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2024-04-19

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通用8篇)

篇1: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案例分析:深圳华为的成功

(1)华为成功的根本原因——良好的企业管理文化(立足长远、正确定位、团队协作、顺势而为)

A.立足长远:看准电信市场的长期市场就全身心投入进去,而不为短期的房地产、股权等投资机会改变计划,不为短期利润而失去长期的企业财富。

B.正确定位:抓准电信市场价值最丰厚的两个区域——研发和市场,彻底改变中国企业总是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宿命。

C.团队协作:从最初的6人团队起步,到后来的各部门协调是华为稳健成长的关键。

D.顺势而为:从1988年抓住电信市场,到顺应90年代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大潮,再到华为根据自身资源有限制定的跟随发展模式,华为对每次机会都紧抓不放,借势而为,最终走向成功。

(2)华为的企业特征

A.华为是一个经济组织。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B.华为也是一个经济法人。它是一个民营企业。它依法享有资产的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受到法律的保护,它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

C.华为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

D.华为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华为距世界500强企业仅一步之遥,这样一个企业势必会带动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3)短期目标:圈块肥田,为了企业赢得高利润。他们追求在一定利润率水平上成长的最大化。同时达到和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和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以增强企业的实力,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和实现公司各种经营资源的最佳配置。

中期目标:把自己的主要资源放在市场和研发上。以取得企业高额的利润和庞大的市场。用低价,良好的客户服务和高效的研发快速占领市场。庞大的营销队伍确立了华为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长期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富最大化。华为积极吸收人才,并且对人才进行培训。并且更多的将研发成果表现在工程设计,工程实现发面的技术进步上。他们不单纯追求规模上的扩展,而是要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4)功能一:推动技术进步。华为从有到无,从小到大,靠的就是技术。华为将自己46%的人力集中在研发中,成为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华为作为一个市场的新进入者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他模仿国外先进技术,并且对其进行改进,增加更多的功能模块。

功能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华为是随着电信市场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他将自己的人力资源主要用在研发和营销上,以低成本,高质量,大规模迅速占领市场,并且满足了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功能三:企业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华为集团将自己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把自己的主要人力用在研发和营销上。对华为而言,主业就是销售。销售表现出了最为凶悍的一面,就是以整体力量向外攻击,为实现目标利用各种手段,争夺市场。它对胜利有着疯狂地追求,它对失败有着不懈地忍耐。在竞争中,华为的武器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最有效的。

篇2: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耳朵 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了人的气血衰竭,你要注意了。 5、看手掌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6、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7、看运动

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气血就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就很好。

8、看指甲 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的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

你一定搜罗过如何保养皮肤的方法,也一定买过不计其数的护肤产品,可你这样偏心,肠胃它高兴吗?从现在开始,用6种食物轻松给你的肠胃多一点关爱吧!

核桃

如果餐桌上油腻食物较多,餐后吃一个核桃大有裨益。借助核桃中的特殊氨基酸,减少高脂肪对动脉血管的损害,保持动脉的柔软与活力,防止硬化。尤其可贵的是核桃较橄榄油更胜一筹,不管你的胆固醇水平如何高,核桃仁都能帮助保持动脉的柔软和弹性。

韩国科学家调查发现,进食煎烤食品后吃一个梨,不失为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煎烤类食品经过烟熏火燎,产生较多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而梨尤其是梨汁含有的抗癌物丰富,可以消除或排除致癌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胃肠免受癌症之害。

生姜红糖水

从中医角度看,蟹肉对脾胃虚寒的人,尤其是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引起胃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对之策就是进食蟹肉后喝一杯生姜红糖水。生姜性温热,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正好与性寒的蟹肉相补;红糖与生姜一样有暖胃、祛寒的作用。两者搭配,暖胃效果更佳。

猕猴桃

过多食用方便面会给肠胃增加负担,进食方便面后吃一点水果,如苹果、草莓、橙子、猕猴桃等,以补偿维生素与矿物质的不足。

柿子

柿子有清热润燥、化痰止咳的功效,是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较为理想的保健水果之一。如果饭后能吃个柿子,对咳嗽会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木瓜

篇3: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原因

生产和流通是社会经济的两大部门, 二者既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又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互相挤占资源的矛盾。一般来说, 生产是经济运行的首要环节, 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而必要的流通能够加快商品交换, 促进经济发展, 因而不可忽视。不过, 虽然生产比流通重要, 但流通往往比生产更容易赚钱。2000多年前司马迁说过:“用贫求富, 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 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如何调节流通领域的利润水平, 如何控制生产和流通的适当比重, 历朝历代都在寻求对策。

如西汉时期,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 少者坐列贩卖, 日游都市, 乘上之急, 所卖必倍”, “亡农夫之苦, 有仟佰之得”, 导致农业人口锐减、生产凋敝, 为此汉武帝采纳桑弘羊之策, 放弃经济上的“无为而治”, 转而建立压抑民间商业的“盐铁官营”体制, 至少在表面上, 统治者希望通过政府对重要商品的专卖来实行价格管制, 以此打击不法商人, 稳定市场物价, 鼓励农业生产, 增加财政收入。

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 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工农业生产, 避免生产和需求脱节, 市场的作用遭到否定, 商业部门的工作大大缩减, 代之而起的是行政主导的统购统销、产销见面等政策。

从实施后果看, 不管是古时候的官商体制, 还是重生产、轻流通的计划体制, 在短时期内都是有效的。但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优势无法发挥, 供求信息无法顺畅通达, 价格激励机制受到扭曲, 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被阻止了,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效用最终未能增进。

时下, 某些治理流通乱象的点子, 也有上述思路的特点。如有人主张压缩甚至消除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 由国家直接向企业定点定期收购并供给医院, 再以平价提供给患者。针对米价、肉价上涨较快的情况, 又有人提出由政府专卖。这些建议的出发点固然不错,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的今天, 实施成本会很高, 实施效果也很难尽如人意。打破垄断是实现流通“瘦身”的关键。

既然流通比生产更容易赚钱, 趋之若鹜的“社会相”便不难理解。既然流通是市场经济的必要环节和主要特征, 减少或取消自然不宜。问题在于如何使流通环节健康有活力, 而不臃肿并危害社会经济肌体。

市场经济为什么有效率?是由于它能最大量地集中和筛选各种经济信息, 通过市场主体的分散决策和自由竞争, 一方面增进竞争者的个人利益, 另一方面实现公共利益的增进;一方面避免经济风险的集聚化, 另一方面达到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多样化和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精髓, 在生产领域是这样, 在流通领域也是这样。

经济学上的垄断分为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如果说自然垄断产生于市场之中, 那么行政垄断则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超经济干预特征, 在许多场合, 这两种垄断是互相结合的。例如, 我国物流成本畸高, 很大程度上缘于油价和公路收费的“助推”, 而这两个“助推”因素都具有行政垄断+自然垄断的特点。因此, 要切实消除我国流通领域的臃肿弊病, 当务之急是打破业已形成的各种垄断。

破除行政垄断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把政府从经营型转变为服务型, 使“利益中人”变为“局外人”;而消除自然垄断的根本途径是降低门槛, 鼓励竞争, 改变越大越好、几家独大甚至一家独大的态势。政府部门要有勇气逐步退出利益竞争。

垄断形成和发展的惟一理由是具有“规模效应”。但大有大的风险, 由于垄断减少或排除了竞争, 大流通商就掌控了单向的定价权, 消费者的选择权被剥夺, 资源配置的优化机会减少。大流通节约了决策成本, 但出于逐利本能可能隐瞒重要的商业信息, 导致系统的“市场失灵”。流通领域的垄断倾向不仅损害着消费者的权益, 而且会挤占生产者的利益, 打击生产者提供优质创新产品的积极性, 阻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还有, 流通领域的垄断所攫取的不义之财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 其造成的民众不满等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有让更多的主体加入竞争, 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才能使流通利润趋于合理, 才能把虚高的流通价格降下来。

篇4:成败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导致人们成功或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这是我经常询问我的顾客的一个问题。在被询问者中,既有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也有郁郁寡欢的失败者,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竟然出人意料的一致。“毫无疑问,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持有这一观点的人居然超过了90%!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今天,我必须告诉我的读者,导致人们成败最根本的原因,不是能力的大小,而是信心的有无!

有一天,我在宾馆的餐厅吃早餐时,邻桌的一位女士问我:“先生,你能告诉我现在的准确时间吗?”我的手机留在了宾馆的房间里,于是我大致估摸了一下,对她说:“大概九点吧。”“我可不这么认为,”她断然否定道,“我觉得现在至少九点三十分了。”一旁的餐厅服务生抬起手腕,看着自己的手表插嘴道:“这位女士说得一点没错,现在正是九点半。”待服务生离去,我好奇地问那位女士:“你既然知道准确时间,为什么还要问我呢?”“我也是猜测的。我向您询问,只是想确认一下。”她解释道。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人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其实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或者早就有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但他们还是要和这些问题纠缠不清,他们苦苦寻求着他人的指导和认同,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一致时,他们才会从内心接受自己的答案或方法。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心理顾问。我向他讨教如何做得这么成功时,他诡异地笑道:“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这个所谓的心理顾问,无非就是借人家的表,然后告诉人家现在的时间。”我清楚地知道我朋友在心理学方面并没有多高的造诣,有的只是他的聪明和智慧。每当一位顾客光临,他都会让他的顾客从一副塔罗牌中随便抽出几张,然后,让顾客告诉他,这几张牌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哈!”某一位顾客看着手中的牌解释道:“这牌表明,我的生意计划是完全可行的。”“对极了!”我朋友赞同道。他的下一位顾客细细审视着自己的牌,若有所思地说道:“我明白了,这种关系再维持下去,会要了我的命的,我必须立刻结束这种关系。”“的确如此。”我这个“心理咨询大师”朋友很严肃地点头表示赞同。当然,也有顾客对他们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没有自己明确的答案,这时候,我朋友就会耐心地诱导他们说出自己最优先的选择。最后我朋友对他的顾客说:“嗯,我相信这是一个聪明而有效的办法。”

这些顾客,由于其内心的想法得到了自己信赖和仰慕的“心理大师”的认可和肯定,无一例外地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执著不懈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動,而他们最终成功的概率都高得惊人。因此,对于交付的那笔不菲的咨询费,他们都认为是非常值得的。我朋友对顾客的功劳在于,他帮助人们“收听”到了来自自己内心的指导,并使他们以巨大的自信去实施它。

我想起大数学家乔治·丹齐格的一段趣事。当他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天,他上课迟到,发现黑板上写了两道题。他把它们当做家庭作业抄了下来。结果他发现,这是他做过的最难的作业,他没日没夜地做了一周才做出来。他交上作业,心中还忐忑不安地认为:作业交得这么晚,肯定要被扣分。一个周末的早上,睡梦中的丹齐格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睡眼惺忪的他开门看见教授一脸兴奋地扬着几张纸说:“你解出了数学史上两道经典难题!”丹齐格凭此开辟了数学研究中线性优化这一新领域。事后,丹齐格庆幸地表示,倘若当初他知道那黑板上的两道题是存在了多年的数学难题的话,他的自信肯定被吓得无影无踪,别说解出答案,他甚至连碰都不敢去碰它们。

由此可见,智慧和才能并非上帝保留给少数人的礼物,事实上,他把这件礼物送给了所有的人。我可以肯定地说,对于那些饱受挫折和失败的人而言,他们缺少的绝不是才能,而是自信。对于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只要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足以解决这些问题,并坚决而持久地行动起来,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为自己所拥有的才智而惊叹不已。

编辑 陈霖

E-mail:chenlin719@126.com

篇5: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本原因

一、中国腐败犯罪的现状

在过去十年,中国查处的贪官数量堪称“世界之最”。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国每年查处的贪官约四万人。其中,县处级干部二千多人,司局级干部二百多人,省部级以上干部五六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2013年10月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反贪污贿赂工作时介绍,从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51350件,涉及19878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3368人,司局级干部1029人,省部级以上干部32人,包括曾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和原重庆市委书记***。2014年,中国“打老虎”的成绩引人注目,共查办省部级以上高官33人,包括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中央政治局原常委***。

然而,查办贪官的数量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腐败犯罪的状况,因为腐败犯罪还存在“黑数”,即已经发生但未被发现或未被追究的犯罪数。在中国,腐败犯罪的查处面临“三难”,即发现难,查证难,处罚难。首先,腐败犯罪的方法、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有相当数量的腐败犯罪没有被发现的现象不足为奇。其次,腐败案件的查证主要依赖人证,物证较少,而且犯罪人多具有较高的智商和反侦查能力,所以查证也很难。再者,腐败官员多具有广泛的“人脉”或关系网,甚至形成利益共同体或保护伞,因此许多已经获得充分证据的案件也很难对犯罪人进行实质性的处罚。

根据腐败犯罪的发现难、查证难、处罚难,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推断:在已经实施的腐败犯罪中大约有一半未被发现;在已经检举揭发或偶然事件而被发现的腐犯罪中大约有一半未能查证;在已经获得相关证据的腐败犯罪中大约有一半未能处罚。如果这三个推断比较靠谱,那么三个50%相乘的结果就是:受到处罚的贪官大概只占实在贪官的12.5%。换言之,腐败犯罪的黑数可能高达87.5%。虽然中国不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但腐败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而且已经从个体性腐败发展为制度性腐败和社会性腐败。所谓个体性腐败,即主要因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低劣导致的偶发性腐败。所谓制度性腐败,即主要因为制度缺陷导致的多发性腐败。所谓社会性腐败,即主要由于文化习俗和行为环境等社会因素造成的普遍性腐败。它与制度性腐败往往有常态联系,但它已不仅存在于政府官员的群体,而是蔓延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譬如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文艺体育、教育卫生等领域。当代中国造成腐败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原因,也有制度原因,还有社会原因。下面,我主要分析社会中产生腐败的原因。

二、社会习俗中生成腐败的原因

腐败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成的,因此社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都会影响到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在中国的社会习俗中,生成腐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人轻规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人就开始流行“办事找关系”了。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中,一些有关系的家庭把子女通过“后门”送去参军或返回城市。后来,那些没有关系的家庭也开始找关系让下乡的子女“返城”或安排较好的工作。后来,这种做法不断蔓延,以至于人们几乎在办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依靠关系或者去寻找关系。上学要找关系,看病也要找关系;去商店购物要有关系,去饭馆吃饭也要有关系;找工作要靠关系,做生意也要靠关系;开车违章了要去交管部门疏通关系,遇到纠纷了要到法院去建立关系。在官场上,关系更是至关重要的,成事靠人脉,晋升靠关系,于是,选边站队,拉帮结派,就成为官场上司空见惯的怪现状。

在重视关系的社会中,规则往往是被人轻视的,因为在关系面前,规则的作用可有可无——需要时即有,不需要时即无。特别是在规则不明确或不公开的情况下,有关系和没关系的待遇就会大相径庭。即使是完全正当的需求,没关系的人也会饱受刁难。即使是不太正当的请求,有关系的人也会一路畅通。于是,人们就千方百计去寻找关系,建立关系。而且这关系的用途也不断升级,从抢购鸡鸭鱼肉等紧俏商品到争拿黄金地块等开发项目,从中获益的金额也从几十元攀升至数亿元。与之相比,先天不足的法律规则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更为弱化。那些敢于无视规则的人被视为有魄力,那些善于规避规则的人被视为有能力。当规则在关系面前大举溃败之时,腐败就必然在社会中暗流涌动。

(二)送礼成风

请客送礼与“找关系”和“走后门”往往是紧密相连的。中国人本来就有逢年过节给亲友送礼和请亲友聚餐的习俗,后来这请客送礼的对象就演化为有权有势或有用之人。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经济公有制和生产力低下,许多社会资源都处于短缺状态,于是那些能够掌握或支配这些资源的人就成为有用之人。且不说政府官员和单位领导,一些职业也成为许多人希望结交的对象。当时的社会中就流传着关于好职业的说法:第一是听诊器(医生),第二是方向盘(司机),第三是商店的售货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需要这三种人的关照,于是在逢年过节时就要送礼上门。那时候,中国人整体的生活水平都不高,所以主要礼品就是烟酒糖果糕点。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送礼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昂贵,请客的方式也越来越排场,越来越多彩。于是,一些手握大权的官员就成为请客送礼的首选,以至于在一些重要节日前出现送礼排队和宴请连场的状况。其实,请客送礼往往是行贿受贿的开端。

(三)公私不分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决策者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急促地推行公有制,从工商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农业生产的“人民公社”,试图在短期内全面颠覆私有财产制。与此同时,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指引下,“大公无私”等道德号召流行一时。然而,这样的理想和号召是超越现实的,也是超越人性的,因此就会在人们心底生成公私不分的思维习惯。公家的东西就是大家的,每人都有一份。因此,偷拿别人的东西是盗窃,偷拿公家的东西就不算盗窃。这种心态在中国人中相当普遍。事实上,许多公有制的企事业单位都允许员工享用共有财物,大到汽车房屋,小到纸笔信封。在这种公私不分的思维习惯下,人们在违反规定占用或消费公共资产的时候就会心安理得,甚至在盗用公共财物的时候也没有犯罪感。“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越来越富裕,公家的财物越来越多,于是公私不分的行为也越来越上档次。公款吃喝和公款旅游已司空见惯,公车私用和公产私占也屡见不鲜。一时间,有人在请亲友吃饭之后就把能够“报销”作为炫耀的资本;有人在为小集体利益而侵吞国家资产之时还欢呼“共同致富”。由于多年来在公私之间没有明晰的界线,所以一些掌握实权的官员就在不知不觉或半知半觉中滑入腐败的深渊。

(四)喜爱特权

长期的封建等级社会已经把特权观念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的心上。“人民论坛”2012年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50%的调查对象明知特权不合理,但是并不拒绝使用特权。也许,中国人都不愿意别人享有特权,但是却希望自己享有特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北京人经常在大街上看到因国家领导人出行而交通管制的情况,也经常看到一些特权车违章行驶的情况。此时,许多市民都会表示厌恶甚至愤慨,但是内心却希望自己也能享受类似的待遇。于是,有些人就想方设法地追寻这种特权,譬如冒用军警车牌、非法安装警灯警报器和警用喇叭、违规办理各种通行证等。一些无法获得这些特殊用品的人还会自我享受特权车的待遇,譬如占用紧急行车道、闯红灯等。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官员特权的多少与腐败问题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官员特权多的地方往往腐败问题比较严重,而官员平民化的国度则腐败问题较为轻微。其实,腐败既是特权追求的产物,也是追求特权的产物。且不说那些贪官污吏都要享受特权,就是一般人送礼行贿的目的也是要享受特权,或者说“特殊的优待”。由此可见,喜爱特权的社会习俗也是生成腐败的一个原因。

三、社会转型期中生成腐败的原因 过去三十年,中国处于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转型时期,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贫富差距的拉大,另一方面是私有观念的复苏和道德信仰的崩溃。社会没有建成稳态的法治行为环境,人们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法治行为习惯,再加上各种规章制度尚不健全,于是,手中握有权力的官员在各种诱惑下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腐败犯罪就处于多发状态。具体说,社会转型期中生成腐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仰缺失 历史的经验表明,一个政党或政治集团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个高尚的理想,以便吸引那些激情燃烧热血的青年为之奋斗乃至献身。但是在成为执政党之后,这种崇高的理想就逐渐在权力的侵淫和现实的反衬下变成虚幻的口号。无可否认,当下中国人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就是信仰缺失。曾经占统治地位的共产主义信仰已经黯然失色,而复苏或外来的宗教信仰也难成大道。虽然在我们的身边能够看到许多自称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人,但其中纯洁的信仰者恐怕为数不多。一些佛教圣地的过度商业化就是例证。于是有人感叹,就连寺庙里的和尚都“一切向钱看”了,中国人的信仰何在!如果平民百姓只信仰金钱,社会中就会有很多的坑蒙拐骗。如果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只信仰金钱,国家中就会有很多的贪污受贿。因此就腐败犯罪而言,各路官员的信仰缺失确为原因之一。

(二)道德下滑

作为社会行为的准则,道德的功能在于约束人们的行为,倡导文明的行为模式。中国曾经享有“礼仪之邦”的美名,但现在却呈现“礼崩乐坏”的态势。在当下中国,社会道德的整体下滑是个不争的事实。诚然,过去流行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说法确实有些虚高,但是曾被国人所不齿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主张却已经堂而皇之地被人宣扬,甚至出现“笑贫不笑娼”的大众心态,就都表明了道德观念的低落。另外,文艺作品的“低俗化”和社会生活的“泛娱乐化”,也反映了社会道德的迷失。诚然,中国还有助人为乐的好人,也有真心为民的官员,但属于凤毛麟角。在整体道德下滑的社会环境中,官员群体的自我约束能力就会下降,出现那些“窝贪”和“串贪”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私欲膨胀

人具有自利的本能,因此人人都有私欲。但是,人的私欲在社会中应该受到约束,否则就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繁荣昌盛,但是也促进了国人私欲的膨胀。一方面,商品市场的发达给人们的消费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也就使人的“食色本欲”得到丰富和扩张。另一方面,“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激发了国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但是也急剧地拉大了中国的贫富差距。巨大的贫富差距导致人们的心理不平衡,也刺激了人们的私欲。于是,一些人在私欲的驱动下,就去寻找不当乃至非法的致富路径,包括运用手中掌控的权力去“寻租”。从这个意义上讲,贪官就是膨胀的私欲所催生出来的怪胎。

(四)行为失范

在社会转型期间,主客观的因素导致许多人的社会行为失范。就贪官而言,这种行为失范多始于性行为的纵乱。古人讲,万恶淫为首。此话并非儿戏,实乃经验之谈。在过去三十年,中国社会急剧地从性封闭走向性开放,一些官员也随波逐流地放松了自身的行为约束,从“讲黄段子”到“包养情妇”再到“开房嫖娼”,于是就出现了重庆区委书记的“做爱视频”和上海法官的“集体嫖娼”等轰动一时的丑闻。性行为规范在人类的道德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个突破了性道德底线的人,往往也就很容易突破其他方面的道德底线,于是,性罪又衍生出他罪,包括腐败犯罪。用老百姓的话说,当官的连那种事情都干得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干啊!当下中国许多贪官的腐化堕落都是从性行为失范开始的,多数腐败案件中都包含有“权色交易”的内容。当然,性行为失范的官员不限于男性。男性贪官拥权贪色,女性贪官则一边以色谋权一边又以权谋色,譬如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原局长安惠君。因此,社会行为失范也是腐败犯罪的原因之一。

篇6: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行政效率低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各种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缺失而引起,因此,要提高我国行政效率首先必须分析行政效率低下的制度原因。

一、行政效率与制度

行政效率实际就是指政府效率、政府绩效,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预定目标,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例。行政效率一般涉及到政府管理活动的成本、产出两个方面。成本既包括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活动耗费的人力、物力、办公设备,又包括获得和维持这些人力、物力、设备所花费的资金;产出既可以是决策活动的产出如出台的法规实施细则、计划和执行活动,也可以是社会经济等方面环境的改善、企业和公民满意程度、人民生活的舒适度等。可见,行政效率是质和量的统一,在质方面更强调公民的满意、服务质量等。

制度是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基础。制度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讲,制度是由人类设计的用以规范人们相互行为的限制,它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规则的执行实施机制组成。(1)正式规则,亦称正式制度,是指由公共权威机构制定或由有关各方共同制定的公开和实施的行为准则,包括各种组织的章程、协议、纪律,国家的法律、政令、条例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正式的制度规则都有其相应的具体形式,是外在于每个人个人,并与之相对立的。(2)非正式规则,亦称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约定成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传统习惯、价值观、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等。它是对正式制度的补充、拓展、修正、说明和支持,它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内心行为标准。非正式规则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非正式的制度不是依靠外界的压力,而依靠内心的自省和自觉。在某种意义上说,非正式制度比正式制度更为重要。(3)实施机制,是指有一种社会组织或机构对违反规则的人作出相应的惩罚或奖励,从而使这些约束或激励得以执行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

我国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都要求政府及时地提供成本低、质量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作为政府能力的主要表现是衡量政府管理状况的基本综合指标。然而,我国目前的行政效率仍然存在低下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之间或内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办事程序环节多、关卡多、手续繁杂、办事的拖沓、公共成本的扩大;决策失误、资源浪费巨大;信息不畅通,服务质量低下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二个特点:一是普遍性。这些低效率的现象不是局部的、个别的问题而在各行政部门都存在;二是持续性。这些问题却是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在发生和发展。既然这些问题和现象带有普遍性和持续性,那么就不难作出这样的判断: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根本原因不是人而是制度,制度缺失即制度供应不足和制度失范是我国行政低效率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短缺的是一定时期内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经济、政治、思想等要素以实现行政高效率的制度资源。

二、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制度原因

根据上一部分对制度概念的理解,我认为,影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制度因素主要有:

(一)行政道德失范,旧行政观念的束缚 所谓行政道德失范,是指行政主体行为已经逾越了政府和社会所期望的道德规范。从本质上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是行政权力主体放弃或违背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进行非公共的活动实现非公共的利益。行政道德失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行政组织的道德失范,一类是公务员个人道德失范。组织道德失范导致行政组织结构的非理性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的大量存在,职能部门不清,权限不明,机构重叠庞大,条块分割,人员臃肿、推诿塞责、贪污受贿充斥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个人道德失范,如目前存在的官本位意识、等级观念、集权意识等,严重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效率的提高。

(二)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行政组织不规范 我国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表现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行政职能范围过于广泛和庞杂,即所有的社会事务都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其结果是不该管的管了,该管的都未管好。二是行政职能方式过细,即过分重视微观管理,从而造成政府一方面越俎代疱,影响了社会基本单位的积极性,压制了社会活力;另一方面又无暇或无法充分顾及全社会的宏观性事务,导致宏观失控,带来人为的无序状态。我国经济领域内的重复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我国传统行政职能存在着上述两个特点,直接导致行政职能内外关系的紊乱。(1)是行政职能内部关系紊乱。一方面是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职能交叉现象严重,致使上级部门互相扯皮与推诿,基层单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部门所有,条块分割,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严重,形成无谓的重复和内耗,极大地影响了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2)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大量本来由企业承包、事业单位和社会承担的职责都不得不由政府包揽下来,而由政府履行的职责又推给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这不仅使企业单位与政府的职责产生混乱,而且使政府负担过重,效率降低。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行政职能部门配置不科学,职能转变不到位,而造成行政职能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虽然我国与以前相比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公务员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发生扭曲

从经济学理论看,人的行为是受理性支配的。在正常情况下,廉洁并有效的工作成绩,就可以得到合理的奖励,腐败则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我国制定的《公务员暂行条例》虽然规定了竞争与奖惩制度,但由于很多规定还不够完善,且实施不到位,因此竞争和激励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这些缺陷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公务员的考录制度方面,年龄、学历、地域限制和面试操作不规范封闭了一些优秀人才发挥才能的渠道;在公务员的考核制度方面,由于考核制度的不规范,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严重窒息了公务员队伍的活力;在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方面重德轻能和任人唯亲影响了公务员的积极性。由于行政管理职能需要具体的公务员来承担,公务员积极性的缺乏必然引起行政效率的下降。

(四)行政运行机制不畅

政府系统是通过运行而发挥功能并实现其职能的。因此有人说,行政运行机制是行政体制的灵魂。在我国行政体制中,行政运行机制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行政决策机制不,决策民主化程度不高,决策失误责任模糊。二是行政执行机制存在“梗阻”,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土政策”,自行其是;断章取义,打擦边球,阳奉阴违,拒不执行;照搬照抄,敷衍了事;左顾右盼,等待观望;讨价还价,互相攀比等,导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难以贯彻执行。三是监督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监督体系庞杂,却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结构,导致运行无力。行政监督机制缺损意味着对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行政部门也就感受不到提高行政效率的外在压力。

(五)行政法规不健全

篇7: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

唐老师认为,学生不爱学、不会学,从根本上讲还是浮躁。以下为唐老师关于浮躁的深入分析:

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浮躁的解释如下:轻浮急躁。《广雅》中有:浮,漂也。浮游也。浮就是轻浮、漂浮的意思;《说文解字》说,躁,疾也。《管子心术》中说,躁者不静。躁就是性急、急躁。

浮躁是所有成功的大敌。

人们经常心不在焉、心浮气躁、朝三暮

四、浅尝辄止,常常表现出坐卧不宁、失魂落魄的样子,做一件事情,经常焦虑不安、患得患失,常常没有耐心认真做完一件事,急于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去做另外的新的事情,但对新的事情依然如此,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贪得无厌,却静不下心来,因而到最后不但一事无成,而且常常感到身心疲惫„„

浮躁的人不但学习不会好,做任何事情都会做不好。很多大事故就是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故导致的,而小小事故之所以不断出现,就是因为人们的浮躁。

浮躁就是做事情表面化,轻浮而且变化快。那么为什么人会表现出浮躁的特性呢?而且为什么浮躁的情况如此普遍?因为人会心随境转,所以人的心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一旦有什么吸引人的事情发生,人们的注意力就马上跟着走了,这就是浮躁产生的原因。

浮躁会带来以下危害:

(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所以,在对他们做咨询的时候,我总是戏称他们都是“撒谎长大的”。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为了让同学和家长们认清出这个问题,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我们这里咨询的同学基本都跟我做过这个小游戏,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但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难一次性做出来。我先做一遍,然后问学生:“会了么?”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毫不犹豫地说“会了”,但我让他重复的时候,他根本做不出来。有大约百分之十强的同学会说一些“差不多、好像会了”之类的模棱两可的话。我会给他们解释:“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会了”意思就是“肯定不会”!这样的判断往往屡试不爽!让他们试验的时候,也往往是做不出来。

还有很少的同学,大约在百分之五左右吧,他们会承认自己不会,显然这些同学要仔细得多,经过两三次的演示以后,他们才敢于自己亲手试验。但第一次也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没有学会的时候自认为学会了而拒绝继续深入学习的问题,存在浮躁的问题。

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拿登上十层的台阶作为学会的话,只要不达到第十曾台阶,每一层台阶停下来都是失败!

所以,有一句俗话:成功的路上尽是失败者。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们停下来了。学习停止了,在没有充分学会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这样,当时认为学会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另外还有的同学上课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会直接影响他的听课效果。

有一个初二的女同学名字叫做李琦,她的数学和物理都在五十几分,不能达到及格分数。她的父母非常着急,来到我们中心咨询。

我们的老师在给她讲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看似很小,却又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她的头发在影响她听课。每次她写字的时候,一低头,头发就哗啦散落在她的眼前,她就习惯性地用手一拂,有时候还很优雅地把头向后一甩。据上课老师统计,45分钟一节课她拂头发的次数居然超过了50次!所以,我们给她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把头发扎起来!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补习,她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一下子提高到了八十几分!

(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

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看书有两方面:

课前看书——

目的就是找问题:

A、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

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预习时先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

B、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

C、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准,这都没关系。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课后看书——

A、深入已经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问题;

B、近期所学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否明确?

C、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

D、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

E、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创造出来?

(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

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做题目的时候,先写出明确的已知,求证或求解,然后再做题目是一种比较好的解题习惯。

失败的人都会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会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但下一次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其实下一次就是从现在开始。

人生就是现在,从前只是记忆,将来只是想象,唯有现在才是真实的,把现在抓住就抓住了人生。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如果有那么一天,时空倒转,让我们从80岁活到一岁,那么,世界上一半人将成为哲学家,世界上一定会多出几百个百万富翁”。

大卫•葛雷森说:“我相信,现在未能把握的生命是没有把握的;现在未能享受的生命是无法享受的;而现在未能明智地度过的生命是难以过得明智的;因为过去的已去,而无人得知未来。”

要停在当下,不要急着往前走。

如果每一个现在在辛勤地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将是一种持续的增长状态;如果每一个现在都在碌碌无为、低效率的工作状态、或者无进展、得不到进展的工作状态,实际上是白白消耗了生命。

每次老师在强调赶进度的时候,我总是反问一句:学生都没有学会,你想赶到哪儿去?

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急着做题,而是要先把题目看清础再做。

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识点?

给出的直接条件是不是能够解出题目?

有什么隐含条件?

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出问题?

„„

(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

很多同学总是急匆匆地把题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让他检查,他就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到问题。

清华附中有一个初三的女生名叫马小月,在中考前一模考试以后来到咨询,她很自信地说,她这次的数学成绩虽然只有六十几分,但她实际上是八十几分的水平。原因是因为有一道十五分的题目,她在稿纸上本来做对了,只是在往试卷上誊写的时候抄错了!

当时她的父母也深深地点头,表示事实确实如此。

我问马小月:“你觉得很委屈是么?”

她点点头!

我说:“那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

她低下了头。

我又问她:“你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么?”

她点头说:“出现过。”

“那为什么没有彻底改掉?”

她又低下了头。

“考不好,活该!你不是八十几分的水平,你就是六十几分的水平!因为你现在出现这样的错误,中考的时候还会出现!”

这时候她的父母开始点头了。

我继续说:“因为你认为这种情况只是偶尔的,下回就不会出现了,所以,你就不会认真对待,不会下定决心,也不会每次做题时做到一次性把题目做到满分,不会每次做完考题后认真检查直到不出错误。如果不是每次这么做,到考试的时候就不能一定保证会做的题目得满分。所以,我们认为:学习不理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浮躁。”

不检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学生做完题目后,耐心已经达到极点,最想的事情就是赶紧交上去万事大吉。

这种浮躁心态是学习的大敌,如果不彻底解决,学习永远不会好。

有个朋友的女儿,是20中初三的学生,名字叫顾小梅,有一次,我拿一个题目问她是不是会做,她说会做了,但让她做的时候,她做不出来。在老师给她讲了题目后,让她把这个题目彻底搞懂,练到熟练的程度。

她的父亲就问:“你们叫三倍快速学习法,怎么没有看出快来?”

我回答:

“一次性把一个题目彻底掌握,就是最快的方法。”

“我看你们给孩子上课,一个小时了才讲了一个题目,这怎么算是快?”父亲显然不服气。

“一个小时可以讲一个题目,也可以讲十个题目,但”

大题会做,但小题不会,分数不够高。

(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

人大附中有位初三年级的女生名叫孙一芮,她本来就是班里比较出色的学生,尤其是数理化成绩,有的已经接近满分。但由于人大附中竞争非常激烈,她的排名只能在200名以后。因为人大附中几乎是北京中考录取分最高的中学,她要想稳稳地升入人大附中的高中部,要考到200名以内,甚至最好是考到150名以内才比较有把握。但她和她的父母觉得靠她自己的努力没有把握达到这个目标。

她刚来到咨询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级错误’,我的成绩还要高。”

我当时就回了她一句:“你这次有多少分是因为‘低级错误’丢的?”

她说:“数理化三门大约就有十几分!”

“上次考试有没有犯‘低级错误’?”我进一步追问。

“有!”她很诚实。

“再上一次呢?”我步步紧逼。

“有„„”她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了,“好象一直有„„”

“从小就是犯‘低级错误’长大的对么?呵呵!”我开了句玩笑。

“对对对!呵呵„„”她倒也直率。

“只要你认为是‘低级错误’,你就永远改不了,就永远不能重视这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题目会做,但怎么都不能把会做的题目得满分!”

“对对对!你快跟我说一下怎么改掉这个毛病吧!”

“打掉浮躁!”

„„

后来在我们的指导下,她一模进入全校前200名,二模进入前150名,最后中考的时候,她的成绩在全海淀区排名第83名。

篇8:变电运行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分析

加强设备管理, 防止事故发生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点, 变电运行工作必须要严格按照工作操作流程、结合实际和务必保证安全性,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 在出现事故以后, 要及时对产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以保证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下文就对引起事故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 其中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表现发生的征兆;间接原因是一些人为因素;根本原因就是管理上的缺陷, 管理上出现了失误, 就会使得一些其他原因如个人因素不足等接连发生, 最终使得出现事故, 造成企业以及社会的经济损失以及危害人身安全。

1.1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 主要包括环境以及设备的不安全状况、人为的不安全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直接表现事故的设备故障以及人为原因。在变电运行的工作中, 工作人员主导着设备的运行, 直接关系到变电运行的安全以及稳定, 而且变电运行的设备维护工作过于重复, 操作无序直接导致了工作人员的忽视和厌烦, 导致了出现的几率增大。人为的操作引起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损坏等事故都是导致电网瓦解的重要问题。

设备故障也是导致变电运行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 设备不断老化, 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 再加上工作人员不及时的检查和修理, 直接影响了设备在未检测的条件下不安全的运行, 最终直接导致出现安全隐患或事故。设备的不合格, 不及时检查和更新老化或损坏的设备都是引起变现运行发生的直接原因。

1.2 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简单来说, 间接原因就是引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产生的原因, 主要在于工作人员的个人因素上, 如生理或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培训或技能培训不足等, 以此我们也可以明白想要更好的控制间接原因, 其重点工作还是要大力抓紧培训和教育工作, 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 这都是避免间接原因发生的重要措施。

1.3 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造成变电运行发生的根本原因, 归根结底来说都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的, 想要避免安全事故, 其重点工作就是要做好管理工作, 这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最根本手段。对于变电运行管理来说, 主要引起事故发生的表现基本有安全管理制度的不足、管理者水平过低、安全培训教育的缺乏以及设备管理不善。

在我国, 导致变电运行事故发生基本上都是由于管理失误所引起的, 变电运行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合理, 直接导致了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失误;对于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处理, 就会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完善健全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加大管理力度、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以及提高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 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都是相当重要的工作。

2 对变电运行发生事故的处理对策

2.1 加强对基础设备的管理

不管是改造变电站还是新建变电站, 都必须要做好对设备质量的控制, 进而避免由于设备的设计或质量不合格导致变电运行的事故发生, 在设备的选择上, 要严格筛选厂家, 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排除, 在进行设备招标工作不允许不不合格的设备参加, 选定厂家后, 应当采取严格的措施手段保证生产厂家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 以此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产品出厂前认证做好试验工作, 出现问题就有权要求退回。最后在对设备的采购以及安装等各个环节, 工作人员都必须加强设备质量的管理意识, 确保安全符合相关标准的设备进入变电运行工作, 保证安全生产隐患最大化降低发生率。

2.2 完善变电运行综合自动化装置

这套装置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施监控, 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变电运行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很好的监控、调节、控制由设备异常而引发安全事故的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 将异常的现象控制在不允许的范围内, 以此确保电力设备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变电运行综合自动化装备可以通过采集高压电气设备的信息, 来判断变压器、断路器等状态;采集继电保护装置的不同数据, 来检测电气设备。通过监视系统对电网运行参数或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测, 判断设备的异常, 如果出现问题, 就立马报警、自动停止, 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另外在操作中, 为了减少人为操作引起的失误, 应当采用计算机防误闭锁, 保证电网安全的运行。

2.3 提高变电运行设备的可靠系数

加强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 提高运行的安全系数, 就必须要确保变电安全运行, 防止由于设备缺陷而引起事故。变电运行工作人员应当配备一些先进的监控设备如成像仪、远红外测温等手段对设备、仪器等检测评估运行状况, 进而能够及时的发现设备故障, 并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处理, 消除隐患。当然还需要加强变电运行设备的质量维护和检修, 认真对设备进行检测修理, 从而确保设备能够符合变电运行的相关要求。

2.4 加强变电运行设备的管理

设备故障和老化是变电运行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为了避免由于设备故障或老化而引起的安全隐患, 就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及时评估设备的状况, 根据已知的具体状况, 采取相对的措施手段, 对设备进行整改修理。对负荷较小或均衡的变电站, 可以调换成载压容量较大的变压器。更换的同时, 也要及时更换性能差、技术落后、运行不稳定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以及开关等老旧设备,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调换先进的组合电器, 对于不能及时更换的设备如蓄电池、电容器等, 要及时检查维修。

3 加强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造成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因此一定要全面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 发现设备缺陷, 认真分析产生原因, 从而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安全运行。

投入运行的设备存在异常问题就是设备缺陷, 通常分为紧急、重要和普通缺陷, 对于不同等级的缺陷要采取不同等级的手段进行处理, 如紧急缺陷, 因为它是性质严重, 情况危险的, 因此发现以后就要及时采取处理手段。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一经发现设备出现运行状况, 按基性质逐级上报进行处理, 对于设备缺陷的处理, 一般不能超过24小时, 紧急或重要缺陷要及时处理。对于不能及时处理的就必须加强监视工作, 而后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 防止出现事故问题。在检修和试验中发现设备缺陷, 现场进行直接处理, 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记录。最后就要做好设备缺陷的登记与统计, 对于发现的缺陷应当做好记录, 并在月末及时上报, 对于已经解决消除的设备缺陷也应当做好记录, 防止工作的重复。做好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使事故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下, 能够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4 结束语

变电运行对于电网的运行相当重要, 对变电运行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处理, 提出相关的措施, 能够有效的降低变电运行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也能够提高供电质量。做好变电运行事故的防范和处理工作, 从而实现电网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

摘要:变电运行发生事故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收益, 并且给电网的运行带了困难, 同时变电运行的状况直接影响了电力系统管理的安全稳定性, 因此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造成变电运行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来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

关键词:变电运行,发生事故,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杨东升.变电运行中安全问题的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风, 2011 (8) .[1]杨东升.变电运行中安全问题的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风, 2011 (8) .

上一篇:骨龄对照表下一篇:乡召开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