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意爱情诗歌

2024-05-01

雨意爱情诗歌(精选11篇)

篇1:雨意爱情诗歌

雨意爱情诗歌

烟雨满楼

倚阑远眺

细点着雨意

回眸此间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绵绵细雨

一把雨伞

牵起绵绵的心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更待明日卿伴君

我望雨儿一秒钟

雨儿笑我太痴情

我吻雨儿一分钟

雨儿拥我太痴狂

我一直想要

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和着风伴着云

有你陪在我身边

倾听我快乐感激的心

我愿作一片云

风儿是你

云儿随着风儿飘

缠绵到天涯0

你若是一个树

我做你树丫的一撮叶

只为风来时

一瞬的相偎

我愿是你手中的烟

在你的指间慢慢燃烧

化作一缕烟侵入你的`肺

依附你的身倾听你的心

然,细雨霏霏湿衣襟

冷风飕飕透心凉

满眼苍茫雾如烟

风剪芙蓉雨伴泪

篇2:雨意爱情诗歌

听!夜雨敲窗,声声阵阵,不甘寂寞。一帘疏雨惊梦醒,今夜再无睡意,任飘摇的思绪,在雾雨中漫飞……

一个人,喜欢举伞细雨中,将脉脉情怀,付诸雨丝。雨滴落在伞上,淋湿了伞下的心……走在微雨里,新凉丝丝萦怀,雨湿的芳草径上,梨白点点,盈满珠泪。拾起心香一瓣,深嗅,却被它的泪滴沾染了面颊……

微云淡拢雨疏绵,

小径梨芳落痕残。

难释春风无限恨,

犹挂珠泪满枝干。

这首《微雨梨花》,是我在去年最寒冷的日子里,对春天的怀想。而今时值清夏,再逢夜雨,忆起梨花的芬芳素靥,心,仿佛又被花雨打湿了,有些许的寒凉。记得春日,微雨里,用相机摄下雨润梨白、蔷薇着露、细草含羞,雨中始终有着别样新意。心,欣喜着,粘泥湿鞋袜也在所不惜。

喜欢独自一人,听雨南窗下,静坐一隅,淡茶一盏,任茶香袅袅,思绪在雾气中游离,在诗词的画卷里缱绻。

入王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禅意梦境;听苏轼“古调独弹,每逢暮雨倍思卿”情思倾放;品晏小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无语落寞;观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淡定……。

一个人,迎窗而立,临风听雨。一首《再湿西湖雨》,伴我雨润的心情,淡淡的.,雾般缥缈……

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

断桥绢伞,黑白了思念

谁在船上,写我的从前

一笔誓言,满纸离散

雨~~~站在湖边

雨~~~遥望北岸

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

断桥绢伞,黑白了思念

谁在船上,写我的从前

一笔蝴蝶,满纸离散

我的告别,从没有间断

西子湖上,一遍一遍

白色翅膀,分飞了流年

长叹一声,天上人间

雨还在下,淋湿千年

湖水连天,黑白了相见……

若人生的初相见,能在西湖烟雨中,那会是怎样的烂漫与诗意,花纸伞下的邂逅,是绵延不绝的雨丝,点点滴滴万千缕……。

小时候的我,读过刘半农的一首诗——

我来北地将半年,

今夜初听一宵雨。

若移此雨在江南,

故园新笋添几许?

当时读后,心生懊恼。北方半载的一场喜雨,也要被作者移往江南,去圆他的故园梦。而江南,那是以烟雨诗情著称的,怎就这样贪心!而今想来,禁不住哑然失笑。童年的那场雨梦啊,温暖而遥远……。

独羡那雨中蓑笠翁,在烟江绿意深处,独钓桃花清潭水,细雨斜风醉不归。纷繁琐事无相关,群山为伴鹭为友。是漫天飞卷的云朵,徜徉诗意逍遥里。

又羡那卷帘的伊人,嫣红染颊酒未消,不道绿肥红瘦,却道海棠依旧。展素笺几页,书淡墨几行,蝇楷小字,娟秀典雅,是雨中盛放的海棠,娇羞万朵正怡人。

雨夜中作画,墨点芭蕉万千声,笔随帘外雨意浓。夜雨西窗共剪烛,问君何日是归期?雨窗下调筝,弦揉相思缕,韵传梦几回,素手难调千千阙,声声弦弦遣谁听?

收回吧!雨雾中的飘摇思绪,雨的诉说,暂且搁笔。

篇3:雨意爱情诗歌

关键词:文艺复兴,爱情主题,爱情诗

一、前言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运动,历经百年,席卷欧洲,一扫中世纪“黑暗时代”的阴云和桎梏,让人性的光芒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闪亮。亘古不变的爱情也在人性的照耀下,释放出了新的光彩。在这一时期,每种艺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情歌颂着爱情,爱情的甜蜜、圣洁、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尤得诗人的青睐。在他们的笔下,爱情呈现着不同的姿态,或芬芳,或温柔,或充满诱惑激情,或神圣光洁,每一个诗人,每一首诗,都言及一面,共同描绘出了一个绚烂无比的爱情的宏大主题。笔者选取了这一时期的三位诗人的三首爱情诗,希望在比较分析中得以一窥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爱情主题的独特表达。

二、爱情观的演变:从斯宾塞到马洛到多恩

谈到爱情,无论细腻与否、崇高与否,我们总会想到恋人间炽热的感情或是二人世界里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然而在爱德蒙·斯宾塞的《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写在沙滩》一诗中,人们在浪漫主义诗歌中体会到的奔放感情,或是早已在古希腊戏剧中熟悉的壮烈行动却不见踪迹。诗中的女主角和“我”更像两位玄学家而非恋人,是在谈玄论道而不是在谈情说爱,称呼彼此时也让人感到并无热情,诗中出现的称谓也并非关乎眼前那具体生动的恋人形象,而常关乎诸如“不朽”、“美名”、“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尽管在诗人的心中,“你”的名字满是“光辉”,但只是“写在天国”;而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呼语,只是一句“自负的人”,听上去并无半分激情,不过是一句客观冷静的批论而已。诗中所言之爱,也并无一句关系到此处的二人,却是在写“我的诗”和永恒:“我的诗使你罕见的美德长留。”诗中的“我”更像是一位中世纪的骑士,只是手中的长剑变成了十四行诗,来为这位在诗中隐其容貌的女主角赢得“美名”和“光辉”。而这位骑士为她所有的行动也不再是仗剑天涯,而是化简为一个单调的举动:“把她名字写在沙滩”,这一行为既不与她相接触,又不会留下踪迹,因为“海浪来了”会“把那个名字冲跑”,这种行为更像是一位冥想者所为,而不像是会发生在相爱的恋人之间,而既然名字都被海浪冲刷得荡然无存,那么这一行为就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造成任何结果。而相应的,一整个的“她”形象也被化简成了一个纯粹的名字而已。即使这一“美名”可以得其不朽,除了一个空荡荡的符号,也别无它留了。尽管这是首爱情诗,但失其甜美,好像爱一经蒸馏,所有的感情便化云而散。

克里斯托弗·马洛的《牧羊人的恋歌》开篇便用热烈的祈使句邀请读者分享热恋中牧羊人的热情:“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斯宾塞诗中抽象的追求变成了热切的呼唤,美名和光辉变成了世俗的生活。诗中的行动也大多直接与相恋的二人相关,如若不然,也都表达着牧羊人强烈追求的决心和对被追求的恋人的由衷赞美。在一二诗节中,复数形式的主语“我们”引发了一系列行动。情态动词“will”一方面为他的爱人许诺了一个美丽光明的未来,另一方面显示了他愿意获得如此未来的强烈意愿。而从第三诗节开始,一连串由“我将”引出的动作又将牧羊人的意愿和决心显露无遗。无论诗中的“我”是“用成千的花束做床”,还是用“长春藤和芳草做的腰带”,都是为了“打动”“你的心”。细读此诗读者会惊异于诗中众多具体的意象,如“山谷田园”、“羔羊”、“鸟儿”、“玫瑰”、“长袍”等,和斯宾塞诗中“美名”或“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相比,无一不是具体生动的生活中的形象。所有这些具体的意象共同描绘出了一幅个人生活的生动图景。分析至此,我们应该注意到,两首诗中自然的意象是不同的。在斯宾塞的诗中,自然的意象只是作为纯粹的背景而存在。主题一经点亮,自然便又隐身于黑暗中了。而在马洛的诗中,自然便是光亮本身。“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是要生活在羔羊遍地、“风光明媚的山谷田园”。而再来关照主人公的形象,除去上文言及牧羊人的热切、主动和直接,诗中女主角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化了。从第三到第六诗节,一位被装扮得楚楚动人(头戴“花冠”,裙饰“爱神木的叶子”,身穿“最好的羊毛”做成的“长袍”,“纯金”的“鞋扣”,腰间“点缀着琥珀水晶”)、被尽心款待(用“银碟”“盛着”“美味”,“摆在象牙制的桌面上”),也被倾心所爱(他愿“用成千的花束”为她“做床”)的姑娘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牧羊人热切的话语中。然而,这位为人所爱的姑娘依然隐身在诸多意象中,只在这丰富的修辞中才得以存在。

斯宾塞诗中的姑娘没能出场,马洛诗中的姑娘只在比喻意义上才得以在场,约翰·多恩的《诱饵》则似乎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女人。从第二诗节起,诗歌不仅颂扬她热烈的“双眸”,而且在捕捉着她的行动:“在那流淌的浴池中游弋。”女人的形象再也不是抽象的名字,不是一袭华服,而是有血有肉、可以行动的女人。在诗歌中,女人的行为在“你就是自己的诱饵”一句中被浓缩成了一个诱人的“饵”的意象。这与第一诗节最后出现的一个意象遥相呼应:钩。“银钩”带给读者的是冰冷、锋利、无情和狡猾的感觉,而且是颇具征服欲望和主动性。这一意象连同诗歌开始时的其他意象,诸如“冷冽的溪水”、“滑滑的线”,给人的感觉远非舒适,而是令人讨厌、不安,这和诗歌戏仿马洛诗歌的开句“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我们新鲜的快乐也无边”给人的期待大相径庭。不久这种不安的感觉就成了一整幅爱之残酷图。其他试图赢得爱情的人必须“在苇荡中受冻”,“双腿也割伤”,或用“破网”,或用“苍蝇”做饵,诗中的女人却“无需如此伎俩”便可轻易赢得爱情,因为她便是“自己的诱饵”。虽仍是被追逐的对象,她因其美丽而卓尔不群,可以去引诱男人而不需要男人用永恒或是美满的生活来诱惑她。读者也几乎无法像在斯宾塞或是马洛的诗中那样清晰地找到一个追求者,在这首诗里,只有以鱼群形象出现的一群求欢者的群像。因为被“诱饵”“所惑”,这些从“每条河流”游来的鱼都“欢喜着要去捕获”她。诗中之爱更像一场游戏,充斥着诱惑,伎俩和捉—放的过程。“诱饵”这一意象也不仅仅存在于隐喻层面,而是处处保留了其实体层面的质感,诸如“hook”、“amorous”、“catch”的字眼总蕴含着强烈的性爱含义。与斯宾塞诗中抽象的概念或是马洛的田园生活相比,《诱饵》言性更详、更直接、更具体,但一旦被钩子钩住,爱的残忍、冷酷和无情就像肉体上的疼痛和流血一样具体。

三首诗虽同为爱情诗,但诗中之爱各不相同。斯宾塞抽象理想的爱也许比马洛田园的生活更久长,却全无生活赋予爱情的真实感。同样真实具体,多恩笔下充满诱惑的性之爱更强烈,却也因强烈而蒙上痛苦的色彩,失去了斯宾塞诗中的纯洁和马洛笔下的真挚。但我们很难在三首诗中辨析出清晰的线性发展。如果说多恩和马洛的诗比斯宾塞的更具体,这种抽象也许只是斯宾塞的个人风格。同样的主题在莎士比亚的18首十四行诗中具体生动得多。斯宾塞诗中无足轻重的自然在马洛的诗中成了关键,而这种对自然的青睐又未能延续;在多恩的诗中,曾经甜美的自然意象成了粗砺的“苇荡”、“壳与杂草”。女性形象似乎在三首诗中得以加强,逐渐清晰。但热恋的牧羊人也不曾热切地描述爱人的形象,具体的饰物、用具掩住了具体的女性形象。就此而言,马洛笔下的牧羊人和斯宾塞的冥想者也非判然不同。他们都掌握着爱的控制权,不够关注自己的爱人。只有多恩笔下的女人,抓住了“线和钩”,占尽先机。尽管如此,多恩诗中的女人也只是被赋予了性的诱惑力,而非爱的权力,所以说,多恩也未能树立起一个恋爱中的女人形象。

三、结语

虽然简化是危险而有害的,但如果说爱因其多元而又多元化的表达倒是无妨,上文所述的三首诗足以证明这一真理。爱情在斯宾塞的诗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在马洛的诗中跳动着温暖的脉搏,而到了多恩的笔下,感官的享受与诱惑写成了爱的另一旋律。正是这种缤纷多彩才让爱得以永存,也让爱得到了诗人的青睐。多元化的表达和多样化的呈现共同描绘着爱的美丽图像,这在漫长的中世纪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为后世的诗人们开拓了空间,任他们用更强烈的感情、更大胆的言辞去尽情地表达爱。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

[2]夏尚立.英诗和英国诗人——从伊丽莎白时期到现代[M].中国: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5.

[3]刘炳善, 罗益民编.英国文学选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4]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篇4:雨情雨意写景作文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的雨巷,竟是如此高洁,如此风雅,如此惆怅,如此哀怨,如此淡漠,如此惆怅,如此芬芳,如此醉人。

而我从不曾知道,雨是这样淡雅,这样飘逸,如此浪漫,如此风情;我也从未感受过油纸伞的典雅,从未闻到过丁香的芬芳,从未走过悠长的雨巷,从未表过缠绵的愁绪;我更不曾赏过南方的雨春,不曾赞过北方的雨季,不曾看过国外的`雨帘,不曾慕过异国的雨幕。

我只知道牛毛细雨贵如油。毛毛的细雨像针尖一样从天而降,轻绵绵的,飘忽忽的拂过梢头,擦过枝头,吻过河面,亲过地面;淅淅沥沥的、密密麻麻的雨丝慢慢渗入泥土之中,松软了大地,滋润了万物,送来了甘酿,带来了生机。

我只知道滂沱大雨似倾盆。不多情,不冷清,不柔和,不缠绵,不优雅,不飘逸,反而多了几分急躁,添了几分刁蛮,增了几分泼辣,有了几分狂野,染了几分粗暴。那噼里啪啦的雨点猛然砸下来,像万马骏马奔腾而过;那阵阵的雷声呼啸而起,像百万战鼓在震颤;那道道的闪电轮番上阵,像千万巨斧在劈裂天幕,这风声雨声雷电声,瞬间就把明亮的人间变成了昏暗的地狱。

我还知道秋雨绵绵含幽怨。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写到“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秋雨多情,竟是那么凄凄惨惨,那么凄凄切切,那么悲情悲伤,那么幽怨含恨,那般缠绵悱恻,那般孤独寂寞,那般惹人泪下,那般叫人怜惜。花自飘零水自流,秋花已败,秋草亦黄,秋夜漫长,秋烛难伴,秋风有意,落叶无情,黄花有气,人心有怨,大雁有愁,佳人有恨,此般郁气,真可谓“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这般各中滋味,正如是“秋雨凄凉花溅泪,凭阑渐冷青衣。”怎一个愁字了得?

篇5:雨意散文

(一)

四川。成都。好竹。好雨。

那样男子,那样女子。

那样男子,有深眸,有轻笑。修长挺拔,如竹,款款;如玉,精良。闯进最低尘世,优游从容,平和良善。的四川天悲地恸,等待这样的目光,春风和春雨,祛了寒,留了暖。他掮了故事,从遥远来,一路风尘,生命却祥和恬淡,如三月风,如三月雨。如少年的初梦。

如故乡远去的年华,年华里往事隐隐。

那样女子。回首便无限宛转。回首便留了情意。成都,这平常的城市,因美女而风情。圆圆走在阳光里,任杜甫草堂的竹摇曳,任春日的风煦暖。她似花开,花开了,伊人来。

那样女子目光淡雅羞涩,春天了依然如斯。他在杜甫草堂骤见她,默立,不语。她含首低眉,那一笑。他亦笑。并了肩去小吃街,去冷饮店。她的目光隐约深远,含了淡淡愁,她看他,她不语。她默然而笑。他突然装了小猪给她看。她笑。他笑。

忘却种种,只有今昔。

成都之夜,有安静的繁华。她拉了他去夜的广场,乐声甜美轻盈,如云,如溪,飘远了,流过来。他看她起舞翩跹。他含了笑,在眸里。背后,成都夜色浓浓。

这样一座城。

有雨来了。躲在小小雨蓬下,他们不相望。说起曾有过的韩国女友,他微笑,敛了眼睛。圆圆有片刻不语。成都雨雾空蒙,好大的世界。

(二)

告别,如果在春天。

阳光如雨。

杜甫草堂的她心神不宁,那麽飞快地冲出屋门,斜倚了门框,无限娇羞与甜。她请了假,不及回应便飞奔而去,像春天里翩翩的蝶。

请他吃肥肠粉,那麽浓烈而强悍的味道。而他是清风明月。只是阳春味道。她在夜的光里颔首,说我喜欢吃肥肠粉的男人。

纵然喜欢。

他已远走。

她买了他喜欢的东西,买了杜甫诗集,赶到机场。他在安检处翘首而立,没有什么比这种等待安静和甜蜜,最好的时节。最好的人。在机场咖啡厅,她的心思有了默契的回应,他一再滞留,眼神干净而不舍。早已沧桑的女子,忽然在这春日微笑。

他即将登机,她挥手道别。这别在人生里,注定而不可多得。他注目,目光摒却千万种,只有惟一。回首来,她痴然相向,依然那手势。他是懂得的男子。懂得便不想负。他留下来,再留一天。不说为她。

什么都不需说。

退票处徘徊的他,高大英俊,儒雅贞静。虽然是滥俗的词,也只可形容这韩国男子。她低了头,低了眼,是想躲的鹿。

想逃,已无处去。

回到他住的房间,她已不胜。他迟疑而终于狂热的吻,告白了一个湖一样清澈幽深的男人深埋心底的`热烈。

迷醉之中,她终拒绝。拒绝最后的给予。她骨子里,是传统女人。他在距离之外,看她,忽而笑。她亦笑。是有了情的,有了情更该珍重。

她懂得。他懂得。

深夜。街头。她用零乱眼神看他,落寞与忧伤,令他惊愕。她小声说我结婚了。他无言,片刻离去,剩下成都的冷雨,冷了世界。

狂乱的夜。她站在亡夫的遗像前,听那电话响了,她只有苍白,流泪。还能怎样。往日不是一场空。不是刻意的苍凉。生命本如斯。本是如此颠狂的悲。

她病倒。他明了她的心。他给了她一个人所能给予的最真切的,最深重的关爱。

篇6:雨意花间-散文欣赏

雨总是给人一种温润多情的遐想,就如同一位多情善感的女人,充满了诗情画意,激荡着心尖尖上的那些梦想——

每到下雨的时候,成天忙碌的心不知不觉就会松驰下来。雨,让人在平时不曾有过的那些思绪和诗意会悄然潜入心底。

我喜欢下雨的感觉,那细细的雨丝,密扎扎的镶钳、缠绕在心间,那些淡忘或被遗落在心底一角的情丝就被勾了出来,清晰而明净的滴入眼帘。剥去生活的粗糙,剔除尘世的纷扰,谁的眼泪在雨中飞舞?庭院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一个人常常倍感孤独寂寞时,只有雨在陪伴着自己,那丝丝缕缕的雨,穿过时空的长廊,带我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梦境。

江南的六七月间陆续进入梅雨时节,雨水总是格外地多,小城的亭台楼格轻笼在一片迷茫的雨雾里。街头昏黄的路灯光影里,总能看见无数纷然飘洒的斜细的雨线,被湿凉的风吹得不停地改变着方向。五颜六色的伞影晃动,匆匆行走的行人似乎没有表情,雨雾里耀眼的车灯骤然把斑马线照得雪白,那街边被雨水打湿的垂柳、玉兰、桂树和月季色彩变得深冷清艳。行人的匆忙、纷乱的雨丝,总是让人感觉出某种与往日不同的情境。

入夜,一个人静静地听雨,挡雨栅上滴滴答答响个不停,周围安静得除了雨声什么也听不到。倚窗听雨,忽然间就希望能眼前有几株芭蕉,风竹摇曳,残荷滴雨,都是动人的.雨中意境。“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读到这样的诗句时,心里便荡起微微的愁波和一些不知的情丝。那如梦幻般的雨雾,氤氲在心头,那江南的枝头青梅、乌篷船和若有若无的缥缈笛声。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宁静而蕴藉的古典雨境啊!

想象着江南雨季里,一个古典的雨季之梦。一个美丽的女子,一个优雅带着淡淡的忧愁的男子,在这多情而浪漫的雨季里牵手走来——悠长的江南雨季总是让人想起远古时那芬芳的爱情故事。

伸手接住丝丝雨意,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了你紧锁的眉宇间深藏的那些不为人所知的故事。是否?我就是你前世那个多情又多愁的女子?是否?你就是我前世今生苦苦等待寻觅的那男子?在这梅雨时节,在这丝丝缕缕的雨绪里,花香满衣、惊鸿一瞥——人面娇颜与粉红桃蕊焕然相映,是否?我纤细的指可牵住你渐远的衣襟,空中飞舞的泪雨,是否?会让你想起那曾经的誓言,前尘旧事里有多少伤痕在翻飞,流年不再,光阴如许里,我却依然只看见雨中那熟悉的背影。

篇7:中西爱情诗歌之比较分析

一、从爱情观进行比较

自世界诞生以来, 爱情便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了。爱情也是一个神圣的名词, 人们在上面倾注了那么多的想象力, 文学艺术又以其为主题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美的散文, 由此看来, 爱情, 是一种极其美好的情感。

不过, 由于民族性格的差异, 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 历史背景的迥异, 也就导致了中西方的爱情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在文化地位上是不同的。西方对爱情无疑是推崇的, 很多文艺作品中都能找到爱情的影子, 而且西方诗人也大胆地以爱情为主题创作诗歌来表达对心仪之人的恋慕之情。希腊神话中就有很多有关爱情的美丽神话, 这本身就让人对爱情充满着向往的心情。

相较于西方, 中国却以含蓄为美, 这也就决定了在中国, “爱”这个词似乎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况且中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 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导致爱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中国古代更是注重三纲五常, 注重婚姻, 主张“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并不认为男女之间在婚前有要见面培养感情的需要, 仅仅是顺从父母的安排就是乖顺, 否则就很可能被认为是顽劣, 没有礼教。这就几乎忽视了爱情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将亲情、友情放在爱情之前, 他们认为“兄弟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 所以说, 爱情在中国是比较轻视的存在。

二、从诗歌内容进行比较:慕与怨

中西诗歌在表达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而中国爱情诗更加出彩和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表达恋人之间相思别怨和悲欢离合的名篇。众多西方爱情诗大半写婚约之前对爱的渴慕, 称赞容貌, 诉申爱慕者居多, 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你比夏天更美丽温婉。狂风将五月的蓓蕾凋残, 夏日的勾留何其短暂。休恋那丽日当空, 转眼会云雾迷蒙。休叹那百花飘零, 催折于无常的天命。唯有你永恒的夏日常新, 你的美貌亦毫发无损。死神也无缘将你幽禁, 你在我永恒的诗中长存。只要世间尚有人吟诵我的诗篇, 这诗就将不朽, 永葆你的芳颜。

中国爱情诗写婚前热恋的少, 大半写婚姻之后之情。其中绝大多数是抒发相思别恨之情, 所以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在中国古代爱情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如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中西方诗歌就其内容整体而言, 西方爱情诗中充满的是轻松活泼的爱情气息, 无论这种爱情存在与否;而中国爱情诗中怨的成分远远多于积极明快的成分。

三、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比较:直接简明和含蓄委婉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在他《一朵红红的玫瑰》中写道:

“啊, 我的爱人像红红的玫瑰, 在六月里开放;啊, 我的爱人像一支乐曲, 乐声美妙、悠扬。你那么美, 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涸竭, 直到四海涸竭, 亲爱的, 直到太阳把岩石消融!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只要生命无穷。再见吧, 我唯一的爱人, 再见吧, 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 我的爱人, 即使万里相隔!”

诗中对爱人和爱情追求和赞美可谓是直白露骨。西方诗歌往往表意直观明了或激烈张扬, 其情感奔涌如暴风骤雨, 汹涌澎湃, 常常是以主体感发而始, 虽然也借物渲染烘托, 但目的均在凸显主体, 创造出一种显性的“有我之境”。而中国传统诗歌往往讲究含蓄隐晦, 表情达意委婉多致, 充分借助环境因素, 以物起兴, 借境烘托, 被表达的主体似隐似现, 或了无痕迹, 让人难以琢磨, 大多创造出一种“无我之境”或“超我之境”。例如苏轼的《蝶恋花》:

花退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总体而言, 在表达方式上, 西方诗歌以直取胜, 中方诗歌以委婉取胜;西方诗歌以深刻取胜, 中方诗歌以微妙取胜。

篇8:梨花溅雨意笙歌作文800字

人一生能有多少知己?一起走下去也不容易。秋风吹起,勾起夏日淡淡的回忆,那个夏天,我认识了你。

初次相识那天,你露出甜甜的笑容,唇齿微启。一句“你好”,成为盛夏最美的声音。你用你的手,紧紧牵着我的手,在操场上静静地走。我们谈心,我们嘻戏。只因为你摔了一跤,便哭得梨花带雨。我叫了声“小花“,你如花朵般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小花,你坐在我身后最合适的位置,我坐在你前面学着知识。上课时,我们都是老师最忠实的听众,你不打扰我,我不打扰你;下课时,我们是最亲密的玩伴,你来说说我,我来谈谈你。你说。当我轻抚你额头的时候,当我关心你身体状况的时候,最像一位慈爱的母亲,于是便有了最可爱的一对母女。我很健忘,有时都会忘记带笔,你二话不说将笔袋拿出说:”选一根让它最适合你。“还记得上个下雨天,你我同用一个雨披,我往左一点生怕你淋着,你往右一点害怕我冻着。伴随着阵阵雨滴,两人的互相谦让成了最美的`回忆。

其实,我很感谢你。每当我被人讽刺孤立时,你总会讲笑话将我带进一个世外桃源里。没有人愿意陪我哭陪我笑,陪我唱歌陪我闹,而你却轻声说”可以“。是否可以感觉到,一株小草从石缝中坚强生长出来,它日日夜夜和坚石为伴,甚至感受不到这世界的美丽。

一天,梨树上一朵白净纯洁的梨花掉落,面带笑意。正如现在的你,用眼眸融化寒冰,将我温柔抱紧。这个世界有太多无法预料的注定,就好象平凡的我遇上美好你。你是所有未来的期待,亦是所有过去的终点,你是所有现在的情绪,亦是所有感慨的主角。有一张笑颜,无论遇到多少荆棘依然可以坚持最初的恬淡与天真。不离不弃不改变不忘记.,我只希望这样而已。我们是那般相像,彼此又都是自己。

我们爱音乐,而你存在我深深地脑海里,我的心里,我的梦里,我的歌声里。我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我希望我们可以一直一起走下去。

篇9:雨意爱情诗歌

回程的路上,经过那家买蛋糕的店面,天蒙蒙亮的六点钟,已经开始新一天的生计。走进去,买了一些刚出锅的蝴蝶酥,却没有最热的那款爱吃的原味蛋糕。凌晨四点就开始准备的他们,依旧是没能赶上最早一批匆忙的旅客。结账的时候收到她的消息,是她在车站的见闻,诗一般的她眼中的世界一字一句的浮现。

雨意朦胧的上海,行人匆匆而去。双腿由于运动会过分活跃而深感疲惫,只好要了一份包子、豆浆、茶叶蛋慢慢走、慢慢吃。仿佛一夜之间又回落到孤单、寂静的世界中去,那些热闹和喧哗不过梦一样。

而就在12个小时之前我们还撑着一把伞出去寻觅美食,搜寻那些散落在路边的摊贩。口感清脆的锅盖饼,冒着热气的滚烫的茶叶蛋,还有巷子尽头特色的馄饨,就这样得以饱腹。靠在店家窄小的房檐下排队购买网红蛋糕,从店员手里结过冒着热气的蛋糕,不知道为何那一刻就幸福到极点。

细风微雨中回到住处,已然打湿了衣物,徒劳的甩动衣物试图抖落沾上的水汽。那一刻,突然记起许久前看过的剧,外出的男女生遇雨,男生跑去买伞,挑挑拣拣,却买了一把妖艳的红伞回程,两个人在伞下小心翼翼的,试探着不肯靠近、也不曾远离。不知道他们看到沾了濡湿的衣物时会不会感到一种甜蜜的负担。像我这样总是喜欢一个人撑伞、行走的人,从来不知道撑一把伞不仅仅是撑一把伞,还包含着想要照顾你这样隐匿的心情。

洗漱的间隔,家里人打来了视频,翻来翻去的打岔、不肯好好说话。谈起外婆,说她老来糊涂,打电话不接还以为是咋回事?原是隔壁邻居的母亲去世她去瞧热闹。说起来话就变的很长,说她床上躺了十几年了,这一去也是解脱。这位邻居是我认识的,念大学回家还见她好好的,我也毕业不过两三年,怎么就十几年了?不知为何家里人的虚指总是快的令人心惊肉跳,大把大把的时光就这样在他们的口中流逝,就像是好日子已经到头,接下来再怎么过都无所谓一样。有时候我也会有这样的恍惚,比如那时我听见吹风机嗡嗡的响着,脑海里浮现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第一次说话的情景,第一次去找外教的情景,就好像渡过了人生的漫长时光,真的掰着指头去算却发现不过短短几年光景而已。

深夜里对谈,谁也说服不了彼此,像生长在同一棵树上的两棵枝丫、渐生渐远。“我还爱你,但不喜欢你了。”年龄渐长之时突然明白了这些句子的重量,我们又怎么能保证呢?永远不改变,永远充满热情?所以我们都珍惜、那些得之不易的过去,那些不敢想象的未来。是爱的,但可能不会喜欢。所以总是伸出彼此的利爪,把伤害留给了最亲近的人。

篇10:雨意爱情诗歌

关键词:克罗斯蒂娜·罗塞蒂,爱情,诗歌

克罗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拉斐尔前派女诗人和虔诚的盎格鲁天主教信徒。她的诗歌主题涉及爱情、自然、幻想、死亡等,她还创作了一些儿童诗歌、祈祷词和散文。[1]她的诗歌轻灵、飘逸而又忧愁、伤感、洗练、隽永,富含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一、对于尘世之爱的悲观想象和天堂之爱的虔诚向往

诗人被人们称为先知,他们用敏感的心灵去洞悉世间种种,揭示生命的真谛,克罗斯蒂娜尤其如此。年幼的她对女性爱情命运有独到和犀利的见解,然而超乎我们想象的是十三岁的罗塞蒂就对爱情持一种悲观的态度。这种情感在她1843年创作的诗歌“爱情与希望”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这首诗中,说话人谈到了爱情和实现它的可能性的问题。诗的第一行以一种令人沮丧的口吻明确地告诉读者“爱情永远存在于天堂”,而世人只能无助地空期盼,却得不到它,正像诗歌中提到的那样,“那是希望无法踏足的地方”。在这里爱情与希望被截然分开,似乎人世间爱情的实现只是痴人说梦,颇有杜甫《赠花卿》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意境。接着在第二节说话人又点出:

爱于心灵最深处根植,

它不会终止,

即使当生命的血液喷涌,

我们感受到它的多情,

从那才下唇边,

又上心间的名字。

在外部世界,爱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可是任何艰难险阻也不能熄灭在心中熊熊燃烧的挚爱与激情。本诗节逼真地描绘出了一个失恋者的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对爱侣避而不谈,然而在内心深处却怎么也挥之不去关于爱人的记忆。进而在诗的最后一节,说话人强烈地肯定了爱的永恒,并向世人宣布她将和爱人:

飞升苍穹,

希望虽然应该放弃,

甜蜜的爱情将得到永生,

因为天堂那完美的爱与福佑,

将是我们的宿命。[2](第83页)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世间的爱情无望了,但是诗人寄希望于天堂的爱情。

二、对爱情性质的认识———多变与短暂

如果“爱情与希望”强调的是人世间爱情的渺茫,把实现爱情的希望寄托于天堂里的幸福,罗塞蒂的其他诗歌则表现了爱情的无常、易逝。理所当然,悲伤和无助代替了欢快和乐观的语调。在“短爱”中,爱情被拟人化了,成为了一个恋爱中的少女,温柔、可爱,天真、纯洁。然而,尽管她可以在晴朗的夏日里如花般绽放,但是她只能在自己的闺房中蹉跎青春,就像花朵纵然美得无以伦比,可是“隐藏在人迹罕至的泉边”也是惘然;虽然她的温柔如春风般温润,但是没有爱人的关爱她只能“在低矮的树丛中叹息”;虽然天后能统治一切,但是她只能是默默无声的。更糟的是,即使是在闺房中的“花朵”、隐藏的“泉水”、叹息的“微风”和无声的“天后”也无法逃脱香消玉殒的恶运:

而晓风的温柔吹拂,

也常常伴有瘟疫袭来,

流水也会被沾污,

在奔腾入海之时,花儿必定会快速凋零,

爱也只能存活一天而已。(第84页)

在这首诗中爱的拟人化、花儿等意象,和现实的爱情交织在一起,并在不知不觉中互相转换,以自然事物的易逝来比喻爱情的短暂。在看似简单的诗句中,不仅向读者展示了爱情的这一性质,而且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过着非常被动的生活,她们不可以踏出房门,唯一能做的是一边消极地等待爱情的到来,一边忍受着生命在叹息中枯萎的无奈。然而爱情的到来却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在短暂的甜蜜之后是永恒的消逝。

正如批评家杰罗姆·麦克甘说的那样,克罗斯蒂娜·罗塞蒂“是十九世纪英格兰最难以琢磨的女性”[3],在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女性情感的真切描述,并且也体现出其个人思想的矛盾和辩证性。一方面她在诗中强调人世间的爱情是无望的,短暂的,另一方面又对在天堂中实现永恒的爱充满了信心。在诗人看来,尽管爱情是易变而短暂的,但是它仍然值得歌颂的。例如在“博爱”中,说话人勇于直面和接受爱情的短暂,以及其它美好的事物的易逝,并且赞颂那昙花一现的美丽。然而,即使是在美必然消亡的“凄凉的世界”中,说话人却始终坚定对爱的信念:

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死亡,除了爱,

因为信仰和希望将在上帝的博爱中融合。(第84页)

这里罗塞蒂转而向宗教信仰求助为诗中的说话人寻求慰藉。

三、“爱情”———对爱情的想象性理解的形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行,却已集中地体现了她对爱情意义和内涵的非凡的诠释。

爱是所有的幸福,爱是所有美的化身,

爱是头上的皇冠花白;

爱是唯一永恒不变的责任;

爱在无数故事中记载,

并激发出无尽的荣耀。(第97页)

诗歌的第一行将爱情描绘成能够带来所有美和幸福的神奇事物。第二行爱情被比喻成花白的皇冠,这一比喻使人联想起耶稣临死前所戴的荆棘之冠。这两行诗暗示着人间堕落的爱情可以通过上帝的爱来得到救赎,因为上帝是为了拯救人类才创造了耶稣。第三行爱情被理解为“永恒不变的责任”、第四行表明爱情作为“无数的故事”中永恒的主题,不仅反复出现在诗歌和烂漫传奇等这些易变的、堕落的、尘世的文学作品中,而且暗示了上帝自身的“无数的故事”,在上帝永恒的爱中包含并取代了这种文学作品。在这首简短抒情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爱情的全部感悟,并集合了她在以后诗歌创作中,对爱情探索的全部主题。

总之,这些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早期爱情观,而且还倾注了她对于女性情感的描绘和对女性如何面对爱情挫折与背叛的思考,尽管在那时她还不能对这一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为她今后探索女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Everett, Glenn.The Life of Christina Rossetti.University of TennesseeatMartin, 1988.http://www.victorianweb.org/authors/cros-setti/rossettibio.html.

[2]Rossetti, Christina Georgina.The Poetical Works of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M].London:Macmillan&Co., Limited, 1935.

篇11:雨意爱情诗歌

一、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和永恒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以抒情为主,通过对美的事物和景物艺术化而迸发出激情,其委婉的诗歌表达形式是动感的, 更是其内心情感的呈现,形成了高度的思想概括。虽然诗歌创作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然艾米丽·狄金森的独特之处在于, 其所创作的诗歌是运用委婉的语句表达真情实感,使得读者在阅读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时,要从诗歌的艺术性角度对诗歌创作内容深入体会,以从诗歌中能够准确地捕捉诗人的创作意境。与其他的诗歌作品相比,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不仅感性、浪漫,还充满着哲学味道,透过简短的诗句,就能够从中悟出人生道理。

比如,艾米丽·狄金森在创作自然景物描写的诗篇时, 并不是对单纯的景物以感想,而是更多地赋予了景物以道德意义。以“冬日的斜阳”为例:冬日的午后,有一道斜阳。 ……每当它来临时,大地屏住呼吸。

这首诗歌中,“冬日的斜阳”所象征的就是死亡,当斜阳来临,“大地屏住呼吸”,浓重的死亡气息被暗示出来。 当能够感悟到诗句的字里行间中所透出的死亡气息时,诗歌已经不再浪漫,而是笼罩着悲哀和凄凉。但是这种死亡并不压抑,而是被诗人赋予了“永恒”的意念。当人的心灵因死亡而受难之后,就会在道义上奔向“永恒”。在这里,诗人将自然界人性化描绘,从自然现象中挖掘自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探索对生命的热爱。

二、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爱情和永恒

艾米丽·狄金森虽然一生未婚,但是其对爱的追求是执着的。在艾米丽·狄金森所创作的诗歌中,近150首所描写的都是“爱情”,却更多地表达了爱情中的“挫折”和分离的痛苦,那种对幸福的渴望以其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即是其爱情歌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毫无做作的真情表达。所以,艾米丽·狄金森的爱情诗篇更为感人至深。

在艾米丽·狄金森的一生中,先后结交了本杰明·富兰柯林 ·牛顿、牧师查里斯·沃兹沃斯和法官奥蒂斯·洛德。直到其去世的前两年,还在与法官奥蒂斯·洛德保持通信,但奥蒂斯·洛德不幸患有中风去世,两年之后,艾米丽·狄金森也因病去世。可见,爱情是艾米丽·狄金森一生中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也贯穿于其所创作的诗歌当中。比如,在艾米丽·狄金森所创作的诗歌 “甜蜜的爱情”中,就将其一生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来。

雏菊静静地追随太阳

……

她羞怯地坐在他脚旁

……

爱情是甜蜜的!

我们是花朵,你是太阳!

在这首诗歌中,艾米丽·狄金森将内容的真爱刻画得极其丰满,特别是她对“太阳”的逼近,显示出对爱情的追求, 而无视权威,可见诗人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的勇气[3]。

爱情伴随着艾米丽·狄金森的一生,是其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有了爱情的存在,使艾米丽·狄金森看似孤寂的生活却充满着生机,这种生机已经注入其灵魂深处,转化为诗句而释放出生命的力量。

三、艾米丽·狄金森的美学思想

在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中所表达的死亡和爱情的永恒, 主要是通过其对生命本质的探索而以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解读艾米丽·狄金森关于死亡和爱情的诗歌,就可以对于其美学思想以明确界定,即美是一种永恒,但不是世俗的美,而是与灵魂相连的带有永恒意义的美感。在艾米丽·狄金森的著名诗篇“我为美而死”中所表达的观点就是,“为美和真理而死的人在墓地相逢。”透过墓地的场景,将美和真融为一体,可见艾米丽·狄金森对美的认识可谓是与真理相通的永恒, 在其内心深处,人性的表现更为深刻,并越来越引起关注。

综上所述,无论是死亡还是爱情,都是极具生命意义的。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中,无不贯穿着爱情和死亡,并将其作为主题在诗歌创作中划归为永恒。爱情是艾米丽·狄金森一生中所追求的幸福,死亡是一种客观存在。艾米丽·狄金森以极大的热情追求爱情,不断地探索死亡的意义,并使得灵魂的生命意义通过诗歌呈现出来,是一种彻悟永恒的境界。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女诗人,有“白衣修女”之称。在其默默无闻的一生中,创作了1700多首诗歌,其中的500多首以死亡为主体,更多的诗歌主题关乎到爱情和永恒。本论文旨在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进行解读,以寻求其理想的爱情,对死亡的超然认识以及所追求的超现实化的永恒。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雨意爱情诗歌】相关文章:

雨声雨意抒情散文04-22

雨意湿心-散文04-24

一只鸟的爱情悲剧爱情诗歌04-14

爱情诗歌范文05-15

诗歌爱情范文05-17

她爱情诗歌04-08

愿爱情诗歌04-10

悲歌爱情诗歌04-12

梁祝爱情诗歌04-12

西子爱情诗歌04-13

上一篇:【文献检索】期末论文作业下一篇: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