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2024-05-09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通用14篇)

篇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颜色、形状的特征寻找排序规律,进行排序。

2、学习按要求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粘贴有大小相同红绿间隔排序圆形纸片的卡片一张。

2、粘贴有颜色相同方形、三角形间隔排序圆形纸片的卡片一张。

3、每人学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1、卡片上有什么?

2、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红圆片—绿圆片—红圆片—绿圆片┉┉方形—圆形—方形—圆形┉┉

二、制作彩带

1、提出制作的要求

2、分组活动:

①一组幼儿做红绿圆形间隔排序的彩带,另一组幼儿做有颜色相同方形、三角形间隔排序彩带。②两组幼儿交换进行③指导个别幼儿学会间隔排序粘贴图形④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进行3个物体的间隔排序。三、展示幼儿作品1、教师的示范与幼儿的操作材料应不一样,教师的范例可换成其它颜色或形状,只做图示这样幼儿就有推理能力的发散。2、幼儿能观察出以排好的排序规律,但不了解实质,对3个物体间隔排序较困难。可用其它内容的范例作暗示。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我发现,我奇怪实施日期04.4.19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艺术活动:染花布调整

活动目标:1、尝试印染画,体验印染的乐趣。2、学习用宣纸蘸色进行印染的技能。3、感受色彩的美,发现颜色相互混合后会产生变化。

活动准备:1、红、黄、蓝三色颜料若干。2、宣纸若干,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印染,发现宣纸吸水的奥秘;1、介绍宣纸:a、看,这是什么?b、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纸有什么不一样?2、了解操作方法。3、自由探索4、表达自己的发现:a、你是怎么玩的?b、你发现了什么?二、印花布1、教师示范印染宣纸2、提出操作要求。3、幼儿印染。a、幼儿印染,教师指导。b、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印染。c、教师随机根据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互相混合后会产生变化。三、展示作品打开宣纸也是一个较难的步骤,也应有相应的要求。第二大点中的“c”点由于操作中不明显,故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还是放到其它的玩色活动中较好。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虫虫乐园实施日期04.6、29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蚂蚁飞上天调整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书了解图中人物表情变化,感受、理解图片内容。2、学会用完整话描述图书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时应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蚂蚁飞上天》图书幼儿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一、出示蚂蚁图片引起幼儿兴趣:1、图片上有谁?2、小蚂蚁有什么本领?3、你听过蚂蚁飞上天吗?蚂蚁是怎么飞上天的呢,看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二、幼儿自由翻阅图书:1、要求幼儿用正确方法翻阅图书。2、初步了解图书内容。三、阅读讨论:1、小蚂蚁抬头看什么?2、它心理怎么想?3、发生了什么特别愉快的事?4、你从哪里看出来的?5、小蚂蚁飞呀飞,发现了谁?6、小蝴蝶为什么哭?小蚂蚁该做些什么?7、小蚂蚁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怎么做?四、讨论主题:1、提问:你们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2、小结:蒲公英使小蚂蚁实现了会飞的梦想,但小蚂蚁为了帮助翅膀受伤的蝴蝶,把蒲公英给了蝴蝶,使蝴蝶重新飞上了蓝天,小蚂蚁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3、如果你看到同伴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清洁宝宝实施日期5、25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健康活动:难受的大拇指调整

活动目标:1、知道吮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2、能克服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3、了解手的用处,并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

活动准备:制作痛苦和高兴表情的、相同服饰的大拇指纸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一、出示痛苦表情的指偶,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以纸偶口吻自述:我叫大拇指,本来和其他手指一样长得直直的,又有劲又漂亮,现在我病了,病得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还用牙齿咬我,我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2、谈话:大拇指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样做好不好?我们怎么样帮助大拇指?二、师幼讨论:1、手指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能吸吮大拇指?2、当你看到别的小朋友吸吮手指时你怎么办?三、出示高兴表情的手指。1、猜一猜,现在大拇指为什么笑了?2、讲师大拇指现在的待遇和感受。(小朋友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帮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四、互相看看小手,说说自己的手指是否漂亮、干净。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图形碰碰乐实施日期6、8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仿编儿歌《圆、圆、圆》调整

活动目标:1、能根据原有儿歌格式替换儿歌中圆形物体,仿编出新的儿歌。2、进一步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1、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看看更多的圆形物体。2、幼儿已初步学会儿歌。3、常见圆形物体图标若干,《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

活动过程:一、朗诵儿歌,激发兴趣1、出示《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看,图上有什么?2、你能把它变成一首儿歌吗?3、请个别幼儿朗诵儿歌《圆、圆、圆》。4、集体朗诵。二、仿编儿歌1、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呢?2、幼儿每说出一样圆形物体教师立即出示该物品的.图标,覆盖原有儿歌图标(每五个组成一首新的儿歌)3、集体朗诵新编儿歌,体验共同仿编儿歌的快乐。三、朗诵仿编儿歌1、展示仿编的图标,请幼儿朗诵。2、集体朗诵创编的儿歌。3、反复创编四、延伸幼儿在家中寻找圆形物体继续仿编儿歌,请家长记录后,带回园与同伴交流。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图形碰碰乐实施日期6、15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方脸盘和圆脸蛋调整

活动目标:1、对生活中圆形和方形物体感兴趣。2、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和情节,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圆和方相结合的物体。3、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如:**是**形状的。

活动准备:1、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各一张。2、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引导幼儿欣赏人物,并为人物取名。二、引发思考:1、方脸公公喜欢什么形状的物体?2、圆脸婆婆喜欢什么形状的物体?3、有一天,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进行了找圆形和方形物体比赛,到底谁赢呢?让我们来听故事吧!三、完整讲述故事: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遍。提问: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找到了哪些东西?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问:桌子、录音机是什么形状的?果汁瓶、门是什么形状的?3、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它们合在一起就变出许多有用的东西,圆形和方形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四、延伸:课后请幼儿寻找哪些东西是圆形和方形的,哪些东西是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分也分不开的。

篇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生活活动目标:

喝水、入厕时知道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抢。

常规习惯要求:

学会搬、摆小椅子的方法,会每人找一个点点摆椅子。

吃点心

请幼儿注意保持干净,先吃完的幼儿跟老师做手指游戏。

科学活动:饼干找家

目标:1、学习较自然地向指定方向走。

2、在教师的帮助下,会用看、找的方式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简单的归类。

3、在游戏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地上画有不同形状的饼干图片。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地面上的图形,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点。

教师:地上有几个不同形状的小房子,你们认识吗?

二、教师通过指认让幼儿认识各种图形,并带领幼儿走到每个图形中玩一玩。

1、教师:让我们走到每种形状的家里玩一玩好吗?现在,我们要去正方(圆、三角)形的家里去玩一玩。

2、找图形游戏:看谁最快

三、通过和幼儿讨论,交代活动的规则。

教师:现在老师这里有各种形状的饼干娃娃,他们想回家,该怎么办?

四、幼儿和教师一起将自己手中的各种饼干送回家。

1、教师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手中饼干的形状,再把饼干送回家。

2、教师帮助出错的幼儿改正错误。

五、小结

户外活动:玩圈

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式玩圈,锻炼身体的`各种部位。

2、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准备:人手一个小圈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圈圈象什么?

当小司机,圈当方向盘进场。

二、教师带领幼儿用多种方式玩圈,交代方法和规则。

1、小天使(放在头上当小帽子,双手打开平衡走)

2、小乌龟(放在地上连在一起双脚打开爬圈圈)

3、钻山洞(教师做山洞,幼儿开小汽车钻)

三、幼儿自由玩圈,教师观察。

鼓励用多种方法玩圈的幼儿

四、放松活动:小雪人

餐前活动

1、提醒幼儿用洗手,洗手后要保持干净。

2、教师组织幼儿安静地游戏。

进餐

1、进餐前谈话:

介绍菜的名称,请幼儿安静进餐,用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2、进餐要求:

篇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一、培养观察能力的必要性

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 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 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 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室里刻有“观察、观察、再观察”。从这些名人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 观察能力对一个人学习与发展的作用之大。幼儿期正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时期,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4岁幼儿的目标中就有这样一项: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 发现其明显特征。因此, 培养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选择适宜的平台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呢?我觉得田园种植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幼儿最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观察事物, 因此, 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借助于具体的实践活动。

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 而且是一所田园教育特色的幼儿园。广大的农村资源为田园种植活动提供了大环境, 幼儿园内又有大面积的种植园供幼儿来种植、探索和观察。同时, 孩子们大都来自于农村, 对田园种植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和可行性。

三、培养观察兴趣是首要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观察对象, 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幼儿天生喜欢新鲜事物, 所以, 观察对象不能太单调, 也不能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事物, 否则会影响幼儿观察的兴趣。如在《玩泥土》这节活动中, 我没有先出示泥土, 而是先出示可爱的泥娃娃, 幼儿观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接着, 我问:“你猜这是用什么做成的?”从而把幼儿的兴趣转移到泥土上来。

2.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 对其发现表示赞赏。在田园种植活动中, 有丰富的资源会吸引幼儿的注意, 如各种形态的野草, 各种不知名的小虫子, 各种农作物等等。幼儿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自发地进行观察, 教师要做的就是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对幼儿的观察发现表示赞同, 同时提供适宜的帮助, 鼓励幼儿产生更多的观察活动。

3.教师积极的情绪对幼儿的观察兴趣有很大影响。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教师自己就必须有饱满的观察热情, 这样一来, 教师的言行就会感染幼儿, 带动幼儿观察的兴趣。如当一幼儿发现种子发芽了, 并开心地跑过来告诉我, 我便以饱满的热情回应:“真的吗?快带我去看一看!”在我的情绪影响下, 其他幼儿也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

四、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

1.顺序观察法:就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近及远等有顺序地观察。小班幼儿观察事物大都使用这种方法。但是观察对象不同, 观察的顺序也应有所不同。如观察花生植株, 我就先让幼儿从植物总体上分清根、茎、叶等几个部分, 然后再分别仔细观察各个部分。观察果实, 我就从外形、颜色、大小等方面引导幼儿观察。幼儿观察有序, 观察得出的结论不至于零散, 也能发展幼儿的思维, 使之更有条理性。

2.典型特征观察法:观察时, 可先观察其典型特征, 再观察一般特征。如观察蚂蚁, 先关注颜色和大小, 黑黑的、小小的, 再观察其他细节。

3.比较观察法:有比较才有鉴别, 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辨别、分析及概括能力。如我们在观察小麦和大麦时, 就运用了比较观察法, 幼儿能观察得更加细致, 有的幼儿甚至观察到小麦的表面有一条线。这种观察方法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

4.追踪观察法———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差, 如果一直观察同一件事物, 很容易失去兴趣, 所以在小班不常用这种方法。但是在小班后期, 可以引导孩子初步接触这种方法, 这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的坚持性。如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中, 由于时间跨度大, 幼儿的观察活动难以继续。这时, 教师就寻找发芽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亮点, 引导幼儿不断地观察, 如种子发芽了, 种子为什么有两个“芽”?这两个“芽”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呢?……在一个一个新问题的引领下, 一个大型观察活动变成了数个小型观察活动, 幼儿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种子发芽的变化和神奇。

五、创设丰富的观察环境

田园种植活动为农村孩子接触自然、观察自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田园种植活动中有丰富的资源让孩子们尽情地观察。

1.广阔无垠的农田:农民的播种、施肥、除草、喷农药等照料, 以及收割时节的忙碌场景, 都可以作为幼儿的观察对象。

2.各种植物:草丛、各种知名不知名的小草形态万千, 是丰富的观察对象。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蚕豆、豌豆、油菜等美丽的农作物花朵;稻草、秸秆等以及用这些材料制作的各种物品;各种蔬菜、豆子, 泥土上的、泥土下的果实, 都可以是幼儿观察的对象。

3.四季的变化:种子的发芽现象,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植物的冬眠现象等等, 这些动态的事物, 也可以作为幼儿的观察对象。

4.蚯蚓、蚂蚁、青蛙等田园里的小动物, 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观察这些动物朋友, 孩子们总是兴趣浓厚。

5.农具:箩筐、筛子、扁担、拖车等, 一边玩, 一边观察, 乐无穷。

篇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关键词]半日活动 生活活动 区域活动 集体活动

G615

一、问题提出

北京市某幼儿园主要开展的是主题课程,一月一主题,从数学、语言、艺术、社会多个领域展开,采用发现游戏、小组活动、集体讨论会等组织形式。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是建构知识经验的主体,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决定了他们学习的有效性。国外研究表明,参与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是幼儿发展的前提,是早期教育机构中评价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1]。高参与度可以引发高发展度,低参与度则可能导致低发展度。为了提高课堂交往的有效性,必须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参与,在参与中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2]。本研究力图通过观察幼儿半日活动的情况,了解幼儿参与活动的现状,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文献法搜集科学教育活动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是对幼儿园半日活动的相关文献梳理力求从已有的文献中寻找本研究开展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观察法:主要进行非参与性观察,采用事件取样的观察研究法,实地观察记录儿童在班半日的在园生活。

三、研究结果

(一)生活活动

每天老师都有指导重点,以教育笔记形式将内容与要求写出来,更有侧重点。以吃饭为例它的指导要点是快速完成餐前准备,以免进食过凉。但实际情况是早餐供应15分钟后,保育员送回食物,一些来园的孩子就会吃不上饭。对于进餐,让孩子快速进餐,保育员会平均每一分钟说一名孩子让其快点吃饭或者制止孩子之间的聊天而进餐时间只有20分。

(二)区域活动

主要以图书馆为例,(同时开放拼插区、美术区)每5分钟观察一次儿童人数看书及教师指导状况:

在这个活动区内开放时间比较充足,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区域。但是阅读区中的幼儿教师全程几乎无参与,只在最后10分钟内有实习教师进行指导,但是给幼儿讲故事,对其他孩子的关注比较少。并且本班各个区域的划分不明确。

(三)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的实际情况是每周三、四每天都会有进行英语活动。有时老师会进行与周主题相关的一些集体谈话活动,但是活动较少,因此本研究只以英语活动过程为例。活动开始前英语老师为每位孩子准备好材料,教师读一边教材上的内容,幼儿跟着朗读,每个孩子根据材料上的内容粘贴画,贴好后活动结束。操作简单,对于年轻教师容易上手。但是教师只运用教材,机械性强;幼儿的个体差异照顾不到;教材设定与幼儿认知水平不符。

四、教育建议

(一)生活活动

依据幼儿实际状况,未吃完的孩子由保育员照看,吃完饭的孩子可以由带班老师组织活动或幼儿游戏。保育员、老师各司其职。

打破过去幼儿园把“生活”局限在具体生活环节的做法,强调幼儿获取生活经验途径的多样性,加强“生活活动”在幼儿园游戏、运动、学习等各种活动及家庭生活中的渗透; 强调“生活”不仅要关注幼儿做人做事的行为与习惯,还要关注幼儿做人做事的态度与情感;不仅要关注幼儿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幼儿共同生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幼儿园的生活教育,还要关注家庭生活对幼儿的影响。

(二)区域活动

教师对区域活动应进行适当指导。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幼儿便于参与,选择,因此在活动每个区域都设立的一个标志性的标志牌,在区域活动的标记符号设计上,要求教师精心思考,标志力求新颖,幼儿一看就明白,便于幼儿活动,告示栏和识别证能真正发挥作用。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区并有序进入。做到与主题活动紧密相关,孩子可以随时进行自由选择活动区域、活动材料,自由找合作伙伴,但是每个班级必须要创设两个固定的活动区域,为幼儿随时使用。

(三)集体活动

教材的选用要依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不要为了方便,只用一套教材。教师要注意到每个孩子的接受情况。教育活动组织和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自主选择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我们应把幼儿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幼儿的自由选择,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而获得真正的发展。

五、结论与讨论

总体来说,该班老师可以根据班级孩子年龄特点来组织半日活动的开展,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的要求进行活动。集体活动中,老师虽然组织的很有条理,可是如何让幼儿的参与度的提高不是被动的接受,这才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生活活动并不保育员一个人的工作,它其中也蕴含着教育,也需要老师的加入,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让孩子的身心都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原晋霞.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7).

[2]张希希,徐继存.论有效课堂交往及其意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4):31.

篇5:幼儿园半日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

大自然对幼儿来说,是神秘的`,具有探索性的。当他们散步时,看到幼儿园的绿,都会不禁地感叹:“我们的幼儿园好美啊!幼儿园里有这么多的树,我好喜欢啊!”

因此,我根据幼儿园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幼儿的兴趣开展了主题活动《树的叶子》,让幼儿在户外情景教学中,感知、观察、探索自然环境,萌发探究叶子的兴趣,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习用叶子创意拼贴图画,从而激发幼儿喜欢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目的要求

1、教育幼儿爱惜玩具。

2、让幼儿学会钻的动作。

3、教育幼儿应懂事。

4、重点认识榕树和柏树的叶子。

5、学习新词:粗糙、光滑。

6、知道它们都是长青树。

7、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8、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陀螺、皮球、风车、沙包等。

事先布置好场地。

叶贴画艺术品三幅图画纸、糨糊、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1、提醒幼儿与周围的人问好。

篇6:幼儿园教案中班半日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向家长展示我园的办园理念、课程特色和教学过程。

2、增进与家长的交流,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能主动配合,做到家园互动。

3、增进亲子间的情感,激发幼儿和家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活动时间:2012年11月9日下午2:30---4:00

三、活动地点:中班活动室

四、开放内容: 半日班级活动

五、活动流程:

(一)2:00----2:30起床整理被褥、如厕、午检、喝水、吃水果

(二)2:30----2:40家长签到,幼儿进行午间活动

(三)2:40----3:10室内教学活动展示

(四)3:10----3:30室外“八个一”活动展示

(五)3:30----4:00亲子游戏

(六)家长填写开放日活动反馈意见表

(七)教师小结,家长带幼儿离园

具体活动内容如下:、歌表演:《小星星》、《小树叶》、《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诗歌联诵:分组对诗与点名、抢答相结合。

诗词:《望庐山瀑布》、《山行》、《七步诗》、《悯农》、《绝句》、《出塞》、《赠汪伦》 童谣:幼儿园是我家、大公鸡喔喔啼、跟我一起做、别说我小、我家有几口人、贪吃的弟弟

数学知识展示:

复习5以内按数取物。

相邻数1----5(点名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复习5以内的序数

让幼儿按高矮、长短、大小排序

复习3、4、5的形成 亲子游戏:

一、我的宝宝在哪里

准备:布带若干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请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相应的家长蒙上眼睛站在圈内,幼儿手拉手边唱歌边绕着家长转,唱完歌曲立定,然后请家长去寻找自己的宝宝。

二、小脚踩大脚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幼儿双脚踩在家长的脚上,家长和幼儿手拉手,听到口令后,家长带着幼儿向前跑,幼儿双脚不能离开家长的脚,看看谁先到终点。

三、我给爸爸(妈妈)穿鞋子

篇7: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首先依然是感谢大家能如期来参加本次的开放日活动,很多的家长由于不清楚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学什么,每次回家仅仅是说个儿歌、唱首歌,孩子都上大班了还像小班时候一样只学这些东西,有的家长会不理解,其实,我们在幼儿园里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有些方面孩子不好跟家长说出来,为此,我们特意准备了一节数学教学活动课,请家长来亲身感受一下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活动,上次我们开放日时展示的是一节科学活动课,很多家长都表示说原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这么多的东西呢。而且我们注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思维发展,更注重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二、介绍本次半小时开放内容

为了符合我们的主题教学计划,特意选取了“美丽的包装盒”这一活动,包装盒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物品,可以说随处可见(饼干盒、牛奶盒、药品盒……)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探索是他们的最爱,因此,在幼儿认识了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来进行本次教育活动。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的区别、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特征。”不仅仅是让孩子认识,更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包装盒,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三、活动开始

【活动准备】

圣诞老人、大、小包装盒(人手一个)、正方形卡片、剪刀、彩笔(人手一个)、各种装饰材料(皱纹纸、亮光纸、卡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出示圣诞老人,引起幼儿兴趣。师: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出示包装盒)好漂亮的礼物盒,里面会是什么呢打开看看圣诞老人为什么要送我们这些礼物呢它想让小朋友探索一下这些包装盒有什么秘密

二、引导幼儿感知平面与立体的不同以及正方体的特征。、每位幼儿一个包装盒进行自由探索。师:你们手里的包装盒一样吗请跟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哪里不一样小结:它们的大小、高矮、图案不一样。、出示正方形卡片和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观察比较正方形与包装盒有什么不同和相同《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的盖打开,看看里面还有什么(正方形卡纸)《2》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3》请你们比一比,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小结:正方形的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包装盒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通过正方体包装盒,让幼儿了解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1)“请小朋友看看包装盒的这个面,它是正方形,那正方形有几个面呢”(一个面)(2)“包装盒有许多个面,请你想办法数一数,共有几个面”(引导幼儿用彩笔的6种颜色做标记,也可写6个数字,也可有规律的数)提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有6个面的

4、用和正方体的面相同大小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得出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1)“包装盒有6个面,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哪每一个面一样大吗”(2)“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用正方形量的,这样的物体叫正方体)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个本领,认识了正方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操作巩固正方体的特征。让幼儿在大包装盒里随意拿任何包装盒,说出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包装盒里还有礼物呢,谁来摸一摸是什么”

四、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时正方体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时正方体的,谁能告诉小朋友你见过哪些物体”

五、请每个小朋友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装饰好,用来作为自己送礼物时候的包装盒。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装饰一下,送给你身边的亲人,好不好”

(2)介绍装饰材料,提醒幼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展示作品,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篇8: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一、注重兴趣, 引入观察

兴趣能够带动人们不断地对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进行深入的探究, 表现在人们对于这种事物或者活动的态度选择与情绪体验上, 兴趣在实践活动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能够不断地推动人们认识事物与从事活动。所以,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时, 就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趣的观察活动, 通过生动的语言与直观的教学器具, 引起幼儿的注意, 从而使幼儿对观察对象产生兴趣, 引入对事物的观察。

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小狗时, 就可以先让幼儿接触一些小狗的玩具, 教师还可以模仿小狗的声音和动作与幼儿交流, 提高幼儿对小狗的兴趣, 从而能够让幼儿主动的观察小狗, 加深对小狗的印象, 逐步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兴趣教学, 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引导的方式, 对幼儿的观察进行有计划的引导, 同时也可以使用形象生动的声音、图像与实物等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二、注重方法, 训练观察

(一) 注重观察的目的性

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才能有好的观察效果。幼儿在自身观察的时候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 也没有一定的顺序可言。在观察时, 幼儿把自身最感兴趣的东西摆在第一位, 而教师给予的观察任务则没有受到重视。例如, 带领幼儿进行观察树枝活动的时候, 幼儿往往会被旁边颜色鲜艳的花朵所吸引, 在工厂参观的时候往往只观察轰轰作响的机器等等。所以, 教师一定要将幼儿观察任务的目标确立好, 避免无目的性随意观察, 浪费了观察的机会。

(二) 注重观察的顺序性

还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有顺序的观察活动。观察的顺序应该是以观察的对象为标准的, 正确的认识顺序是先观察事物的整体, 再细致地观察局部情况, 根据幼儿的特点先从下到上, 再从远到近。例如在观察鸭子的时候, 先要将鸭子的整体面貌让幼儿们有一定的认识, 再观察头、腿和尾部情况。对于植物的观察, 观察花草树木要注意从下到上的顺序, 依次观察植物的根茎和花叶再到果实。观察风景的时候, 要从全貌开始认识, 再观察细节, 注意从远到近的顺序。总的来说, 教师在平常的观察训练中一定要以观察事物为依据引导好幼儿的观察活动, 良好的观察顺序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 幼儿的思维能够更有系统性。

(三) 注重观察的比较性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性的观察能够让幼儿明白事物之间的异同性, 学习好比较性观察能让幼儿辨别和分析好事物, 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 在教导幼儿观察了鸡、鸭和鹅以后,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对三者进行比较性观察, 重点是找出三种之间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幼儿在观察对比之后, 认识到三者都有羽毛和翅膀, 都有两只脚。更深入地对比之后发现只有鸡的嘴巴是尖的, 也只有鸡不会游泳。这样的对比观察能够提高幼儿的思维活动总量, 促使幼儿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知晓事物的区别, 能够较快地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形式, 强化观察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 教师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 通过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与接触, 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常用的培养观察能力的方法有:第一, 组织幼儿深入大自然中观察, 由于大自然本身就有非常丰富多彩, 通过不同的自然条件, 就能够让幼儿自己亲临感受到事物的变化规律;第二, 组织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观察的现象, 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与引导, 就能够不断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第三, 组织幼儿在游戏中观察, 由于幼儿本身的特征与身心发展特点, 游戏非常能够吸引幼儿, 通过模仿等游戏, 能够强化幼儿的观察能力。

例如, 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安排角色扮演的活动, 让幼儿自行地模仿警察或医生等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 这样既能够强化幼儿的观察能力, 又能够检验幼儿的观察效果, 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培养方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能够提高幼儿对观察学习的兴趣, 使幼儿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 从而开阔幼儿的视野, 培养幼儿初步感受观察与表现的能力。

总之, 教师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加强引导, 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注重兴趣与环境的影响,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但要注意, 在培养过程中不应该急于求成, 需要一直坚持, 这样才能够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霍力岩, 孙冬梅.自然观察智力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培养[J].教育科学, 2006 (3) :82-85.

[2]刘丽.浅析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S1) :80-81.

篇9: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一、培养观察能力的必要性

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室里刻有“观察、观察、再观察”。从这些名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观察能力对一个人学习与发展的作用之大。幼儿期正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时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4岁幼儿的目标中就有这样一项: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因此,培养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选择适宜的平台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呢?我觉得田园种植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幼儿最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观察事物,因此,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借助于具体的实践活动。

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而且是一所田园教育特色的幼儿园。广大的农村资源为田园种植活动提供了大环境,幼儿园内又有大面积的种植园供幼儿来种植、探索和观察。同时,孩子们大都来自于农村,对田园种植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和可行性。

三、培养观察兴趣是首要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幼儿天生喜欢新鲜事物,所以,观察对象不能太单调,也不能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事物,否则会影响幼儿观察的兴趣。如在《玩泥土》这节活动中,我没有先出示泥土,而是先出示可爱的泥娃娃,幼儿观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接着,我问:“你猜这是用什么做成的?”从而把幼儿的兴趣转移到泥土上来。

2.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在田园种植活动中,有丰富的资源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如各种形态的野草,各种不知名的小虫子,各种农作物等等。幼儿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自发地进行观察,教师要做的就是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对幼儿的观察发现表示赞同,同时提供适宜的帮助,鼓励幼儿产生更多的观察活动。

3.教师积极的情绪对幼儿的观察兴趣有很大影响。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教师自己就必须有饱满的观察热情,这样一来,教师的言行就会感染幼儿,带动幼儿观察的兴趣。如当一幼儿发现种子发芽了,并开心地跑过来告诉我,我便以饱满的热情回应:“真的吗?快带我去看一看!”在我的情绪影响下,其他幼儿也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

四、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

1.顺序观察法:就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近及远等有顺序地观察。小班幼儿观察事物大都使用这种方法。但是观察对象不同,观察的顺序也应有所不同。如观察花生植株,我就先让幼儿从植物总体上分清根、茎、叶等几个部分,然后再分别仔细观察各个部分。观察果实,我就从外形、颜色、大小等方面引导幼儿观察。幼儿观察有序,观察得出的结论不至于零散,也能发展幼儿的思维,使之更有条理性。

2.典型特征观察法:观察时,可先观察其典型特征,再观察一般特征。如观察蚂蚁,先关注颜色和大小,黑黑的、小小的,再观察其他细节。

3.比较观察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辨别、分析及概括能力。如我们在观察小麦和大麦时,就运用了比较观察法,幼儿能观察得更加细致,有的幼儿甚至观察到小麦的表面有一条线。这种观察方法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

4.追踪观察法——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差,如果一直观察同一件事物,很容易失去兴趣,所以在小班不常用这种方法。但是在小班后期,可以引导孩子初步接触这种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的坚持性。如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中,由于时间跨度大,幼儿的观察活动难以继续。这时,教师就寻找发芽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亮点,引导幼儿不断地观察,如种子发芽了,种子为什么有两个“芽”?这两个“芽”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呢?……在一个一个新问题的引领下,一个大型观察活动变成了数个小型观察活动,幼儿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种子发芽的变化和神奇。

五、创设丰富的观察环境

田园种植活动为农村孩子接触自然、观察自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田园种植活动中有丰富的资源让孩子们尽情地观察。

1.广阔无垠的农田:农民的播种、施肥、除草、喷农药等照料,以及收割时节的忙碌场景,都可以作为幼儿的观察对象。

2.各种植物:草丛、各种知名不知名的小草形态万千,是丰富的观察对象。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是不错的选择,如蚕豆、豌豆、油菜等美丽的农作物花朵;稻草、秸秆等以及用这些材料制作的各种物品;各种蔬菜、豆子,泥土上的、泥土下的果实,都可以是幼儿观察的对象。

3.四季的变化:种子的发芽现象,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植物的冬眠现象等等,这些动态的事物,也可以作为幼儿的观察对象。

4.蚯蚓、蚂蚁、青蛙等田园里的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好朋友,观察这些动物朋友,孩子们总是兴趣浓厚。

5.农具:箩筐、筛子、扁担、拖车等,一边玩,一边观察,乐无穷。

篇10: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一、体育活动

活动内容:

有趣的沙包

教学目标:

提高幼儿控制身体的能力,发展动作的协调能力及平衡能力。

教学准备:

铃鼓一个,在场内画一个大圆圈,若干条直线,一个拴线的沙包。

教学过程:

1、教师手击铃鼓,让幼儿按节奏走,看谁的耳朵灵。

2、请个别幼儿用击鼓、拍手、跺脚等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幼儿随节奏走。

3、教师请幼儿扮“沙包”,当教师拿着拴线的沙包在圆中心旋转时,幼儿围着大圆圈跑,当教师收起沙包自己原地转圈时,幼儿围着大圆圈走。

4、教师说:“小沙包,走直线,跳一跳,跑回来?”幼儿沿直线走过去,跑回来。

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再画一些S、C等曲线或∧、M等形状,供幼儿练习走和跑。

二、教育活动

设计思路:

最近,幼儿园的楼道里安装了一只粉红色的米老鼠挂钟,可爱的外形、摇动的钟摆激起孩子的喜爱之情,还联想到自己家里各种各样的钟。看到孩子们对钟产生了这么大的兴趣,我就把歌曲“钟”预设到课程中来。

歌曲“钟”的歌词内容浅显易懂,对于中班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没有难度,但歌曲中的“滴答……”和“铛……”两个有节奏的象声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园创新教育的课题,我从另一角度去剖析教材,通过音乐活动使孩子积极地尝试运用自己的感官、动作、乐器等语言和非语言方式来表达和表?“钟”的`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孩子认识钟和探索钟的兴趣。

活动内容:

音乐活动:钟

活动目标:

1、欣赏熟悉“钟”的乐曲,感知“钟”的音乐形象。

2、会用不同方法表现节奏×× ×××× ××和××××

活动重点:

会用不同乐器正确地敲打节奏×× ×××× ××和××××

活动准备:

乐器、钟、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猜猜盒子里藏了什么?(钟)

(二)熟悉节奏×× ×××× ××和××××

1、模仿钟发出的节奏声,并能听着音乐模仿节奏×× ×××× ××

2、用乐器学习敲打节奏×× ×××× ××,并能跟着音乐正确敲打节奏。

(1)个别幼儿尝试用乐器敲打节奏×× ×××× ××后,集体练习。

师:你是怎么样让小乐器学钟走路的。

(2)集体配乐练习,个别指导后再集体练习。

要求:轻轻地敲打乐器。

3、用乐器跟着音乐正确敲打出节奏

师:它告诉我们几点了?钟现在发出什么声音?(模仿钟点声,练习节奏××××)我们就用这个节奏来配乐。

(三)欣赏歌曲,愿意用不同动作表现“钟”

1、欣赏教师唱歌二遍,边听边想:假如你是一只小钟,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2、幼儿听歌曲,互相说说做做。

3、请个别幼儿讲讲做做。

4、全体幼儿一起来学做小钟,教师观察鼓励。

(四)复习歌表演:小鸭呷呷

师:哎呀,十一点了,小鸭肚子饿了,怎么办?(到小河里去捉鱼虾)

幼儿集体复习歌表演“小鸭呷呷”,要求幼儿表现出小鸭下水后的欢快情景。

三、区域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在区域活动中,通过幼儿的自主活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幼儿自主、独立、坚持、专注、创造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体验和分享同伴的快乐。

(二)活动流程:材料投放→幼儿自主活动→师生分享成果

1、投放材料

美工区:装饰腰带、棒棒糖、印藕

益智区:有趣的贝壳、小动物比高低、苹果排队、拼图

装扮区:娃娃家、穿项链、装扮

生活区:剥毛豆、帮豆豆分家(使用筷子)

阅读区:看图说话、看图书、听故事

结构区:塔

操作区:小动物跳舞(磁铁)、小球比赛跑、站起来了

2、幼儿自主探索活动

(1)游戏《站起来了》:幼儿听口令起立,坐下后

教师拿出一篮准备的材料说:“篮子里的玩具宝宝也想神气地站起来,请聪明的小朋友去帮帮它们的忙,好吗?”

(2)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区域、内容。鼓励幼儿继续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游戏内容。

(3)教师观察幼儿个别活动,重点观察操作区“站起来了”,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了解幼儿困难及如何解决;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观察投放材料是否适合幼儿。

3、师生分享成果

请幼儿介绍成果,展示作品,同伴分享其快乐,增强其信心、成功感。

四、生活活动

内容:

饮食卫生

目标:

懂得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食物等。

准备:

“对”与“错”的卫生习惯宣传画8张

过程:

1、教师讲自编故事“小红为什么肚子疼?”

2、讨论:小红为什么生病了,她得了什么病。启发幼儿分析各种生病的原因。

3、出示图片,师生判断对错,如吃东西前要洗手√。不洗手拿东西×。

五、午餐

要求:知道吃饭时,要用勺舀适量的饭菜送入口中。

篇1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一、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材料投放

1.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进行。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爱好和兴趣是不相同的,教师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年龄,幼儿的年龄与所投放的材料相适应时,才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将幼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按照大中小班划分幼儿的年龄,不同的班级所投放的材料也要不同,大班幼儿年龄大点,比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以将一些较为复杂的材料作为投放的选择,慎重选择材料,可以适当将一些球类和积木等玩具投放给幼儿。

2.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在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表现,差别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充分考虑幼儿层次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能力。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做到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够接受。教师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幼儿,需要对幼儿的动作等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并对幼儿的活动意图和思维方式进行揣测。这样才能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都能正确的把握,从而合理安排投放材料,使得幼儿的水平和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内容相符合。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观察能力

1.幼儿对材料的反应要及时观察。教师在观察中的重点是幼儿是否对所投放的材料感兴趣,这对幼儿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很重要。教师要对新投入的材料进行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感兴趣程度和幼儿如何对材料引发兴趣是观察的重点。如果所投放的材料没有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对其并不理睬,教师要及时对材料进行更换。如果所投放的材料能让幼儿进行不停的把握和观察,这就表明所投放的材料是合适的。教师在观察时要从所投放的材料出发,对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要进行了解。

2.幼儿的活动要及时观察。教师要想对幼儿的爱好、兴趣、性格等进行了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观察。要想观察某个幼儿,可以结合其他幼儿进行,把幼儿放在班级中,看看其他幼儿与该幼儿的反映,并观察他与其他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相处情况等,从而了解该幼儿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将该幼儿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看其反应,通过这样的观察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性格等特点,从而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三、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地指导

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未掌握技能和已掌握技能进行区分。在活动中,只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能够理解,从而将特定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只有不断对幼儿加强思考引导,才能使得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得到较好地促进。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注重语气,能让幼儿接受和理解,这就对教师的指导语言提出出了艺术性的要求。在与幼儿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才能引起幼儿思考的兴趣,从而使得引导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控制引导的力度,不能过多或是不及地进行引导,教师对幼儿引导的过多会让他们缺乏自我独立性,幼儿会对教师有着过多的依赖,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引导不及,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形成盲目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对幼儿进行活动指导,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幼儿演示出来,从而帮助幼儿完成活动探索。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参与者,是幼儿的玩伴和好朋友,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幼儿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问题指导。教师对活动表现出的浓厚兴趣能积极带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将自己变成孩子,与孩子一起共享快乐。比如小班的幼儿独立性强、合作性差。在表演中,最都不愿意扮演大灰狼,教师可以适时地加入幼儿中扮演大灰狼,并进行表演指导。

四、小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展必须要主动。积极开展区域活动,不仅能全面对幼儿进行培养,同时又能呼应整个课程主题,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多观察,少干涉;多鼓励,少指责;多包容,少急躁。将区域活动变成幼儿能接受和理解的行为,从而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得教学活动体现出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文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教育革新.,(12).

篇1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半日活动教案

一、生活活动

1.午睡:

提醒幼儿起床,穿好衣服,鼓励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床铺。

提醒幼儿喝水。

2.午操:

做徒手操时动作到位、精神饱满。

3.午点:

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擦手。

要求幼儿吃点心保持安静,尽量快点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

有特殊饮食需要的孩子能主动与老师沟通(换牙、身体不舒服的孩子)。

4.餐后活动:学习玩安静的游戏,会主动找同伴下五子棋。

二、音乐活动:Old MacDonald

教学目标:

1、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2、初步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的节奏型。

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X辅导能力强的幼儿用沙锤左右手轮流打击乐器。

3、愉快地与同伴玩音乐游戏《帆船》,体验与老师们分享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已学习过Old MacDonald的歌曲。节奏图谱挂在奥尔夫主墙。

2、音乐准备:Old MacDonald、《帆船》的音乐。

3、乐器准备:手鼓、单响筒、响棒、沙锤

教学过程:

一)、歌曲Old MacDonald:

1、幼儿欣赏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一起唱歌。

2、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分句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

二)、学习合奏和轮奏的节奏型

1、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1、用身体乐器练习。

结合图谱,练习打击节奏。

2、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将歌曲中B段的节奏单独用身体乐器练习。

三)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

将幼儿分成四种不同的小鸡,用乐器配合音乐敲奏。

四)、音乐游戏《帆船》

1、倾听音乐。

2、随音乐拍手,拍肩,踏脚。

3、圆圈游戏。

4、自由找同伴游戏。

5、鼓励幼儿邀请老师参与。

三、体育活动:圈圈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学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3、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三)、教学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

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分享玩法:“谁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

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

4、游戏:网小鱼

(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网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5、放松活动《小鱼游》:

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四、离园。

1.提醒幼儿入厕,喝水。

2.提醒幼儿整理着装、书包。

3.组织未回家幼儿玩自带玩具、看书。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在孩子创编花的造型动作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了让幼儿欣赏各种盆栽及根据图片上的4种有特色的花的造型来模仿,创编花的造型动作,很多幼儿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做出各种花的造型,来充分感受美,表现美。最后的拓展游戏花儿找朋友的动作表演,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放在根据音乐完整表演的过程中。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奥尔夫音乐半日活动》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642字。

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教案《小毛驴》含反思》:大班音乐教案《小毛驴》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幼儿的表演欲望,引导幼儿能够看着节奏谱正确地拍出相应节奏,并在教师的歌声引导下准确的表现节奏的强弱、轻重等音乐要素,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小毛驴》含反思教案吧。

篇13: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观察能力,多媒体技术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十分迅速的阶段, 而观察力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一个孩子对于世界产生好奇, 于是主动地去看、去听、去触摸, 由观察产生兴趣, 在兴趣中开始思索, 从思索中学到知识, 形成经验与判断力, 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把握。可以说, 没有观察就不会存在积极思维。只有通过观察, 孩子才能对事物有积极、明确的认识。因此, 观察力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那么, 在幼儿园该如何找准着力点,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促进幼儿发展呢?

一、在游戏中观察, 激发热爱观察的兴趣

幼儿教育事业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中央教科所的刘占兰讲过这样一个现象:几个孩子在院子的沙土堆旁玩打仗, 二楼的小刚站在旁边默默看着, 小伙伴喊他, 他也不去玩, 说嫌脏, 刘老师鼓励他说:“去吧, 男子汉不怕脏。”而他却说:“不, 我不当男子汉, 我要当好孩子。”正是诸多“好孩子”标准剥夺了孩子玩的天性, 殊不知“玩”正是孩子们探索世界和认识世界的途径。

因此, 作为幼儿园、幼儿教师应该注重游戏的设置, “小白兔, 是三瓣嘴。”“对, 可是不一样, 蜗牛的嘴是下嘴分两瓣。”通过孩子自己的问题, 自己又找到了答案, 足见孩子的聪明才智, 这样, 不更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兴趣吗?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孩子, 而不是人格被奴化的孩子。

二、在探索中观察, 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一次观察蜗牛时, 一个孩子突然喊道:“快看, 蜗牛的壳少了一块!”大家靠近蜗牛, 纷纷议论:“怎么掉的?”“都露出肉了……小蜗牛多疼呀!”个别孩子掉下了眼泪, 甚至哭出了声。当时, 我真想马上告诉他们蜗牛的壳还会再长出来, 可转念一想, 这不正是让孩子们开展科学探索的好机会吗?于是, 我安慰了孩子几句, 紧接着提出了一个让我们惊奇的问题:“这只蜗牛的壳还能再长出来吗?”孩子们睁大眼睛望着我, 开始猜想、思考。有的说:“不能”, 有的说“不知道”, 但没有人说“能”。于是, 我说:“那咱们一起观察来找出答案好不好?”孩子们一致同意。

观察开始了, 一天、两天、三天……直到第二十八天, 蜗牛终于长出了新壳。而且孩子们还惊奇地发现, 新长出的壳有点发白, 就像煮鸡蛋的壳与清之间的那层白膜。渐渐的, 它又变成了一层又一层的, 像花卷一样, 颜色浅浅的, 不像以前的壳那么深。而且孩子们经过观察和实验, 还发现蜗牛更爱吃甜食。通过这样的观察, 孩子们认识到了有观察才有研究, 有研究才能有所发现, 能初步培养探索研究的兴趣。在孩子们的眼里, 一片小落叶、一块小磁铁、自然界的风雨雷电都能让他们感到惊奇, 都想探索其中的奥秘。而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 一直引领着孩子们朝着科学的真理前进。

三、在生活中观察, 体验观察的丰富多彩

大自然、大社会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 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随着季节的变化,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经常带孩子去感知本地的本土文化, 感知农村田野万物千姿百态的喜人景象。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会给孩子们带来许多有益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例如, 秋收的季节, 中大班的幼儿来到果园, 当看到压弯枝头的苹果树、桃树、山楂树、枣树时, 孩子们会立刻兴奋起来, 发出一阵阵感慨:“花怎么没了?”“果子怎么长出来了?”“树叶不那么绿了!”“花生的叶子变黄了!”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找农民叔叔阿姨询问……围绕这一活动, 孩子们会用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表现自己的真切体验。有的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捡花生时的情趣, 有的幼儿用不同色彩的泥捏果子, 有的用采来的小草做贴画……

实践证明, 让幼儿回归自然、走向社会, 无疑给了孩子一个开放的观察空间, 让孩子呼吸大自然的气息, 倾听大自煞的声音, 亲吻大自然的万物, 身心娱乐, 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油然而生, 而且也发展了幼儿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绘画、动手、想象等能力。

四、以局外视角观察, 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让幼儿作一名忠实的观众, 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 我们进入多功能厅后, 已经有两个班的幼儿在自由活动, 我认为这是一次观察的好机会。于是, 我对孩子们说:“今天, 老师请小朋友帮忙‘找危险’, 如果你认为别的小朋友在人群中玩的时候有可能发生危险, 就大声告诉我们, 看谁找得多!”听了我的话, 孩子们立即目不转睛地盯着“游戏的人群”。一会儿, 我听到一个接着一个声音响起:“那个孩子躺在地上, 会被乱跑的人踩到!”“老师, 有人扔玩具, 差点砸到别人”……孩子们还针对刚才发现的危险制定了一些规则。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欣喜地发现, 到这里活动时, 孩子们会自觉遵守自定的规则:每当有其他班进入多功能厅, 孩子们会自动集中到右半场活动;每当有比他们小的弟弟妹妹去玩海洋球;他们会很自动让出来玩其他玩具……孩子们能感受到谦让既是对自己的保护, 更是对他人的关爱。

通过观察别人游戏, 发现危险, 唤起幼儿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最有效的稳妥措施, 比教师一味说教有效得多。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边观察边思考, 对培养发散思维很有好处。

五、利用多媒体拓展观察时空

篇14: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培养;幼儿;观察能力;途径

幼儿期是幼儿智力水平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能为他们智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兴趣,启发幼儿积极观察

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它的

向往,从而自觉地去观察它、研究它,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强制。兴趣在幼儿的观察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要从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入手。

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个特点,启发他们积极自觉地去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如《保护牙齿》一课中,谈到用醋能把硬蛋壳泡软,为了让幼儿亲眼看到这个现象,我除了让幼儿回家做这个实验外,还在教室里亲自做这个实验,让幼儿天天观察蛋壳的变化。四、五天后,幼儿惊奇地发现硬蛋壳果然变软了。

二、循循善诱,引导幼儿正确观察

幼儿的观察兴趣浓了,我又注意引导他们正确观察。

首先,让幼儿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人到物,或由近到远。这样的指导经常坚持,日积月累,幼儿的观察就不至于杂乱无章了。

其次,幼儿观察事物比较粗略、笼统,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他们常常容易把相似的数字、图形等混淆起来。我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所要分辨的对象,通过认真比较,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两者间的细微差别,自己去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实践证明,幼儿记忆自己发现的知识,比记忆老师灌输的知识牢固得多。

三、多方配合,促进幼儿深入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我还注意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以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增强观察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教学《乌鸦喝水》这一故事时,我引导幼儿分别观察水瓶高、瓶口小,乌鸦喝不到水的情景;观察聪明的乌鸦往水瓶里放石子,使水面升高的情景;观察乌鸦喝到水的情景。这样,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又动脑,既提高了观察能力,也较为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所要学的内容。

四、奖赏鼓励,教育幼儿经常观察

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奖赏鼓励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书上的图画、观察自然景物、观察自己和周围的生活,养成经常观察的良好习惯。鼓励幼儿做有心人,利用一切条件,抓住一切机会,从一人一事中看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使幼儿的观察力得到不断地发展。

总之,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以百倍的耐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呵护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并伴随着他们一块成长!

(作者单位 河南省遂平县第二幼儿园)

上一篇:公司后勤的工作计划下一篇:300字作文追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