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2024-04-23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共11篇)

篇1: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作者:杨筠如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4期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对授课老师是一种挑战。本文结合新课改的观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课堂的主人,愉快学习、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达到鉴赏课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改革;鉴赏;美术作品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59-02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美术教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美术课程改革后,共设置九个模块,将原来唯一的“欣”赏课教学变为了“鉴”赏课,虽然“欣赏”和“鉴赏”只有一字之差,却存在天壤之别。课改重点要求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言堂”,变为“互动学”,特别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美的熏陶。鉴赏课教学不仅考验老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是笔者长期以来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课题。

1.授课时重视点拨,更重视互动,做到讲授与互动相互融合。过去,笔者在上欣赏课时,认为学生能接触大量的世界名画、经典作品,接受艺术的熏陶,无疑是视觉盛宴。想到自己大学时才接触欣赏课,和现在还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相比,深感现在的高中生太幸福了。但上了几节课后,发现教学效果并非笔者想象的那么好,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只是走马观花看看画而已,至于怎样感悟美,评价美,无从下手。于是笔者每次上课就展示大量美术作品,使学生“博览群画”,以为量的积累总会有质的改变。哪知这样非但没有拓宽学生的视野,反而检查旧知的时候,学生对上节课的作品印象并不深刻。说明大量浏览作品能一时刺激学生的视觉,满足其好奇心,但不能让他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新课改以来,笔者调整了原先的教学思路,每节课有重点地介绍代表性画家及作品,例如西19世纪的绘画流派繁杂,笔者把每个流派挑出一两个,如塞尚、梵高之类的著名的画家,然后介绍画家生平、创作背景、作品特点等,学生记忆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另外为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笔者还把同时期的文学流派、音乐流派作简要介绍。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讲解20世纪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抽象画,当笔者说到这是根据美国百老汇的爵士乐创作而成的,学生瞠目结舌,他们被听觉与视觉两种艺术形式能完美结合在一起惊呆了。课堂互动时,笔者尽量让学生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尽管有时不全面,毕竟他们迈出了从“听众”到“鉴赏者”的第一步。有笔者的及时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互动蔚然成风,课堂生动活跃。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写道:“……在美术课上讲台不仅仅属于老师,还是学生的舞台,老师给了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这时学生总是很兴奋,掌声不断,也为课堂添上一份色彩……”

2.美术教师必须不断拓宽思路,提高自身艺术鉴赏水平。笔者一向坚持急学短缺知识,深学专业知识,博学相关知识的原则,深知教学中一名教师具有渊博知识的重要性。经典的美术作品是人类精神体验的升华,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艺术语言和人类丰富的精神生活存在着微妙的对应同构关系。笔者认为要胜任课堂教学,必须不断地学习本学科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学者型”教师,尽快使自己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另外,鉴赏课内容丰富多彩,作品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课程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的跨学科特点,与文史学科联系相联。上好一堂课,老师必须具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来阐述画面的意境。如中国山水画诗书画一体、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老师首先要讲出自己的感受,才能带动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另外还要具备政治老师较强的分析能力,通过对特定的环境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时代寓意。例如二战时期克勒惠支的版画作品,以黑白两色强烈对比,无声的语言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此外还须具备历史老师广博的知识,动听地讲授承载着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例如《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经典的社科类作品,向学生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服饰文化等。虽说三尺讲台上老师只有几十分钟的“表演”时间,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分析、声情并茂的讲解,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作品的内涵,就达不到开设鉴赏课的目的,至多是看几幅作品知道几个画家而已。如果老师以丰厚的专业技能知识、哲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等知识为底蕴,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为保障,同时又以广博的教育教学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如鱼得水,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轻而易举地让他们进入审美角色,参与进来,逐渐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审美境界,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提高鉴赏课的质量,需要学生做好预习,更需要环境熏陶。鉴赏课中很多知识的专业性太强,例如建筑的结构就有几十种,一些生僻的术语老师也需要学习,课前准备。同样,学生如果能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在课堂上反馈,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但由于条件所限,或者说迫于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学生无暇顾及或是思想上不重视美育教育,不注重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课堂上老师很难不“沦”为讲解员,自说自话,自问自答。使得新课改的意义大打折扣,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另外,学生除了从美术课上获取美术知识,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而在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如卢浮宫、伦敦国家艺术馆等著名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向游人开放的,能够看到千年前的作品真迹肯定产生强烈的震撼,与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看到的图片效果大相径庭。在西方国家有些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博物馆里临摹,画上一天也没人过问,这一点我们国家就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学校开展艺术教育难度大,不是学生艺术素养差,而是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平台、更好的条件来提高艺术素养。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体现。在艺术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艺术,体验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为己任,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互动教学不断引导学生探讨美育教育的真谛,通过不断探求未知知识,为学生个人素养提高、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有用人才。

作者简介:杨筠如(1973-),女,大学本科,一级教师。

篇2: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种传统式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课堂的教学,那么必须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的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这才是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所应该达到的目标和需求。

关键词:鉴赏 创新 实践,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新课标改革的状态下,作为高中学科的一部分,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也尝试着变革与创新,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如何把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现代鉴赏课与传统鉴赏课在教学实践上的差别。美术鉴赏课正在由这种单一的讲授模式向多元的探讨模式和操作模式发展,面对新课标下鉴赏课教学的发展,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本学科不能不重新认识它在教学上的结构体系和前进方向。

1.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需创新与深思

近些年来在新课标的改革和推广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方法也要逐步的深化,“老师教什么?如何教?”已经成为高中美术教师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因为面对的毕竟是中学生,而不是大学生,专业性太强,反而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否则太浅,又达不到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对于这样的问题,目前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大部分教师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采取传统式的灌输法,老师教的费劲,学生学的头疼。那就其教法的本质而言,大家争论的焦点大多数集中在如何传授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具体实践操作,通俗的讲,就是只授理论性的东西,没有真正深入和体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本质内涵,因此出现了满堂灌的一些问题。我认为这种满堂式教学,看起来挺认真,挺符合教学原则,其实在某种程度来讲,远远脱离了新课 标下授课的本质。因此,最为重要的是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新认识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真正本质内涵,从而达到新课标改革下的真正意义。

2.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思考

2.1鉴赏课教学观念的改进

大部分教师认为,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且也已经形成了自己本科目的教学特色。今天的美术鉴赏课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感受美、享受美的学习基础,而且还可以作为他们自己独立创造美的艺术思想和观念。高中美术鉴赏课既然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科目形式存在,那就要具有鉴赏美和感受美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从目前形式来看,在一些高中学校把鉴赏课的教学融入到专业模块教学当中去,也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感受美和鉴赏美的东西,这种模块式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试验,我想会得到大部分教师的认可和赞同,也希望一直沿用下去。这种教学以学生的实践为主,毕竟他们是高中学生,太多的理论对他们来说,都是陈词滥调的言语,他们都是即时间的再现他们的热情,那么作为高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美的鉴赏和感受,这样学生既能接受所学到的知识,老师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鉴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体现了师生教学的合理配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但是这种教学也可能出现一点弊端,当然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总的来说,利大于弊,适合中学生的目前状况。

高中鉴赏课的传统教学虽然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基本审美能力,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改变的话,久而久之走向模式化,机械化,学生学的枯燥,因此合理的安排和改进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科学性是我们每个高中美术老师不可逃避的任务,积极进取,想尽办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真正韵味。但是作为高中科目的一门选修学科,没有高考的压力,显然就缺少很多积极发展的空间,比如学生在学习时的那种热情和专劲,学好与否,对他们来说,影响不了本质上的东西,这就造成了我们大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似是而非的状态,说白了就是偷工减料,大大减少了创造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这都是由于高考的原因造就的,不过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是主要和关键性的原因。这种传统式的教学训练方式在新课标改革前是唯一的模 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仍然很难满足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现代教学是创新的教学,老师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精到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时代的幽默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下,学到应有的美术理论知识,而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否则达不到学生自己想要的知识,那么这种课堂教学是失败的,是做无用功。

2.2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新认识

尽管现在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已由过去填鸭式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启发式教学,但是制度不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的鉴赏课还是建立在很随意的教学模式上,或者上美术课就是自习课的局面里,这种问题是多种原因并存的。但是,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其本质而言,必须认清这门课的真正本质上的东西,跟其他文化课学习是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往这方面去思考,那么美术的鉴赏课教学上的提高有很大的革新与发展空间。我认为,在鉴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只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一些画家的作品和教材上见过的熟为人知的知识,与其说是老师在教授,还不如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的规律去阅读书本。这种鉴赏课的教学学生虽很轻松,没有什么压力,但却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局限,学不到应有的知识,说到底是一种在美术知识上的停滞,很容易让他们走向刻板、僵化,到头来感受美欣赏美的这种真正内涵也将成为浮云。那么目前,新课标下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应该融入到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体验中去,从课题设置和课程安排,到教学目标的实施,都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出现代教学的美学思想和价值取向,尊重教学的客观规律,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和默契,提倡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和个性的观点的启发,拓展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广泛性和灵活性。要把这种教学普遍纳入整个高中美术教学的规律中去,展现老师教学的个性表现,使这样的教学很自然地融入到整个高中教学的环节中去,以显示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独创风格和思想内涵,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方法如付诸行动,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这种教学使我们所有的高中美术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篇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一、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

作为一所省级示范高中, 我校高一年级每周都有一节美术鉴赏课, 从学生上课前兴奋的表情来看是很喜欢这个课的, 然而在现实中, 美术鉴赏课实施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表现如下:现在都是电子白板教学, 看PPT、幻灯片和影像资料都很方便, 教师仅仅播放一下影片就可以很容易地打发一节课, 学生表面上很开心, 有的看视频, 有的做与美术课无关的事情比如写其他科目的作业或者看书, 一堂美术欣赏课伴随投影屏幕上的影片结束了, 但学生并没有欣赏到什么, 更谈不上鉴别。有的老师讲美术知识时只是照本宣科, 按照统一的光盘资料, 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不向学生提问, 师生没有互动。老师偶尔点击一下鼠标, 投影屏幕上的文字、图片出现又消失。学生对此并不在意, 因为屏幕上的东西书本上都有, 只是放大了搬到了屏幕上而已。有的老师不用多媒体, 满堂灌, 学生看不到图片, 感觉除了坐着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虽然一堂美术鉴赏课上完了, 但学生并没有学会怎样鉴赏美术作品。有些老师想让课堂吸引学生, 有趣味, 但只是流于形式, 除了准备PPT、幻灯片外, 内容方法依然是单一的教师主导型的讲授法, 虽然增加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演示法, 并不能引起学生直接的兴趣从而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美术鉴赏课知识理论性与兴趣持久性的关系

(一) 知识理论性是鉴赏课实施的目标之一

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后将“美术欣赏”改为“美术鉴赏”, 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是两个不同层次。美术欣赏涉及更多的是对作品的一种感知、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而美术鉴赏是对作品感性认知后的理性认识, 是鉴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的同时, 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理性地理解、分析他所看到的美术作品, 在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中获得审美体验。鉴赏侧重于对作品的理性分析、鉴别和评价。

美术鉴赏课是与美术史、美术理论密切相关的课程, 学生首先需要对美术基本知识、美术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才能自由地针对美术作品发展自己的见解, 评鉴一件美术作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中美术鉴赏课部分的学习目的的:“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 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与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这四大系列相比, 美术鉴赏的自由发挥部分稍少, 在学习中外各种美术现象与美术流派时, 需要记忆的部分不少, 如一些作品的作者、某个美术流派的特征、某位大师的艺术特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要求“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相比, 高中美术要求较高。

要提高学生独立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必然需要学生对美术的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得更多, 如了解作品的形式、作者的代表作、不同艺术流派的共同特征等等。可以说, 知识理论性是鉴赏课实施的目标之一,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积累美术的知识, 没有这些深入的学习, 美术鉴赏就只会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步了解上, 难以达到“拓宽美术视野, 提高美术素质”的要求。

(二) 兴趣持久性是鉴赏课实施的条件

高中学生毕竟还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对事物的好奇心, 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令他们学习起来更加主动。美术作为空间艺术, 它主要是通过色彩和形体等视觉因素来传递给人, 具有直观性, 这比起数理化、语言文字等理性、抽象的学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一直强调的问题, 美术的形象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这个“读图时代”人们需要有更多的视觉分析能力, 所以必须引导高中生的兴趣能持久的发展。例如, 讲艺术流派的特征时, 可以向学生展示此流派中代表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丰富的图片展示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视觉的刺激带来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流派的特征。然而视觉的感受只是一时的, 要想学生真正地了解流派的特征, 还得有一些与绘画作品和流派相关的事吸引他们, 能激起学生课后研究探索的欲望才谈得上成功的一堂课。

一堂好的鉴赏课不能为了“趣味性”而趣味性, 被“有趣”牵着鼻子走。在纷纷强调兴趣教学这个大的社会舆论趋势下, 教师最终还是应当以授业传道解惑为主, 把趣味性与知识理论性有机结合, 因为最终评价课堂的标准是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 是否达到教师计划的教学目的。欢快轻松的课堂气氛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 因此, 切不可盲目地追求课堂的轻松, 关键是要抓住学生求知欲望的兴趣点,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里有一股持久求知的精气神。

三、融知识理论性与兴趣持久性为一体的课堂策略

(一) 建立开放多元的教学氛围

我们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的感知差异性, 从而在教学上建立起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们从这种氛围中更轻松地感知美术的艺术魅力, 从各自的角度体会美术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艺术美感。例如, 在湘教版的高中教科书《什么是美术作品》这一课中, 在课堂中选择了先让学生小组讨论, 再让学生以辩论的方式来理解美术作品, 这节多元化开放式的课, 其教学效果是惊人的, 学生们踊跃地发表各自的看法, 都积极主动地去分析美术作品。意象美术作品《狐狸的游戏》, 画面无数色彩鲜艳的红狐狸充斥在一个正常的灰色餐厅里, 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有的学生觉得人与动物之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焦虑和困顿;但也有同学认为, 狐狸用红色突出它的的野性, 但餐厅里的人还是在正常的吃饭, 表现了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 体现出大自然的和谐;还有同学认为画面用了灰色和红色对比, 画面活泼、诙谐、有装饰性。老师营造了自由的氛围, 学生就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的辩论使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同时带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往往喜欢这种开放、灵活、多趣味性的课堂形式, 这样能激发他们主动地去鉴赏美术作品, 从而提高他们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二)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把美术鉴赏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在湘教版高中教科书《通俗的浪潮》这一课中, 如何展现经济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我就没有按课本的古今、中外顺序教学, 而是给了三个内容分三个小组讨论, 第一个讨论内容是:找出四部学生近期喜欢的影视作品;第二个讨论内容是:过春节你们家贴什么样的年画;第三个讨论内容是:你们用得较多的手机品牌是哪些。同学们的答案很多, 并且还阐述了喜好的原因和背后的一些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学生影视作品答案有:使徒行者、尼基塔、神探夏洛克、绯闻女孩、古剑奇谭等;喜好的机型答案有:三星、苹果等;贴的年画答案有:春联、福字、窗花等。通过交流, 学生发现大众文化就在自己身边, 并且可以从大众文化的日常性中去分析雅俗艺术的不同, 通过喜好的影视作品揭示大众文化与美术观念随时代如何变迁。如今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 我们可以通过多样性的观赏方式来鉴赏美术, 如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上网来观看一些好的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的绘画过程, 从中学习绘画技巧。美术和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 往往不经意的行为就可以是一个速写的动态, 每天的穿戴也和美术中的配色有关联, 所以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留心生活, 从生活中提炼艺术, 从艺术中体会生活, 这样就容易鉴赏美术作品, 还会去分析美术作品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 很多画家爱好画一些美丽的小镇、风土人情、美丽的女子, 这些都来源于欣赏到了生活中的美, 从生活中找到了创作的激情, 从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所以, 我们的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中的观察, 来体会美、发现美, 提高对绘画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 寻求广泛的鉴赏方式

美术史学上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成果为教学提供了很多参考, 但这样还是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高中美术鉴赏的对象不仅包括中西方绘画作品, 还有关于雕塑类、建筑类、工艺类等艺术形式, 因此美术作品里有众多的类别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时代艺术的发展进步, 必定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找更广泛可行的鉴赏方式。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鉴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 》的教学建议提出:要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手段, 开展美术教学, 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在课堂上的美术鉴赏通常以图片展现为主, 并且类型很广泛, 运用多媒体可以直接展示在课堂上, 网络上的视频、图片也可以制作成课件直接展示于课堂。由于国家对学校硬件教育设施的投入, 现在各中心城区学校的多媒体信息教学已普及, 美术鉴赏课配备了作品光盘, 现在要思考的是鉴赏课如何让学生参与多媒体的交互功能, 不能局限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什么就看什么, 要达到学生想知道什么就可以要求看什么。再就是要思考鉴赏课资源、课件如何网络共享等, 全国有很多优秀的老师有很多展示课、比赛课、视屏课都可以考虑让全国的孩子共享。

2.通过美术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来鉴赏

高中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提出:要认识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美术是艺术创作的一种, 万事万物都与大自然密切相连, 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为人类的美术创作提供了用之不尽的素材, 我们可从中不断汲取表现美的灵感, 从而创作美术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与当时注重人文的社会精神是密切相关的;北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遗留下的产物;还有古代的家具体现出来的美都透着时代的社会气息;而印象派的光和影, 中国画中的意境、神韵这种特殊精髓的美都来自于画家们的细心观察, 善于发现, 勇于表达。所以大自然不仅为美术家提供了绘画创作的源泉, 同时也提供了创作空间, 使作品与大自然、社会文化融合在一起, 相得益彰。美术鉴赏中需要大量的美术知识做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枯燥, 如果教师能将自然、社会与美术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就更容易理解, 也能和老师积极互动, 学习的兴趣自然倍增。

3.通过社会实践来鉴赏

高中美术教育的教学建议提出:要强化体验和实践, 将实践与鉴赏相结合。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行灌输美术知识, 而是通过学生亲自实践的方式来鉴赏美术, 让他们先体验再分析。可以把学生带到画室, 以大师的抽象作品名字为题, 用学生自己的脑和手来表现, 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看看有没有超越, 看看能否体会画家作画时的情感。

我们要改变只在教室上课的策略, 把学生带到室外, 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又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美术作品。比如可以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 美化校园环境。我校每年十月份都安排了绘画写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课, 这是一个亲身体验、鉴赏美术作品的机会。这种让学生动手实践和互相评价学习交流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画的魅力, 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篇4: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关键词:美术鉴赏 现状 有效教学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美术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美术文化素养,拓展美术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完善其人格等任务。高中鉴赏教学存在着一种表面化的状态,如何提高美术鉴赏的教学效率,已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本人根据自己对美术鉴赏教学的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美术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校、教师、家长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度小;

2、学生为文化课程所累,学习美术有心无力;

3、美术鉴赏课堂中许多教师采用传统方式:

1)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如:教师以完成主观设计为目的,把学生当陪衬;不启发引导,提问成了设问,回答只是一种形式等。

2)单纯传授知识,不注重技能和情感意志的培养。

3)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当地的艺术作坊等民间特色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等)。

二、针对高中美术教育现状,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在这种现状下,作为美术教师,针对现有的美术教育现状,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感官。美术教师要运用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使用美术鉴赏方法开展审美活动,从而使课堂上講授的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我认为要让学生利用主动参与美术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式”,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发现式”,有面向全体同学的“集体式”,又有照顾学生差异的“个体式”。如果在整个教学中采用一种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单一讲授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在底下各忙自己的,师生无互动的现象。尽量避免在欣赏课上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无须每幅艺术作品讲解给学生,要将鉴赏的方法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鉴赏知识主动参与鉴赏。将欣赏某个范畴、类型或风格的美术作品过程所需的知识交待给学生,然后再鼓励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自主鉴赏。在进行难度较大的美术作品欣赏时,学生会因鉴赏难度大而放弃思考,这时首先就要将背景性知识讲授给学生较有利;但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小或学生具有一定背景知识的作品,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欣赏,如在上欣赏课《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时,让学生分析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时,先引导思考我国1940年的背景,然后再让他们分析画家面对现实的观点。

教师要设计好一系列的问题。欣赏美术作品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要根据欣赏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思维进行能动的、积极的再创造,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补充和丰富作品的内涵。为了激发起学生的联想与思维,要求教师根据所欣赏的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事先设计好一系列有趣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回答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思维。

(2)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活学生感官

学生一般喜欢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经常变化。在课堂上除了黑板、粉笔外,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另外还可以展示范画,还可带一些实物,也可以利用教室内现有的资源结合课程内容来讲课。如在上欣赏课《中国民间美术》时,在讲到刺绣的时候,教师用PPT展示民间刺绣作品的图片,把买来的一些民间刺绣带到课堂中,也可以利用教室内现有资源,就自己或学生穿的衣服鞋子上的刺绣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2、所给予的美术学习任务应该难易适度,分量适当,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美术教学的任务应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如果难度过大,就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比如在美术《标志设计》课上,如果给学生讲CIS系统,学生理解不了,因此我们在美术课上要控制其复杂度和难度,否则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负担和压力。

3、激发学生美术欣赏兴趣。学生所学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包括认知需要、感情需要、生存需要等),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比学习一般的内容、抽象的内容、与他们生活相距遥远的内容大的多。如学生对漫画、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的兴趣一般要比对古代美术的兴趣要大些。我认为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四种方法,一是,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现代艺术品进行知识讲解并衔接到古代美术作品;二是,美术学习中的所须的鉴赏知识和内容,如果学生熟悉的现代艺术品涵盖了这些知识内容,可以选择让学生学习现代的艺术品替带离学生学习比较远的古代美术作品;三是,优秀美术作品的背后常常蕴含着生动人文历史知识或画家的复杂的人生经历,而这些背景知识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信息, 所以教师通过讲解这类知识,可以引导他们参与。

4、教师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实情感。欣赏美术作品始终伴随着欣赏者的情感,教师在讲授时许多时候过于看重知识的传授,而看轻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比较客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和分析,通过引发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

5、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见解,促使学生多种能力与兴趣的形成,巩固教学效果。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分析和讨论,学生对美术作品必然见智见仁,会产生各种看法或不同的评价。由于学生经验、认识能力有限,这些看法也许是十分幼稚的、肤浅的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是真实的感受,就应该给予尊重和认可。

6、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可以不把教室作为唯一上课地点,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当地的艺术作坊等民间特色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如学生去美术馆或博物馆看到真实的美术作品会比在书本上的图片感触要多,印象更加深刻,进而进行深入的知识上的讲授。

以上是我在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因素,在当前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开发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勇.美术教育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篇5: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

杨敏

在上课开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引导,唤起学生鉴赏美的欲望。教师先利用课件中的优秀美术作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请学生从整幅画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接着请学生再进一步观察,从作品中逐步发现构图的方法、色彩的运用、作品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美术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作品的情趣,也能从中找到一些鉴赏作品的方法。

篇6: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摘要高中美术以赏析为主,需要大容量、高效率、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仅靠书本和板书是无法做到的。于是,课件成为高中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ppt。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PPT课件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辅助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PPT,即Powerpoint的简称。相较于其它课件,它具有易编辑、易操作、易调整和易修改等许多优点,所以也是我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上使用PPT课件,发挥其高效的辅助作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灵动,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为教学锦上添花。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范围完成教学目标,经常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教学。高中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部分)与高中音乐鉴赏(外国音乐部分)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介绍各艺术流派的。在讲授《传统与格新―从巴罗克到浪漫主义》一课的“巴洛克绘画”部分时,由于“运动、变化、华丽”也是巴洛克绘画的主要特征,于是我运用PPT课件播放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来创设情境,利用小提琴特有的音质来传达“运动、变化、跳跃、华丽”的节奏与旋律。学生聆听、感受、体验、总结,在音乐的辅助下很容易的体会到绘画语言所表达的――运动、变化、跳跃、华丽。从而自然地导出课题:“畸形的珍珠――巴洛克”。

这样不仅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到艺术的赏析中,互为促进,加深对艺术的感受,而且将音乐与美术有机的融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艺术语言的细腻与美妙。这个环节ppt课件的应用,不仅整合了学科资源,而且实现了知识的牵引,课题的揭示,从音乐到图画,从听觉到视觉,从体验到认知,ppt课件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与融合的作用。图片、文本演示,弥补讲授不足

学科特点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往往一张图片胜于喋喋不休的赘述。PPT课件的优点之一就是静态图片和文本的演示功能。

2.1构图分析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其中外国绘画部分占很大比例,对经典画作构图的分析是了解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的关键组成部分。单纯的依靠“讲授法”实现对构图透彻的分析理解显然是力不从心。《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件重要的作品,画面的构图体现了具有典范意义的多样统一的原则。“多样统一”是如何呈现的?在互联网上收集到该作品图片,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编辑制作,呈现其“多样统一”的构图特点:(1)耶稣处在矩形画面的中心(矩形对角线的焦点位置),突出其中心地位。(2)以耶稣为中心左右两侧各分两组,每组三个人,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姿态、神情各异。(3)画面空间按焦点透视法(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展开,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纵深感。利用PPT课件先播放一张未经编辑处理的《最后的晚餐》图片,学生观察、分析,教师点拨、提示,讲授探讨构图形式的一些基本方法。之后,再出示编辑制作好的《最后的晚餐》图片,展示“多样统一”的构图特点。形象、直观的图片,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加深体验感知,掌握构图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

2.2文本演示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好的板书简洁明了,具有纲领作用。学生通过板书可以直观把握教学重点,理清知识体系。同时,板书也是一位美术教师业务能力与知识水平的体现,即便是有了PPT课件,也不能冲淡板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协调好板书与PPT课件文本演示之间的关系,既发挥板书提纲契领的作用,也发挥好PPT课件的辅助作用。

《心灵的慰藉与寄托―宗教建筑》一课在教学设计中以哥特式教堂建筑作为教学重点,其中课题导入部分是以中西方古典建筑的对比作为切入点展开的。板书:中西方古典建筑对比,下分三点,(1)材质语言;(2)空间格局;(3)功能作用。用PPT课件播放两张图片:一张是北京紫禁城(中国古典建筑代表),一张是哥特式教堂建筑(西方古典建筑代表)。学生观察图片,感受体验,从两种建筑的材质语言、空间格局和功能作用三个方面讨论分析,学生之间互动研究,总结表述。再利用用PPT课件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1)材质语言:东方木头为构架,中国木制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斗拱。所谓斗拱,托起屋檐的交叠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形成飞檐,使建筑格局平面铺开变成现实;西方石头为主体,纵向发展具有与天堂无限接近的宗教情感,“基本词汇”是柱子。

(2)空间格局:中国建筑是封闭群体,平面铺开的 “四合院”模式。体现 “集体”的美;西方建筑是开放单体,向高空发展,垂直叠加,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3)功能特点:紫禁城是皇帝处理政务与起居的地方,是儒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思想的体现;教堂建筑是基督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体现着宗教神秘主义情绪。

在此教学环节上,在有限时间内单纯依靠板书书写来完成是很难做到的。PPT课件大容量的文本演示恰恰弥补了板书书写的不足,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效果良好。板书是骨架,PPT课件是血肉,二者相辅相成,骨架坚实,血肉丰满。切入视频,画龙点睛

对PPT课件视频资料的使用,用在关键的教学环节上,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移情草木――写意花鸟画》一课的教学设计,重点研究的是花鸟画“借物寄情”的审美追求。对写意花鸟做适当的技法介绍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像“用笔”(顿、挫、勾、擦、点、染;中锋、侧锋、笔断意连等技法),“用墨”(焦、浓、重、淡、清,破墨破色等技法),用色(浓淡渐变)。这些技法仅仅靠讲,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学生也很难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就拍摄了一段短片,自己边演示边讲解,一个内容一个内容的示范,并结合示范讲解重点。然后用PPT课件插入视频文件,在课堂上的相应环节播放。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相当于一对一地讲解示范。上述的“用笔”“用墨”“用色”的相关技法问题迎刃而解,形象、直观。这不仅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增加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厚度。这样,一个教学中的“麻烦”由于ppt课件的恰当运用,摇身一变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篇7: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播放相关教学短片及着名电影,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3、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如优秀的美术作品,画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4)、教学目标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篇8: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1. 授课时重视点拨, 更重视互动, 做到讲授与互动相互融合。

过去, 笔者在上欣赏课时, 认为学生能接触大量的世界名画、经典作品, 接受艺术的熏陶, 无疑是视觉盛宴。想到自己大学时才接触欣赏课, 和现在还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相比, 深感现在的高中生太幸福了。但上了几节课后, 发现教学效果并非笔者想象的那么好, 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 只是走马观花看看画而已, 至于怎样感悟美, 评价美, 无从下手。于是笔者每次上课就展示大量美术作品, 使学生“博览群画”, 以为量的积累总会有质的改变。哪知这样非但没有拓宽学生的视野, 反而检查旧知的时候, 学生对上节课的作品印象并不深刻。说明大量浏览作品能一时刺激学生的视觉, 满足其好奇心, 但不能让他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新课改以来, 笔者调整了原先的教学思路, 每节课有重点地介绍代表性画家及作品, 例如西19世纪的绘画流派繁杂, 笔者把每个流派挑出一两个, 如塞尚、梵高之类的著名的画家, 然后介绍画家生平、创作背景、作品特点等, 学生记忆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另外为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笔者还把同时期的文学流派、音乐流派作简要介绍。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讲解20世纪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抽象画, 当笔者说到这是根据美国百老汇的爵士乐创作而成的, 学生瞠目结舌, 他们被听觉与视觉两种艺术形式能完美结合在一起惊呆了。课堂互动时, 笔者尽量让学生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 尽管有时不全面, 毕竟他们迈出了从“听众”到“鉴赏者”的第一步。有笔者的及时鼓励, 学生们各抒己见, 互动蔚然成风, 课堂生动活跃。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写道:“……在美术课上讲台不仅仅属于老师, 还是学生的舞台, 老师给了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 这时学生总是很兴奋, 掌声不断, 也为课堂添上一份色彩……”

2. 美术教师必须不断拓宽思路, 提高自身艺术鉴赏水平。

笔者一向坚持急学短缺知识, 深学专业知识, 博学相关知识的原则, 深知教学中一名教师具有渊博知识的重要性。经典的美术作品是人类精神体验的升华, 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艺术语言和人类丰富的精神生活存在着微妙的对应同构关系。笔者认为要胜任课堂教学, 必须不断地学习本学科知识,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成为“学者型”教师, 尽快使自己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另外, 鉴赏课内容丰富多彩, 作品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课程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的跨学科特点, 与文史学科联系相联。上好一堂课, 老师必须具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来阐述画面的意境。如中国山水画诗书画一体、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老师首先要讲出自己的感受, 才能带动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另外还要具备政治老师较强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特定的环境的分析, 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时代寓意。例如二战时期克勒惠支的版画作品, 以黑白两色强烈对比, 无声的语言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此外还须具备历史老师广博的知识, 动听地讲授承载着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例如《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经典的社科类作品, 向学生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服饰文化等。虽说三尺讲台上老师只有几十分钟的“表演”时间, 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分析、声情并茂的讲解, 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作品的内涵, 就达不到开设鉴赏课的目的, 至多是看几幅作品知道几个画家而已。如果老师以丰厚的专业技能知识、哲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等知识为底蕴, 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为保障, 同时又以广博的教育教学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如鱼得水, 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轻而易举地让他们进入审美角色, 参与进来, 逐渐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审美境界,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提高鉴赏课的质量, 需要学生做好预习, 更需要环境熏陶。

鉴赏课中很多知识的专业性太强, 例如建筑的结构就有几十种, 一些生僻的术语老师也需要学习, 课前准备。同样, 学生如果能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 在课堂上反馈, 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但由于条件所限, 或者说迫于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 学生无暇顾及或是思想上不重视美育教育, 不注重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课堂上老师很难不“沦”为讲解员, 自说自话, 自问自答。使得新课改的意义大打折扣, 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另外, 学生除了从美术课上获取美术知识, 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而在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 如卢浮宫、伦敦国家艺术馆等著名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向游人开放的, 能够看到千年前的作品真迹肯定产生强烈的震撼, 与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看到的图片效果大相径庭。在西方国家有些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博物馆里临摹, 画上一天也没人过问, 这一点我们国家就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学校开展艺术教育难度大, 不是学生艺术素养差, 而是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平台、更好的条件来提高艺术素养。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体现。在艺术教育中,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艺术, 体验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 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 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为己任, 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互动教学不断引导学生探讨美育教育的真谛, 通过不断探求未知知识, 为学生个人素养提高、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有用人才。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高中美术教学, 对授课老师是一种挑战。本文结合新课改的观点,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做课堂的主人, 愉快学习、合作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达到鉴赏课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9: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     传统     兴趣    师生互动

如何上好一堂美术鉴赏课?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感触颇深,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当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弘扬传统,酿酿感情

众所周知,当下的美术鉴赏为非应试科目,所以学生不太重视也在常理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重视这门科目,是每位美术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在上第一堂美术课之前,我重点介绍和讲解了美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美术在人类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并且使学生认识到美术鉴赏乃至日常生活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下的美術鉴赏课本汇集了美术的各个门类,主要包括古今中外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大量的国画珍品都是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很多山水画作品都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当然,在弘扬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借鉴西方绘画的优点,区分中西方绘画的艺术特色。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其不同流派的不同语言,才能与之交流与对话,进而知道怎样从感性入手进行形式分析,用心、用感情去深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才能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二、提升教学,培养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仅仅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听久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应当拓宽知识面。如:我在讲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虾》的时候,前一节课搜集资料,从网上下载了介绍齐白石生平及绘画作品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学生很认真地观看了这段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引导学生从齐白石的三个艺术阶段,即摹古阶段、写生阶段、创造阶段中总结出白石老人每个阶段绘画虾的不同艺术特点。课后要求每位同学写一篇一百字的观赏心得。到下一课上课之前我查看了同学们写的观赏心得,并当众表扬了写得优秀的同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能发现有些同学上课时会自觉地做些笔记补充课外知识,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尝试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美,产生探究欲望。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感染来理解作品。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大家所熟悉,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欣赏作品时从画面的右侧徐徐看起,从郊外清寂的小村庄到热闹非凡的都市,画面随着古筝曲从清静到车水马龙,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快感和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三、搜罗资料,拓宽视野

由于版面有限,美术课本中有很多国画作品都是局部图,老师在讲授、学生在欣赏时存在局限性。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在上课之前搜集相关的绘画图片,以全卷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赏。如:张萱的《捣练图》,书本中的局部图只描绘了全图中的右边一组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的情景。全图共分三个部分,另外两个部分学生更感兴趣,观看了全图之后,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通过讲解很快了解了唐代宫廷妇女勤于女红、进行捣练的劳动全过程。

讲到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时,我用一幅完整的印刷品展示给学生观看。当一幅六米多长的宏伟巨作展现在眼前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观赏。这幅巨作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通过讲解发现让学生感兴趣的不是它的艺术特色与绘画技巧,而是这幅画得以流传下来曲折的背后故事。现存的《富春山居图》真迹分为两部分,一小部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大部分藏于台北博物馆。

四、师生互动,活跃氛围

“师生互动”这个环节,我一般是分为两个部分来完成。

(一)理论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师生“互动”氛围。 老师提问学生,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可根据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部分向学生提出疑问;学生提问老师,这是鉴赏课上师生“互动”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学生提问学生,这是新型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活动的双方激情燃烧起来,整个课堂既摆脱了静止,又呈现出动态,审美主体完全处在一种自主的状态,生生互动,自主释疑,自主创新,问题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交流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这互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自主地获得了新知识。

(二)实践部分

在讲到《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就准备好了剪刀、彩纸等工具,在课堂中动手演示剪纸,请会剪纸的同学一起上台参加,共同完成这项民间美术中的剪纸艺术。这种“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热情飞扬。

五、总结

篇10: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作者:李美云单位:濮阳范县一中电话:***邮编:457500类别:论文类

摘要: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新课标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新课标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善于自主探究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为此,只有创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中国民间美术》一课可以和学生们共同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然后自由组合,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将提问权下放,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同时,学生的提问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有的放矢。这样的课堂教师融合在学生中,师生共同参与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二、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力的系统,是一个以学生的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流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尽管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但在情感方面却相当封闭,他们没有象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敢于坦陈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胆怯、爱面子。再加上长期养成了一种不愿在课内举手发言的习惯。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把课本的内容列成许多问答题或选择题,让学生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发言方式,旨在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此外,为了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可以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带着微笑认真听他们的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及时表扬

鼓励。即使学生的论点有欠缺,也避重就轻地加以总结。许多的事例说明:开展欣赏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要做到倾听学生的心声,时刻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

三、丰富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直观教学是美术鉴赏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利用多媒体教学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鉴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脱离课本那些有限的图文资料,为学生开拓一个更广大的艺术鉴赏世界。

在上《古建筑的保护》时,着重介绍世界园林史上的明珠--圆明园。让学生欣赏圆明园全景及局部图画;接着让学生观看优秀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当影片中出现了圆明园那如诗如画般的景色时,同学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当看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时,同学们无不为之愤慨。最后,画面定格在了圆明园的遗址上,带着深深的思索结束了这节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注重实践,让学生动起来。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比如说上完《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之后,可以准备了一节设计制作课,请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理想中的家园”。大家在前一节课上欣赏完国外传统与现代的建筑之后早就跃跃欲试。老师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展示自己设计理念的舞台,学生们当然格外卖力,在小组中制作出了一个个别致的模型,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整合其他课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古代中国山水画家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可见诗歌与绘画这二种艺术真称得上水乳交融了。把诗歌引入美术课堂,依据学生的丰富想象,把诗歌与绘画联系起来,去领略诗情画意,增强审美感受。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山水画的意境时,直接引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充分体会线之美。利用大自然曲线和直线组合的美景,让学生在提高对线的认识基础上想象,并画成一幅诗意画,体会线在自然美与艺术中的作用,从而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诗画结合,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意境和审美享受,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涵养。

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标强调:“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评价学生作品要从促进学生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能用统一的尺度来要求学生,要体现美术的基本特征,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作品,心情应该是非常兴奋的,也迫切地想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等,来评析学生的作品。在评价中,我们应强调过程性,关注个性的差异。当然,赞美、鼓励是主要的手段,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及时给予学生积

极向上的评价。

篇11: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音乐的渗透 陆家高级中学

黄宏

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音乐的渗透

【摘要】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把音乐与美术相融合,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作品,欣赏作品,感悟作品。通过音乐,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想象空间,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激发艺术想象,体验艺术情感,活跃思维,深入理解作品,发挥艺术创想。音乐的渗透,必然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

音乐

美术鉴赏

渗透 【正文】

音乐、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能净化人的心灵和涵养人的心智。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有很多,而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引入音乐元素,采用美术与音乐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将美术的视觉之美与音乐的听觉之美完美结合,能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有效性与时效性。那么音乐元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现有效渗透呢?

一、以音乐导入新课,增加学习兴趣

上一篇:酒店餐饮酒水购销合同书下一篇:每逢端午节促销活动方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