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心得

2024-05-07

浅谈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心得(通用9篇)

篇1:浅谈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心得

近年随着美术考生的增加,学校对艺术生的关注程度也逐步增加。学校对美术课的开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全体学生的艺术欣赏课,另一部分是针对美术特长生开展的第二课堂专业课的训练。关于美术高考,目前多以绘画形式为主,很多人认为美术是一个很感性的学科,关键看学生的悟性,很难去点破其中的奥秘,其实不然,它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

关于色彩:

1、领会试题 色彩静物是由静物的形体,色彩,明暗,材质,空间等诸元素在技巧运用下的综合体现。因此,色彩静物就是在这些元素上做“文章”。首先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然后加以比较,有意识的取舍,最终留下自己设想的满意画面。

2、立意构图 简单的说有以下几种:S字形,斜线平行构图法,垂直平行线构图法,三角形构图法,倒置三角形构图法,十字形构图法,椭圆形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菱形构图法,X字形构图法等等。

3、确定色调 构图之后,可根据题意和静物现确定画面的几个大的色块,以便能确定出整幅画面的色彩基调。接下来应着重组织好亮部与暗部,静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画时可采取快速薄画平涂式,使画面色调能较快的得到体现。

4、深入刻画 深入刻画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充分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此时,应采取厚薄相结合的画法,且注意运用笔触对静物的塑造和一些机理效果的使用,一些增强画面的效果。塑造静物时要从大局出发,突出主体,切勿面面俱到。画物体局部时要不断的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位进行比较,使一切细节服从于整体。

5、调整 调整主要是让画面更加突出,响亮,是自己的画面能在众多的试卷中“跳”出来。因此。调整中,要加强静物的形体结构,空间层次和画面上静物色彩的空间对比,调整时通常要将后面的静物与前面的静物多做比较,增强层次感和空间感,后面的静物塑造要概括些,色彩也稍微灰一些,前面的静物塑造要结实些,色彩纯度要高一些,主要物体要深入刻画。

最后,各步骤要协调统一,合理统筹好作画时间,切勿急躁,保持良好心态。

在当代,素描艺术是以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方式而存在的,不论是艺术研究领域还是商业艺术领域,素描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素描作为创作手段,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思考素描在艺术教学中的地位。

一、素描中的形:如果我们想画好一张素描,形的准确最重要。

(一)构图是画好人物头像的第一步,也能准确的反应出绘画者对画面的想法。

(二)抓住大形。大形就是我们看到模特的第一感受。如果大形概括的到位,这样的形象就比较鲜明,形象也更有主动性。

(三)整体观察,相互比较。通过比较画出人物头像骨点和五官的位置。比较的越多,形起的就会越准。熟练之后就会得心应手。

(四)头,颈,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是学生容易忽略的,但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看出人物的比例,动态和透视是否正确。

(五)透视的重要性。透视对于头像作品至关重要。它强调了作品的立体和空间意识。

二、头像的塑造

(一)对头部几何形体的认识。 把头部的每一个部分当成几何形体来理解就容易一些了。头部可以概括成一个长方体,头颅部分呈现一个圆拱形状,颧骨线以下是一个三角形,嘴像一个半圆柱镶在三角形上等等。

(二)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和意识的转变。刚开始画画时,经常会盯着一个局部刻画,忘记了整体的比较。局部的观察会使画面出现“花”“碎”“灰”等问题。起形是基础,而大关系则是画面的关键。什么是大关系?大关系就是黑白灰关系,空间关系和主次关系。

(三)明暗交界线的处理。人物头像的每一个部分可以概括成几何图形,这一方法使复杂的结构相对简单化。利用几何形体简单的体面关系,透视和明暗关系,来塑造人物在空间的基本结构他特征。同时也要把明暗交界线画的既丰富又准确。

(四)头部形体关系的深入。头部有具体的结构转折规律,将头部划分不同的块面,加强头部的空间关系。

三、深入刻画。人物外表形象不一,可基本结构式一致的

(一)了解头像的内部结构。头部的骨骼对外形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头部的“骨点”以及这些“骨点”和外形的关系。

(二)面部肌肉。了解头部骨点的造型后,还要掌握一定的面部肌肉知识。肌肉填充了面部骨骼凹陷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骨点的地方画骨点,没骨点的地方画肌肉。

(三)五官的深入刻画。首先要了解五官的基本形体特征,认识和理解五官才能画好头像,无论人物五官外形如何变化,但是它的基本结构是不会变的。要认真分析五官的内在和外在的联系。协调好它和周围脸部的关系。

四、整体的调整。整体调整是绘画者综合能力的体现

(一)调整细节。这里说的细节不只是细节本身,而是细节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描绘细节要在整体的关系之下,一张没有细节或是不够整体的画都不是一张好的作品。

(二)对于黑白灰。这是最后大关系调整里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于考试的学生来说也尤为重要。最后黑白灰关系的处理是否响亮和明确,直接影响最后的画面效果。因此,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素描里的重中之重。

(三)空间感的调整。 空间感是指人物的深度层次。色调的关系决定画面到的空间感,除了对光源的观察,还要培养将黑白灰关系处理得当的能力,包括对画面空间的主动处理。

画画没有捷径可走,却又规律可循。只要肯付出,踏踏实实,充满激情,注重感受,一定会有回报。

篇2:浅谈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心得

一、首先,重新审视美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鉴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第6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罗丹的《欧米艾尔》、波丘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维纳斯》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学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维纳斯》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的笑容神秘,身姿高雅。但我却不知为什么维纳斯失去双臂而变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么?

2、我不喜欢《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颜色也不好看,我比较喜欢具象的,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3、我知道《欧米艾尔》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穿衣服?她在想什么?

……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鉴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因为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的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其次,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术鉴赏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

2)在美术鉴赏的“走进抽象艺术”的教学中,一开始先向学生介绍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提供大量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抽象现象无处不在,最后让学生听音乐画一幅抽象画。

二)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因为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篇3:高中美术教学之素描教学心得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素描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无论什么风格的素描, 都要注重基础知识。因此, 在素描教学时, 教师要本着现实主义的教学原则, 用现实的手法去表现描述对象的真实状态与情感。学生在描绘一幅作品时, 要从客观的物象着手, 再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对描述对象的认识、感受, 再用艺术的手法去体现环境和实物之间的关系。此外, 学生的主观感受也是很重要的, 素描时最忌讳的就是凭空想象, 学生在作业时要和客观事物相联系。艺术的手法主要指的是用概括、加强或者减弱、取舍等手段进行对描绘对象进行艺术处理。教师尽量不要主张学生在基础训练时采用这种变形的手法, 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主观随意的不良绘画习惯, 如果是学生合理的创新想象教师应该鼓励。

二、用创意素描来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

基础素描主要是用来研究和解决“形”的有效手段, 它以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为主要目的。进行创意素描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因为创意素描需要运用造型来解决创意形象的表现问题, 以便达到展示立意的最终目的。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素描主要倾向于对客观物象的视觉描绘而创意素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意思维的练习, 它的练习离不开造型, 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做创意素描练习的时候, 一定要在造型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创意而忽略了造型, 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基础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 因此, 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意练习时, 教师一定要坚持强调基础素描中的结构、形体、比例及体积感、空间感等要素, 只有掌握了物象外在的一些形体特征和内部的结构特征, 才能促使造型更具逻辑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而学生对物象的造型认识与理解会更加清晰。作品所塑造出来的形象主要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 用素描这一表现形式来揭示物象的形体, 能够从平常的物象中体现深刻的思想, 增强学生增强造型意识, 也能够锻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素描教学, 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

美术教学中,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改变了过去单向的传输知识的弊端, 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各种媒体信息的有效传递, 为学生的素描学习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提高了素描的教学效果。比如, 在美术写生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好的素描写生作品, 然后融入相应的音乐元素, 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能受到刺激, 实现双重艺术感受, 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素描写生过程中, 也可以制作对应的视频或者是PPT课件为学生展示分解操作的步骤, 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素描写生的具体操作步骤, 为提高他们的素描写生能力奠定基础。

四、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素描绘画练习中, 很多学生的临摹是很不错的, 但是, 一组织他们出去写生或者默写的时候, 很多学生的表现就不太好了, 他们画出来的作品不是缺少立体感, 就是使物体缺少空间感。学生们出现这种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作画的时候, 并没有自我的表现力, 也没有必要的思考力, 对作品缺少创新意识。一般来说, 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 需要作画者在扎实的绘画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得到的, 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者的创新能力。因此, 教师在实际的素描教学中, 要组织学生挖掘日常事物的新特点和新变化, 然后再通过自身的加工和创造, 让素描作品更富有活力和新鲜感, 这样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利于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学习的空间感和思维能力。

掌握素描技巧, 学好素描知识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素描是所有艺术造型的基础, 也是学生综合美术能力的外在表现。素描是考验学生基本功的一条有效途径。高中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 要善于钻研教学策略和方法, 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并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指导学生摆脱原来固有的思维模式, 激发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总的来说, 素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 一定要让他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切记不可走捷径, 也不要浮躁。

参考文献

[1]刘渊.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5) .

[2]王龙军.浅议素描静物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 .

[3]景大方.浅析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教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 .

篇4: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下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还不是很了解。在教学中经过向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请教,并且认真阅读了学校发的相关的学习资料。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使我感觉到“激情课堂”教学的优越性。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看法:

一、分析教材,找出亮点

美术这一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集文学、哲学、音乐等学科为一体的学科,如绘画中的明暗就是利用物理学中的光学;绘画作品中的层次变化就运用了音乐中的节奏、韵律;美术中的书法就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等等。

对于人教版的美术教材来說,图片较多,文字较少,从整体上来看,多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对于相关的知识讲解的不够系统。对于这些,我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前认真的看教材,反复思考,从教材中找出亮点,也就是说从教材中找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搜集资料备课。这样既不违背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活跃课堂,生生参与

一个好的课堂要想活跃起来,就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参与。在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中涉及到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结合-探索”等四个模块,这也是新课程中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这一要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欣赏-评述”这一模块时,我给学生讲解怎样欣赏美术作品?怎样在美术作品中发现美?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步骤等等;在涉及到“设计-应用”这一模块时,我给学生讲解相关的设计方面的知识,关键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一知识,当场给学生演示等等。在备课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做到讨论中求兴趣,兴趣中求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搞好评价,生生亲自操作

搞好评价是检测学生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尺度标准,通过它可以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的信息。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挂图,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亲自讲解、体验,使学生在讲解、体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给学生做好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总结和评价中学到更多的书本外的知识。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美术具有可操作性,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遇到操作性的课题,我根据美术的直观性的特点,给学生当场演示和操作。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操作,如“美术字的写法”、“手抄报的制作”、“请柬的制作”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得到总结

反思是积累教学经验的主要阶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够找到教学过程的优点和不足,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很好的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常常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把这些反思写在笔记上,从而使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经验有所收获。

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知识的提高

美术包括的知识面比较广,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克涉及到的知识点,我都是通过网络、书籍和相关的杂志等等资源上去搜集相关的知识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的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

篇5:浅谈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心得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但鉴赏力是一种非经教育而不能具备的特殊能力,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通过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鉴赏课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评论老师,有些老师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却教不好学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怎样将自己所知传授给学生并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我一直在探求。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一、任何教学,都要将完整统一的知识分解成不同的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框架中向学生加以传授,美术鉴赏教学也不例外。比如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鉴赏教学,“具有不同文化意识、美学观念和审美风貌的中西艺术,当作用于欣赏者时,便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应。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既能与东方画家的审美意念共鸣,又能理解西方画家的情感与艺术语汇,以此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

什么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呢?又如何比较呢?教材中也给了一些提示,如同样以精美绝伦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贵族妇女生活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和《蒙娜丽莎》。首先从表现内容上找出差异,前者于公元八世纪出自中国盛唐宫廷画家周昉之手,后者则为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晚年的不朽之作。两者作品产生年代虽有先后之分,但都产生于太平盛世,画家都以严谨的写实画风表现了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端庄与安详。只是前者内涵着闲适与自得的心态,后者则表现得优雅而神秘。其次要主要引导学生花精力对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进行探究。《簪花仕女图》是典型的中国画长卷,在高46厘米,宽180厘米的画面中,展示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情节段落,刻画的六位妇女或呼应、或独立、或聚、或散;散点结构的画面没有背景衬托,只画了两条狗、一只白鹤、一棵花树,作为点缀,并以此建立人物间的情节关联和画面结构。《蒙娜丽莎》则是典型的西方油画肖像,在高77厘米,宽53厘米的画幅中,截取主人公胸像,集中全力于人物面部那“神秘的微笑”以及那双富有青春气息的手的刻画。画面背景也是西方式的一丝不苟,明暗光影、空气远近,表现性的环境衬托,在再现的可视可感上,体现了典型的西方审美追求。常言到不比不知道,对于东西方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这下就了然了。所谓鉴赏我认为一定要有别于以前的欣赏教学模式,在感受,体验与识别方面狠下工夫,给学生提供多看和多比较的机会和正确的引导。

高中人教版美术新教材在编写时大多是基于比较的方式编写的,如将中西建筑的比较,中西造型观念的比较等。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在未来的美术鉴赏中加以运用,等于教会了一种鉴赏的方法。

二、追根求源,亲身体验是中学生鉴赏美术知识的捷径。也使美术鉴赏教学由静态转向动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理解很肤浅,知道画家画了些什么,但不了解画家是如何画出的,只是看热闹,看不出门道来,对于艺术品的鉴赏仍然是个睁眼瞎。因此我在教学中先确定美术教学的脉络,把课程分为鉴赏、绘画两部分,赏、技同步推进,分阶段交叉授课,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画的鉴赏教学、书法艺术上更为可行,因为中国画的技法程式在创作中占有突出地位,无论花鸟、人物、山水,工笔还是写意所需的工具材料简单,教学内容亦可从临摹古画进行,从继承古人的“笔墨规矩”入手,体悟“古人之神妙”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千讲不如一练,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美术教学改变知识讲授过多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还是相当欢迎的。西方绘画油画技法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太可能,但可通过素描临摹和写生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民间美术可选择剪纸这些简单易行的种类在教学中实施,总之,只要我们大胆去探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法总会找到。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我校高中部都配有多媒体教室,这使的上美术课时可图、文、声、并茂,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但这需要老师课前作更多的准备,我和我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一起,把美术知识分类做成了教学课件,虽然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现在上课只要课前做一些小的调整和补充,就可以了。多媒体教学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有些教材内容可适当加入视频,比如一些名家绘画示范vcd,探索栏目出的《千年书法》等与美术有关的电视节目等.都可通过剪辑加入课件.使学生产生兴趣,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四: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教学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我校的艺术展室有很多和学生历届书画展、艺术节的作品,新生入学我们带领他们参观,并对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此外,美术展览馆不仅有很多名人字画,灵壁奇石,还有很多书画艺术展,带领学生去开阔眼界,拓宽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努力去挖掘在我们身边可利用的美术资源吧!

五: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节课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要么如痴如醉,要么昏昏欲睡,下课以后,结果都是啥也不会,(美术课又不考试,我们干吗费脑子记呀,主科还记不完呢!----学生如是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教出一大群忠实懒惰的听众,却无法使孩子们成为有艺术头脑,能独立进行艺术思维的人。因此我认为老师可以“懒”一些,给学生一些课题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集体备课,最后每组推选一位学生来上课,老师呢,当学生当助教都可以,让学生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体验鉴赏文本,收集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带来的成功与满足,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自主学习,先行学习,合作学习应该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篇6: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怎样改革美术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健。由于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认为美术课是非主课。针对这些偏见,需要我们去改进。下面就我初教美术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重新审视美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鉴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第6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罗丹的《欧米艾尔》、波丘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维纳斯》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学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维纳斯》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的笑容神秘,身姿高雅。但我却不知为什么维纳斯失去双臂而变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么?

2、我不喜欢《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颜色也不好看,我比较喜欢具象的,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3、我知道《欧米艾尔》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穿衣服?她在想什么?

??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鉴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因为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的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其次,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术鉴赏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

2)在美术鉴赏的“走进抽象艺术”的教学中,一开始先向学生介绍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提供大量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抽象现象无处不在,最后让学生听音乐画一幅抽象画。

二)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因为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鉴赏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才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达到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二: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2300字)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篇二:高中美术新课改心得体会清镇一中杨德成

高中美术新课改心得体会清镇一中杨德成

次培训的一大亮点。

学习过程中我心情起伏,课改要求高中要实行学分制,高中阶段,学生必须修满三分,每修满十八学时得一分。学校要以五个系列九个模块作为标准来排课。这五个系列是指

1、美术鉴赏

2、绘画、雕塑

3、设计、工艺、4、书法篆刻

5、现代媒体。九个模块是指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电脑绘画、摄影滠像。开设的模块非常丰富,有更多的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要求也提高了,我们美术教师还得

好好的提高自己专业素质以备供学生选,特别是在后面的几个模块上。

培养学生的方向性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中美术新课标一改美术学科只要求学生学会了解、欣赏古今中外美术的有关作品,而要求学生在欣赏中用美术专用术语说出自己的观点,在美术作品的对比中发现中外艺术各自的特色。强调学生对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重视对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了解。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学

生个性的发展。

今后的美术课怎样上,我认为首先要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但还是对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并非革命,是对原有旧的教学模式中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方法的改造,而不是全盘否定。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想它的实施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践中逐步展开。所以只有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才能使高中美术新课改顺利地进

行下去。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同门的相互支持鼓励下,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咱们四川的美

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奉献出自己最大力量!篇三:美术教学心得

美术教学心得

在农村中心小学上课并不比学校上课的时候,有多媒体设备。在实习学校,一个教室只有一块黑板。美术不像语文数学,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在课堂上讲述。美术必须要非常生动形象。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造的精神

农村的小孩子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很少受到美术熏陶。而且学校有时并没有开美术课。所有四年级的学生的美术基础就相当于二年级的学生。而我必须带领他们入门。所有,备课必须要仔细,认真。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探索的精神、大胆创新的精神。

在第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没有道具,没有多媒体设备,只能在黑板上演示。学生们并不怎么感兴趣。那节课上的并不好,教学效果也没有发挥出来。下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那些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对美术课不期待。我就思考,要想让学生向喜欢语文数学一样喜欢美术,那么就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所以,在第二节课上课之前,我特别的准备了一张水彩画,而且让学生相互传递看看。学生们在看到那张栩栩如生的水彩画之后,非常开心。然后就问我,这张画是怎样画出来的?我再耐心的讲解。于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很多。

爱美之心,人皆

有之。小时候总是会想这个东西真漂亮!看到美丽的图画,除了“漂亮”、“美丽”几个字就没有其他的辞藻来形容,但是当我们学了美术之后,就会开始从色彩、线条、造型等各方面来评论一件美好的作品,俨然一副艺术家的风范。

一学

期过去,我发现教

师从来都

不是单纯

的教书,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所以,每次上课时,我都会提前到教室。然后,看看每个学生下课的时候在干吗?找找与他们的共同话题,在课余活动中更加了解他们。在这时就会发现,每个小孩子都很可爱,都有很多尚未发掘的优点。

当然,在实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听了很多老师的课之后,我受益良多。觉得每个老师的课都各有千秋。然后,与自己比较,会发现自己的课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在接下来时间,我会认真去听更多的课。然后,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本身的素质,积累更多的功力。为明年自己成为一个正式的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篇四: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艺术组 马秀兰 美术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单纯的“说教”或“传艺”都不能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也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在学生中有这样的倾向,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结果导致多数学生画不会画,美不会美。而怎样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观教材,有的放矢根据大纲,每册书既包括绘画、工艺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又包括手工制作、欣赏等内容的课业。这些课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比较美的。其中有些课业侧重对社会生活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有些侧重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有些侧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应有的放矢,例如对于欣赏课教师应多提供资料,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观察生活,直观示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美术创作离不开生活。对于绘画基础课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同时要示范讲解。这样学生不仅逐渐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的美,而且能使学生具体地、深刻地感受、理解客观事物的美。如在色彩写生课业中的教学,通过观察和教师的示范,学生逐渐发现各种形体组合的美及色彩间的微差变化的美,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对形式美的认识与学习,也要使学生了解这种形式在生活中,在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去感受、鉴赏各种美,才能对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美的形象才能真正作用于人的感情和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众所周知,正因为有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类的历史才得以快速地发展,科技才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着,而真正的艺术创造和表现都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越是具有突出清晰的个性特征就越能促进人的发展,所以在美术课上我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表达他们对世界的反应。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为只有审美力提高了,知道什么是美,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个人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在讲《风采》一课时,我就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什么才算是美,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同时运用音乐,让学生根据服装风格的不同配上不同的音乐旋律,这样不仅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如在讲《哭泣的大地》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不仅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去宣传主题,而且让他们分组探索、研究,体验各种事物(枯树、风、云、大地母亲、老虎、猎人)的形象,创编出简单的戏剧情节,我随机评价。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表演才能,也开拓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讲的课多次获得市区级奖励。

三、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时代在发展,我们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某些基本技能课如国画课就不适合。但这不能泯灭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只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巨大的,会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四、美术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是进行美育的必要手段

教师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所教授的内容,而且教师自身也会占很大一部分因素。比如美术教师自身所要具备的仪表美、板书美,都会在学生对于美的鉴赏力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人之楷模”,是现代化文明的体现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面镜子,教师之所以赢得人们的崇敬,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们以巨大的感染。

教师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陶冶情操、提高心理素质两方面内容,要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思想作为其个人志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美术教师是在美术的广泛范畴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观察、运用艺术美、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设计、动手的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补充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不断的教学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弥补自身所缺。在每一堂课程的授业、解惑中,做到课堂内容有理有据,指导学生扎实美术基础知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美术性人才。美术教师应当具有努力探索的精神,逐步提高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并进一步信服自己的教师。如果一个美术教师本身就不具备过硬的美术素养以及较强的教学能力,真得很难想象他能够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美术人才。画家们之间是需要通过欣赏各自的作品以及对美术的交流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每一位画家是否能够具备这种对作品的鉴赏力以及对于专业知识的见解,都是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来指引并教导的,美术教师自身最大的价值就是指导学生对于绘画作品能够有自身独到的鉴赏力以及创作力。

总之,美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在时刻提醒美术教师应该全力完善自己的自身素质,以此来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篇五: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学习感想

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学习感想

我在美术教学中有时有种感觉就是,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可能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实践的东西要比美术欣赏的东西更加感兴趣一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向我建议说“老师为什么要讲那么深奥的美术思想,不如直接教我们画画多好啊”这使我想到可能是一直以来的课堂的片面教学与评价所照成的学生更加习惯于单一的技能练习,这也可能是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照成的。因此美术教学评好课就显的十分重要。

在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取向的美术学科中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可以归纳出一下与新美术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特点:(1)强调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将常规参照机制改为标准参照机制,有利于发现学生潜能,了解每一位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重视形成性评价,延长评价的时间,拓宽评价质量的范围。即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掌握对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与他人合作的表现等方面的评价。

(3)提倡采用与美术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性相对应的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

(4)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5)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从静态的评价转向动态的教学过程的分析与评价,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6)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应是由教师、学生、学校、家长共同构建。

篇7: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近代,中国美的教育提倡者蔡元培先生提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我们目前在高中段实行的《美术鉴赏》教学就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不单纯是高考的部分内容。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很多,但“美学观念是以具体者济之”,想来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结合近几年的工笔国画教学实践,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自身修养重于提高绘画技巧

中国画是一门全方面的高品位的艺术,仅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傅雷在《家书》中这样对儿子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因此,在学习初期,就要求学生平日加强修养,博览群书,浸淫中国的其他艺术,如古典文学、音乐等。傅雷曾经给儿子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着名指挥家弗里茨·布希又一次问约翰·普理查德,“你上次看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有多久了?”普理查德很惊异地反问:“为什么问我?”布希答道:“因为看了伟大作品,可以使你指挥时得到进步------而不致眼光短浅。”东方艺术向来有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相通之说,一切艺术,到了最高层次,都是相通的。教育学生不仅仅为了提高技巧而画,而是为了提高整个的全面的涵养。应该看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仅是一个入门的过程,是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孟德斯鸠告诫我们:“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我觉得这句名言实在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如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离开老师后仍然能够不断进步,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教师就要教育他们在学生时代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古人常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下;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教师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有一个较高起点,不仅是学识,尤其是品德。中国画艺术向有“人品”、“书品”、“画品”之说,人品高画品才会高。寓德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熟谙的教学原则。

二、学习传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韩美林在《装饰助我》中强调:艺术家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三部曲”,打基础,搞创作,建风格。首要的就是基本功。他告诫学生们,千万不能丢弃基本功。初学者对国画的基础课程----线描,往往容易心急手快,不知“慢即是快”的道理,殊不知根基不打好,如高楼筑于沙砾之上,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画艺术实质上是线的艺术,把握住了线,就把握住了传统的灵魂。但就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来看往往把“线”这种富于独特表现力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段退化为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使“线”只具备画“形”的意义,“线”的审美价值与形式意味丧失殆尽。所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线条观很重要。西风东渐以来,传统国画受到的冲击很大,一不小心把好东西也冲掉了一些,现在想捡回来还真不容易。目前绘画界的一些“现代派”,线的功力很差,或是不讲究用线,而用颜色覆盖住,或是采用各种特殊技法,掩盖其缺陷,自以为有特色有风格,实则是跌倒了没爬起来,索性打个滚儿的把戏。工笔画是中国绘画的原生态,这种以线勾勒、用色渲染的基本形式乃是中国一切绘画的基本描绘方法。从两千年前的帛画到六朝时期的绘画,可以看到“勾线、渲染”这一形式由定型到发展成熟的轨迹。这一形式到唐五代更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直到今日,我们仍能穿越时空,时时感受到那个时代绘画的辉煌。

三、天人合一是画者永恒的追求

篇8: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大量图片, 这个特点就使得美术鉴赏的教学, 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 更多的需要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因此, 我们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开展不能只满足于教材内容, 还应补充和延伸课外, 因地制宜地利用地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展教学, 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激发学习兴趣。但是我们要防止美术欣赏课变为故事会, 一些教师上课为了吸引学生常常把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轶闻趣事甚至作者的私人感情作为讲课的重点, 教师口若悬河,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看似一堂成功的欣赏课, 却与教学重点、目的丝毫无关, 也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 对理解美术文化, 形成人文素养毫无作用, 本末倒置。当然美术欣赏也不该是“看图识义”, 如果单纯注意欣赏这一方面, 会导致学生忽略对图像生成规律的认识, 对图像生成方法的学习, 对图像美感的评价。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力图避免的正是这种单一的倾向, 而注重人文性和技术性平衡, 更好地实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价值和功能。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 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 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 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 是现代教育理念, 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教师除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 还需了解所谓的“姐妹艺术”。例如, 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 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 让学生随教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 顺理成章逐渐深入。例如, 高中欣赏课《中国民间美术》视频欣赏大秧歌表演, 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好, 引出民间美术的不同种类和作品形式, 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生在身边的民间美术作品, 看课件, 欣赏民间美术的不同种类, 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分组发言: (1)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 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 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应该是民间美术。 (2) 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 节日活动中, 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3) 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4) 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 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以下几大类: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譬如, 剪纸这一环节, 剪纸是具有悠久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 是以纸为加工对象, 以剪刀 (或刻刀) 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欣赏课件剪纸作品, 列举剪纸的种类 (单色, 染色, 套色) , 让学生欣赏课件库淑兰的剪纸, 分析一下陕北“剪纸娘子”库淑兰剪纸的形式和风格是什么?这位自称“剪花娘子”的老人, 1921年生于旬邑县赤道乡王村的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库淑兰从小生性活泼机敏, 六七岁时随母亲学剪纸作画迄今不止。八十年代初, 旬邑县文化馆在组织民间艺人创作时, 发现了库淑兰不同凡响的剪纸天赋。后来库淑兰的名字和她独树一帜的作品, 走出了山沟沟, 走出了国门, 登上了大雅之堂, 令国内外专家、学者为之倾慕, 被评价为能与“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相媲美”的人物。她曾迈动着一双小脚, 走进北京, 出入香港, 震动了艺术殿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称号。她的剪纸讲究构图对称, 色彩对比强烈。对造型有自己的理解。学生分组实践剪纸, 展示。这样, 可以从学生了解的知识、民间故事切入,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是美的艺术, 又能把握欣赏课的性质, 达到满意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说, 实现师生互动, 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一直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 重视讲授法、谈话法, 师生交流是单向的, 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 围绕教材安排问题, 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滔滔不绝,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洗耳恭听。

善于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生机, 弥补以前一根粉笔, 一块黑板传统美术欣赏的苍白, 这种融合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的教学技术使得许多教学上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汇集在一起, 在欣赏过程中, 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地貌、人文景观、历史等等有机组合在一起, 再配上当地音乐,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当然, 它也不是万能的, 无论多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评价它在课堂教学中起的作用的标准只有一条:即教师如何合理运用,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9:高中美术教学之素描教学心得

关键词:高中美术 素描 基础 多媒体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美术生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素描简单来说就是单色画。素描的画面只有一种颜色,通过使用简单的工具,再借助单色的线条和色块,准确地把物象表现出来,我们通常称之为素描。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素描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无论什么风格的素描,都要注重基础知识。因此,在素描教学时,教师要本着现实主义的教学原则,用现实的手法去表现描述对象的真实状态与情感。学生在描绘一幅作品时,要从客观的物象着手,再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对描述对象的认识、感受,再用艺术的手法去体现环境和实物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的主观感受也是很重要的,素描时最忌讳的就是凭空想象,学生在作业时要和客观事物相联系。艺术的手法主要指的是用概括、加强或者减弱、取舍等手段进行对描绘对象进行艺术处理。教师尽量不要主张学生在基础训练时采用这种变形的手法,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主观随意的不良绘画习惯,如果是学生合理的创新想象教师应该鼓励。

二、用创意素描来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

基础素描主要是用来研究和解决“形”的有效手段,它以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为主要目的。进行创意素描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因为创意素描需要运用造型来解决创意形象的表现问题,以便达到展示立意的最终目的。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素描主要倾向于对客观物象的视觉描绘而创意素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意思维的练习,它的练习离不开造型,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做创意素描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在造型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创意而忽略了造型,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基础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意练习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强调基础素描中的结构、形体、比例及体积感、空间感等要素,只有掌握了物象外在的一些形体特征和内部的结构特征,才能促使造型更具逻辑性、准确性和合理性,而学生对物象的造型认识与理解会更加清晰。作品所塑造出来的形象主要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用素描这一表现形式来揭示物象的形体,能够从平常的物象中体现深刻的思想,增强学生增强造型意识,也能够锻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素描教学,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

美术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改变了过去单向的传输知识的弊端,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各种媒体信息的有效传递,为学生的素描学习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素描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美术写生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好的素描写生作品,然后融入相应的音乐元素,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能受到刺激,实现双重艺术感受,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素描写生过程中,也可以制作对应的视频或者是PPT课件为学生展示分解操作的步骤,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素描写生的具体操作步骤,为提高他们的素描写生能力奠定基础。

四、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素描绘画练习中,很多学生的临摹是很不错的,但是,一组织他们出去写生或者默写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表现就不太好了,他们画出来的作品不是缺少立体感,就是使物体缺少空间感。学生们出现这种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作画的时候,并没有自我的表现力,也没有必要的思考力,对作品缺少创新意识。一般来说,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需要作画者在扎实的绘画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得到的,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者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素描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挖掘日常事物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然后再通过自身的加工和创造,让素描作品更富有活力和新鲜感,这样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利于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学习的空间感和思维能力。

掌握素描技巧,学好素描知识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素描是所有艺术造型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美术能力的外在表现。素描是考验学生基本功的一条有效途径。高中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要善于钻研教学策略和方法,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并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指导学生摆脱原来固有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总的来说,素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让他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切记不可走捷径,也不要浮躁。

參考文献:

[1]刘渊.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王龙军.浅议素描静物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3]景大方.浅析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教法[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

上一篇: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