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感受

2024-04-30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感受(精选7篇)

篇1: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感受

通过这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我从中了解到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该如何培养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协调沟通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摆明政治立场,端正工作态度,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力争成为一名政治强、品德优、能力强、学习优“双强双优”的学生干部。

高校的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支部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等,这些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是每一所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校教育思想深入学生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加强对团学培训,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团学干部,让他们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生活,我们面临着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实际问题,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比较愿意向我们这些学生干部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这一沟通桥梁,学校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各种状况。这一次,我有机会参加河北省第七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训,我觉得很幸运,毕竟不是每一位学生干部都能接受这样的培训,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现在,我就根据我在培训过程中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我想谈谈河北未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我们大学生的未来决定了河北省的未来,针对我省现在的状况,刘可为老师从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到发展的优势和问题,慢慢渗透到我省的未来,刘可为老师列举出许多实例来验证我省的大好前景,使我们对自己有了很好的定位。刘老的讲座重点在于河北的未来,他从十点向我们很好的预测了我省的未来:1.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工业大省;2.把装备制造产业和石化产业培养成支柱产业;3.大力发展新型产业;4.大力发展服务业;5.打造沿海大省;6.加大城镇化发展,建造京、津、冀城市圈;7.建设沿海城市;8.打造环京、津卫星线带;9.大力推进民生农村事业发展;10.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最后联系我们大学生,让我们做一个具有使命感、责任感、与未来联系起来、有理想和抱负的大学生。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做一名拥有创业性智慧和能力的人。谨记:河北的未来是成就人生的舞台。

第二、我想谈谈“创业和自我价值体现”的有关

内容。

对于我们很多人都看不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无法很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也不例外。

对于就业问题,它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针对就业情况,我省缺少的就是自主创业的人,创业不是嘴上说两句就可以成功的,它是一个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的途径,要想创业我们必须具有自信、冷静、坚强、宽容的性格,需要从知识上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管理体系上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现代企业体系,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理念,勇于承担,敢于承担,虚怀若谷。

对于任何企业他们最创新的源泉就是客户,只有在知道客户需要什么的情况下你才可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生想要成功,就要突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管客观上给了我们多大的困难,我们自身要突破五个极限:突破体力上的极限,突破智力上的极限,突破挫折上的极限,突破谦卑上的极限,突破四大皆空上的极限,只有从自身要求,注意自身修养,才有可能吸取很多人才,助自己事业的成功,来完成自身的价值体现。

第三、我想谈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现在当今社会最热的一次就是“创新”,它更成了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到底什么是“创新思维”呢?其实,我们说的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这样的解答,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所有人都有的。我们每一位干部都有创造性思维,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用它,大量的创新思维被埋没了。

对于这个需要创新的社会,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创新性思维呢?首先,我们要打破创新性思维的障碍。拒绝思维定势,不能盲目从众。其次,我们要思维创新。

第四、我想谈谈学生干部应当具备的几种能力。

(一)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是学生干部的主要职责。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学生干部要善于及时作出正确抉择,抉择不及时就会贻误战机,影响事业发展。因此,学生干部要有决策的魄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贯彻执行能力。学生干部要善于贯彻执行自己学院和上级组织的决议和决定。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意图根据本班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

(三)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干部要善于把各部的目标同各部成员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实现最终目标,取得良好效果。

(四)处事应变能力。社会在不断的前进,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因为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光凭老经验和老办法是无法应付的。必须认真了解新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争取最佳效果。

(五)开拓创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墨守成规。必须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辟新模式,促进工作不断发展。

(六)学习、实践能力。这也是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还在于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学习的方法有许多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理论联系实际。即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更要从实践中学。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七)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践行博大忘我的人文关怀,洞穿世界的历史眼光,注重变革的实践精神、全面系统的科学方法和以人为本的信仰。

以上就是本人通过参加本期培训之后的所想所悟。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清楚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与能力。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更让我看到其他干部出色的工作能力,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不断加强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争当成为一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干部。此外,我还发现自己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例如,我要需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正确把握成长成才方向,提升自我教育和团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在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发挥模范带着作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综合素质,进一步开阔视野,增进

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本次培训班的开办给我提供了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提升自身素质与思想境界,转变工作思路、履行好学生干部职责,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篇2: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感受

通过学习何部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和王校长的入学教育讲话,通过学习党校老师们精彩的讲解,通过学习领会第一阶段张部长的总结讲话,作为一名青干班学员,我倍受教育,也倍感振奋。我是从大学毕业后考进兴化市乡镇公务员,被安排到竹泓镇政府工作的。今年能够被选派来参加青干班的学习,我感到很荣幸和自豪。领导的讲话让我明确了学习目的,清晰了学习内容,也确定了学习目标,我决心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进一步使自己在党性修养、理论功底、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有一个提高,不辜负市委领导的期望和培养。

学习体会

一是深刻认识了学习的重要性。在没参加青干班学习之前,我犹如井底之蛙,满足于现有知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甚至有点不思进取。到青干班学习以后,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青年精英们,让我感觉到了差距,给我敲响了警钟。把学员们优异的表现、出众的能力与自己相比,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能力的欠缺,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9天里,兴化市“十二五”规划解读、反腐倡廉教育、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管理中的博弈思维、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领导科学与管理艺术、招商引资谈判技巧等课程,使我的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坚定,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水平不断提升,用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写作、交流、沟通、协调等能力及团结意识、全局意识显著提高,青年干部应该具备的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素质得到进一步锤炼。

三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次培训在注重理论学习、课堂教授的基础上,党校还安排了现场教学、实地观摩等项目。业绩辉煌的波司登企业、管理有序的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园区等,都让我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为眼界的开阔而感到兴奋,为“学习先进经验、投身兴化发展”而感到责任重大。

四是团结了学员,增进了友谊。这次青干班学习,在刘科长的直接领导和班务管理其他成员的精心安排下,全体学员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思想再次飞跃、知识再次充实、能力再次提升、素质再次提高的预期目标。同时,9天的朝夕相处,也让我收获了青干班32位同学和赴园区挂职干部班16位同学的深厚友情。可以肯定的说,这次青干班学习将是我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深厚的同学情谊将是我人生当中重要的一笔财富。

这次学习虽然是一次多方面的综合培训,但我认为,在第一阶段,主要还应该抓好理论学习,正是由于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还有我们自身对它的一种迫切需求,就显得这次培训真是非常的及时。所以在这里要衷心地感谢组织部领导以及党校的老师们,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还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应用于实践。

第一,学以修德,将良好的学风转化为良好的作风。

“德”,就是修养,就是作风,就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所谓“德才兼备”就是要求我们青年干部,以德为先,以德为导向,我们工作的方向,才能自己的所学运用到正确的方向上去。就如一艘高速航行的舰艇,再强大的动力,没有正确的方向,那将会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行越远。所以我觉得,有三方面的作风是我们当前所应当重视的:一是坚持不谢的学习。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本来就是我们青年干部应有之精神风貌。首先在学习上,就要有高标准的追求,而不是学点皮毛就满足。这次培训班上党校的老师们多次提到“活到老,学到老”,就说明了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各种知识。二是以严谨的学风带动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学习上,就要树立负责任的求学态度,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学习上的欺骗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欺骗;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而不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要坚持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基层,用事实说话。三是以正派的学风带动树立廉洁自律的作风。尽管我们工作在基层,但是决不能忽视党风廉政建设,这关系到我们今后的成长。要在学习中注重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修养,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注重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习纪律,树立牢固的纪律观念;要在学习中注重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增强对歪风邪气的识别力和免疫力。

第二,重点突出学以致用,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的成果。

篇3: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感受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

1.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高校的优秀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共产党始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十分关注, 认真贯彻实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是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 将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 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领域一直都是我们同西方敌对势力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 如何抵挡住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强大攻势, 应对意识形态的复杂局面,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3. 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 夺取政权不容易, 要想掌握好政权并长期的执掌好政权更加的不易, 祖国的未来在青年, 党的希望也在青年,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中国共产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基础工程。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1.培养青年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而大学生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接班人, 也要将其培养成为一名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实追随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只有青年学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才能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进而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信念牢记在心。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正确认识判断的基础上建立的,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也一定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一定有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作为抱负。而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就应把实现全人类的共产主义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统一起来, 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养, 坚定青年学生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以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培养青年学生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青年学生只有做到真学、真懂, 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做到真信、真用。要让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就必须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青年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前提。青年学生经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养, 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明白这两种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得出的, 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养, 可以使青年学生利用大学得天独厚的条件, 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成为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3.培养青年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经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养, 使青年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作为一名社会英才, 就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肩负起党和人民对青年学生的深切期望。我国正处于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时代的发展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训可使青年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代共同发展的, 青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 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结合中国国情, 利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来指导中国共产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 培养青年学生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中国共产党一向提出要从实践中走出来, 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 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都经过了很多次实践才得出的真理, 大学四年的学习阶段是由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在学校期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 走到基层去, 深入了解国情, 锻炼自己的能力, 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 回到学校后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 才能更好地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英明的领导, 只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让中国真正的强大、富强。

三结束语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性工程, 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其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对我们的国家、民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认真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各项工作, 不走形式、不空谈, 切实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位, 认真实干, 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摘要:“少年强, 则国强。”青年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兴衰, 加强中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 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校应成为培养青年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现代青年学生,影响

参考文献

篇4: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感受

一、有序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弄清楚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外延。一般来说,需要厘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被教条化、标签化的现象十分明显,能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少之又少。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学,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追本溯源,从源头上厘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者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这一解释被公认为是最权威的观点,也是当今学术界使用最频繁的观点。教师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尽量让学生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了解并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历史过程、现实意义、理论方法,破除马克思主义的神秘化倾向。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指导的,对人类社会进行深刻分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的具体实际包括中国的历史实践与传统文化,以及现实实践与现实思想。它们结合的结果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三个历史性转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作了高度概括:“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哪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部分内容,教师要注意为学生作一个正确、清晰的分类。一般可从理论创立者的角度和理论主题角度概括为四大理论成果和两大理论体系。四大理论成果是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两大理论体系是指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分别围绕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而展开: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理论界,也有“两次飞跃”的提法,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解读视角与方法

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要把重心落到对各大理论成果的解读上,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思想。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解读的视角与方法:

1.从历史视野中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教师要沿着这条历史主线,为学生梳理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同问题而创立的理论成果。分别梳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分析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丰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感性认识,从而深刻领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2.从哲学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同生长、共命运,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视角去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逻辑脉络。沿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条主线,我们可以理出这样一条逻辑脉络:

(1)外源与内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模式转换。毛泽东领导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即从依附帝国主义的后发外源型现代化转为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内生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2)普遍与特殊: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创。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普遍模式中探索走出了一条特殊的道路。

(3)主体与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执政党是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的问题。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角度理解,则进一步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建设与动力建设的问题。

(4)历史与价值: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在世界与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社会物质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另一方面却产生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诸如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价值观念扭曲与信仰丧失等。这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与价值的矛盾。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回归,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3.在全球化背景下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很多人会认为,全球化是近几年的事。实际上,中国历史上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历史性选择。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无论走君主立宪道路还是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都无法确立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历史性选择。同样解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需要置于全球化背景下去理解。如科学发展观与世界各国对发展观探索的轨迹相同,都经历了一个“从经济增长至上”到“人的自由发展”的演变过程;“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谐是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4.在现实背景中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现实背景就是中国的国情和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着眼于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此,紧密结合现实背景来理解理论成果十分必要。如理解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就要结合我国正经历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出现的实际来理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把握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背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措施,要紧密结合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的实际等。

三、深刻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理论品格

理论教学要跳出理论谈理论,深刻揭示理论的价值和品格所在。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要让学生深刻明白理论其实并不抽象,也并不遥远,消除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畏惧感,充分感受理论的魅力所在。

1.理论价值

(1)解决中国问题的伟大思想武器。“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其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满足了中国革命和发展的需要,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主义而主义,而是因为它是救国救民的真理,是摆脱剥削和压迫的真理。我们的目标是完成救亡、发展、复兴,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融入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马克思主义虽然曾经是一种外来文化,但它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壤上生根、开花,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今天,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再是一种外来文化了,它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主体。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从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到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且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2.理论品格

(1)通俗化。列宁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要让学生在理论解读的基础上,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明白它具有基本原理的稳定性。

(2)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它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而它一旦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就能在实践中发挥巨大的物质力量。这一点必须为学生点明,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用性。

(3)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因此,应该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具有经久不衰的理论魅力。

篇5: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 ①团委运行机制解说。

②团委工作职能进行详解和对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

③素质拓展的开展。

④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计划。

培训方式: ①邀请团委书记对团委的运行机制进行详细解说,让参会人员详细了解团委的运行机制。

②邀请团委各部门负责人把本部门的职能对团委成员行详解,以便日后各部门的协同工作。并且对自己部门成员提出严格的工作要求,尽自己所能完成每一项工作(删除)。

③在培训会上对素质拓展活动如何开展做出说明,并安排所有人参加素质拓展。

④通过与社会实践部的沟通,确定社会实践实践团队。在培训会上将每个团队的人员分配进行汇报。

培训时间

㈠前期准备:①在会议召开前一天安排专人预约教室和多媒体设备。

②在会议召开前一天通知各个参加培训人员。

③邀请好相关老师,协调课程时间。㈡宣传工作: ①联系宣传部做展板,于礼堂门口展出。

②在校团委网页上随时上传培训记录,让同学们都了解培训内容。

③联系好广播站,在培训期间随时播广播。

④联系校团委编辑手机报。

⑤联系好农大青年编辑部,在培训期间每天写新闻稿挂在校团委网页上。

⑥制作条幅,展于培训班门口。㈢会议流程:⑴开幕式:

①到场学员当场签到后入座,正式开始。

②主持人介绍到场领导老师,并且由书记介绍培训班培训内容。

③由主持人向大家介绍团课课程安排及相关要求。

④由书记宣布培训班正式开始培训。

⑵第一讲:

①由书记为大家就团委运行机制进行解说。

②提问环节,参会人员可以直接举手提问,未参会同学可以通过微博平台,间接的进行提问,由书记为大家解答。

③校团委各部部长对各部的工作职能进行详解和对今后各部的工作提出要求。

④各部人员与其他部人员进行交流,以便日后更好的协同工作。

⑶第二讲:

①公布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计划。

②由社会实践部部长说明本学期要进行的实践活动,公布各个活动的计划与参与人员。

③本学期的志愿者活动由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心部长说明工作安排,并公布参与 各个志愿者活动的人员。

⑷闭幕式:

①由主持人宣布闭幕(删除)。

②由优秀学员代表分享学习心得。

③由书记做活动总结。

④主持人宣布闭幕。

(四)颁发毕业证书

附加说明:

1、青马论坛,比如:学分制是否适应大学生发展。几期,开展周期,2、外校考察,社会实践(公益),以三下乡为基础,所有人员随机安排在各实践团队(校级)内,横穿整个学期,两部分人员:校团委各部门成员及各学生团体负责人

篇6: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论文

【摘要】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想法有梦想的人,然后很多大学生就业并不是像所想的那样容易,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剖析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使其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扮演好自己的职场角色,使其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更高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价值观;知识转化率;大学生;就业;择业观

在这个社会,大学生作为庞大的就业资源有着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在择业的过程中,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可是随着高学历就业人数的逐年增长,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就业人员综合技能要求的提高等客观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加剧了本不乐观的就业形势。

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加上往年待就业毕业生人数,2007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00万人。

自1985年开始,大学生的分配制度开始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过渡,尤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极大的挑战,上大学不等于进了就业保险箱,大学生也必须接受市场的选择。在2006年底人们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现在我们大概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了,所以当代大学生更要拥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就业心态,下面笔者就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对其就业进行分析。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自身存在问题的分析

1)知识转化率低

把知识物化为高效创造生产力的能力才是当今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真正要求。然而,据统计,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根本无法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总体表现在: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为1~1.5年。即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可见此问题的严重程度。

2)就业理念滞后

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四大误区:

a).“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部分重点院校三分之二学生毕业首选出国,不考虑家庭的承受力的大小和自己所学专业是否适合等因素,结果“海归”变成“海待”。

b).“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都大于外企。

c).“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勇于从误区中走出。d).“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在大学里流传“大四不考研,天天都过年”,学习已不是兴趣,但还是选择了再学习之路[1]。

3)价值判断盲目

1.攀比与求高心理。在攀比心理影响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自己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存在些许差别,有些大学生就盲目放弃,事后却又后悔不已。另外,单向考虑自己的择业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各个方面都十全十美,从工资、福利、待遇到

住房到地理位置到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这种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往往使自己与很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2]。

2.自卑与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往往使毕业生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甚至把自身的长处也退化成了短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

二、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理解

虽然现在都在谈论大学生就业难,但目前的研究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不同界定导致了不同的析因并提出不同的解决途径。

1)用人单位的原因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1.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观,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才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3.过分注重工作经验。经验不只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是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注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大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2)大学毕业生的原因

1.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2.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仍旧束缚着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受;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高。3.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3)高校的原因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专业知识面狭窄;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

4)社会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城市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体质性障碍仍然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这样造成了沟通不畅。

三、关于大学生就业自身素质的建议

1)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这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空想归位现实的心理反映。

这种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抛弃“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观念,就业后再择业的心理对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是绝对明智的选择。社会是发展的,而发展靠什么来促进呢?

竞争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然而对于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和非紧俏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受专业限制以及工作经验和户口等多因素的制约,要想找一份理想如意的工作,还是很艰难的。所以,不妨寄希望于积累工作经验以后,获得较好的市场附加值,待各方面都充实提高,羽翼丰满后,实行第二次“就业(择业)”,从而找到理想的单位。在先就业之后,不但可以积累经验,更可以对社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之后再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这并不是说把起始的工作仅仅当做一个跳板,而是把它当成一个积累财富资本的原始股,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身不断增值,增加竞争的砝码。

2)树立自主心理——“量体裁衣”“凭实力说话”

以前通常流行着一种大学生“五靠”的说法,即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这种依赖心理,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年青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少数学生,在就业择业中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听取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当然,对就业择业这样的大事,适当的征询意见,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生本人一定要有成熟而理智的思考。俗话说“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毕竟,工作是要我们自己长期亲自去体验参与的,若是缺乏兴趣,势必会影响创新,不利于日后发展。若是对工作有所抵触,后果更为严重。总之,不舒心的工作,对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害无益的,所以我们更要“量体裁衣”。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或因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或因自身社会背景缺乏,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部分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个时候往往不正确归因,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其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不利于大学毕业生以后的就业及生活。相反,有不少大学生利用自身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或通过网络提供的便捷条件,或通过社会融资等手段,在不断的打拼下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这种自主创业的心理,非常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

总之,大学生在正确地评价自己之后,要树立自信心,要摆脱依赖和不平衡心理,用积极的态度和努力来取得用人单位的认可[3]。

3)要正确地评价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就像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大学生都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每个毕业生在择业中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获得理想的职业。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个人的择业目标应当和自身能力相符合,这样才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目标适当,取决于知己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择业成功的一把钥匙。

2.避免从众心理。毕业生处在择业的洪流中,择业目标的确立会受到其他择业者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择业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3.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有些大学生在择业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而是盲目攀比,只求得一时心理平衡,孰不知这样往往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4、避免理想主义。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尤其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同学,在择业中,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刻意追求最美满的结果,而错过了其他许多好的机会,有的甚至造成了就业困难。

5.克服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

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在择业中树立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4)树立继续学习的心理

用句古话说“学无止境”。就业之后,仍不断系统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学习是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

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小的学校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在就业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所以我们要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问题,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四、关于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生活,毕业就业与继续深造,往往使大学生手足无措。其实很简单,如果真的想继续在科学的殿堂里学习,而且具备相应的物质等条件,不妨安安心心地学习,但同时不要脱离社会。但如果是因为就业的压力而选择考研,这种选择并不可取。考研可以使我们增长更多的学识,但是不纯粹的求学心理也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大学生就业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难免会由于时间仓促,导致准备不足,而显现出捉襟见肘的情况,最终不利于就业。所以,大学生入学就应做职业生涯规划。如果选择了就业,就应该在大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4]。通过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完善和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给了当代学子们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看清形势,摆正心态,以积极的心境和行动去面对,感受社会压力的同时,在磨练中更快地成长。而且家长的支持、学校的努力、国家政策的协助(比如今年教育部人事部出台的五项举措、劳动保障部的四大措施),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就业空间。就业形势虽然并不乐观,但是大学生仍有理由相信自己——微笑着面对一切!

参考文献

[1]孙权.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岩松.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C].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3]唐鑛.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需求行为的研究报告[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

篇7: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心得

参加青年马克思培训课程使我受益匪浅,我对于自己今后该如何学习、发展,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在学习、培养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协调沟通能力,努力学习党的先进思想提高政治觉悟、思想觉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更加确定了热心为同学们服务、端正工作、学习态度,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争取成为一名品德优良、能力强、学习优的学生的目标。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开班仪式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的要求,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应当了解机会的来之不易,这既是锻炼我们能力、得到同学们肯定的一个机会,更是我们发现缺点、培养服务意识、完善自我的一个机会。学生干部必须发挥桥梁助手作用。学生干部是学校各部门、老师和广大同学的桥梁纽带。及时的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对于极个别同学的无理要求要给予及时的劝告,要理解学校和老师的难处,真正能够争取同学们的正当利益。另外,学生干部不只是负责上传下大的工作,要学会做工作,要去想怎么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做完。同时老师强调了一个培养服务素质的重要性,第一,素质修养是学生干部自我完善的需要。第二,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修养是有效实施干部职能的重要保证。第三,提高干部素质修养是加强干部影响力的客观要求。第四,加强干部素质修养是提高干部艺术水平的基础。通过听讲,我认识到我还缺乏很多做好工作需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要靠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时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刻更新知识,只有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法才能紧跟上工作、学习的步伐。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期,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是人生意识日益觉醒、情感世界丰富多彩的岁月,是以挑战者姿态迎接一切的年龄,是每个人开始理性地追问生命旅程方向的季节。一次姚书记给我们讲他们当年的知青生活,时代不同,我们都被她当年奋斗的激情,默默付出的精神所感染,姚书记读了当年知青时写的日记,字里行间透出着当年的激情与为祖国工作无悔、献身祖国伟大事业的决心,她提到了在农村工作的艰难,磨破的双手、简朴的衣着、简单的饭餐、夜以继日的工作、对于学习的热情以及一颗甘愿献身付出的心。我从中学到了,我们需要艰苦的磨砺,而人生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人生得意,可歌可贺;人生失意,亦需善待。人生难免不如意,要每个人的一生中,随时都会碰上湍流和险境,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仍然能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才能在以后工作学习中做到坚强,在失败中默默等待、努力。当你处在顺境的时候,你会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反省自身,搞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认真加以总结,改进。所以说,挫折就是人生的催熟剂,我们都应该感谢挫折,而不是躲避挫折。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王敏书记要求我们争当优秀积极分子,我们在场的同学无不感染,我们应该时刻围绕在党的周围,努力学习党的先进性思想、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与党的联系,强化信仰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服务意识,加强自己的组织纪律修养,行使自己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无条件地纳入党的组织纪律的轨道。同时更应该着眼于并做好本职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当优秀积极分子,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我们必须

搞好学习,同时带动周围的同学学习。在工作当中,要培养自己组织活动、开展活动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要理解学校和老师的难处,真正能够争取同学们的正当利益。具备这些能力之后,我们就能更加从容的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更能得心应手的处理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作为学生干部可能在很多时候都要牺牲许多课余时间,在别人学习时,你可能在工作;在别人休息时,你可能在学习,但是这些时间的牺牲换回的是你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机械原理试卷2答案下一篇:奉献通信事业、实践人生价值(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