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周长的数学教学反思

2024-04-17

图形的周长的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2篇)

篇1:图形的周长的数学教学反思

一、《图形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

《图形的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是教学方式,通过理解封闭、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来体会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各自施展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图形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

这是参加“诸城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评选活动中我讲授的一节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图形的周长》信息窗1。说心里话,这节课我准备了一段时间,抽签是在周六,比较巧就抽到了这个课题,周二下午最后一节比赛,教案课件准备好后,周末在家里我给两岁的女儿讲了好几遍!开始还喜欢听,后来再讲就不听了,转身就跑掉了。

我就想,平日上课孩子们是否也是这种感觉,不喜欢听想转身跑掉,我该怎么改变如何努力,让孩子们爱听、喜欢上数学课!我觉得:上课应该是一次又一次的心情愉悦的体验、发现、感受知识的过程,不要为了上课而上课,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和孩子们互相探究、发现、感悟知识的快乐旅程,那样很多问题及就迎刃而解了,我和学生们可就都轻松开心了呢!

再回到这节课,周一找了个班讲了讲,效果不很好,有点乱。

乱在:

1、开始导入,用到的花坛图片太多,孩子们很喜欢看但是不会想到主题,于是删除大部分;

2、软尺量周长,更是乱极了,孩子们不知道怎么用软尺、什么是头围、腰围,量的乱糟糟,分工也不明确;

3、走周长,整排同学下来走,队伍过长更是乱。

找车校长商量之后决定:量周长,先找出一个小组到前面来,老师讲清软尺的用法,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测量头围、腰围,另外两名同学记录,给每个小组分好工再开始测量;走周长,不再是整排同学走,而是开小火车,每次一列小火车,开始老师领着走,然后同学领着走就不会乱了,可以多走几列。解决的了这几乱,心里就有底气一些了。

引入周长的概念有点快,概念可以一点一点给出,可以先给出“一周”、通过讲解再给出“图形一周的长度”,还有“封闭”一词孩子不是很理解,没有深入讲解,可以在给出图形一周的长度概念之后,再出一个题,有封闭有开放图形,让孩子们选择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最后完善概念 ”

这样循序渐进的给出周长的概念会更形象好理解易接受。

新知学习一题,老师把各种形状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找了孩子来描出周长,欠缺的是没有把图形再揭下来,让孩子观察周长是线而不是面,以防以后学习面积把周长和面积混淆了,这也是这节课又一个缺点。

这节课的小结,如果改变以往的问法:“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这样问:“你喜欢这节课吗?喜欢哪些地方,谁来说一说?”那就更好了,以后我就这样问!

总的来说,课程的设置环节是顺畅的:情境导入———引出概念———说周长———画周长———量周长———用周长————算周长————走周长,整节课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就是“体验、感受周长”,上完这节课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周长,你感受到了吗?体验周长的存在了吗,我觉得这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三、《图形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

《图形的周长》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图形的周长”一课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因此,本节课我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因此本节课我利用ppt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如:运动会跑步、游泳池、树叶、数学课本封面、足球场、花坛等,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不仅调动了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探究欲望。

二、概念教学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课伊始利用Flash动画演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会跑步这一生活情境,通过3位小学手跑步路线的比较,初步感知物体面的边线与一周,紧接着利用ppt课件让学生找一找游泳池口、树叶、数学课本封面以及身边各种物体一周的边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一周的认识,其后让学生比较自己找到的黑板面与空调面边线长短的比较,让学生

初步认知一周的边线是有长度的,紧接着ppt课件出示生活中更大物体面的边线,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将这些物体的面画到纸上就变成了这样的平面图形,由物抽象到图形,最后让学生描一描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从而引出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教学环节步步深入,周长概念跃然纸上。

三、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隐性的、抽象的观念,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它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本质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节课中,学生测量圆形的周长时,及时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初步为理念及学习圆的周长打下基础,在练习环节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四、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各给磨课教师的建议下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因为用的是别的班的同学,课前没有去熟悉学生,师生之间比较陌生,情感交流不够,自己也感觉本节课激情不够。其二,上完后本节课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开始与学生互动不够,二是由于时间原因,后半部分处理起来节奏明显加快。三是练习设计层次性不强。四是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五是学生测量出现误差时没有给学生解释。

总之本节课也成功也有不足,各位磨课教师也从不同的观课维度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下一步我会进一步修改教案,争取将不足变为出彩的环节。

四、《图形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

本课以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观察、操作、计算、感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具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始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特点,更体现了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认识周长的知识设计成摸摸、量量、算算等一连串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灵活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尊重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重组和补充,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学环节更连贯。比如,引入周长的概念时,没有直接出示课本中的游泳池,而是让学生先指物体面的边线。认识游泳池的周长后,让学生再举例说说其他物体面的周长。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操作的过程直观、清晰的展示给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量树叶的周长、量腰围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觉到的现实,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五、《图形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是教学方式,通过理解封闭、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来体会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各自施展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篇2:图形的周长的数学教学反思

1、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调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备课初稿中:侯老师由参加运动会的生活话题引入两只瓢虫比赛的情景,既有学生喜闻的动物比赛的情景,引发学生弄得兴趣。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运动、激情的音乐营造热烈比赛的场面,引导学生不觉间参与高喊加油参与情绪高涨。

2、探究环节在一系列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逐步感悟认知,学生抽象思维、解题能力进一步提高,空间观念建立进一步完善。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描一描、找一找、指一指)思考、想象等活动中。认识循序渐进由一周-――周长――什么是周长的感悟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在学生经历了充分感性认识和交流对周长的理解基础上借助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一周描红线的过程再次直观呈现,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抽象思维,从而正确理解概念,教师引导规范表达揭示周长概念。学生经历了探究周长概念的全过程。

之后引导学生由国庆节引入节日广场的花坛如何保护的话题,引入周长的算法探究学生在想办法思考、讨论、操作、汇报的完整解题过程的同时学生深入认识、内化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练习的设计生活化,注重了层次性,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思考:

找生活中物体表面一周学生感悟充分,但是在表达时不够积极,采用4人一组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思维碰撞可能更充分。

篇3:图形的周长的数学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如果说,单从学会计算的角度来考虑,单纯的套用公式学生易懂、教师易教。但如此一来,整个教学活动没有学生思维的介入,缺乏思考性,学生也就无法获得思维的过程性体验。因此,本课试着从研究图形的特征入手展开周长教学,使学生最终体会到特殊的外在形式会有特殊的思维方式,从而积累数学思维经验。

一、在描绘中挖掘本源

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源头,也就是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最初想法。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形式寻求思维的起点,理清思维的脉络。

【环节1】

课始,师出示三幅图:

师:这三幅图形的周长在哪儿?你能比画一下吗?

生1:图1的周长是从这里开始,沿着它所有边绕一圈,然后再回到这里。(边说边用手沿着图形比画了图形所有的边)

生2:……

生3:……

生2和生3用同样的方法描绘了图2、图3这两幅图的周长。

【思考】

在此环节中,学生的思维起点是什么?不言而喻,应该是“周长的意义”。学生在用手比画周长、用语言描绘周长之前必须思考的是“什么是周长”。只有当学生明白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后,才能较好地解决“周长在哪里”的问题。因此,要想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本源,弄清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通过对图形周长的描绘,较好地解决“周长在哪里”的问题。

二、在比较中寻求突破

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同,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倾听每个学生的思考过程,让他们的思维介入教学活动,并在比较中寻求新的突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思维的过程性体验。

在探究如何测量周长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在对周长意义的理解中,感受求周长的多种方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只是引领,通过“你量了几条边”“你是怎么算的”两个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

【环节2】

师:(继续利用三幅图)你能试着求出这几幅图的周长吗?请你量一量、算一算。

反馈一:图1的反馈结果

生:图1,我量了4条边,只要把4条边的长度相加就是它的周长了。

反馈二:图2的反馈结果

生:图2,我也量了4条边,把4条边的长度相加就是它的周长了。

生:图2,只要量两条边就可以了。用长边×2+短边×2就可以算出它的周长了。

师追问:为什么只量两条就可以了?

生:图2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生:我也量两条边,我先求长边加短边的和,再乘2。

反馈三:图3的反馈结果

生:图3,我量了1条边,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就可以了。

生:图3,我也量了1条边,但我只要用1条边的长度×4就可以了。

师追问:为什么都只量1条边,可算法却不一样呢?

生:图3是一个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所以用1条边的长度×4更简便。

【思考】

不同的答案,分别代表不同的思维层次,但学生解决问题的最初想法是一样的:“什么是周长”“如何求周长”,周长就是把一个封闭图形中所有边的长度相加。但细细考虑,为什么学生会有不同的量法、不同的算法,除了学生思维的角度、深度不同外,还有其他不同吗?在教师不断的追问中,我们得到了答案:图2是长方形,对边相等,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就可以了;图3是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只要量一条边就可以了;而图1是个普通四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不相等,所以要量四条边。原来,不同的图形,求周长的方法可以不同;相同的图形,求周长的方法也可以不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图形的特征不同。通过不断地比较、层层地剥离,使学生对求周长的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使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思维水平都得到了突破。

三、在反思中明确方向

通过比较,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介入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更充分的过程性体验。而通过反思,使内隐的思维经验外显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环节3】

师:刚才我们用各种不同方法求出了三个图形的周长,你觉得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同桌交流)

生:都可以用四条边相加来求周长。

生:算法不一样。

师追问:为什么?

生:这三个图形边的特征不一样。

师小结:原来是和边有关系,边的特征不一样,求周长的算法也有所区别。

【思考】

通过总结反思,将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边”的特征,正是因为图形中边的特征不同,才使求周长的方法有了不同。这看似简单的环节,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在不断的思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思维经验才能得到积累。

四、在迁移中建立模型

思维经验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时,思维经验更是在对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通过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形成结构化的数学模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多用“分类、比较”等方法,以此想通、悟透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从而积淀思维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环节4】

在结束新知教学后,拓展部分有这样一个环节:出示题目“寻找差不多”(如下图)。

师:要想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要量几条边呢?为什么?可以怎么算?

生:图4,只要量1条边,因为每条边的长度是相等的。只要量1条边的长度再乘3就可以了。

生:图5,量1条边,再乘5。

生:图6,量2条边,一条长边一条短边,用长边加短边的和乘2就可以了,因为有这样的两组!

生:图9,量2条边,一条长边一条短边,但要乘4,因为有这样的四组!

师:这些图形中,哪些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差不多?哪些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差不多?为什么?

生:图4、图5、图7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差不多;图6、图8、图9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差不多!

生:图4、图5、图7和正方形差不多,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图6、图8、图9和长方形差不多,分别有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

师小结: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还学会了用同样的方法求类似图形的周长。

【思考】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则是学生思维真正积极投入、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要量几条边、可以怎么算”的时候,其实正是他们在找寻这些图形最基本的特征。如,图4为什么只量1条边,但要乘3;图9为什么要量2条边,但要用两边之和乘4。通过深入的观察,我们发现,原来这些图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一样,它们的边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因而在计算周长时会有不同的量法和算法。而当教师问及“哪些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差不多?哪些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差不多?”时,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于是将这些特殊的图形根据边的不同进行分类,并与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共同的特征,进而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迁移到这一类图形周长的计算,建立起“如何求周长”的数学模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体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比较,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五、在拓展中提升品质

思维经验的积累还需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思维品质。如果说,让学生在不断地感悟和体验中解决“如何求周长”的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那么,“求彩带有多长”一题的出示(如下图),又将学生思维的发展从二维过渡到了三维。

出示题目:

师:要求彩带有多长,其实就是算哪几条边的长度呢?可以怎么算?

生:两条2分米、两条1分米。(学生拿着实物盒子边比画边说)

生:2×2+1×2=6(分米)。

师:你能想象其实就是求哪个图形的周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在哪个面吗?

生:我把这条带子慢慢地移出来,其实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了。(学生边说边移动彩带到最边上,让学生明白求彩带的长度就是盒子中其中一个面的周长)

【思考】

彩带所围成的图形是个长方形,但它处于一个三维的空间中,需要借助想象才能完成。而此时,教师顺势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吗”,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平移让彩带变得直观,也将学生的认知从三维拉回到二维平面图形上。通过这样的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思维品质,积累了思维经验。当然,这种思维经验的积累还将为后续“棱长总和”的学习打下基础。

经验的生成离不开数学活动,而伴随着思维的参与,经验才会具有创造性的生长。思维经验是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获得的一种过程性体验,体验越丰富,经验就积累得越多。只要教师能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感悟、不断积淀各种思维经验,必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玉峰.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理论与实践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篇4:周长是12的图形的研究

教学过程是一种境界,就是要把学生推向采石场,令其主动地去探求、寻觅宝石。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注重动手操作,突出探究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学中,在提供了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教师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拼摆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和创新意识。

二、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所拼成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算法;用试一试的方法在前一图形的基础上拼出下一种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及图形的美,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材版本】

浙教版三年级。

【教学内容】

在4×4的点子图上(横行、竖列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都表示1),分别画出周长是12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平移和找公共边的方法,在点子图中找出周长是12的所有的图形。

2.在嘗试、探索中巩固图形周长的概念,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思想研究图形周长问题。

3.通过图形平移、变换等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周长是12的图形的研究活动中,感受图形的美,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相同的小正方形九个;点子图两张:一张用来拼,一张用来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故事激趣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进行了《周长》单元考试,其中有一道判断题(课件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长。”对吗?

请生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两条边重合在一起,这条边就是这两个正方形的公共边,公共边不是周长的一部分。

师:如果正方形每条边看作1,除了用数边的条数和用正方形周长公式计算周长,引导学生计算所拼长方形的周长:2×4-1×2=6,即:正方形个数×4-公共边条数×2=拼成图形的周长;

师:如果用三个小正方形来拼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应怎样计算?巩固用正方形个数×4-公共边条数×2=拼成图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如果老师的教具和同学们准备的学具都看作边长是1,请同学们试一试,至少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一个大正方形?并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动手拼,得出结论要用4个小正方形拼,并算出正方形的周长是8。

师:如果继续拼,想拼成一个更大一些的正方形,又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生:要9个小正方形,周长是12。

师:我们就把由9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周长是12的图形叫做9方格。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在4×4的点子图上,周长是12的图形。(课件出示。)

生读题。

师: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研究图形的周长是12,范围是只能在4×4的点子图中。)

引导学生观察点子图,并让学生在自备的点子图上画出周长是12的正方形。

师:如果老师从这个大正方形中拿走一个小正方形,怎样拿能让它的周长还是12呢?请同学们用自备的教具摆一摆。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拿掉一个小正方形后,周长还是12呢?

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说明。

师:我们发现,要从角上拿,周长才不会变。分别从四个角拿走一个小正方形,留下的图形周长是12,形状相同,只有一种方法。你能在点子图上画出这个图吗?(板书贴出图形)

师:像这个,由8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周长是12的图形,我们叫它八方格。

以此推知,我们还可以在八方格的基础上,再减少一个正方形,它就变成了——七方格,你能得到周长是12的7方格吗?请学生小组合作,边拼边验证,把正确的图形画在点子图中。

(1)学生交流,活动。

(2)汇报。请学生到黑板前拼出自己的图形,并说出验证的方法。师配合板书示范图形。

(3)小结:周长是12的七方格有3种。

小组合作,在七方格的基础上,再减少一个小正方形,得到周长还是12的6方格,看看有多少种,边拼边画。

(1)学生交流,活动。

(2)汇报。

(3)小结:周长是12的6方格有4种。

用同样的方式,在6方格的基础上拼出周长是12的5方格。共7种。

四、欣赏图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集体的智慧,在4×4的点子图中得到了周长是12的图形。看看,他们多美呀!你觉得它们像什么?(生充分想象)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在4×4的点子图上,研究了周长是12的图形,如果不限制在点子图中,周长是12的图形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你们一定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课后还可以继续去研究。

六、板书展示

(作者单位 福建省邵武市邵武实验小学)

篇5:图形的周长优秀教学反思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采用了学生喜欢的跑步比赛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由于比赛规则中,跑的圈不同,引起了学生的不满,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明白“圈是有长有短的”,为后面理解周长的含义做好了铺垫。这一比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很是活跃,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点点的进行学习,首先让学生在跑步比赛的过程中理解:“一圈”必须要“首尾相接”,在充分的感性认识以后,告诉学生“一圈”就是“一周”,之后,又让学生用手指跑桌面、书封面的一周,并且在跑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必须要沿着边线才行,在学生大量的练习之后,教师引出“图形的周长”的含义。最后又通过练习让学生来巩固理解图形的周长。思路清晰,通过这20分钟的学习,学生建立了清楚的周长模型。深刻的理解周长就是一个曲线的长度,为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三、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快乐学习

从这节课的开始到结束,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相对于听别人的说教,亲身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终身难忘的。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感受图形的周长就是沿着边线一周的长度,进而让学生明白周长是一个长度,而不是别的。这节课上,学生的参与度是极高的,我也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的目标。

篇6:图形的周长的数学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能注重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之间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致性,为他们提供一个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进行统领的知识结构体系——聚合。从知识点的设计来看,能着眼于不同的侧面,把数学核心知识置于多变的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建立多元的联系——发散。如,作业六就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篇7:图形的周长的数学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能按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1、在交流中复习、由于复习的是旧知,教师没有过多地演示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分步梳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回忆,讨论、在交流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相互提问,相互启发,相互商讨,相互鼓励,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在活动中复习、复习课很容易上成炒冷饭或;题海训练课,而这节课上,教师创设多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指,摸,描,涂,量,折,剪,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中深刻理解周长与面积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丰富多彩、

篇8:图形的周长的数学教学反思

课前调查:在“整理与复习”之前, 请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下表。

通过盘点调查, 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到了“图形与周长”是本学期学得好的内容, 原因主要是可以自己动手做。所以, 本节课应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复习需求, 让学生在自主整理、自主操作、自主诊断与自我反思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预案:

一、整体梳理, 理清结构

1. 自主回顾。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填写的三年级数学“期末盘点———图形与周长”, 有针对性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进行分析。

2. 唤醒反思。

教师针对“盘点”上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 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要, 提炼整合有效教学资源, 并作精当点拨。

3. 梳理结构。

在学生梳理的基础上,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成一张知识结构表。

二、指导学法, 完善建构

1. 认识图形。

回顾: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 相机出示“折一折、拼一拼、摆一摆、围一围”等方法, 再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2. 认识周长。

(1) 描一描 (下面各图的一周) :

(2)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计算?

课件显示生活中运用周长计算的情境图, 如:围篱笆、绣花边、沿操场边跑一圈、镶镜框、装画框等。

(3) 算一算。

三、应用、拓展与提升

1. 错题诊断, 对话反思。

学校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长60米, 宽40米。赵晶沿着球场的四周跑了3圈, 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错误摘录:60+40=100 (米) , 100×3=300 (米) ;

原因分析 (师生互动, 分析、诊断) 。

正确解答: (略)

2. 好题推荐, 拓展创造。

通过课前的调查, 了解到学生收集整理和自我推荐的好题和最喜欢做的题, 并在每题后面附上:×××推荐。

(1) “剪”题。如:把下图的大正方形剪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求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2) “摆”题。用1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 能摆出几种?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多少根小棒的长度?

(3) “移”题。如:你会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4) “拼”题。如:有两个长方形, 长都是4厘米, 宽都是2厘米。你会把它们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5) “围”题。如:王奶奶靠墙用篱笆围起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圈, 鸡圈长5米, 宽3米, 围成的篱笆共长多少米?

设计思考:

1.期末盘点———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复习重点。

课前“期末盘点表”的填写、整理, 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回顾, 使学生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学得比较好, 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 从而明确复习的重点。在学生回顾某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时, 可以翻翻教材, 逐章逐节想一想, 然后把回顾的主要情况在表格里填一填, 或按表格的栏目说一说, 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提高复习的效率。

2.错题诊断———让学生在知错中改错。

“正确, 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 却是一种经历。”学习新知识后, 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体系, 同化新知识, 将新知内化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某些错误, 最正常不过了, 复习期间重新呈现, 就是提醒学生注意薄弱之处, 抓住薄弱环节就是抓住复习的重点。教师要让学生在纠错改错、议错“赏”错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3. 好题推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

篇9:“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情境激趣,初步感知

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展示分别从两片树叶不同位置出发的两只小蚂蚁的跑步路线,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观察、感知、思考、发现、表述,初步感知“一周”,为进一步探究“周长”做好心理与知识铺垫。

二、操作探究,丰富表象

1.摸一摸。2.找一找。3.描一描。4.比一比。

三、小组合作,发现策略

师:大家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假如要知道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你们能想出办法来吗?请合理选择学具袋中的相关工具完成你们的操作。(为每个小组准备待测周长的图形模板:圆形、月牙形、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相应的测量工具:直尺、三角板、线绳等,以便学生根据实际灵活选择)

请看活动要求:(1)小组内先说说要测量你们所选图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来测量?(2)小组长做好分工,两人测量,一人做好记录,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3)测量方法可以简单写,只要能在汇报时说清楚就行。(4)时间5分钟。

【带着明确的合作要求,小组内先征求大家的意见选择测量图形,再各抒己见,讨论该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并尝试其可行性】

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小组代表边汇报边简要操作,教师及其他小组同学随着交流、演示,择机进行引导性评价)。

①圆形钟表面的周长:组1:用尺量。组2:不行。应该先拿线绳先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组3:我们也有一种不同的方法。先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②月牙形的周长:组1:在尺子上滚一滚。组2:月牙形不能滚。应该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来完成。组3:其实我们把前两组的意见整合一下来量。弯的地方用绳子围或在尺子上滚一滚,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将两部分长度加起来就可以了。

【在各小组争抢着汇报不同测量方法时,他们的思维得到启迪,想法得到完善,策略得到丰富,表达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体验更加深刻,操作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巧妙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探究打好基础】

③五角星、正方形及长方形的周长。组1:无论是五角星、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只要先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组2:五角星只要先量出一个角上的一条边,再乘10就可以了。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再乖4就可以了。长方形则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再分别乖2相加就行了。组3:正方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我们没有意见。但五角星还有一种方法: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乖5也可得到它的周长。长方形只要先量出一条长与一条宽之和,再乖2也能得到它的周长。

【在学生探究出曲线围成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得到老师及同伴的肯定而得意之时,老师的择机引导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操作探究更加积极主动,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对五角星及正方形周长的测量找到多种有效的方法,而且观察发现、归类探究、操作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得以很好的体现,在突出方法多样的同时巧妙地进行着优化意识的培养】

师:你们真了不起!表达越来越流利,用词越来越精准,概括能力越来越强。老师相信,对今天我们探究发现的“量”“围”“滚”等测量周长的方法,大家一定会合理灵活地运用到不同情况、不同条件下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课后反思】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方案设计要“巧”。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2)引导点拨要“活”。通过恰当的问题,或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归纳示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求知求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评价激励要“诚”。教师要以真诚、尊重的态度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学生一定会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认真、主动实践,积淀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朱杰.在实践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

篇10:《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一定的测量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课件演示)师:他跑对了吗?

生:不对,他跑到里面去了。师: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 生:应该沿着最外面的黑线跑。

师: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师: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 生:小胖,不能再偷懒了,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课件演示)

师:说的真好!第二天,小胖又开始出发了。师: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生:没有,还没有跑到。师:应该跑到哪里?

生: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师: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拿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学生结合课件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教师指出,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依次呈现数据: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生:400米。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以这样算:90 110 90 110=400米。师: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

生:操场一周的长度。

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 呈现实物

师:现在老师带来了三角板和圆形标志,想一想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生:有。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学生描画一周后,呈现交通标志中间线涂色作品,予以辨析。生1:不对,这条线是在中间的,不属于它的一周。生2:一周是最外面的边线,这条不算。

师:想象一下,这个交通标志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圆形。

教师演示,从交通标志实物中剥离出一条圆形的边线(保持圆形形状)。师:想象一下,这个三角板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教师演示,从三角板实物中剥离出三角形的边线(保持三角形形状)。2.操作演示,体会“长”的本质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 生:可以用尺测量。

课件:12厘米、16厘米、20厘米。

师:三角形周长到底是12厘米,还是16厘米,还是——? 生:应该把3条都加起来。12+16+20=48厘米。师:48厘米指的是什么呢? 生1: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

生2: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也可以说三角形的周长是48厘米。

师:下面我来测量圆形的周长。我用直尺这样量——?(教师动作比划)生:不行,圆形的线是弯的,尺子是直的!师:那怎么办?

生1:半圆角尺量。

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2:那是量角器,量角度用的,不能测量长度。师:是的,你的数学知识真丰富。生3:用软尺绕着量。

师:好办法,可软尺我没带,我只带了一条线。生4:可以用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以了。

教师演示,把线绕圆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

师:用毛线绕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组织学生测量这条线段,测得长度为63厘米。

师: 这63厘米表示的是——

生1:圆形的周长。生2:圆一周的长度。3.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研究了一周,这是操场、三角板表面、交通标志表面的一周,接着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操场一周的长度是(400米)、三角形一周长度是48厘米、圆形一周长度是63厘米,每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课件依次呈现矩形、五角星、半圆形、角等图形,组织辨析。师: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生:角没有。

师:它跟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没连起来,有缺口。

师: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 生:封闭图形。

师:如果这里加一条曲线,现在有周长了吗? 生:有。

板书完善概念,学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内化巩固,解释应用概念 1.生活举例,辨析解释

师: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生1:黑板。生2:课桌的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黑板、课桌表面其实是什么图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是呀,因为它们是长方形,所以它们有周长。生3:我的脸

师:我们一起看看,脸表面其实是一个封闭图形,所以它也有周长。媒体呈现: 谁测量的是周长呢?

生:量腰围是量周长,量身高不是。师:腰围量的是哪儿?你比划比划!

结合学生的比划,课件随机在图像腰部呈现一周。师:那么量身高量的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比划,课件动画抽象出线段。

生:量的是一条线段的长度,没有一周,不是周长。师:是的,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2.增加干扰,强化一周

媒体呈现长方形,给出长2米的数据,组织学生选择合适的周长数据。a.2米

b.4米

c.6米 师:只有一个数据,能选出周长吗?

生:可以,第一个肯定不对,2米只是1条长边的长度,4米是2条长边的长度,而周长应该是4条边长度的和,肯定大于4厘米。

师:讲的真好?周长真的是6米,那么这条宽的长度肯定是—— 生:1米。可以这样算2 2 1 1=6米,宽就是1米。

师:是的。小朋友注意看图形开始变了(媒体演示长方形中间增加一条线),长方形的周长变了吗,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变了,中间一条长1米,周长是6 1=7米。

生2:没变,周长是一周的长度,中间这条线不属于一周,不能加。师:是吗,请同学们用手描描一周,想想周长变了吗? 学生手势比划,齐答:不变。

师:如果里面再增加一些线,周长会变吗? 生:不会,因为里面的线跟周长没有关系。3.拼组图形,弱化“面”的干扰

师:这里有一个正方形,一条边长度是1厘米,那么周长是—— 生:4厘米,4个1厘米就是4厘米。

师:是的,如果再出现一个同样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周长会是多少? 生:8厘米,2个4厘米就是8厘米。

师:真的吗?不着急,同学们自己在练习上描一描、算一算。生汇报:周长不是8厘米,应该是6厘米。算式2 2 1 1=6厘米。师:刚才都认为是8厘米,现在都确定是6厘米?那2厘米到哪里去了呢? 生:2条边到里面去了,那就不用算了!

师:哦,图形一拼,周长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加。一起看,(媒体动态演示图3与图4拼的过程)想一想它们的周长相比会是怎样的结果?

(1)图形 3长

(2)图形4 长

(3)一样长 生1:图形3周长长。

生2:不对,应该是一样长。(生到台前展示)图形3周长是2 2 2 2=8厘米,图形4周长是2 2 1 1 1 1=8厘米,所以一样长。师:生1,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1:同意。

师:刚才为什么这么做出判断呢?

生1:这是4个拼成的,这才3个拼的,我就认为图形3的周长长了。

篇11: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在一年级下学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且会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建立周长的表象。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展示在校园拍摄的照片,让孩子观察和欣赏,看一看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相片都有边框。然后出示我们三年级五班福,能不能给我们班的全家福也镶上边框呢?想在哪里?怎样镶?(让孩子上来指一指,并说一说怎样指的)

引导孩子说出“一圈”也就是“一周”,让孩子理解怎样才算是一周,引导孩子说出从起点到起点。孩子们其实相框就是相片的周长,我们在数学上把相片一周的长度叫做相片的周长。(课件展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孩子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伟大的数学家也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了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从生活中来学习周长,孩子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老师在白浪河畔拍摄的花坛,漂亮吗?同学们用你们善于观察的眼睛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

孩子们这些花坛这样美丽,我们该怎样保护它们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

这些花坛环境,那我们该怎样防止他人践踏呢? 师提问:关于护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这是长方形的花坛,想一想护栏应该安在那里?让生到黑板上指。

根据学生说,教师总结护栏不光要沿着花坛的边线,而且要围上一周。长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叫做长方形花坛的周长。二 初步认识图形周长的概念 1.一指

生:按在花坛四周。

师:来指指护栏应按在什么地方?他指的时候其他同学要看清楚他是怎么指的。(一生到图片前指)师:他是怎么指的? 生1:他沿着花坛边顺时针转了一圈。生2(边比划边说):他是这样转的。

师(边指边说):你看,刚才那位同学从花坛边的一个地方开始指,转了一圈又回到这个地方.一圈又叫什么呀?板书:一周.你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是花坛的什么吗?(它的周长)【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对老师的公园一角的欣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向学生渗透了保护环境的教育。根据学生的提议,就如何按护拦展开研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初次感知到“周长”的存在,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2.二指

师:刚刚我们找到了花坛边的周长,那能不能找一找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呢?(生到前面去指)师:他是怎么指的? 生:从课桌边的一个地方开始,沿着讲桌边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小结:课桌一周的长度就是他的周长。3.三指

师: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周长,你能再从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生: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剪一个不规则图形指出他的周长)„„ 4.描一描。

师:你会用我们刚才指边的方法把图形一个面的边线描下来吗?(会)

师(:学生在纸上描图形的边线,描完后在展台上订正、质疑。)师:描完这些图形的边线,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些边线都拐弯。

生2:这些边线都有直的,也有弯的。生3:这些边线都围了一个圈。„„

师引导:我们刚才所描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正好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铺:除了花坛图的图形还有好多这样不规则的图形,不论什么样的图形,它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图形)

这就是本节课肖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的图形的周长。(课题)

什么是周长呢?生读两遍。三 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周长?(课件展示)这个图形有没有周长。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周长?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生:它不能从起点回到起点,它没有一周

总结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的一周叫做图形的周长。

2、练习下列图像那些有周长那些没有,为什么?

3、计算周长

(在本节课中指、描、摸的都是图形的一周,是个“形”的概念,但“周长”是个“数”的概念。)

(学生独立计算)(做在演草本上)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图形的长度,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是算出了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图形的周长。

【提倡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图形周长的计算在这里不作为重点,只是简单的介绍,为下节课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铺垫。】

2.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了公园里花坛的周长。我想有了大家的帮助园林工人很快就能买回适合花坛长度的护栏了!

下面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本领来看看这些图形吧!生完成自主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先看是什么图形,明确要求是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注意引导语言的规范性:梯形的周长就是它的四条边的长度等)

3.师:(课件出示),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老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动脑筋思考一下。(学生动脑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我觉得图老鼠的周长长,因为图A大。

生2:我觉得是图大象的周长,因为图B向外凸

师:奥,他们两个是这样认为的,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3:我觉得应该是一样长,因为中间的线两个图形一样长,其他的两条边两个图形的也一样长,所以它们的周长一样。

师:在这里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你觉得应该是哪种呢?

生:一样长。

师:同学们很聪明,确实,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因为图形的周长只与它周围这一圈的长度有关。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周长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关注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切领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 课堂总结,渗透方法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我们一起认识了图形的周长,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周长的知识,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生1:窗户上的铝合金框就是窗户的周长。

生2:黑板的边框是黑板的周长。

生3:像框的边。

生4:操场的一圈,是操场的周长。

师:好,这几个同学说的非常正确,以后我们还要利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五 课外作业

篇12: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012.11.2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况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2.能力目标: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2.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彩笔、直尺、树叶、毛线一根、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扇形、圆形)一份、表格、带图形的A4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早就听说咱三年级一班的同学聪明活泼,积极上进,而且特别善于小组合作学习,到底是不是这样?所以老师带来一样礼物,看,这是什么?想不想要?这节课哪个小组表现最积极,合作学习的最好,我就把它奖给这个小组,好不好?别急,这里还有老师亲自剪的“胜利的果实”有苹果、桃子等,谁表现好,我就奖给谁,好吗?同学们看,我的这个奖牌虽然精美,但这些边却很容易破损,谁能帮老师出出主意,怎样才能保护好奖牌呢?

生:给它加上边框。师:需要多长的边框呢?

生自由发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也就是我们要测量并计算出这个奖牌一周的长度。怎样才算是一周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来看看怎样才算是一周,播放课件。从边线上的任一点出发,这一点叫做起点。从起点开始围绕边线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这就是一周。注意:必须是从起点出发回到起点,否则不能算一周。师边说边比划奖牌,像这样是不是一周?(没回到起点)为什么?(过了起点)这样呢?为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指一指这个奖牌的一周,好吗?那这个奖牌一周的长度叫什么?生:周长。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图形的周长)

二、新课

(一)、认识周长

1、谈话:同学们,不只是奖牌有周长,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比如说我们的数学书的封面,谁来摸一摸它的周长?数学书四条边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也就是围绕数学书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师指黑板:什么是黑板的周长?生用手指黑板的周长,谁来说一说?出示树叶,我们来指指树叶的周长好吗?看,这是什么?对,是我们校园里美丽的花坛。花坛有周长吗?我们一起指一指,好吗?谁来说一说?

2、小组活动

咱们身边还有什么物品的表面有周长?小组里说一说,好不好?播放课件:(1)、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身边其它物体面的一周。(2)、用彩笔描一描A4纸上图形的边线。(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

3、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组找到了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边指边说。各小组汇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展示学生描边线时强调:不要重复描,也不要有缺口。

4、小结

我们刚才通过各种活动认识了一些物体表面的周长,这些物体的表面其实都是一些平面图形,现在谁来总结一下: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导生进行总结: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周长。师板书,生齐读一遍。

(二)、测量周长

1、明确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给周长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义,怎样才能得出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生自由发言。师播放课件,总结三种方法:用眼估、用步测、用尺量等。(多数学生能想到用尺量,教师进行引导:如果身边没有尺子或尺子不够长怎么办?比如刚才花坛的周长?可以用眼估或用步量。

2、指导测量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奖牌的周长究竟是多少?谁先来试着估一估?到底谁估得准呢?我们让一个小组量一量。长:50厘米,宽:30厘米。谁能很快的算出来?奖牌的周长是160厘米,所以我们需要买160厘米的边框。

这片树叶的周长你打算怎样量?尺子是直的,而树叶的边线是弯的,不能直接量,怎么办?同桌讨论一下。生自由发言,师:你的想法和老师的不谋而合,你真棒!一起看大屏幕。

3、小组活动:

下面我们分小组来测量材料袋中各种图形的周长,出示测量表格和温馨提示。

4、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谈话: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以及怎样测量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进行智慧闯关游戏,好不好? 第一关:比眼力

此题图一让学生说说中间的黑线是不是周长?为什么? 这一关大家过得很轻松,我们再来看下一关。第二关:巧计算

当题中给出了图形各条边的长度,我们就可以直接计算了,你有几种方法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小结: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实际上是求所有边长的总和。看来这些题都难不倒大家,那我再出一道高难度的。第三关:爱动脑

小猪和小青蛙在花园里散步,它们分别围绕着不同的花坛走了一圈,来看看它们是怎么走的?动脑想一想:他们谁走的路线长?生:一样长。师:为什么?

提示:小猪走的红线部分,是花园A的周长;小青蛙走的蓝线部分,是花园B的周长。两花园的两条边分别相等,另一条边是公共边也相等,也就是两个花园的周长相等,所以它们走的一样长。说得太棒了!给点掌声。公交车司机题。

小结: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很方便。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各招聘渠道分析下一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