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初中数学合作的探究

2022-09-10

新课标改革纲要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学校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 它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改变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局面, 促进学生的主动和自主发展。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 而且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得知识。显然, 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标指导下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的运用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学生从事各种有价值地数学活动—-观察、独立思考、交流、验证、推理。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 认识数学的价值, 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更好地做到合作呢?我结合平时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感悟。

1 合理分组, 满足学生需求

合作学习可以采用动态分组的办法加以实现。即在进行小组学习时, 不采用固定的方法, 而是根据学习内容深浅、学习任务难易、学生能力水平乃至个性特殊性进行灵活分组。

1.1“异质分组”

其方法就是把优秀学生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编成一组, 这种方法可以发挥优生的“帮带”作用, 使有困难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 能够参与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有时, 这种方法可能出现“优生主宰一切”, 其他学生成为“旁观者”、“陪衬”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 我在分工时, 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 有意识地安排角色, 特别让那些比较被动、内向的学生承担一些重要的工作, 在工作中使其得到锻炼;还可以引导学生轮换角色, 使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1.2“同质分组”

就是把相同能力水平或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编成一组, 这种办法可以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各抒其见、各尽其才, 避免“优生权威”的情况出现。而且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变为一组, 可以形成一种自然的亲和力, 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从而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分组, 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等几次第”的意识, 也可能拉大小组之间的差距, 所以分过小组, 我采用的是让小组之间加以竞赛, 学生们为了本小组的荣誉, 讨论、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涨。教学的任务得以很好的完成。

2 精选合作内容

想使讨论富有成效, 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题”首先必须有讨论的价值。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有利于促进集体研究、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所以老师出具的内容应该是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的内容。所谓综合性是指学生面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是多方面的, 单凭学生个体的力量不能胜任, 必须学生之间通力合作, 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如在七年级下册《统计调查》中要求学生就该校8 0 0名学生早晨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一次调查, 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其余各有多少人, 将搜集到的数据分别制成适当的统计图, 并进行比较。我认为这一内容就具有综合性, 需要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所谓挑战性是指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简单的模仿照抄不能完成任务。如在八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中, 问两条边分别为2.5cm, 3.5cm, 长度为2.5cm的边所对的角为4 0度, 这样画出来的三角形是否全等。我认为这一项内容很具有挑战性, 就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3 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 先要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 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完成学习任务。我在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节中创设了一下问题情景:请四人小组同学利用手中四根不同颜色的塑料彩色棒, 从中任意取出三根, 是否都能首尾相接摆成三角形?若不是, 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同时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1) 两位同学负责摆出三角形;

(2) 一位同学负责测量能摆出三角形和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棒的长度;

(3) 另一位同学负责记录数据;

(4) 最后小组讨论组成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

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 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学生能很快的速度进入合作状态。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最快一组的同学仅用了5分钟就完成了各项合作任务, 通过讨论得出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4 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在交往、互动的学习过程中, 彼此分享数学思维、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效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作用的有效发挥。教师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引导者呢?如为使合作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 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仔细观察合作小组的合作和学习情况, 并及时发现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同时采用一定的调控措施。教师担当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更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5 重视合作学习的评价

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我感到, 合作学习要想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学生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其次, 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所有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个别学习。可见, 学习小组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能否达到某个小组目标, 而且关键在于能否提高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要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成员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并且乐于与同学相互合作的良好制约机制, 否则合作学习应有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出来。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把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对小组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通过填写小组情况反馈表示进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 可采用个人评价和集体奖励相结合以集体奖励为主的方法, 鼓励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当然, 在小组评价时, 也要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 这样可以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 激发组内的竞争, 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就逐步加强。

实践证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 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 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 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 发挥学生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摘要:合理分组, 满足学生需求;精选合作内容;明确合作学习任务;教师角色的定位;重视合作学习的评价。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上一篇:语言交际中语码转换的模因论视角下一篇:农村公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