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观课反思

2024-04-10

草原观课反思(通用11篇)

篇1:草原观课反思

《草原》观课报告

在本次“山东教师远程研修”时,我有幸观看了济南市阳光100小学谷翔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课堂教学实录,作为新老师的我受益良多。谷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巧妙,思路严谨,预设知识点落实位,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诠释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的重新组合。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一开始由回忆四年级学过的文章《猫》引出本文作者老舍,接着引出本文《草原》,简洁清晰,让学生更快跟随作者融入到草原中来。接着讲解重点词语,例如:“迂回”、“襟飘带舞”、“蒙古包”、“鄂温克”、“陈包尔虎旗”等词,尤其着重讲解“蒙古包”中的“蒙”字,在作民族讲时读第三声;“鄂温克”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陈包尔虎旗”中的“旗”是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县、区。方法新颖,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在进入正文时,分段解说,小组讨论,用小标题的形式总结出文章以写景、叙事为主,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让学生用一首诗来赞美草原的美景这一环节,很好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谷老师这节课教学前精心准备,搜集资料充足,能反映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学生的困难。抓重点词、重点句理解,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课文所要呈现的思想,但是在学生的知识拓展方面还可以加一些重点词语的说话训练就好了。语言准确,声音亲和,教态自然大方,课件运用娴熟,较好的完成了既定目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在我看来,本次课的亮点就是运用多媒体辅助讲解,例如“渲染”的视频播放,或草原美景图片的欣赏,音乐的辅助等,都能加强学生对于文意的理解,以及自主学习的兴趣,方法新颖独特。但在内容的讲解上着重讲解了草原景之美,但后面“人之美”内容的讲解过于简单了。其次就是让学生作诗环节,时间过长,应让学生在课下提前准备好。

总而言之,本次观评收获颇多,也学到了自己以前教学中未曾运用的技巧和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对比,多反思,不断地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篇2:草原观课反思

优点:

1.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

2.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

3.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

4.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应用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5.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亮点。

6.晒课界面组织合理、信息完整、语言规范;课件运行正常,链接准确;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声画同步。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学生发言积极,但是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基本是在老师的主宰下学习,建议增加更多的学习方式,如对学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2.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小组展示,但展示的标准有待提高,建议可以从小组成员的站位、声音、动作、与台下同学的互动等方面改进。

3.教师重视小组合作,并在小组交流时给予知道,小组合作到位。但时间有点长,感觉有点拖沓。

4.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得不到表现,特别是小组分享时,除了关注台上、更应该关注台下孩子的学习动态。

5.文本分析没有打通学生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学和用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篇课文说实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没有草原经历的孩子很难理解并融入到其中去。建议教师在设计时多加入一下情境设计,或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并感受课文。

6.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上没有得到体现,仅仅是就课文论课文,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多加入一些方法的指导和渗透,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综合评价:

篇3:草原观课反思

一、英语课程资源的内涵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此外, 课程资源还包括人的资源, 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

二、优化课程资源, 彰显英语魅力的必要性

合理开发、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各种英语课程资源,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又是构建英语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1) 根据教和学的需求, 合理整合教材, 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2)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将游戏巧妙地穿插在英语教学中, 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有趣, 便于教师有效地开展英语课程; (3) 根据实际教学条件,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体现英语学习的真实性和交际性, 整合现有的教材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4) 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等实际情况, 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优化课程资源, 彰显英语魅力的有效策略

1. 整合现有的教材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这样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思维,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1:“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vacation?”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一则经典整合课的案例, 曾获得2011年安徽省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授课教师结合安庆本地的旅游景点, 由图片联想到景点可以从事的活动, 巧妙地引出短语eg.go hiking, go sightseeing, take walks, watch water curtain movies, go bike riding。学生对图文识记单词短语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谈论国庆节度假计划的小组活动又好似一场及时雨, 让学生对新知短语进行巩固操练。借助Vicki (赵薇) 导入芜湖城市宣传片, 淋漓尽致地展现家乡风貌, 视频播放之后又整合教材资源——改编听力并自行配音, 转变成记者访问Vicki的国庆行程, 这也是有效课堂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点——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地做到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同时又高于教材。不仅如此, 构思新颖的设问, 如用几个Wh-疑问词将这段访问串联成一篇小短文, 学生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 又将一些关键信息收入囊中, 记入脑中。几张度假方式的图片配合一篇关于Vicki假期计划的短文填空, 既是对所看所感的一种强化,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写作练习在五彩缤纷图片的映衬下显得不那么生硬无趣了, 反而彰显了它的神采和光泽。对学生来说, 活动图片的展示不仅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假期体验, 不同的选择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假期感受, 是一种极好的情感渗透的教育方式。结尾的作文展示更是对英语听说读内容的完美补充, 再次升华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 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推进英语课程学习的时代性

借助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作为语法呈现的情境,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案例2:“Unit 4 Finding your way”是一节语法课, 也是2014年安徽省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授课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资源, 设计的flash动画将枯燥的语法课点缀得生机盎然。整节课以寻找丢失的小猫为主线, 导入时通过打招呼及自我介绍的方式呈现above, below, near三个介词的用法, 然后创设情境。小猫丢失了, 向柯南寻求帮助, 同时分配男、女两个小组, 进行侦探之星的争夺赛。接下来在寻找小猫的过程中不断提供线索来帮助大家完成任务。线索一:in the hospital, 先通过看视频, 一起唱, 熟悉旧知;然后通过看图片, 掌握六个介词in, above, on, under, between, inside的用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听指令、做动作来操练介词的用法。线索二:in the zoo, 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在hide and seek游戏中寻找小猫, 同时教授两个新介词behind, inside, 以快速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在10秒内熟记四对介词, 分类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线索三:in your neighborhood, 看地图引导学生用介词去口头描述方位, 并通过阅读填介词的形式找到小猫家的正确位置。线索四:at home, 以说唱的方式为在家找到小猫开心而庆祝, 同时帮助小猫收拾不整洁的房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帮助了他人, 这也是这节轻松愉快的语法课留给学生的情感启发。

3. 挖掘潜在的师生教学资源, 展现英语课程学习的真实性

师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分享平台, 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习实例, 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促进课程实施中的资源生成。

案例3:“Unit 2 Travelling”是一节综合技能课, 曾是笔者参加的2013年镜湖区繁昌县“同课异构”的教学展示课。

课前播放一首轻快的音乐“Around the world”来舒缓紧张的气氛, 以看图猜词导入sunny/backpack/map/camera, 抛出问题What do I want to do?引出话题——travel.笔者以自己的芜湖教学之旅, 让学生为自己选择旅游地点where (eg.Fantawild Adventure/Tingtang Park/the Walking Street/the Mirror Lake/Zheshan Park) 以及可进行的活动what (eg.visit a theme park/visit Chinese gardens/go shopping/go boating/go hiking) 。在熟悉的生活化语境中教授动词短语, 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习效果更好。接着继续介绍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安排相应活动, 学生再次回顾, 加强记忆。通过观看学生录制的视频, 根据五名学生的喜好, 帮助设计合适的旅行计划, 呼吁学生思考:If they want to travel, what else should they think of?引出when句型教学, 听力的分层练习以及talk show让学生对季节词汇进一步了解, 也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设计的旅行计划, 在语言交流中体验助人之乐。“芜湖一日游”的拓展练习, 以及中外美景赏析视频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再次巩固三个目标语where/what/when, 同时也为最后的旅行小调查活动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在学中做, 在乐中学的教育理念。学生各具特性, 各有特长, 他们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再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 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带来的那份真切, 引起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兴趣。

4. 找寻有趣的生活化教学资源, 彰显英语课程学习的交际性

案例4:“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笔者参加的2013年繁昌县以及芜湖市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比赛的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围绕主线your dream job展开任务型教学, 以培养学生正确、理智的择业观, 并坚信用心践行, 方能放飞梦想。课前播放童谣“I have a dream”, 师生一起倾听, 营造梦想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畅想。一张大学照片引出笔者的梦想职业,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梦想人人皆有, 那么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 引出多彩职业的词汇教学。借助名人图片抛出问题What’s his/her job?介绍以-ist, -er (or) , 以及无规律的职业名称, 图文并茂、分类词汇教学和快速抢答既让学生的识记变得有趣, 也为后面的三个任务打下词汇基础。Task 1:Speak out your dream job, 以职业图片抛出目标语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并做简略回答。填空题和连线练习题给学生提供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的线索, 鼓励学生运用What&How两个目标语勇敢地说出心中的梦想职业, 并学会与他人分享。Task 2:Plan your dream job, 由问答梦想职业引出名叫Cheng Han的学生关于梦想职业四个方面的规划 (what/how/when/where) , 辅以听力选择和填空练习, 通过小组讨论引发学生对于梦想职业规划的思考。播放视频澳大利亚名人尼克·胡哲的故事, 告诉学生:实现梦想的途中可能困难重重, 但他们应该做到的是:怀揣梦想、学会感恩、永不言弃。Task 3:Write down your dream job, 以语言输出的形式让学生综合运用职业词汇以及目标语what/how/when/where在卡片上写出梦想职业, 并学习尼克·胡哲的精神。Task 4:Fly your dream job,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将自己手中的梦想卡片粘贴在愿望树上, 带领学生放飞职业梦想,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激励作用。

5. 创造精彩的游戏化教学资源, 体现英语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指出, 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 语言的习得发生在自然的交流沟通环境中。词汇的呈现也最好接近现实生活的语境中进行, 以便学生在自然的语境下学习、理解语言, 为语言进一步在语境中的应用做好铺垫。

案例5:“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笔者在七年级英语巩固词汇教学中开始尝试的一种方法——歌谣齐诵法。这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名词, 通过观看视频“Mickey and Donald’s travel”尝试写下其中的交通工具名词, 然后以图片的形式再次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及动词短语, 既可以通过快速抢答的形式加强对词汇、短语的认识, 也可以通过Let’s chant达到巩固词汇的目标, 后者显得更加有乐感、有乐趣。Bike, bike, ride a bike.Taxi, taxi, take a taxi.Bus, bus, take a bus.Boat, boat, take a boat.Train, train, take a train.Subway, subway, take the subway.改编后的歌谣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于记忆, 更受学生的青睐。

案例6:“Unit 4 Don’t eat in class”是一节听说课, 是笔者在七年级英语词汇呈现教学中开始尝试的一种方法——趣味故事法。这节课主要教授学校的五条规则, 结合话题rules采取趣味故事法来教授五条规则中出现的生词。通过图片展示带领大家来到了a funny school without rules, 看看这里的学生发生的funny things.Peter runs in the hallways (走廊) , so he says sorry to Ms Clark.Jim looks at his watch, because he arrives (到达) late for class.Mike wears (穿戴) headphones, and he listens to (听) music (from the music player) .Amy eats an apple in the class.Why doesn’t she eat it in the dining hall (餐厅) ?Tom is a kind boy, but he sometimes fights (打架) with his brother Tony.笔者图文并茂, 教授新词的同时也将学校规则隐藏其中, 学生不仅强化了对单词的记忆, 也对其中学生的做法有了理智的判断, 对之后学校规则的句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 发挥拓展性的导学案教学资源, 加强英语课程学习的延伸性

教材不可能提供课程教学所需的所有资料。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 还能为实现有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是旅游话题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芜湖一日游”的拓展填空练习, 既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 又扩展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果话题是动物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增补野生动物的介绍, 呼吁学生思考, 并动手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的海报;如果话题是食品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片《美食从天而降》介绍更多的美食, 也可以通过制作家庭健康菜谱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记和运用食品名词。

四、结束语

随着传统教材资源到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转变, 开发和优化英语课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从而为学生创造知识与能力发展双赢的机会, 极大地彰显出英语课程的魅力。著名诗人叶芝曾这样评价教育: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句话让笔者重拾心情、重返教师职业——这是一场创造与挑战之旅,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观摩反思中继续总结优化课程资源的有效策略,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英语课堂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笃勤.初中英语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篇4:一堂反思式观课的启示

在所有的教研活动中,老师只有听别人的课、评别人的课,哪有听自己的课,与自己较真的?学校领导可谓是用心良苦,这其实要求每一位老师进行“反思式观课”,用心的老师甚至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反复地观看自己的课,从不同方位审视自己,实事求是地剖析自己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举,并鉴此修正和完善自己。

笔者那堂课,笔者前后认认真真地看了5遍,用两个字来形容——“惭愧”。从外在形象到课堂语言到教学环节到整个课堂的驾驭,不知道令人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一向自信的笔者,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不自量力。通过反思,这堂课给予笔者的冲击力,绝对胜过十个教师给笔者的评课建议。

一、形象

笔者知道自己身材矮胖,但也不至于丑陋。录像里出来的样子简直是惨不忍睹。笔者怎么能每天以这样的形象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呢?笔者必须把减肥提上议事日程,这不仅是外在形象问题,更是健康问题。

教学语言也是形象教学的一部分。“听懂了没有?”这句居高临下的口头禅,45分钟出现了十几次,让笔者无地自容,这不但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影响到学生的心情,甚至还会改变学生对笔者的看法。教学神态总体来讲挺自然的,但是后排一个男生因为一个简单问题没有答出来,笔者那即刻晴转阴的面部表情让人不寒而栗。怪不得,学生一直和笔者保持一段距离。

二、环节

老舍的《想北平》,文字舒缓而热烈,对北平的思念镌刻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笔者想,文学世界就是永远的伊人,而我们语文老师就是摆渡人,带领着学生向彼岸探进。

经典的文学作品,更要注重的是品味和鉴赏。《想北平》既有对北平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也有对北平强烈的思念之情。在阅读中感受,在感受的基础上鉴赏,在鉴赏之后探究,最后做必要的拓展。这样,笔者的教学设计就自然生成四个环节:感受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拓展性阅读。

启示一:预习必须检测。在感受性阅读环节,也就是教学一开始,笔者就设置了一个问题:北平留给了作者怎样的印记?这些印记有何特点?想借此引导学生进入作品。请两个同学上黑板,一个男生在黑板上的答案显然不尽如人意。站起来补充的同学,给出的答案,也有一直敲在边鼓上的。其实这个问题没有难度,但必须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能较快地进行。本来准备10分钟完成的内容,用了15分钟。所以对学生进行预习效果的检测,非常必要。

启示二:启发式引导的重要性。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在探究性阅读这一环节中,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想借此引导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安排了3分钟进行小组讨论,两个小组代表的答案有些可笑;接着笔者就以《春夕》中的诗句“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来进行引导性解读,又安排了2分钟进行小组讨论,又请了两个小组的代表回答,虽然答案分析得较浅,但思路已经很明朗。最后笔者给出写作背景,答案的形成水到渠成。

启示三:课堂太“满”,取舍不当,导致整堂课缺乏该有的“从容”。梯度式的小问题设置太多,连环问题虽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却也有老师取代了学生的质疑,使学生被动地受制于笔者的思路,因为时间关系,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能保证,思路打不开,探究的效度难于真正达成。“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得不到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做“辛勤的灌溉者”,要求就是要把那富有营养的水浇灌在思考的根苗上。显然,灌溉者这个角色,笔者当得并不出色。回顾整个课堂,拓展性阅读这一个环节可以删减一些内容,省下的时间放慢鉴赏性阅读与探究性阅读的脚步。让学生真正地在鉴赏和探究中领会文本所传达出来的美。留白是一种艺术,太满的课堂往往失去该有的灵动。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备课时首先必须就一堂课如何突出重点做出深入思考,然后大胆地取舍,力求整个课堂像三秋树般清爽,二月花般明媚。

三、学生的反映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善于观察的。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对班上的学生不熟悉。但是,笔者深知他们不同的面部表情会传达出他们对课文不同的认知程度。在进行文本研读时,一个简单的问题,让有的学生露出慌乱的神情,笔者就知道他预习得很不充分。在鉴赏性阅读阶段,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写出对北平的爱的?很多同学,疑惑地望着笔者,根本不知道思考的角度在哪里,笔者首先就一个方面进行示范性赏析,受到启发后整个课堂马上活跃起来。当笔者把整堂课上下来,宣布下课时,笔者看到许多同学如释重负地呼出一口气。笔者惭愧地认识到,自己的课堂太累人了,太满太实的课堂让学生好像在战场上,紧张严肃而毫无乐趣,课堂的语文味荡然无存,“慢慢走,欣赏啊!”成了一句空话。从学生的反映中,笔者看到了自己这堂课的得失,深刻地领悟到灵动地处理课堂内容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一堂反思式观课给笔者的启示。笔者真切地希望学校多举办一些类似的活动,这确实能对教师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

篇5:观课反思学习心得

知足者长乐,宁静以志远,淡泊以明志。这次参加骨干培训对教学评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基本把握教师授课的教学脉络,能基本对授课者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中肯的剖析。自认为还可以。但看过陈先生的视频讲座之后。突然感到自己像井底之蛙。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真是惭愧。在他的讲座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关于课堂的认识,及观课议课的重点及准备。

在他的报告中,他讲到:为了更充分地认识课堂,为观察课堂奠定基础,观课前的说课和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比较:

1、观课活动前的说课重视对学生情况的介绍。这种介绍,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以学论教,另一方面,观课者可以由此更清楚地理解课堂教学,判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在议课时提出认识学生的相关问题。

2、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不仅要介绍我要做什么,还要说一说我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的,如何选择的。目的在于揭示授课者内在的教育观念和假设,它有利于授课教师明确教学思路,提高理性水平,从而自觉追求有意义的教学。

3、强调观课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这种主题首先由授课老师提出,因为课堂上将要出现和发生什么,他最有发言权。

4、强调对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授课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想要展示什么,我的特色和创造是什么,我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希望给授课教师什么启示。

5、强调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的课前沟通和互动。在说课活动中,观课者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参与的主体,观课者一方面可以就授课教师的说课进行咨询,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提出建议。

通过课前交流,献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充分交换信息,达成一致。这样,在以后的活动中,观察者就可以集中准备相应观察工具,制订观察计划,在课堂上集中关注所要解决的问题。

观课议课涉及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从课堂对象上,可以观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互动。从教学环节上,可以观察课是如何导入的,如何展开的,如何小结的等等。从具体方法上,可以观察如何提问,如何实验,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使用技术手段。从效果方面,可以观察学生的课堂情绪,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等,正因为有这样多的观课内容和主题,所以每一次观察都需要选择,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教学环境和不同要求,协商不同的观察重点和主题。

篇6:英语观课反思报告

观摩了张教师的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体会到教师上课的独到之处,感受到张教师上课的魅力和风格。就这次观摩课整体而言,是一节值得学习的成功课例。

一、综合评价

1、口语流利,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二、主要优点 1.情景教学

这节课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在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在情景中对话交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化、逻辑顺序化,有利于提高口头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好方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达到用英语做事情、交流、合作、学习的目的。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能只看教师的教学艺术,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在张老师的教学课堂中,我能够清晰的看出学生学习的很认真,参与积极性高涨。3.游戏运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游戏,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的负 担,真正保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具有活泼性,生动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张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小游戏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4.激励方式 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张老师不同的调动孩子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只要孩子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对其进行鼓励。OK, Very good, Wonderful, Well done, 这些表扬鼓励的话语在课堂上要随处可见,并且多数老师对回答对问题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奖励,这也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2、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三、教学建议

当然课堂是不完整的艺术,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我们可以及时反思,更好的提升课堂效果,我对本节课也有两点建议 1.课堂语言尽量精简,课堂指令应明确具体。

2.加大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力度,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

四、课后反思

Phonics教学,优等生接受得比较好,大多数学生对教材中所学的单词能“听音写字”,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单词,他们也能尝试运用Phonics拼读,初步达到“见字拼音”的效果。但是对于中下生来说,似乎Phonics所产生的效果不太明显,他们只会分音节拼读,“听音写字”只停留在含三个字母的简单单词。因此,今后在Phonics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拼读,长时间坚持,由量变到质变,逐步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规律,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7:知行合一,努力前行——观课反思

9月19日我新义中心校组织开展了本学期开学以来的第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心校下属的赵家庄小学和贾家庄小学各推出一节课,并且都有各自的活动主题。赵小的武老师讲的是五年级语文(上册)《小桥流水人家》,其活动主题是主问题的设计;贾小的王老师讲的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其活动主题是有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

在认真观课之后,所有观课人员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感觉收获不少,尤其是在聆听了市教研员苏老师的一番点评后,更是感觉心头一亮。

首先,语文教学要力求凸显其工具性,重视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抓准语言训练点。在这两节课上,两位老师都抓住了语言的训练点,及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武老师的《小桥流水人家》要求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的两种抒情的方法应用到习作中去,通过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法来抒发对母校的爱恋。王老师的《灰雀》在上课伊始,复习字词环节,有意将描写灰雀可爱的词语放在一起,在学生准确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连词成句成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这种方法导引将会培养孩子的语感,有力提升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不足之处武老师在设计写作训练时未考虑单元习作训练,缺乏整体观,王老师未将那段描写灰雀的段落落实到作业布置上,要求孩子们将其抄写并尽可能背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其次,语文教学还要凸显人文性,重视读的训练,因为苏老师有句话说得好,“人文教育的凸显是附着于语言文字之上的”,离开了语言文字谈人文教育就是空谈。武老师的《小桥流水人家》课上,在学习第一段关于家乡美景的文字时,教师让学生“美美地读”,之后教师自己总结归纳说因为作者怀念家乡,所以家乡美景深深记在心间,然后结束了这段话的学习。在此,应该分层分步骤指导学生朗读文字,先美读这段写景文字,然后带着深深的怀念再读文字,相信学生能感知到作者的思乡之情的。同样,王老师的《灰雀》课,王老师大胆重组教材,将列宁和小男孩的话分别提炼出来,先体会列宁的心理,再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这种做法很好,遗憾的是王老师在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时依然是各自为政,没有及时将列宁的语言和小男孩的语言融合在一起进行朗读,这样做,不利于孩子们准确触摸列宁这位伟人的爱心,不能更有效地突破这课的难点,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人文性。这也体现了本次贾小的活动主题“有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有效”的提升空间。

另外,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努力将课标研究透彻,这是硬性的要求,来不得半点含糊。课标就是语文教学的纲,纲举才能目张。武老师的《小桥流水人家》是略读课,教学时略读课课型的特点不太明显,与课标和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一定的偏差,这些都与研究课标不够透彻有关系。

还有,语文课堂主问题的设计也是困扰我的一大问题,如何设计主问题,设计什么样的主问题令人头疼。一般的作为语文课文的第一个主问题,通常都会从整体把握内容入手提问,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常规,不然的话应该提什么呢?带着疑问我查阅了资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让学生实现以上种种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分。如此,方能改变目前对文本语言浅尝止、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弊端。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是可以起到以一驭

篇8:怎样“观课”和“议课”

一、“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区别

“观课”就是观察课堂教学之意。观, 是指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记录工具有效地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察, 是指用心和理性对课堂教学进行感悟和体验分析, 从而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观课活动中我们既要看老师的教学行为, 了解老师上课的思路, 也要考察在这节课中老师的教学动机和价值追求。而“听课”虽然也有不同感觉器官的运用, 但“听”的落脚点却是声音, 给人的感觉是以关注声音为重。“议课”就是议论课堂教学, 议论的双方是平等的, 议课中对授课者往往强调用“问号”, 而不是“句号”, 尊重授课者对教学设计的主动权;而参与者也可以置身其中, 既可以对授课一方进行质疑, 也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 设身处地去思考:假如这堂课该如何设计?而“评课”给人的感觉是一方对另一方施予某种行为。多数是以一个评叛者的形象出现, 而授课老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准备接受的是来自同仁们的不同评判声音。

二、观课的角度

“观课”, 观什么?就是观察教学现场。我们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现场, 置身其中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观察。教学现场是一个客观体, 由师生的特定教学情境、教学过程、对教学起作用的各种资源等组成。因此, 观课就必须围绕这些要素展开。

一是观察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展开是以师生互动为条件的, 离开了师生互动, 教学情境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观察教学情境中, 首先要观察老师是否摆正位置, 和学生和谐互动, 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要看在这种互动中, 老师是否明确自己是平等中的首席, 对学生有引领, 指导作用, 这个“天平”是不能失衡的, 一旦失衡, 师生互动就达不到有效。二要看课堂教学中是否建立了激励机制, 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欲。三要看老师是否营造了和谐氛围。如设疑激趣、用问题穿针引线等。

二是观察教学过程。教学的预设构成了预期的教学教程。预设, 一是指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对教学具有先天的预设。这个预设是绝对的, 是教学必须达成的学习和培养的目标。二是指老师的教学预设。由于教师个人对文本的认识深度和内化水平, 以及对学情的了解, 也就决定了教师对课堂教学预设的水平的高低。这一预设对生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 教学过程又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首先是一个探究问题的过程, 面对问题, 老师合理的引领, 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克服困难的勇气, 都不同程度地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质量。第二, 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课堂教学有效资源利用的过程。因此, 在观教学教程中, 一要看老师科学的, 符合认识规律的预设, 师生互动中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二要看师生在互动中利用资源构建生成新的知识的有效度。

三是观察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这里的教学资源是指教学中一切有效的客观条件。如氛围、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因素等。如一个学生将:“青山郭外斜”中的“斜” (xia) 读成 (xie) , 引起全班哄笑。读书的同学很尴尬。这时老师却这样引导:“哪个同学知道这个字的古代读音吗?”一个同学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这时老师又说:“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这个字古今不同的读法, 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 应该感谢这两位同学。”全班一下子齐鼓掌, 化解了不利的学习场面, 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我们观课就要把着眼点放在这些看似平常, 却又神奇的地方。

三、议课的角度

我们前面说过, 议课的角度有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对授课者的质疑, 在质疑的过程中了解其教学行为产生的背景, 教学动机及价值追求, 同时还有上课的思路。用问题追寻, 而不是评价判断。

二是观课者的再设计。教学就如同读一部著作, 不同的人读, 感受是不同。我们在议课中将自已的思考融入其中,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就能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这也是议课的目的。

篇9:县教研室观课反思

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公开课,开阔了眼界,收获颇丰。张晓老师《圆的认识》这节课充分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课件制作科学、实用、美观,让教学更价值观,分解了难点,抓住了重点,使整个教学布满了活力和乐趣。教师的个人素质都很高,语言丰富,点评及时、到位;教学设计新奇独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习知识,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我也从中受益非浅。

主要体会是: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篇10:小学英语教师观课反思

观看了朱晓媛老师的课后,我受益匪浅。

朱晓媛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趣味横生的英语故事课。故事很长,但是朱老师顺着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分享、在表演中理解。朱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引导者,引导着学生理解、思考、感悟、分享;朱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搭建桥梁之人,她为学生和故事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帮助学生融入到故事中,乐在其中;朱老师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

观看了朱老师的`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感到非常羞愧。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对文本的挖掘较浅,没有创新性的利用文本;平时不努力的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在遇到预设不到的问题时,无法流利的运用英语处理问题,只能用汉语给学生解答;在课堂上,不是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感悟,而是直接帮学生解答。

篇11:观课议课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10月8日参加了延边州汪清县举办的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汪清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听了和我一同参加的吉大附中崔巍老师的课堂教学,下午我和老师们交流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走向的专题。

四位老师精心准备,上课效果都很好。普遍的优点是:

第一、理念比较先进,体现了现代课堂。比如,老师提出任务后,问学生:“要不要先准备一下?”学生回答:“要!”老师立刻给学生时间准备。有的老师要求学生为其它画面拟一个标题,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现综合性学习。学用一致的意识明确。老师们下课前为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强。

第二、老师们上课的基本功不错。课堂语言表达比较好(谁愿意为他读一下原文,精致了我们的成长);范写板书都不错;范读也不错(配乐、在音乐中老师范读,声情并茂,把我们带入了诗人的生命世界,这实现学生与作家与作品对话提供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错(班德瑞寂静的山林)。

第三、教学效果不错。老师讲完,学生当堂背诵。吟读——译读——赏读——背读——说读,相信学生都有所得。

第四、多样化教学做的不错。

下午,在延边州汪清县实验小学多功能教室,在我讲座之前也对上午听到的四节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评课议课,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第一、语文知识应当更加明确随文学习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杜甫诗两首时,在学生未读诗前即给出屏幕交待写作背景,学生没看内容之前,对作者背景的了解需求不强烈,建议从泰山文化讲起,引出这首诗,体现学用结合。学记云:“当其可时谓之时”,当学生没有主动需求时,给的东西未必给力。课堂教学就像讲故事,什么时候交待要吊足胃口。

第二、第二首诗可以请学生先读,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在一定理解的基础请学生提问。当问题由学生提出的时候,课堂教学为谁服务的问题就解决了。学生会的老师不教,学生能做的老师做。

第三、老师有疑问,谁来帮帮我。教师理念先进,关注学生情况。要不要准备一下,学生说要,好,给时间。但要请学生回答时也要征求学生意见,准备怎么样了。

第四、“学——赏——用”相结合,很好,但是缺一个“想”字。

第五、第二节课老师预先播放班德瑞的寂静的山林,资源意识非常强。可否放在后面播放,把重点先放在文本的语言描述和表达上,相机播放,学生练习表达。培育想像力。

第六、老师在发放的学习材料上标注了自然段的序号,我建议先不给学生标自然段,这是学生能做的。如果标注的话,要用起来,比如,别的排列行不行。让学生开始理解什么叫做条理,写作的顺序是怎么来的。逻辑地表达对人在秩序社会里生存是提高效益的作法。

第七、老师提出要求:“找出你认为对声音的描写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说说美在哪里。”并且要求从“选用人称、句式特点、修辞方法、词语运用、描摹意境”的角度分析。我觉得这里有些包办代替,不如请同学直接说,在学生表达时相机归纳,使规律来源于学生发现的现象。归纳出的规律性认识是从学生的发现中来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到更多的成就感,从而收获学习的幸福。相信这是学生持续学习的保障。

第八、《再别康桥》教学中老师范读时配了背景音乐,建议所有的学生朗读时也都给配背景音乐,这样学生会把文字、声音、画面结合起来,实现与作家同位同步的境界。

汪清县十里坪学校老师苑广艳上的这节《再别康桥》非常成功,这是一个从教仅半年的老师,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每天面对的只有5名学生。让人不禁想要向这位年轻的小老师致意。她的范读极有味道。最后学生读课文时她给配了背景音乐,让我差一点掉下眼累。

第九、老师提问的问题还要进一步提炼。讲《再别康桥》时老师问:“离别的是哪儿?”学生想不到问这样简单的问题,一下子懵住了,再问,才反过味来答“康桥”,要注意问题的思考价值。

第十、这次送教我带去的老师是吉大附中崔巍,这是一位毕业十年的年轻老师。对语文教育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讲的是一个综合课,题目是《趣谈戏曲》。这节课在我们承办的国培计划—示范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已为来自11个省的骨干教师们交流过了。这次到汪清再为老师们上一次。我认为,这节课首先为语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让我们考虑语文教育的语言教育、文学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问题。同时也为语文课堂教学大容量的有效教学效果做了一个说明。课堂中出现了好几种戏曲样式,作为国粹的京剧、苏三起解、二人转小冒等都走进了课堂,学生们依据已有的经验参与,一会儿说,一会儿唱,老师还有质量很高的京剧范唱,学生参与度极高。而且不忘语文教育的功能,在教学环节中重视了唱词的分析和鉴赏,落在了唱词的分析上,努力做到语文教育的任务不偏失。相信学生都有所得,听课的老师们也有所得。为语文教学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样态。也让我们考虑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让人欣慰的是,在课上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理念。比如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唱词。课件为学生服务,没有就唱不了,课件具有必要性。课件使用的时机也比较准确。为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也不强求一致,可以唱几句,哎哟哟也行。学生已开始喜欢戏曲了,为学生的内心注入了吸纳多元文化丰富自身综合素养的种子。

这里我的主要建议不是大的方面,是一个细节,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课堂语言也是需要提纯的。比如,老师几次提出“我想让你分析的是——”,我建议改为“我想请您分析的是——”。老师的课堂语言最后要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话语方式也是老师素质的一部分。作为教育专家,要推敲教学用语。

上一篇:学材建议书申请书下一篇:村便民服务室考勤考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