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头像教学的心得

2024-05-07

高中美术教学中头像教学的心得(共9篇)

篇1:高中美术教学中头像教学的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中头像教学的心得

1、头像教学教学研究过程

学习头像首先就要了解头部结构,了解的同时还必须要理解,默记。因为我们脸部的形体特征、面部的各种表情都是由结构来决定的。所以说结构理解的透彻与否决定了头像画的好坏。

现在我们来分析头部结构。头部结构可以分两个部分来了解,一是头部骨骼。二是头部肌肉。

1.1、头部骨骼

头部骨骼分为1顶骨、2额骨、3眉骨、4颞骨、5颧骨、6鼻骨、7上颌骨、8下颌骨、9颏隆起、10枕骨、11额结节、12下颌角。

头部的骨骼除了顶骨、鼻骨、枕骨是单独一块外,其余的都是左右两边对称。其中只有下颌骨是可以活动的。额结节―颧骨―颏隆起这六个骨点决定了人的脸形的长短、大小、方圆。

1.2、头部肌肉;正面肌肉图

肌肉相对与骨骼讲更复杂。肌肉的穿插、重叠、大小变化较多。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借助图片、模型、多媒体等形式讲解透彻。脸部肌肉和骨骼一样大部分是两边对称。主要有这些1额肌、2颞肌、3眼轮匝肌、4降眉肌、5鼻肌、6颧肌、7上唇方肌(笑肌)、8口轮匝肌、9唇三角肌、10下唇方肌、11颏肌、12咬肌、13胸锁乳突肌。脸部肌肉的拉和松就形成了人的各种表情。

1.3、头部的基本比例与五官位置

头部的基本比例。头部的基本比例为“三庭五眼”,发际至眉间、眉间至鼻尖,鼻尖至下巴,三段的长度相等而通称“三庭”;从正面看脸部最宽的地方为五个眼睛的宽度,两眼间距离为一眼宽,两眼外眦至两耳分别为一眼宽,即通称“五眼”

1.4、五官结构

(1)眼睛的结构:眼睛形态复杂将其形体简化可以看着是一个球体,一个球体镶嵌在眼窝内,表面覆盖着上下眼睑。眼睑的上下边缘长有放射状形态的睫毛,双眼视点朝向同一方向。

(2)鼻子的结构:鼻子突起于面部中央,是脸上起伏最大的形体。鼻子上接眉骨,下接人中,从正面看鼻子是脸的正中轴。鼻子的外形可以看成是一个正放的棱台。细分后我们把鼻头概括成球形。两侧鼻翼是两个圆台,上小下大鼻梁是一个不规则的棱台。

(3)嘴的结构:嘴部整体是个拱形的弧形结构,由于覆盖在整体为马蹄形壮的牙齿外侧,嘴唇像贴合在圆柱体的表面生长。嘴的透视以人中为界,正面角度左右均等,全侧面只能看到半个嘴唇。上下嘴唇都是有厚度的形体,上嘴唇像个角度大的M形,下唇相对平直些。

(4)耳朵的结构:耳朵的外形呈C形,形体结构象个扇贝的壳,上宽下窄,由外耳轮、下耳轮、耳屏、耳垂组成。耳朵不是完全垂直的,而是带有一定斜度的长在头部的两侧,耳朵的长度大致与眉底到鼻底的距离相等,整体斜度与鼻子斜度相近。

1.5、素描头像步骤训练

素描步骤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做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做画习惯,(1)构图:先观察对象头部动态、面部黑、白、灰构成关系,然后在纸上勾勒出对象的头、颈、肩动态及大小形状、朝向关系。构图要饱满,起形过程中要始终着眼大的轮廓,不可陷入局部。

(2)明确五官的形及外轮廓:结合三停五眼的比例和对像的具体特征,在脸部的朝向对应。反复比较,抓准对象的五官特征,然后借助辅助线对照五官进一步明确脸、头发、脖子和衣领的外轮廓。

(3)找出头部的体面关系:刻画时要重视整个头部正面、侧面和底面的关系,根据体面的朝向和具体光源,找出连贯的明暗交界线。整体铺设受光部,注意暗部的统一完整,同时要注意交界线的形状和强弱变化。

(4)区分头发、脸部和衣服三大快的黑、白、灰关系:该部的刻画重点是头发与衣服、同时明确头发的来龙去脉,衣领的穿插及五官的基本形,加强五官底面,区分出五官与底面的层次。

(5)深入刻画五官:把眉弓的结构体积、眼睛、瞳孔、眼角都进行深入的刻画。区分出鼻子的正面、侧面和底面,表现出鼻骨的结构和鼻头、鼻翼的关系。围绕嘴巴做出口轮匝肌的形体。接下来把脸部的明暗交界线深入一下。

(6)重点塑造头发与衣服:注意头发顶面、侧面和正面的区别及头发的质感、重度,头发的前后、松紧变化要把握好。衣服的处理要根据画面需要作主观调整。

(7)围绕交界线继续深入刻画脸部灰面:仔细分析脸部亮部的结构以及亮灰面微妙的灰蹭次变化。注意额骨、颧骨和下巴骨点突出的地方,区分好层次变化,收拾好外轮廓的松紧穿插关系。

(8)调整完成:退远观察画面整体效果,用橡皮察掉一些过于繁琐或影响画面效果的地方,统一暗部。收拾头发、脸部和衣服之间的松紧节奏、强弱和主次虚实关系,以及对象微妙的神态特征。

随着高考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的教学也要跟着高考要求而变。但是无论高考如何改,考试的基本点不会变,基础的东西不会变。因此学好基础的东西是以不变应万变。

篇2: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

一般来说, 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有用来帮助加深理解某地理概念的概念图, 如《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图》等;有用来说明某种地理原理的原理图, 如《冷锋与天气图》《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图》等。除此之外, 还有许多以地图为基础用以表述地理现象的分布图、示意图、成因图等, 如《世界洋流分布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等。现行高中新教材, 非常注重地理图像的信息传递功能与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展示功能。高一、高二必修教材中共设置了三百幅各种类型的图, 多是概念图、原理图、示意图、统计图等。

对于教学来说, 从这些图中获取信息, 要求学生理解地理图像隐含的语言功能, 能根据图像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分布特点、变化路线, 找出地理事物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或变化规律。

地理课没了图像, 也就失去了自我。正确的运用图像象教学就在于从最大限度去发挥其优点。

1.使用直观、实效的图像

有些地理事物距我们十分遥远, 无法亲身感知, 教与学双方, 都增加了难度。这时, 图像就显示出语言所无法表达、无法传递的信息。借助图像, 层层剖析, 就可以提高课堂效果。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加深了对这种自然现象或文化现象的理解。

2.使用趣味性比较强的图像或实物

趣味性较浓的图像, 不仅能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加强对地理科的重视, 还能从很大程度上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经久不忘。

如课本讲述天体时, 针对学生对流星雨、彗星感兴趣, 以大气层为界, 画图区分;以牛郎织女传说为例, 这样可一目了然, 对学生来说又不易忘记。

3.使用对比强烈的图像

强烈的图像比较, 可以增强地理事物的差异性的效果, 体现地理事物的自然特征或时代性特征, 透析人文现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些内容, 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的限制, 只靠文字教材的阐述难以理解透彻, 教师以文述意, 总有些学生疑窦难开。这时候, 以图解意, 就可以柳暗花明。

其他的, 像南北半球风带的分布, 南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的形成等内容的理解, 如果借助图像,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尽管图像教学传递的信息功能比文字叙述要强得多, 效果要好得多, 但在运用时也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要切合实际, 贴近生活

除了课本的图像, 课本以外的例子, 要举学生最熟悉的事例, 要切合实际, 紧密联系教学, 力求实用, 越接近生活, 和教学内容越紧密, 学习的兴奋灶就越容易点燃。

例如, 在讲述东亚季风时, 看似容易, 实际上有些同学仍会混淆。为了说明这一点, 可以以现在生活中风向为例;又如, 南亚季风洋流离我们很远, 但结合郑和下西洋去、返季节学生却容易理解。学生觉得教师所举事例实实在在, 就在身边, 才能去理解课本知识。

2.引用图像要准确, 切忌牵强

在利用图像教学前, 要充分考虑所利用的图像在教学中所能传递信息的多少、轻重, 是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接受与理解, 是否会引起争议, 是否有些牵强附会。

一般来说, 课本原有的附图最接近所学内容, 要想同样准确明白地表达讲述的内容, 要从众多的图片或实物中挑选最能传达课文信息的图片或实物。

3.选图要简单易懂, 出其不意, 奇正结合

也就是说, 选图解意要立意新颖。不离俗套的图片, 同样引不起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兴趣。使用的图片要奇正结合, 出乎学生的意料, 在此基础上归纳正源。

如在学习人口迁移时列举出外出求学等事例, 这些内容很简单, 但学生不易联系到。由此而产生的效果较课本上的图更能有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课文。

4.图像教学的使用要选时适当

图像教学在课堂中的使用能否达到最佳效果, 取决于展示图像的时机, 用于引入新课、突破重点、分析难点、图示总结, 还是用于课题总结或复习, 取决于所选内容, 以图释文或是以图复习, 都要根据课堂教学进程的需要适时展示, 收取最佳效果。

篇3:高中美术教学中头像教学的心得

一、图像史料概述

图像史料也称影像史料或可视史料,狭义上指承载历史信息的图像资料,包括图片、地图等。而从广义上定义,其范围除了狭义上的图像资料之外,还包括遗址、遗迹、文物等实物,还包括相关历史纪录片在内的影视作品以及传达或呈现历史理念的资料。

从形式上可将图像史料分为两大类:影视史料和图片史料。影视史料又分为历史剧情片(影视作品)和历史纪录片两种。剧情片指的是反映历史事件的相关录音、电视剧、电影等,历史纪录片则是指相关历史文献纪录片以及当时拍摄的新闻纪录片。与剧情片相比,图像史料更为复杂,从细处可分为科学技术图、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图、人物图像图、地图、艺术品图等。另外,从来源上看,也可将图像史料分为再造性图像史料、原始性图像史料两种。其中,再造性图像史料指的是后人根据已有的历史信息,通过想象创作出来的有关历史的漫画和图画等。原始性图像史料则是指真实存在的,能够直观反映历史面貌的纪录片、古画、照片、拓片等。

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对图像史料的分类分析,可知图像史料多种多样,为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图像史料,采用不同的应用策略,以充分发挥不同图像史料的价值和作用。下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图像史料运用形式。

1.所选的图像史料应具有典型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广度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图像史料能起到举一反三、拓展思维的效果。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往往有众多图像史料可供选择,教学时所选的图像史料并非越多越好,而应挑选出那些有代表性的图像史料,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清朝末期外强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相关历史内容时,为突出反映侵略者的暴行,教师可选择英法联军侵华时焚烧圆明园后的照片。透过照片,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片狼藉,然后教师再将圆明园遭到破坏前的图片与之进行对比,强烈的反差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教师此时可对照片的内在信息进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联想和思考,透过这些典型的图像史料,使学生对历史真相有更深认识。

2.所选的图像史料应具有一定的深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单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内容,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要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应用图像史料进行辅助教学时,就应选择那些内涵丰富的图像史料,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

例如,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已对二战的相关历史知识比较熟悉,有些甚至能如数家珍,其知识拥有量可能超过教师。教师若采取直接讲授的方式或随便选择那些能直接反映历史内容的图像史料,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其思维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可导入一些寓意深刻的历史漫画。如选择历史漫画《三头怪兽》时,可先试问学生漫画中的三头怪兽分别代表哪三个国家,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二战的背景资料,一步步解读漫画的内在寓意。透过历史漫画的解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其本质属性,锻炼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

3.所选的图像史料应具有联系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概念

在应用图像史料进行历史教学时,所选择的图像史料应具有内在的联系,遵循由浅入深、相互补充、相互呼应等原则,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历史概念,从而培养整体的、连贯的历史思维。

例如,在梳理抗日相关战役时,由于战役较多,学生可能出现先后颠倒的情况,而历史学习的要求是要注重历史事件的时间性,这也是历史考试的重点之一。为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教学时可利用图像史料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性。如利用多媒体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抗日战役,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直至1945年的湘西会战。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选择正确的图像史料并加以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篇4:产程中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200例, 产妇的年龄为20~34岁, 多有产妇均为单胎、头位。所有患者经骨盆外测量各径线都在正常范围内;产妇均是在临产后经四步触诊法结合B超检查而筛查出的横枕位和枕后位者[1]。本组中排除了合并有严重妊娠并发症的产妇, 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00例产妇。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产妇均给予顺其自然分娩, 不给予任何特殊临床处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对于两组宫缩乏力的产妇均给予催产素加强产力, 行胎心监护[2]。

1.3 观察组产妇临床处理

人工破膜处理是在产妇工口开大到3 cm的时候, 在宫缩间歇期将胎膜刺破, 主要观察产妇羊水的形状, 如果其羊水形状正常则继续试产。同时在消毒后对产妇进行阴道检查确定胎方位。产妇体位干预, 主要是在第一产程的活跃期, 当产妇宫口开大到3~6 cm时, 帮助产妇采取与胎儿肢体同侧的高坡度侧俯仰卧位, 使产妇前胸尽量贴近床面[3]。徒手扩张宫颈, 当产妇的宫口开大到6 cm时, 产妇的宫颈管展平, 宫颈口松弛, 没有宫颈水肿出现, 产妇的胎膜已破。在有效的宫缩状态下, 进行检查的医护人员将右手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产妇的宫口两侧的边缘位置, 当产妇进行宫缩的时候, 医护人员配合宫缩向上推宫颈并且向两侧扩张, 同时指导产妇向下屏气, 增加腹压。以上的操作重复进行2~3次即可。徒手旋转胎头, 产妇取膀胱截石位, 对产妇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导尿, 医护人员首先要了解产妇的盆骨情况、胎方位以及宫口扩张情况, 产妇确诊为横枕位或枕后位之后, 做好以上的准备后在产妇的宫缩间歇期进行徒手旋转胎头。医护人员将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 将手放在胎儿的头顶额部, 拇指张开, 利用手指与手掌将胎头托住, 针对左枕横位顺着逆时针方向旋转45°变为左前枕位;针对右枕后位顺着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变为右前枕位。完成徒手旋转抬头之后, 叮嘱产妇采取向胎儿肢体方向的侧俯卧位[4]。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基本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潜伏期与对照组产妇相当, 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两组产妇潜伏期与活跃期的先露下降与宫口扩张平均速度对比

观察组产妇潜伏期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和宫口扩张平均速度与对照组产妇相当, 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活跃期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和宫口扩张平均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产妇,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 两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2.4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与缩宫素使用量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产妇产后缩宫素使用量与对照组相当, 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 讨论

导致产程中头位难产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胎方位异常, 主要是横枕位和枕后位。且头位难产易导致产妇的第二产程延长, 会造成产妇丧失顺利分娩的信心, 从而导致剖宫产率升高, 从而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升高, 使整个分娩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给产妇和新生儿都带来了影响。因此,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积极的临床干预, 降低产程头位难产的发生率, 对于保证母婴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组研究中, 给予观察组产妇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等临床干预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人工破膜能够避免产力的额外消耗, 同时还可以及早发现羊水粪染情况, 对于加速产程, 确保母婴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产妇进行体位干预, 使其采取最佳的分娩姿势, 能够有效地防止和纠正胎头的俯屈不良;徒手扩张宫颈主要的作用是促进产妇宫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全开, 同时有效消除影响先露下降和旋转的阻力, 从而加快先露下降的速度;徒手旋转胎头配合产妇以胎儿肢体方向侧俯仰位体位, 能够促进胎位纠正, 使分娩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 对经四步触诊法结合B超检查而筛查出的横枕位和枕后位产妇, 在分娩过程中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处理能够减少产程胎头难产发生率, 降低新生儿宫内窘迫与窒息的发生率, 对于保证母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产程中头位难产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200例, 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0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均给予顺其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对于两组宫缩乏力的产妇均给予催产素加强产力, 行胎心监护。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产妇活跃期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和宫口扩张平均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产妇,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产妇产后缩宫素使用量与对照组相当, 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经四步触诊法结合B超检查而筛查出的横枕位和枕后位产妇, 在分娩过程中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处理能够减少产程胎头难产发生率, 降低新生儿宫内窘迫与窒息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程中,头位难产,临床处理,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洲, 张国英.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报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0 (1) :30-32.

[2]高燕, 杨惠英, 唐晓惠.骨盆倾斜度与难产的关系[J].现代护理, 2012, 8 (2) :84.

[3]梁礼莉, 谢智萍, 李洁.产妇第二产程不同分娩体位分娩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16 (1) :49-50.

篇5:高中美术教学中头像教学的心得

【摘要】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理的突出特色,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图像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以图激趣、以图导学、以图启智、以图感美、以图育德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功能。运用好地理教材图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图像系统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3-017-01

地理图像系统是指地理教材中的地图、示意图、景观图、剖面图、统计图、遥感图像等储存和传递教育信息的系统。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据统计必修地理Ⅰ、Ⅱ、Ⅲ册图像总数达433幅,其中地图27幅、示意图148幅、照片绘画164幅、统计图58幅、遥感图13幅、漫画4幅,其他19幅。图像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为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和培养学生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它寓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深受师生喜爱。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地理图像的知识传授,还要挖掘地理图像的其它教育功能,还要教给学生读图、绘图、用图的能力。我在高中地理教材图像运用的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1. 以图激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地理图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构建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桥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魅力。如讲地球的宇宙环境时,用必修Ⅰ,图1-3太阳系示意、或播放“遨游太阳系”视频,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图1-5总星系的一部分——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图1-6,“勇气”号探索火星照片,用这两幅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新探索彩图,展示现代科技的成果,说明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有力佐证。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宇宙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世界观,探索宇宙的精神。

2. 以图导学

在地理图像教学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读图、判读图像,提取信息的技能,达成教学目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训练读图、绘图与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技能,如必修Ⅰ,图2-40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水循环概念、过程和环节、地理意义。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那些环节产生影响。要实现以图导学,就要创设不同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认知潜力和发挥多元智能,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以图启智

地理教材的图像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教材文字配合,相得益彰。图像的智力功能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读图、析图、质疑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开发智力、开启智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地理图像提出问题启迪学生,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思维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必修Ⅰ,图3-3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带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通过对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各要素的分析,对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有了深刻的认知,可使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水循环、大气的热状况、地表的物质组成、植物分布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以图感美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一般美是从感觉开始到感悟、从体会到体验的思维过程。地理之美可分为自然景观之美,其中绚丽的色彩、千姿百态的形状给人以美的感受;人文景观之美,人类活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建设家园取得的成就,凝聚着人们的人文智慧和力量;人地协调之美,反映了地理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谐发展的理念。例如必修Ⅰ,图2-18 日本富士山,图2-20海蚀涯,图2-21风蚀地貌,是大自然的美。图2-22梯田是人类农业活动产生的美。图3-8地球表层的差异性,反映了地球上绿色的平原、广阔的草原、黄色的沙漠、蓝色的海洋景观;气候、植被、动物的不同分布规律。教材通过这些图像把地理之美的信息传输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心对地理之美的追求。

5. 以图育德

地理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的阵地,而寓德育于图中是地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必修Ⅰ,图4-30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必修Ⅱ,图1-1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1-5世界“10亿”人口年表、图4-1大气污染、图4-2固体垃圾污染、图4-3人类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破坏、图4-5水污染、图4-9土壤污染、图4-17丰富的海洋资源等,这些图像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强烈的环境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必修Ⅲ,1-19新一代波图音737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和机身尾部三大部分,共5000多个零件,分别由我国上海、西安和沈阳三个飞机制造厂生产。图1-20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规划示意、图1-21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布局示意、图2-6“三北防护林”、必修Ⅰ,图1- 8大棚农业等图像,反映了我国生产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远大志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对高中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的运用,它是地理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技能,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把握好运用教材图像的教学环节,使图像的各种功能落到实处,真正地发挥教材图像系统在地里教学中的作用。地理教学就会取得更好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唐仪容、李晴.高中地理必修实验教材图像系统比较[J] .地理教育,2007(05).

[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Ⅱ、Ⅲ.湖南教育出版社.第3版,2014(11).

篇6:高中美术教学之素描教学心得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素描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无论什么风格的素描, 都要注重基础知识。因此, 在素描教学时, 教师要本着现实主义的教学原则, 用现实的手法去表现描述对象的真实状态与情感。学生在描绘一幅作品时, 要从客观的物象着手, 再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对描述对象的认识、感受, 再用艺术的手法去体现环境和实物之间的关系。此外, 学生的主观感受也是很重要的, 素描时最忌讳的就是凭空想象, 学生在作业时要和客观事物相联系。艺术的手法主要指的是用概括、加强或者减弱、取舍等手段进行对描绘对象进行艺术处理。教师尽量不要主张学生在基础训练时采用这种变形的手法, 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主观随意的不良绘画习惯, 如果是学生合理的创新想象教师应该鼓励。

二、用创意素描来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

基础素描主要是用来研究和解决“形”的有效手段, 它以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为主要目的。进行创意素描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因为创意素描需要运用造型来解决创意形象的表现问题, 以便达到展示立意的最终目的。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素描主要倾向于对客观物象的视觉描绘而创意素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意思维的练习, 它的练习离不开造型, 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做创意素描练习的时候, 一定要在造型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创意而忽略了造型, 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基础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 因此, 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意练习时, 教师一定要坚持强调基础素描中的结构、形体、比例及体积感、空间感等要素, 只有掌握了物象外在的一些形体特征和内部的结构特征, 才能促使造型更具逻辑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而学生对物象的造型认识与理解会更加清晰。作品所塑造出来的形象主要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 用素描这一表现形式来揭示物象的形体, 能够从平常的物象中体现深刻的思想, 增强学生增强造型意识, 也能够锻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素描教学, 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

美术教学中,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改变了过去单向的传输知识的弊端, 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各种媒体信息的有效传递, 为学生的素描学习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提高了素描的教学效果。比如, 在美术写生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好的素描写生作品, 然后融入相应的音乐元素, 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能受到刺激, 实现双重艺术感受, 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素描写生过程中, 也可以制作对应的视频或者是PPT课件为学生展示分解操作的步骤, 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素描写生的具体操作步骤, 为提高他们的素描写生能力奠定基础。

四、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素描绘画练习中, 很多学生的临摹是很不错的, 但是, 一组织他们出去写生或者默写的时候, 很多学生的表现就不太好了, 他们画出来的作品不是缺少立体感, 就是使物体缺少空间感。学生们出现这种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作画的时候, 并没有自我的表现力, 也没有必要的思考力, 对作品缺少创新意识。一般来说, 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 需要作画者在扎实的绘画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得到的, 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者的创新能力。因此, 教师在实际的素描教学中, 要组织学生挖掘日常事物的新特点和新变化, 然后再通过自身的加工和创造, 让素描作品更富有活力和新鲜感, 这样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利于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学习的空间感和思维能力。

掌握素描技巧, 学好素描知识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素描是所有艺术造型的基础, 也是学生综合美术能力的外在表现。素描是考验学生基本功的一条有效途径。高中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 要善于钻研教学策略和方法, 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并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指导学生摆脱原来固有的思维模式, 激发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总的来说, 素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 一定要让他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切记不可走捷径, 也不要浮躁。

参考文献

[1]刘渊.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5) .

[2]王龙军.浅议素描静物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 .

[3]景大方.浅析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教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 .

篇7:高中美术教学中头像教学的心得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图像法 应用 作图意识

一、引言

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物理,它的知识繁多而抽象,学生很难快速理解并掌握。因此,寻求一种将抽象转化为直观的方法十分有必要。图像法是将物理知识转化为理想化的图像模型的方法,具备抽象向直观转化的条件,因此可以借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物理学习内容,达到高效学习。本文中所说的图像法主要是指示意图(草图、受力分析图、电路图、轨迹图)和函数图像(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力—时间图像)。由于教师并没有系统地讲授图像法,导致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本文将具体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问题,并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方法和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研究。

二、高中物理图像法概述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函数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就称之为图像法。图像法通过图像来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利用图像法可以直观、形象地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呈现物理规律与物理知识,使学生更直观地透过事物本质进行深入研究,使物理问题更为简洁明了。物理图象有很多类型,如模型图、受力分析图、过程分析图、矢量合成分解图、函数图象等。图象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能使物理问题简化明了。这些图像都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和学生进行物理教学和学习,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现状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仅在授课时会用到图像法,学生则习惯于运用数学解析法来解决物理问题,缺少作图意识,导致图像法应用不深入。

(一)教师没有系统讲授图像法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多数高中物理教师会在教学中运用示意图和函数图像,其常常会根据教学内容画出规范的图像,但是仅限于教师自己使用。由于函数图像法解题存在着一定的不可知性,解析法却是万无一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拿图像法来辅助教学,却并不曾将其系统地讲授给学生,而是强调让学生运用解析法来解答,确保得分。实际上,教师不必担心图像法的可靠性,因为解题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只要答案正确都会得分。能用更简捷的图像法解决问题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应更加值得提倡。

(二)学生习惯于数学解析法,缺少作图意识

由于教师并不提倡使用图像法进行物理学习,因此学生在物理学习与解题过程中,常常习惯于使用数学解析法,力求稳妥,但是其缺乏作图意识,也缺乏使用图形的技能技巧。问及为何不使用图像法解题的时候,一些学生回答说:“画图很麻烦,所画的图像也不一定能确保正确,使用图像法解决问题时还会经常犯其他的错误。”这一点可以在笔者所参与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图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中体现出来。对于调查问卷的第1题“在物理学习中,你常常画图思考吗?(A总是 B经常 C偶尔 D从不)”,有99名男生和132名女生选择“C偶尔”,这是所选人数最多的一个选项;而对于第8题“如果可能,在平时的练习中,你经常利用图像法解题吗?(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根本不)”中,23名男生和52名女生选择“C很少”;对于第18题“你喜欢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吗?为什么?”中,190名学生表示不喜欢通过画图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图像法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应用意识和应用习惯,他们在图像法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予以重视。

四、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研究

以上,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现状,下面我们将针对以上现状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展开如下研究:

(一)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重对图像法的介绍

对于调查问卷第6题“老师向学生讲解有关物理图形的画法、技巧吗?(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很多学生反映老师很少或者从不讲解物理图形的画法和技巧,这也是学生缺乏作图意识与作图技巧的主要原因;第7题“老师画的示意图,你能理解吗?(A能 B大部分能 C小部分能 D不能)”,受访的443名学生中有81名学生表示自己只有小部分能理解,6名学生表示不能理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对图像法的介绍,多向学生传授图像法的使用原则,争取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能对图像法形成一个认知。

(二)通过习题培养学生的作图意识,巩固学生图像法应用技能

在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中,对于学生方面的原因分析笔者已经阐述得比较详细。在实际应用物理函数图像的调查中,学生对函数图像的使用仅局限在课本中的几种类型,固定的题型和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只适应了特定情况下的一些解题方法,没有提高到思维的高度,物理图像的意义与价值并未被学生真正理解与运用,所以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认为图像法简单,但是自己往往缺乏应用意识或者不能正确运用。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较大差距,这是有主客观原因的,因为函数图像与数学有很大关联,是一种更抽象的物理语言,其本身具有一定难度;通常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更偏向于形象的表达方式,对于函数图像这种抽象的形式存在抵触意识。这一点可以从学生对调查问卷中问答题的回答看出,如问答题第19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画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有73名男生和103名女生不会做;第20题也是考查函数图像的运用,虽然题目并不是很难,却有84名男生与105名女生不会做。由此可见,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擅长运用图像法。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多使用图像法,多向学生介绍图像法的优势与运用技巧,使学生主观上乐于应用图像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作图意识,巩固学生的图像法应用技能,通过图像法的运用提高物理题的解题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五、结语

图像法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尤其是运用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有利于突出物体的主要特征,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还能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图像法的这些优势决定了物理教师应该多向学生介绍、传授这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运用图像法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图像法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借助图像法更好地完成物理学习。本文作为贺州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意在更深入地解析图像法的应用现状,更好地辅助课题研究,推进研究内容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刘筠,卢超,胡锐.物理教学中图像法应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9).

[2]刘磊.函数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陆静菊.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4]张业金.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5]蒋守雷.浅谈如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图像法[J].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3(12).

篇8: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

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智慧, 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 就必须学会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相信学生, 努力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 淡化老师的权威,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敢于质疑, 在教师讲课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外, 老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应, 给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机会, 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不要过于注重课前的准备, 或只是注重自身的表演, 要多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临时出现的课堂需求, 要善于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 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 服务于自己的学生, 使学生在不断探索过程中, 发现问题并及时地完善在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上存在的漏洞和偏差, 从而加深他们在知识点上的理解。但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虚假繁荣”的景象, 也就是部分同学为满足表现欲而浅尝辄止, 未经过深入思考就脱口而出, 这样就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意要求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半分钟内不准作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欣喜地发现,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自觉养成了积极思考后作答的好习惯。当然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充满乐趣地投入进去, 除要求教师要开朗乐观、充满活力外, 课余更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激励者。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

媒体丰富课堂

多媒体能无限的延伸人的各种感官和思维, 跨越时间与空间, 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表现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生命世界, 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信息技术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影响日益增大,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高中生物教学服务、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现代的高中生兴趣广泛, 求知欲旺盛, 接受能力强。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能结合自身特点制作适合自己的课件, 还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融入更多的相关信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多层次的发掘, 在老师的引导下, 变“苦学”为“乐学”, 变“学会”为“会学”。如在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 我们用动画的形式表现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形态、特点以及一个连贯的、形象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不过仅仅依赖课件是不够的, 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巩固这部分知识。比如教师可以用硬纸片和磁铁石制作很多染色体模型, 让学生在黑板上摆出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 并用粉笔画出细胞的形态特点, 在课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细胞分裂结构图。这样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效地整合到了高中生物课堂,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动手能力。

三、教师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习

教师应注意讲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当英国疯牛病肆虐的时候, 我国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该病侵入我国。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布置一些课下让学生自己动手的简易实验。例如在讲到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时, 介绍豌豆是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的植物, 为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花的结构和传粉方式, 让学生自己采集材料, 如梨花、向日葵、牵牛花、百合花等。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 学生就很主动地去了解花的主要结构, 分析传粉方式了。鼓励学生参与、采集和讨论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四、善于反思, 查漏补缺

每节课总会有成功之处, 教师要做善于教学的有心人, 坚持课后把这节课的亮点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这样不断总结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无论课堂设计如何煞费心机, 教学过程多么成功, 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难免有疏漏之处, 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后查漏补缺, 认真反思, 仔细分析, 查找根源, 寻求对策, 以免重犯, 从而使教学日臻完善。教书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 不断进步的过程, 反思是为了促进发展, 反思是一种有思考的学习, 是一种有理性的总结, 有反思才有进步, 有反思才是完整的教育。

篇9:英语散文中头韵的汉译

【关键词】英语散文 英译汉 头韵 文化翻译

【Abstract】As one significant lan?guage feature in English, especially in Eng?lish verses and proses, alliteration is rich in lan?guage expressive force, long in history and fruitful in diversity, including repetitions of ini?tial letters, syllables in the middle of words (consonants and vowels) and the whole word. How to translate alliteration in English prose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he paper holds that allitera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as the only factor, when we translate English prose into Chinese, and that we should take phonology, form and meaning of words into consideration as a whole, instead, so that we can do better in dealing with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lliteration in English proses.

【Key words】English pros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lliteration; cultural translation

一、引言

头韵是英语语言,尤其是英语诗歌、散文的重要语言特色之一,极富表现力。一般来讲,头韵有四种类型,包括词首、词中音节及整个词的重复。

相对来讲,头韵在英语各类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来有之,比如英国著名史诗Beowulf、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及美国诗人Edgar Allen Poe的To Helen等。当然,头韵绝不是诗歌的专利, 也见于散文。头韵与诗和诗意紧密联系,而诗意是一切文学样式不可或缺的,因此,散文这一文学样式也免不了要使用头韵。

语言与文化之间既有联系亦有差异,因此相同的文化内涵会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这种情况下,英语散文的汉译,就会产生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如何做到源语与目的语的对等(包括表达形式与文化内涵)是译文是否忠实、出彩的关键。英语散文头韵的汉译也须遵循这一规范。

笔者认为,英语散文中头韵的汉译不能仅考虑音韵和形式,而应以音、形、义三者整体为切入点,充分考虑文化的作用,探求更多英语散文头韵汉译的翻译策略,使英语散文的头韵在目的语中体现出卓然的风姿。

二、头韵及其种类

“Alliteration”为英语修辞方式之一,译作“头韵”。历史久远,早在1400年前,Beowulf中就已出现。此后,头韵频繁出现于各类英语文学作品中,比如:

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的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一诗和美国作家Edgar Allen Poe的小诗To Helen等。

头韵一词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前缀“ad-”,表示“方向,变化和开始”,和拉丁语词“littere”,表示“反复出现同一个字母”。依照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解释,“头韵”指“the commencing of two or more word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same letter or rather the same sound”。该定义非常简练,其中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注意,分别是“commencing, close connection, the same letter 和 rather the same sound”。据此,可将头韵分为以下几类:

1.词首字母相同。

e.g. It is a strange thing, that in sea voyages, where there is nothing to be seen, but sky and sea.

(Francis Bacon. Of Travel)

2.词首元音相似或相同。

e.g. when he stayeth in one city or town, let him change his lodging from one end and part of the town, to another; which is a great adamant of acquaintance.

(Francis Bacon. Of Travel)

3.词首辅音相同。

e.g. A servant or a favorite, if he be inward, and no other apparent cause of esteem, is commonly thought, but a by-way to close corruption.

(Francis Bacon. Of Great Place)

4.词首辅音连缀相同。

e.g. Let him sequester himself, from the company of his countrymen.

(Francis Bacon. Of Travel)

e.g. the walls and fortifications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so the heavens and harbors.

(Francis Bacon. Of Travel)

另外,Colliers Encyclopedia还提到一个特别定义“the repetition of identical consonants in unaccented syllables or in middle or terminal positions of the syllables”。以此为凭证,就有了如下头韵分类“单词词中或词尾相似或相同的音节群”,比如,It is a pleasure, to stand upon the shore, and to see ships tossed upon the sea”。

三、头韵汉译策略

Eugene A. Nida在Language, Culture & Translation一书中,具体描述了“功能对等理论”,重点突出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文化同语言享有同等地位;翻译不仅隶属于语言,也隶属于文化。

Susan Bassnett在其名作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中,论述了文化翻译的主要观点,其中提到:

1.翻译单位应该是文化,而不是词、句、语段或是语篇。

2.翻译本质是文化交流,而不是语言交流。

3.翻译对等应是多层次的,而不是单一的:翻译应考虑文化功能对等,而不是将语义对等视为唯一标准。同时,翻译不应受制于源语,而应全面考虑目的语文化中的功能对等。她认为,翻译只能给出足够的解释,要想将另一种符号做到完全对等、完全解释是绝无可能的。翻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文化的转换。

头韵是汉语所缺少的修辞格。Susan Bassnett认为翻译的完全对等绝无可能,因此汉语中头韵的缺失无法避免。

1.语音补偿。依照定义,头韵具有突出的语音特点,这就决定了翻译时要进行语音补偿。

语音补偿也要考虑尾韵。尾韵是词、句、语段或者篇章前部相同或相似的发音成分,能使文章措辞更为对称和谐,创造出回环往复之美,吸引读者。因而,在体现音韵美的前提下,任何翻译策略都是可行的。

a.同音词指音同而义不同的词,比如英语中的“impassable & impossible”,汉语中“别针”中的“别”和“告别”中的“别”,以及“码&马”等。

e.g. It was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 sleepy, sluggish - brained sloths stayed at home.

(出来的)这帮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呆子都呆在了家里。

英语中有许多以/s/开头的词,像“stupid, stupor, silly”等。Mark Twain于此连用6个/s/开头的头韵词,表义精准,营造出一种音韵美,但也使翻译颇为不易。译者机智地将6个发[dai]的汉字嵌入句中,既完美补偿了原文头韵在汉语中的缺失,亦使文字读来口齿留香、气势充足。

e.g. That home is Home though it is never so homely.

家虽不佳仍是家

原句的homely一词派生自home,与前面使用的home形成对照,宽泛来讲,也算使用了头韵。这一巧妙的同源词的重复使用,使句子充满音韵文辞之美,且富有哲理。对于这样的句子,译者非常巧妙地结合原句三词同根同源、音义相关的特点,以同音词的方式进行语音补偿,不可不谓妙啊。

b.双生 & 叠韵。双声和叠韵归于汉语单义词下的联绵词。双声词指汉语拼音声母相同的词,如“仿佛(fangfu)”,“玲珑(linglong)”等,从这一点来讲,它与头韵词颇为相似。而另一类叠韵词则指汉语拼音中韵母(尤其是韵母中的韵腹)相同或相似,比如“彷徨(panghuang)”,“逍遥(xiaoyao)”。

e.g. The moon, one day short of fullness, rode with me, first gliding smoothly, then bouncing over the bumpy stretches.

(Mary E. Potter. When the Moon Follows Me)

它先是平稳地的滑行,继而又在崎岖的山路上跃动

“崎岖”一词发音为/qiqu/,恰当地补偿了原句中/b/的缺失,给读者以音乐之美。

c. 重叠结构。此处的重叠结构包括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包含两个汉字、两个汉语语素,如“亮堂堂、姐姐、打扫打扫”等,而叠音词仅包括一个汉语语素,如“猩猩”等。

重叠结构由两个重复部分组成,因此充满对称美、音韵美,能突出词汇的语法意义。

e.g. The silver light washing over dry grasses in open fields, streaking along through black branches, finally disappearing as the road wound its way through the hills.

银色的月光泼洒在旷野的枯草上,沿着一路黑黝黝的枝丛投下斑驳的光点,最后,当车道在山间绕了个弯,它便消失得无踪无影。

e.g. The night after I showed John the moon, he burst breathlessly through the door, calling, “Mom, come out for a minute!”

(Mary E. Potter. When the Moon Follows Me)

就在我让约翰看月亮的第二天晚上,他气喘喘地一头闯进屋来,喊道:“妈,快出去一会儿”。

e.g. His soul swooned slowly as he heard the snow falling faintly through the universe and faintly falling, like the descent the their last end, upon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James Joyce. The Dead, Dubliners.)

他听着雪花寂然无声地穿过广宇,就像他们的最后归宿一样,寂然无声地落向一切生者与死者,他的灵魂慢慢地昏沉入梦。

2.形式补偿。语音可借形式表现,故隶属于语音范畴的头韵能通过语言形式得以体现。

a.修辞格补偿。头韵是英语的一种修辞格,因而用修辞格补偿补偿汉语头韵的缺失,是非常合适的,如:对偶和排比等。

对偶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

该策略可使翻译更具音乐美和对称美。

排比指在短语或句子中放置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音调和相关的意义,这在英语中称为“parallel structure”。对偶包含两部分,排比则至少包含三个部分。

对偶和排比的整齐性、对称性和音乐性,可用以补偿汉语中头韵的缺失。

e.g. It was a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 sleepy, sluggish-brained sloths stayed at home.

这是一批卓越能干的人民——因为所有那些行动迟缓、瞌睡稀稀、呆如树獭的人都留在了家乡了。

e.g. For no country have the charms of nature been more perfectly lavished. Her mighty lakes, like oceans of liquid silver, her mountains, with their bright aerial tints, her valleys, teeming with wild fertility, her tremendous cataracts thundering in their solitudes, her broad deep rivers, rolling in solemn silence to the ocean, her trackless forests, where vegeation puts forth all its magnificence, her skies, kindling with the magic of summer clouds and glorious sunshine.

因为纯以大自然的妩媚而论,此邦确可谓得天独厚,世罕其俦。试想她那银波荡漾、与海相若的浩渺湖面;那睛光耀眼、顶作天顶的巍峨群山;那粗犷而富饶盈衍的峡岸溪谷;那雷鸣喧于沉寂之中的巨大飞瀑急湍; 那绿色葱笼、好风起伏的无际平原;那庄严静谧、滚滚入海的深广江流;那万木峥嵘、无径可循的茂密森林;那夏云丽日,谲诡幻变的灿烂天空。

排比使译文气势磅礴,表现力更强,衔接更紧密。读到如此文字,一股磅礴之气席卷脑海,奔腾汹涌,让人震撼。

b.文言结构补偿。本文涉及的文言结构主要包括四字格、文言词和文言句式。

四字格为汉语特有结构,广泛用于成语、谜语、惯用语,以成语居多。四字格,亦称“四言”,最早见于《诗经》,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等。这些诗句音韵、修辞和语义效果出众,四字二拍,重章叠句,充满文辞之美。

e.g. Some men of good sense and sound judgement

(Joseph Addison. On the Cries of London)

明理善断之士

e.g. There were some very pretty girls, but ragged as colts and as pale as ashes.

(William Cobbett. Rural Rides)

其中不乏十分秀美的姑娘,也是满身补丁,脸如死灰。

e.g. I repair to the enchanted house, where there are lights, chattering, music, flowers, officers (I am sorry to see) and the eldest Miss Larkins, a blaze of beauty.

我现在朝着那家仙宫神宇走去,那儿灯光辉煌、人语嘈杂、乐音悠扬、花草缤纷、军官纷来(这是我看这极为心痛的),还有拉钦大小姐,简直是仪态万方、丰姿千状。

文言词所表现的事物和现象仍存在于本民族事物中,但由于为别的词语所替代,一般口语中已不大使用,如“磅礴,矍铄,须眉,而已,如此”等。文言词书面性强,对称性高,简洁凝练,庄重肃穆,用来补偿头韵缺失再好不过(黄伯荣&廖旭东 2007:261)。

文言句式可分为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其中特殊句式又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语前置、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和介词结构。省略句包括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常见的判断句多带有“……者,……也,是……也”,比如“制,严邑也”等。有时,判断句也用“是”,“为”,“乃”和“则”,比如“赢乃夷门袍关者也”、“如今人为刀蛆,我为鱼肉”等。被动句也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见……于”,或者是“见”和“于”等,比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固定句式多带有有“有……者”、“有以……无以……”、“如……何……”等其他结构,比如“楚人有涉江者”、“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巫姐、三老不来还,奈之何”等。

e.g. Let him sequester himself, from the company of his countrymen, and diet in such places, where there is good company of the nation where he travelleth.

(Francis Bacon. Of Travel)

令其谋求当地显贵为之先容,凡所下榻之处,以此为要。

e.g. It is a pleasure, to stand upon the shore, and to see ships tossed upon the sea.

(Francis Bacon. Of Truth)

立岸上见浪催船行,一乐也。

e.g. Whosoever is found variable, and changeth manifestly without manifest cause, giveth suspicion of corruption.

(Francis Bacon. Of Great Place)

性情不定之人有明显之改变,而无明显之原因,最易涉贪污之嫌。

以上三例皆用了文言结构,要么是文言词(“显贵”),要么是文言句式(后两例)。选用此译法,译者是有很深的考虑的,首先,Bacon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文风典雅、凝练,纯用现代汉语对译有失偏妥;其次,部分和整体文风需保持一致,故头韵的汉译也应遵循译法的整体风格。

3.文化和意义补偿。头韵所描述的对象可能存在于中国文化,即便如此,但由于汉英语的差异,头韵的内涵可能同汉语所包含的有巨大差异,故需对其进行文化和意义补偿。

e.g. This sweltering summer of the Negro's legitimate discontent will not pass until there is an invigorating autumn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Martin Luther King. I Have A Dream)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e.g.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today,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Martin Luther King. I Have A Dream)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上述译文措辞严谨,且忠实于原文,但按照文化翻译理论,它们并未反映出内在的文化内涵。可取的处理方法是增加注释,可改为: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注:“夏天”在此并不简单的指1963年的盛夏,亦指黑人们对当时白人歧视黑人的不满。)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注:1963年1月1日,美国总统阿布拉罕·林肯颁布了著名的《解放宣言》,宣布废除奴隶制度,而此处的雕像正是位于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林肯雕像。)

四、结语

依照Nida和Bassnett的观点,译者在汉译英语散文中的头韵时,应尽可能实现语言内在文化的转换,信息缺失虽不可避免,但译者可从音形义和文化各角度进行补偿,保证译文自然流畅、真实可读。

参考文献:

[1]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2]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王佐良.王佐良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文言句式[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4,(Z1):62- 66.

[5]杨建华.论英语中的头韵及其与汉语的双声的区别[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48.

[6]杨自伍.英国经典散文[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上一篇:描写薄荷的作文800字下一篇:内勤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