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2024-05-02

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精选9篇)

篇1: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关于在全镇开展“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的实施意见(“上百姓门、知百姓事、解百姓忧、助百姓富”)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执政根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保障“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提升年”活动的顺利开展。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 “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作风、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为重点,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全面实施问计于民,取信于民、满意于民,真正实现政策在一线贯彻、民情在一线反映、问题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帮助、服务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任务目标:一是落实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继续深化“1+5”党内民主运行机制。包村干部要对村内民主议政日、大事票决、工作质询、要务提案、民主评议、三务公开等工作负责,真正实现由群众民主决策、还权于民。二是完善农村党支部“三位一体”设臵模式,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培训,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深化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建立村级工作规范化运行长效机制。四是实现村级党组织“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 的五有保障。

二、建立征集群众问题意见的机制

(一)进村入户,深入了解民情民意。

1、包村领导带头入户走访,认真倾听村民对全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关政策的意见建议。包村领导活动期间走访不少于60户,包村干部每年走访不少于120户,村领导每年走访不少于200户次。走访的重点是致富能手,离任的村两委干部,有不同意见的党员群众,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

2、在走访过程中,要求干部要做好“六问”:一问基本情况,对村民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养老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切实摸清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问困难问题,细致了解群众生活的困难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使各级解难济困的工作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三问致富愿望,深入了解群众的增收途径和致富设想,帮助群众剖析发展前景,探寻致富路子;四问干部评价,了解群众对镇、村特别是村两委班子和镇干部的看法,请群众对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进行评判,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五问工作建议,认真听取群众对镇、村工作特别是村规民约、福利待遇、环境卫生、文化建设等民生工作的意见建议,明确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六问发展计策,立足镇、村实际,共谋发展大局,探讨增收措施,推动镇、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发放“民情服务卡”,记好入户日记。统一印制“干群连心卡”,卡上印有党员干部姓名、联系方式、职责和宣传政策等。在走访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将“民情服务卡”发给村民,使群众有困难知道找谁。在走访过程中要把群众反映的事项认真记录整理,记好入户日记。

(二)值班坐访,落实“一线工作日”。

1、在开展入户走访的基础上,在全镇各村将每周周二、周四作为“一线工作日”,包村领导每月单周周四到村值班,其余每月的周二、周四由包村干部到村值班,提前在各村通过张贴公告、广播等形式进行公示。镇、村干部在值班期间直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民事纠纷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矛盾和问题;为群众提供括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劳动力和人才需求信息、代领证件、小额信贷咨询等事项。

2、镇、村干部执行轮流值班,要进一步强化村级活动阵地的管理和使用的作用,真正使村级活动场所成为村“两委”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办事、村民议事、科普教育、技能培训、信息传播、文化娱乐、综合服务等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农村基层综合阵地、决策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

(三)创新形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1、按照“123”模式进行结对,即参加活动的每一名镇、村干部都要与村中2名党员和3名群众结对,其中必须有一名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结对之后要想办法给联系的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鼓励条件好的党员、群众带领其他群众致富、传授致富的经验。

2、通过开设“书记信箱”、设立“专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征集群众意见和问题。

三、健全完善为群众解忧办事机制

建立问题收集、梳理、处臵、督办等一系列衔接紧密、操作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镇村联动、职责明确的问题解决机制。

(一)统一印发走访日记本,党员干部要将每次走访、坐访中群众反应的问题详细记录。按照“分类汇总,分级建账”的原则,每月的30日前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分为干部作风、实际困难、工作不足、发展建议4大类进行梳理汇总,并建立《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工作台帐》,台帐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申办事项、责任人、办结时限、办理情况等。对走访、坐访过程中能够当场答复解决的,要当场答复解决并做好记录,不再进入各级台账管理。

(二)为确保为民办事落到实处,建立起严格规范的民事办理制度。首先,落实办理责任。根据《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工作台账》所列内容,按照首访负责制的原则,由首访人作为待办事项的主办责任人,明确办结时限,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对已完成事项及时反馈。其次,明确办理程序。将待办事项分为村、镇、县三个层级,逐级落实解决。其中,村能够独立解决的,协调村主要负责人落实解决;需镇协调解决的,由主办责任人向镇相关部门提出办理申请,由镇协助办理解决;需县及以上部门协调解决的,由主办责任人协调镇相关部门向上级主管单位提出办理申请,按照相关工作程序落实办理。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13日)。全镇召开“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动员大会、各村在4月5日的民主议政日进行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黑板报、公开栏等载体,采取播放专题节目、印发宣传材料、张贴公告等方式,广泛宣传“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扎实开展阶段(4月13日—12月31日)。根据坐访、走访情况,在4月30日之前,确定第一批为村或村民所要办的1—2件实事,在全镇统计建立台账。以后的每月30日之前,重新梳理待办事项,对已办结的进行销号,再确定其他待办事项,对未办结的注明办理情况。对待办事项的内容、主办责任人、办结时限和办结情况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同时在镇的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村名和镇机关干部的监督。各村在每月的民主议政日上通报待办事项的办理情况,全镇在每月第一周的例会上通报待办事项的情况。每位干部在活动期间至少要为所包的村或村民办2件实事,所办实事可以是协调资金帮助村里解决修路、打井类的民生问题,也可以是帮助解决群众在创业中贷款,为群众办独生子女证、准生证,为残疾人代办残疾证等,事不在大小,要体现出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精神。

(三)总结推广阶段(12月)。对照“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有关要求,查漏补缺,抓好整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对各项工作认真进行归纳总结,全面总结活动中积累的好做法、好经验,并把成功做法的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包管区领导、管区书记以及包村干部为具体落实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考

核。

(二)多措并举,加强督查。实行“一测一考”的方法考核。“一考”,即日常工作考核,主要包括在岗在位、走访调研、联系群众、村民困难解决等情况;“一测”,即满意度测评,测评村民对进村入户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将考核结果列为干部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群众的评价结果作为其中的重要考核指标,使民情走访、为民办事与干部培训、报酬待遇、选拔使用紧密挂钩,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管区、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加强业务指导,全力以赴参加“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

附件:

1、湖滨镇“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2、参加活动的镇、村干部人员名单

篇2: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社区召开“听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坝坝

9月29日上午,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组织召开“听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坝坝会,搜集民情民意。会上群众踊跃发言,共收集关于拆迁改造、交通出行、环境整治等方面10余项建议,同时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对当场无法解答的问题作好记录,并承诺将收集的问题、意见反映上级部门协调处理并及时反馈受理意见。

篇3: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农机信息服务直通车”活动是在北京市农业局赵根武局长关注、王振邦副局长亲自督战并策划下,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组织精兵强将实施的科技惠农项目。它整合了全市农机信息资源, 在各郊区 (县) 农机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 建立跨区 (县) 服务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通过中国农机互联网、北京农机化信息网、手机短信、电话呼叫系统等多种形式, 适时向作业机手、农民、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发布相关信息, 为首都农机化生产牵线搭桥, 保驾护航。

王振邦副局长在启动仪式讲话中指出, “北京农机信息服务直通车”是农机管理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重要探索, 也是进一步整合资源,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重要措施。各级农机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 保证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工作方案, 确保项目尽早启动。在直通车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以农民为中心, 确实发挥“农机信息服务直通车”在农村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服务作用, 要注重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确保“农机信息服务直通车”建设取得实效。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沈瀚站长也表示, 希望通过“北京农机服务信息直通车”的全方位服务, 提高机械有效利用率, 节约运行管理费用, 降低作业成本, 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通过这个尝试, 让首都农机化与世界信息文明的迅猛发展同步。

篇4: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张全景

常山建立和实行“民情沟通日”制度,让县、乡镇、农村干部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矛盾,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脉搏,关心群众的疾苦,常山县坚持数年的“民情沟通日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一定能够更密切地联系群众,组织动员群众的力量,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

“民情沟通日”制度的实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二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保证,三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举措。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民情沟通日”制度。一是要加强这一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二是要正确地选择和确定民情沟通的主题和内容,三是要抓好民情沟通的准备与总结,定期通报“民情沟通日”制度的效果,在抓重点上下功夫,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焦点问题。

人民日报社编委、秘书长张德修

常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畅通了民情渠道,理顺了群众情绪,维护了群众权益。

“民情沟通日”制度适合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值得好好总结和推广。

我们应该不断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和丰富内涵,并进一步探索在县与乡之间、乡与村之间的沟通,长期坚持下去,务求工作扎实见效,不断推进该项活动向纵深发展。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副局长曾贤钦

“民情沟通日”制度首先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创新,通过它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其次是很有效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群众有些纠纷,包括邻里一些纠纷,能够反映上来,包括对村干部有些什么意见,包括对上级党组织一些政策有些什么看法、建议也可以反映,有利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

“民情沟通日”制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效机制,培育了一种“沟通文化”。

“民情沟通日”制度的成功实践,是与重视党的建设、重视群众的利益和民主权利分不开的,其核心就在于领导干部时刻为人民着想,全力为人民办事,这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快“三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个法宝,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副巡视员曹国英

“民情沟通日”制度是社会协商沟通机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有机结合,包括了协商意识、道德约束、社会互信机制建立等,是很值得重视与研究的一个领域。

这一制度可以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良性机制,凝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把加强干群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村干部不断强化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理顺了情绪,实现了社会协商沟通机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有机结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

常山“民情沟通日”制度的经验,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

这种沟通是政府和民众的一种直接的、良性的互动,是政府主动顺应民意的重要一步。这种沟通本身是一个利益协调机制,可以传达政府决策的信息;也是一种很好的执政方式,通过沟通平衡利益关系,处理利益矛盾,这种沟通还是一个公共权益的有效监督,在公开、透明中实现民主决策。这种沟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服务的过程。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

“民情沟通日”制度体现了基层党建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它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流程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关注民生的第一信号,以民情沟通来推进基层民主的落实,以基层民主的落实来扩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正当权益,以扩大农民的正当权益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来促进和谐发展。

这一制度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了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的核心价值,体现了基层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马宝成

“民主沟通日”制度有利于乡村治理机制的转换,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基层群众的意向和需求,并根据需求来决定基层治理工作的方向,提高基层民众的民主意识,锻炼民主能力,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指导途径。从基层民主角度来看,“民情沟通日”制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三个自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利于化解基层社会的各种矛盾。

“民情沟通日”制度是一项很好的课题,需要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

“民情沟通日”制度提供走向民主政治可持续发展的通道,因此,“民情沟通日”制度实际上是民主协商制度的一个基础。

深入研究“民情沟通日”制度和大的民主制度怎样接轨、和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怎样衔接,有利于制度本身进一步深化创新。

这个工作做好的话,能给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全局性的经验。

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黎祖交

“民情沟通日”制度体现了四大特点:

一是互动性,村干部和村民双向互动、平等对话,一起提出问题,共同研究问题,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既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使得农村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落到了实处。

二是针对性。村与村的情况不同,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不同,“民情沟通日”制度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引导农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是时效性。一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现场解决问题现场答复。村里有条件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无条件解决的积极创造条件,待条件成熟时尽快解决;解决不了或答复不了的通过填写“民情沟通单”,报送上级实行上下联动和反馈机制,让其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广的范围内得到落实。

四是操作性。活动方法具体,简便管用,并且形成制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既避免了以往“空对空”流于形式的旧习,又防止了“打乱仗”的无组织无纪律状况,很符合农村基层实际,很适合农村干部群众的“胃口”。

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总编吴建平

“民情沟通日”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民主促民生的体现。

这种制度在农村用草根民主的办法,在民主的框架下来解决民生问题,来切切实实尊重农民的权益,保障农民的权益,用民主来促民生,用民主来慰藉民生。它在扩大民主过程中,创造了一个能被农民接受,也能回应农民要求、保护农民权益的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

篇5: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

为不断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改进机关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区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以下简称“下基层”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有关情况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作一简要通报。

一、“下基层”活动总体情况

从今年开始,宁夏全区3.9万名区、市、县、乡4级机关干部(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下基层联系群众。其中,2012年1月,自治区党委按区市县三级机关干部5%的比例,抽调1900名干部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帮助工作,这批干部每月在基层驻点工作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一年一轮换;2011年3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从区直部门抽调149名干部,作为第四批农村工作指导员派到各县(区)开展定点帮扶工作,这批干部每月在基层工作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到2012年底结束;2011年9月,自治区党委开展了领导干部下乡驻村活动,区、市、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负责人,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下乡驻村3-5天;2012年2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科技厅、扶贫办等5部门决定向全区200个贫困村派驻200名扶贫开发指导员,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90个工作日,一定3年不变。其他参加“下基层”活动的机关干部,原则上每年到所联系的基层单位不少于3次,全年累计不少于7天。自治区党委制定了《“下基层”工作方案》,并于3月14日召开视频会议进行了专题部署。目前,各地各部门正在做好人员安排对接、印制下基层《政策指南》和《工作手册》等相关工作,五一前到位。

二、“下基层”活动主要特点

一是“两个全覆盖”。通过开展“下基层”活动,全区所有行政村、城市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医院(卫生院)都有副科级以上机关干部牵头定点联系,全区所有机关干部都参与“下基层”活动。

二是领导干部带头。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政府主席王正伟带头下乡驻村,走访农户,慰问困难群众,召开村干部、宗教人士和群众代表座谈会,与干部群众一起学政策、理思路、拉家常,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真实想法,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全区32位在职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先后深入难点村、重点村、矛盾突出村开展工作,并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总结下基层的体会和收获,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三是机关干部“干什么的,就到什么地方去”。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次活动的“基层”,既包括农村、城市社区,也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医院(卫生院)等各个领域。机关干部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就尽可能地安排到与其业务工作相对应的基层单位。比如,发改委的干部,在农村业务处室工作的就下到农村,在经济运行处室工作的就下到企业,在社会事业处室工作的就下到学校、医院。这样,就把“下基层”活动与推进各项工作真正地融为一体,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采取了配套措施。自治区党委要求各行业牵头部门根据本领域工作实际编制《“下基层”活动政策指南》,内容包括党的方针政策、行业常用法规、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等,特别是事关民生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编制完成后发到“下基层”活动的干部手中,人手一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制定了《区直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守则》,统一设计制作了《宁夏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工作手册》,要求机关干部记录下基层的时间、走访的户数或人数、了解到的情况、帮助解决的问题、排查化解的矛盾、所联系单位每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自身的感悟、建议等。《工作手册》记录情况将作为年终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机关干部下基层后的纪律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不准层层陪同、不准特殊接待、不准敷衍应付、不准缩短时间、不准增加基层负担。

三、“下基层”活动主要任务 开展“下基层”活动,基本形式是“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联系基层单位和群众;工作方法是“入户到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基本要求是一以贯之、讲求实效,不搞“一阵风”;主要任务是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

1.解民忧。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深入所联系的基层单位调查研究。每年走访所联系的村(社区)不少于50户,5年内走遍辖区所有住户(其中低保户每年走访),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想所盼,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把联系基层作为推动机关工作的具体措施,在机关和基层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2.帮发展。与所联系基层单位干部群众直接交流,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及时把党的惠民政策传达下去,帮助其理清思路,制定完善规划,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促和谐。参与排查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指导基层建立、完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梳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对于发现的突出问题和紧急情况,可越级反映;引导制定和完善村(社区)规民约,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下基层”活动的初步成效

一是梳理出了共性问题。“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在协调处理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增进同群众感情的同时,发现了一些基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把中央精神传达到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农村公益事业分担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村干部服务群众方法单

一、管理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依然不丰富的问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依靠“包工头”以及一些大户拉动,掩盖部分农户收入不高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研究对策,予以解决。

二是探索了基层工作方法。银川市针对生态移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开展“带岗位、送技术、送温暖”活动,为搬迁移民群众提供5700个就业岗位,安排培训班60场次,培训3960人次。吴忠市结合实际开展“领导下乡住村、部门结对共建、干部入户连心”活动,领导干部和市直机关正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在结对帮扶村确定1名农村特困群众,作为帮扶对象,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平罗县处级领导干部开展“民情恳谈”,每月不少于3个工作日,走访群众不少于30户,收集社情民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永宁县实施“年轻干部成长摇篮工程”,选派107名年轻干部担任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灵武市开展了以“送市情促发展、送温暖聚民心、送规矩铸和谐、送文明树新风、送科技信息帮民富,把群众对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的意见建议带上来、把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带上来”为主要内容的“五送两带”主题实践活动,效果明显。

三是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问题。自治区政协主席项宗西驻村期间,得知联系的贺兰县立岗镇永兴村最迫切的是全村农田的淌水难问题,于是与各方面沟通协商,决定由镇政府负责、县水务局协助向自治区水利厅申请立项建设泵站,目前泵站正在建设之中。自治区水利厅下派到海原县七营镇帮助工作的干部李宗会,积极争取水利厅和有关部门支持,建成了南堡生态移民区高位蓄水池,解决了242户1074个移民的饮水问题。自治区农牧厅下派到海原县贾塘乡王塘村帮助工作的干部许玉生,帮助该村落实优质紫花苜蓿种子,建设紫花苜蓿标准化种植基地2000亩,并聘请农业专家利用农闲时节为群众讲授种植养殖实用技术。中卫市科技局工业科科长李春晓被抽调到沙坡头区永康镇景台村帮助工作,当他发现该村经果林产业缺乏项目支撑的问题后,积极奔走争取,使该村经果林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得到了有关部门立项,项目实施后,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中卫市在“下基层”活动中化解矛盾纠纷900多起,为基层办好事实事2800多件。盐池县在机关干部走访中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89条,已经解决670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60个,化解204个。

四是干部得到了锻炼。自治区检察院的26岁干部孙亮,是选派到西吉县白崖乡库房沟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到岗工作后,他深入村组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走访100多户群众了解生产生活状况,为村小学解决冬季取暖用煤9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2次,并结合实际撰写了《自治区检察院2011-2012年扶贫工作规划》,制定了《库房沟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方案》。自治区林业局36岁干部耿峻,在彭阳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期间,发挥自身优势,为彭阳县“杏”产业出谋划策,主笔完成了“曹杏”等四个品种的良种选育报告;争取资金24万元,为新集乡张化村建设了村民活动中心,硬化、绿化了村部,完善了该村小学基础设施。中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34岁女干部张桂珍,听说抽调机关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的决策后,踊跃报名参加。到恩和镇恩和村帮助工作短短2个月时间,她走访党员42人、群众270多人,在理清该村发展思路、帮助排查化解矛盾上做了不少工作。张桂珍说:“到村上工作这段时间,通过排查化解基层的矛盾纠纷,我觉得大大提高了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泾源县团委副书记马天云下派到香水镇帮助工作后,牺牲节假日,深入淹没区移民搬迁一线动员群众搞搬迁工作,每户群众家走访10余次,全面完成征地任务。马天云深有感触地说:“组织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在基层一线做工作的机会,我感觉收获很大,对自己成长进步,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都很有益处。”

五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目前,随着“下基层”活动深入开展,通过广大机关干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一致认可。盐池县冯记沟乡回六庄村岔岱自然村58岁村民马春和感慨地说:“以前都是我们到乡上、县上找人、求人办事,现在机关的干部主动下来问我们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主动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是多少年来少有的、少见的。不管问题解决的怎么样,政府的这种态度就很让人感动。”原州区黄铎堡镇金堡村温棚种植户江平正由衷感叹:“现在的政策好啊,我们的温棚是政府给建的,辣椒苗是科技局免费提供的,我们不懂技术,下派驻村干部罗军林跟踪指导,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篇6: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下基层、解民忧、促和谐、助发展”活动深入开展

根据省、州安排,黑水县立足当前实际,抓好“三个结合”积极推进以“下基层、解民忧、促和谐、助发展”为主题的下基层活动深入开展。

抓好下基层活动与争先创优活动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争先创优活动。县委将下基层活动作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实效的重要举措,结合下基层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要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在下基层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活动向深层次发展。

抓好下基层活动与干部队伍建设的结合,进一步夯实下基层活动的基石。全县通过开展下基层活动,推动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上新台阶。抓好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干部的廉政意识、自律意识,培养一批真抓实干的干部;抓好服务水平建设,强化干部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培养一批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度高的示范干部。

抓好下基层活动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进一步发挥政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功能。在下基层活动中,县委、政府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政策、组织优势,在活动过程中要求下乡干部做到进一步掌握农村工作发展

篇7:听民声 解民忧 促发展

高潭是东江地区革命斗争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这里曾发生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故事。中洞在东江革命史上被誉为“东江红都”。

2014年的春节前后,天气还很冷,然而这个偏远的老区山村人气很热,百姓心头很暖。

纪事一:惠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到这里开展主题学习活动

1月27日,一群人来到这个寂静的村庄,为首的是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

按照“早学习、早调研、早宣传、早整改”的要求,惠州市提前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天,惠州市四套班子领导等一行38人来到了老区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开展“学党史、强信仰、转作风”主题学习活动。

瞻仰革命先烈纪念碑,参观红军被服厂、兵工厂等革命遗址,还分头“一对一”慰问村民,与村民促膝谈心拉家常,中午就在村民家里吃简单的农家饭。

百庆楼是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当天下午,学习组在这里开展了主题学习活动,听老党史研究者宣讲高潭革命历史。

“为什么交通便利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反而疏远了?为什么通讯发达了,我们同群众的沟通反而困难了?为什么干部队伍学历越来越高,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接地气,多与基层百姓接触,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想所盼,努力打通并走好与群众间的‘最后一公里’。”27日下午的主题学习会上,陈奕威强调,通过这次学习,党员干部要进行深刻反省,保持自我提醒和鞭策。

“没有高潭人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陈奕威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看到革命先辈的乐观、执着、义无反顾,在今天的良好条件下,想方设法把老区建设好,把惠州发展好,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

纪事二:惠东县委限时为中洞村解决四项民生实事

2月24日,惠东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灿洪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到革命老区高潭镇开展以“学党史、强党性、惠民生、作表率”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活动,接受革命传统和群众路线教育。

“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是县委在学习中开展的“五民”活动。全县万名党员进村入户开展惠民行。

为切实改善革命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县委决定从中洞老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为中洞村解决四项民生实事:改造中洞村的泥砖瓦房;建设生活污水环保处理设施;改造中洞村村道两旁桉树;整治中洞一桥至二桥河涌。上述四项民生实事由相关责任单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资金测算,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启动建设。完成时限为2014年12月31日。其中,生活污水环保处理设施、村道两旁桉树改造要求在2014年7月31日前完成。

在中洞村四项民生实事启动仪式上,县领导与中洞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栽种了100棵树木。

纪事三: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为中洞村发展出谋划策

2月25日,结束在汕尾调研后又马不停蹄到惠东县,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一行参观了高潭老苏区遗址和中洞革命遗址,详细了解了当地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

村民介绍,当年这一带群山起伏,地势错综复杂,现在路通了,摆在这个贫困村村民面前的是如何让财通。中洞村目前的红色旅游还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带来太大的经济效益。

陈开枝说,把旅游资源利用好了,这里的蜂蜜、甜金针等山货就不愁销路了。他指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加快老区发展是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他希望惠东县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坚持同等优先原则,进一步做好老区建设工作。

篇8:顺民意 解民忧 增民利

群众利益无小事 民生问题大于天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及时作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决策。2008年11月,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10项措施中,既有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等直接惠及民生的举措,也有一系列间接造福于民的措施。未来两年共计投入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民生分量最重: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在2009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扩大就业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教育发展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民生”亮点频闪。这一年,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三农”投入7161.4亿元,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还承诺今后三年各级政府共投入8500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这一笔笔“真金白银”,让人感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一项项民生投入,一个个民生工程,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及时之举,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之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贡森说,以往,人们更多地是从“分享发展成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改善民生,而这次将其作为扩内需的重要途径、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全国两会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民生”两个字不仅说在嘴上,记在心头,更是摆在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的前头。

中央领导同志密集到基层调研,入社区、进厂矿、到学校,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各地加油鼓劲,并果断决策,不断出台新的惠民政策。

平均每周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犹如一扇窗口。纵观全年近50次会议,从教育、医疗、住房到就业、社保、收入,民生议题众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强化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成了常务会议上讨论的热点,也成了政府工作的重点。

涉及群众基本生活的民生问题,事事关乎百姓冷暖,件件连着党心民心。执政党的视野中,民生问题始终占据重要位置??贯穿全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提出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各地各部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取得实效。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再次向全党发出了重视民生的号召。改善民生,需要制度保障。这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扩大了民生在干部考核中的比重,从干部考核制度上予以引导。中央党校科研部副教授洪向华说,“党和政府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冬天”里,党中央、国务院在陆续出台的“惠民”政策和举措,不仅使这三句话的真谛更加凸显,更给亿万群众带来了浓浓暖意。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2009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单位,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一项项民生政策果断出台,一笔笔“民生”资金及时拨付,一大批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民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这一年,在保增长中改善民生,成为当务之急。

密集出台的政策措施,折射出全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保增长、扩内需和改善民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铁路、公路等领域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在保增长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从政府层面讲,保增长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就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说。

??这一年,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

1月份下降,5月份首次转正,8月份以后则持续30%左右的高幅增长……知难不难,迎难而上。虽然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划出了一条先抑后扬的曲线,民生投入划出的却是一条上行线: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增长20.2%,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增长29.4%。中央政府加大民生投入,地方政府也相应加大了力度。

减税是另一种民生投入。2009年,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政策预计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500亿元。

??这一年,民生政策出台密度之大前所未有。2月,《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连续公布。纵观全年,从就业到教育,从医疗到社会保障,民生政策之密集,举措之有力,为历年所少见。

将保民生和保增长统筹考虑,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大特点。“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相继出台并不断完善,既改善了民生,又推动了数以千亿计的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

??这一年,低收入群体成为民生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

全国新开工和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廉租住房185万套,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24万套,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已开工45.2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72.3万户……2009年,中央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达到493亿元,较上年增长171%。

无论是住房还是就业,教育还是医疗,困难群体都成为政策优先扶持的对象。

??这一年,民生领域的改革力度也在加大。

从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到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一系列新举措,将大大改善农民工等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也在全国10%的县(市、区)正式启动,亿万农民“老有所养”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呼唤多年的改革终于在医疗领域迈出了坚定步伐:2009年4月初,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根据规划,今后三年,各级财政将新增投入8500亿元,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惠民新举不断 改善民生新期待

2009年12月2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这是从2005年起,国家连续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09年12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7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表明,在新的一年里,党中央、国务院将有更多的惠民政策措施出台,广大人民将得到更多的实惠。

用更多精力、更大努力关注和改善民生,首先要大力推进改革,实现科学发展??

2009年岁末公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指出,改革正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全面改革,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涉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管理、事业单位运行、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改革。

用更多精力、更大努力关注和改善民生,必须加快民生建设力度??

“要进一步强化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各项制度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逐步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光金说。

分配是民生之源。贡森建议,要研究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将新增财政收入的大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该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重点突破和优先发展。

用更多精力、更大努力关注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专家指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而且發展很不平衡。这些决定了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历史过程。

人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里,随着更多的民生举措推出,更多的人将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篇9:听民声 查民情 解民忧

上午11点,当董女士来到交警支队时,闫文已召集支队相关部门民警早早等候在接待室。整个接访答复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董女士满意而归。这是自“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楚雄州公安交警部门听民声、查民情、解民忧的一个小插曲。

便民送考进农村

群众的需求始终是楚雄公安交警牵挂的事。妥甸镇中山村委会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随着近年来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山村委会的摩托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但由于离县城较远,半数以上的有车村民因学驾难、考试办证难一直未申领驾驶证。

2月12日上午,双柏县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苏贵宏等人来到妥甸镇中山村委会,为该村委会153名首次申领摩托车驾驶证的群众进行场考。为方便群众,场考设在村委会后面的开阔地上进行。考试间隙,苏贵宏大队长就群众关心的机动车落户、机动车驾驶证申领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同时还积极向他们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征询他们对公安交管工作的意见建议。

同一天,姚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民警前往到姚安县最偏远的山区村委会梯子村,为该村85名彝族群众进行了摩托车驾驶考试。

排查隐患促整治

永武高速公路是云南省九大通道之一,是连接川、滇两省的重要通道。自2008年11月28日全线通车以来,由于公路辖区山高、坡陡,长下坡路段多,加之功能设施尚未完善,近三个月来,武定、元谋辖区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4起,且大多属单方翻车事故。

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月2日至3日,楚雄州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发富,州交警支队长靳昌一同协调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永武高速公路实地排查,对永武高速公路隐患治理工作提出整改建议,要求相关职能单位加快加水站、点和避险车道的建设速度,尽快增设和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识,封闭沿途不合理开口。目前,相关整改项目正在积极申报和组织实施。

扶贫帮困献爱心

姚安县太平镇老街村委会是楚雄交警支队的挂钩扶贫点,村里的百姓一直盼望通路脱贫致富。支队党委通过多方协调,为村委会争取了项目经费15万元,加上群众自筹1.3万元,为村委会铺设了村庄弹石路710米。同时采取支砌溢洪道、加高坝埂等措施,修复了村里的小坝塘。使老街村19户农户直接受益,50亩农田由旱地变成了良田。

受益的农民感慨:“党的好干部又回来了”

倾听民声促管理

“大走访”活动中,全州各级公安交警积极开展警民恳谈,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1月15日,支队任源政委来到德胜物流公司进行走访,与企业领导和职工座谈、交流,听取了企业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任源针对公司提出的9条意见作了认真记录,对涉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了督促整改,并组织完善了管理中的相关制度和措施。

2月17日下午,楚雄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召集城区客运企业、客运站点、出租车公司及驾驶员代表共30余人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运输企业、客运站点及驾驶员代表对大队交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真心为民换真情

2月25日上午,刚到上班时间,三名群众将一面写有“出警神速 为民排忧”的大红锦旗送到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感谢交警的及时救援,挽救了他们家人的生命。这3名群众系事故当事人张琼的家属。1月27日大年初二,张琼驾车满载亲属一行共5人从昆明驶往大理,当行至楚大高速公路K20处时,由于疲劳驾驶、操作不当,在超车过程中发生了事故,车辆翻在高速公路外的坡底排水沟上,车辆严重变形,5人被困车内,车门无法打开,是交巡警大队民警迅速出警、及时营救才挽救了受伤人员的生命。

上一篇:王天勇不抱怨的世界2读后感下一篇: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办家家》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