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说课稿第二课时

2024-04-20

麋鹿说课稿第二课时(共8篇)

篇1:麋鹿说课稿第二课时

麋鹿说课(第二课时)

乔威娣

评委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7 麋鹿。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和方法

五、说板书

首先是对教材的解读,这篇课文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第五单元,文章从生活环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四个方面介绍了奇特而珍贵的麋鹿,是一篇典型的状物说明文。主题上这篇文章与前一课的《草原》相呼应、体裁上与后一课《习作五:介绍家乡一种产品》说明文的写作相呼应。这些都是设计教学目标需要考虑的问题。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学习过《变色龙》《埃及的金字塔》《秦兵马俑》等状物说明文,有一定的说明文阅读理解能力,对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有所了解。所以在第一课时已通读课文、初步了解了文章四方面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学生现有对说明文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对比阅读二、三自然段,体会本文在说明方法、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品读传奇经历这部分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读懂说明文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3、学着像讲解员一样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重点: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学会讲解。

难点:体会本篇说明文在说明方法、写作顺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接下来重点向大家介绍我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指名说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哪些方面?

板书:(奇特外形、独特习性、传奇经历)

学习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麋鹿的奇特外形、独特习性和传奇经历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对比阅读

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那么它的外形到底奇特在哪里呢?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了,请你打开书本,找一找。

PPT出示: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此外,课文还有哪里也有对麋鹿外形的描写?(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把写麋鹿外形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交流:你认为麋鹿的外形奇特在哪? 整体感受——从麋鹿的体重、角、尾巴、蹄子、毛色各方面面体会麋鹿的奇特,同时关注各自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原来在第三自然段里也写到了麋鹿外形的奇特,齐读第三节。

既然课文二、三自然段都写了麋鹿的外形奇特,我们来比较比较,有什么不同? 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写,第三自然段是具体写麋鹿的外形奇特。(相机板书:概括—具体)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习这种方法。

除了写外形的奇特,第三节还写了什么内容?——生活习性。

作者为什么要将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交织在一起写呢?(明确:麋鹿的这些“装备”就是能够适应它的生存环境,放在一起写,更能表现麋鹿的奇特。写完了外形就写它生活中具体的作用,显得层次比较清楚。)至此,你能学习讲解员的样子,将麋鹿的生活环境、奇特外形、生活习性介绍一下吗?指名学生讲解。

(三)传奇经历

默读课文5—7自然段,要求边读边圈画关键之处,找找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麋鹿的传奇经历的。理清课文脉络,完成图表。

明确作者是按照时间、地点、数量的变化来展现麋鹿的传奇经历的。按照时间顺序,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你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心情。(自豪、悲伤、惊讶、气愤、欣慰等)

关注传奇经历部分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和关键词(几乎、3000多等)补充拓展1:汉朝的统治者把麋鹿看作是皇权的象征。他不允许麋鹿生活在民间,只允许它生长在皇家园林里。就因为这样,所以汉朝的麋鹿被大肆捕杀,数量直线下降,乃至销声匿迹。补充拓展2:

明确:麋鹿的命运其实跟我们国家的命运是一致的,国家兴盛,麋鹿数量就增加,国家衰落,麋鹿数量也随之下降。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20世纪,中英外交史上最有意义的两件事:一是香港的归还,二是麋鹿的回家。”我们要保护好这群回家的麋鹿。

齐读课文第一节。

结合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设计板书如下:

以上就是我对麋鹿第二课时的说课,谢谢大家!

篇2:麋鹿说课稿第二课时

文家小学 宋环

一、说教材

《泉城》是新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的是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泉城》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泉水淙淙,诗情画意的意象。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结构相似——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第6自然段略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景美”信息的同时彰显了作者精确用词、行文有方的言语秘妙,是学生阅读、积累言语的典范之作。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上的迁移,将本篇课文作为人教版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延伸精品,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的位置和特点并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和作者对奇丽景观的赞叹和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预设教学重点是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则是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析,了解四大名泉特点,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读懂内容不难,但把优美、精炼的语言转化成画面就有一些难度了。所以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采取引导法,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自行体会优美的句子,填写阅读表,互动交流等言语实践,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在下次学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驾轻就熟!

四、说教学过程。

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我这样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因为这篇课文四字成语比较多,所以我先出示第一课时的四字词语,读词语复习导入。接着,我用优美的图片导入四大名泉的学习。

(二)精读感悟、欣赏趵突泉

1.自主学习,深入文本。

学习的本身需要在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动手动脑,深入文本,然后与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体会感悟。

(三)发挥主体作用,引导自读感悟。

根据学习趵突泉的方法学习小组合作欣赏其它三大名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教学第二至五自然段时,教师在讲解第二自然段后,我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以小组为单位,自读感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同学之间汇报交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析描写泉水的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语言的精妙。

(四)、指导反思、总结延伸

在讲解四大名泉相关内容的时候,单凭文字或者书本插图让学生去理解,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而用图片呈现的时候,学生明显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自然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到位了。课文中有许多美好的词句,让学生读读背背,有助于他们进行知识的积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在具体写景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可以模仿课文,从景物的位置说开去,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

五、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让学生一课一得,或一课几得,把阅读和品味语言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1、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到了小学的中高段了,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书中重要的地方或新字词下面画横线,在关键词语在下边加点,在精彩的语句下画圈等等。在教学本课时,除了这些,我结合文本特点,让学生在回顾词语时就要求能通过读词体会到画面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还利用本单元的文本够段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文章的结构,梳理文章的文脉,边学边小结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感受到学会学习的成功喜悦。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学习抓关键词句,反复吟读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并通过赛读、对比读、分层读体会济南泉水的多和变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为什么能将泉水写得这样美?学生能在文段中找到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出这样写的好处。由于后面的文段构段方法一样,因此,教学时我抓住珍珠泉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利用导游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与同伴互助学习,合作完成提卡,最后交流汇报,总结学习方法。学完珍珠泉放手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小组合作完成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导游卡,并利用导游卡开展“说一说”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

2、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孩子语感的重要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指导读:通过找到重点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想象,读出美感,读出变化,读出自己的独

特感受。等读好了每一句,再引导学生读段。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轻声读、老师范读,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自由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配乐朗诵,体会诵读带来的愉悦,在诵读中感受到泉水之多、之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本节课不足:

在教学中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其中有几处细节,还需要好好反思和改进。第一,对于时间的把握,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读读得不够,孩子们还想读,可是时间已不允许。要是能在分析时少用一点时间,留出时间给孩子们读就更好了。第二,在教学珍珠泉时,要求学生先自读第二小节找出珍珠泉的特点,孩子们对这问题有点蒙。这问题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太理想化。我想要在抓住重点词句上再下点功夫,多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珍珠泉的神奇,在读句时,抓住重点字词反复推敲,我想效果就会更好。

篇3:麋鹿说课稿第二课时

《炮手》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奉献”主题的一篇主题课文。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孩子们感悟到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阶层,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敬仰。文章简短易懂、语言凝练,以对话为主,将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贯穿全文。语文承担着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提炼关键词感受炮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是文本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

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说学情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攻击、苍白、煞白、惨白、服从、瞄准、喝彩、原谅、低沉”等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学习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3)抓住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揣摩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人民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2.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苍白、煞白、惨白”在文章中的意思,学习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炮手的心情,理解炮手舍家卫国的奉献精神。

三、优化组合,营造和谐—说学法、教法

1. 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圈点勾画批注法。这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是自主阅读万能之法。此法落实是直达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须教”高境界的必修之路。

2. 教法

(1)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走入情境,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接触。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读出人物形象,走进人物内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方法。

(3)对比品析法。

四、生本教学,有效课堂—说流程

1. 巧用多媒体,激活文本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一段《现代迷人大都市——巴黎》的唯美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对巴黎有浓厚的兴趣,再出示战争的图片,通过直观的冲击,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此时的媒介起到了很恰当的辅助教学作用。

2. 梳理故事,概括主要内容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并完成课件出示的填空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时间),____(谁)向侵入_____(地方)的____(谁)发动攻击,炮手服从______,亲手炸毁了____的故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写人写事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本环节在学生们对故事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后,让他们从小处入手,学会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与提倡的“语用”教学相吻合。

3. 品赏词句,走近英雄

(1)由“仅有”这文眼入手,让学生换位想象炮手曾经幸福的生活。

先出示图片并引言:这座——红瓦白墙的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瞧!院子里面有葡萄架,还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花园里栽满了招人喜爱的各种花草。你能想象炮手曾经在这间小屋里和自己的家人度过怎样的美好时光吗?然后课件出示(说话训练):在这间小屋里,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曾经……

(2)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学习辨析同义词的方法,让学生画出炮手脸色变化的相关句子。并在重点词下做批注。抓住关键词“苍白、煞白、惨白”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让学生品读英雄故事,感受英雄品质。

此环节精心选择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在语言精妙处驻足揣摩,反复涵咏,为下文体会炮手要亲手炸掉自己的家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做铺垫。

4. 对比教学,升华情感

(1)对比一精读。出示文中句:“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颗晶莹的汗珠。”并问,为什么将军与炮手的表现截然不同?这样一处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炮手此时什么样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对比二自读。找出炮手击毁农舍,将军与炮手不同表现的句子读一读,做下自己的阅读批注,并与同桌交流研读成果。然后以此句型汇报:将军因为____,所以喝彩!炮手因为____,所以流泪!

篇4:《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说课稿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③的一篇精读篇目。体会小说中人物语言的深层意蕴,品味小说中人物说话的艺术,激发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发表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是教材编写者将《林黛玉进贾府》纳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③的出发点之一。根据所教班级情况,我把引导学生探究文学作品人物语言的意蕴,品味小说人物的说话艺术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如何结合文本知识分析人物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基于《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会使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答式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3、点拨式教学法。

三、说学法

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师生共同探究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语言,养成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习惯。我采用以下学法:1、讨论法;2、情感体验法。

采用情感体验法,是为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思想感情,并能由此及彼展开思考。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

2、学生在熟悉课文情节、环境的基础上,自主赏析王熙凤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 学生诵读课文第5段

环节二 导入

导语:贾母她们正在谈话,“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闻。这是谁来了?对,她就是王熙凤。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王熙凤的语言。

环节三 人物语言探究,该环节由两个部分构成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我会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你今天上学迟到了,你会不会一边大笑,一边大声说:“老师,我今天迟到了!哈哈哈!”一定不会吧,因为按常理,一般迟到的人,都不张扬,偷偷地溜进来就算了,最好没有人发现我。为什么呢?因为迟到了会觉得愧疚,很不好意思,如果还告诉别人自己来了,太没面子了吧。

(设计学生上学迟到的这个情景是为了让学生做一个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文本中王熙凤的语言做一个对比分析)

(1)问题设置:王熙凤为什么要这样大声张扬自己迟来了?王熙凤是话中有话,她的话有几层涵义?她的话想说给那些人听的?你们听懂了吗?

(2)学生小组探究分析,集中讨论结果。

(3)师生共同总结。

王熙凤可是话中有话,句句有意蕴。她的话有四层涵义

第一层:告诉贾母:出于功利——巴结上司

第二层:告诉黛玉:出于礼貌——要招呼一下客人

第三层:告诉众人:出于高傲——要向众人炫耀一下

第四层:告诉读者:反映了贾府的一个软环境——等级森严。只有等级高的人,才敢肆意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等级低的人呢?只能敛声屏气,唯唯诺诺。

(此环节是想做一个示例引导学生如何开展深层次的探究,教师想做一个引路人的作用)

2、课堂探究拓展

(1)要求学生细心阅读一遍课文第5段、第6段,边看课文边划出文中描写王熙凤语言的语句。

(2)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探究学习。

请各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处关于王熙凤的语言描写,进行探究学习。各小组成员共同探究王熙凤话语的意蕴。

要求:①各小组要开展充分的讨论,分析王熙凤话语的深层意蕴,评价王熙凤说话艺术。②小组长负责整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选好本组代表作总结性发言。

(3)展示学生研究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①利用多媒体投影学生的探究成果。②各小组派代表作总结性发言(评价王熙凤语言美在哪里)。 ③师生共同点评,教师总结。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找到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获得从探究王熙凤语言入手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探究阅读是一个思维升华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讨论、合作、探究能让学生产生很多耀眼的思想火花,愿我们的每一堂阅读课都能让学生在与同学、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中的人物、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中,在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篇5:麋鹿说课稿第二课时

Unit 4 What Can You DO?(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unit3 What Can You Do? Part A Let’s learn.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过floor等单词,本节课希望学生知道更多的单词。也为后面学习句型What can you do?做铺垫。

2、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动词词组empty the trash和

句子“I’m helpful!I can sweep the floor.”

2)能够听、说、读、写动词词组cook the meals, water the flowers,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edroom。

3)能够听懂、说唱歌谣“Dog, dog, what can you do?”,并初步熟悉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3、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五种家务劳动的表达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并能在情景中自然的加以运用。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听说法。运用多种操练和对话方式来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

本节课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童谣、英语歌曲来提升学习的兴趣,运用生动的食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设计

Step1、Warming up

Sing an English song “AppleRed” 通过英语歌曲热身,让学生提前进入英语课堂。

Step2、Presentation

T:Today we will learn many housework.Now look.a)pre of “sweep the floor”

teacher present the picture of sweep the floor

T:Look,who’s she ?

S:She’s Amy.T:What’s she doing?

T She’s sweeping the floor.Then students read after the teacher.Practice.(use the word card)

Teacher writes the word on the blackboard

T:I can sweep the floor,Can you?

S:Yes, Ican.(ppt present the sentences)

b)pre of “cook the meals”

T:Now look,what’s Amy doing?

S:…

T:Cook the meals.Read after me one by one.Teacher writes the word on the blackboard

T:I can cook the meals.Can you ?

S:Yes,I can.(ppt present the sentences)

c)use the same way to pre of “clean the bedroom,water the flowers,empty the trash通过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呈现新单词,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呈现方式巩固。

d)practice

teacher point at a card and Ss read quickly.e)pre of the sentence “What can you do?I can…”

1)T:((Look at the watch)Oh ,I’mhelpful.I can sweep the

floor.What can you do ? I can …

Teacher write the sentence on the blackbord.Then ask a

student to answer.2)Read after the teacher.3)Ask more Ss to answer.Step3.Consolidation

a)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b)Let’s chantListen to the tape first then read together.Step4 Homework

Write the words and finish the exercise book.五、说板书。

板书主要呈现课题、四线格里四会单词书写、重要句型。

六、说评价。

篇6:《观潮》说课稿(第二课时)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观潮》说课稿(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亲身体验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阔景象,写出钱塘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思想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贴切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面,进行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久久难忘,回味无穷。

2、说重点和难点 :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是,大潮的壮观我们无法耳闻目睹,要充分去想象才能体会到。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相结合的方法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二)逐段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

(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6、布置作业(略)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附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篇7:山中避雨(第二课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中避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和“课件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篇课文,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很有生活情趣的叙事散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 “乐以教和”的道理(即“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并主张音乐应该平民化、大众化。这篇文章被作为略读课文选入教材,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叙事类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和同学们几天的学习和相处,发现本班学生语文基础不够好,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到10人,基础一般的约10人,基础和学习习惯很差的不下15人。有5名男生和2名女生连起码的拼音都不会,有约10名男生从小学五六年级就经常不交作业。相比之下,女生稍好于男生。而且学生刚刚升入初中,还不太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所以对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是:理清叙事文的记叙顺序,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的真情实感,进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文章所散发出来的美感。《山中避雨》作为其中的一篇,其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的应该具有一致性,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2.理清思路,把握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3.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的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让学生先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并且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堂上让学生默读课文,再次熟悉文章写作思路; 3.通过学生合作探讨,逐步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乐以教和”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会文中真挚的感情;

2.体会文中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美、和谐美,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题。

难点:理解并运用本文通过比较,突出主题、拓展主题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制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领会语文的各种美感。

(二)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并加强合作交流。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所在。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打算用两课时和学生一起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一)了解作者,掌握字词,掌握记叙的六要素。

(二)学会整体阅读,理解本文记叙的线索。

(三)初步了解文章“乐以教和”的主题。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一)深入理解课文“乐以教和”的主题。

(二)本文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比较的深意;

即理解作者音乐平民化、大众化的主张。

(说明: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才有学习的方向;老师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信马由缰。)

教学过程两课时,每课时各由三部分组成,即“自主学习”部分、“课堂探究”部分和“课后拓展”部分。下面我只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过的“故事梗概”和“两条线索”,引入新课。然后再明确本课(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复习]

4、本文的两条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叙事线索:

山中遇雨——各人反应——作者借琴——

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抒情线索:

作 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

拉琴得乐(得趣)——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转忧为喜 ——喜极而歌——难分难舍

5、课文的故事梗概。

前天(时间),我(作者)和两个女孩(人物)在西湖山中(地点)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起因)。两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而我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并借来胡琴,兴趣盎然地拉起来。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个女孩儿,还引来了三家村的许多青年,他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拉近了(经过)。最后,当我们“离去三家村时”,竟是那么的“依依”了(结果)。

3(说明:对故事梗概的复习,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记叙的六要素”的巩固。)

二、明确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

(一)深入理解课文“乐以教和”的主旨。

(二)本文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对比的深意,即理解作者音乐平民化、大众化的主张。

三、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两个女孩感情和心理变化的词语,并看看三家村前后的气氛有怎样的不同,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要求学生尽可能从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词语作答,然后用多媒体展示)

【 如(多媒体展示):

6、请找出两个女孩感情和心理变化的词语,并看看三家村前后的气氛有怎样的不同,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词语作答。)

女 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很喜欢——

和歌来唱(欢乐)——依依惜别

三家村:

雨越落越大,寂寥深沉——引得人都来,青年们和唱 ——闹得温暖——依依惜别

变化的原因:“胡琴的因缘”和“乐以教和”】

【课堂探究】

具体设计以下3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大屏幕展示)

7、文中第二自然段有哪几次提到“趣味”? 有什么作用?

8、“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是为什么?

9、为什么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对比?“这种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设计这三个问题,目的是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在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师生确认后,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几次提到“趣味”作用;“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的原因;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比较的作用以及“有意思”的涵义。让学生代表回答后,再大屏幕展示三个问题的结果。)

7、文中第二自然段有哪几次提到“趣味”?有什么作用?

明确:共四次提到“趣味”,第一、二次写作者感到的雨中之趣,山野境界之趣;第三次写女孩感不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趣味,第四次写作者也不愿强人所难地使她们有自己感受的这种趣味。这些叙述,不仅为下文说明胡琴(音乐)的作用作铺垫,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童心的尊重和自己的一种平和的心态。】

8、“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是为什么?(多媒体展示)一把胡琴,一首乐曲,不仅让两个女孩转忧为喜,纵情歌唱,而且让三家村里的青年人都来了,他们也都齐声歌唱,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可见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在这种感染力的驱动下,人们真挚的情感,情不自禁地得以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和谐,这真正让作者感到了纯真和谐的人情美,感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所以,他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所以说:因为避雨荒山,让作者感受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乐以教和!

9、为什么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对比?“这种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 明确:突出其“有意思”。“有意思”一词,不仅通俗易懂,自然亲切,而且照应了前文的“趣味”,使文章意脉一贯而下。

“有意思”包括三方面内容:胡琴价廉;可演寻常小曲,发音还可听;更重要的是在民间流行。这里叙述的语言,如数家珍,款款道来,亲切平和。】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精彩语句的理解,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主张——音乐应该平民化、大众化!)

【课后拓展】

(多媒体展示)

10、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你有过让你非常难忘的歌曲吗?为什么会难忘呢?跟大家说说你的音乐故事吧!(100字左右)

(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将对课文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接起来,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和链接生活。)

六、说课件设计

由于这篇文章是叙事性记叙文,学生又才上初一,还不太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件(板书)要突出以下内容:

一是要突出作者和字词;二是要突出“记叙的六要素”;三是要突出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四是要突出文章“乐以教和”的主题。

整个板书共由17张幻灯片组成(其中第一课时9张,第二课时10张,第二课时的包括第一课时的2张,用来复习导入新课),第二课时的课件我刚才已经展示过了。

我今天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你们。

附:第一课时说课内容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一)新课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感兴趣,你就得抓住他们的心。)为此,我计划采用下面的方式导入新课:

第一步:谈话式引入。先让学生谈谈听音乐的感受,然后从大众化的“广场舞”说起,吸引学生兴趣。

第二步:激趣导入。用传言“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治疗癫痫”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由于农村的学生手上没有资料,只能先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P14)和“学法”(P 5)了解作者情况,然后教师补充,并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的相关情况。

【(多媒体展示)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二、熟悉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先让学生读课文,将不会读的生字词做好记号,查字典在课文中注好音,然后老师用大屏幕展示主要要注音的字词,师生共同正音,并用多媒体展示结果。字词的掌握,老师要反复提醒学生要养成看注 释的习惯。)如:

1、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多媒体展示)

寂寥(liáo)嘈杂(cáo)(zá)冗长(rǒng)

....弄堂(lòng)陶冶(táo)(yě)乐以教和(yuè)(hé)

.....

2、解释下列词语(多媒体展示)。

趋之如归:(P14,注③)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

家一样。

怨天尤人:(P15,注①)埋怨天,责怪人。指遇到不如

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望洋兴叹:(P16,注①)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

奈何。

萍水相逢:(P17,注⑥)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逢。乐以教和:(P17,注⑧)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

和谐相处的。】

【课堂探究】

先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思考、讨论,然后师生共同明确。具体问题是:

1、什么是线索?记叙文的六要素又是哪些?

明确:线索就是记叙的头绪条理,即把材料贯串起来的脉络。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本文有两条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两线并行,请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让学生充分发言后,用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叙事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应——作者借琴——

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

抒情线索:作 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

拉琴得乐(得趣)——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转忧为喜——

喜极而歌——难分难舍】 【课后拓展】

让学生根据叙事、抒情这两条线索,并结合本文记叙的六要素,用100字左右写一个故事梗概。(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记叙的六要素”的掌握。老师要提醒学生学会把自己的话和课文中语句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读课文,又可以训练学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如(多媒体展示):前天(时间),我(作者)和两个女孩(人物)在西湖山中(地点)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起因)。两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而我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并借来胡琴,兴趣盎然地拉起来。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个女孩儿,还引来了三家村的许多青年,他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拉近了(经过)。最后,当我们“离去三家村时”,竟是那么的“依依”了(结果)。】

篇8:《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厚”、“薄”中引导学生品味、表达麋鹿海外的颠沛流离和传奇的经历。

3.抓住关键词句多层面引导学生感知麋鹿外形的奇特, 学习、运用作者由先具体后分述等写作特点及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品味、表达麋鹿海外的颠沛流离和传奇的经历。

2.抓住关键词句多层面引导学生感知麋鹿外形的奇特, 学习、运用作者由先具体后分述等写作特点及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影像导入, 激趣

1. 课件出示电视剧《封神榜》姜子牙坐骑的片段。谈话引导麋鹿, 初谈感受。

2. 教师导入:神话《封神榜》给人以神秘的色彩, 能成为故事中主人翁姜子牙的坐骑, 不知不觉中麋鹿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下面我们先走进麋鹿, 走进它传奇般的经历。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导入, 在师生对话中引入麋鹿, 初步感受其神奇, 创设了神秘的课堂氛围, 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二、在“厚”、“薄”中品味经历的传奇

1. 初读经历, 抓重点。

自由读5~7自然段, 边读边想, 作者重点描写了麋鹿哪一段的经历。

(惨遭厄运流落他乡)

2. 在“厚”、“薄”中感受“颠沛流离”。

⑴默读描写麋鹿惨遭厄运、流落他乡的部分。如果让你把它归纳成四个字, 这四个字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四个字:颠沛流离。词句:盗往欧洲装上西去轮船流落各国向各国输出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利用了教材的特点, 紧扣《课标》高段要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把“惨遭厄运、流落他乡”归纳成四个字, 也就是把书读“薄”, 读出文章的精义所在。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以及从教材中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 大家把目光聚焦到刚才这些词句上, 联系语境、展开想象。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写下你的所思所感, 然后师生交流。

预设 (1) 装上西去的轮船。

生:我仿佛听到麋鹿凄凉地哭诉, 看到麋鹿绝望的眼神。

师:它们在哭诉什么? (你们这伙强盗, 你们践踏我们的家园, 杀害我们的亲人。还我家园, 还我亲人, 还我自由, 我怎能离开自己的家乡?)

师:同学们, 麋鹿这一别是和家园和祖国的永别、诀别。这是一群对故园深深眷恋、对侵略者无比痛恨的麋鹿呀。

出示:角似鹿, 面似马, 蹄似牛, 尾似驴, 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生读)

预设⑵流落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

生:我仿佛看到它们临死时渴望回到祖国的眼神, 听到他们悲伤的哭诉。

师:是呀!怎能不悲切?又怎能不渴望?这是一只只渴望魂归故里的麋鹿呀。这是一群重情重义的麋鹿呀!你看它们——

角似鹿, 面似马, 蹄似牛, 尾似驴, 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生读)

师:同学们想说的话太多了, 因为透过“颠沛流离”这四个字我们感受到刻骨的酸楚;透过“颠沛流离”这四个字我们读出了麋鹿惨遭厄运的那份凄凉、流落异乡那份孑然和悲凉, 更读出了我国近代史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幕。把这些情感都融入我们的呼唤声中去:

角似鹿, 面似马, 蹄似牛, 尾似驴, 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生读)

设计意图:“颠沛流离”是麋鹿海外生活的真实写照。本环节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读”架起了文字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学生在读中想象, 在想象中表达。学生带着情感对麋鹿形象一次次的口诵心惟, 麋鹿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灵中站立起来, 饱满起来, 充盈起来。

3. 在“厚”、“薄”中品味麋鹿经历的传奇。

⑴写出传奇。麋鹿的经历是传奇的, 默读课文的5~7自然段, 谁能用书中的词语概括表示麋鹿经历的传奇?教师提示一个词语:逐渐减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在具体的材料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的。本环节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概括的能力, 又初步感受到麋鹿的传奇。

⑵交流词语。

逐渐减少销声匿迹盗往欧洲惨遭厄运几乎绝迹相继死去迅速繁殖茁壮成长

⑶感受传奇。自由读这些词语,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麋鹿的经历怎样。

(它的经历很不寻常、不可思议、很不一般等。在师生对话中让学生了解麋鹿自身繁殖率低、存活率低对其种群的影响。)

⑷读出传奇。引导学生读出不寻常、不可思议的感受。

⑸说出传奇。谁能用上面的这些词语向我们大家讲一讲麋鹿传奇的经历?

设计意图:写出传奇经历, 感受传奇之意, 读出传奇之美, 这其实是将传奇书面语言内化, 说出传奇是将内化的传奇外化。学生在“厚”、“薄”中探究能力、感悟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走近麋鹿, 多角度感受外形的奇特, 读写迁移

1. 从文字中感受奇特。

师:麋鹿的外形特点是?

生:奇特。

师:奇特是什么意思?

生:独一无二、很特别。

师:你从哪里读出麋鹿外形的独一无二?

生1:角似鹿, 面似马, 蹄似牛, 尾似驴, 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生2: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 麋鹿的角枝都指向后方, 而其他鹿指向前方。

生3: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生4: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时棕红色的, 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2. 在比较中感受奇特。

⑴出示一幅驯鹿图, 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辨析异同。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又使麋鹿奇特的特点逐渐清晰起来, 鲜活起来。

⑵探究写作特色, 读写迁移。

师:作者用寥寥数语就把麋鹿生动而鲜活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生:由整体到部分。利用了作比较、例数据的说明方法。

3. 品析、诵读, 升华情感。

师:正是国家和人们的关爱、保护, 麋鹿才得以迅速繁殖, 茁壮成长。同学们,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古往今来, 保护动物不仅仅是我们应有的善举, 更是我们的责任, 让我们在诵读白居易《鸟》这首诗中行动起来吧。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设计意图:凸显保护麋鹿的重要性, 在对白居易《鸟》的感情诵读中, 学生“爱护动物, 热爱自然”的意识水到渠成。

四、课后作业

1.仿照课文的写法, 抓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介绍一个动物。

上一篇:春园家宴,春园家宴张谓,春园家宴的意思,春园家宴赏析下一篇:工程中英文对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