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四帮四促 解民忧暖民心

2024-05-05

贵州 四帮四促 解民忧暖民心(通用2篇)

篇1:贵州 四帮四促 解民忧暖民心

贵州:“四帮四促”解民忧暖民心

面对紧迫的发展压力和严峻的民生难题,贵州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一线,创新载体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全省100多万名党员干部,推行“一线工作法”,走农户“结穷亲”,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穿行田间,走村入户,将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送到生活在每一个角落的群众心坎里。

胸怀“民苦我忧、民贫我愧”之心,服务群众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

贵州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事业欠账多,民生问题非常突出。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2010年底以来,贵州省组织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即: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四帮四促”活动通过采取面上帮促和定点定人定时限帮企业、帮农户相结合的办法,带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胸怀“民苦我忧,民贫我愧”之心、“去民之患,犹除我心腹之疾”之念,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做群众工作,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地处贵州西部、云贵两省交界处的威宁县迤那镇,是贵州省最为边远、贫困的乡镇之一,也是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四帮四促”活动的联系点。新年伊始贵州遭遇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大雪封山,栗战书乘火车来到迤那镇,踏着冰雪和泥泞的山路,走访了迤那镇7个村的9户贫困农户,还召集16位村民代表“围炉夜话”,倾听群众意见。经过深入调研,对当地群众提出的水

利工程、蔬菜大棚等问题一一落实,并确定省直机关部门拿出具体方案,让迤那镇的面貌发生彻底改变。

3月下旬,贵州省省长赵克志来到石漠化问题突出的望谟县麻山乡,三天两夜吃住在农家,详细了解当地各族群众生活是否有保障,粮食够不够吃,住得怎么样,实地考察当地扶贫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情况,现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工作重心下移,方可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基层干部,贵州省各级干部共联系帮促1.3万个基层单位、3.1万户困难户,帮促工作基本实现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一类贫困村、街道社区“全覆盖”。

下到田间地头,多走多听,深入基层一线,问政问计,掌握民情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描述,很多领导干部“电视报纸常露面,日常工作难见面,关键时候不出面”,群众对一些机关干部中存在的作风漂浮问题深恶痛绝。

对此,贵州省明确提出,省直机关处级以上干部每年要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下沉到基层、到一线,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科学决策才有坚实基础。贵州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张显书深入8个县市,调查基层工业用水、农村饮水等情况。张显书说,以往了解基层情况主要靠在办公室听汇报,而自己系统走访后,深刻意识到只有深入了解基层,制定的政策规划才会不失灵、不变形。

新鲜的经验植根于基层,生动的实践孕育于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贵州省交通厅基建处副处长许湘华在下基层过程中,坚守在省内两条新建高速公路的建设工地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现场解决技术问

题。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传授的许多新方法,也让他受益匪浅。

“到基层一线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发展最需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今已成为各级干部的共同行动。

参加帮促的领导干部,通过实行“保姆式”、全程代理、“帮办式”服务,制定实施一企一策、一村一策、一居一策帮扶计划,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问题不解决帮促不脱钩、人员不撤退。

毕节试验区是全国唯一在极贫生态脆弱区创建的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当地许多农民积极退耕还草养畜,保护生态又增收。今年4月,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到大方县星宿乡开展帮促时,听到麻岭村支书反映当地种草上千亩,但缺少牛羊,希望上级支持。秦如培当场表示,马上整合资金、项目,按标准尽快配给群众。

带着办法下去,带着问题上来,带着责任再下去,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党群之间血肉联系

广大群众不仅希望干部有本事,还希望干部办实事;不仅希望干部有公心,还希望干部能贴心。但当前不少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却面临着“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困惑。

针对一些机关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的情况,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新时期群众工作“十法”:坚持心里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放低姿态、平等交流,说群众的话、讲群众的事,学会道歉认错、敢于让步妥协,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理说理、以理服人,言而有信、兑现承诺,贴近群众、问计基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

带着办法下去、带着责任下去,群众工作才能做到群众心坎里。安顺市普定县猴场乡老甲村地处偏僻、高寒山区,群众长期出行难、致富难。普定县委书记彭贤伦三次前往老甲村,先后协调60万元修油路,引导村民种植核桃林、套种中药材。村民王家强说,出行路修通了,致富路变宽了,老甲村里欢声笑语也多了。

矿群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的地区如何做好群众工作?铜仁地区万山特区政法委维稳科科长陆霓俊将因锰矿开发污染河流、损毁道路,多次发生矿群纠纷的下溪乡瓦田村定为帮促联系点。经过走访6个村民组、93家农户,陆霓俊带着群众反映的问题,协调政府部门督促企业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同时争取资金、物资和技术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将群众心思凝聚到生产发展上来。“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陆霓俊说,时刻把老百姓的忧乐挂在心头,即使条件艰苦,对群众也会有亲人般的举动。

“四帮四促”活动开展以来,基层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到基层“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的领导干部少了,带着热情和真诚来住在农家、走在田间、解决困难的干部多了,“上级有政策,干部有帮促,我们没理由还守着贫困不发展。”

篇2:贵州 四帮四促 解民忧暖民心

简 报

第 638

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2月16日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源潮同志,在贵州省委组织部上报的有关材料上作出批示:“贵州开展‘四帮四促’活动,推动各级干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创先争优,这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可发简报介绍。”现将贵州省的做法刊发,供借鉴。

贵州省开展“四帮四促”活动

引导党员干部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贵州省广泛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帮助解决基层在加快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

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一是采取调研座谈、上党课、作形势报告、宣讲、专题辅导等方式,帮助基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二五”时期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上来。二是帮助基层全面总结以往工作,查找差距不足,认清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找准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定加快发展信心。三是帮助基层熟悉掌握中央、省委关于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重点项目等。

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一是通过组织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讲授先进理念等形式,促进基层解 2 放思想、开拓视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谋划发展;帮助基层围绕“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认真制定符合实际、突出特色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二是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召开工作调度会等方式,引导基层看发展、比进步,把规划设想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以项目推动发展。三是帮助基层把发展思路和措施统一到全省规划“大盘子”中来,形成全省“一盘棋”、共同推进发展的大格局。指导、帮助和支持基层积极开拓创新,探索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路子。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一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调研了解实情,通过争取和运用好政策、项目、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帮助基层发挥比较优势、赢得发展先机、解决发展困难、加快发展速度,实现跨越发展。二是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督办会及健全完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等方式,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帮助基层解决产业培育、产业结构升级、园区规划建设、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区域发展中的难题;强化保障和服务意识,建立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建设行政责任制,实行一个企业(园区、3 项目)、一个推进小组、一套具体推进方案,逐一落实工作目标、措施和进度要求。三是实行全程代理、“帮办式”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精简行政审批事项,采取提前介入、主动上门、开设快速通道等措施,提供便捷、高效行政审批服务。

上一篇:锦江之星营销之道下一篇:云南四建技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