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第一课时说课稿

2023-01-20

第一篇:梅花魂第一课时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第一课时)

《观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观潮》。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体会文本情感,再用朗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的了解文本内容,感受阅读的快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一专题展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叹钱塘江秋潮的诗句。钱塘江以其奇特壮观的大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通过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练习背诵第

3、4自然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的基础上,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课文的重点段中,按空间、时间的顺序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而这些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很难体会出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辅以有效的指导方法。所以我把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有序练习背诵定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观的大潮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课文文质兼美,意在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想象奇观,深入品读重点的词句,并能熟练运用,因此,我把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定为本课难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可以从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领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是:紧扣一个“读”字,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读中感悟文景文情,读中感悟修辞特点与表情达意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在课堂教学中,我构想通过:识字学词,整体感知——身临其境,感受文景——品读感悟,体会奇观——回归整体,感悟写法这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识字学词,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点掌握多音字“闷、薄、涨、颤、号”的字音“横贯”的“贯”字的书写笔顺及“观潮”“奇观”中“观”字的不同意思,做到扎实有效的学词。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路,课文是按照潮来时、潮来中、潮来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潮来时

潮来中

潮来后

(二)身临其境,感受文景

以往的《观潮》教学,潮中和潮后是学习的重点,而课文的第二段中观潮的位置,往往被一带而过。

观潮在哪儿观?怎么观?如何创设一种情境,让读书学文的过程,成为身临其境的观潮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前往海宁市盐官镇观潮的游客,在那里人声鼎沸,在那里欢呼雀跃,在那里叹为观止。 于是,我抓住课文第二段的观潮方位描写,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近钱塘江大堤。我出示一张游客观潮的图片,转换角色、创设情境:“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看到观潮的游客了吗?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现在是面北朝南,(让学生认清自己所在的方位)。引学:我们的东面?(是大海),我们的脚下?(既是钱塘江的入海口,也是大海涨潮时回流钱塘江最浪高水急的地方);我们现在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学生读完该段的后半部分:“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我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进而体会潮来前的平静。

(三)品读感悟、体会奇观

课文

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学生了解大潮雄伟、壮观并学习作者按观潮顺序记叙景物写法的重点段落,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凸现对重点的处理。 品词析句、画批指导; 读中想象,如临其境; 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意在通过确立训练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为实现文本与读者心灵的沟通,使学生情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大潮的雄伟、壮观。

1.品词析句、画批指导

自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天下奇观的?用直线画下来,可在旁边简单写写批注。此教学环节预设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是:1.画句子直奔第四自然段。2.只会画、不会批,以至于批注流于形式。我的指导方法是:预设:如学生只找到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可提示学生,观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这也是奇观,引导学生在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而画批地指导,可用实物投影展示语文书,手把手指导学生如何批注,让学生每节课都在书上批一至两处,长此坚持,学生的语文素养必有提升。 2.读中想象,如临其境

学生大多没有亲眼目睹过大潮的景观,缺少类似的经历,这对理解课文、感受大潮的声势和形态造成一定的障碍,在这里采用古诗与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对照学习的方式,力求突破这一重点。 首先:出示古人诗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李廓:“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教师引导:钱塘潮气势非凡,多少文人墨客观此奇景,有感而发,写下佳句,流传至今。 找一找,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文中哪几句的景象,自己读一读,比一比。 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写出了同样的奇观。

结合诗句理解“横贯”的意思,那就是:“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通过古诗中形象的比喻,进而理解了文中句子的意思。

文中形容声音巨大的句子是: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再对照相关的古诗,“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进一步加深了感受。

接下来处理比喻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一组图片出示:浪潮与万马奔腾对比,从颜色,从气势,体会比喻的贴切与巧妙。

通过指导朗读,想象壮观的景象。

朗读中想象既有利于学生领悟江潮的气势,也有利于以情导读,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朗读引向深入。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在本教学环节,我采用齐读的形式,这样训练面大,又营造了浪潮的气势。

三、四自然段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观潮人的变化,学生读潮的变化,从左边第一行的学生读,然后第二行加入、第三行、第四行,直到全班同学的加入,在“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中结束,好一会,琅琅的书声还像在教室中回荡。

读后,再适时出示潮来时的视频,加强感受。 3.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课文的

三、四两个自然段要求背诵,在背诵之前,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背诵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大量读中感知,学生会找到可以按照时间、大潮的由远及近(空间)、前后联系等来记忆。 此时,教师再出示插图及表示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的词语,辅助学生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4.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其实,在学生交流背诵方法的时候,也就明确了

三、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那就是——由远及近。

对于描写观潮人表现得句子,在课上不作重点处理,只是让学生找一找段中描写观潮人的语句,看看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重点词语 “人声鼎沸”的体会,感受到加入了对观潮人的描写,更能衬托出真是天下奇观,所以,才引得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也与第二自然段的人们的表现相照应。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看板书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领略了这一天下奇观,更学习了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增长了语文知识。

作业的布置:课下,请同学们也用这种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把雷雨的气势和壮观写出来。 板书设计:

1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由远及近

第二篇:猫第一课时说课稿

《猫》说课稿

一、说教材:

《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朴实,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流利、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认识猫的特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认识7个字,会写13个字。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认识7个字,会写13个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质疑、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你们养过的猫或者见过的猫是什么样子的?那么老舍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呢?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猫)。

(二)学习生字生词。

1.先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再听音频,自学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思考:老舍先生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猫的?分别有什么特点?划出概括特点的句子。

2.提问:文中写了哪些猫?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找出的概括它们特点的句子是什么?

3.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4.全班交流汇报。

(四)

三、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用“——”找描写大猫“古怪性格”的三个重点词。 2.交流:老实、贪玩、尽职 (板书) 3.分别划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4.学习第

2、3自然段,完成填空。 5.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花猫吗? 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或是在你....小梅花!”

引导赏析:边读边体会作者对这只猫的欣赏、喜爱之感。

六、说当堂练习

七、说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 勇猛敢斗

八、说课后反思。

第一,我忽视了感情朗读。感情朗读,能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虽然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来朗读课文的重点句段,但是读的形式和时间还是不够,学生们没法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二,我把理解猫的特点和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剥离开来进行阅读,更是犯了大忌。在听评课时,杨玲娟老师告诉我: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十分重要,学生们如果能够充分地细心品味,便会自然而然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出作者语言的魅力了。 第三,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构建一中主动探求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活动。但是我在这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第四,由于自己的设计欠精当,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没兴趣,课堂气氛有点低沉。

通过上这件课,我收获很多,尤其向语文组的杨玲娟老师等学到很多教学的经验,相信这些经验必将成为我今后教学中的财富。当然这样一个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进步的过程,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时常反思。

第三篇:《鲸》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 鲸》第一课时,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四方面说课。

一、说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4个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表达方法,并试着运用。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这就告诉我们高段要侧重培养学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精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文章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是基于对单元训练重点的理解:

《鲸》是本册教材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学习说明性文章”为主题编排。教学本组课文时,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

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因此,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

难点:感受作者说明的通俗、生动、准确,体会文章中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体现阅读实践中“以读为本,在读中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节课具体采用“读文、画关键词句、讨论、动笔” 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原则,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交流资料。

2、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自由读文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字音、字形)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那些知识?勾

画出相关语句。师相机板书。

3、总结概括说明性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要读懂课文首先要掌握本课生字词,通过认读生字词语,既落实了字词教学,又检查了预习情况。随后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l自然段,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

2、通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鲸的特点写具体的,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紧扣“大”,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用质疑、换词对比读、边读边感悟等方法,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四、课堂训练。

1、判断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描述一种动物或植物,用上本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全班交流。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小练习册1——3题。

2、默读课文,把文中其它段落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画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一节课到底学到了为什么,就需要课堂检测。本环节的设计既检测了学生学习情况,又做到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9、鲸

形体特点-----大、重、长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的过程来完善。充分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学习的方法。)

第四篇:《雷雨》第一课时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我讲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雷雨》第一课时生字部分,这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二.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 会认读写“压”“乱”“垂”“虹”四个字,重点是教学“垂”“压”字。能通顺的读好课文 2. 感受雷雨的特点,注意雷雨时节的安全事项 三. 说过程

1. 首先我是以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板书课题,让学生发现雷雨中“雷”字的雨字头跟雨的区别。

2. 自由朗读课文后,我用PPT展现了本课的四个生字,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接着放在词语中认读,最后放在句子中认读,从而体会这几个生字的用法和意思。放在句子中认读的时候,我结合了图片场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景物,再把句子读出来。

3. 写字环节,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写字的时候,我让学生拿出手指按着笔顺写出来,通过运动手指关节,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也能让学生记得更牢固。

4. 总结完本课生字后,我对本课进行了雷雨时节的安全教育,最后是作业巩固。

因为准备仓促和教学能力有限,说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望各位领导老师指教。 、

第五篇:《乡下人家》(第一课时)说课稿

《乡下人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生活”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物,有可爱的瓜果,绚丽暂放的鲜花,以及成群的鸡鸭和农家人吃晚餐的情景,表现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情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瓜棚,鸡冠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热爱乡村的情感。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丽;将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感受语言之美。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语言学习方法不仅是获取语文内容的手段,其本身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善于交流的特点,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朗读感悟法。本课的语言、优美,叙述流畅。教学时,应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感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景,并将之内化,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图文结合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是用声音、形象、色彩来思维的。所以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乡村那独特、迷人的风景。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外,我在本课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想象法等,力求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体会内容中掌握方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 “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篇课文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圈画

法、理解关键词句等方法,具体学法运用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阐述。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以感知、感悟语言为主。第二课时以积累运用语言为主。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前,我播放音乐《乡间小路》,让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唱,感受乡间小路上的种种美丽的景象,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我问孩子们:“我们唱着这么美的歌,知道了乡间小路是如此恬静优美,我们今天也要来学习一篇关于乡下人家生活的文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那我们就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看看有没有你们想知道的东西。”学生的好奇激起了他们的阅读期待,顺理成章进入第二个环节。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

主识字。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识字的心得;教师在检查生字时,主要突出“棚、饰”等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

在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次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孩子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让学生知道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瓜棚、鲜花、鸡鸭以及乡下人家吃晚餐的情景,展现了乡下独特而迷人的风景。以上遵循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初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只有读通读顺了才能深入探究语言表达的特点。

3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瓜藤和瓜架。我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瓜藤和瓜架,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瓜藤和瓜架写的生机勃勃的。于是,我接着提出疑问,作者是怎么描写瓜藤和瓜架的?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用的特别好?“攀”和“爬”两个动词把瓜藤活动的样子写了出来。还有那红的,绿的瓜,长长的藤蔓把这瓜藤写的更有风味啦。作者在最后还与城里的石狮子和旗杆做对比,更显得这乡下人家瓜藤的独特和

迷人。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么可爱的瓜藤吗?带上心情,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②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写了乡下人家的什么风景?想一想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语言积累,理解鲜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五彩缤纷的画面,理解一个“探”字把整个画面写活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一次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有感情的朗读。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可爱的瓜棚,缤纷绽放的鲜花以及那刚刚探出头来的新笋,那作者是怎么描写乡下人家成群的鸡鸭和人们晚餐的场景?我们留下一节继续学习。在这里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也提示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精读第

1、2自然段中,我综合运用了朗读法、想像法、图文结合法等,使学生走

进文本,感受语言的精妙,体会用词的精准。

1、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他们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所以

教师要及时巩固识字,写字指导应该细致落实,虽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但是难写易错的字,教师应及时提醒,如本课“冠、瞧”等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主动权应交给学生,我是这样做课堂总结的: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在结束这堂课后,我根据布置作业应以积累运用语言为主,设计了两道作业:①写本课生字三遍;②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生字,积累规范化的文本语言,培养语感。

上一篇: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下一篇:免费绿水青山学习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