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2024-04-16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共8篇)

篇1: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孩子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获得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就是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要转变为隐形地位,通过对投放材料和观察孩子等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评价,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一、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材料投放

1.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进行。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爱好和兴趣是不相同的,教师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年龄,幼儿的年龄与所投放的材料相适应时,才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将幼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按照大中小班划分幼儿的年龄,不同的班级所投放的材料也要不同,大班幼儿年龄大点,比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以将一些较为复杂的材料作为投放的选择,慎重选择材料,可以适当将一些球类和积木等玩具投放给幼儿。

2.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在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表现,差别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充分考虑幼儿层次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能力。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做到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够接受。教师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幼儿,需要对幼儿的动作等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并对幼儿的活动意图和思维方式进行揣测。这样才能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都能正确的把握,从而合理安排投放材料,使得幼儿的水平和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内容相符合。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观察能力

1.幼儿对材料的反应要及时观察。教师在观察中的重点是幼儿是否对所投放的材料感兴趣,这对幼儿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很重要。教师要对新投入的材料进行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感兴趣程度和幼儿如何对材料引发兴趣是观察的重点。如果所投放的材料没有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对其并不理睬,教师要及时对材料进行更换。如果所投放的材料能让幼儿进行不停的把握和观察,这就表明所投放的材料是合适的。教师在观察时要从所投放的材料出发,对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要进行了解。

2.幼儿的活动要及时观察。教师要想对幼儿的爱好、兴趣、性格等进行了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观察。要想观察某个幼儿,可以结合其他幼儿进行,把幼儿放在班级中,看看其他幼儿与该幼儿的反映,并观察他与其他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相处情况等,从而了解该幼儿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将该幼儿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看其反应,通过这样的观察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性格等特点,从而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三、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地指导

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未掌握技能和已掌握技能进行区分。在活动中,只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能够理解,从而将特定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只有不断对幼儿加强思考引导,才能使得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得到较好地促进。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注重语气,能让幼儿接受和理解,这就对教师的指导语言提出出了艺术性的要求。在与幼儿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才能引起幼儿思考的兴趣,从而使得引导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控制引导的力度,不能过多或是不及地进行引导,教师对幼儿引导的过多会让他们缺乏自我独立性,幼儿会对教师有着过多的依赖,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引导不及,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形成盲目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对幼儿进行活动指导,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幼儿演示出来,从而帮助幼儿完成活动探索。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参与者,是幼儿的玩伴和好朋友,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幼儿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问题指导。教师对活动表现出的浓厚兴趣能积极带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将自己变成孩子,与孩子一起共享快乐。比如小班的幼儿独立性强、合作性差。在表演中,最都不愿意扮演大灰狼,教师可以适时地加入幼儿中扮演大灰狼,并进行表演指导。

四、小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展必须要主动。积极开展区域活动,不仅能全面对幼儿进行培养,同时又能呼应整个课程主题,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多观察,少干涉;多鼓励,少指责;多包容,少急躁。将区域活动变成幼儿能接受和理解的行为,从而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得教学活动体现出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文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教育革新.,(12).

[2]朱颖.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篇2: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四下看看,是有目的、有计划,旨在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观察力的培养除了发展智力外,更多的能力是在观察过程中或以观察为基础和发展的。因此,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

那么怎样来培养幼儿的建构观能力呢?幼儿认识事物特征是通过视觉形象来进行的,因此,在建构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对搭建的形象作细致的了解,如:它的形状、大小、结构、色彩等等。了解他们的组合特征,从而幼儿对物象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案例:“东方明珠电视塔”

一次区角活动中,小杰发现外面走廊里贴着东方明珠电视塔,兴奋地招呼小朋友来看。张闰喆说:“这是东方明珠,我去过的。”其他小朋友也应声道:“我也去过的。”“我搭过东方明珠的,但是倒在地上了。”根据这一兴趣,我抓住这机会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整个东方明珠电视塔是有三根柱子支撑着的,从大到小的球体共有三个,而球与球之间是由圆柱形连接起来的。幼儿在兴趣中逐步发现观察的广度和深度,搭建出来的东方明珠也没有倒塌了。

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就要先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既先观察物体的整体,后观察物体的局部。幼儿虽然每天接触的事物很多,但他们并不是事事关心的,往往许多事物是视而不见的,他们的观察有很大的片面性,什么事物吸引他,他就看什么,没有目的性。例如:幼儿观察大象时,他们并不是注意大象的整个身子,往往是先注意大象的鼻子、耳朵等部位。因此,我们引导幼儿去观察时,首先是观察大象的整个外形,再观察头部,腿部等部位,这样从整体到局部的去观察。

案例:“各种各样的人”

活动开始,我们就让幼儿与小木偶一起跳舞,摆一摆各种姿势,如:等,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有利于幼儿按要求有目的地观察。从整体的看“这个人在干什么?”,到局部的“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在拍球、跳绳、洗澡、做操……”(观察不同部位的动作)。搭建完之后,一个人的样子都出来了,但有的幼儿的作品能站起来,有的却不能站起来。原因是有的幼儿观察的只是一个整体,而有的幼儿却观察到了局部的特征——脚,我们的脚不仅向前突出,而且穿了鞋子之后,脚板变厚了,这样就有利于我们的站立。

我们在引导幼儿的观察过程中,还让幼儿学会分析、比较、善于找出规律,一切物体都有差异,有的两种物体大同小异,让幼儿通过观察,对物体之间进行形状、颜色、大小、长短、粗细、厚薄、曲直等辨别和比较,既找出相同点,又找出相异点。观察中引导幼儿善于发现规律。例如:多数动物鼻子呈椭圆形。有的动物耳朵大,尾巴小,如:小兔;有的耳朵小,尾巴大,如:松鼠等。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掌握了这些规律,就便于幼儿进行搭建。

最后,对建构作品的展示与讲评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提问:你觉得什么地方很成功,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这样幼儿在向同伴介绍作品的同时,其他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启发,丰富了印象,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再创造的愿望。

篇3:试谈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幼儿发展需要观察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 每一个幼儿正处在生长的关键时期, 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因而, 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 并培养善于观察、用心观察的高度敏感性, 由此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但在现实教学中, 往往有很多家长和教师并不懂得其中的规律, 导致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熟视无睹, 由此也抑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限制了幼儿的智力发展。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从拓展广阔的视野入手, 敢于大胆猜测和想象, 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比如, 在平时的实践操作课堂中, 笔者会让幼儿到学校的各个地方玩耍, 并组织一些活动, 像捉迷藏, 给小兔子搬家、给小蚂蚁送家具等活动。一个幼儿可以扮演小兔子, 其他幼儿可以进行活动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四周发生了什么, 经过了什么地方, 那里有什么。我在活动中安排了一片沼泽地, 还有一些散落的胡萝卜, 这个时候有小朋友观察到了胡萝卜, 我故意将胡萝卜藏起来, 有的藏在大树上面, 有的藏在大树根后面, 有的藏在比较隐蔽的沼泽地里, 而且在沼泽地深处还放了一些散落的小花, 有的是蓝色的, 有的是红色的, 还有的是紫色的。幼儿跑过去, 一眼就看到了紫色的小花, 但是红色的小花就比较隐蔽, 需要仔细观察, 此时我要求幼儿找出紫色的小花有哪些?蓝色的小花有哪些?红色的小花有哪些?这就需要幼儿展开有序观察, 将所有视觉中的东西都收揽进来。在达到目的地之后, 我要每个幼儿都将自己在路上见到的东西说一遍, 看谁能够讲述得更为完整, 包括有几朵红色的小花, 有几朵紫色的小花, 有几朵蓝色的小花等, 还有胡萝卜到底藏在哪里, 是在大树洞后面, 还是在大树上面等等。

以上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展开有序观察, 设计生动的活动, 带领幼儿通过搜寻, 一方面展开有序的观察, 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寻找, 由此养成了自主观察的习惯, 实现了思想和行动力的有效结合, 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的美好。

二、培养幼儿的多元能力

观察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当幼儿有了观察能力之后, 就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美, 同时在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有极大的提升。

例如, 在教学美术课的时候,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要画一个苹果, 一定要先看苹果的形状是什么, 然后根据已经有的形状, 来画出想象中的苹果。当然, 这个观察并不一定是必须要和现实中的苹果极为相同, 而是要在观察中激发想象力, 从而描画出属于自己的苹果来。有的孩子将苹果画成是圆圆的, 颜色是紫色的, 甚至是金黄色的, 也有的孩子将苹果画成方方的, 虽然观察到的苹果是圆的, 但是为什么会画出方方的苹果呢?我问孩子“:你觉得苹果是什么样的啊?”孩子说“:我看到的是一个房子, 香甜的美味就住在这个房子里。”也有的孩子说“:苹果是椭圆的, 因为里边有好多快乐的果肉娃娃。”通过这样的解读, 孩子的观察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什么?原因在于, 孩子通过观察看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苹果, 透过这双自己的眼睛, 很快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审美视角, 画出了属于自己的苹果。这个审美意识的形成, 就来自对生活中苹果的观察, 也就是说, 幼儿的观察促进了审美的形成和发展, 并且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探索美好事物的乐趣所在。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 而是一个教师逐步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整体情况, 制定有效的观察方案和计划, 为幼儿建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满足不同幼儿的成长需求。

例如, 一些幼儿性格较为活泼, 平时喜欢跑来跑去, 爱问为什么, 这个时候, 教师就要带领这些孩子打前站, 引领其他幼儿积极参与其中, 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也能够受到影响。与此同时, 教师要有分析能力, 和幼儿的心理融合, 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况, 从孩子的视角设计观察互动的活动。

例如,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会结合幼儿的好奇心, 故意设计一些好奇的事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让他们保持高度的热情, 帮助他们了解周围的事物。比如, 一只可爱的兔子, 它有红眼睛, 三瓣嘴, 还有洁白的毛皮。这些都让孩子都非常新奇, 通过满足好奇心, 感受自然的灵动和欢乐。再比如, 在春天的时候我会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的气息, 寻找春在哪里, 幼儿会看到在枝头的花儿绽放, 看到池塘里的鱼儿在跳跃, 感受花香阵阵, 感受小鸟儿在树上鸣叫……感受四周的绿树在发芽, 感受人们脸上的笑容, 感受小孩子的欢笑, 这些都可以通过幼儿的观察, 深入地了解春天, 感受春天, 从而储备更多对春天的感受, 为今后的学习做好积淀。

另外, 教师还要注重引导, 给学生设计一个明确的目的, 让学生能够进行有目标的观察, 这样可以提升观察水平, 比如, 观察驴子和马的区别, 观察小草和各种花朵的区别, 观察不同鸟类的外形有什么不同, 由此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发现生活之美, 增强他们的观察力。

总之, 在幼儿教育中,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不可忽视。教师要加强活动设计, 带领幼儿从游戏环节展开, 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 通过观察学到更多的知识, 提升整体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晓颖.优化学前教育, 提高幼儿素质[J].学周刊, 2016.09:172

篇4:试谈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能力;培养策略;观察能力;幼儿教学

在幼儿教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敏感性,开发幼儿的智力,增长智慧。那么,观察在幼儿教育中具有什么地位呢?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现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思考和认识。

一、幼儿发展需要观察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每一个幼儿正处在生长的关键时期,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因而,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并培养善于观察、用心观察的高度敏感性,由此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但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有很多家长和教师并不懂得其中的规律,导致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熟视无睹,由此也抑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限制了幼儿的智力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拓展广阔的视野入手,敢于大胆猜测和想象,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平时的实践操作课堂中,笔者会让幼儿到学校的各个地方玩耍,并组织一些活动,像捉迷藏,给小兔子搬家、给小蚂蚁送家具等活动。一个幼儿可以扮演小兔子,其他幼儿可以进行活动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四周发生了什么,经过了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我在活动中安排了一片沼泽地,还有一些散落的胡萝卜,这个时候有小朋友观察到了胡萝卜,我故意将胡萝卜藏起来,有的藏在大树上面,有的藏在大树根后面,有的藏在比较隐蔽的沼泽地里,而且在沼泽地深处还放了一些散落的小花,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幼儿跑过去,一眼就看到了紫色的小花,但是红色的小花就比较隐蔽,需要仔细观察,此时我要求幼儿找出紫色的小花有哪些?蓝色的小花有哪些?红色的小花有哪些?这就需要幼儿展开有序观察,将所有视觉中的东西都收揽进来。在达到目的地之后,我要每个幼儿都将自己在路上见到的东西说一遍,看谁能够讲述得更为完整,包括有几朵红色的小花,有几朵紫色的小花,有几朵蓝色的小花等,还有胡萝卜到底藏在哪里,是在大树洞后面,还是在大树上面等等。

以上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展开有序观察,设计生动的活动,带领幼儿通过搜寻,一方面展开有序的观察,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寻找,由此养成了自主观察的习惯,实现了思想和行动力的有效结合,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的美好。

二、培养幼儿的多元能力

观察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当幼儿有了观察能力之后,就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同时在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有极大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美术课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要画一个苹果,一定要先看苹果的形状是什么,然后根据已经有的形状,来画出想象中的苹果。当然,这个观察并不一定是必须要和现实中的苹果极为相同,而是要在观察中激发想象力,从而描画出属于自己的苹果来。有的孩子将苹果画成是圆圆的,颜色是紫色的,甚至是金黄色的,也有的孩子将苹果画成方方的,虽然观察到的苹果是圆的,但是为什么会画出方方的苹果呢?我问孩子:“你觉得苹果是什么样的啊?”孩子说:“我看到的是一个房子,香甜的美味就住在这个房子里。”也有的孩子说:“苹果是椭圆的,因为里边有好多快乐的果肉娃娃。”通过这样的解读,孩子的观察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什么?原因在于,孩子通过观察看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苹果,透过这双自己的眼睛,很快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审美视角,画出了属于自己的苹果。这个审美意识的形成,就来自对生活中苹果的观察,也就是说,幼儿的观察促进了审美的形成和发展,并且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探索美好事物的乐趣所在。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而是一个教师逐步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整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观察方案和计划,为幼儿建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满足不同幼儿的成长需求。

例如,一些幼儿性格较为活泼,平时喜欢跑来跑去,爱问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带领这些孩子打前站,引领其他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也能够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分析能力,和幼儿的心理融合,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况,从孩子的视角设计观察互动的活动。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结合幼儿的好奇心,故意设计一些好奇的事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帮助他们了解周围的事物。比如,一只可爱的兔子,它有红眼睛,三瓣嘴,还有洁白的毛皮。这些都让孩子都非常新奇,通过满足好奇心,感受自然的灵动和欢乐。再比如,在春天的时候我会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的气息,寻找春在哪里,幼儿会看到在枝头的花儿绽放,看到池塘里的鱼儿在跳跃,感受花香阵阵,感受小鸟儿在树上鸣叫……感受四周的绿树在发芽,感受人们脸上的笑容,感受小孩子的欢笑,这些都可以通过幼儿的观察,深入地了解春天,感受春天,从而储备更多对春天的感受,为今后的学习做好积淀。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给学生设计一个明确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进行有目标的观察,这样可以提升观察水平,比如,观察驴子和马的区别,观察小草和各种花朵的区别,观察不同鸟类的外形有什么不同,由此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现生活之美,增强他们的观察力。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教师要加强活动设计,带领幼儿从游戏环节展开,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通过观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整体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晓颖.优化学前教育,提高幼儿素质[J].学周刊,2016.09:172

篇5:幼儿教师做好观察记录的策略论文

摘要:观察记录是组织保教工作的重要凭借。文章从坚持儿童立场、落实点面结合、科学分析评价等方面入手对幼儿教师做好观察记录的策略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引导幼儿获得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观察记录;儿童立场;点面结合;科学分析

观察记录能力是决定幼儿教师课程实施水平的要素之一,是幼儿教师因生、因时、因势组织保教工作的重要凭借。本文在日常保教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摸索了一些注意事项,形成了一些实施策略,以期为改进保教理念和行为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科学育人的效益。

一、做好观察记录要坚持儿童立场

每一名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存在,有着自己的语言体系和表达逻辑。教师在观察记录中要尊重幼儿的立场,本着开放、民主、平等的心态,放手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和发展,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科学地解读幼儿言行,客观地进行记录,进而缩短与幼儿的距离,保证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例如,观察记录《接水“插队”事件》:一天,在小朋友们排队到饮水机处接水的过程中,NN动作迟缓,排在后面的GG等不及,冲到前面打算帮NN接水。而NN看见了,大声喊道“别插队”,并把GG推倒在地。老师抓住时机与她们交流对话,首先问NN“你知道,GG为什么会哭啊?”NN回答“因为我推倒了她。”接着问“你为什么要推GG呢”,NN回答“她插队”。又问“现在,你还觉得GG是插队吗?”NN回答“不是的,她是要帮我接水。”老师然后问GG:“帮助人是好事,但是如果别人不需要帮助,你硬要帮助别人,这样好吗?”GG回答:“不好。”接着问:“想帮助别人,先征求别人的意见,会不会更好些?”GG回答:“我下次会注意的。”观察者客观地观察记录,没有夹杂主观的判断,也没有渗透个人的感情色彩,更没有偏袒任何一个孩子。

二、做好观察记录要落实点面结合

观察记录既可以面向全体幼儿,也可以关注特殊个体;既可以关注一个幼儿的全部表现,也可以关注一个幼儿的闪光点或不寻常之处;既可以关注一个或多个幼儿一项游戏或日常活动中的言行,也可以关注一个或多个幼儿一段时期在不同游戏或日常活动中的言行。通俗地讲,观察记录要做到点面结合,目的是更全面地了解幼儿,更客观地评价分析幼儿的情绪、心理的发展变化,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引导和支持策略。例如,观察记录《叠被子》:每天午睡后,值班老师和保育阿姨都鼓励幼儿自己叠被子,并采取比赛的.方式,表扬叠得又好又快的小朋友。多数小朋友专心、较快地叠好自己的被子,但也有一些小朋友在叠被子的过程中发脾气或叠得很慢。其中,DD总是最后叠好被子。于是连续几天,老师不去干扰,也不代劳,就静静地观察DD叠被子的全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和阿姨都发现,DD虽然动作缓慢,叠得也不那么整齐、好看,但他没有发脾气,一直在坚持。看见别的小朋友已经叠好被子,他也一点不着急,保持着自己的速度,显得很有耐心。如果只用又好又快来衡量孩子,就会得出DD反应慢、动作慢、领悟力差等评价,却忽略了DD有耐心、有目标、冷静、专心的优点。幼儿的发展是连续的、多元的,不是步伐整齐、行进统一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发展基础、方式和速度,有着不同的兴趣、意愿和需求。因此,观察记录要坚持点面结合,善于捕捉幼儿言行背后的“成长密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全面客观地评价幼儿,以发展的眼光指导幼儿。

三、做好观察记录要科学分析评价

评价分析和观察记录是一纸两面的关系,一份完整的观察记录,通常由幼儿年龄和姓名、观察时间和地点、观察目的、观察实录、观察评价分析等五个部分组成,实质上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转化信息指导实践―――再次获取信息”的螺旋式、递进式的一种质的研究过程。例如,观察记录《有时也要饿饿小朋友》:周五中午,到午餐时间,老师召呼小朋友吃午饭。小朋友们一个个上桌吃饭了,除了MM和BB还在玩耍,不愿意停下吃午饭。老师再次询问他们俩,MM和BB齐声答道:“今天,我不吃饭。”老师又提醒道:“中午不吃,下午会饿的,你们确定吗?”MM和BB肯定地回答:“是的。”老师说:“好的,你们继续游戏吧。”可是,没到下午副餐时间,MM和BB就饿哭了。但是,无论两个小朋友怎么哭,老师都没有作出妥协。晚上放学时,老师主动和家长沟通了事情的经过,请他们理解和配合。老师的评价分析:对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能无原则退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和个人要服从团体活动,有必要让幼儿从小牢记,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要从小培养,如有违反应当给予适当“惩戒”。适当“饿饿肚子”,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教育,杜绝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分析评价阶段切忌“有色眼镜”、简单贴标签,而是要换位思考,与幼儿共情,联系具体情境,要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通过举三反一、以小见大、典型引路等办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观察记录是组织保教工作的重要凭借,做好观察记录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线幼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观察记录能力,更好地组织实施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庄爱平.观察记录分析调整―――幼教案例分析“四项工作”[J].基础教育研究,2006(10).

篇6: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观察力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应找准主力点。在游戏中观察、在探索中观察、在生活中观察、以局外视角观察以及利用多媒体拓展观察,能很好地发展观察能力,促进发展。

一、在游戏中观察,激发热爱观察的兴趣

因此,作为幼儿园、幼儿教师应该注重游戏的设置,“小白兔,是三瓣嘴。”“对,可是不一样,蜗牛的嘴是下嘴分两瓣。”通过孩子自己的问题,自己又找到了答案,足见孩子的聪明才智,这样,不更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兴趣吗?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人格被奴化的孩子。

一次观察蜗牛时,一个孩子突然喊道:“快看,蜗牛的壳少了一块!”大家靠近蜗牛,纷纷议论:“怎么掉的?”“都露出肉了……小蜗牛多疼呀!”个别孩子掉下了眼泪,甚至哭出了声。当时,我真想马上告诉他们蜗牛的壳还会再长出来,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让孩子们开展科学探索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安慰了孩子几句,紧接着提出了一个让我们惊奇的问题:“这只蜗牛的壳还能再长出来吗?”孩子们睁大眼睛望着我,开始猜想、思考。有的说:“不能”,有的`说“不知道”,但没有人说“能”。于是,我说:“那咱们一起观察来找出答案好不好?”孩子们一致同意。

二、在生活中观察,体验观察的丰富多彩

实践证明,让幼儿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无疑给了孩子一个开放的观察空间,让孩子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倾听大自煞的声音,亲吻大自然的万物,身心娱乐,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油然而生,而且也发展了幼儿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绘画、动手、想象等能力。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幼儿作一名忠实的观众,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我们进入多功能厅后,已经有两个班的幼儿在自由活动,我认为这是一次观察的好机会。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帮忙‘找危险’,如果你认为别的小朋友在人群中玩的时候有可能发生危险,就大声告诉我们,看谁找得多!”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立即目不转睛地盯着“游戏的人群”。一会儿,我听到一个接着一个声音响起:“那个孩子躺在地上,会被乱跑的人踩到!”“老师,有人扔玩具,差点砸到别人”……孩子们还针对刚才发现的危险制定了一些规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欣喜地发现,到这里活动时,孩子们会自觉遵守自定的规则:每当有其他班进入多功能厅,孩子们会自动集中到右半场活动;每当有比他们小的弟弟妹妹去玩海洋球;他们会很自动让出来玩其他玩具……孩子们能感受到谦让既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他人的关爱。

三、利用多媒体拓展观察时空

篇7: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在逻辑思维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林口县第三小学教师

蓝水晶

观察是获取周围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因此,捷克著名教育专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上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幼儿从一出世起,就积极的想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纲要》指出:“三岁儿童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孩子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

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四下查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学会选择观察,有顺序的观察、全面的观察和抓住事物的静态和认识事物的动态等观察品质,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因此,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

“逻辑狗”思维游戏走进我班孩子的生活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五颜六色的画面,五彩缤纷的游戏内容,五光十色的模扣操作,是孩子们乐此不疲参与游戏的重要原因。“逻辑狗”作为一种视觉游戏材料,只有细心的观察,孩子们才能探索游戏、进行游戏,同时也是提高游戏质量的基础条件。逻辑思维从训练孩子的感知能力开始,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去感知,并将感知和思维想结合,训练孩子们有序精心的观察。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我们观察、倾听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我在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中分享着“逻辑狗”带来的快乐,同时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探索在思维游戏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时机和方法,以下是我的点滴之谈。

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注意力,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既然从兴趣出发,就应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喜欢看色彩鲜艳的物体,观察事物常从兴趣出发,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目的性不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思维游戏中五颜六色的画面,五彩缤纷的游戏内容,巧妙地创设出某种特定情景,使教学从内容上去促进孩子精细的观察,去进行分析综合,去进行连接,推理和判断,总是进行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智慧能力不就提高了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玩中学,学中玩,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发展,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逻辑思维中的每一张卡片都是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好玩的游戏,而每一个游戏都会在孩子的头脑中画一个大大的问号,教师可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情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使幼儿很快的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每一张卡片都具体、形象、生动,由静态的变成动态的,符合幼儿的特点,所以孩子们做了一遍还想做一遍,手脑并用,在每一次活动中教师应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发现观察的广度和深度。

二、创造丰富多彩的墙饰互动,创造近在眼前的观察时机。

为了激发孩子们观察材料的兴趣,我们班里充分利用墙饰,创设丰富多彩逻辑思维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有的和同伴一起观察、讲述,有的互相帮助一起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将“逻辑”游戏渗透到一日生活,同时丰富孩子们观察内容,每每过渡环节,总会吸引许多孩子的目光,孩子们有的讲述图片内容,“你看!这两只小鸭子一定是去郊游了,然后在野外放风筝了”;有的一起猜测游戏玩法,“图片上有雪秋、雪人身子、堆好的雪人,我猜一定是排序游戏!你信不信?”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也表示赞同的点点头;还有的用手指玩迷宫游戏……孩子们都沉浸在快乐的逻辑思维游戏中。

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儿童的重要智力结构,它为儿童的探索、操作,提供了最直观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做事的细心品质和探索精神。丰富多彩的墙饰互动,满足了幼儿随时观察、随地游戏的需要,将逻辑思维游戏贯穿一日生活的同时,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引导幼儿尝试多种观察方法、发展孩子的观察技巧

有了观察的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引导。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幼儿的观察条理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的目的,还会形成不良观察习惯。因此,就会幼儿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自主全面的、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必要的。

在五彩缤纷的“逻辑思维”游戏中,我和孩子们共同探索了一下几种观察方法,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游戏。

1、顺序法

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 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按物体的特点:比如按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动作的前后等方法。例如数学活动《找一找有什么不同》,画的是两幅差不多的图,其中有部分动物、事物不同,让幼儿找出两幅画的不同之处。根据从上到下的顺序、从左到右的顺序,引导幼儿观察找出两幅画的异同之处。还有《计算游戏》中物体数量的点数,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就难以完成。因此,我们不强调幼儿掌握哪种顺序,只要有细致观察就行了。

2.比较法:

比较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分析出图像之间的区别与差异。这种观察方法一般用于比较游戏和分类游戏。例如,在《动物园》“找妈妈”的游戏中,我先提问“你们看到了几种猴子?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孩子们很快观察出了每种猴子特点的细微差异,根据小猴的外形、颜色去找不同,培养精细的观察能力。在《在农庄里》(第三阶段)的游戏中,就是同一动物小绵羊的不同形态的辨别。游戏前,我先引导孩子们观察卡片的内容,鼓励孩子们说一说小绵羊在干什么?问题已经提出,孩子们便认真地观察起来说,“有的在吃草,有的说话呢,还有的回头看呢……”于是我又提出:“请下朋友比较一下两只回头看的小羊,有什么区别?”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一只头在左边,另一只头在右边。”就这样,孩子们在快乐的观察中游戏着,同时提高了孩子的比较观察能力。另外,在逻辑思维游戏中,还有同一人物分辨不同动作的游戏。例如《我要上学了》中的卡片,图片上的芬妮买了一大包糖果,高兴的照起了镜子!镜子里和镜子外的芬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并在教室里放了一个大镜子,请孩子们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孩子们很快就把握il镜面图的特点,运用比较性观察的方法,从芬妮的不同动作找到了镜面图案,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多角度性观察法

角度性观察就是引导幼儿根据每件物品,每处风景所在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发现其方位的特点以及空间对应的关系,扩展其深度和广度。在《逻辑游戏》“这里应该是谁”的游戏卡中,小房子里分布着许多的格子,每个格子放着相应的玩具,游戏要求幼儿把模扣对应位置的玩具找出来。我设计了“小动物找家”这个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将房子看成三层楼,每一层的每一个房间里都住着不同的小动物,然后请孩子们说一说每层楼的每间房子里都住着谁,使所学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的生动有趣,同时调动多种感官来感知方位,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掌握学的内容。最后我出示卡片,提出问题“谁能告诉老师,红色模扣住在几层楼的第几间房?”孩子们很快的回答:“第三层第二间房”。于是我又鼓励孩子们我去找对应的房间的玩具,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游戏的答案。

排序游戏是我班孩子的难点,为此,在逻辑狗《逻辑游戏》“接下来是什么”活动中,我采用了分组游戏方式。先引导孩子们观察钱币上的不同图案,说一说分别是什么动物形象,然后鼓励孩子们运用角度性观察,从前向后一次说出钱币上动物名称,读了一边,豆丁就大声说:“老师,你快看兔子、刺猬、小鸟后又是兔子、刺猬,最后的小鸟哪去了?””那小朋友们快从右边找一找呀?”我顺着豆丁的话题又提出了新的游戏要求。一经提出,许多孩子马上动手游戏起来。游戏结束后,我还和孩子们一起总结了排序的游戏方法,孩子们说:“老师,我发现了钱币上的小动物都是一个一个有规律的排队的。””你说的真好,下次小朋友在玩排序游戏时,就可以尝试今天我们用的从前向后的角度方法观察。”引导幼儿找出排列规律,讨论能够快速解题的方法。这次活动后,每遇到排序游戏,都会看到孩子们用手指从前向后一次观察,发展了孩子们的空间方位与排序的能力。

在《买东西真有趣》游戏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图片,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幼儿给物品分类,比较物品的多少、轻重,发展幼儿的比较、分类、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性观察法

儿童在做每件事时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有自己感兴趣的物象和活动。引导孩子将“逻辑狗”游戏的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相结合,运用自我情感为中心的推理,尝试判断做事的先后顺序,这对幼儿的逻辑性思维发展有很大益处。在教学中我鼓励幼儿合理推理与判断画面关系。《买东西真有趣》“水果沙拉”游戏是关于制作水果沙拉顺序的图片排序,游戏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猜测制作水果沙拉的方法,孩子们兴趣十足。讨论好方法后,再引导孩子们理解每一张图片的内容,观察人物的动态,辨别做水果沙拉的顺序是:买水果-——洗水果——削水果——切水果——拌沙拉酱,让幼儿了解事情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忽视或者颠倒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工作就做不好,从而培养观察的顺序性、精确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推理做事顺序,孩子们都得到了爱的鼓励。

一天,潘成锦在墙展区目不转睛地看着《逻辑游戏》“今天做了什么”,一张关于一日生活顺序的游戏卡片。不一会儿,他就拉我到图片前和她一起游戏,他高兴地说:”老师,你看这些图片都是一个小男孩,有穿衣、吃早饭、洗漱、还有洗澡、睡觉,我猜这就是排图片游戏,对么?”我赞同地说:“对,你观察的真仔细!”他接着说:”我记得你说过小朋友要想一想自己怎么做这些事情,我想出来了,我每天先起床、洗漱、上幼儿园、吃晚饭、洗澡后睡觉,我做对了么?”我看到历历自信的表情,我很欣慰,并且高兴地告诉她:"恭喜你!答对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4.跟踪观察法

跟踪观察法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对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认识。例如;春季在种植园地播种马铃薯后,让幼儿间断性的观察并记录。了解马铃薯从发芽——生长叶片——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丰收马铃薯在种植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和对科技的兴趣具有独特作用,而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感性经验又为逻辑思维训练的正常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巧设问题,引导幼儿边观察边思考

通过训练之后幼儿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但他们因知识和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的限制,观察往往是表象的肤浅的。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认知能力,边演示边提问,引导幼儿边观察边思考,使幼儿的认识逐渐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提高幼儿观察的深刻性。

如在《计算游戏》中“学习6的加法”,既要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有要渗透加法的交换率的感念。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丰富的表象,帮助他们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我请一名幼儿左手拿5只气球,右手拿1只气球,问移动有几只气球?孩子们很快就列出了算式:5+1=6。我请拿气球的幼儿背对着大家再演示,让幼儿观察列出算式:1+5=6。然后再对照两道算式,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导幼儿自己总结出:加号两边的数字换一下位置,大树不变的结论。由于运用了具体操作,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了色彩鲜艳的气球,幼儿学起来既不感到枯燥,还能很好的理解加法的交换率。

篇8: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关键词:幼儿,观察力,观察方法

俄国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在实验室墙上写着“观察、观察、再观察”几个醒目大字。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把科研成果归功于观察, 他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 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是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 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科学家都十分重视观察活动, 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应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一、教给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盲人摸象》故事中, 几个盲人只摸到大象的局位, 没有摸到大象的整体, 所以争论时各自坚持自己片面的意见, 这是由不正确的观察引起的结果。因此, 教师应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 不要让幼儿犯类似的错误。

1.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观察。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让幼儿学会从上到下、由里到外、从左到右、从远至近、由整体到局部等有顺序地观察。如观察小白兔, 首先要观察小白兔的全貌, 再看头部、身体、尾部。对身体各部分有印象之后, 再分头细看耳朵、眼睛、嘴巴, 等等。再如, 观察植物, 认识花草、树木、蔬菜等就要从下至上, 按照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观察。观察景物就要从整体到局部, 由近及远地观察。教师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 经常训练, 可使幼儿的观察力逐步提高。

2.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观察。

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 使幼儿观察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 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在教室里盆栽或校园苗圃里, 师生一起播种花生, 让幼儿间断性的观察并记录。了解花生发芽——生长叶片——开花——结果——丰收的全过程, 整个过程中不但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 也获得成功的喜悦。再如, 春游活动中, 我们在河里捉了几只小蝌蚪, 放在自然角里养着, 让孩子们观察蝌蚪发育成青蛙的生长过程。问:“小蝌蚪有眼睛嘴巴吗?有腿吗?”几天后, 有位小朋友高兴的说:“小蝌蚪长出了两只后腿”, 有一天, 我走进活动室, 看见小朋友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 原来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我抓住这个时机告诉小朋友, 小蝌蚪甩掉了尾巴变成了青蛙。通过这些观察活动, 幼儿不但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也获得了一些科学常识。

让幼儿学会了观察方法, 对于一切事物的认识不再是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 而是我知道了什么。因此, 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尽情的去探索观察, 去发现大千世界的奥秘。

二、激起幼儿观察的欲望

1.捕捉孩子的兴趣, 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 大千世界中有无数令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我们要把握时机, 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 去发现。如开展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时, 幼儿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户外活动时, 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专心致志地找虫子。针对孩子的兴趣, 我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观察:“虫子的腿都一样多吗?他们都有触角吗?”孩子们观察后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老师, 有的虫子是六条腿的、有的没腿, 有的有许多。”“老师, 蚂蚁有触角, 蜜蜂、蝴蝶都有。”在观察中, 孩子们还生成了好多问题。“老师, 虫子都是昆虫吗?”“老师, 蜈蚣有好多条腿, 其他虫子不一样。”孩子们的想法都非常有价值, 于是, 我设计了综合活动“昆虫运动会”, 提升孩子对昆虫的正确认识, 让孩子明白“昆虫都是六条腿, 都有触角, 身体都是小的”等科学性经验。

2.利用孩子好奇心, 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孩子的天性是对周围世界好奇。对于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要积极保护和引导。当孩子问“是什么?”“为什么?”除了一些不能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 家长都不必急于将答案告诉他, 而应引导他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如早上送孩子上学, 遇到大雾天, 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昨天路旁的树木花草、行人车辆看得清楚, 今天却看不见?”家长不应急着把答案告诉他, 而是反问到:“对呀, 你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孩子观察后说:“今天有一层东西挡住了眼睛, 这层东西是什么?”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那叫雾”。接着还可反问:“天上什么时候有雾?经常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思考, 那么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会自己留意去观察、去找答案。

三、让幼儿的所有感官参与到观察中

客观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 如色、香、味、软硬、光滑、粗糙、大小、冷热、形状、声音等。在幼儿观察时, 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器官去感知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让幼儿多看、多想、多听、多讲、多摸一摸、多嗅一嗅, 以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如观察月季花, 除了看它的外形, 可以让幼儿用手去摸一摸树叶, 闻一闻花香, 看一看花瓣、花蕊的颜色等。如认识水时, 让幼儿多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倒一倒, 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官感知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液体等特征。

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不仅能让幼儿学得积极、生动、愉快, 还可以培养训练幼儿各种感官的敏捷性。

四、在自然界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各种美好的自然条件, 指导幼儿去游览、观察。如画画时, 把树涂成一种绿色, 天空涂成一种蓝色。那么, 树究竟是不是一种绿色, 天空是不是一种蓝色?让学生到室外去认真观察一下, 他们马上会说:“树不是一种绿, 向光部分是黄绿, 背光部分是深绿……”这样画出的色彩就不单调了。后来, 又引导学生观察, 启发他们说:“你们抬头看一看, 近处天空的颜色和远处天空的颜色有什么不同?看谁观察的最仔细。”同学们经过细心观察惊奇的发现, 头顶的天空很蓝, 颜色清新, 远处的天空不是很蓝, 好象有层朦胧的薄纱罩着, 颜色发灰。学生在细心观察自然的过程中, 他们的兴趣会很高, 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 鼓励学生多到生活中去观察,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 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采撷美, 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表现力。

五、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 观察力强的幼儿就能获得丰富的素材, 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 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 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 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 从而使求知欲也更加旺盛。

上一篇:夜店酒吧慢摇吧情人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参考下一篇:基层派出所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