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读后感

2024-04-29

《麋鹿》读后感(共10篇)

篇1:《麋鹿》读后感

外形:角似鹿,面似马,踢似牛,尾似驴,俗称“四不像”。

生活习性: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角每两年托换一次,经常在水中觅食站立跋涉浅游,在夏季毛呈棕红色,冬季呈棕灰色,它的自然繁殖力很低。

传奇经历:3000多年前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麋鹿,在寒潮逐渐减少,竟然销声匿迹。1865年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随后数十头被陆续盗往欧洲。19“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后来,只有英国贝福特的私人别墅里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67年,麋鹿以达到400头,至今已有头。

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世界与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江苏沿海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于是至今最大麋鹿野生放养地——大风麋鹿保护区。39头麋鹿返回故乡。这里的沿海滩涂广阔,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是麋鹿野生放养 天然的理想场所。

回到故乡的麋鹿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种群迅速恢复。全国现有麋鹿1000余头。仅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就拥有麋鹿819头,占全世界现有麋鹿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

篇2:《麋鹿》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篇便是雷・拉德伯里本人写的一篇关于捕捉麋鹿的《麋鹿》了。这篇文章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作者和老练的猎手马修离开镇子,来到麋鹿密集的大峡谷捕猎的事情。猎手马修勇敢而又老练,既聪明又富有打猎经验。作者是新手,胆子很小,弱不禁风,总会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节外生枝,可见是马修的一个“包袱”。在暴风雪中,作者和马修又累又冷,但马修却沉着冷静,淡然地点燃了一棵松树。“哗―― 刺啦――”剧烈的火燃烧着树干,作者吓得笨拙地后退一步,但是松树很快就停止了燃烧,成为一团黑炭。就这样,作者和马修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回到了镇子上。读完这篇文章,我被这个故事感染了,我仿佛看到了马修正背着一个巨大的鹿角,挂着一个筐子,筐子里装满了许多条被精心割下的麋鹿肉,还手拿着钢刀,飞奔着追捕一只看上去望而生畏的巨大公麋鹿。还有作者因为恐惧和寒冷而一边紧跟着马修,一边瑟瑟发抖。

《麋鹿》主要聚焦于野生动物世界,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还描绘出一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图,在马修引导作者走出森林的过程中,让作者了解到野生动物世界以及自己的品质。马修的勇敢和作者的笨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大自然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描绘,真是令人佩服。()

阅读这部文集,就像欣赏一块切割好的、有许多面的宝石:取决于你怎么拿着它,从哪个角度看它,这样你会看到许多表面都可以反应出它关于生活的真实。

篇3:《麋鹿》的“三味”教学

一、故事味

《麋鹿》一文中麋鹿的生活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一则曲折动人的故事。通过时间、地点变化的说明顺序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麋鹿经历了3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度漂洋过海、几次面临绝迹而又奇迹般地枯木逢春的传奇故事。虽然文字简洁概括,但是我们能透过这些文字想象麋鹿每一次变化背后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我请同学展开想象,说出其中的一则故事。学生想象的故事有:

1865年,麋鹿被偷盗的故事:我们麋鹿的一个家族生活在北京南郊一个偏僻的树林里。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们被一束突如其来的亮光吓住了,等到我们开始逃跑的时候,一个小伙伴已经被几个人抓住,捆绑了起来。接着,又有一束可怕的光紧紧跟在我们后面,跑着跑着,我发现妈妈忽然停了下来,倒在地上。我吓坏了,也跟着停了下来,妈妈说了一句“快走”,可我还是愣在那儿,就在这个时候,妈妈猛踢了我一下,我大叫了一声,往前冲去。等到我们走了很远停下来时,发现妈妈和好几个小伙伴都不见了。这样的事每隔一两天就会发生,我好害怕,害怕哪一天也像妈妈一样。

1900年,麋鹿被杀戮抢掠的故事: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看到一群麋鹿,有的比赛射击,看谁的枪法准;有的拿着刀子砍倒麋鹿,割下鹿角带走。这时,一位戴着眼镜的外国人跑过来跟他们叽里咕噜地说了一会儿,他们立刻开始抓活的麋鹿,不管大小都装在车子里带走,估计知道这种动物也是珍稀的宝贝吧!

1967年英国乌邦寺动物园里的麋鹿故事:我们生活在英国贝福特公爵的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公爵待我们不错,每天都有充足的食物,有肥美的水草、清凉的河水,我们生长发育得很好,可是听妈妈说这里并不是我们的故乡,我们的家乡是遥远的中国。我多么渴望能回到家乡去看看,看望更多的兄弟姐妹;我多么渴望在广阔的沼泽地上自由自在地奔跑,而不是在这小小的动物园里来回踱步。

教师点评: 三则故事都能结合文本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第一则故事抓住了“陆续”一词,读得很仔细;第二则故事围绕厄运想象,很具体;第三则故事以文本为基础,还加入了麋鹿思念家乡的话语,可以看出这则故事的作者已经领悟了文章的中心。课文虽然省略了这些故事,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能想象出这些故事的内容,这既是文章体裁的需要,也是作者写作的高妙之处,通过三种不同的变化使文章充满了动人心弦的故事味。

二、文学味

文艺性说明文在语言上非常注重语言文字的生动活泼。如《麋鹿》一文中有许多语句充满着诗情画意,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品味赏析。学生的赏析如下:

“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海滩涂清晨薄雾的轻盈美妙。

“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悄无声息、警觉”写出了麋鹿的小心翼翼,也可以看出滩涂的寂静。

“漂泊不定、颠沛流离”写出了麋鹿在海外生活的不幸遭遇;“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写出了麋鹿生活环境的宜人。

……

教师总结: 课文中的妙词佳句在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细心品味。四人小组交流时,先动情朗读自己品评的语句,然后围绕修辞、句式和词语锤炼三个方面再次品评,相互交流。这样在课文中多走几个来回,才能更加深入地领会课文的语言。

文学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立足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人文的熏陶。《麋鹿》尽管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我仍然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文中的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本意境之美;让学生反复涵咏体味,用心灵拥抱语言,与文本、作者进行多重对话,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动情诵读、圈点批注、品词析句中体验情感、获得感受,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神秘味

《麋鹿》一文中有多处内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在教学中,我请学生从文章中找出麋鹿神秘奇特的地方。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

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麋鹿的角很奇特: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比较小。细心的学生还根据课文的插图发现麋鹿吃草、奔跑的时候角尖不是都朝后的。这一发现促进了其他学生更加认真细心地研读文本,积极思考。

麋鹿的生活习性很奇特: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麋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杈,六岁时杈角才发育完全。

麋鹿的身份很神秘: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是姜子牙的坐骑。

麋鹿在我国古代的生活很神秘: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

麋鹿在国外的生活很神秘:流落到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还有学生感到麋鹿的名字很奇怪:梅花鹿的身体上有像梅花一样的花纹,被称为梅花鹿;马鹿因为外形像马,叫作马鹿;白唇鹿的嘴唇是白色的而得名;麋鹿的俗名是“四不像”,为何又叫“麋鹿”呢?我补充了麋鹿的小知识:“从中国古代的文字分析,麋鹿它是从鹿、米声,或者说它的目上有眉,因此为名也,所以叫麋鹿;另外一说认为,麋性淫迷,淫鹿,所以叫麋鹿;还有一说认为糜、泥相近,在鹿沼中行走,故名为麋鹿。它的拉丁学名叫长尾鹿,它的英文名叫Pere David’s deer‘大卫神父鹿’。”

通过对《麋鹿》一文“神秘味”的探究,激发了学生研读文本、分析文本、思考探究的兴趣,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

篇4:《麋鹿》读后感

南海子 为麋鹿而生的一片水

在北京的南五环边上,有一片深深浅浅的湖泊沼泽,这里因为一种特殊的动物而名声响亮,这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在北京的家——南海子麋鹿苑。

麋鹿苑里用原生态的方式散养着100多只麋鹿,它们有着传奇的身世。几百年前,它们就是南海子里资深住客。后来到了清朝末年,麋鹿因为兵荒马乱,数量在中国越来越少,仅存的几只被传教士带到了欧洲,饲养在了英国的乌邦寺动物园,就这样,麋鹿当了一百多年的海外华侨。1985年,麋鹿重新回归,20几只又重新选择住在了麋鹿苑。

麋鹿苑因为麋鹿而得名,这个好理解,但南海子这个名字就需要追问一下了。众所周知,“海子”是古人对“水域”的昵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城里的中海、南海、北海、什刹海,这些曾经都被元世祖忽必烈称为“海子”。但是它们的的确确是片水面,这南海子麋鹿苑充其量算是个动物园,为什么它也叫“海子”呢?

话说南海子这个地方,历经辽金元明清,一直都是皇家猎苑。辽金的都城在现在的莲花池附近,离这里不算太远,这里自然就成了“城市后花园”;而元朝时,这里叫“下马飞放泊”,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元朝皇帝的活动项目:骑马、飞鹰、游水泊。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当时的南海子确实有水,而且足够人们进行游水活动的;于是,明朝管这里叫“南海子”,并且把这里增补进了“燕京十景”,取名“南囿秋风”;清朝更加重视了,把这里更名为“南苑”,是皇家专属的游猎度假村。

皇帝围猎对动物的要求非常高。动物太少,跑半天没猎物,没劲;动物太多跟动物园一样,也没劲。动物太凶猛,伤了皇上不行;动物养得太乖,没了野生的乐趣也不行。在南海子里,麋鹿并不是唯一的住客,更不是皇帝唯一的猎物,园子里还有老虎、梅花鹿、黄羊等不少飞禽走兽。古代的宫廷画师很多都以南苑围猎作为题材,把动物画得栩栩如生。按照这样的思路,这里是先有南海子,后有麋鹿,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以前南海子的水很丰沛,水深有五六米。六十年代的时候,当地人每年都能打上来一万多斤野生的小鱼。在八十到九十年代期间,由于南海子上游的涞水水源永定河断流,再加上周边环境的过度开发,这一系列的海子不是干涸了就是被污染了。

1985年,曾经背井离乡、远赴欧洲的麋鹿重返中国,但麋鹿苑的糟糕环境却令人堪忧。90年代中期,由于南海子这片湿地的污染和干涸,所以麋鹿几乎都生活在了干地上,它们的营养状况差、繁殖率低、死亡率高。更为严重的是,周边的非法垃圾场的存在,造成每年都有麋鹿因为误食塑料袋而死亡。

2008年,麋鹿苑重新整饬湖底,在原有干枯的湖盆上开凿了弯弯曲曲的水路,同时截断了污水,引附近水厂处理过的中水,重新为麋鹿造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海子。因此,现在的南海子这一片也算是为麋鹿而重生了。

麋鹿百年之后重新回归,为了给他们营造一个家的感觉,南苑恢复了几百年前波光粼粼、芦花飘荡、水草丰美的一派景象。可咱们北京有北京动物园,那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都有自己一片小的天地,为什么单单麋鹿的待遇这么高呢?

麋鹿 怎么都来跟我抢地盘?

为什么古今的人们都选择在南海子养麋鹿呢?这就跟这种动物的一种特殊习性有关系了。

麋鹿在古时候和大熊猫一样,都是中国的特产。早在春秋时期,史料里就有关于麋鹿的记载,在长江南北都有它的踪迹,古时候出土的麋鹿骨头和猪骨头数量差不多。《北齐书 李绘传》里写道:“麋有四足,走便入海”,这“海”指的就是海子湖泊。

麋鹿和一般的鹿有一个区别——会游泳,所以它喜欢在湖泊沼泽一带生活。而择水而居的这种生活习性,恰恰和人类一样,于是人类跟麋鹿抢地盘的事件时有发生,获胜的肯定是人类。于是麋鹿的生活圈越来越小,以至于到了元明清,野生的麋鹿几乎绝迹,北方仅剩的一些被围进了南海子,从而成了最早一批被保护起来的濒危动物。

虽然南海子是皇帝围猎的地方,麋鹿也是射猎目标之一,但明清两朝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猎杀麋鹿、偷吃麋鹿肉要受八十鞭刑。于是那时候的南苑,也成为了最早的麋鹿保护区了。

咱们往往只看到南海子给麋鹿提供了不错的生活环境,却很少意识到,恰恰是麋鹿为咱们保护下了南海子这片特殊的水域。说它特殊是有原因的,因为南海子不是普通的海子,而是一片湿地。究竟这湿地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湿地有一个雅号,叫做“地球之肾”,它有着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如今的南海子麋鹿苑利用湿地的这种优点,利用芦苇、荻花这些挺水植物等几道天然的湿地净化系统,使中水为麋鹿提供清洁、安全的水源。

南海子不仅是麋鹿的家,野鸭、天鹅甚至是周围的鸟类都不约而同的把这里当成了栖息地。在北京城的南边有了这样一片水域,对于人们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处公园、一道风景,更是北京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麋鹿有的人可能没听说过,但“四不像”这个名字大家应该是早有耳闻,其实这“四不像”就是麋鹿的外号,可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

四不像 都是自然惹的祸

“四不像”这个名字如今已经跟麋鹿画上了等号,不过它可不是老百姓约定俗成的民间叫法,而是在麋鹿出国之前被临时编出来的。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的一个秋天,一个叫爱尔温·大卫的法国人在南苑发现了一种自己从没见过的动物,顿时眼前一亮。

这个叫大卫的博物学家,当时看到的正是全世界仅存的一群麋鹿。因为麋鹿只在中国出现过,外国的科学家从没有见过,所以大卫买通了当时看守南苑的軍士,以20两白银的价钱买下了一对鹿骨和鹿皮。当时大卫操着不流利的中文问军士:“这种动物叫什么呢?”不耐烦的军士哪儿研究过动物学,胡乱说了一个名字:“这个,这个叫四不像。”可大卫就当真了,后来他在西方发布消息说,发现了新物种,一时间引起了轰动。按照外国以发现者名字命名的规矩,麋鹿的英文名字就叫“大卫鹿”了。

nlc202309032052

麋鹿长得怪全世界都知道,可它为什么会与普通的鹿区别这么大呢?其实一切都是自然惹的祸。麋鹿,角似鹿非鹿,一般的鹿角分叉是向前长的,这样才更有攻击力,而麋鹿的角分叉在主干的后面,就跟人梳了一个大背头一样。这是因为麋鹿要经常在水边的芦苇荡里穿行,这种鹿角的长法不容易勾到植物;脸似马非马,因为它生活在湿地,为了便于在水里捞水草,同时眼睛还能够露在水面上观察四周情况,保持警惕性,所以它的脸很长;蹄似牛非牛,这全是为了在水边沼泽行走方便,这样的蹄子在河边行走,如履平地,甚至在游泳的时候当蹼来使用;尾似驴非驴,这则是为了防蚊,麋鹿的尾巴非常长,能够长达膝盖以下,湿地多蚊蝇,所以到了夏天就看出来了,它用长长的尾巴不断地驱赶蚊蝇。

无论是哪种特殊的长相,原因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适应自然的选择。正因为麋鹿依水而居、选湿地为家的特点,才让它们在自然的选择之下慢慢地长成了“四不像”。

法国人大卫当年听信了南苑的军士随口编的一个名字也不足为奇,好歹这个人是在园子里当差的,没理由连名字叫什么都不知道。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这个军士,因为在清朝后期,麋鹿这种动物的名字已经因为乾隆皇上的“博学多才”变成了一桩说不明、道不清的公案了。

制造混乱 乾隆皇帝的麋鹿论文

乾隆皇帝是南苑围猎的常客,一向自恃博学多才,没事儿也写一些动物科普文章,彰显一下自己的才华。乾隆二十七年,他就率先发表了一篇研究麋鹿的论文《鹿角记》,批驳古代的观点。在《礼记·月令篇》里有这么一句“仲夏之月鹿角解;仲冬之月麋角解”,意思是一般的鹿在夏天脱角而麋鹿要到冬天才脱角,但乾隆皇帝却说:“鹿与麋皆解角于夏不于冬”。

到底谁的研究成果正确呢?其实麋鹿真正的脱角时间在农历十一月,也就是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很显然古书上得记载一点错都没有,反而是乾隆皇帝错了。不久之后他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耿耿于怀,五六年之后的一个冬天特意派人到南苑视察,果然发现了冬天脱落的角,这只角如今就收藏在麋鹿苑的博物馆里,上面还有乾隆皇帝特意写下的另外一篇科学论文《麋角解说》,专门澄清自己的错误,“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者,有如是乎”,意思就是知识无穷多,身为皇上也有疏漏,得活到老学到老。人们常常因为这句话夸赞乾隆皇帝知错能改,但殊不知,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本質,反而把当时的科学界搅得越来越混乱了,此话怎讲呢?

乾隆皇帝在文章里特意说了,“月令之误,误在以麈(zhǔ)为麋,而不在冬之有解角之兽也”,意思是我当初是说过错话,可古书月令错的更离谱,脱角的这种动物应该叫麈,可古人却把它认为成麋了,大错特错。为了宣传科普知识,乾隆皇帝还特意颁布诏令,全天下都去改古书里的错,这种冬天脱角的动物统一叫做麈。实际上乾隆皇帝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麈”指的并不是某一种鹿,而是指麋鹿群里的鹿王。结果这种冬天脱角动物的名字彻底混乱了,是鹿?是麋?还是麈?大家彻底迷茫了。在清朝后期,麋鹿到底叫什么更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混乱。

篇5:《麋鹿王》观后感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麋鹿王》。故事说的是云梦国的王子为了求雨而去寻找麋鹿王。在寻找的途中他遇到了吃了仙草而变成人的白鹿――攸攸公主,并成了好朋友。

在云梦国还有一个很坏的国师,它是个妖怪。它找麋鹿王是为了把它杀掉,并疯狂的杀掉了其它的麋鹿。王子和公主一起与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坏国师死了,王子取得了胜利。可是漂亮的麋鹿山被国师烧掉了。为了救王子又变回白鹿的攸攸公主只好带着麋鹿群去寻找新的家园。王子为了和公主在一起决定和它们一起走,就在他奔向公主的时候,突然变成了麋鹿王。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人类和动物应该要和平相处,就和电影中说的一样,麋鹿山并没有麋鹿王,谁能保护地球谁就是麋鹿王。

篇6:《麋鹿王》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麋鹿王》。

这个电影里的角色有攸攸公主、王子灿、麋鹿长老、国师、马伯乐、小八、驴子等等。攸攸公主原本是一只白色的麋鹿,后来因为误吃了仙草变成了人。攸攸公主有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和樱桃小嘴,弯弯的眉毛像小船,加上一头银色的短发,好看极了!王子灿是一个侠客,英俊潇洒、心地善良。他非常喜欢温柔的麋鹿公主,和她一起毫不犹豫的拯救生灵,并和破坏自然的恶势力做斗争。国师非常坏,他想统治全世界,王子灿和攸攸公主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斗败了国师。小八是一只小鸟,很可爱,也很聪明,有一颗善良而且充满梦想的心。驴子是一只胆小的麋鹿,在遇到困难时他总是退缩,不敢前进,最终他也鼓起勇气战胜了自己。

我最喜欢攸攸公主和王子灿,因为攸攸公主全身雪白,非常可爱,而且由于他们的善良和勇敢最终拯救了整个世界。我想,人类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要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篇7:麋鹿王观后感 1000字欣赏

麋鹿王着部动漫主要写了几千年前人类,怪兽,麋鹿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十年前的一天,人类在迷宫山大量捕杀麋鹿,正当鹿群走投无路时,麋王出现,拯救了鹿群,并对人类进行诅咒,这使得云梦国遭受了十年大旱,生灵涂炭。王子灿主动要求到迷宫山去求雨。这时鹿群中唯一一只白色麋鹿——悠悠公主因吸收了仙草而获得了神力,并在一次和王子灿的奇遇后变成了人,和灿结成了好朋友。而当灿回到军营,则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邪恶的国师要杀死麋王获得神力,并借此次神力得到云梦国!于是灿和悠悠就此与邪恶展开了较量。而在这途中悠悠为了救即将战亡的灿,将灵气给了他,自己变回麋鹿,被国师捉去祭山。这时灿不顾自身安危将她就出,并和国师展开了一场人妖大战。悠悠则带着鹿群避开国师的鸦妖神火,却到了悬崖。眼看大火烧了上来,天空射出万道金光,守护迷宫山的小鹿人出现了,灿趁着个机会杀死了国师。大火被扑灭。而天也终于下了一场大雨。云梦国的军队也回去了,但是灿留下来,变成了麋鹿王,与麋鹿永远生活在一起。

对于这部动漫我最满意的就是里面的人物。首先是悠悠公主,她平时跟灿交谈时腼腆、在麋鹿长老和同族面前活泼、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可是一旦种族遭到威胁她立刻组织同族躲避。充分体显出了她强大的责任感。然后一定是故事的另一个主角云梦国王子灿啦,他给人的印象是勇敢、英竣善良、王者之气中还透着一些顽皮、可爱。但是在关键场合他就会变得神武,无人能敌。最后一位就是在动画中的大反派——国师,说起这种角色大家一定不陌生,他们一般都是掌握大权,家财万贯,野心勃勃的大臣。没错,他也一样是,不过他不同于其他人的.是,它是一只乌鸦精,只不过是披着国师的伪装而已。当然啦,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值得称赞的人物。如:天真可爱的小八,充满智慧的长老,爱说大话的马伯乐······

看完了这部动漫我的感受是:不能再捕杀动物了,动物和我们一样是生命,一样是大自然的一员!现在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烤成熟肉送上了餐桌,被我们的吞进肚子里,成了我们的果腹之物。为了防止珍稀动物灭种,法律上规定不许捕杀,但还是有人偷猎。人们啊,难道你就不能为那些动物们着想着想吗?难道就不能放下金钱的诱惑,不再整日提心吊胆,惭愧不已,过上轻轻松松的生活吗?你们还没明白现在动物的下场就是未来人类的真实写照吗?珍视动物就是珍视自己!人们觉醒吧!

篇8:《麋鹿》可以这样教

一、打比方+引资料———呈现麋鹿外形的奇幻色彩

打比方是通过形神相似而引起一种明晰的感知的说明方式。通过打比方,读者往往不仅了解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同时也就这一特征引起一种联想,从而增加了说明的生动性。《麋鹿》一课在介绍麋鹿外形特点时,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且在语词的使用上采用了“矛盾”冲突的叙述方式———既说麋鹿的部位“似”四种动物的部位,但又说麋鹿是“四不像”。这种语言叙述使得麋鹿的外形显得更加奇特。

不仅如此,课文还附属了一种类似于“引证”的表达方法,引证麋鹿在《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骑,能作为神仙的坐骑,麋鹿外形的奇特一定是起了不少的作用。这使我们不由想到了《神奇的克隆》这篇课文中,开篇便引用《西游记》中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出无数个孙悟空的方法。试想,当读者读到这样的开头时,他能不继续读下去吗?

打比方和引资料构成了一种表达结构,后者更加凸显了打比方这一说明方式的直接效用,这对学生领悟前者的妙处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且直接增强了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学时如果能够将这样的表达魅力展示给学生,一定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显性比较+隐性比较———凸显麋鹿生物个性的奇异特点

作比较的作用在于烘托和凸显,引起读者对于被说明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所没有的特点与功能的关注。课文作比较方法的使用也显得十分巧妙,使读者读起来既清晰明朗,又生动有趣。

第一,课文采用了“显性比较”,也就是直接点出了用以比较的事物。比如:“与其他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这样显性比较,为的是直接展示麋鹿与其他鹿类最相同与最不同的地方。

第二,课文还采用了“隐性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其他鹿类进行隐性比较。比如:“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一种是与同类进行隐性比较。比如:“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而“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这一句则兼具了以上两种比较。这种隐性比较的表达方式,相互穿插,彼此交融,既让麋鹿的生物个性显得十分突出———读者不仅可以理解字面的意思,而且还可以产生联想,又增加了表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教学时,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显性比较与隐性比较中反复咀嚼涵泳,他们自然能够理解和把握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

三、列数字+用副词———确证麋鹿传奇经历的可靠性

列数字在说明文中一般是一种很慎重使用的表达方式,因为数字代表的是真实、可靠、具体,不能有差错。课文在第5、6、7自然段就采用了大量的数字。比如,“早在3000多年前”,这不禁会让读者在潜意识里感到考古学家的严谨性,“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这两个数字可能不仅是通过一份文献获得的;“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到1967年,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并向各国输出。”这可能又涉及到了跨国调查和研究。而正是这些繁重却又严谨的考察和调研工作,才更加确证了麋鹿传奇经历的可靠性。同时也使得读者的内心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他们会通过这些数字在内心进行一番梳理:原本那么多的麋鹿,怎么就那样几乎没有了,然后又出现了呢?原本是中国本土的动物,怎么又跑到外国,然后又回到祖国了呢?这期间,麋鹿又经历了多少磨难与坎坷呢?现在麋鹿的生活到底怎样呢?幸福吗?越是真实的,就越是能打动人的,越是让人信服的。

不仅如此,课文还巧妙地采用了“用副词说明”的方法。比如“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经超过2000头”中的“几乎”“已经”这两个词都是副词,原本是表达的一种“估算”,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估算”,反而使得表达更加真实和严谨。如果没有“几乎”,则说明麋鹿已经没有了;如果没有“估计”,便会表达出某种盲目的高度自信。所以,这两个副词是一种“可靠”的表述。像这样的表达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如“……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中的“逐渐”,“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等,这些词都增加了说明的准确性。不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必须要明确这些是副词,要明确它们在说明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但不需要生硬地告诉学生,要做到深入浅出。

列数字和用副词,看起来是一种正常的表达方法,但如能以科学的态度使用,则一定能在读者心中形成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基于以上教材解读,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种突破传统教学的方法,使得教学直接聚焦问题,直接指向表达方式。这样教学,既展示了说明性文体的独特风格,又向学生呈现了表达方式的独特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旺盛期,他们十分渴望知道有关语言表达的秘密,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则常常跟学生分析文本中所蕴含的事实,文本所讲的道理,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有一定的作用,但却是一种少慢差费的工作。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需要一种华丽的转身,由对文本所表述的事实的研究转向文本怎样表述的探索,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

附:教学实录

(执教/江苏宝应县城南小学陈林)

1. 领略“打比方”的有趣表达,浪漫感知麋鹿外形的奇特

师:(板书:珍异动物)珍异就是珍贵、珍奇、奇特、奇异。我们今天就走进课文,感受作者是怎样介绍麋鹿的奇特、奇异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在哪些自然段。

生:第2自然段。

生:第3自然段。

师:还有吗?

生:第4自然段。

师:找得真准!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2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段写了麋鹿的外形很奇特。哪些句子写它外形奇特?

生:“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师:这句是怎么让我们感觉到它外形奇特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它身上有好几种动物的特点。

生:它又像鹿,又像马,又像牛,还像驴,真有趣。

师:是的,它身上有好几种动物的外形特点。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这句话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呢?(出示: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生:作比较。

师:再想想,角似鹿,面似马……

生:(恍然大悟)打比方。

师:有种比喻的感觉,比如说,天上月亮是什么样的?像———(生答:像大饼、小船)这就是打比方。这句不仅运用了打比方,语言也很有特色。大家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中间都用了“似”这个字。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它不用“像”,用“似”。

师:看看后面,后面用了“像”呀,“四不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词都有比喻的意思。

师:你发现了,很好。还有发现吗?我们就是要发现语言的魅力。

生:它前面用的“似”,后面又说“不像”。

师:前面都是像啊,后面又怎样?(不像)好奇怪哦,像这个像那个,最后又不像,好奇特啊!下面还有一句话叫什么?它跟奇特有什么关系啊?

生:这样能增添它的神秘性。

师:怎样增加它的神秘性?

生:用一个故事来增加它的神秘性。

师:这就是它独特的一个魅力呀。找一个同学来读一读,把它的奇特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2. 研读“作比较”的精巧使用,精确感悟麋鹿习性的奇异

师:课文把麋鹿介绍得很清楚,很有条理。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作者介绍麋鹿时仅仅是有条理吗?或者说它介绍得清楚,仅仅靠的是有条理吗?它还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找一找,看看用了哪些方法呢。

生:作比较。

师:像刚才那个学生一样,举个例子。

生:“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师:很好。同学们,她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告诉我们,第3、4自然段主要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找出第3、4自然段主要是用什么与麋鹿直接作比较的。

生:其他鹿科动物。

师:找一找直接跟其他鹿科动物作比较的句子,画出来。

(生读,画。)

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

生:“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生:“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师:自由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觉得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呢?

(生自由读,讨论交流。)

生:形象地写出了麋鹿与其他鹿不一样的特点。

师:很好,你是这样表达的,还有不一样的表达吗?我会选择一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麋鹿外形上的奇特。

师:还有什么作用?每个人的发言不一样,综合起来观点就清晰了。

生:还可以激发某种兴趣。

师:好厉害,我们写作文就是为了激发读者去读。比较的方法有什么作用?你看这些加字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生:更加生动地体现麋鹿和其他鹿科动物的不一样。

师:不用“体现”,换一个词。

生:凸显。

师:有时候思维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你们说的也很好,我用“突出”。用比较,它的特征就更加突出,给我们的印象就更加鲜明。还有一些句子虽然没有明确写出在与其他动物作比较,但也是在比较,能找出来吗?

生:“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师:怎么感觉是比较的?

生:因为其他鹿都不会在水里。

师:我觉得有一句话你没有读,它为什么到水里觅食呢?

生:因为它的蹄子很像牛。

师:我们要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你把这句读一读。

生:“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师:它的蹄子的特点是什么?

生:宽大,行动轻快敏捷。

师:意思就是说其他动物的蹄子可能———(生:比它们小一点),所以它们不能在———(生:水中站立起来)。说得真好,这也是比较。还有呢?有没有感觉别的方面在作比较?

生:“每胎仅产一仔。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

师:这句的意思是其他的鹿每胎可能产———(生:大概两三只)。其他鹿产一到三仔,麋鹿仅产一仔,双胞胎也没有,它的鹿角呢?

生:两岁时才长角分叉。

师:意思就是说———两岁的时候才长出角。其他鹿一般分叉时间要比它早。还有吗?你们真的很会发现。

生:“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师:这是明显的比较。

生: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可能其他鹿毛色只有一种。

师:可能其他鹿不会变化,还有吗?如果你能发现一些细微的句子,那说明你的敏感性很强。

生:麋鹿的角。

生:“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师:这个好像不是跟其他动物的比较,是同类之间的比较。

生:“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师:意思是———

生:雄麋鹿可能比其他鹿类重一些。

师:我觉得我们班同学说话比较严谨。那比较的作用是什么呀?突出了麋鹿的特征,给我们的印象更加的鲜明。希望大家在介绍一个事物的时候能够运用这样的方法。咱们再来读一读这些作比较的句子,体会一下。然后做游戏分组读。

3. 探究“列数字”的严谨使用,真切感受麋鹿经历的传奇

师:大家迅速把课前发的表格填起来。(出示)填的过程中,你肯定有所发现。开始!

师:学语文,切记课文一定要熟。写好示意一下。写好对照一下。

师:看看每一列填的内容,知道填的是什么吗?

生:数字。

师:从这些数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麋鹿发现的时间很早。

师:麋鹿3000多年前就有了,“麋鹿”的“麋”下面是什么?(生:米)原始人拿麋鹿当饭吃,多不多?(生:多)还有谁发现了什么?那么多的麋鹿呀,后来呢?

生:至今不超过2000头。

师:前面还有一个词:估计。还不知道有没有2000头,珍贵呀!数字能够说话,谁能再让这些数字说说话呢?

生:1986年8月回国。

师:记住这个日子,以前在哪儿呢?

生:到欧洲了,到英国了……

生:1900年,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师:什么意思?

生:原本有很多麋鹿在中国,在1900年的时候却几乎绝迹了。

师:这就是麋鹿的传奇经历。作者用了一种说明的方法,我想你们都知道叫什么。(板书:列数字)

师:列数字有什么好处呢?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生: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突出麋鹿的珍贵。

生:这样写更生动形象。

生:很直观。

生:很真实,很具体。

生:让我们知道具体的时间和数量,更加准确。

篇9:《麋鹿》教学设计

山阳县户塬小学

康妍

一、教材依据。

《麋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第三课。

二、设计思想

六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观察理解能力,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因此,他们在接触到新事物时,都勇于去了解探究。而本文写的是稀有的野生动物,并且它的外形奇特、经历传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都想通过本课认识麋鹿、了解麋鹿,知道麋鹿是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从而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的阅读、获取和运用”,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

它的传奇经历。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1、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后,让学生明白

了麋鹿的命运和国家及人民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技能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不可

再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会自觉的保护珍稀的野生动植物。

四、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五、教学难点: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六、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读中感悟法、查找资料法。学法:以自主探究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珍贵的野生动物麋鹿,但只知其名,不知其详,那么麋鹿到底长什么样,通常在那里生活,又有什么样经历呢?这节课老师将带大家去揭开麋鹿的神秘面纱。

二、学文:

(一)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想象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体会大丰自然保护区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多媒体出示大丰自然保护区图片)学生练习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自读自悟后,出示麋鹿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结合课文,麋鹿的形象就会更加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汇报交流: 外形奇特——“四不像”

“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生活习性——在沼泽环境中生活。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如果你是大丰自然保护区的讲解员,你如何向来宾介绍麋鹿呢?(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时,应按什么顺序?学习文中的写作顺序)

(三)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1 “麋鹿为什么会销声匿迹”令人奇怪,还有同学担心今后这些麋鹿会不会有“销声匿迹”的可能。2 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3、研究麋鹿的过去(1)人为因素

麋鹿减少甚至到即将消失,关键在于人,因为人们没有爱惜它,任意去狩猎,去残杀。

补充:麋鹿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或是特大洪水带来的灾难。

得出研究结论:人类给麋鹿带来了灾难。⑵人为环境因素:

古时候,人们为了多种庄稼,把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所以许多麋鹿被迫远离家乡。适宜的生活环境:气候、温度、以及沼泽地带的湿地环境。得出研究结论:适宜的生活环境是麋鹿生长的必要条件。⑶社会因素:

可恶的是国外侵略——

外国人的发现和撰文介绍是麋鹿从国内移居国外的导火线。也是麋鹿再次遇难的重要原因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导致麋鹿坎坷命运”的原因不但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更有社会因素。得出研究结论: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因为一旦灭绝,不可再生。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意在通过学习课文,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总结:再一次展示大丰麋鹿保护区画面,由于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几乎绝迹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四、作业:

1.把你知道的珍惜动植物介绍给大家。

2.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交流活动。板书:

麋鹿

外形奇特

命运坎坷

八、教学反思

1、本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在朴实的语言中注入了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10:麋鹿教案反思

段村学区普洞小学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重 难 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 合作探究

指导点拨

创设情境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以姜子牙选座骑的故事导入。

2、板题:

17、麋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反馈 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2)交流个别重点词语。(3)交流初读收获。

课文主要讲了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课文讲了麋鹿的经历很富有传奇色彩。课文讲了麋鹿现在生活的很好。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想想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麋鹿的?

2、交流

第一部分(1)大丰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生活的很舒适。第二部分(2-4)详细介绍了麋鹿的奇特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第三部分(5))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四、精读第二部分,了解麋鹿。

1、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姜子牙为何独爱上了这种四不像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领略一下麋鹿的奇特。

2、指名读此部分,想一想,麋鹿长像奇特在哪?(1)学生交流:(麋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2)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媒体资料展示,形成对比,加深学生对麋鹿奇特外形的印象。

(3)文章是还具体介绍了麋鹿哪些方面?

3、除了奇特的外形,此部分还介绍了什么?(繁殖能力低下)

表现:怀胎时间比一般鹿要长,且每胎只产一仔。

4、为了加深对麋鹿的印象,我们一起来读读此部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有了初步了解,相信你们心中还会有一些疑惑。回去准备一下,下节课我们再做交流。

六、指导写字。

七、布置作业

模仿介绍麋鹿的方法,任写一个小动物片断。

板书设计:

17、麋鹿

角似鹿 四不像

面似马

蹄似牛

尾似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

补充资料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课文讲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他的传奇色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麋鹿,具体去了解一下它这三方面的内容。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他的样子?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总写麋鹿外形的句子。(生读)

师:哪句总写麋鹿外形呢?

生:这句话总写它的外形‚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师:哪个词写出麋鹿外形特点

生:奇特

师:怎么奇特,我们看一下(出示对比图片)角似——,面——,蹄似——,尾似——实在太——

师:同学们,现在如果教室来了一头鹿你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吗?(出示驯录图)它是不是麋鹿,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正确判断请同学们迅速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写麋鹿外形的句子,然后对照图中的鹿进行判断,一会告诉老师你的判断以及你的判断理由好吗?(生开始读、寻找)

师:图上的是麋鹿吗?

生:不是

师:谁来说说理由。

生1:书上写着‚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而这头鹿的角就是指向前方的,所以我认为它不是麋鹿。

生2:书上写着‚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而这头鹿的尾巴很短几乎没有,所以它不是麋鹿。

生3:书上说:‚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但这头鹿的蹄子好象并不是很大。

师:你连它的蹄子都看到呀,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是我们绝对可以从麋鹿蹄子去辨认。

生4:书上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毛总是偏棕色的,但是图上的这头鹿却是白色,因此它不是麋鹿。

师: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师:麋鹿的尾巴长得长,蹄子宽大,毛会变色,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1: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生2: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师:也就是说麋鹿尾巴长,蹄子宽大,就是为了适应在水中活动,在沼泽生活生活。可见他多么喜欢水中的生活沼泽地的生活,你说他的生活习性多独特呀,麋鹿还有那些独特的生活习性?(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麋鹿的还有哪些生活习性?

生:麋鹿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才发育完全。

师:学到这里,你对麋鹿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们还没真正看到的他的真面目,想看吗?好,老师给你们看,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要当一回介绍员,可以以自己是麋鹿的身份也可以以自己是介绍员的身份都可以,结合他外形以及生活习性进行介绍行吗?

生:行

师:下面请你们同桌进行介绍在座位上练一会儿。

生:(在座位上练习。)

师:谁愿意上来试试。

生1:大家好,我是一头麋鹿,……

生2:大家好,我是一名管理员,我向大家介绍…

师:讲得真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好!老师给你们看看麋鹿的样子(出示图片)师:刚才大家都针对麋鹿的奇特外形或独特的生活习性进行介绍,但是你们可知道吗?麋鹿的不仅有奇特外形独特的生活习性还有着传奇的经历,麋鹿有哪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呢?自读课文,填写表格(生读5、6、7自然段的文字,填写表格)(师生共填表格)

师:大家从这一表格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什么?

生;麋鹿的经历曲折命运坎坷呀。

师:居住的地方由黄河、长江中下游到北京南郊到英国最后回国,他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数量——变化之大。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麋鹿数量变化如此之大呢?请再读课文,读完课文后再读分析报告(生读)

师:看了这份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今后怎样做?

生1:我发现造成麋鹿坎坷经历的是人为原因与环境因素。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要为它们提供一个好环境……

生2: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原因。我们要努力学习……

师:是啊,人为的捕杀、国家兴衰直接影响着麋鹿的生长,也正因为这样我国麋鹿的经历才会如此曲折,具有传奇色彩。今后要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因为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下面让我们再读读麋鹿的传奇经历,但要求读出感情来,麋鹿有的经历让你气愤那你就读出气愤的情感有的经历让您高兴你就读出高兴得语气好吗?(配乐读)

师:不回首的一幕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受尽了磨难,终于回家了。如今,他们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在一个天色微明的清晨,你看,这群精灵出现了……(多媒体显示新生活画面,滚动字幕显示第一自然段的有关语句,师生齐读)

生读:天色灰明……

师:多么自由的一幕啊!麋鹿能够在这里如此幸福的生活,对麋鹿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同学们,昨天今天的麋鹿你们就很清楚,那么明天的麋鹿将会如何呢

生:一定会茁壮成长

师:全文我们就学到这,整篇课文抓住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色彩三方面内容去写,写麋鹿外形抓住它的角、面、蹄、尾四个部位写出它的神奇,写它生活习性又抓住它的喜欢水中生活沼泽地生活这一独特生活习性来写,以后我们介绍一种动物可以学习这篇文章抓住特点来写,下面布置一项作业: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板书设计:

17、麋鹿

外形特点:

‚四不像‛

麋鹿

生活习性

喜欢水中,沼泽地,繁殖力低

传奇经历

漂泊不定,颠沛流离

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麋鹿》第二课时,我觉得在设计上,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扮演多种角色,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下面结合《麋鹿》第二课时的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一、当探索者

在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一部分。我没有采用传统教学中逐段分析讲解的枯燥学习方式而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故此,我精心设计,出示形象化的驯鹿图让学生猜一猜,问学生图中的鹿是不是麋鹿,并要求学生找判断的根据,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心理需要,便积极去划麋鹿外形的句子,观察、辨析,潜心体会文本内容。这样的探究很形象,操作性又强,既发挥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课文,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探究深深地植根于文本语言的沃土中。大大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当介绍员

在学生学习完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一部分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我精心创设 ‚迁移练说‛的环节——‚当介绍员‛,让学生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内化课文的语言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学生可以以自己是麋鹿的身份介绍,也可以管理人员身份介绍。当时,时间因素,介绍时间安排上不充分。

三、让学生当填写员、分析员

上一篇:赵刚 李云龙性格对话下一篇:重内涵发展,创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