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印学院消夏文化节活动策划

2024-05-03

包印学院消夏文化节活动策划(通用6篇)

篇1:包印学院消夏文化节活动策划

包印学院消夏文化节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消夏文化节大型系列活动

活动背景:走过冬季学期颁奖晚会的高潮,进入夏季学期,同学们户外活动的热

情持续升温。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展现我学院同学的精神

风貌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特在五四青年节之后举办包印学院消夏文化

节大型系列活动。学生会将为各位老师及同学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

化盛宴。

活动时间:5月9日至5月21日

活动地点:篮球场

活动日程安排:

1、前期宣传;包括海报制作及报名表的发放,4月26日开始

2、启动仪式;5月9日晚篮球场

3、正式活动时间;5月10日、13日、18日举行体育活动5月11日、14日、19日举行文艺活动5月13日、17日、20日举行学习活动

4、文化节闭幕式;5月21日晚篮球场

具体活动细则:

1、启动仪式:现场向大家宣传此次活动的内容及参加方法,回

收报名表,也可现场报名。最后倒计时,由包印学院朱珍老

师宣布消夏文化节开幕(9点整)

2、体育活动:趣味篮球赛

NBA扣篮大赛,有五位评委,每个参赛选手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动作完成投篮,由评委和现场观众打分,最后评委分占60%,观众分占40%

设置一定数量的杆,每位选手带

球绕杆跑,最后取时间短者胜利

3、文艺活动:环保时装设计大赛

采用团队作战的模式,每个团队均有自己的设计人员,制作

人员和表演人员,每支队伍不得超过6人。设计服装时必须

采用废旧物品,可为模特量身定做,也可为大众设计。三次

活动中均在现场完成作品,并由观众投票打分决定胜负。

4、学习活动:读书交流会

对于愿意拿出自己书籍的同学,登记在册后,拿出书籍与大

家分享,在活动期间,所有人可以借阅,但借阅的人必须签订保护书籍保证书。活动最后将评出同学们最喜爱书籍。

对于不愿意拿出书籍的同学,可在活动现场写下自己喜爱或

最近读过的书籍,并写下自己的感想。此项活动不评奖。

5、闭幕晚会:在篮球场搭建舞池,由包印学院音响组提供现场

音乐,由包印学院学生会提供饮料,由在此次活动中获奖同学开舞,接着所有人都可加入舞池。期间,同学们可以为饮料和音乐打分,最后评出最受欢迎音乐和最受欢迎饮料。最后在欢快的舞曲中结束我们此次消夏文化节的活动。

活动分工安排:

1、包印学院音响组提供每天活动的音乐

2、学生会宣传部负责海报的设计及制作,报名单的设计及制作

3、学生会外联部负责此次活动的经费外联,拉赞助

4、学生会文艺部、体育部、学习部联合负责三项活动的前期策

划及现场组织

5、学生会文艺部负责启动仪式、闭幕晚会的策划(音响组协助)活动经费预算:

篇2:包印学院消夏文化节活动策划

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理论价值和人生意义的重要条件,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实践可以很好地解决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因此,实践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 实践育人的模式与探索

一、高度重视准确定位,社会实践纳入思政教育体系

学院非常重视实践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快乐实践”理念,以“寻实践育人规律之真,务实践育人效果之实”的原则,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院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增强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力求社会实践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二、拓展领域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在长效机制建设中,学院高度重视管理组织机制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建设。

1.建立健全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管理和组织机制

学院借助三种形式在教学中贯彻实践育人。第一,校外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在2010年成立了由企业、事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等专家组成的院级校外教学指导委员会,有25家行业内中坚企业参与创立。学院依托企业优势资源为学生实习参观创造了条件。学院聘请企业高工教授《印刷机械》课程,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赢得学生的高度评价。第二,菁英计划。基于全国印刷包装行业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项目的“菁英计划”,2011年在我院正式启动,为今后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行业支撑。6位企业高管分别被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和学生职业指导顾问,他们为学生带来了精彩的行业最新技术发展。第三,学术讲坛。学院分层次打造学术讲坛引领学术氛围,以研究生为主讲人的研究生讲坛每周开展一次,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19场;以行业知名专家为主讲人的专家讲坛和新技术讲坛已经全面开讲。

2.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机制

学院积极搭建专业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拓展更多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特别是学院注重发掘校内资源,2011年与信息化办公室签署协议共建校内数字出版实践基地,即培养锻炼学生,又为教师编写实用教材提供素材。目前有09级15名学生实习。学院现有校外专业实习基地35个。2011中国包装行业产学研及人才交流大会上,由我院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气室结构缓冲性能、设计及稳定性评价”项目被评为“2011中国包装行业产学研合作”20个优选项目之一。学院思政教育实践基地6个,分为公益服务基地、创业创新基地、勤工助学基地等类型。还有2个待签。

3.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考评激励机制

学院正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网络反馈、电话督查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反馈问题。同时学院强化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动机和效果相结合,实事求是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目前出台了《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暂行办法》,在2011级学生全面试点,作为对学生进行考评、评定奖学金、评选先进、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研究生和择业就业的依据之一,以多种方式督促和激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同时,针对学生党员和支部制定了《党员互相监督对照表》,督促党员引领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三、立足基层真情投入,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平台 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教学实践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学院依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原则,紧扣育人目标,促进品牌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分成6个项目模块。

1.爱国教育实践模块。以朱颖班建设为旗帜,突出“诠释朱颖精神,唱响时代旋律”的时代新要求,以“朱颖精神宣传月”为载体,以朱颖悼念纪念日、网络朱颖班建设、实体竞评朱颖班、朱颖精神践行活动全方位,焕发朱颖精神的生命力。目前有十三届朱颖班,有超过2000人次的学生直接参与其中。

2.低碳环保实践模块。2011年6月,学院与河西环保局共建了“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成立了天津市第一个“大学生志愿环保宣讲团”。依托专业优势,践行环保理念,充分利用瓦楞纸板特有的材质特性,制作了新颖别样的组合纸质家具,取名为“精纸生活”,并分别在校园内、河西区创意文化展上予以展示。在校园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3.公益服务实践模块。学院为塘沽阳光启智家园、津南区小站镇实验中学、河西区柳林街道办事处3处实践基地提供制度化的志愿服务和公益募捐。学院注重利用重要的节庆日和纪念日,依托志愿者协会、对接班级和党支部为参与主体,走进弱势群体、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开展公益实践服务,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目前,近三年来有超过96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22300小时。侯宝新和杨帅分别于2009年2011年获天津市优秀志愿者。

4.民生热点调研模块。社会调研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学院用心落实学工部每年一度的“情满滨海”大型社会调研活动,调动社团、班级、党支部的积极性,以撰写精品调研报告为目标。连

续五年,上报篇调研报告近30篇,获奖12篇,4名优秀指导教师,超过160名学生参与。

5.学术创新实践模块。学院以学生专业工作室为依托,以专业学术竞赛、挑战杯大赛、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国家级和实验室开放基金、知行科技节、创意报纸大赛等院级学术竞赛为载体,进行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机制。参加全国曼罗兰印刷专业奖学金获奖情况、全国“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新秀奖、意大利印刷技术奖中国项目、2008印前及CTP有奖知识竞赛、2009中国包装艺术大赛入围奖等国家级专业大赛累计25人次。

6.职业认知实践模块。依托学院的科技协会、学生职业导航协会两个学生社团,以“模拟招聘会”、“简历制作大赛”和“学长关怀计划之对话精英学长”三个主打品牌,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近三年,三年级学生暑期实习实践率超过70%,就业指导活动月学生参与率超过90%。

四、及时总结巩固成果,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学院在坚持实践育人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不仅仅是荣誉和数字,还包含了内化的精神收获。

1.坚定了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理想和信念的建立单靠“灌输”教育,学生会感到空洞乏味,使受教育者难以接受。而社会实践活动恰恰表现得具体生动,由教育者设置教育环境给受教育者以影响,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隐形教育的作用。

2.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容易以书本知识简单地衡量复杂的现实生活,而不知道如何将这种对改革的热情与自身现实的活动结合起来,往往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而社会实践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大学生会亲眼目睹社会实际,亲自聆听普通民众的反映,现实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树立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一部分大学生把追求金钱、权利、地位看作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把金钱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权利的大小作为决定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尺度,这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反映了大环境对高等学校教育的影响。只有把大学生置身于有针对性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得以正确的引导。

4.克服了轻视劳动的偏见。大学生一般对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必须遇到的各种困难与优虑,对现实理想境界应付的劳动抱有一定的浅薄、轻率错误的认识,自觉地滋长了一些轻视劳动、蔑视体力劳动者的错误思想。例如学校坚持了十几年的义务打扫公厕使大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直接参加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认同了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学院连续四年获得天津市大中专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四人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第二部分 实践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亟需解决诸如工作机制不健全、评价方法不科学、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1.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够,态度不够端正。学生把参与活动仅仅视为教学环节一部分,只是简单地去完成任务,或为综合测评加分,存在着这样心理的学生不在少数。

2.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不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从整体上缺乏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般性号召多,实质性指导少;运动式社会实践活动多,目标管理速率跟不上等特点,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向纵深发展。

3.社会实践的评价方法不科学。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往往是交一篇实践报告或相关材料,根据材料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这种评价方法重结果、形式,轻过程、内容,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助长不良学风,扭曲社会实践的初衷。

4.社会对社会实践支持系统不完善。许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缺乏社会为其社会实践提供岗位、发布信息等有效信息的掌握。部分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不支持子女独立参加社会实践。

建议: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正规教学计划,把社会实践经费纳入人才培养成本,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必修课之中,并且要占一定的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制定严密科学的教学实践计划,提出相应的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时间、任务、目的和要求。积极探索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行“占学分”的工作思路,并且控制在5-8学分的范围内,相当于两门重要必修课的学分份量。

第三部分 实践育人精品案例

以第十三届朱颖班为案例,分析090641班从一个普通班级成长为朱颖班的历程。

【对朱颖精神阐释】爱,是朱颖同志传承给我们的一种宝贵精神;爱是路标,我们沿爱一路走来:“爱自己、爱集体、爱社会”。

【思想教育/学风建设】

1.100%都递交了申请入党,积极分子达17人,3名预备党员。2.全班有70%的人参加了社团,9人担任主席或副主席职务,有7人担任学校和学院社团骨干。

3.积极参加学术竞赛,获得的个人奖项荣誉多达40余个。4.实施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一帮一”辅导,期末集中帮扶复习,早自习相互监督。30人通过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1%,有11人通过英语六级,通过率30%。学年及格率为98.5%,大一学年里,我班有十人获得奖学金,占专业校奖学金总人数的60%以上。

【实践活动亮点】

1.2010年以09级木材准也为主体积极组建了一支“爱心授课志愿队”。“爱心家教”作为木材专业的一项传承活动,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2.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建了“木之艺”家具工坊,制作出了精美的瓦楞纸家具。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并参与天津市级评奖。通过这次比赛不仅使同学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生态环保、物美价廉的瓦楞纸家具也向社会展示了我校的环保理念。

3.与天津市河西区环保局在我校举办“树立环保意识,传播生态文明”大会,我班因此被授予“大学生宣讲团”旗帜,这是天津市第一个大学生环保宣讲团。会后,河西区环保局的领导们,还在我们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并试用了我们的家具。

以上活动不仅在校内取得了重大影响,在校园网有多篇新闻对它进行了报道。同时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次活动得到了包括中国广播网、天津网、天津日报、渤海早报等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

总之,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既要有改革精神,又要有大智慧,只要我们坚定正确的大方向,把大思路变成长远整体的规划,把规划变成若干具体目标,把目标变成各个可行的实施方案,找准突破口,先易后难,扎实推进,完全能够开创大

篇3:包印学院消夏文化节活动策划

第一, 在政治思想方面, 对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等政治活动表现积极, 但在行动上部分学生表现出“远离政治”、信念淡漠,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失的倾向, 甚至出现信仰的偏差。

第二, 在道德修养方面, 崇尚高尚的人格和人生境界, 但却在生活中忽视品德的修养, 关注自身的感受, 忽视与他人的沟通, 以自身为中心, 什么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第三, 在学习方面, 考研、考证等表现积极, 但很多同学在校期间对于学习兴趣不大, 逃课、补考现象较多, 导致整个班级、院系“学风不浓”。

第四, 在生活方面, 很多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环境、设施等一堆意见, 却不从自身改变。

第五, 在平时的娱乐上, 多寄情于网络、电脑游戏, 虽然知道益处无多, 但难于罢手, 天天在玩, “玩风不止”, 却没有真正得到玩的愉悦。

第六, 在课外实践上, 更在乎获得实际利益的多少, 注重物质利益, 追求实惠, 功利色彩甚于关心是否对于自身成长有益。

第七, 在人生规划上,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长期的规划, 走一步看一步, 得过且过, 梦想缺失。

上述现象在当前高校已经普遍存在, 带有群体性和普遍性, 如何解决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仅靠教师或是辅导员队伍满腔热诚、敬业精神是不够的, 因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点在学生, 以学生为本, 明白当前环境下, 学生到底需要什么, 追求什么, 想其所想, 从而找到突破口。

当前, 学生为何如此的重视“现实利益”的获取, 没有长远的人生规划, 说到底其实就是担心自身价值走向难以实现。例如在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的基础上, 2015年增加到749万, 就业的压力现实的摆在每一个学生面前。而就业的关键在除去外部因素后, 还是在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工作来讲, 能够提升学生能力, 又能解决学生现实思维困境的校园文化活动, 最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但是,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 想学生之所想, 尽可能的满足学生提升自己能力的愿望, 并获得广泛的认同和参与的热情。

首先, 高校学生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既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又是提高高校学生工作水平的动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初级阶段, 不妨满足学生“急功近利”的愿望, 制定与之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其从中获益, 保有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例如当下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就业, 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笔者所在高校就是一个立足于民族地区的综合类院校, 针对学校“立足于地方, 服务于地方”的办学宗旨, 在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就设置有针对不同就业趋向学生的“说课技能”“知识产权”“导游技能”等比赛专门针对就业, 也有和国家、省内对接的“大学生创业”类的比赛, 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从院系比赛中脱颖而出的, 这样的活动是学生乐于参加的, 这是校园文化活动带动学生工作的基础。只有当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有了较为普遍的参与基础, 才是以校园文化活动解决学生工作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前提。

其次, 利用当下学生的趋利心理, 可以保有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 但参与不是最终目的。学生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四个统一”, 即“坚持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这是对于大学生的希冀和要求, 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立足点。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一定要坚持“四个统一”, 要有目的, 有高度。例如我院组织参加“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我的梦中国梦’微博评选”“多彩贵州美丽校园摄影比赛”“我的贵州‘中国梦’大学生征文比赛”等, 组织学生参加该类文化活动, 本身就是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活动。还需要注意的是, 在参加校级的文化活动比赛前, 分院 (系) 层面一定要将工作做足、做好, 可以先通过比赛选拨, 这样既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而且可以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最大化。

再次, 作为在教学分院来讲, 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一定要搞。因为结合了自身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 首先具备参与的学生基础, 甚至学生的课堂作业就可以作为作品来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比赛, 这样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 也是获得了作品, 无形中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学术氛围。例如我院承办的校园文化活动——“DIY手工制作大赛”“公益广告制作大赛”就是结合美术类、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 提倡亲力亲为, 自己动手, 变废为宝, 这样的活动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 倡导了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促进了学生道德修养。“‘源创’民族工艺设计制作大赛”“民族风采摄影大赛”是结合我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 在传承民族工艺, 传播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让学生去主动收集素材, 并积极的加工素材, 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以后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毕业论文的写作等都有利。

最后,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一定不能只囿于校园, 还要和更高级别的活动、比赛相衔接, 从而做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再提升。通过打造适合校情、院 (系) 情的校园文化活动, 向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活动、比赛看齐。例如, 我院通过组织制作大赛、摄影比赛、广告大赛等, 选出优秀作品, 进行再加工, 使之符合参加更高级别比赛的要求。例如我院学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作品的提升, 参加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 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即开阔了的视野, 也极大的鼓舞了学生。

总之,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工程, 任重而道远, 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创新。相信通过系统而扎实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能够将网络和电脑游戏前的学生“抢”回来。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高教局.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篇4:包印学院消夏文化节活动策划

(一)高等职业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法》把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法》中对职业教育的描述为: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

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

根据中国市场报告网在《2015-202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中所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义: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第一线实用性(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二)文化教育

教育是具有文化普及、传播、传承、创新等诸多功能的特殊文化, 教育的中心应该是人和文化,其中人应该放在首位,挖掘各种文化的人文意义,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希望人们在理想的文化生活中,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而且接受文化熏陶,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感悟到创造者不可多得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从而不仅最大限度地获得全面发展,而且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由、解放和幸福[1]。

文化教育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教育包括知识、思维、方法、 原则和精神教育五个层次的教育,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方法是根本,原则是精髓,精神是灵魂[2]。正如著名的英国教育学家怀特海在 《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所指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3]。”由此可见,文化教育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劳动者职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会展专业概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展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从该规划中可知,会展专业涉及我国经济和社会两个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多个产业。规划要求: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决策文件提出打造会展强省,重点发展文化会展产业;最近,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粤府[2016]25号)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广东省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优化、 功能完善、基础扎实、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展览业体系,可以预见, 广东省对会展行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多。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为会展专业)于2008申办获批,2009年开始招生。2011年立项成为我院特色专业,荣获商务部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国会展教育优秀院校奖”。会展专业培养掌握从事会展以及相关行业业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会展及其相关领域的市场调研与分析、信息收集整合、文案撰写、营销策划、服务、商务礼仪与谈判、视觉传达设计、团队运营管理等基本技能,从事会展及相关行业策划、营销、服务、设计、运营管理等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认证考试,学生可获得“会展策划师”、“会展职业经理人”、“会展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会展专业的就业方向包括:会展公司、会展中心及博览中心、各类展览场馆、会议服务公司、会展行业协会、广告公司、庆典公司、外贸公司、传媒机构等企事业单位。

三、高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关于高等院校立世理念,有“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不同的理念,“功利主义”强调大学是社会的服务站,应该把新的发现惠赠给全人类,而“理想主义”则认为大学应该坚守自己的理想,保持独立于社会,并占领着提升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的精神高地,引领真善美[4]。由于职业教育从面世之初就是以职业为目标,我国 《职业教育法》中也明确将职业教育定义为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立世理念大多以“功利主义”为主,主要是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长久以来,只重视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传授的高等职业教育必然会

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精神、价值观等素质匮乏。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长期的专业知识教育中,虽然技能得到一定提升,获得一技之长和工作的机会。但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大学毕业后,开始进入职业生涯,获得生活技能的他们为生计而碌碌工作; 再加上经济社会变化迅速,对职业所需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日新月异,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过多强调该职业当时所需技术技能的训练,忽略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创新能力的训练,造成学生毕业后再学习能力的缺失,不能及时进行职业上纵向的提升,横向也因缺乏相关知识迁移性无法改变职业。长此以往,高职毕业生们并不能够感受到生活和职业的快乐,进而影响学生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达到教育“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四、高职如何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一)将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建设

将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中,包括从学生思政课程等公共必修课程的角度、公共选修课角度和专业必修课程角度三方面建设。同时,还可以辅助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在我国,高职院校任何专业,思政课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等课程都是公共必修课程,在这些公共必修课程中添加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或适当开设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公共选修课,如在我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地的学校均设《老子》《论语》《孟子》《中庸》等课程,可使学生耳濡目染,时时刻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当然,专业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培养作用无疑更为直接和长久,拿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会展专业为例,开设《会展策划》《会展项目管理》 《会展营销》《会展设计》和《社会实践与见习》等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向学生传授文化教育内容。以《会展策划》课程为例,该课程将课程知识目标通过开展课程校内实践、校外见习、开展会展策划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并进一步理解文化产业、会展行业策划的原则和精神教育等多个层次教育,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课程体系的设计一步一步提升自主学习和探寻的能力。

(二)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根据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应该设计一定比例的课程实践活动。以课程为载体,通过选择不同主题,以学生校内亲身实践的方法,将所需的知识和文化教育相融合传授。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会展专业依托《会展策划》《会展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知识,组织学生开展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美丽古镇文化案例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影视文化毕业成果展等实践活动,通过校内上述课程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亲自实地走访、搜集整理资料,最终以展览、 展示的形式将各种主题以专业的角度和手段突出,真切地体验了文化之美,激发强烈的内心兴趣和对专业的认知和骄傲,将文化教育中知识、 思维、方法、精神等各个层次融会贯通。

(三)组织校外见习认知,行业企业实训等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所在地区和行业的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博物馆、档案馆和行业中参观学习。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组织学生和教师赴大庆油田参观“铁人”博物馆,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铁人”精神、大庆精神转化为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科技报国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行业、企业认知方面,坚持带领学生深入油田企业与石油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的品质[5]。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会展专业开设纯实践课《社会实践与见习》, 学生用24课时通过去校外实训基地维卡展览有限公司、中山雅信达商务会展有限公司、亚联(博览中心)等基地参观学习,开展关于认知企业真实职场、企业文化教育活动,有计划的开展团队协作、基于MOOC教学平台(讨论、自学)下的翻转课堂实践等;同时利用广东中山镇区区域产业优势,组织学生开展灯饰文化调研,参观中山锦鲤鱼博览会、(中山)首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春季展)、中国小家电交易会暨小家电配件采购会等。

(四)开展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三方合作

继续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来说明行业、学校合作关系,该校发挥行业特色高校文化育人功能,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将石油行业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渗透式教育中。同时,学校定期派教师团队深入石油生产一线实地调研,将学科建设与石油特色以及油田科研的最新成果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与油田实际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常讲常新,为学生在油田基层建功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再以德国鲁尔区从重工业区转型为创意产业区的深刻变革为例,政府通过对工业建筑文化的尊重和升华,将工业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纪念(文化遗产)予以保留;同时通过各层次大学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传统产业工人通过文化教育纷纷加入了创意阶层的行列,产业工人的创造性价值得以体现,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成为推动鲁尔转型的重要力量[7]。由上述中外两个例子可知,政府和行业在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如果学校能够借助政府和行业力量,将文化教育通过政府官方政策引导、行业特色影响和协会组织力量,文化教育必将能达到全方位和可持续的效果。

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理论出发,分析文化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例,从将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建设、开展校内实践活动、组织校外见习认知,行业企业实训等和开展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三方合作四方面来分析和探索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育,会展专业

参考文献

[1]孟建伟.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2012,(3).

[2]杨叔子,吴昌林,张福润.四论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3]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教育的目的[M].文汇出版社,2012.

[4]孟建伟.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07,(1).

[5][6]王建利.发挥行业特色高校文化育人功能[J].高校理论战线,2012,(2).

篇5:包印学院消夏文化节活动策划

一、高度重视, 统一认识, 精心策划, 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生活质量, 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水平, 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由概念、内容、功能三部分组成。这里的班级文化, 是指班级成员共同认可并被遵守和建立起来的准则、态度和价值观念, 并直接指导班级所有成员达成班级目标的行为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由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部分组成。具有约束、导向性、凝聚性、教育、引导和激励性等功能。班级文化体现了对班级成员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具有导向性、凝聚性、约束性、教育性、激励性等功能。通过对全院学生干部动员引导, 为全院师生共同参与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 党政齐抓共管、各负其责, 形成全员参与局面 (领导小组、制度建立)

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年活动, 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团总支书记为副组长、各年级辅导员为成员的班级文化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成立了由辅导员各班级负责人为核心, 班级学生干部为成员的班级建设活动团队, 逐步打造了班级文化建设全员参与, 班级文化梯队管理的良好局面。

(二) 制定创建活动方案, 精心策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启动之后, 创建了活动方案, 围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宗旨, 制定符合各专业特色、各年级学生特点的活动方案, 精心策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三) 打造一个学院一种学风、树立一个专业一个形象、培养一个班级一个特色的班级文化

在全院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最终的目的是营造一种浓厚严谨的学习风气, 塑造各个专业特点鲜明的专业形象, 打造一批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以专业特色活动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位。

(四) 紧密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内容, 以班为单位开展卓有成效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是将育人工作的切入点搭建在班级这一平台之上, 通过物质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特色活动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

1.建特色班级物质文化, 创班级温馨家园

优良的班级环境会使师生间达到教得其所、学得其所、乐在其中的作用, 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启发;同时也会激发师生员工的开拓进取精神, 约束他们的不良风气和行为,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 我院高度重视班级的物质环境建设, 在学生中大力开展“教室文化评比”、“特色班级环境评比”、“书香教室建设评比”、“示范班级创建评比”等活动, 有力地促进了班级的环境建设。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 是指在制定班级建设目标的前提下, 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能够自觉遵守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组合而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什么样的制度就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班级成员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直接受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影响。我院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形成班班建制度, 班班争先进的文化氛围。通过文明班级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班级例会制度、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 为更多的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为学生干部的锻炼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3.班级精神文明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就是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并遵守和建立起来的准则、态度和价值观念, 并直接指导班集体成员达成班级目标的行为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的内容由班级成员的共同文化观念、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组成,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 并把它具体体现在学风、班风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上。我院通过基础文明建设, 逐步改善班风、学风、考风;通过新老生交流会、网络交流平台、“班级读书日”活动、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活动, 利用“我爱奥运会”、“争做文明世博志愿者”“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等活动,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引导班级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有效搭建班级成员全面素质发展的拓展平台。

(五) 形成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特色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逐步在各个专业院系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通过打造特色班集体, 培养和挖掘典型人物活动的评选, 形成专业与专业之间, 班级与班级之间, 学生个人之间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以特色班级、典型人物为名片打造学院班级文化建设特色各学院从这样专业特点出发,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 结合自身专业特色, 逐步形成各个学院各具特色, 特点鲜明的各类品牌亮点。如文学院班级文化建设年特色活动、文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的特色班集体、文学院典型人物评先活动等。特色班级文化就像班级的“窗口”和“名片”, 能给班级带来良好的声誉, 能充分展示一个班级的班风班貌、价值取向, 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和广泛的宣传效果。典型人物是学生队伍当中的灵魂人物, 典型人物的优良作风、全面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当中具有很广泛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带头作用, 具有较为显著的激励和凝聚效果。我院通过近两年的评比, 先后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先进典型, 其中有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提名候选人, “全省诚信大学生”典型, “全省创业先进典型”等学生典型, 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宣传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石英兰.春雨润物细无声——班级管理之我见.甘肃教育, 2010年05期.

[2]陈志刚.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当代教育论坛 (上半月刊) , 2009 (1)

[3]祝玉芳.构建高校和谐班级文化,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与职业, 2007 (7)

篇6:包印学院消夏文化节活动策划

一、“八爱”主题教育活动的独特性创新

1. 始终贯穿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 校园文化“八爱”主题教育活动, 从各个方面均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线作用, 每项活动均凸显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性。学院牢牢抓住热爱党的活动核心——饮水思源、坚定信仰, 爱祖国的活动核心———不辱使命、立志成才, 爱社会的活动核心———增强责任、体现价值, 爱人民的活动核心——真情服务、无私奉献, 爱学校的活动核心——全面发展、校兴我荣, 爱师长的活动核心———尊师重教、敬长孝老, 爱同学的活动核心———团结互助、和谐友善, 爱自己的活动核心———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由于突出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线作用, 克服了以往的校园文化活动思想主题单一、零散、不系统的明显不足, 始终围绕活动核心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八爱”主题教育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覆盖学生课外 (校外) 活动内容的全面性。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在校园“八爱”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涵盖:学生党建 (团建) 、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学风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实践、心理健康、自主管理、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等。校园“八爱”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了爱党爱国的主旨要求, 体现了爱社会爱人民的根本要求, 爱学校爱师长是重点, 爱同学爱自己是基础。每项活动内容既有思想主题, 也相互交融渗透, 互为补充。如“爱社会”活动, 既有爱人文社会环境内容, 也含有爱自然社会环境的内容, 既体现对人文社会提高人生观的教育, 也体现对大自然与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爱学校”活动既是爱祖国、爱社会教育的一个方面, 又是文明爱校、提升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爱校的一个方面;“爱自己”活动, 首先强调自尊的基点是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自立的基础是诚信待人、文明待人;然后突出自信和自强的基石是心理健康, 重点在于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3.“八爱”主题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学院“八爱”主题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是建立在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上的, 因此学生活动的自觉性大为增强。既有校园内的以校园文化体现的活动形式, 也有校园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既有定期定点的活动形式, 也有非定期定点的活动形式;既有个体的活动形式, 也有集体的活动形式;既有正面教育的活动形式, 也有潜移默化教育的活动形式。具体活动类别上既有政治类、公益类, 也有学习类、文体类, 还有学生自主管理类等;活动方式上有学校集会、班会、党 (团) 课、志愿服务、评先评优、校风督查、艺术节、论坛、社团活动等;在活动的表现方法上有政治学习与业务技能竞赛、文体竞赛、演讲、征文、讲座、朗诵、板报、网络微博以及社会调研、社会服务等。

4.“八爱”主题教育活动主体对象参与的广泛性。

由于将学校“八爱”主题教育活动, 全面作为学生思政实践课开设, 和学生思政理论课一样列入了必修课程;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须参加10个课时以上的思政实践课活动, 其中5个课时为社会实践形式的思政实践课;且因为活动形式的喜闻乐见, 更易于被广大学生接受, 所以100%的学生均积极参与其中。

二、“八爱”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年16号文件) 中指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 为此, 学院党委制订了《校园文化八爱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院党字【2011】7号) , 主要在三个方面突出抓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 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而社会价值则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八爱”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 尤其是将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所有校园文化的活动中。如开展党 (团) 校培训活动、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的社团活动、励志成才学生党员示范岗活动、升国旗 (每周一次) 仪式教育活动、七一颂党艺术节、十一爱国博览会、励志成才报效祖国专业技能赛、创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活动等。另外一个突出特点, 就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社会性延伸, 学生定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锻炼, 通过在当地企业和社区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国情的理解、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使其在实践中思想上不断得到升华。

2. 强调思政理论课与思政实践课的并驾齐驱。

在制度上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的问题。将思政实践课列为必修课程, 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八爱”主题教育活动的表现情况, 通过组织学生工作处、团委和各系 (班) 的辅导员, 实施将每个学生思政实践活动表现予以考核测评并计入成绩的办法, 与思政理论课一起并列为学生思政课, 各占50%分值。因此, 大大加强了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

3. 强化社会实践的思想教育功能。

学院地处湖南省湘潭 (国家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 建立了七个“校、企、区德育共建实践活动基地”, 强化学生德育实践的思想教育功能, 通过为当地经济服务, 走向社会服务社区, 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活动 (九华公交志愿服务行动、环境卫生清洁行动、义务献血、义务维修家电、文艺志愿服务社区与企业、心理志愿服务活动、爱心奉献孤残家庭和留守儿童行动等) 和成功创建“社区夜校”, 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授课辅导, 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居民文化与技能素质, 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

三、“八爱”主题教育活动的长效性创新

1. 组织得力、制度健全是根本。

学校成立了“八爱”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由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任组长, 学生工作部 (处) 长担任副组长, 学生工作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 确定了专人负责德育实践课的组织协调工作;各个 (院) 系均成立了由 (院) 系学工负责人牵头的“八爱”主题教育活动工作小组机构。建立健全了德育实践课教学计划、德育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奖罚办法、考核办法、督导办法和德育实践课教师 (辅导员为主的学工系统人员) 课时计算办法等, 有力地确保了学校“八爱”主题教育活动的长期且有效开展。

2. 措施到位、队伍健全是重点。

“八爱”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学生德育实践必修课程内容, 已经在学校形成了一个体系, 采取严格的考勤制度、测评制度, 考核测评未及格要补修, 毕业时经补修任未合格的缓发或停发毕业证书等措施;德育实践课成绩作为评先评优、发展入党、评定奖助学金的重要依据, 推动了学校“八爱”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学校辅导员队伍由于是学生思政实践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所以, 学校高度重视, 按照 (150~180) ∶1的比例对辅导员进行配置, 由其直接管理到班级、教室和宿舍, 具体负责学生思政实践课的教育组织和考核测评工作。每年通过对辅导员为主的思政实践课队伍的督导考评, 单独予以表彰奖励, 极大地稳定了队伍, 调动了师资人员的积极性。

3. 常态培训、强化科研是保障。

上一篇:高埗镇东联小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设备购置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