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的分数简算六年级作文

2024-04-22

趣味的分数简算六年级作文(通用2篇)

篇1:趣味的分数简算六年级作文

趣味的分数简算六年级作文

我是班里的智多星,数学是我尤为喜爱的一个科目,平时我就喜欢和老爸一起讨论数学问题。这不,老爸又考我了……

我正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电视,这时老爸走了过来,说:“DAVE,考你一道题,怎么样?”我想:我这个数学高手,还有什么题难得过我?于是我毅然接受了挑战。只见老爸在纸上写道:

+1/2-11/3+21/2-31/3+41/2-51/3+……1/2-1/3

看到题目,我目瞪口呆,这个题目怎么那么长,那么难啊?我绞尽脑汁思索着,就是想不出答案。老爸“狡猾”地笑了笑,说:“你不懂了吧?嘻嘻。人不要太骄傲,让我来教你吧。”我做不出这道题,只好乖乖让老爸教我。老爸指着题,不紧不慢地说道:“呵呵,这一道题里有带分数吧!再观察观察其他的.分母。你可以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开来算,这就简单多了!”我试着用老爸的方法解开难题,我在草稿纸演算道:

=(2006-1+2-3+4-…+2004-2005)+(1/2-1/3……-1/3)

=【(2-1)+(4-3)+…+(2006-2005)】+(1/2-1/3)×1003

=1003+1671/6

=11701/6

这么神?难题一下迎刃而解!太好了!我又学到了一招!我心里有点高兴,又感到有点惭愧,我太骄傲了,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我下次可得好好吸取教训。不知道什么时候,老爸又搜罗来一道题,题目是:

1+1/2006+2/2006+3/2006+4/2006-5/2006-6/2006-7/2006-8/2006+9/2006+10/2006+11/2006+12/2006-……+/2006

这么长一串?这次我可吸取了教训,认真看题,发现题目有规律,加4个数,减4个数,这八个数是1组,我把它的结果算了出来,是0,后面的好几组数结果都是0,这样算,总共有250组,这250组计算结果都是0,这不,解出来了。我自豪地在草稿纸上写道:

=1+1/2006+2/2006

=13/2006

解出来了,老爸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今天我收获颇多,我不仅明白了分数简算的各种趣味解法,还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可不能太骄傲哦!

篇2:趣味的分数简算六年级作文

关键词:分数乘法分配律;纠错与引导;运算定律

在经历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学习之后,乘法分配律已经彰显了它的重要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简便计算中,给枯燥的计算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无穷的乐趣。本以为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本学期学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应该水到渠成,得心应手。谁知道接连两天的作业,让我大吃一惊,全班45人中竟有半数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主要症结出在分数乘法分配律不会正确使用,而且有的错误真是极具想象力的,让我在纠结的反思过程中不得不佩服他们思维的跳跃性。

一、问题呈现,整理归类

1.乘法分配律中具有逆运算关系的算式,学生不能熟练地转换,仍是亦步亦趋地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简算不简。

2.将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混乱使用,还有直接在小括号里约分,然后将约分后得到的数相乘。

3.缺乏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发现不了可利用的运算定律,频繁出错,总是不得要领。

二、观点对碰,引发思考

在办公室里,我与同年级其他几位教师进行交流,他们说都有类似的错误,而且人数较多。我们结合本班教学和作业中的现象,分析原因如下:一是分数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数”家族中的另类,虽不是新生事物,却不如运用整数和小数那样习惯和熟练。二是我们为教者轻视了分数乘法的难度,新授课的教学只注重“有序性”,而忽略了课堂的“有效性”;三是学生审题不清,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一直不过关。

观点一:新课标指引下的教材,不再事无巨细地罗列和演示例题,分数乘法的意义不单独教学,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意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探索计算法则。对于这一点,教师没有吃透教材,更没有走出教材,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自主建构新知识。简单地模仿乘法分配律的公式,最终是不堪一击的。

观点二:允许学生出错,更要允许学生有一个慢慢地掌握新知的过程。我们总是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合理的练习来提高并彻底掌握分数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三、调整策略,重新建构有效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结合以上的观点,反思自己在这几节课上的教学行为,无疑方法死板,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缺失。学生的错误是必然的,是正常的,但是教师的失误和不严谨应立即改正和补救。为了给学生的后续学习作好铺垫,我对分数乘法中使用乘法分配律的实效性进行了辩证思考,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创设情境,教师要比教材走得更远

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不再是蓝本,而是文本,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媒介,是师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载体,更是师生在互动与探索中实现教学目标的结伴成长。所以,严谨、严肃的数学课,需要趣味和笑声。为此,我设计了一节分数简便运算的练习课,导课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了赵本山的小品《钟点工》的片段。学生兴致勃勃地看完,眉飞色舞地在模仿赵本山的说话和动作。我问:“这个小品真有趣,我也喜欢看呢! 你们猜,老师最喜欢这个小品里的哪一句话?”

“小样儿,你以为你穿上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吗?”赵龙雨(化名)立即学着赵本山的口气像模像样地回答。这孩子,平时上数学课最不爱回答问题呢!

“恭喜你,赵龙雨,你答对了。看来咱们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拿腔拿调,学着宋丹丹的模样咧着嘴说,孩子们哈哈大笑。

“如果我穿上一件马甲,你还会认识我吗?”我乘兴追问。“那还用说?当然认识!”同学们露出不屑的口吻。

“现在我是数学习题,我换了马甲你还认识我吗?”我继续学着宋丹丹的口吻发问。

这时同学们一下子议论开了,有的说“认识”,有的说“不一定”,我请一些同学举一些例子,证明一下。经过这一番说笑、争论,所有的学生都在参与,有的在书本上找,有的在练习本上编写,最终达成一致:原来,很多的练习题都是换上了不同的马甲,只是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

(二)直击错误,学生自主探索纠正

我说:“好,接下来就考考你,看看你有没有炼成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根据上面学生出错的类型,我事先设计好六道有关于分数乘法分配律的习题,交到各组,让学生自由地运算,并不强调使用什么方法和定律。每人独立解题后,小组内四人交流,结果他们发现了许多问题:

1.有人做得比我快,因为他(她)的方法比我好,节约了好多时间。

2.我的结果错了,我比别人粗心。

3.我也运用了分配律,可是我掌握得不好,运算过程已经错了。

4.有的题目我真看不出来能用乘法分配律来做,它们穿上了马甲,让我眼花缭乱。

出现错误,并能发现错误的根源,这就是学生的第一大进步。之所以出现错误,其实就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冲突,学生的思维是有差别的,这错误本身就是课堂的再生资源。只有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重视错误,解决错误,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分配律的认知,学生才能掌握技巧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简算定律,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我把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展示在黑板上,请他们在组内自行订正,如有困难,可以向老师或者组内同学寻求帮助。另外,请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尝试一题多解。敢于挑战,是好学的孩子不可多得的品质。而他们多样的思维,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比如,3/14×(12+3)这一题除了常规的两种算法,还出现了3/14×14+3/14的算法,真让我和同学们钦佩不已。

通过学生个体的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修改订正等一系列自主的活动,让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分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这样灵活地运用,比我之前那节循规蹈矩的新授课,生动活泼多了。

(三)淡化说教,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请各组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这又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被释放的学习是多么的精彩!倾听各组的汇报和小结,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骄傲。

组一的收获:我们知道简便运算主要是“凑整”,所以做题时,要先仔细观察,看看要选择什么样的运算定律比较合适,哪些数字可以用来凑成整十或整百的数,这样可以化繁为简。

组二的收获:分数的乘法分配律,开始我们很畏惧,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对它说:“小样儿,别以为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

组三的友情提醒:分数乘法,开始时要脱式计算,步骤要写清楚,这样便于查找错误。还有只能是分子和分母约分,有的同学经常把整数和分子约分。

学生的“说”,永远比老师的“教”更有效,这是他们经历过实际操作得到的经验,比我们声嘶力竭地灌输好上几千倍。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迁移的能力。当然这一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探索、交流到实践操作,会经历各种失败,经常的出错给他们带来畏惧心理,影响他们简算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解开他们的心结,让学生放下顾虑,敞开心扉,快乐地去体验简算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真正感受简算的魅力。

上一篇:砂浆的造句下一篇: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