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热点问题论文

2024-05-22

资本市场热点问题论文(精选8篇)

篇1:资本市场热点问题论文

国企改革借助资本市场 激发投资热点

9月13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出台,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终于尘埃落定。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基本把近年争论的焦点都做了安排,比如国企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其中,在股权多元化、国企重组整合、整体上市等方面都亮点频现,特别是首次表态鼓励整体上市,让资本市场为之一振。

在“后救市时代”,资本市场起起伏伏。随着这份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国有企业发展开启了新篇章。《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为主题投资带来了新的机会。

本轮国企改革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将在2020年国有企业关键性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培育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国有企业。在诸多分析人士看来,《指导意见》与市场预期相符,在国企分类、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混改、薪酬改革、党的领导等方面都作了提纲挈领的规定,而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篇2:资本市场热点问题论文

北京的资本 市场 要加强,金融业除了商业银行业务以外,还有投资银行业务,在投资银行这方面北京面临压力,非下大力搞好不可。上海和深圳都有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如果要搞的话,也曾设想建在深圳。北京由于传统的观念 问题 ,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觉得如果在北京建立证券交易所,股民赔了钱找中央怎么办?因此不能搞。在这种观念下,北京在资本 市场 方面就没有交易平台。

创业板喊了几年,千呼万唤未出来,也就证明创业板的思路有 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应该搞创业板,应该搞“新板”。区别于沪深的国有、法人股 市场 ,“新板”的特点是全流通、高质量、高门槛,不需要交易大堂,存在于无形 市场 之中,电讯信息就是交易手段,通过高科技手段建立类似Nasdaq 市场 那样的新型、无交易大堂的交易所?让企业真正按照高标准、全流通上市。

篇3:甲醇市场五大热点问题探析

反倾销利好作用相对有限

6月24日, 商务部发布2009年第35号公告, 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的进口甲醇的倾销、倾销幅度及其对中国内地甲醇产业的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启动甲醇反倾销调查, 不少人都把这当作甲醇市场的一项重大利好, 信心得到大幅提升, 消息公布后, 国内甲醇价格迅速止跌企稳回升。

的确,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 大量低价进口甲醇对国内市场形成了强大冲击, 是造成国内甲醇市场极度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 去年我国共进口甲醇143.4万吨, 比2007年增长70%, 主要为下半年所进口, 达到2003年以来的最高值。而今年以来, 甲醇进口量更是迅速飙升, 1~4月累计进口量达到224.7万吨, 同比增长838.3%, 平均每月进口量高达56万吨, 而过去每月的正常进口量在10万吨左右。进口甲醇抢占了我国约60%的甲醇市场。

过低的甲醇价格使得国内甲醇企业亏损累累。据中国氮肥协会1月份对30家甲醇生产企业调查统计, 甲醇利润负7634万元, 其中29家企业亏损, 亏损额7707.5万元, 仅1家企业盈利, 盈利额仅为73.5万元;2月份对26家甲醇生产企业调查统计, 甲醇利润负4007.1万元, 其中24家企业亏损, 亏损额9219万元。整个一季度, 全国甲醇企业平均开工率只有30%左右。

我国启动反倾销调查后, 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甲醇进口量出现明显萎缩。6月国内进口甲醇到港货量较5月减少24.53%, 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 进口甲醇首次出现减量, 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 我国进口依存度分别为39%、49%、44%、40%、41%、33%。

最新消息, 7月30日, 国家商务部组织召开了甲醇反倾销案申请人意见陈述会, 业内企业在会上普遍对此次反倾销胜诉表示乐观。因为进口甲醇对国内甲醇产业造成很大损害, 而且与出口国产品进入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再依据产品的实际调查情况, 可推测出倾销幅度在30%~60%。在这种情况下, 业内企业普遍认为, 反倾销胜诉的可能性很大。

反倾销对甲醇市场的利好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但也不能把这种利好作用无限夸大, 对于目前我国甲醇市场来说, 反倾销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 即使进口甲醇一吨不进来, 我国甲醇市场还是面临比较大的供需失衡的问题。

产需失衡是祸首

由于自2002年以来, 我国甲醇市场出现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行情, 甲醇产品获利丰厚, 高的时候每吨纯利润上千元, 国内新建、扩建的甲醇装置大量涌现, 远远超过了需求增长速度。近5年来, 我国甲醇产能增长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前10年产能增长之和。截至今年7月, 全国甲醇产能约2800万吨, 其中今年新增产能350万吨。到2010年, 国内甲醇产能将超过3000万吨, 是2005年720万吨的4.2倍, 年均增长84%。据预测, 到2015年, 国内甲醇产业生产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

目前我国甲醇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去年下半年以来, 国内甲醇的传统下游产业甲醛、醋酸、农药等行业增速放缓, 对甲醇需求量减少。其中, 甲醛、醋酸等行业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50%左右。另一方面, 甲醇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二甲醚的消费量也大幅萎缩。到2008年底, 我国二甲醚生产能力已达到620万吨, 加上今年前5个月陆续投产的约50万吨产能, 目前国内二甲醚年产能已高达670万吨。如果这些产能完全释放, 按1.45吨甲醇生产1吨二甲醚计算, 该领域消耗的甲醇应该超过900万吨/年。但由于国内炼油企业开工率较高, 增加了液化石油气产量, 加之中东等地低价液化石油气的涌入, 改变了我国液化石油气供不应求的格局, 致使液化石油气价格持续走低, 拖累二甲醚价格长期在生产企业成本价格区域徘徊, 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 对甲醇需求明显减少。

据统计, 去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创纪录地接近1200万吨, 比2005年的666万吨增加了近1倍, 今年由于下游需求萎缩, 甲醇表观消费量可能比去年减少200万吨, 全年预计需求量在1000万吨左右。而目前我国的甲醇产能已高达2800万吨, 产能远大于需求, 必须开拓新的甲醇应用领域, 才能缓解甲醇市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矛盾。

甲醇汽油值得期待

甲醇汽油是一种廉价、清洁的车用燃料, 它由5%至30%精制甲醇和相应比例的国标汽油、石脑油、其他组分油和变性添加剂掺兑而成。甲醇汽油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安全性和环保性。甲醇汽油能较大幅度降低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并具有明显的节能降耗功能。

早在前几年, 甲醇生产企业就一直在呼吁甲醇汽油的标准化、合法化, 但社会上对甲醇汽油的争议比较大, 相关部门比较谨慎。7月2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 《车用甲醇汽油 (M85) 》标准正式批准颁布, 并将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 这是甲醇汽油的首个产品标准。该标准的颁布是甲醇汽油的一个重大突破, 标准着甲醇汽油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应用阶段 (以前都属于试用性质) , 甲醇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目前我国每年的汽柴油消费量在2亿吨左右, 如果往里面掺5%的甲醇, 就需要1000万吨甲醇, 往里掺10%的甲醇, 就需要2000万吨甲醇, 这是个巨大的市场, 将为过剩的甲醇寻找到新的出路。

但也要看到, 虽然新标准已颁布, 但甲醇汽油发展之路不可能一步而蹴, 也不可能一下子所有的汽柴油里面都会添加甲醇。所以甲醇汽油应该视为长期利好, 短期可能不一定有很大的需求量和使用量, 不可过分乐观。

甲醇民用燃料成为新亮点

甲醇用于民用燃料主要有三大块, 一是转化成二甲醚, 掺入到液化气中混烧, 目前这项技术已非常成熟, 已大范围使用。二是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家用燃料, 用甲醇来烧饭做菜, 类似于液化气, 在20世纪90年代曾有过小范围的短暂推广, 但牵涉到改灶具等问题, 再者, 那时甲醇的产量也比较小, 后来又出现了更好的民用燃料, 所以此项技术没再发展, 暂处于停顿状态。三是用于宾馆、饭店做燃料。据有关媒体报道,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如吉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天津等, 甲醇燃料在饭店、宾馆、食堂中得到广泛应用, 替代了传统的柴油、液化气、天然气, 非常有发展前途。

据专家介绍, 甲醇本身含有50%的氧, 燃烧后的废气排放比柴油和液化气少, 具有燃烧充分的优势, 是一种清洁燃料。相对罐装液化气来说, 甲醇燃料的油箱不占地方, 可放在室外或室内高处, 节省空间。与管道天然气与液化气相比, 不需支付庞大的安装费, 安装天然气或液化气管道动辄就得十几万元。改装非常方便, 宾馆、食堂使用的柴油灶或燃气灶本身都带使用甲醇燃料所需的鼓风机, 只需更换灶头就可用甲醇燃料, 安装和使用非常方便。

同时, 经济性也非常好, 现在甲醇燃料零售价大都在3000元/吨, 而液化气的零售价是5600元/吨, 柴油6600元/吨, 使用甲醇燃料比使用液化气要减少费用15%左右。而且该燃料在常温常压下储存、运输和使用, 无需高压钢瓶, 用普通铁桶或塑料桶封口储存即可, 使用方便。万一失火, 用水即可扑灭, 没有引发爆炸的危险, 也不会因漏气而引发煤气中毒事件。据媒体报道, 使用者普遍对甲醇燃料评价很高, 说“甲醇燃料不用不知道, 用上才知道好”。

实际上, 制作甲醇燃料的技术非常简单, 目前甲醇燃料的生产方法基本上是调配法。通常做法是采用联醇生产的粗甲醇, 含甲醇85%~92%, 含水8%~15%。为了提高甲醇的热值和稳定性, 再加入几种微量的添加剂。工艺简单, 设备投资少。据调查, 一个月调配500吨甲醇燃料的工厂, 只需投入150万元左右就能投产运营。个体小规模生产, 投资10万元即可投产运营。这无疑适合于众多中小民营甲醇生产企业。

有关专业人士分析, 目前全国城镇宾馆、饭店和学校约有大灶200万套, 按照平均每套灶每月用甲醇燃料1吨计算, 如果全用甲醇燃料, 每年则需要2000万吨以上甲醇燃料。

同甲醇汽车一样, 这无疑也是个巨大的市场, 并且有可能比甲醇汽油发展得更快。天津市现已有一半以上的饭店、宾馆在用甲醇燃料, 每年需30万吨左右。河南某公司已经推广甲醇灶上万套, 年生产甲醇燃料10多万吨。

近期甲醇价格难有大的涨升

目前甲醇市场的利好因素比较多, 一是对进口甲醇反倾销立案调查;二是甲醇汽油标准正式颁布;三是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目前在60—70美元/桶的相对高位震荡;四是从6月1日起, 甲醇出口退税率由11%进一步上调至13%, 此前在今年4月1日财政部将甲醇出口退税率由9%上调至11%。出口退税率不断上调, 对甲醇出口明显有利。

篇4:“一带一路”营造资本市场热点

“‘一带一路东接生机勃勃的亚太经济圈,西连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深刻改变世界经济版图。”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2015年6月9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企业国际化与跨境并购圆桌会议上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就是将“资本高地”与“投资洼地”连接起来,引领新一轮全球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是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伟大创意。

“大国崛起将迈入2.0版本,资本输出刚刚起步,构成了‘一带一路主题概念最基础的投资逻辑。”博时丝路主题基金经理沙炜认为,由于“一带一路”是未来几十年的大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目前时间点来看只是刚刚起步,丝路基金首个项目刚刚落地,央企重组只落地一家,而中国的资本输出则是未来几十年的大方向,未来空间仍巨大。

随着中国家和其他国家签订的投资保护协定不断扩大完善,也带来了投资新机遇。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在当日会议上表示,目前企业走出去的投资领域在不断扩大。“以前投资规则描述的只是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比如说并购,现在则是包括经营、运营、并购、破产、转让,使全过程的生命周期权益都受到保护。今后中国股票市场开放以后,人家来买股票,这也属于投资保护的区域。”

根据民生证券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各地方“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元,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预计影响2015年新增投资4000亿元左右,拉动GDP增长0.25个百分点。同时,“一带一路”战略将涵盖26个国家和地区的44亿人口,将产生21万亿美元的经济效应。

“从初期来看,在资本市场上兑现较快的一是中国最擅长的基建领域,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会最快,企业直接获得海外订单;二是中国为适应对外输出的新形势而做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推动央企重组、国企改革、自贸区建设、军工资产证券化、对外签署自贸协定等,这些政策极大地影响了相关行业的供需环境、竞争格局和企业竞争力。过去一年相关股票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沙炜说。

从企业层面来看,海外并购是企业获取海外资源、市场、技术和品牌的捷径。过去几年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涉及行业越来越多,相关标的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俗。

慎海雄也表示,伴随“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将涌现出更多中国企业,通过跨境并购、海外投资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成为大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作为过去30多年全球最成功的经济体,中国已积累了巨大的经济体量、工业能力和资本实力,传统经济增长动力的衰减抑制了资本回报率,中国开始进入资本输出时代。另一方面,过去20年,不少国家经济生活发展水平停滞不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契合许多国家真实迫切的需要。

“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世界上57个国家申请加入,成为创始成员国。此外,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慎海雄说。

篇5:资本市场热点问题论文

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

放的现状

(一)股票市场。根据我国目前已经安排出台的政策,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h股上市。h股上市指境内机构直接在境外上市,由于境内机构多选择在香港上市,因此业界多将在香港、东京、纽约等地的上市股票统称为h股。

2、红筹股上市。红筹股上市指境内机构通过境外机构完成上市。此种上市方式的上市地以香港市场为主,上市公司具有独特的大陆背景,业界一般将此类上市股统称为红筹股。

3、qfii制度。qfii制度指的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该制度已平稳运行多年,境外资金流入已达到89亿美元左右,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qdii制度。qdii制度,即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从去年开始,银行系的qdii开闸,由于主要投向海外市场的货币债券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因此总体规模不大。从今年开始,基金系的qdii也开始运行,首个南方全球精选qdii基金募集资金40亿元美元,接下去的几个qdii基金也呈现火爆认购的场面。同时,券商系的qdii也已经列入管理层的审批范围。

5、港股直通车。今年9月份,国家外管局提出了港股直通车的制度安排,批准天津滨海新区开展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居民个人可以用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直接对外证券投资,初期首选香港。

(二)债券市场。从我国已经出台的政策看,债券市场已经开放的范围包括:

1、境内机构在境外资本市场发债。这个制度在20世纪80推出,现在已日趋完善。

2、境外国际经济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虽然该项制度已经提出,但未真正实施。

3、具有资格的境内银行投资境外债券市场。一段时间以来,这是我国外汇持有者在境外的主要投资项目,在境外资本市场投资交易中占据主要地位。

4、保险公司经批准后投资境外债券市场。这项投资目前规模也不大。

(三)证券机构和投资银行。目前我国有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七家。

到目前为止,中金公司和中银公司已经在股票债券承销业务上初具优势,其他合资证券公司也开始加入激烈的竞争。早在1995年,我国批准成立了中外合资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在国内证券业抗冲击和抗风险能力不足的背景下,我国对证券业实行谨慎开放政策,在外资进入资格、进入方式、参股比例、业务范围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从十多年的时间来看,以中金公司为代表的合资证券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如高端客户的运作模式和国际化的业务框架等,成为国内公司学习和赶超的对象。2006年,政策开始放宽国内证券公司赴海外设置分支机构。目前。除已有的中金公司、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等公司在香港有法定分支机构外,2006年,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等公司也设立了香港分公司。

二、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要求。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进行合理的引导下,可以吸收更多的境外资本、技术、管理经验,提高国内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加强资金的运作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促进资本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资本市场存在过度积累的现象,但资源配置仍然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以及所有制的差异。境外资本的流人有助于改善国内资源配置的结构,弥补部分地区投资缺口,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刺激消费需求;同时国内资本的流动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提高资本运营效率,获取更多回报。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要求。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国内金融机构放置到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造。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使人民币汇率逐步反映其合理供求,充分发挥利率、汇率的资金流动导向作用,真正实现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机制的国际接轨。

(四)全球性服务业的开放趋势形成的外部压力。发达国家实现金融自由化后,一方面本国经济逐渐成熟,盈利空间变窄,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高增长蕴含着更多的业务机会。在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推动全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成为发达国家主要要求之一。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使中国资本市场成为最受

全球机构瞩目的市场之一。2006年包括香港市场的我国证券市场股票筹资额已经可以与英国、美国的规模相匹敌,吸引了全球投资银行业的高度关注和浓厚的兴趣。2006年以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股票市场的持续上涨,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要求,已经或即将成为发达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的焦点之一。

三、资本市

场进一步开放蕴含的风险因素及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虽然资本市场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的必然趋势,但在开放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一)国际资本流动有可能对国内金融体系形成冲击。国际资本流入通过影响一国的货币供应量,进而造成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其传导机制为:国际资本流入导致经常账户或国际资本项目的顺差、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影响到国内基础货币的供应,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因此扩张。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使社会总需求上升,价格水平上升,从而给该国带来通胀压力。通货膨胀发生之初,证券价格往往会上升,但随着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社会矛盾加剧,政府便会采取措施,紧缩银根,导致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引起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持续通货膨胀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资金匮乏,上市公司盈利减少,从而导致证券市场价格下跌。国际资本流人冲击证券市场的另一通道,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利率和汇率波动。从历史上看,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资本流动对泰国、菲律宾等国资本市场形成了很大冲击,直接对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进行了打击。

(二)供求失衡形成泡沫问题。从各国实践情况看,开放后外国投资者对国内有价证券需求迅速增长,然而有价证券的供给却相对有限,其结果是导致证券价格大幅上涨。以股票市场为例,市盈率是衡量股票相对投资价值最常用的概括性指标。该比率越高,一般来说风险就越大,投资价值就越低。在墨西哥,从1988年到l993年,该比率增加了几乎5倍,而中国香港和泰国这一比率从1990年到1993年翻了一番。供求失衡造成了资产价格虚高,市场的风险逐步孕育,为资产价格的最终下跌埋下了隐患。

(三)开放资本市场加剧了证券市场收益的波动。外国投资者的参与将会加大国内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性。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的研究,在国际资本流量增加的时期,股票市场收益的绝对波动没有明显增加的迹象,而相对波动性却都增加了,特别是在国际资本流动本身波动较大的时期。新兴债券市场的收益波动性比成熟债券市场更大,这主要是由新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变化较大和相对较低的流动性所致。我国作为新兴资本市场,目前仍然规模较小,在拥有巨额资本的国际投资者集中性的大规模投资活动作用下,很可能影响资产价格,产生较大的波动性风险,严重削弱市场的稳定性。

(四)开放资本市场后国内国外投资者相互影响的羊群效应使得资本流动不稳定。投资者的羊群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新开放资本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而言,规模较小,对于发达国家投资者来说可能只是微小的证券资产组合调整,对于新开放市场而言可能就是一笔很大的资本流量,从而造成新开放市场的波动。如果这种调整行为被国内投资者发现,则国内投资者会紧跟作出相应调整,从而使国外投资者的行为效应被叠加放大,更加大了新兴市场的波动性。另一方面,外国投资者对新开放市场市场状况的了解也不如该国国内的投资者,因此他们对各种“风吹草动”十分敏感,容易做出各种过激反应。国际投资者对于新开放市场国家短期经济走势变化的过激反应,将使不受约束的资本流动变得更加不稳定。

四、积极应对金融市场开放,确保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建议

温总理在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制定了这样的目标:“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金融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提高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和竞争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在享受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为国内资本市场乃至宏观经济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蕴含的潜在风险。笔者认为可采取下述措施来防范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稳定与安全。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市场透明度。由于新兴市场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常常容易造成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波动。社会公众的羊群行为,主要是因为信息不透明而做出的非理性决策。因此,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严格监管误导或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地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海外和国内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二)扩大市场容量,提高市场流动性。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只有短短十几年发展历史的新兴市场,无论从市场规模或者机构投资者数量及规模等方面,与成熟的资本市场都存在不小的差距。2006年12月20日沪深总市值首次突破8万亿元大关,2007年1月份突破11万亿大关,4月份突破16万亿大关,7月30日,沪深两市总市值接近20万亿,时至9月20日,两市总市值28.39万亿,流通市值8.09万亿。与2006年gdp总量210871亿元比较,目前a股市场市值已经超过gdp总量的34.61%,在全球占比为4%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海外一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即可达到上千亿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由此可能导致的市场波动性风险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容量。除了单纯数量上的扩容,更重要的是引入大市值的蓝筹公司来增加市场流动性,从而减小波动性风险,例如近期在香港上市的大型h股纷纷回归a股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三)实行渐近式开放,确保金融安全。与发达国家健全的市场化制度基础上的金融自由化不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直接配置的金融资源仍占很大比重。由于经济市场化与金融自由化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渐进的过程,因此资本市场要纳入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的计划中,有计划、分步骤地开放,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在渐强的国际竞争中提高本国的竞争力。从历史经验看,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的金融自由化采取的均是激进主义的模式。这三个国家从2o世纪7o年代初对金融体系进行自由化改革,但除智利外,改革都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是在一个缺乏市场基础和传统的经济体系中,短期内推进全面的自由化改革,经济混乱和政府监管困难所带来的成本高昂,给改革带来巨大的阻力。而韩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具有渐进式的基本特征。早在1981年,韩国政府就制定了《证券市场开放长期计划》,安排用10—15年时间分阶段开放资本市场,在实施过程中予以补充和完善,从1989年12月起允许国内非金融机构投资于海外证券并允许国内证券商更多地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在开放过程中,韩国证券公司为自己的国际化发展找到了合适的定位,市场定位上避免与欧美证券公司直接碰撞,首先着力开拓为西方国家所忽视的新兴市场;业务定位上,选择自己的优势业务,成功后再拓展新业务。因此,我们要积极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市场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更应采取渐进有序的开放步骤:现阶段对外国资本应保持宽进严出,防止针对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或套利资本短时间内大量撤出,等到市场规模扩大、监管水平提高等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减少限制直至完全放开。

(四)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冲市场风险。虽然在东南亚危机期间我国香港股市受到期货市场投机活动很大的冲击,然而金融衍生品交易本身并不必然产生风险。相反,严格监管下规范的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等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必不可少的风险对冲工具。他们在市场动荡时可以不用通过直接在当地或其他市场抛售股票来减小风险,而是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来对冲风险 从而在市场下跌时减小市场卖压,起到一个减震器的作用。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推出股指期货,改变只能单边做多的市场现状,为海外及国内机构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并且在未来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推出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

篇6:资本市场热点问题论文

一、资本利得税对比现行税制的优越性分析

当我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的、双向征收的3.5‰佣金成本;二是固定的、双向征收的2‰的证券交易印花税。于是,在此种体系下,一笔交易的完成所需费用为5.5‰;与国际上佣金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变革趋势相比较,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明显偏高。分析现行税制的特点,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过高的交易成本损害了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信心,而如我们所知,证券市场是虚拟资本市场,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和利益对于这个市场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其次,高交易成本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培育;固定的高佣金制度实际上是对目前尚相当落后的证券行业的保护,不利于我国证券业的行业重组和业务创新,难以实现优胜劣汰。第三,高交易成本阻滞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大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和难度;这不仅削弱了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影响了现有企业的低成本重组,而且加速了我国资本的外逃。第四,现行税制对交易活动本身征税,而不论该笔交易的盈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常常会起到拉大目前市场上已经十分悬殊的贫富差距的作用,有悖于税收理论中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

与现行税制相比较,资本利得税的优越性是比较明显的。

所谓资本利得税,简单而言就是对投资者证券买卖所获取的价差收益(资本利得)征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中,一般不征收或征收极低的印花税,代之以对资本利得征税。在这样的税收体系下,一般能起到“多获利者多交税”的效果,对资本市场的贫富两极分化能起到一定的自发抑制作用。不仅如此,当市场活跃时,由于获利者的绝对数量和获利程度都大大提高,税收收入将随之有一个较大的增幅,从而对正日渐升温的市场起到持续自发“抽血”的作用,有利于市场理性的维持和千衡发展的实现;当市场低迷时,获利者给予数量(通常会)下降,但由于做空机制的存在,市场上仍不乏投机获利者,此时对资本利得进行征税,在客观上起到了抑制空方投机获利空间、减轻(甚至免除)多方税收负担的作用,有利于市场走出低迷、重新振作。简言之,资本利得税体系及其内在的自发调节市场起落的机制有利于市场的稳健发展;当然,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也是经常起伏动荡着的,那是因为决定市场升降趋势的因素为数甚多,而税收对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也有其客观上的局限性。另外,资本利得税制度下“多获利者多交税”的具体实施效果比之印花税也更好地体现了税收征管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

在我国,以资本利得税代替印花税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税种,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如我们所知,我国股票一、二级市场在实际上是相互割裂的,二者存在相当大的价格差;并且一级市场资本利得收益具有明显的短期性和单纯性特点,因此单对一级市场的资本利得征税,不但在现实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对解决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按20%的比例税率计算,只要新股上市后涨幅在50%以上,则征收资本利得税所得就会超过按10%筹资额减持国有股的所得。因此,其现实意义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对一级市场征收资本利得税所获取的新增收益补充社保基金,就可顺势降低国有股减持售价,从而为有关利益方在定价问题上达成共识创造关键性的条件。其合理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一、二级市场的割裂主要体现在二级市场价格水平远高于一级市场,由此造成绝大多数新股上市都有相当可观的涨幅,一些析股的涨幅甚至超过100%,一级市场普遍存在的这种超额收益与其所对应的风险是极不相称的,也是非市场化取向的。从公平税赋的角度看,应该对一级市场存在的这种低风险高收益征收资本利得税,这有助于维护投资者财富增量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其二,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股暂不流通导致了两个市场的割裂,那么对于由此在一级市场产生的超额收益,理应通过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形式来“弥补”国有股暂不流通的“损失”。在一级市场引入资本利得税不仅是解开国有股流通难题的钥匙,而且它将对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它实际上降低了一级市场的收益水平,对于申购成本很低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征税以后仍然能够保证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但对于申购成本较高的融资申购来说,征税将可能使其面临亏损;因此,征税将遏制融资申购行为,提高申购中签率,从而保护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其次,根据所得税制的超额累进原则,对于涨幅过大(往往是小盘股)的还可以在20%的基础上实行加成征收,由此可以打击“恶炒”小盘股的行为,加强价值型投资的市场主导地位。再次,它可以促进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改革,为一、二级市场的接轨创造条件,最后,先行在一级市场试点资本利得税可以为我国全面推行资本利得税政策积累经验;毕竟,如赫如玉先生指出的,一般来说新兴证券市场征收印花税,成熟的市场则以所得税为资本市场主体税种;免征印花税、改征资本利得税随着各国证券市场的日渐成熟日益发展,将成为全球证券交易税制演变的长期趋势;从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以资本利得税代替证券交易印花税,也是大势所趋。

二、我国二级市场推行资本利得税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单就理论分析,以资本利得税替代印花税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二级市场)的主体税种具有必然性,但就目前客观情况看,笔者认为立即推行这一税收体系的替代时机尚未成熟。过去数年中,证券市场对开征资本利得税时有议论,但最后都未能实施,11月间,为扭转股市连续数月的低迷态势,财政部还调低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而资本利得税的推行则仍被排除在政府的决策选择之外,足见政府对开征此税的谨慎。就客观情况看,目前在二级市场推行这一税种存在如下困难;

1.技术方面的困难,也即“利润确定”的困难性。是按当笔交易课征或是按当月累计交易所得课征?如果出现当期亏损是否可以抵扣?又如何进行抵扣?如此等等,都需要有具体的规定。同时,开征此税需要有先进的税务电子化系统和科学的稽查技术,才能对利润进行及时准确的确定,而目前我国显然还不完全具备这样的科学技术条件。

2.就监管方面要求看,显然对利得征税有其合理性,但因为利得税远较交易印花税复杂,核算利得困难而且操作可行性差,因此推行开来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征收交易所得税的国家,均对交易的损失补偿作了相应的规定,使得交易所得税是在净所得的基础上进行征收,而这一环节的完善不但需要技术上的配套,同时还需要监管体系的更加完善,以防止投资者通过资产的转移以规避交易所得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监管机构要想做到这一步,短期内是有一定难度的。

3.开征资本利得税必须充分估计到其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力。我国曾于1994年底盛传将开征证券交易税和股票转让所得税,引起轩然大波,股指巨幅震荡。而同期台湾证券市场也因拟开征资本利得税而造成股指大幅滑落,以至于台湾证券管理当局不得不宣布无限期搁置对资本利得税的课征。因此在国内设立资本利得税应持相当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目前印花税率本已较高的情况下,设立该税种可能会使投资者产生增税的印象,从而引发市场大幅振荡。

4.开征资本利得税需要证券交易税制整体调整的配合。从全球税收制度与全球证券市场税收体系的变革上看,资本利得税只是税收制度的一个环节,其核心

功效仅在于重新调整证券投资收益,若只开征此税也无法作到拓展税基、降低税负的效果,还需要有行为税等其他税种的配合,而我国在短期内大幅度调整税制的困难较大。最后,即使开征资本利得税,也宜采取轻税、判别税率原则。如美国税法规定,纳税人允许以证券投资利得弥补其纳税年度的经营亏损,未冲减的损失可以在限期结转至以后年度冲减;在日本,除被视为营业交易或营业分配的证券利得外,对出售证券的资本利得采取免税的政策,其课税的范围主要集中于大额与频繁交易的投资者。同时,各国对资本利得税一般采取差别税率,如法国以2年为界限区分长短期证券,长期证券交易的资本利得税只是短期证券交易资本利得税的60%。这种差别化的的资本利得税制对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理念有重要推动作用。而在我国,利润的确定尚存在相当大的技术性困难,要在这基础上实行差别税率,则尚需要在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税收征管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一段较长时期的努力。

篇7:资本市场热点问题论文

环保融投资须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关于环保融投资体制问题调查和发展对策思考

本文针对在建立和完善环保资本市场中环保融投资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从环保投资的机构形式、资金来源、经营方略和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相应可操作性对策.

作 者:张新国 ZHANG Xin-guo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环境保护局,山东,潍坊,261041 刊 名:中国环保产业 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年,卷(期):2002 “”(4) 分类号:F8 关键词:环保融投资   投资体制   资本市场   规范运作   经济规律  

篇8:财产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

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导致竞争无序

(1) 各个保险公司之间进行着各种不合理的价格竞争。有的保险公司利用个种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业务上的招揽, 比如说:低费率、高返还、高手续费等。从而导致了我国现在财产保险市场上的价格走势正在与国际上的正常价格走势相背离, 国内的产险费率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情况, 而国际上却恰恰相反。国内这种不良的价格竞争行为直接导致了, 各个保险公司无休止的降低费率, 从而使得保险主体的风险大大增加, 同时不规范的竞争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如各种埋单、吃单现象。

(2) 利用各种外界的力量干涉保险业务的竞争。有的保险公司在进行业务招揽过程中, 利用各种外界力量, 如行政权力、私人关系等进行业务扩张;还有的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业务量, 不惜采用向企业提供巨额贷款或者帮企业担保融资的方式, 为了达到续保和增保的目的, 在理赔过程中甚至掺杂人情关系、私利等等。这一系列的市场不良竞争行为, 使得市场主体忽略了保险的风险性, 从而使得风险无限制的不断增加,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整个财产保险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失。另外, 不良的市场竞争行为致使国内一些财险项目不被国际认同, 从而使得国内财产保险市场的风险性不能够很好的转移到国际中去。进而为我国的财产保险市场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2、财产保险市场比例不均衡, 车险比例过高, 收益能力不足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 在国际上各个保险公司的险种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即车险、企业财产保险以及其他保险。在这三者当中第三类其他保险所占的比例大约为1/3-2/3, 国际上这种财险比例分配能够充分的分散财险中的风险系数。然而在我国, 财险种类的分布正好相反, 车险以及企业财产保险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在80%以上。其中车险占据的比例为主要部分。对于一些其他类的险种, 比如说农业保险、信用保险等比例少之又少。

3、财险种类匮乏, 许多险种处于空白状态

在我国现在的财产保险市场中, 保险公司往往把目光放在了原来的传统业务上, 即财产损失险、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对于一些其他的险种持漠不关心的态度, 虽然现在财险的种类五花八门, 仅仅车险就达到108种之多, 但是许多财险种类从诞生开始就被忽视, 而受到冷遇。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停留在原有的三大业务上, 从而致使一些险种处于滞销或者被淘汰的境地。另外, 我国在一些自然灾害险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失的险种。

二、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优化的主要策略

1、完善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机制, 引导良性竞争

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应该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包括产品、价格、质量、服务、人才等等方面。然而在我国的财产保险市场中过分强调了价格方面, 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作用, 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产品创新等其他方面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 将竞争转移到财产保险产品的创新、服务质量的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来。

2、加大财产保险产品的创新

首先, 要积极推进产品研发机制。财产保险公司要加大保险产品创新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在知识经济时代, 专业精通、操作熟练的智能型的保险专业人才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公司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对开发出优秀险种的部门和个人实行奖励措施, 占据人才竞争的优势。对市场调查、精算等环节等重要的环节的资金支持是进行产品创新的基础, 公司要在资金上给财产保险产品的创新提供机会。同时, 国家要加大对财产保险创新的政策性支持, 建立创新保护机制, 建立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增强国内保险公司的创新热情。其次, 重视新险种的开发和推广。财产保险公司要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 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结合我国的国情,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保险产品的开发:一是为农业及自然灾害风险提高保障;二是要大力开发各类责任保险产品, 如安全生产责任、环境污染责任;三是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保险, 为我国的自主创新提供风险保障;四是加强巨灾风险管理, 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及相关险种。

3、优化财产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

我们要积极借鉴外国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并且结合我国财产保险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下, 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分责制度和以绩效考核为主导的分配制度。这种组织制度实行法人经营责任制, 经理人拥有相当的经营权并承担风险, 有利于实现企业家激励最大化。经理层会按照现代经营模式, 加强内控,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第二, 完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督促保险公司建立经理人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高管人员的业绩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基层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施行与总公司的经营理念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用工报酬制度。公司要将“增长”与“发展”区别开来, 处理好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将重点放在进一步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上面来。

总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快, 只有不断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做出调整, 才能够使我国的财产保险市场在一个健康、快速的环境中不断前行。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倩影, 论财产保险市场主体的发展方向, 商业文化, 2010 (12)

[2]、张大鹏, 河北省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科技资讯, 2010 (28)

上一篇:高管离职审计制度下一篇:领导讲话二级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