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导学案的认识与思考

2024-04-30

对导学案的认识与思考(共9篇)

篇1:对导学案的认识与思考

在体育教学中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尝试

东方红第二小学

曹东升

自2011年3月在我校推广“三段五环教学法”这一方案,实施导学案教学,到现在为止以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了我校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导学案作为“三段五环教学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抓手,通过在接受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锻炼、自主合作交流、自学体育知识与技能等能力为突破口,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体育教学方法。“导学案”是针对当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艺术,不在与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教学法其主导思想是教师的任务是“导”而不是“讲”。学生的任务是“学”而不是“听”。其实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学中“导”思路、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竞争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创新学习.引导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自我实现目标.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表扬鼓励。通过以上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经过多次探索,有以下体会:

一、学前“导”兴趣,激发动机

学前“导”兴趣,激发动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要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即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教学中才能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改革教法、学法、课堂组织结构,做到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又“堂堂有别,课课有异”,使学生对每次课都保持新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证明,学生只要对某项运动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去探索。学前“导”兴趣如能做到灵活多样,引人入胜,定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过去,我们总习惯以复习上次课所学的动作技巧来导入新课,显得枯燥、单调。学前“导”兴趣,对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十分重要。学生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爱好,没有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某活动的习惯。反之,利用学前“导”兴趣使其学生对某项运动产生兴趣,并逐渐加以引导,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终身受益。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因此学前“导”兴趣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进行耐久跑教学时,不是让学生枯燥地跑圈,而是在校园进行学习。我预先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利用学校的地理环境优势,跑至学校各处,搜集纸条(事先准备好问答题、谜语等)闯关取胜。学生们听了兴奋不已,个个迫不及待的想出发。这样的课既锻炼了身体,又娱乐了身心。还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互助友爱的优良品质。所以每次上课我都引入相关的手段如:音像演示、先“玩”后练,或以游戏激趣等多种方法。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中“导”思路,因势利导

1.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形成氛围,使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可利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中引入,还可以利用学生日常中的经验如:学习障碍跑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障碍?”同学们马上回答有水沟、大坑、石头、大树等等,我又提出:你们怎样通过这些障碍哪?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遇到水沟可以跳过去,跨过去,遇到石头、大树可以绕过去。好,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垫子、标杆、实心球自己设置各种障碍,并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障碍,同学们马上忙活起来,并开动脑筋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那组的障碍设计的既快又新颖。

2.引导创新,自我实现

创新能使人快乐,求美能使人愉悦,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培养想象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自主的经历生疑、思考、联想、想象的认识过程,最终得到“自我实现”。例如:我先教学生一套简易的徒手操,然后由学生自己编排创造一节或多节徒手操,并让学生自己表演,再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创造过程及成果所带来的最新、最美、最快乐的感受。

3.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表扬鼓励

通过观察了解,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多鼓励、多表扬、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向上的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提高学习效率,并注重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个别差异选择不同活动方式,让学生都有所进步,心理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学完“导”竞赛,小组合作

运用知识当然不仅限于技能技巧的掌握,还包括“知识迁移”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兴趣小组,这种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作用很大,尤其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及毕业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群体合作活动中,谁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团队丢脸,因此,在练习中必然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个体的潜在能力。同时在群体活动中,通过相互配合、协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与友谊,这种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学习定点投标靶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投准,记住每十个投靶中投中的次数,接着我引导学生归纳出投靶的动作技术要领,再进行第二轮投靶,最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并宣布每组的最后三名要绕操场跑一圈。学生比赛结束后,我告诉他们刚才不过是给你们增加一点心理压力,并不是真的处罚,接着进行第四轮投靶。投靶结束后,我让学生比较四次的投靶结果,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第一轮投靶由于没有掌握技术要领,命中率很低,第二轮投靶自然有所提高,第三轮由于有心理压力,成绩反而有所下降,解除了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第四轮投靶成绩最好。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过程里,由于它集合了众人的智慧、经验,因此学习效果成功的比率较高。而且合作学习属于一个团队行为,故而成功的乐趣由众人分享,改变了以往甜酸苦辣自己一人承受的的心理体验。导学完成后教师有意组织小组比赛,对优胜者予以奖励。

四、学完“导”结论,总结概况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运用知识不仅是为了今后工作和生活,而且也是进一步学习的条件。运用知识当然不仅限于技能技巧的掌握,还包括“知识迁移”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等。如学习“立定跳远”一节时,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跳远,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在进行第二次的跳远。接着,我又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并宣布每组的最后三名要做10个俯卧撑。学生比赛结束后,教师告诉他们刚才不过是给他们增加一点心理压力,并不是真的要做。最后进行第四次的跳远。跳远结束后,我让学生比较四次立定跳远的结果,并引导得出结论:第一次跳由于没有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跳得不是很远;第二次掌握了一定的动作要领后,距离自然有所提高;第三轮由于心理压力,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再解除了压力后,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第四次成绩最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学案”教学法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人的头脑并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育是把孩子越教越死,不是由教师设置好各种框框,让学生去钻、去套,而是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热情。学生会不会创新的能力要远远胜过会不会模仿的能力,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去拓宽孩子们自由创造的空间与时间,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去尽情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在广阔的新课改蓝天下,拥有一片美丽的天地。

篇2:对导学案的认识与思考

我校自从2012~2013下学期期末就开始了课改,我们参照山西太谷的课改成功案例,决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学情的课改之路。在这半年多来的课改旅途中,可以说我们全校师生,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挑战新尝试,一路走来,洒过汗水,洒过泪水,当然也有过收获。

对于学生而言,导学案是在讲授新课前发放给学生,相当于预习作业。通过硬性的书面作业使得学生真正完成预习的工作。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对新知有了初步了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高效。对于老师而言,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重难点,有目的的展开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法上,老师根据重难点展开教学,同时请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在请围坐在一起的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对错。这样的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老师是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有了自己的初步了解,按照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经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学生在重新面对这份导学案的时候有了更恰当更深层的理解,做到温故知新。可以说运用导学案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惑。

我们如果运用导学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导学案,当然最大的困惑还是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力求打造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的合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大法宝。那么,导学案上都是些什么内容呢?怎样编写才能真正的起到导学的作用呢?看了自己的导学案以后学生能学到知识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意识到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题量的设计,难度的变化,同时班级内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考虑到,等等。说实话,在这时真是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经验的不足,总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生怕哪个题型练不到,又怕学生练得少掌握不好,我编写的导学案就是挤了又挤,缩了又缩,密密麻麻的题,在课堂上根本弄不完,反倒弄的我累学生更累。之后与陈老师及同年组老师探讨,吸取经验,完善导学案。

篇3:我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建议

作为新课堂模式的重要组成部件, 导学案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支撑新课堂的运行。导学案还有别的称谓: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路线图、施工图等, 我还用过“渡船”这个意象来描述导学案。

一份好的导学案, 既能承载三维目标、学习过程, 也能呈现学法指导和课堂流程、课堂形态。甚至可以说, 导学案是折射教师教育观、教学观、生命观的“镜子”,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导学案。

然而, 遗憾的是, 导学案在一些学校的具体操作中发生了严重的“异化”, 再次“沦落”为应试教育的捕兽“陷阱”, 成为升学必备的有效工具。

目前导学案的主要设计误区有:设计思路教案化;知识习题化;学习设计的共性化。

我们必须清楚, 新课堂模式是“学中心”, 围绕“学什么、如何学”建构, 传统教学的核心是“教中心”, 强调的是“教什么、如何教”。如果说传统课堂中的备课是备教学目标、备教学进度、备教学方法, 那么, 基于导学案设计的新课堂则要求“新三备”: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新课堂模式要求借助导学案引导学、促进学、发展学, 而不是牵制学、控制学、囚禁学。导学案设计的教案化, 是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直观反映, 观念不更新, 这样的导学案无非是换了名字的“教案”而已。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然而, “问题”和“习题”概念的混淆导致导学案陷入异化误区。必须指出, 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导学案, 都呈现出这方面的重大缺陷。“知识问题化”又称为“碎片化”学习, 这样的学习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既体现不出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也没有深层次的情境设计, 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写成一道道习题, 甚至机械地照搬教辅资料。在有些学校, 以前是学生学课本, 现在是学生学导学案。正确的做法是, 按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注重学习的内在关联, 从体验和认知途径出发, 注重整体性知识架构, 其追求不仅是“学会”, 更看重“会学”。

真正的学习是从学习者的差异出发, 强调、尊重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体验。然而, 传统的备课和时下流行的导学案编写流程, 都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的猜测和教学评估而进行的, 缺少真正的“学生主体”性设计。尤其是那些“拿来”的导学案, 因为完全脱离了“校本校情”, 所以缺乏应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创生性, 丧失了导学案原本应有的价值。

仔细分析, 导学案之所以存在这三个误区, 根源主要在: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有待转变;对学习者的学习、生活、成长规律缺乏真正的研究和认识;教师对新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我将其称之为“三本”, 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认识学习者的成长方式。只有从学生出发, 按照学生的“个性化”方式, 让学生通过“体验”, 找到自己的“兴趣中心”, 才能让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认知的方法是感知——分析——综合, 认知的途径是表象——属性——实质。

提高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学生是教学的最大资源, 对教师而言, 应该充分放手, 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发动学生自学。

一旦导学案囚禁了学习者的思想, 扼杀了学习的个性, 那么它便名副其实地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又一个“凶器”。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曾私下讲, 导学案现在已成为除教师霸占课堂外的又一“毒瘤”。能否取消导学案?我可以这样回答:取消导学案一定是未来课堂进一步改革的趋势。我甚至可以说, 取消导学案将是第三代课改的最主要标志之一。

如果没有导学案, 将如何组织学习?我设想的新课堂基本流程是:教师出示学习目标——组内研究学习目标, 形成个体学习方案——围绕学习方案进行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

篇4:对导学案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东风,徐州市在2013年在全市全面推行学讲计划,其基本要意在于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着力培训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其中 “ 讲出来” 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 讲出来”是最关键的一步,在 “讲出来”的过程中、达成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二 理论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維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学生的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案时,既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和衔接性,又要有一定的阶梯性和拔高性,因此,合理设计导学案就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以苏教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专题三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为例,谈谈对“常见的弱电解质一节”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思考。

三 教学案例

新课导入

1.常见的弱电解质有:

2.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电离程度如何变化?各离子浓度如何变化?

3.Ka和Kb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

K不随电解质溶液的 变化而变化,而随 的升高而增大,随 的降低而减小;

4.25℃时,1mol·L-1的氨水中NH3·H2O电离度为0.42%, NH3·H2O的电离常数K=

设计意图:在新课导入中,由于学生上节课对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已经进行学习,所以通过三个问题对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但是课堂上对于第四个问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以鼓励利用互讲的方式,让基础较好的同学讲给基础较弱的同学,就使得“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得以有效开展。

新课讲授

1. 水的电离平衡

(1)描述水的电离平衡的建立:

(2)水的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

①电离常数表达式:K=

②水的离子积常数(25℃时):Kw= = _________;

③纯水室温下( ℃)的数据:c(H+)=c(OH—)=

④根据《教材》p67“问题解决的数据”推导影响水的离子积的因素:

归纳总结 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2. 弱酸的电离平衡

(1)一元弱酸(用HA代表)

①电离通式: ②电离常数的表示:

(2)二元及多元弱酸(用H2CO3代表)

①电离通式及电离常数的表示: ②电离特点

组内合作: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化学知识杂、散、抽象、难学、难记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化学学科的感觉。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知识点进行逐级分解,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着力培训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同时,通过数据,折射出温度的变化对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将微观的变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交流讨论 结构相似的不同弱电解质,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条件下,K越大,电离(程)度就越 ;即Ka越大 性就越 即Kb越大 性就越 。请结合课本第67页表3-4中的数据,以氢氟酸、醋酸、次氯酸为例说明。

设计意图 在平时自己的课堂上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重形式而轻实质的小组讨论。讨论主题也存在不明确性、宽泛性。还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教师应预先设计好讨论交流的主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讨论的空间。

当堂检测

1.要使醋酸溶液中c(H+)/c(CH3COOH)值减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少量CH3COONa(固) B.升高温度 C.通入氯化氢气体 D.加水

2.为减缓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铁粉的反应速率,而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加入适量的 ( )

A.NaOH(固) B.H2O C.NaCl(固) D.CH3COONa(固)

3.为增大醋酸中CH3COO-的浓度,而不增大H+的浓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适当升高温度 B.加入醋酸钠固体 C.通入氨气 D.通入少量HCl

4. 同温下100mL 0.01mol/L的醋酸与10mL 0. 1mol/L的醋酸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 )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电离度 C.H+的物质的量 D.CH3COOH的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 学讲方式”运用要求遵循六个主要原则:掌握学情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合作学习原则、学生“教”学原则、当堂巩固原则、指导学法原则。鉴于目前的形式,学生在课后不会化大量时间在化学学科上,所以在新授课以前要精选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篇5:浅谈我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认识

摘要: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其编写方便、贴近学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导学案;探究;实践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以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根据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课程教学中,我们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师生共用的“导学案”,把“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疑难点拨――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用到课堂教学中。

一、导学案的优势

导学案的特点是:倡导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经验来编写。导学案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做到让学生通过练习、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导学案”放开了教师的手脚,以前的教案教师总是先看教参、教辅用书然后照搬,是以讲为主。而导学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活动。导学案不要求统一格式,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这样教师就免去了格式化的烦恼。

2.“导学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味地听老师讲,然后练习,考试,枯燥乏味。有些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和父母的逼迫下进行的,导学案给了他们自己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3.“导学案”丰富了教学实践。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虽然灵活但却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做基础,需要学生充分的预习。这都需要师生认真研究、琢磨。在这过程中教师提高了业务能力,学生丰富了知识,而这些都是在师生自愿的前提下完成的。也因此达到了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准备不充分会被学生问倒,学生不预习会被别人比下去,是导学案给我们师生提供了丰富自己的机会。

任何的教学模式都不一定适合每一名学生。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这才是导学案的主要优势所在。

二、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设计要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自学。学生的自学包括自己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思考问题、总结规律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有的学年某一学科是由几名教师共同教学,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就要求同学科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做到了解同年级所有学生的学情,否则导学案就会产生只关注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忽视其他班级的学生。集体备课或者同年级教师共同备课就尤为重要了。我校为资源优势最大化,要求导学案要循环使用。每个设计教师备有电子稿,转给下一学年教师根据不同学情进行修改、补充。使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更加成熟。编写导学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设计人性化。目标的制订要明确,要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数量以2~3个为宜,语言精练易懂,可根据学情分层设置,设置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可在目标中将重、难知识点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完成更高的目标。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节课不能完成的,教师根据实际课时安排,分课时设计目标,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设计灵活化。学生通过预习学会了一些知识。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学的还不到位,哪些问题想偏了。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生使用导学案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什么,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检查等。让学生有目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

3.教学问题设计层次化。导学案的问题的设计要层次化,可根据学情分为必答题,选答题。中等学生知道选答题难度大,就会激发斗志用心思考。问题设计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问题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问题的设计还要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问题不要太多、太杂,问题的设计应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叙述应简洁明了。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认真看书,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去学习,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最终达到自学的目的。

4.学习小结设计经常化。每节课后的小结非常重要,小结要归纳出知识的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留出空间由学生自主探究来完成。与其他章节知识衔接紧密,在归纳出本节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体现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自我归纳与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

上课前一天我们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解答预习题,写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便在课堂探究中讨论解决。授课教师也要在课前再次阅读导学案,补充导学案,使导学案能更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2.课堂:

(1)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什么,哪些问题学起来有困难。

(2)检查提问。检查学生问题完成情况,可采取巡视、抽查、提问等方式。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后,要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哪些问题可以点拨,哪些问题须详解,做到心中有数。

(3)课堂探究。

独立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然后教师将导学案上设计的课堂研讨问题与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使小组任务明确化。学生要结合学习指导在导学案上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完成教师分配任务。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后,推选同学进行展示讲解,这个环节要求中等生和学困生都要参与。这个环节最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教师的调控就尤为重要了。

分析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分析问题、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允许多种形式出现。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一道思考、分析。展示讲解完后,其他组同学要及时质疑和补充,这个环节要让全体同学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允许他们说的不好,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巩固提高:巩固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答题信息,提升训练应主要针对优秀生。在导学案使用各个环节中教师都不能放手不管。要点拨精准,既要解决学生的困惑又不能打断学生的思路。

四、导学案的总结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写学习心得、学习收获等内容。这一环节不要求字数,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同学间可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教师课后也要填写教后记,使经验得以积累,对于教学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加以推广和改进,涉及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得以解决。学生要把用过的导学案装订成册以备今后的复习和巩固使用。

总之,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要求导学案的整个过程。要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使用,教师要有足够课堂驾驭能力,这样才能让这种教学方式达到优势最大化。以上环节不要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取舍。不断收集最新的资源充实导学案,不能一次准备,终身使用。

参考文献:

篇6: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

吕河初级中学

袁文柯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这次由城关一中片区举行的“实施学案导学,打造高效课堂”教研活动,但作为专题交流发言人,心里很是惭愧。因为在这之前,我对导学案这个概念及相关理论几乎一无所知(仅限于今年3月1号听了赵玉萍老师的一次高效课堂培训专题报告会),就更谈不上对于实施学案导学的实践了。所以我这次来主要是向在座的各位学习的,至于让我与大家进行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专题交流,只是赶鸭子上架,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罢了。现将本人所搜集的一些相关导学案作用与意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作用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导学案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和呈现教学模式与新课改要求正好相吻合、一脉相承。

大家都知道,导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导学案与现在学案、学案导学、讲学稿等混用。其共同特点:是“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即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六点作用: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一句话,导学案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提出了学习要求、划定了学习范围、指导了学习方法、启发了学生思考。

二、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篇7:教案与导学案的异同

而教案则是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用的,不给学生的东西,两者虽然都是为了教学而准备的,但是用法却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教案的要求是教师本身,而学案的要求是针对学生。

学案的定义:

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引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

学案是教学方法, 学案是教学策略,学案是学习方案, 学案是导学材料

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

学案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有利于造就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合作关系。

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

实施学案教学法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案变成学生的练习册。

2.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有可能加大。

3.好的学案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对教师的创造力要求较高。

4.好的学案容易产生大量生成性问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考验。

5.好的学案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一个挑战。

(二)学案的组成要素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可有新授课、讲评课和复习课之分,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所教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这能使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案涉及的内容,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这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

(5)所教内容的内在联系。能使同学们形成一个较小范围内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培养比较、辨析等高考能力。

(6)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

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7)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它能提醒同学们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8)知识结构。这是学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较为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9)高考题例析。这主要让同学们了解所学内容在高考中是怎样考察的,以什么形式、题型、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10)热点聚焦。它能分析所学内容与哪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相链接,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问题,热点与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1)巩固练习。这也是学案中的基本要素,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

(12)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与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帐人。

学案的基本形式

(三)根据内容不同,学案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

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学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四)(1)填空式学案

如某些概念、原理、定义等,知识点较为分散,学生难于系统掌握,这时可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式学案,由学生预习或课堂上填写。

(2)图解式学案

有些知识内在联系较强,可制成图解式学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图表式学案

有些内容对比性明显,可设计成图表式学案,将其逐一类比。

(4)问题式学案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计问题式学案。

(5)习题式学案

某些内容,可按课本顺序和知识梯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案内容的编写:

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

(2)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3)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

(4)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

篇8:对导学案的实践与体会

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 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 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 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导学案主要用于指导学生在做中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学习目标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提出的, 它指学生要做什么, 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功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 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含义。 (2) , p=Fv的运用。如果在学习目标中出现“是学生”、“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等说法, 这种陈述都不是针对学生提出的, 而是针对教师提出的, 学习目标就变成了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就是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师生能在浩如烟海的学科知识中, 分清主次, 区分轻重,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功率这节课的重点:对功率的理解;难点: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学习重点是指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有重大影响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情感点, 学习难点是指学习中遇到的障碍, 可见它们的主体都是学生。

学习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发挥“中介”作用, 以自己的生活经验, 文化底蕴审美水平, 思想深度, 通过集体备课达到集思广益, 采用问题引领方式, 吸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 达到开阔思路, 掌握知识, 获得方法或技能, 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功率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如下:问题:建筑工地上采取四种方式提升1000kg重的货物, g=10m/s2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完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人工搬运与起重机A谁做功快?

(2) 起重机A与起重机B谁做功快?

(3) 请用数据说明起重机B与起重机C谁做功快?

总结:1.物理意;2.定义;3.定义式;4.单位。

问题2: (1) 当t取一段时间, 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2) 当t取极短时间, 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总结:5.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6.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科学有效的学习内容需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 围绕学习目标, 紧扣教材; (2) 要符合学情, 有层次性; (3) 要将学习内容问题化; (4) 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5) 要让学生全体参与。同时要注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和应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学以致用要面向全体学生, 问题有梯度、分层次。以低难度和中难度的题目为主, 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体现课标“知识的传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功率这节课中的学以致用题:

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 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800N, 求: (1) 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2) 在同样的阻力下, 如果行驶速度只有54km h发动机输出功率是多少?

课堂小结就是梳理归纳知识线索和体系、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功率这节课设立小结:概念;公式。小结的实质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篇9: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导学案;学习方式;教学观念;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突出教师课堂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关于学案导学的研究已经形成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学习、实践导学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一、学习导学案教学的原因

1.转变学习方式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自主学习,从现状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并不理想,如学生能读懂教材文本却不会应用课本知识;习惯于听老师讲解却不会自己主动自学;能听懂老师的讲解却不会独立理解概念和规律;能照搬老师传授的方法解决问题却不会自己创设新方法灵活解决问题;能进行自学的却又抓不住重点等等。这些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等因素之外,还与我们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关。而导学案正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一个有效地途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转变教学观念的需要

“观念决定一切”是唯心观,但是就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而言,转变观念确实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旧的教学思维与习惯。有些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就又回到我们过去的老一套,就否定教学改革的必要。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导学案的发展是对我们传统教学观念的一次冲击。

二、践行导学案教学的收获

我在进行导学案教学实践之后,收集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尽管有不同声音),也听取了本组专业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发现变化与影响是很大的。

1.对教师的影响

(1)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得到改变

使用导学案之前,我们的授课以讲为主,很多时候,一堂课下来,真正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时间很少。虽然我也懂得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但由于没有束缚,教学时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满堂灌”。使用导学案以后,受到了导学案的制约,不得不把讲、灌转化为引导,变多讲为精讲,变灌输为引导、诱趣。

(2)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编写导学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準备,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因此,编写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确确实实感到了压力。为此,我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理解,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充实。虽然累着,但充实着、成长着。

2.对学生的影响

(1)学生预习效果明显改善

传统的预习,教师只是口头上反复地予以强调,并不作任何指导,学生对预习的理解就是读读课本,大体浏览一遍课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所以预习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使用导学案之后,我在预习环节设计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这样将被动预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行为,提高了课堂效率。

(2)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实施导学案以来,合作探究学习成了我们主要的学习形式。课前学生忙着预习,准备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享受着自学、合作带来的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积极地发言,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享受着学以致用的乐趣。我走下了讲台,融入学生当中,师生关系平等了,让学生有了感受快乐的基础。我成了学生,学生成了老师,在课堂上合作交流,互相促进,有时学生的问题会让我瞠目结舌,学生的发现会让我自叹不如。在合作学习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发,既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在实践导学案教学的几点思考

1.如何编写高质量的个性化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好的导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所以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十分关键。人人都说发挥集体的智慧尤为必要,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集体备课组的作用,但是,每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经历,如果用一种模式的导学案,怎样来体现不同老师的教学魅力呢?

2.如何加强班级小组建设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有很多工作都是小组长来承担,导致学习小组的组长任务重、压力大。有些同学不主动参与讨论,也不愿意展示成果,讲解问题,就是被动地看别人怎么做。怎样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合作学习,达到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的效果,是我们每一位践行导学案的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 安徽省界首中学)

上一篇:三病筛查检测管理制度下一篇:赋予生命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