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标

2024-04-27

初中生物新课标(通用9篇)

篇1:初中生物新课标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姓名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生物B.培养学习生物的爱好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D、进行双基教学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理解与掌握B.过程与方法C.科学与探究D、继承与发展

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C、教课标D、教课本

4、(A)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

5、(B)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

6、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A)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7、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B)。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圈C、动物和细菌、真菌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8、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课程内容选取了(D)个一级主题。A、7 B、8C、9D、109、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D),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

A.环保意识 B.人文思想 C.健康意识D.科学素养

10、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C)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11、“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A)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2、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C)的要求。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D.领悟(内化)水平

13、课程的设计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

(D)。A.实践性B.教育性C.人文性D.发展性

14、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本身的特点,课程内容突出了人与(A)的关系。A.生物圈B.自然C.动植物D.环境

15、以(B)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A.物竞天择B.自然选择C.适者生存D.用进废退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国家___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 生物科学素养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 生物现象 和生命活动规律 的一门科学。

3、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 主动发展。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学校教学设备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标准》规定的生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以及科技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6、通过中学生物学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探究和实践,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和。

8、《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知识、能力外,还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的理念是什么?(8分)

(1)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倡导探究式学习

2、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上述的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哪些事项?(8分)

(1)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2)应该鼓威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内外结合。

(4)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完成和交流。

(5)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

篇2:初中生物新课标

1.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表现出赞同或反对、愉悦或愤怒等特征。总的来说,情感是人的感情、内心体验、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国外学者提出“情感智慧”的概念,认为情感不仅仅是认知性的,也是一种智慧,是对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成功与否、社会生活幸福与否产生重大影响的智慧。

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情感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培养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积极的情感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强烈、稳定的情感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意志动机,可以增强人的信心和力量,坚定人的意志。从内容上看,情感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道德感目标,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2)理智感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认知兴趣(包括学习兴趣)及渴望追求真理的心理倾向;(3)美感目标,即要努力激发学生对美的需求,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根据自己对美的需求来评价自然景色、文学艺术、建筑工艺以及美好的言谈、举止、思想、风格、愿望和动机等行为和精神事物时,产生美的感受。

在生物教学中,情感方面的课程目标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活动,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让学生关注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理解人与生物和谐发展的意义;通过生物知识的介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态度

态度是具有复杂成分的心理现象,是主体对客体对象所持有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由认知、情感和意向3个因素构成,其中情感因素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产生以个体价值观为内参照系,社会规范为外参照系,经过顺从、认同、内化而形成。态度一旦产生就有一贯性,成为性格、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个体、群体和社会产生影响。从学生的角度看,态度目标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认知类型,不仅有认知问题,还有情感问题与意志问题,是学生形成各种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途径。

新课程目标中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态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有乐观、积极进取、敢于求实创新的人生观,热爱生活、学习、工作,热爱自然、社会,对社会有责任感、义务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等。态度教育对学生有终身的价值,积极的态度使个体倾向于选择正面信息,促进判断、理解,产生良性的情绪体验,能排斥或能客观分析负面信息,从而促使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情感的形成;其次,积极的态度促使个体敢于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及生活中的不愉快经历,对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再次,积极态度具有催生创造和完善自我的价值。研究表明,许多高成就者具有优良的态度,他们充满自信、乐观敬业,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承担责任,善于与人合作,视压力为挑战,勇于探索创新。

端正良好的态度是学习生物学的前提和重要内容。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主要体现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地尊重客观事实,大胆提出见解并不断创新,及时记录和分析实验中的现象等方面。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要使得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习科学家进行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通过生物学的学习,还要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教师要给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不断地从各方面充实自己,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积极、民主、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融洽地相处,就像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一样生长,并获得发展的空间。

3.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其中理想、信念、信仰是最深层次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属于人的意识范畴,情感、态度属于人的心理领域,价值观属于更高层面的社会意识领域,是理性认识的核心部分。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和法制观念等意识的高级形态。

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横向上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3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画面;而从纵向上看,这3个要素依次递进,构成了情感教育的完整过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价值观目标的教育要使学生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可持续发展还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资源等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渗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观、现代科技观的教育。在价值观的培养上,要重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伦理观等的教育,使学生从内心珍爱自然产生的情感,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篇3:初中生物新课标

我国于2001年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 在10年的改革实践中, 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11年, 我国又颁发了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比较前后两次的课程标准可以发现新标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有增无减,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实验教学还是理论教学都会存在一部分内容因为材料、器材、设备的局限性, 无法直接让全班学生都亲身参与, 学生更是无法对部分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以及亲身感知上出现偏差, 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突破。而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以及信息的生动活泼性, 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生物新课标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多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如果充分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普及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这些内容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述和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也无法使学生突破教学难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 提高学习兴趣。生动、真实的形象使难懂的内容更具体化, 更有利于突破学习的难点。如在进行“人体血液循环”教学活动中, 人体心脏的活动、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以及物质交换过程及方式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讲述或者是借助于模型都不能使学生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然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人体心脏、血液循环的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 伴随着心脏的搏动血液由左心室流出经过各级动脉血管在组织细胞处进行物质交换, 再沿各级静脉回到心脏的右心房 (伴随血液颜色的改变, 指示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再由右心房到右心室再进入肺部 (伴随呼吸, 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处完成交换, 血液颜色变化) 再进入左心房到达左心室, 完成整个循环。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的工作模式以及交换的过程。

再如“尿的形成和排除”, 无论老师怎么形象比喻, 学生始终如同雾里看花。然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和Flash课件, 学生很容易直观地感受到肾单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方式, 从而解开思维难点, 增加学习兴趣, 为学生突破抽象的教学难点提供帮助。

2 变静为动, 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生物教学中如“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以及生物的发育生长等内容, 如果采用普通的教学方法, 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草

履虫的运动、生殖、排泄等生命活动以及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制成Flash动画或者是视频, 学生就会一目了然, 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 多角度的信息来源, 加大课堂信息量

初中的生物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为贴近, 但是受各地气候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没有直观感受。因此, 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显得空洞而乏力, 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时, 要充分展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各类生态系统的区别和特点。对于没有直观感受的学生而言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如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寻找更多的有关知识, 再通过多媒体教学, 学生即可充分了解世界的奇妙与纷繁, 真正掌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 而不同的生态系统又演化出不同的生物类别, 共同构成了纷繁多变的世界。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动力去认识、去保护我们所处的生物圈, 达到教学效果。

4 设置趣味性课题,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与大家的生活紧密相连, 但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得课堂干瘪而无生气。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设置一些题目, 通过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如:“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 就可以成立学习小组, 由各小组对所查找的知识进行陈述, 学生讨论, 最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点评。

5 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中学教学各学科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 都需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复习,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生物教学同样需要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从而使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进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复习时, 在内容上包括“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内容, 而不同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各自不同的适应方式, 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内容。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容量、便于展示的特征, 通过大量的事实帮助学生理解“保护色、警戒色以及拟态”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6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显著的特征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帮手和学生学习的有力推手,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owerpoint、Flash动画、网络资源等优势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 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然而, 现代教育技术毕竟是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制造的,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教学, 例如一些现实中可以实现的过程就应该尽量在现实教学中实践, 打消学生的误解,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科的魅力,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热爱自然的情怀。在教学中只能使教育技术成为教师的辅助而不是教学的全部。

摘要:2011版初中生物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但是, 由于生物学科的本身特点以及现有条件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学生无法进行直观观察。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降低了教学难度。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力求为初中生物的教学提供支持。

关键词:生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2.

篇4:新课标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生物课程资源;整合;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一、充分利用、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

1.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将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教材资源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以知识的获得和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综合实践课程侧重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获得体验,以学生的探究或实践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目前我们使用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的结构由3个板块构成。其中,问题解决板块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活动,主要有探究活动、调查活动、实验活动、讨论活动等共21个。这些活动都能使学生将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如“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芽的影响”等。将这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在课外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探究。

2.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的整合

利用课堂教学过程,将教学活动与学生动手制作、课外观察整合到课程资源中。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习“植物的开花与结果”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做花的结构模型,通过实践来获取对花结构的理解。有的同学用橡皮泥,有的用彩纸,很多学生的选材、制作方式都超出教师的要求和想象。又如在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的生殖”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观察蝌蚪,并自己进行饲养,认识青蛙的发育过程,将课本的知识利用实践活动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积极整合社区的课程资源

生物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例如,学习生物圈中的人时,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医院、诊所采访医生,了解人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白血病等方面的防治知识,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及无偿献血常识;到市卫生防疫站了解我国常见传染病防治措施、艾滋病防治知识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适当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1.整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例如,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一些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宠物或种植过小麦、果树、花卉的经历;一些学生感受过传染病的痛苦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如在学习“芽的结构”时,将家中的甘蓝纵切,观察家中粗树干制成的菜板,学习茎的结构;在家中用绿豆、大豆等生豆芽,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运用发酵技术用鲜奶自制酸奶,用糯米自制甜酒;了解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关注用药安全。

3.广泛利用与整合媒体资源

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师生应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要求他们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在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营养物质”的教学中,课前组织学生分组分专题查阅资料、或者询问专家、收集各种营养物质的有关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资料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获取“食物中都有哪些营养物质”的知识,并反思自己一日的食谱,尝试利用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和家人设计更加合理的食谱,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努力学习,不斷提升自我,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篇5: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认识

在培训中我的认识总结如下:

一、修订后课标的特点: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更加重视概念教学,内容更趋全面合理,更具可行性。

二、修订后课标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课程性质的变化:新课标(2011版本)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变化:

1、强调重要概念

新课标(2011版本)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重要概念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2、增加动物类群

新课标(2011版本)“生物多样性”主题下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内容打基础。

3、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中“说明”改为“说出”,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中“解释”改为“举例说出”,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中“形成”改为“认同”。总之,降低了要求。

4、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新课标(2011版)中将“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删去了“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5、其他变化

(1)在“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知识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写出、估计”技能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进行、制作”,“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改为“具体内容”。

(2)调整活动建议: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的实例” “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删去了“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将“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具体内容中“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所有”改为“许多”,“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前言第一句话“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删掉。

(三)关于教学建议

新课标(2011版)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

(四)关于评价建议

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新课标(2011版)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做法,增加了关于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建议:“要利用发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保留实验稿中“档案夹”方法。

(五)教材编写建议

新课标(2011版)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强调了“教材内容的表述应该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准确性”。

三、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总体变化

1、新教材总体框架体系不变,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内容上的变化

(1)知识内容上的变化: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 “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

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

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变化:

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

3、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10)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

(11)每节另起面。

篇6:学习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

校:马伸桥镇中 姓

名:赵金梅 时

间:2012-10-23

经过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的实践,结合最近对新课标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体会如下: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新课程的内容要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精髓,更新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生物课的教学要注重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时还要给他们补充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所以生物教师必须具有精深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主要的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通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教学。而且生物教师还应该具有指导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能,以及改进

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第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大力倡导“开放式”教学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未来的经济将转变为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的产业发展日益全球化和网络化。知识经济的这些特点呼唤“开放式”教育,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广博知识,有较强摄取知识能力和具有开放思想的人才。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课堂上相互协作,分小组学习,学生们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热烈地议论,相互鼓励和帮助,课堂的知识信息多向传递,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愉快。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

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强烈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新课标要求把实验到落到实处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一节,学生从田野、路边、山上采集的各种花朵,汇集在课堂上,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气味等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掌握了这种实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

篇7:学习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

王福丽 2012、8、21-22日,我有幸参加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龙口海湾酒店举办的初中生物新课程培训,经过两天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对新课程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通过分组做发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的同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发的豆子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

神。

3、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进行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一定要土壤,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才能萌发出来? ”我认为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因为我妈妈生黄豆菜时,是把种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湿的脸盆里。“另一名学生紧接着辩解到。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在新课程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求把实验到落到实处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5、重视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移栽树苗时为什么要多带些土坨?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香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在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篇8: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内容浅析

关键词:生物,新课标,必修

根据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了生物学科六个模块的教材。吉林省在2007年开始施行。也许是因为一开始工作就接触新课标教材, 没有使用过其他的教材版本, 所以没有像一些同仁那样对新课标教材感觉到不适应。必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 各模块选择的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在编排体系上合理、有序。设计内容上体现出了编者的技巧,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体现在对内容编排上把握基础性, 体现先进性, 并且维持在现行高中的知识水平, 避免出现过深过难;知识内容以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为重点, 适当兼顾一些拓展性内容。对必修各模块的内容及相互联系总结如下: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因此, 先讲细胞作为高中生物模块一的内容。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第1章“走近细胞”, 是让同学们在整体上认识细胞, 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有依赖于活细胞才能生活和繁殖)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的多样性 (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统一性 (都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然后分层次介绍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及行使的功能, 内容包括组成细胞的分子,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总结:

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分裂 (增加细胞数量) 和细胞分化 (增加细胞种类) 形成的,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还要经历衰老、凋亡甚至癌变。其中,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模块二讲基因。模块二《遗传与进化》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些内容可依次解决以下问题:人们是如何认识到基因的存在的?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基因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在传递过程中如何变化?人类怎样利用的基因?基因频率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

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控制, 又受环境影响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 模块三讲环境。模块三《稳态与环境》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生命系统的稳态的维持为主线, 先讲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再讲个体的外环境, 个体以外还有个体, 同种的个体构成种群, 所有的种群组成群落,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具体内容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环境》既强调了生命系统的稳态有其自身的调节机制, 也呈现了生命系统的稳态受到环境的影响,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作为生命系统来说, 其稳态不仅仅有其自身的调节, 还与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对于人类的行为而言, 是干预生命系统稳态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供持续的自然资源。然而,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 人类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地球和资源, 甚至严重威胁了生物圈的稳定性。全球性生态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这些问题已经干扰了我们的生活, 需要我们从自我做起, 保护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朱正威, 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1.分子与细胞.教师教学用书.

[2]朱正威, 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2.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

篇9:初中生物新课标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生物 趣味教学 模式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16-0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课堂效率要高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最佳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指出:人处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思维最活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在师生间没有融洽和谐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注定失败,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图片视频中增加课堂趣味性

当今迅速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新型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能为生物教学提供逼真的、生动的学习和交际环境,为生物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型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随着多媒体普及到各级各类的学校,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比如生物种类繁多,行为多样,通过多媒体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开拓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干巴巴的讲解变得形象而生动。在学习生物圈中的动物时,通过结合多媒体,使学生直观看到种种形态,各种运动方式的动物,使学生对进一步探索动物的奥秘充满了兴趣。在教学《认识生物》时,我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三、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生活及探究意识

1. 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中学生比较喜欢张扬个性,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在课堂提问或复习时我常以自然组为单位,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比赛,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的得分结果。在比赛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知识点、考点在比赛中得到巩固。

2. 设置疑问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问题设疑: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帮助学生析疑。

在教学《流动的组织——血液》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则探究题:人体内有一条很长的“河流”,奔流不息的“红色河水”在流淌,其间溶解着养料和废物,还有大小不同的“船只”在行驶,最大的“船只”起“人体卫士”的作用;中等大小的“船只”运输物质的能力很强,人体缺少它就不能完成呼吸作用;人体某部位河流受到损伤时,最小的“船只”就会牺牲自己将伤口修补好。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谈谈你的认识:

(1)人体内的“红色河水”是指________;显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2)“河流”中养料来源于________系统,废物由________产生。(3)最大的“船只”是指________,它能________,所以有“人体卫士”之称。中等大小的“船只”是指________ ,它主要有运输________的功能,所以人体缺少它就不能呼吸。(4)最小的“船只”是指________,它有________作用,因此它能将伤口修补好。

3.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体验和感悟。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反射”的概念时,我设计一个简单的学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膝跳反射这一过程,这样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什么是反射了。对于复杂的反射如人类特有的语言反射我们也可以通过当堂演示来亲身体验其反射过程,这个时候如果有溜号的同学更为明显一些。同时这种实验方法还可以用来验证激素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比如说,有个同学不注意听课,我们可以用语言来使他产生惊吓感而面红心跳加快等反应,这就达到了亲身体验的目的,由此也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上一篇:化子坪路政中队宣传总结下一篇:中专母亲节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