占专业技术干部总人数的34%。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欠佳,已成为影响我段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5、管理僵化。在抓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上,受“计划经济”惯性思维影响,多为传统、固定模式,多元化、创新式管理理念尚未形成,面对职工思想日趋活跃和形式发展的不断变化,管理方式方法存在不适应,成为阻碍干部能力建设的又一重要原因,创新管理模式,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也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6、机制不畅。一方面,存在现有干部管理培训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效力不强的问题,有效的规章制度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走样、落实不力,甚至政令不畅等问题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存在部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不适应当前形势问题,随着改革创新的不断发展,一些制度措施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废、改、立、建”工作亟待进行。

7、创新乏力。一些干部终日忙于日常事务,加之近年来工作愈显任务重、压力大,导致忙于应付时间多、潜心研究时间少,造成理论功底不深、眼界思路不宽,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抓工作要么缩手缩脚、无所适从,要么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能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8、信念缺失。受市场经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不注重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导致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时有发生。

分析上述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学习意识不强。近年来,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无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在实践中,一些干部却表现为不愿学习、不会学习,对待学习却总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真正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有的虽然重视并愿意学习,但不得方法、要领,导致效果不佳。如,HXN5型机车刚刚上马运行时,由于部分干部不注重学习,对新型机车的性能、特点掌握不全面,造成在运用、检修等多个环节一些本应不该出现的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成为阻碍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

2、工作标准不高。工作中,一些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有的甚至等同于一般职工群众,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上不到位,表现为作风漂浮、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由于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错误思想,不仅直接影响了个人发展,而且对工作造成不利。从指导司机作用发挥看,乘务员的两违信息频次和问题重复率居高不下,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部分指导司机工作标准不高,作风不实,工作不细。

3、教育培训不力。由于日常教育、培训机制单一,针对性、系统性不强,导致素质能力提升缓慢。为提高干部素质能力,每年我们都要举办不同形势、内容的各类培训班,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单,以及参培者自身因素等问题,导致学习质量和效果不够突出。每年,段里都举办两到三期专兼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但从实际效果看,个别党支部书记特别是兼职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提高不明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的不深不够。

4、监督约束不严。一是尽管上级各项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在基层站段由于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和制约,在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上还不够,由于任务重,专职人员少,监督力度和频次不够,主要体现在对异地车间的监督管理上乏力;二是廉政勤政教育实际效果不明显,部分干部从心理上不愿被监督,不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有效监督是保护干部的有利途径;三是追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5、成才环境不佳。既有的人才库存在维护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及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储备在人才库里的人员有的一备备多年,导致部分人才思想倦怠,上进心不强,工作不主动,尽管当前对全日制大学生的培养使用,从上到下都很重视,但受定编、岗位、地域及干部任用机制等条件限制,致使部分大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理论融入实际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其尽快成才并发挥作用。同时,企业对人才管理机制创新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受各项制度影响,人才实践锻炼的渠道和机制不畅,难以适应人才成长的需要。

三、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的思路和对策 有效提升干部素质能力,要在深入细致分析干部能力建设基本内涵、存在问题及原因基础上,必须牢牢把握自身修养、培养锻炼、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四个关键环节。

1、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身修养是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想提升干部素质能力,首先必须解决干部对待学习提高的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问题,切实增强干部对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一是增强学习意识。要采取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注重方式方法。有了学习的愿望与要求,还必须注重摸索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要能够正确分析与把握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善于合理安排、有效学习,有针对性地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三是善于总结提高。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得失,找准差距,并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达到切实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目的。

2、拓宽培训渠道。加强教育和培训是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干部在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工作作风、业务技能以及精神状态上切实得到提高。一是有计划、有目的抓好各类培训班和脱产学习。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和“学有所获”目标,针对不同岗位、工种,科学设臵、确定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及培训方式,大力举办各类短期培训和脱产学习班。去年,我段先后举办了两批100人次中层干部、专业干部培训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要继续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二是实施挂职锻炼。要按照路局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大胆实践,采取“上挂、下挂、内挂、外挂”等不同方式,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到机关、到基层、到关键岗位挂职锻炼,今年将继续组织干部参与挂职锻炼,做到既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完成,又使广大干部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三是加强人才库建设。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按照路局要求大力加强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在建立、管理和使用环节上搞好衔接、管好用活,真正发挥“人才库”作用,形成充足的各类人才“蓄水池”。

3、完善用人机制。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是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必要措施。一是深化激励竞争机制。有效提高干部“有为才有位”思想认识,深入落实奖优罚劣、排队抓尾等各项激励竞争机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创先争优、评比排序等工作制度,营造浓厚的优胜劣汰、不进则退氛围,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二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导向,牢固树立“公正、公开、公平”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理念,坚决做到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形成“凭实绩用干部,靠德才做位子”的用人导向,以干部选用的标准和导向,推进干部素质能力建设的发展。三是严格选拔标准程序。在选人用人上,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路局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并做到人尽其才。

上一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公司对个人的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