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2024-04-16

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通用16篇)

篇1: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关于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

师: 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学生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后请学生说说理由)

组1: 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8份。)

组4:(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以1/41/2=11/42=1/8为例,你为什么能用42呢?(课件呈现)

[片段二]

师:像1/41/2,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果工作1/3小时可以铺设这块地面的几分之几?3/4小时呢?现在你能不能解决了?谁来汇报算式?(课件呈现)。

师:听清要求,我们分工一下,1、2组研究第一个算式,3、4组研究第二个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

生:选择探究算理及其结果。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这题你们为什么没有化小数去解决。

生:不能化有限小数。

师:所以化小数去解决是不是对所有的分数乘分数都适用呢?(生:不能)所以化小数去解决分数乘分数有一定的局限性。

师:我们再请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片段三]

师:从刚才的推算中,我们已经得出了1/41/2=1/8、1/41/3=1/12、1/43/4=3/16,是不是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都需要这样推算呢?(生:不是)

师: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分数乘分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反思]

1.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是否需要?

在本节课的试教中,我采用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猜测1/41/2,他们猜测的.结果都是1/8。在验证环节学生纯粹停留在如何得出算式结果上,导致学生的思路大大受到限制。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采用了计算汇报方法归纳的思路进行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主动,学生在汇报方法时也体现了层次性。学生群体一:单纯从如何得出答案入手,但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群体二:能初步从自己的探究中知道应该怎样算。

综上所述,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的确在数学教学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对于部分内容的探究还是不适合的。

2.教师该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

课堂活跃了,学生发言就大胆了,自然而然课堂上各种不可预设的回答就出现了。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善于引导(归纳)学生发言,这样才不至于让有价值的问题流失,不至于让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变的无人理睬。

如:我在试教中,学生汇报了1/41/2=(14)(12)=18=1/8,我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位同学的这样做的理由。我马上问:有谁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吗?为自己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当然,即使我明白这样做的理由,也应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说,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我觉得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必须从自身漫长的经历中去体验、感悟才能变得收放自如。

篇2: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本节课,我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目的是学生感受学了数学就要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运用价值。所以在创设情境时,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事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百分数与分数比较的方法。在让学生展示方法时,我又通过板书设计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互化方法的理解,明确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一目了然。虽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要上好一节课:①不但要了解教材,更要了解学生。②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理解。③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激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④要注意把握好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不太满意,在一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例如:

1、在时间的安排上,因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方法、回答问题等方面占用了较多的时间,致使学生加强训练时间不足。

2、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少,组与组,生与生之间的评价也少。

3、小组活动时,老师没有能够按小组分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的参与率没有达到100%,最多80%。

4、老师的语言不太严密,随意性比较强。

篇3: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认识百分数”例1中的“试一试”“练一练”, 以及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 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3) 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及百分数数感的培养, 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实物导入, 激发兴趣

师: (出示图片如图1) ,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大家看一看, 这些都是什么?这些物品的标签上都有一些特殊的数字, 你们都见过吗?

生:它们是百分数。

师:是呀, 百分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应用非常广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百分数。

【设计意图】生活处处有数学,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 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让学生贴近生活, 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2. 经历过程, 学习新知

(1) 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学校要举行一场投篮比赛, 要求每个班级选出一名学生参赛。现在王老师班上有3名学生报名, 课前王老师把他们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 王老师想让你们帮他选出一名最优秀的队员来参赛, 你们认为应该选谁呢?

师:看了这张表格 (表略) , 你认为应该选谁去参赛呢?为什么 (同桌讨论) ?

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只看投中的次数, 应该选李明同学参赛。

生2:看投篮次数与投中次数的相差数 (即失球数) 。如果投篮总数不一样, 只看投中次数或者失球数是不全面、不公平的。

师:那究竟该看什么呢?

生3:三名学生投篮的次数不一样, 要先算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然后再进行比较。

这名学生考虑得比较全面, 在投篮总数不一样的情况下, 要比较谁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即投中的比率, 这样进行比较既全面又公平。

师:这三个分数都是百分数, 现在能一眼看出谁投中的比率最大吗?应该选谁去参赛呢?

(2) 引入课题, 揭示百分数。

(1) 教学写百分数。

为了简便,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 而是先写原来分数的分子, 然后再在后面加上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叫百分号, 百分号是百分数的重要标志, 如写作64%。

(2) 教学读百分数。

百分之六十四, , 写作64%, 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3) 让学生像这样表示其他2个百分数, 然后再读一读。

(4) 提问:让学生说说李明同学的64%表示什么?张华同学的55%表示什么?王玉成同学的70%又表示什么?

(5) 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这三个百分数都表示什么呢?

(6) 投篮比赛中的百分数一般表示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

(7) 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百分数, 你认为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讨论) ?

(8) 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 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进而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百分数,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与作用, 感受百分数的价值。

3. 自主交流, 构建模型

(1) 课前教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选择你最喜欢的百分数, 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 小组交流后, 让学生把实物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并说出百分数的意义。

(3) 揭示百分率、百分比。如图2, 如果大家留心去观察一定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商品的标签上虽然没有百分数, 但却蕴含着百分数的思想。

(1) 这盒牛奶中蛋白质占牛奶总量的 () %;

(3) 蛋白质与牛奶总量的比是 () ∶100。

(1) 中是一个百分数; (2) 中是分数, 又是分率, 它的分母是100; (3) 中是比, 比的后项为100。这3个数虽然它们的表示形式不一样, 但表示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所以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百分比。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并用自已的语言描述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弄清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关系, 逐步构建百分数的认知框架, 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 合作探究, 完善认识

通过以上学习, 学生对百分数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那么百分数和学生以前写的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为什么?把能写成百分数的数在下面画上横线, 并在旁边写出百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并问为什么?总结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如表1所示。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合作探究, 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百分数的特征;通过分析例题中的分数与百分数, 让学生在现实情况中感知这两个概念的差异, 深化了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从本质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从而完善并提高对百分数的认识。

5. 综合实践, 巩固练习

(1) 找一找。

现在学生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 并学会了它的读、写方法, 还了解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如图3, 看到下图你能想到哪些百分数?现在来找一找图形中的百分数。

一个大正方形, 把它平均分成100份, 看到这个图形, 你能想到哪些百分数?

(2) 写一写。

教师读一些百分数,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然后让学生观察这6个百分数, 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环节的设计不仅是让学生单纯地写百分数, 而是把写百分数与运用百分数结合在一起, 以此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程小结, 指导学法

这节课教师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百分数。通过学习, 学生对百分数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带着对百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到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百分数, 让百分数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百分数, 利用好百分数引导学生树立大课堂的观念, 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反思——体验过程, 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更有效, 让教学更高效呢?笔者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更要让其知其所以然。数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蕴含着人们丰富的创造性发挥,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 就是将前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财富的复杂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讨论、交流、探索新知识的机会, 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 教材中许多有思维价值的知识在转化过程中被简化, 只能保留精炼、本质的逻辑结构。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索的过程中, 千万不能简单地照搬教材, 这样只能使探索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应以有效探索为目的, 注重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合理加工,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 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指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学会观察、分析、思考, 并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尝试中创造、在尝试中成功, 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时, 既要有利于教学的合理开展, 又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获得, 更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才是有深度、有效的教学探索。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为了给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教师必须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学习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挖掘数学资源, 体会数学价值,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体验和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教学,体验教学,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毕恩材.数学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百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案例进行了尝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2.使学生会交流、会质疑、会借鉴、会合作,从而培养他们收集处理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自学

这一步要求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时,要求完成几件事:(1)划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2)例题是否看得懂,在不懂的地方注上记号:(3)做一二道题试试看,哪里有困难。(4)想想今天学的内容和前面内容有什么联系,写出你的新发现、新解法和一些创新的想法。

师先讲明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第89-90页上的内容。学生在自学时,可播放一些不干扰自学的钢琴曲。

2.说学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自由地汇报所学到的内容,有一点说一点,同时也让学生说出新的发现、新的解法和一些创新的想法,还要让学生谈谈自学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暂时撂置,这一过程大约需要7分钟,说学一般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学到了什么。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注意每组必须安排一个好的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大约3分钟

第二步:汇报小组上讲台做自学汇报,并进行适当的板演。(小组交流时已经进行分工)

生1:在投篮比赛中,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投中的比率是指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生2:我学到了什么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生2:我学到了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因为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用百分数非常简便!一眼就看出谁大、谁小。

生3:我学会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

生4:我学会了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

第三步:其他小组同学发表意见:可以评价、补充或者总结。

生1:我发现百分数不能约分。

生2:我发现百分数的分母固定是100,而分子有的是整数,有的是小数。

生3:吴易浓同学讲得好,投篮的成绩好,并不是投中的次数多,而是说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比率高。

第四步:让学生质疑问。

3.导学

(1)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并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

(2)百分数概念中提到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3)百分数和分数有何区别?有没有最大和最小的百分数?

(4)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误解和遗漏的东西,这一步则要求教师能针对教材的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针对性问题,看这些问题中学生哪些已经搞懂,哪些还存在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自己再回去看看书,或同学讨论解决。讨论的形式主要有二种:一是生生合作探讨。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讨。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这一过程大约需要5分钟。

4.帮学

对于部分学生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要过早解答,而是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或让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对于全班都不会的,教师则给予点拨指导。

5.检学

这一步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出一定量的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既要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自主创新。练习以多种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般在12分钟左右。

6.评学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五步自主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

生1:我认为李欣宇同学在讲百分数的特征时讲的非常清楚、好懂。我以后一定要向她学习,看书时认真总结,这样才能学到东西。

生2:王静伟同学在讲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时,讲的真好!好像老师讲的一样,我们一听就懂了。

生3:我认为我们组几个同学在自学和讨论时都比较认真。

后记:

本节课通过以“六学”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彰显。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得以培养。

篇5: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页的例

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十的第4-8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开放课堂,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2.使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把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百分数化分数

1.创设学生体检的情境,出示例题,理解题目意思。

2.提出问题:你会用百分数表示出上面的分数吗?

3.能把分数改用百分数表示吗?先独立思考,自己试一试。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5=3÷5=0.6=60%

2/7=2÷70.286=28.6%

指出: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一般应保留三位小数,并要注意正确使用“≈”。讨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还有什么方法?

5.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试一试”

分数化百分数:

1.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23%=75%==12.5%=== 10010010010002.想一想: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要注意什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呢?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4题,填后交流。

2.完成练习二十第7题,填后校对,提醒:写出的分数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堂作业

篇6: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1、的意义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       )。

2、有a人参加学校举办的.“道德伴随我成长”德育总结大会,其中上台参加文艺演出的学生占。上台参加文艺演出的学生

有(       )人。

3、一根长2米的绳子,用去米,还剩下(       )米;如果用去2米的,还剩下(       )米。

4、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55,若分子、分母都减去5,所得的新分数约分后为,原分数为(       )。

5、在、、、四个分数中,分数单位相同的是(       ),相等的分数是(       )。

6、分数,当A=(       )时,它是分母是15的最大真分数;当A=(       )时,它是分母是15的最小的最简假分数。

7、一个分数加上它的一个分数单位等于1;减去它的一个分数单位等于,这个分数是(       )。

篇7: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1、的意义是它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2、有a人参加学校举办的“道德伴随我成长”德育总结大会,其中上台参加文艺演出的学生占。上台参加文艺演出的学生有()人。

3、一根长2米的绳子,用去米,还剩下()米;如果用去2米的,还剩下()米。

4、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55,若分子、分母都减去5,所得的`新分数约分后为,原分数为()。

5、在、、、四个分数中,分数单位相同的是(),相等的分数是()。

6、分数,当A=()时,它是分母是15的最大真分数;当A=()时,它是分母是15的最小的最简假分数。

7、一个分数加上它的一个分数单位等于1;减去它的一个分数单位等于,这个分数是()。

8、有两种螺丝钉,一种用3角可以买4个,另一种用4角可以买3个,这两种螺丝钉的单价的最简整数比是()。

篇8: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分数历来是在小学数学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尽管教科书中对分数的三种含义都提到了, 但教育反馈的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系统地学完分数之后, 对分数的认识还停留在其“份数”定义, 而且并不了解小数、分数、比的含义。这直接导致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问题带来困难。因而, 对目前教材中“分数与小数”内容的编写以及教材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进行反思, 针对不足提出编写建议, 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试从“分数与小数的意义”的教学和“教材编写”两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概念教学进行探讨。

二、问题的提出

实际意图是想阐述“还可以写成0.1, 还可以写成0.01”的规定, 但最终还是没有讲清楚“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这样做, 也许是因为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认知能力, 但这样的定义方法就导致学生可能仅仅知道小数概念的外延, 而无法理解引入小数概念的必要性, 不能深刻地认识概念的本质。教材除了在教学小数意义时, 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 (如长度单位) 来帮助学生理解外, 讲小数的性质以及在练习中也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其实, 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到十进分数, 虽然教科书中在前面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2], 但是由于在初步认识阶段, 对这些知识的介绍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学生实际上对“分数”的认识很模糊, 对小数教学来说, 对“什么叫分数”还没弄清楚, 所以对用它来定义的小数就不易理解了。

2.分数内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而分数内容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原因何在?我想主要是因为没有帮助学生弄清基本概念, 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中的核心问题, 对它的理解和掌握, 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事实上,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 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 这是概念的确定性。另一方面, 概念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术语, 也是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 分数定义, 按人们认识发展的顺序, 一般有四种情况。分别是份数定义、商定义、比定义和公理化定义[3]。研究发现, 对“分数”内容, 教科书上没有处理好分数概念教学的发展性和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结合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 小学教科书中侧重从分数的“份数定义”[4]、“商定义”[4]、“比定义”[5]这三个层次, 分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分数, 学习分数, 运用分数。但是, 教科书中存在从“份数定义”向“商定义”和“比定义”过渡过程中处理不够到位、归纳不完整等一些问题, 导致学生无法认识概念的本质。

如教科书中, 通过样例1和样例2来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可是例1和例2都是关于等分物体的题, 只能代表得出的结论对“等分除法”成立, 而对除法的另一种实际应用“包含除法”能否成立还得经过验证。然而, 教材中不仅避开了这种情况的讨论, 在接下来讲的例3 (正好是“包含除法”题) 里反而用上了此结论, 而得出了另一个结论:“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 可以用除法计算。[4]”对这样的解释, 学生只能认可而无法理解。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 没有从根本上知道其内涵, 更不能作为分数意义的进一步扩展来理解。这不但局限了分数的价值, 还给学生解决分数问题造成阻碍。

三、对“小数”与“分数”数学本质的分析

1.“小数”的本质。目前, 教材一般都从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着手, 利用分数来定义小数。从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来看, 小数确实是分数的一种, 十进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形式, 但它并不是小数的本质。从“数系的扩展”角度来看, 小数和分数的引入都是计数单位的扩展, 即测量和计算以及分物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 就得用更小的计数单位来表示和测量。其中, 从整数扩展成小数的具体依据是“十进位值制记数原则”。在整数学习中, 计数单位的扩展, 尤其是“位值”概念的建立, 而且“十进制计数”, 为在建立小数概念、小数大小比较以及小数的运算等方面进行知识迁移提供了基础。因此, 小数的本质在于“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2.“分数”的本质。事实上, 分数是从两种实际意义中产生的, 因而具有两种具体意义。一种是由测量而产生 (对应的除法为“包含除法”) , 另一种是由分物体而产生 (对应的除法为“等分除法”) , 还有在理论层面上是由数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即除法运算得不到整数的结果时需要用新的数来表示) 。分数的本质在于“能够表示不能整除情形下平均分以后得到的那个结果的大小”, 即a能整除b (a, b都是自然数, a≠0) 时, 其商是整数;不能整除时, 其商就是新的数, 我们称它为分数。因此, 分数的明确定义, 就是两个自然数相除 (除数不为0) 的商。因而, 分数教学就需要尽快从“份数定义”过渡到“商定义”。所谓“份数”定义只是初步认识时的过渡说法, 至于“比”定义则是商定义的引申, 其价值在于可用它来定量研究两个以上事物在量方面的结构关系。

四、对“小数”定义的对策和对“分数”定义及其教学的建议

1.对“小数”定义的对策。基于前面所提到的问题和以上的探讨, 笔者认为可以将整数中十进制计数、位值概念的建立等基本构造思想和扩展长度单位时所用过的定义方法迁移过来定义小数。即当要表示不是整数的数值时, 也可以用“把原来计数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后得到的每份”来计数。这个新的计数单位用“0.1”来表示, 并读作“零点一”, 依此类推就可以得到0.01, 0.001, ……等其他小数单位。

这样, 避开分数来定义小数对“分数”教学也有好处。因为教科书中将“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上册, 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小数概念, 然后分数的系统教学是安排在五年级下册里。这样由于两个阶段相距时间较长 (正好两年半) , 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造成了一定困难。此外, 由于分数的“产生和含义”都放在了第二阶段上, 所以系统学习时出现了不必要的重复。对概念下定义的过程, 是对概念本质特征的一种归纳巩固过程。对于抽象的概念, 过早的下定义, 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 但定义下得太迟, 又使学生的已有知识呈现零乱状态, 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 更不利于概念的定型化。

2.对“分数”定义及其教学的建议。笔者认为, 关于“分数的认识”教学, 既要重视概念的阶段性, 又要注意到概念发展的连续性, 要有计划地发展概念的含义, 按阶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因此, 建议强调“分数与除法的等价性”, 讲解更透彻一点,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分数与除法可以互逆, 可以看作同一种运算”。对上面提出的问题, 把例3改成“10只是7只的几倍?”和“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的两个小题来, 说明“分数与除法的等价性”对包含除法也成立, 至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可以用除法计算”的道理, 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对称关系来解释如下:“求10只是7只的几倍, 就是求10里包含多少个7, 所以要算10÷7得多少”。同样, “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 就是求7里包含多少个10, 这里因为7比10小, 不能把整个10都包含, 但可以包含10的一部分, 所以要算7÷10得多少”, 在这基础上对除法的两种情况进行全面地归纳, 得出结论才符合逻辑, 学生也可以接受。而对数学概念不注重引入, 只是简单举个例子, 找出规律, 将概念直接提出来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 分数与小数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数概念, 由于分数与自然数有着较大的差异, 学生掌握分数概念比较困难, 如果教科书中只是给出了抽象的定义, 学生即便是了解了分数和小数的外延, 也不一定懂它们的本质, 对分数概念的产生、发展、延伸、变化, 更没有清楚的认识。因而, 在编写教材时, 不妨去对潜藏在分数与小数概念中的思想作充分的分析, 使得学生掌握概念最核心、最本质的特征。这样, 能通过概念教学, 让学生把握分数与小数的本质, 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 从而使得分数与小数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对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中“分数与小数”部分在概念的教学以及教材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从数学学科知识和教材编写的角度, 对分数与小数的教学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进而对教材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提出一些想法, 力求使“分数与小数”内容教学更加科学, 并对进一步体现数学教科书的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科书,分数,小数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 (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 (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张奠宙.“谈小学数学本质”[J].人民教育, 2009, (2) .

[4]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 (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5]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 (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篇9:小学数学分数教学难点与策略研究

【关键词】 分数教学 难点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71-01

0

分数既是小学数学重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分数不仅对数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其他学科领域中也被广泛应用。分数内容贯穿小学三、五、六年级,从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到五年级的分数意义、基本性质到六年级的分数种类及运算等等。如何对于学习中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则考验一线教师的智慧和随机应变能力。

一、小学分数教学的难点

教学是一个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过程,而学生的资质和老

师的素质,是小学数学难点的两方面。

1.学生自我认知的局限

在小学三年级即开始分数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认知尚不成熟,心理准备尚未充分,而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分类较多如有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等,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引入法片面的强调了从“部分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分数。进而分数是分东西时产生的这个局限性的概念在学生的脑中有了深刻的印象。这导致小学生无法把分数的部分与整体、两个数的商,这两种意义整合到一起,对小学生的理解分数概念造成了困扰。

2.教师自身素质局限

现阶段的教学,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有些教师在教学岗位上从事几十年,教学方法形成了固定模式。而新课程改革的对教学方法和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使得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受的教育还是以传统教育为主。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中小学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重新建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尤其是广大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小学依然还是传统式的教学模式。这也使小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不足,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还得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做起。

二、小学分数教学的策略

虽然小学数学学习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是如何针对难点进行合适的教学,既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又体现出教师能力素质的问题。所以,对于学生认知的局限和老师自身能力素质,应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保障分数教学能愉快、高效的进行。

1.创设情境认识分数、打开学生兴趣之门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情境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创设数学情境既要关注“社会化”,又要立足“儿童化”;既要关注“生活化”,又要突出“数学味”;既要倡导内容“综合性”,又要兼顾形式“多样性”。

笔者认为,可以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上面的“主题图”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并不常见。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转换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的情境。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三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这就是“动作表征”“表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借助于实物来进行演示。通过演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概念有更直接的感受。如分数学习中一道经典的例题:一根绳子,平均截断成n份,然后一份就是总数的n分之一,m份就是总数n分之m。同时,可以让学生资金准备一些易于分割的物品如蛋糕等,进行自主学习。

2.不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篇10: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这里的数形是指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二、对应思想

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

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解题过程都离不开转化。它是把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适当的变化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来进行思考、求解,从而实现从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常常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四、变中求定的解题思想

百分数应用题中有许多数量前后发生变化的题型,一个数量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个数量的变化,但总存在着不变量。解题时要善于抓住不变量为单位“1”,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也就是抓住不变量求变量。

五、假设数字的思想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题,我们可以假设数字,用数字代入的方法求得其结果。

六、用方程解应用题思想

篇11: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那什么是智慧课堂呢?智慧课堂是一种实施智慧教育,开发学生潜能和水平的课堂教学新范式。构建智慧课堂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师必须具备课堂智慧才能构建智慧课堂,培养有智慧的学生。在《认识百分数》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追求:

一、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智慧的课堂里不应该仅仅只有读书声,更应有笑声。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课堂产生一种“亲和力”,使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个快乐的旅程,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平时和学生的交往,我总是笑容可掬,和学生平等对话和协商,师生之间相处非常愉快。课堂上,只要时间允许我经常都会和孩子们玩个小游戏或说个笑话,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认识百分数》的录像课上,因为摄像机的缘故,学生非常拘谨,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同学们,知道今天是谁给我们拍摄吗?下面让我隆重介绍咱们福田区著名的导演――张导,有请张导闪亮登场!”话一说完,课堂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笑声。教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就创造了一种愉快、宽松的氛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接下来的学习,学生不再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而是自由地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展示个性。

二、让课堂贴近生活

有人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最大理由是因为教学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太远。知识与生活脱节会严重削弱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尽可能和孩子的生活接近,取材于孩子们的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只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融合,才能增长学生的智慧。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然没有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情境引入中运用了糖水比甜的内容。请学生猜一猜三杯红糖水,哪一杯最甜呢?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倍感亲切,纷纷踊跃发言。在猜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发现,要比较三杯红糖水哪一杯最甜,不能仅看糖的质量,也不能仅看糖水的质量,而要看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为了比较大小,再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引出百分数。至此,学生初步感悟百分数的意义,也初步感受了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接下来,我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百分数。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再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百分数配以图片引入课堂,让学生结合实例说说每一个百分数的意义。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的百分数意义具体化为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一张张鲜活的图片使课堂所教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而且就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事物中。原本“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成了“密切联系生活学数学”,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智慧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融合,才能增长学生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2: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8例4和练习十一T914.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设计理念:本课力求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新 1,口算.2 4 10 6

第 1 页 9 4 2 1 2,揭示课题: 分数除以分数 学生汇报口算结果.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怎样列式(板书: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 得多少(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板书: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板书:= 3,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看看里有几个,有几个,再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第 2 页 4,概括方法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读题,列式.学生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学生尝试计算.学生猜想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甲0)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2题.2,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3,讨论练习十一第11题.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 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4.讨论练习十一第12题: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各自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学生独立计算.学生判断,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第 3 页 五,作业

练习十一T9,13,14 学生练习.教后反思:

篇13: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一、说清意义

二、画明意义

新课标重视数学思想的获得和感悟, 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分数意义, 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根据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可引导学生画出分数的意义, 从而沟通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有机联系, 使数量关系“可视化”。实践证明, 数形结合是解决有关分数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为此, 要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多画图理解题意, 以感悟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画图时, 教师仍要引导学生紧扣分数的意义。一般地, 先画“1”的量, 再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另一个量有这样的几份。开始画时, 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 逐步从示范画, 到扶着画, 再到学生独立画, 力求把题意画清楚、画准确、画全面, 以便快速地发现数量关系 (当然, 有时画出示意图也行) 。有时, 题中的几个量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这时一般就画在一条线段上。如上述“月季花”题, 可引导学生画出如下线段图:

有时, 题中的几个量是并列关系, 这时一般就要分别画几条线段表示。如上述“红花”题, 可引导学生画出如下线段图:

有时, 题中单位“1”的量不止一个, 一般地就要分别画单位“1”的量 (例略) 。其实, 画图的过程是进一步理解题意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的过程, 教师务必切实重视, 切勿嫌费事、怕麻烦。画图时, 要引导学生经历从慢到快, 从画准确图到画示意图, 从在纸上画到在脑中画的过程, 以便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使其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三、写对意义

四、回扣意义

篇14: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六月份根据精河县教研室的安排,我校数学组向县教育局教研室申报数学的小课题《解决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策略与研究》顺利通过。当我得知通过以后,我对我校六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学生都认为分数应用题挺简单的。于是我随机对六年级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分数应用题竞赛活动。竞赛测试卷共10道题,每道题10分,时间60分钟,内容是分数乘除法,难易适中。通过竞赛发现学生对分数应用题掌握的并没有向他们所说的那么好,优秀率15%、及格率只有55%,最高分94分、最低分15分。下面我就把此次六年级分数应用题竞赛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审题不认真,计算不仔细

例如:水果店购进苹果600箱,

错例:①600-600×1/5-600×3/8=405(箱)

600×1/5+600×3/8=195(箱)

195/600=13/40

②600-600×1/5-600×3/8=405(箱)

正确方法:600-600×1/5-600×3/8=255(箱)

600×1/5+600×3/8=345(箱)

345/600=23/40

错例原因:①计算不够仔细,造成计算结果错误。我们不难看出这名学生知道怎么做,可是他第一步计算结果就错了,所以后面的每一步计算的结果都是错误的。②学生没有认真读题,两问的题只做了一问,少做一问。如果这几名学生能认真审题,相信不会做错的。

二、概念混淆

例如:一块长方形菜地,周长是200米,宽与长的比是2:3.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错例: 2+3=5 正确方法: 2+3=5

200×2/5=80(米) 200/2=100(米)

200×3/5=120(米) 100×2/5=40(米)

80×120=9600(平方米) 100×3/5=60(米)

40×60=2400(平方米)

错例原因:概念混淆,忘记周长公式,其次是不理解2:3是长和宽的比,而200米是两个长和两个宽的和。要求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必须计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这就要先算出长和宽的和,根据长和宽各占长宽之和的份数计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三、不会利用线段图去理解题意

例如:修一条公路,修了全长的3/7后,离这条公路的中点还有1.7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这道题可以用算术方法计算也可以用方程计算,其实算术方法更简单一些,只要会画线段就能找到1.7千米所相对的分率,用具体的数量除以相对的分率就是这条公路全长。可是这道题80%的学生不会做。

四、缺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例如:某单位老、中、青职工人数的比2:5:8,老职工比青年职工少60人,中年职工有多少人?

这道题可以用份数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分数计算,可是这道题60%的学生不会做。这就说明学生缺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此次竞赛错误较多,我就不一一例举,针对上面学生出错较多的情况,我也找了几个学生进行询问原因,部分学生说有点难,部分学生说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有点遗忘。各别学生还说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混合练习时,往往分不清到底该选用哪种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我认为教师可用下面对策试一试。

1、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对计算错误的学生加强计算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检查习惯。

2、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首先要注意分数应用题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要指导学生读 “准”、读“懂”题,并且抓住关键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梳理题意,

3、要注意一题多解的训练。

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注意分析方法的训练。解题方法越多,就越灵活,思维越敏捷。同时设计“导、练”和“小步子、快节奏”的分层训练 ,这样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沟通联系、理清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4、充分利用线段图解答。

线段图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又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通过画线段图,可以使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由抽象变得直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5、抓不变量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由于题目中的许多数量前后发生变化,从而显得很复杂。按常规的思路解题,一般的解法比较困难,但如果我们能透过变化的量,抓住不变量去分析思考,往往能寻求到解题的捷径。测试卷的第十题学生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

6、教师需要审时度势地对习题进行引申与组合。

首先,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应该使学生明确例题的内容与今后学习的关系,通过顺着题意作适当的追问,为今后教学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求学生能从顺、逆双向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整体结构。还有要利用课本中有关例题或递进、或对比、或互逆的关系,适当联系,组成一个相对的整体,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最后,教学中可以通过变换题中某一条件,引申出与例题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分析求解,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把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策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应变能力。

篇15: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本节课完成了两个教学目标:

1、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的读写。没有完成预设的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练习。

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学时间分配

课堂教学中我对课堂的把握还是不太够准确,课堂时间分配上出入比较大,如在教学比一比这一环节的时候,设计时间16分钟而在实际教学当中,用时高达30分钟,超时将近14分钟,这样就造成后面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比较、练习、游戏活动无法正常完成。

原因我认为有三:

1、可能我对课本的知识理解有偏差,没有从根本理解教材的意图,从而加深了教学的难度。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怎样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这个分数又表示什么,说了一遍又一遍,还让同桌互说,其实在这里孩子已经理解的比较透彻,没有必要一直再重复这样的说辞,这样无形当中就托长了教学的时间。

2、课堂教学当中我语速较慢。可能源于课前我比较紧张,因此在上课之前,心里暗示自己:“课堂教学要慢,慢下来就不会出错”。也许是由于我的这个念头,课堂上自己也很在意自己的语速和心态,这样也就影响了学生的思维速度和语言速度,经过我和孩子的共同努力,课堂进程很长缓慢。

3、课堂中废话较多。如试验的种子,发芽情况不好,发芽率较低,我就废话说:“你会选择哪种种子”,学生说:“会选择2号”,我说:“我那种也不选,这样的种子发芽的情况太低,种下这样的种子,来年的收成肯定不高”。在这里学生已经体会到分数的意义了,已经达到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而我非得说这样的一句废话。其实在本节课上像这样的废话还有,就不一一罗列了。

二、针对课堂小意外的一点想法

从本节课来看,我在课堂教学当中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还很欠缺。比如开始出示完队员的基本情况时,我就发问:“谁能说说哪位队员能代表大家去参加罚点球,有一个学生直接说:“我要选择7号队员,因为7号的命中率是90%”。课前我也预料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但是没有预料到这么早就会出现。

当时我说“你真聪明,已经用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题目啦”。然后就让这个学生坐下啦,也就没有在理会这个学生,就回到了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当中。

课后经过同组老师的点拨,也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可以抓住这个点,让这个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会说出,通过比较每名队员罚进球的个数占罚球总数几分之几,再通分比较他们的大小,这时候学生会发现分数的分母都是100,这样就可以写成百分数。

还有就是在学生说二号试验种子发芽率比较高时,我没有理会学生的发言,而是说学生回答的太快,可能不准确,就让学生再思考为理由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我能进一步去追问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说不定真的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16: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改写方法,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改写。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探索改写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考。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的意识,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索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各种不同的方法之间的联系,能合理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改写。

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数有哪些?(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我们知道,这些数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例如,百分数和分数有怎样的联系呢?(百分数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习,大家已经知道百分数和小数是可以互相改写的,相信大家一定会猜想到,百分数还与什么数也能互相改写?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研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使学生感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数之间的联系,激发起学生研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的主动愿望;同时勾起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联系的已有认识,为学生联系已有的数概念有意义探索例题中的分数化成百分数打下基础。)

二、主动探究,发现方法。

(一)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1、出示例题3:青阳小学六年级一班的体育委员在调查了全班同学中会游泳和会溜冰的人数后,得到如下结果。

会游泳的 会溜冰的

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5 2/7

(1)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这里的3/5和2/7分别表示会游泳和会溜冰的人数所占的比率,能用百分数表示会游泳和会溜冰的.人数所占的比率吗?

3、学生尝试把3/5改写成百分数。

(1)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可能方法①: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3/5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在改写成百分数。根据学生介绍老师板书:3/5=(3×20)/(5×20)=60/100=60%

可能方法②: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根据学生介绍老师板书:3/5=3÷5=0.6=60%

(2)教师小结:把3/5改写成百分数,可以把3/5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在改写成百分数,也可以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4、怎样把2/7改写成百分数呢?请大家也试一试。

(1)学生尝试后介绍改写方法:把2/7改写成百分数,要用分子2除以分母7,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7=2÷7≈0.286=28.6%,同时介绍:计算中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即在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这里的2÷7的结果0.286是个近似值,所以用约等号连接,但是把0.286化成百分数28.6%时,这两个数之间是精确相等的,只要用等号连接就可以了。

(2)组织对比:把把3/5改写成百分数有两种方法,把2/7改写成百分数时,怎么大家都选择用分子除以分母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了呢?

引导学生感受到:因为2/5的分母5是100的因数,可以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整数,把2/5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简便,但是2/7的分母不是100的因数,那样做就很烦了。

5、引导小结:看来,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时,什么方法更有普遍性,一般我们可以怎么办?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练一练:把1/5、1/4、3/8、1/3、5/9改写成百分数。

(设计意图: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一般可以把分子除以分母改写成小数后再改写成百分数,这需要借助上一节课的知识为媒介,但我觉得并不需要去否定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方法,它在某种特殊时候显得更为简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使其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1、谈话:我们已经会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了,怎样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呢?你觉得可以怎么办?先自己举个例子试一试,再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方法。

2、组织全班交流:

(1)以23%为例说一说,可以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所以23%=23/100。

(2)再请一位同学举个例子说一说。以75%的改写为例,可以把75%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分,所以75%=75/100=3/4。教师评价引导:是啊,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化到最简分数为止。

3、老师也来举个例子,2.8%怎样改写成分数呢?学生尝试后组织交流。

(1)可能方法①:把2.8%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8/100改写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再约分,2.8%=2.8/100=28/1000=7/250。

(2)可能方法②:把2.8%改写成小数,再把三位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再约分,2.8%=0.028=28/1000=7/250。

(3)组织对比,获得方法:方法①和方法②的第一步思路是不同的,但第二步都要把它转化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后再约分,所以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时,一般就没有必要经历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这一步了,我们可以直接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4、现在谁能说说怎样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练一练:把27%、40%、65%、145%、2.6%改写成分数。

6、想一想:通过刚才的练习与交流,你觉得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要注意什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呢?

(设计意图: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学生自主探索时也出现了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落脚点都是改写成分母是100、1000的分数,实质上是一样的,所以我引导学生把它们归结为同一种方法,避免因人为追求方法的多样而增加学生理解掌握的难度。

整个探索阶段分两层展开教学,主要教学方式都是先让学生尝试进行改写,再组织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吸纳同学的意见,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深化对改写方法的理解,充分经历了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方法的主动建构过程,实现方法的有效掌握。)

三、巩固练习

上一篇:高中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下一篇:读去年的树有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