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情 解民忧活动心得

2024-05-03

访民情 解民忧活动心得(精选6篇)

篇1:访民情 解民忧活动心得

“访民情 解民忧,民生状况集中摸底”

活动心得体会

2011年5月9日,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与委局同组干部在领导带领下到海流图乡进行为期一周的“访民情 解民忧,民生状况集中摸底”活动。

我所包的村是xxxx乡xxx行政村xxx自然村。我在xxx行政村书记、会计、专干的带领下到xxx自然村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宣传县委、县政府的政策,访查民情,了解群众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构建良好的干群关系。通过此次活动,我对农村生活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感受到村民的热情,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民风朴实,拥护党的政策。我到村民家走访时,遇到的村民都十分热情,请我们到家中坐,倒茶倒水。当我问到村里有什么矛盾纠纷,信访隐患时,村民都表示没有,几个村民围着我们说,现在党的政策好,种地不但不用交税,还有各种补贴,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还有低保,解决了很多生活困难;村里头有3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都入了五保户,不愁吃住,说到这里村民们都露出开心的笑容,让我深切感受到村民的朴实与知足。

二、农民生活相对困难。xxx行政村共有村民280户,1013人口,现常住居民有101户,201人。大多是60岁以

上村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这些老人多长年劳作,积劳成疾导致腰腿疼痛、心脑血管病,还有部分村民身有残疾。由于农村医疗资源不完善,村民身感不适时大多吃些止痛药,不到医院就诊,对身体伤害极大,特别是家中无子女照顾,生活较困难。

三、努力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此次活动,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在岗位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努力的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多从利于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利民政策,做到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认认真真为群众解忧。

xxxx年xx月xx日

篇2:访民情 解民忧活动心得

宣教活动心得体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按照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干部队伍作风为先导,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为目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项目、深入企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宣教活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热爱工作的热情,提振加快发展的士气,凝聚跨越发展的合力,确保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为促进全区商务事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次**开展的“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百日集中宣教活动,通过组织举办报告会、培训班等形式,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增加了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将我在此次活动中收获的思想认识和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深刻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此次“访民情、解民 忧、暖民心”百日集中宣教活动是区商务局学习贯彻落实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区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为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活动、重点项目集中推进活动和向基层群众送温暖活动,我切实的体会到了全局上下形成的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并在活动的带动下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通过工作和活动的结合,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将“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转化为工作实际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百日集中宣教活动,我们不仅要做到思想上的认识和提高,更要将这种动力注入到工作中、实践中,真正提高我们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真正做到解民忧,暖民心。从我自身的工作来说,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工作三个月的新同志来说,许多业务都是新鲜而陌生的,只有杜绝浮躁情绪,踏踏实实的向老同志学习,认真而迅速的了解工作流程,掌握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并在平时的工作中真诚而耐心的对待前来咨询和办事的群众,竭尽全力为群众解难题,才能真正做到温暖群众的心。

篇3:访民情 解民忧活动心得

“农机信息服务直通车”活动是在北京市农业局赵根武局长关注、王振邦副局长亲自督战并策划下,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组织精兵强将实施的科技惠农项目。它整合了全市农机信息资源, 在各郊区 (县) 农机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 建立跨区 (县) 服务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通过中国农机互联网、北京农机化信息网、手机短信、电话呼叫系统等多种形式, 适时向作业机手、农民、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发布相关信息, 为首都农机化生产牵线搭桥, 保驾护航。

王振邦副局长在启动仪式讲话中指出, “北京农机信息服务直通车”是农机管理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重要探索, 也是进一步整合资源,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重要措施。各级农机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 保证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工作方案, 确保项目尽早启动。在直通车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以农民为中心, 确实发挥“农机信息服务直通车”在农村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服务作用, 要注重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确保“农机信息服务直通车”建设取得实效。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沈瀚站长也表示, 希望通过“北京农机服务信息直通车”的全方位服务, 提高机械有效利用率, 节约运行管理费用, 降低作业成本, 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通过这个尝试, 让首都农机化与世界信息文明的迅猛发展同步。

篇4: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

一、以“执法为民”的理念为指导,狠抓队伍教育管理

北京市城管执法机关紧紧围绕“我为人民管城市”的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开展“执法为民”的宗旨观教育,引导队员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执法”与“为民”的关系,真正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执法为了人民、执法依靠人民、执法成果惠及人民”的要求,从根本上转变执法方式,改变执法作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一是以“四严”抓队伍管理,促进队伍规范化建设。通过进一步修订完善多项规章制度,在全系统推行“严格制度、靠制度来保障;严格纪律、靠纪律来约束;严格考核、靠考核来推动;严格作风,靠作风来促进”四严管理措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二是以“强素质”为核心,狠抓队伍教育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把队伍能力素质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城管队伍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针对今年的形势任务,又专门增设了“群众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公众城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实用性课程。通过扎扎实实抓培训,广大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三是开展“四心”活动。针对城管执法工作处于化解社会矛盾前沿的特点,要求各基层单位特别是一线执法队员切实做到“为群众解决问题要耐心,为群众指路要热心,对群众提出意见要虚心,对个别群众无理要求要有平常心”的四心活动。从点滴上抓队伍素质养成,从细微处树城管文明形象。

二、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动力,创新服务载体

为民实践活动中,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始终坚持服务在先的工作理念,通过创新各种服务载体,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群众需求什么,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深入开展“四走进、四服务”活动。走进社区普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开展“绿色北京大讲堂”、“美好环境从我做起”和“设立清洁日”等活动,帮助社区成立环境劝导队,强化居民环保意识;走进学校发放宣传版画、资料手册,向广大师生宣讲城市管理知识,号召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人人争当“城管卫士”,争做文明市民;走进商家发放告知书,提高商户自觉做好“门前三包”意识,形成共建良好市容环境秩序新局面;走进工地发放《市城管执法局致首都建设施工单位的一封信》,现场指导工地改进管理措施。二是力推“五项便捷服务”措施。同服务对象建立密切的沟通联系机制,即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定期送法规上门制度、五分钟速到执法承诺、向社会公开分队队长电话与分队邮箱、设立资源共享平台”,力求做到管理方式理性、柔性、规范与文明。三是开展“便民项目进社区,群众满意为标准”活动。 便民项目进社区是按照疏堵结合原则解决群众需求方面推出的一项新举措。各基层单位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帮助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等单位在社区设立便民项目,方便群众,规范管理。

三、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导向,积极解决群众诉求问题

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群众诉求,防止矛盾累积,成为为民实践活动的一个关键点。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依托“96310”热线,通过强化“六项”工作机制,积极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倾诉心声、寻求帮助的平台。实现了接听、录入、督办、回复、咨询答复5个100%目标。一是建立“首问协调”制。充分发挥热线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的优势,做到第一时间回应与妥善处置。对非城管职责范围内的举报,及时移送相关责任部门处理,并向举报人反馈移送结果。二是建立“现场督办制”。对重要举报案件、相对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案件、解决不彻底的案件等,通过移送单通知市局直属队进行现场督办;对市民重复举报、市局多次督办、基层单位不积极作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移送市局执法监督部门按制度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三是建立“跟踪抽查”制。按10%的比例抽取办结案件,由市局直属队进行现场跟踪、检查办理效果,对于抽查不合格的案件,列入市局督办。四是建立“电话回访”制。对易引起矛盾纠纷或举报人要求回复的案件,每月从基层单位已办结的任务单中按10%的比例,进行电话回访,纳入当月城管热线分析报告,并将回访情况通报基层单位。五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对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日报、周报、月报的形式向全市城管执法机关公布,及时指导、督促基层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六是建立“重点重复举报挂销账”制。定期对基层单位重点重复举报案件进行梳理分析,派发给辖区基层单位进行重点跟踪办理,形成专项挂账通报。逾期未办结的,直接通报到辖区人民政府或地区管委会。

四、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标准,扎实推进专项治理活动

针对元旦、春节、春运、“两会”、清明、“五一”、端午、中高考等各个重要时期环境秩序问题容易出现反弹的特点,市城管执法局及时制定并下发各类环境保障工作方案,确保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环境秩序井然。一是开展“五大护卫”专项执法活动。按照国庆60周年环境保障工作要求,从3月至9月底,全市城管执法机关持续开展“护卫蓝天、护卫绿树、护卫碧水、护卫家园、护卫街巷”五大护卫专项执法行动,确保以良好的街面环境秩序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二是开展了“五个第一”和“一个100%”活动。2009年中高考期间,为给广大考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备考应考环境,从6月1日起,开展为期10天的“09静心”行动。“五个第一”和“一个100%”,即第一时间受理举报,第一时间派发任务,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纠正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回复相对人,处理率力争达到100%。活动期间,全市夜间施工举报同比下降37.6%,特别是高考前夕(6日、7日)同比下降50%,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三是对天安门地区非法“一日游”小广告现象进行整治。城管会同公安、旅游、工商、民政等部门,查处非法散发小广告违法行为1404起,移送停机号码1691个,清掏窝点36个,保护性救助29人,违法形态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四是清理社区废旧机动车。针对居民反映的废旧汽车占用社区公共资源、影响出行的问题,开展了社区废旧汽车专项清理行动,对调查核实的600余辆长期停放于社区或道路两侧的废旧汽车进行了清理和集中存放,赢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五、以规范自身建设为重点,提升城管机关执法公信力

为使城管执法工作更加阳光透明与人性化,探索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机制,维护相对人权益,赢得群众信赖。一是深入推行行政指导工作。执法方式引入了“说、劝、引、商、帮”等柔性机制,延伸了城管执法前期工作重在提示、教育和告诫,后期工作重在沟通和服务,以柔性管理“六单制”为载体,将行政指导和行政执法有机结合,达到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双赢局面,赢得了相对人与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制定自由裁量权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在56个不同岗位134个廉政风险点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了廉政风险防范控制程序、执法过程控制程序、罚没物品管理控制程序等11个程序,把群众反映较为集中、日常行政处罚权力运行频次高、自由裁量幅度大于90%以上的23个执法案由纳入量化自由裁量管理,着重规定了罚款基数、情节系数、区域系数、变量系数等指标,推进“阳光执法系统”电子化流程的应用,加大科技控权力度,确保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公平、公正、合法与规范。三是开创行政复议与信访接待相结合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如案前的调解、和解制度,行政复议与信访相结合制度及重大复杂案件的听证审理制度等,特别是复议与信访工作相结合,整合了信访复议资源,成立了统一的对外接待室,畅通群众诉求解决渠道,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篇5:访民情 解民忧活动心得

为进一步深入联系辖区群众,倾听群众心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群众幸福感,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在全街道深入开展以“访民情、解民忧”为主题的“入户大走访”活动。通过街道各级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鼓励引导居民参与街道社区治理服务,全面增强居民对街道社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为推进活动扎实开展,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参加人员

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街道机关“八办一中心”负责人;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

二、时间安排

活动自2021年1月12日起,到春节前基本结束。

三、活动内容

1、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全街道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党员都要到社区报到。街道领导要以上率下,带头到所在社区报到;街道机关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完善落实包保制度。认真落实《关于街道党工委书记及班子成员党支部联系点的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班子包保社区联系制度,构建至上而下的包保工作格局。

3、开展全面走访调研。结合“两节”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开展对全街道关于落实“一组一会”、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治理新模式进行走访调研。对包保社区的的贫困家庭、退役军人、残疾人、留守儿童、船民、低保户家庭必须深入到;对社区党务工作者、工作人员、居民群众广泛听取到。春节前,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街道机关八办一中心负责人和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至少开展3次走访调研,确保走访调研不留死角。

4、落实“四访”工作机制。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至少到联系点社区开展1次开门接访、1次集中走访。对收集整治的信访积案,按照分工负责制,主动带案下访,化解信访积案。对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实行全程跟踪,定期回访,确保整改有落实、问题不反弹。

5、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全力做好迎河桥拆迁、船民子女反映的问题、产权办证、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矛盾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实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环境整治、社区治理、矛盾纠纷等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四、活动要求

1、落实领导责任。街道党群办负责“入户大走访”活动的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大走访以社区为基本工作单元,各社区书记要切实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参与辖区走访活动的工作人员要明确工作任务和内容,确保大走访无遗漏、无死角。各社区要正确引导本单位工作人员,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做好联系和走访工作。街道要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大走访活动的执行力和成效。

2、做好分类汇总。社区要结合大走访活动,认真做好民情调查,做好居民信息数据库更新调整;走访中,要主动与物业公司对接,争取与物管人员共同入户走访,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

3、严肃工作纪律。入户走访期间,全体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升工作能力。严禁收受居民礼品,严禁到社区或居民家中吃喝。街道党政办要抓好走访期间的调查暗访工作,对违反组织纪律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篇6:访民情 解民忧活动心得

1月29日,在旺苍县司法行政系统“三大走访”活动动员大会上,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凯就全县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亲情帮教、真情帮扶和“访民情、聚民智、解民忧、惠民生”三大走访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会后,我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了送温暖、送法律、送服务的大走访活动。在走访过程中司法所干警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受到了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大走访”实践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客观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推动司法行政事业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大走访”实践活动增进了司法干警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司法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通过二十多天的走访,我所圆满完成了调研走访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走访的基本情况

走访期间,我所共走访了农户27户,包括贫困家庭2户,经济收中等以上家庭25户;走访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和座谈会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宣传XX年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主要举措和司法所的工作职能,听取了群众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大走访” 实践活动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当前基层各种关系基本协调,社会基本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关系与矛盾趋于复杂和紧张,存在着某些不安定的隐患和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经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种类有以下两类。

1、群众与村委会间的矛盾纠纷。

(1)、干部作风问题。由于村领导班子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政策执行上时常出现偏差,对待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常搞高压政策或“一言堂”,以人治代替法治、从而使小纠纷激化成大矛盾,因基层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而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干部与群众的恶性互动引起了双方的对立,基层群众把对个别干部的埋怨转化成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对村委会的不信任。而群众的上访也让村委会把其划为“刁民”,干群关系逐步紧张。

(2)、管理职能与体制问题。基层组织、网络建设不健全,群防群治作用发挥不好。一些村庄综治网络、人民调解网络不健全,既缺乏培训机制,又缺乏激励机制和缺乏考核机制,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在基层工作中,基层网络作用发挥不好,对因宅基地、土地、婚姻、邻里关系等引发的民事纠纷不能及时妥善化解处理。矛盾长期得不到化解,基层群众对村委会的信任度成下降趋势。

(3)、民主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前,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然而少数村干部在村级集体事务管理中,没有真正贯彻“四民主两公开”,最多是形式上做到了村务、财务公开,但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只是个别领导开个会就研究决定了,决策的不公开极易引发村民不满,村民代表会和村民议事会多数形同摆设,村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群众对干部多心、不放心,有意见,反映村干部吃喝贪占和财务混乱的越级上访问题仍居高不下。

2、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

由于法律条文枯燥难懂,群众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邻里发生纠纷后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而基层组织又不能及时化解矛盾,从而导致邻里之间矛盾不断加深,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不断恶化。这些纠纷纠纷既影响着村内的和谐、村风的健康发展,也使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群众间的纠纷主要表现为:

(1)、因宅基地、责任田引起的纠纷。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治与村规民约、历史与现状的冲撞,村宅基地纠纷正呈逐年增多之势。主要因村庄集镇规划不够科学与规范;部分村民法律意识较为淡漠,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自主翻建或新建”,以致侵犯了他人的宅基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所有权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加之现在农村年青人往往不愿意与父母住在一起,某些村民在翻建房屋时,为了能让自己和父母分开居住“建新不拆旧”,形成事实上的“多占抢占”,而产生了矛盾纠纷;有一些村干部不按法律、村规民约办事,乱许口,乱批地,也造成了许多纠纷;宅基地纠纷,往往特别难调处。

(2)、因家庭、婚姻关系引起的纠纷。伴随着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近年来家庭婚姻类纠纷成逐年上升趋势,农村离婚率逐年上升,婚姻矛盾逐年升级。农村伦理道德遭到冲击,甚至引发家庭暴力,虐待妇女、儿童、老人等犯罪现象。

三、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特征

一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类型的多样性。矛盾纠纷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易形成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体的群体性。当前很多矛盾纠纷,如灾后重建、白枣公路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由于纠纷主体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同时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或者串联上访,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许多纠纷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艰难与复杂性。过去的纠纷多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调处时当事人的情绪也较为温和,现在的矛盾纠纷多由经济利益冲突引发,且大多发生在个人或群体与企业、基层组织、政府部门之间,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的调处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四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当事人寻求解决纠纷的方式呈现激烈化。矛盾纠纷的当事人为维护自身的权益,在矛盾出现之初,大多都能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寻求党政组织和有关单位部门解决纷争,希望能公正、公平地解决问题。但是,一些重大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没有能达到自己希望的结果。当事人往往采取群体围攻、上访甚至以武力相威胁的手段,迫使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从而引发了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而政府部门对待这些非正常上访事件,往往片面强调“和谐稳定”在处理问题中往往做出过多的妥协,最后事情虽然得到解决,但却在社会上造成人民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恶劣影响。

四、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1、少数群众追求个人利益的思想过于片面化。

2、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缺乏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尤其是村一级干部参加政策理论学习不够,对法律知识掌握得不多,处理问题时主观因素影响大。

4、宣传解释工作做得不深入细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大。

5、对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不够稳妥。

五、处理矛盾纠纷的对策。

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基层矛盾是基层政府及司法所必须直面面对的。

1、预防基层矛盾纠纷的对策。

(1)、加大普法力度,促使群众知法、遵法、守法。现在,我国已进入“xx”普法阶段,在总结以往普法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加大对普法宣传的投入。

(2)、健全制度,依法管理,缓和干群关系。在健全村务管理制度中,基层乡镇政府,尤其是司法所应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帮助村级自治组织健全村务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同时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村主要干部的考核,制定出相关考核办法。通过加强巩固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党务、村务行为,加快基层民主化进程,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了因村务管理混乱而产生矛盾纠纷。

(3)、依法行政、减少行政纠纷。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及其 行业法律法规,做到廉洁自律、依法行政、不损群众利益,从而减少矛盾纠纷,促使社会和谐。

(4)、健全法律援助渠道。

法律援助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 征和司法公正的标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 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法律援助能为矛盾双方当事人 提供法律救助,使当事人在解决矛盾纠纷时清楚认识到自己 的权利、义务,促使矛盾纠纷向双方和解方面发展,为及时有效 调处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法律援助对于有效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2、构建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

按照:“整合力量,联合维稳,方便群众,提高效能”的思路,立足于事前工作,建立并完善“大调解”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1)、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大调解”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在健全组织网络的基础上,要明确责任,互通信息,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种手段,“三位一体,四级负责”,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立体防控的工作格局。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多方联动,尽力化解矛盾纠纷。

(2)、建立协调机制,实现大调解工作有机衔接。一方面,充分发挥乡(镇)、村、组三级调解组织在矛盾纠纷预警、控制、调解方面的独特功能,努力形成上下配合、协调运作的工作合力。

另一方面,尽力规范调处程序,确保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种调解手段密切配合,有机衔接,打好“组合拳”,通过“分级调处”、“ 包案制”等工作机制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秀出高分英语作文(带译文)下一篇:的描写大海的好词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