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香爱情诗歌

2024-05-03

冷香爱情诗歌(精选16篇)

篇1:冷香爱情诗歌

冷香爱情诗歌

别离的渡口

船只逐行渐远

你的身影模糊在我的.视线

摘一珠水草

夹在泛黄的日记里

留住你深情的眼眸

那些

唯美的心念

早已枯萎在秋的荒经上

往昔

沉浮在时光里

拼成了一副美丽而忧伤的画

我的思念

穿越了时空

开成一朵朵不败的玫瑰

夜夜哭泣

等待在岁月里的容颜

寂寞孤单

于佛前祈祷

不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在红尘世路上

你拥有最美的笑脸

唯愿佛祖保佑你

一生平安

只是当你老了

站在黄昏里回忆时

是否还会想起在最美的年华里

有一个人深情的爱过你

而你也真挚的爱过他

然后,然后让笑容和眼泪

一起挂在在苍老的脸上

篇2:冷香爱情诗歌

走在我前面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女人,以大山为背景,看她的背影更是显得弱小,梳理脑后发髻梳理得十分整齐,两缕黑发略微弯曲,自然地挂在两耳边上,看上去就像两个倒挂的黑问号。这是一个很爱美的女人,穿一件雪白的羽绒长衣,下身是黑色毛呢子长裤,色调与雪山很合拍,听说她的最后请求是要穿裙子上路,当然,遭到拒绝。

从后面还可以看到她的脖子,这女人肌肤很白,一会儿还会更白些——当她流干体内的鲜血。

她走路的姿势很难看,忽高忽低,深一脚浅一脚,东摇西晃就象喝醉酒的醉汉,不过我到不觉得滑稽可笑,甚至还有些佩服她。毕竟,她所戴的手铐脚镣重达二十五公斤啊。她走得很艰辛,显然已经出汗了,汗味儿飘进我的鼻子,很好闻的香汗味,也许是穿过冷空气的缘故,这香味儿也是冷冷的。

在这条山道上,我送走过三十五名死囚,但大多临刑死囚都没什么英雄气概,需要武警架着、拖着才能走向终点。你别看有些杀人犯作案时手段残忍,一旦踏上这条山道,连腿都迈不动了,非得连拖带拽才能拉到目的地。

刑场是山崖下一片开阔地,入冬后没人来过,没有脚印也没有落叶,积雪干净整洁,铺得很均匀,像一张巨大的尸布。

“请说出你的姓名!”我大声询问女囚。

“黄玉梅。”我知道,一个犯人从被捕到庭审,已经经历过无数次姓名核实,而大多数犯人面对这一次最后闻讯都难免情绪失控。这个叫王玉梅的,神态平静,吐字清晰。

我转身向身后的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大声报告:“执行死刑准备工作已经完毕,是否执行死刑,请指示。”

“依法执行死刑。”院长的语气正义凛然。

我掏出口袋里早已准备好的两根绳子,弯腰去捆绑她的裤脚。这是我们法警执行死刑时一个必要环节,因为绝大多数死刑犯都会在最后一刻吓得屎尿满裆,臭不可闻。

“请别……别弄皱我的裤子。”女犯人突然开口请求道:“我不会拉的,相信我。”

她居然连这也知道?我大感意外,站起身来,看着她的眼睛。

她的眼神中并没有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表现比较平静,我相信了,扔掉绳子,很客气地说,“你回转身跪下好吗?”我还是第一次对对死囚如此客气。

我掏出手枪,拉上膛,对准死囚背部心脏位置,扣动扳机。

“砰……”枪声回荡在山谷间,尸首扑向雪地里。七年法警执行官生涯练就出一项本领——一枪毙命。

我蹲下来验尸,白色羽绒服背部穿了一个小黑洞,过了好一会儿,血水才缓缓涌出,冒着热气,沿着羽绒服滑溜溜的表面,沿着缝纫线的间隙,滑向雪地,再蔓延开来,染红了大片的雪地。

这女人果然没有食言,她身上没有散发出大的臭味儿,就连鲜血也似乎没有腥味儿。山谷中枪声回音最后消失的时候,雪地上发出一阵“滋滋滋”的细微声响,那是热血浇入冷雪后发出的声音,一股冷暖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糅合了死者的最后汗水,产生出一种奇异香味儿,香得凛冽,令人全身发冷。

回程路上,家里打电话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五分钟前,老婆给我生了个大胖丫头。

我赶忙回家洗澡,刮脸,换了一身衣服,赶到了医院。

看见女儿第一眼,我激动得几乎要流眼泪,真不敢相信,这个漂亮的小东西,居然是我的女儿。我抱着婴儿,亲了亲她的小脸蛋,小家伙身上的味道真好闻,像一杯热烘烘的牛奶,甜甜的,逆腻的。突然,我感到胳膊一阵滚烫,低头一看,袖子湿了一大片。好家伙,尿了。

“给爸爸的见面礼呢。”岳母在一旁笑着说,她接过孩子,打开襁褓,孩子粉嫩的小肉身暴露出来时,一股异香飘散在空气中,原来暖烘烘的奶香味似乎有些异变,遭遇空气后变成一股带寒气的冷香。

奇怪,我怎么觉得这味儿那么熟悉,居然让我联想起刚才在刑场上闻到的异香。我把思绪收回,转身问妻子:“咱给孩子取个啥名呢?”

妻子指着窗外,说:“叫玉梅吧。”

窗外庭院里,一树腊梅傲寒怒放,冻蕊含香,小花瓣儿像黄玉雕凿出的一样。

篇3:冷香爱情诗歌

关键词:文艺复兴,爱情主题,爱情诗

一、前言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运动,历经百年,席卷欧洲,一扫中世纪“黑暗时代”的阴云和桎梏,让人性的光芒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闪亮。亘古不变的爱情也在人性的照耀下,释放出了新的光彩。在这一时期,每种艺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情歌颂着爱情,爱情的甜蜜、圣洁、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尤得诗人的青睐。在他们的笔下,爱情呈现着不同的姿态,或芬芳,或温柔,或充满诱惑激情,或神圣光洁,每一个诗人,每一首诗,都言及一面,共同描绘出了一个绚烂无比的爱情的宏大主题。笔者选取了这一时期的三位诗人的三首爱情诗,希望在比较分析中得以一窥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爱情主题的独特表达。

二、爱情观的演变:从斯宾塞到马洛到多恩

谈到爱情,无论细腻与否、崇高与否,我们总会想到恋人间炽热的感情或是二人世界里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然而在爱德蒙·斯宾塞的《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写在沙滩》一诗中,人们在浪漫主义诗歌中体会到的奔放感情,或是早已在古希腊戏剧中熟悉的壮烈行动却不见踪迹。诗中的女主角和“我”更像两位玄学家而非恋人,是在谈玄论道而不是在谈情说爱,称呼彼此时也让人感到并无热情,诗中出现的称谓也并非关乎眼前那具体生动的恋人形象,而常关乎诸如“不朽”、“美名”、“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尽管在诗人的心中,“你”的名字满是“光辉”,但只是“写在天国”;而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呼语,只是一句“自负的人”,听上去并无半分激情,不过是一句客观冷静的批论而已。诗中所言之爱,也并无一句关系到此处的二人,却是在写“我的诗”和永恒:“我的诗使你罕见的美德长留。”诗中的“我”更像是一位中世纪的骑士,只是手中的长剑变成了十四行诗,来为这位在诗中隐其容貌的女主角赢得“美名”和“光辉”。而这位骑士为她所有的行动也不再是仗剑天涯,而是化简为一个单调的举动:“把她名字写在沙滩”,这一行为既不与她相接触,又不会留下踪迹,因为“海浪来了”会“把那个名字冲跑”,这种行为更像是一位冥想者所为,而不像是会发生在相爱的恋人之间,而既然名字都被海浪冲刷得荡然无存,那么这一行为就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造成任何结果。而相应的,一整个的“她”形象也被化简成了一个纯粹的名字而已。即使这一“美名”可以得其不朽,除了一个空荡荡的符号,也别无它留了。尽管这是首爱情诗,但失其甜美,好像爱一经蒸馏,所有的感情便化云而散。

克里斯托弗·马洛的《牧羊人的恋歌》开篇便用热烈的祈使句邀请读者分享热恋中牧羊人的热情:“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斯宾塞诗中抽象的追求变成了热切的呼唤,美名和光辉变成了世俗的生活。诗中的行动也大多直接与相恋的二人相关,如若不然,也都表达着牧羊人强烈追求的决心和对被追求的恋人的由衷赞美。在一二诗节中,复数形式的主语“我们”引发了一系列行动。情态动词“will”一方面为他的爱人许诺了一个美丽光明的未来,另一方面显示了他愿意获得如此未来的强烈意愿。而从第三诗节开始,一连串由“我将”引出的动作又将牧羊人的意愿和决心显露无遗。无论诗中的“我”是“用成千的花束做床”,还是用“长春藤和芳草做的腰带”,都是为了“打动”“你的心”。细读此诗读者会惊异于诗中众多具体的意象,如“山谷田园”、“羔羊”、“鸟儿”、“玫瑰”、“长袍”等,和斯宾塞诗中“美名”或“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相比,无一不是具体生动的生活中的形象。所有这些具体的意象共同描绘出了一幅个人生活的生动图景。分析至此,我们应该注意到,两首诗中自然的意象是不同的。在斯宾塞的诗中,自然的意象只是作为纯粹的背景而存在。主题一经点亮,自然便又隐身于黑暗中了。而在马洛的诗中,自然便是光亮本身。“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是要生活在羔羊遍地、“风光明媚的山谷田园”。而再来关照主人公的形象,除去上文言及牧羊人的热切、主动和直接,诗中女主角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化了。从第三到第六诗节,一位被装扮得楚楚动人(头戴“花冠”,裙饰“爱神木的叶子”,身穿“最好的羊毛”做成的“长袍”,“纯金”的“鞋扣”,腰间“点缀着琥珀水晶”)、被尽心款待(用“银碟”“盛着”“美味”,“摆在象牙制的桌面上”),也被倾心所爱(他愿“用成千的花束”为她“做床”)的姑娘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牧羊人热切的话语中。然而,这位为人所爱的姑娘依然隐身在诸多意象中,只在这丰富的修辞中才得以存在。

斯宾塞诗中的姑娘没能出场,马洛诗中的姑娘只在比喻意义上才得以在场,约翰·多恩的《诱饵》则似乎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女人。从第二诗节起,诗歌不仅颂扬她热烈的“双眸”,而且在捕捉着她的行动:“在那流淌的浴池中游弋。”女人的形象再也不是抽象的名字,不是一袭华服,而是有血有肉、可以行动的女人。在诗歌中,女人的行为在“你就是自己的诱饵”一句中被浓缩成了一个诱人的“饵”的意象。这与第一诗节最后出现的一个意象遥相呼应:钩。“银钩”带给读者的是冰冷、锋利、无情和狡猾的感觉,而且是颇具征服欲望和主动性。这一意象连同诗歌开始时的其他意象,诸如“冷冽的溪水”、“滑滑的线”,给人的感觉远非舒适,而是令人讨厌、不安,这和诗歌戏仿马洛诗歌的开句“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我们新鲜的快乐也无边”给人的期待大相径庭。不久这种不安的感觉就成了一整幅爱之残酷图。其他试图赢得爱情的人必须“在苇荡中受冻”,“双腿也割伤”,或用“破网”,或用“苍蝇”做饵,诗中的女人却“无需如此伎俩”便可轻易赢得爱情,因为她便是“自己的诱饵”。虽仍是被追逐的对象,她因其美丽而卓尔不群,可以去引诱男人而不需要男人用永恒或是美满的生活来诱惑她。读者也几乎无法像在斯宾塞或是马洛的诗中那样清晰地找到一个追求者,在这首诗里,只有以鱼群形象出现的一群求欢者的群像。因为被“诱饵”“所惑”,这些从“每条河流”游来的鱼都“欢喜着要去捕获”她。诗中之爱更像一场游戏,充斥着诱惑,伎俩和捉—放的过程。“诱饵”这一意象也不仅仅存在于隐喻层面,而是处处保留了其实体层面的质感,诸如“hook”、“amorous”、“catch”的字眼总蕴含着强烈的性爱含义。与斯宾塞诗中抽象的概念或是马洛的田园生活相比,《诱饵》言性更详、更直接、更具体,但一旦被钩子钩住,爱的残忍、冷酷和无情就像肉体上的疼痛和流血一样具体。

三首诗虽同为爱情诗,但诗中之爱各不相同。斯宾塞抽象理想的爱也许比马洛田园的生活更久长,却全无生活赋予爱情的真实感。同样真实具体,多恩笔下充满诱惑的性之爱更强烈,却也因强烈而蒙上痛苦的色彩,失去了斯宾塞诗中的纯洁和马洛笔下的真挚。但我们很难在三首诗中辨析出清晰的线性发展。如果说多恩和马洛的诗比斯宾塞的更具体,这种抽象也许只是斯宾塞的个人风格。同样的主题在莎士比亚的18首十四行诗中具体生动得多。斯宾塞诗中无足轻重的自然在马洛的诗中成了关键,而这种对自然的青睐又未能延续;在多恩的诗中,曾经甜美的自然意象成了粗砺的“苇荡”、“壳与杂草”。女性形象似乎在三首诗中得以加强,逐渐清晰。但热恋的牧羊人也不曾热切地描述爱人的形象,具体的饰物、用具掩住了具体的女性形象。就此而言,马洛笔下的牧羊人和斯宾塞的冥想者也非判然不同。他们都掌握着爱的控制权,不够关注自己的爱人。只有多恩笔下的女人,抓住了“线和钩”,占尽先机。尽管如此,多恩诗中的女人也只是被赋予了性的诱惑力,而非爱的权力,所以说,多恩也未能树立起一个恋爱中的女人形象。

三、结语

虽然简化是危险而有害的,但如果说爱因其多元而又多元化的表达倒是无妨,上文所述的三首诗足以证明这一真理。爱情在斯宾塞的诗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在马洛的诗中跳动着温暖的脉搏,而到了多恩的笔下,感官的享受与诱惑写成了爱的另一旋律。正是这种缤纷多彩才让爱得以永存,也让爱得到了诗人的青睐。多元化的表达和多样化的呈现共同描绘着爱的美丽图像,这在漫长的中世纪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为后世的诗人们开拓了空间,任他们用更强烈的感情、更大胆的言辞去尽情地表达爱。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

[2]夏尚立.英诗和英国诗人——从伊丽莎白时期到现代[M].中国: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5.

[3]刘炳善, 罗益民编.英国文学选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4]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篇4:冷香爱情诗歌

《红楼梦》第七回中说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书中记载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考“冷香丸”一方,医籍未见记载。即或作者杜撰之笔,但其处方遣药之意,亦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红楼梦》中宝钗的冷香丸显得特别虚无飘渺,仿佛是修仙小说里才会有的利器。其实,在传统生活中,这个药方中提到的八色配料要么属于食材,要么属于药材,要么兼领二者,所以,在清代人的眼里,冷香丸的配方可谈不上多离奇,反而具有确定的可操作性。

古人曾经流行把牡丹花瓣、荷花瓣裹上面糊炸成脆口小吃,芙蓉花瓣则可以与豆腐一起做成“雪霞羹”,梅花瓣或者蜜腌,或者直接下到白米粥里,或者与茶叶一起冲泡“梅花茶”。总之,冷香丸用到的四样花瓣都可以直接入口。另外中医也把这些花瓣用为药材,像刘姥姥特意向贾府讨要的“梅花点舌丹”、“紫金锭”便以梅花瓣作为配料之一。

更有意思的是,冷香丸方中的雨水、露水、霜、雪四味配料,在往昔的生活中,属于优质饮用水的`来源,年年都要按季加以收储。古人相信这些自然界的生成物各自具有独特的药理,堪当大任。最著名的一例是张岱收集荷叶上的雨水酿酒,据说成品具有强烈的清新香气。

实际上,明清时期,杭州、苏州、金陵等地的人家在夏天都要收集大量的雨水储存在水缸内,认为这种水比泉水还要甘滑适口。另外,据文献记载,荷花、荷叶、稻叶、百草头上的露水都具有不同的保健性能,收集之后可供酿酒、烹茶、制药。雪与雨水一样,在往昔,也是家家户户需要大量收集的,雪的用途很多,据说用腊月的雪水腌制腊肉,或者把水果密封在腊月雪水当中,都可以避免食物生虫,并长期保鲜。

因为雨、雪、露属于需要年年适量储存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古人竟发明了若干种专门的收集方法。比如在屋檐前安装一条接水长槽,让雨水从槽口一端流下,落入缸中;将新布先以五倍子染过,破晓前在草叶上擦拭,饱吸露水,然后用力拧布,把露液拧出,令其滴在容器内。

相对来说,霜起的作用较少,也更难收集,所以不比其他三物在古人生活中那么活跃。即使如此,古人也发明了专门的收集方法,《本草纲目》就记载,用鸡翎将霜轻轻扫下,令其落入瓶中,然后密封放置在阴凉处,可以存放很多年都不变质。在传统中医学看来,吃霜或饮下霜化成的水,能够消除醉酒引发的体热面红,还能治疗伤寒鼻塞,同时亦用于外敷,治疗皮肤痱痒、红肿。

妙玉请宝、黛以及宝玉品茶,用的是她“收的梅花上的雪”,推想起来,很可能就是采用《本草纲目》所记扫霜的方法。浮在朵朵梅花上的轻雪,也只有用羽翎轻扫,才能取到吧。

因此,冷香丸中的八色原料,在小说成书的时代并不稀奇,所以宝钗说“东西药料一概都有,现易得的”(脂评本)。这个药方的刁钻之处在于对“采药”时间规定特别严格,必须是雨水那一天的雨水、白露那天的露水、霜降这天的霜、小雪这天的雪,这就完全要靠天公作美了。

在清代读者的世界里,就冷香丸的制作要求来说,不过是雨、露、霜、雪的采集时间有些过于苛刻,至于这四样配料本身,以及四色花瓣,却是他们时常采集和利用的日常生活物品。所以,曹公构想出“冷香丸”,又一次阐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 楼成语

★ 金刚经梦中感应

★ 梦中的竹林范文

★ 梦中走出函谷关

★ 作文 梦中奇境

篇5:爱情诗歌:拥抱爱情

也没你渴望的那么年轻

就像寄出去的雪花

被时间消去了边边角角

只有该热的地方还是热的

我们都有相同的经历

即便亮出了所有的器官

也没能度过那条河流

有时看着那些小动物做爱

和我们人类没什么两样

今夜,我们同时伸出手

趴在地上抱住地球

听心跳撞击土地的声音

会感觉到地球晃动的韵律

伸出双手就是

拥抱浩瀚的虚空

一条河流会贯穿你我

浸泡过后的沧桑

柔软,坚挺

篇6:爱情空位爱情诗歌

这是我们初相遇

动心的时候就像春天万物复苏

伤心的时候就像冬天的冰天雪地

曾经的回忆就像岁月久酿的酒

欲喝欲浓烈越久越沉醉

小饮一口就可以呛出眼泪

大饮一口让你醉心

而思念是一种蛊毒

毒永远都藏在花丛中

总想捡拾一朵花爱情空位

去嗅他的香味

可不知道他是带刺的花朵

伸手触碰时

已经中毒到心里

无药可医

痛彻心扉的痛

任回忆撕扯着每一寸肌肤

任眼泪狂飙

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一转身你给我留下的是爱情的空位

是满身的伤痕累累

如果这一切从未发生过

究竟什么把命运捉弄了

篇7:中西爱情诗歌之比较分析

一、从爱情观进行比较

自世界诞生以来, 爱情便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了。爱情也是一个神圣的名词, 人们在上面倾注了那么多的想象力, 文学艺术又以其为主题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美的散文, 由此看来, 爱情, 是一种极其美好的情感。

不过, 由于民族性格的差异, 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 历史背景的迥异, 也就导致了中西方的爱情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在文化地位上是不同的。西方对爱情无疑是推崇的, 很多文艺作品中都能找到爱情的影子, 而且西方诗人也大胆地以爱情为主题创作诗歌来表达对心仪之人的恋慕之情。希腊神话中就有很多有关爱情的美丽神话, 这本身就让人对爱情充满着向往的心情。

相较于西方, 中国却以含蓄为美, 这也就决定了在中国, “爱”这个词似乎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况且中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 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导致爱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中国古代更是注重三纲五常, 注重婚姻, 主张“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并不认为男女之间在婚前有要见面培养感情的需要, 仅仅是顺从父母的安排就是乖顺, 否则就很可能被认为是顽劣, 没有礼教。这就几乎忽视了爱情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将亲情、友情放在爱情之前, 他们认为“兄弟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 所以说, 爱情在中国是比较轻视的存在。

二、从诗歌内容进行比较:慕与怨

中西诗歌在表达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而中国爱情诗更加出彩和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表达恋人之间相思别怨和悲欢离合的名篇。众多西方爱情诗大半写婚约之前对爱的渴慕, 称赞容貌, 诉申爱慕者居多, 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你比夏天更美丽温婉。狂风将五月的蓓蕾凋残, 夏日的勾留何其短暂。休恋那丽日当空, 转眼会云雾迷蒙。休叹那百花飘零, 催折于无常的天命。唯有你永恒的夏日常新, 你的美貌亦毫发无损。死神也无缘将你幽禁, 你在我永恒的诗中长存。只要世间尚有人吟诵我的诗篇, 这诗就将不朽, 永葆你的芳颜。

中国爱情诗写婚前热恋的少, 大半写婚姻之后之情。其中绝大多数是抒发相思别恨之情, 所以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在中国古代爱情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如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中西方诗歌就其内容整体而言, 西方爱情诗中充满的是轻松活泼的爱情气息, 无论这种爱情存在与否;而中国爱情诗中怨的成分远远多于积极明快的成分。

三、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比较:直接简明和含蓄委婉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在他《一朵红红的玫瑰》中写道:

“啊, 我的爱人像红红的玫瑰, 在六月里开放;啊, 我的爱人像一支乐曲, 乐声美妙、悠扬。你那么美, 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涸竭, 直到四海涸竭, 亲爱的, 直到太阳把岩石消融!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只要生命无穷。再见吧, 我唯一的爱人, 再见吧, 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 我的爱人, 即使万里相隔!”

诗中对爱人和爱情追求和赞美可谓是直白露骨。西方诗歌往往表意直观明了或激烈张扬, 其情感奔涌如暴风骤雨, 汹涌澎湃, 常常是以主体感发而始, 虽然也借物渲染烘托, 但目的均在凸显主体, 创造出一种显性的“有我之境”。而中国传统诗歌往往讲究含蓄隐晦, 表情达意委婉多致, 充分借助环境因素, 以物起兴, 借境烘托, 被表达的主体似隐似现, 或了无痕迹, 让人难以琢磨, 大多创造出一种“无我之境”或“超我之境”。例如苏轼的《蝶恋花》:

花退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总体而言, 在表达方式上, 西方诗歌以直取胜, 中方诗歌以委婉取胜;西方诗歌以深刻取胜, 中方诗歌以微妙取胜。

篇8:南瓜的爱情爱情诗歌

把南瓜的缘份剖开

放在锅里面蒸熟

塑料的食盒 洗净了身体

装进了肢解的暖昧

在北方人餐桌上

南瓜有了最完美的身份

它能指挥起行路的老翁

大声地训斥 你不要去虐待他们

不仅是为了饱餐

什么活都抢着去干的耄耋

锅灶的火还未燃尽

那点热量也不够锅底的温存

需要更多的干稻草和棉杆柴禾

夏天在争执中

打了一个盹

开着黄花的南瓜藤

游上屋顶

毛刺的茎藤勒住了喘气的`咽喉

你成了他们挂在窗前的战利品

满地的黄瓤白籽

在等待一场雨

举起的菜刀收割了一段姻缘

寻找那个宣讲授业的传道者

在那个过程中,排泄有着不同的方式

把乡村与城市分隔开

诱感在赤裸中索求自私的理由

那个正在醒来的女人

篇9:爱情的春天爱情诗歌

记得前世的那年那月那时,

在七夕我们许下山盟海誓,

下辈子我们仍然相爱相知……

这纷繁的红尘喧哗的人世,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爱人你,

第一次相遇便有爱的默契,

幸福从此萦绕弥漫着四季……

多少次微笑着依偎我怀里,

春风吹来了千万年的相思,

情不自禁滚落幸福的泪滴,

我们异口同声说出我爱你……

多渴望我们的.生命像旭日,

永远都是青春阳光的样子,

在岁月轮回中年轻一辈子,

用我无限热忱爱你守护你……

早已经读懂了生命的凄迷,

每个人都有划上句号之时,

多么幸福我们能相伴相惜,

认真爱过今生再牵手来世……

我们一起种的玫瑰最美丽,

最爱我们一起写得爱情诗,

入我怀抱再次轻轻的吻你,

爱的深情中多想没有别离……

与你重逢一眼认出了是你,

爱过千生万世的爱人同志,

从青年爱到夕阳下的默契,

我们一起欢笑永远不哭泣……

亲爱的月下桂花递我醉意,

你的爱意是我永远的希冀,

等风雪绽放梅花我们一起,

篇10:在爱情里爱情诗歌

因为爱情就是一切

拥有爱情本身就已足够

在爱的大千世界里

一样有蓝天,海洋,群峰,森林

草原,布谷鸟,玫瑰,百合请美美地享受里面的一切

紧闭阀门——像一块石头

别让它们流失

谁,若想在他的世界里添加其它元素

那么他的世界必将毁灭

像夏日过于成熟而爆裂的石榴

火山爆发,天空布满乌云

海洋受污染,森林,草原燃烧

鸟儿被折断翅膀,花儿受到摧残

因此,在爱情里,只有爱情

休想容下其它的东西

因为爱情就是一切

篇11:冷香爱情诗歌

关键词:克罗斯蒂娜·罗塞蒂,爱情,诗歌

克罗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拉斐尔前派女诗人和虔诚的盎格鲁天主教信徒。她的诗歌主题涉及爱情、自然、幻想、死亡等,她还创作了一些儿童诗歌、祈祷词和散文。[1]她的诗歌轻灵、飘逸而又忧愁、伤感、洗练、隽永,富含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一、对于尘世之爱的悲观想象和天堂之爱的虔诚向往

诗人被人们称为先知,他们用敏感的心灵去洞悉世间种种,揭示生命的真谛,克罗斯蒂娜尤其如此。年幼的她对女性爱情命运有独到和犀利的见解,然而超乎我们想象的是十三岁的罗塞蒂就对爱情持一种悲观的态度。这种情感在她1843年创作的诗歌“爱情与希望”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这首诗中,说话人谈到了爱情和实现它的可能性的问题。诗的第一行以一种令人沮丧的口吻明确地告诉读者“爱情永远存在于天堂”,而世人只能无助地空期盼,却得不到它,正像诗歌中提到的那样,“那是希望无法踏足的地方”。在这里爱情与希望被截然分开,似乎人世间爱情的实现只是痴人说梦,颇有杜甫《赠花卿》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意境。接着在第二节说话人又点出:

爱于心灵最深处根植,

它不会终止,

即使当生命的血液喷涌,

我们感受到它的多情,

从那才下唇边,

又上心间的名字。

在外部世界,爱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可是任何艰难险阻也不能熄灭在心中熊熊燃烧的挚爱与激情。本诗节逼真地描绘出了一个失恋者的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对爱侣避而不谈,然而在内心深处却怎么也挥之不去关于爱人的记忆。进而在诗的最后一节,说话人强烈地肯定了爱的永恒,并向世人宣布她将和爱人:

飞升苍穹,

希望虽然应该放弃,

甜蜜的爱情将得到永生,

因为天堂那完美的爱与福佑,

将是我们的宿命。[2](第83页)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世间的爱情无望了,但是诗人寄希望于天堂的爱情。

二、对爱情性质的认识———多变与短暂

如果“爱情与希望”强调的是人世间爱情的渺茫,把实现爱情的希望寄托于天堂里的幸福,罗塞蒂的其他诗歌则表现了爱情的无常、易逝。理所当然,悲伤和无助代替了欢快和乐观的语调。在“短爱”中,爱情被拟人化了,成为了一个恋爱中的少女,温柔、可爱,天真、纯洁。然而,尽管她可以在晴朗的夏日里如花般绽放,但是她只能在自己的闺房中蹉跎青春,就像花朵纵然美得无以伦比,可是“隐藏在人迹罕至的泉边”也是惘然;虽然她的温柔如春风般温润,但是没有爱人的关爱她只能“在低矮的树丛中叹息”;虽然天后能统治一切,但是她只能是默默无声的。更糟的是,即使是在闺房中的“花朵”、隐藏的“泉水”、叹息的“微风”和无声的“天后”也无法逃脱香消玉殒的恶运:

而晓风的温柔吹拂,

也常常伴有瘟疫袭来,

流水也会被沾污,

在奔腾入海之时,花儿必定会快速凋零,

爱也只能存活一天而已。(第84页)

在这首诗中爱的拟人化、花儿等意象,和现实的爱情交织在一起,并在不知不觉中互相转换,以自然事物的易逝来比喻爱情的短暂。在看似简单的诗句中,不仅向读者展示了爱情的这一性质,而且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过着非常被动的生活,她们不可以踏出房门,唯一能做的是一边消极地等待爱情的到来,一边忍受着生命在叹息中枯萎的无奈。然而爱情的到来却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在短暂的甜蜜之后是永恒的消逝。

正如批评家杰罗姆·麦克甘说的那样,克罗斯蒂娜·罗塞蒂“是十九世纪英格兰最难以琢磨的女性”[3],在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女性情感的真切描述,并且也体现出其个人思想的矛盾和辩证性。一方面她在诗中强调人世间的爱情是无望的,短暂的,另一方面又对在天堂中实现永恒的爱充满了信心。在诗人看来,尽管爱情是易变而短暂的,但是它仍然值得歌颂的。例如在“博爱”中,说话人勇于直面和接受爱情的短暂,以及其它美好的事物的易逝,并且赞颂那昙花一现的美丽。然而,即使是在美必然消亡的“凄凉的世界”中,说话人却始终坚定对爱的信念:

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死亡,除了爱,

因为信仰和希望将在上帝的博爱中融合。(第84页)

这里罗塞蒂转而向宗教信仰求助为诗中的说话人寻求慰藉。

三、“爱情”———对爱情的想象性理解的形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行,却已集中地体现了她对爱情意义和内涵的非凡的诠释。

爱是所有的幸福,爱是所有美的化身,

爱是头上的皇冠花白;

爱是唯一永恒不变的责任;

爱在无数故事中记载,

并激发出无尽的荣耀。(第97页)

诗歌的第一行将爱情描绘成能够带来所有美和幸福的神奇事物。第二行爱情被比喻成花白的皇冠,这一比喻使人联想起耶稣临死前所戴的荆棘之冠。这两行诗暗示着人间堕落的爱情可以通过上帝的爱来得到救赎,因为上帝是为了拯救人类才创造了耶稣。第三行爱情被理解为“永恒不变的责任”、第四行表明爱情作为“无数的故事”中永恒的主题,不仅反复出现在诗歌和烂漫传奇等这些易变的、堕落的、尘世的文学作品中,而且暗示了上帝自身的“无数的故事”,在上帝永恒的爱中包含并取代了这种文学作品。在这首简短抒情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爱情的全部感悟,并集合了她在以后诗歌创作中,对爱情探索的全部主题。

总之,这些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早期爱情观,而且还倾注了她对于女性情感的描绘和对女性如何面对爱情挫折与背叛的思考,尽管在那时她还不能对这一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为她今后探索女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Everett, Glenn.The Life of Christina Rossetti.University of TennesseeatMartin, 1988.http://www.victorianweb.org/authors/cros-setti/rossettibio.html.

[2]Rossetti, Christina Georgina.The Poetical Works of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M].London:Macmillan&Co., Limited, 1935.

篇12:寻觅爱情的爱情诗歌

拾取你的脚步

爱情你在哪里

寻觅在每一春夏秋冬季

我在这里…

你在哪里…

喜欢爱情海的美丽

羡慕柏拉图式的恋爱

用思念谱写着寻觅的乐谱

拿幻想来演奏梦想的乐曲

找遍你的身影

踏过你的足迹

寻觅在每一东南西北

我在这里…

你在哪里…

灯火阑珊下的倩影

风花雪月里的微笑

一幕幕回荡在眼前

一次次漂浮在梦里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思念里

我在这里…

篇13:爱情之殇爱情诗歌

我的爱情,你从水上来

秋天的枫叶,你从秋水上来

你是水的女儿,你是月亮之船

水的女儿,我亲爱的安安

你是青云湖上飘落的一滴眼泪

你是火焰山喷出的一滴眼泪

你是我的眼泪

你是所有诗人的眼泪

你是在精神颓废的村庄,诗人的眼泪

我亲爱的安安,月亮之船

你从水上来,你可知道我

我是火山的儿子,我是大地之子

我是雨水中你热情的敌人

我是无知的疯子

把爱情献给敌人的疯子

我的`敌人,亲爱的月光

你是否赏赐我一株雏菊

在风雨中永不变色的火焰之花

你是否属于我……

一个无聊的诗人

一个无知的疯子

一个戎马一生的敌人

静静的河水在我的眼睛里流淌

黝黑的火焰在我头发上燃烧

我有一颗比月亮空洞的心

寂寞的月亮上一无所有

篇14:爱情是什么模样爱情诗歌

还记得你们的爱情的模样吗?她是什么样子的呢?

心潮澎湃?浓烈如火?刻骨铭心?平平淡淡?简简单单……

我不知如何去形容我现在的爱情,我甚至忘记了爱情的模样。或许,爱情本没有模样。或许,爱情本是各种模样。

你说,我本该坚强。然后,我坚强给你看,我照顾你们过去的感情和现在的纠缠。

你说,我本该撒娇和依赖。而我忘记了原来软弱的模样,你的脆弱告诉我要坚强。我拿什么来满足你的希望?

你说,我很无趣。我无言以对,我承认我的无趣。

你说,你说,你说,你说……

我本该是什么模样?爱情本该是什么模样?而你有想要什么模样?

篇15:冷香爱情诗歌

一、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和永恒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以抒情为主,通过对美的事物和景物艺术化而迸发出激情,其委婉的诗歌表达形式是动感的, 更是其内心情感的呈现,形成了高度的思想概括。虽然诗歌创作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然艾米丽·狄金森的独特之处在于, 其所创作的诗歌是运用委婉的语句表达真情实感,使得读者在阅读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时,要从诗歌的艺术性角度对诗歌创作内容深入体会,以从诗歌中能够准确地捕捉诗人的创作意境。与其他的诗歌作品相比,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不仅感性、浪漫,还充满着哲学味道,透过简短的诗句,就能够从中悟出人生道理。

比如,艾米丽·狄金森在创作自然景物描写的诗篇时, 并不是对单纯的景物以感想,而是更多地赋予了景物以道德意义。以“冬日的斜阳”为例:冬日的午后,有一道斜阳。 ……每当它来临时,大地屏住呼吸。

这首诗歌中,“冬日的斜阳”所象征的就是死亡,当斜阳来临,“大地屏住呼吸”,浓重的死亡气息被暗示出来。 当能够感悟到诗句的字里行间中所透出的死亡气息时,诗歌已经不再浪漫,而是笼罩着悲哀和凄凉。但是这种死亡并不压抑,而是被诗人赋予了“永恒”的意念。当人的心灵因死亡而受难之后,就会在道义上奔向“永恒”。在这里,诗人将自然界人性化描绘,从自然现象中挖掘自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探索对生命的热爱。

二、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爱情和永恒

艾米丽·狄金森虽然一生未婚,但是其对爱的追求是执着的。在艾米丽·狄金森所创作的诗歌中,近150首所描写的都是“爱情”,却更多地表达了爱情中的“挫折”和分离的痛苦,那种对幸福的渴望以其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即是其爱情歌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毫无做作的真情表达。所以,艾米丽·狄金森的爱情诗篇更为感人至深。

在艾米丽·狄金森的一生中,先后结交了本杰明·富兰柯林 ·牛顿、牧师查里斯·沃兹沃斯和法官奥蒂斯·洛德。直到其去世的前两年,还在与法官奥蒂斯·洛德保持通信,但奥蒂斯·洛德不幸患有中风去世,两年之后,艾米丽·狄金森也因病去世。可见,爱情是艾米丽·狄金森一生中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也贯穿于其所创作的诗歌当中。比如,在艾米丽·狄金森所创作的诗歌 “甜蜜的爱情”中,就将其一生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来。

雏菊静静地追随太阳

……

她羞怯地坐在他脚旁

……

爱情是甜蜜的!

我们是花朵,你是太阳!

在这首诗歌中,艾米丽·狄金森将内容的真爱刻画得极其丰满,特别是她对“太阳”的逼近,显示出对爱情的追求, 而无视权威,可见诗人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的勇气[3]。

爱情伴随着艾米丽·狄金森的一生,是其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有了爱情的存在,使艾米丽·狄金森看似孤寂的生活却充满着生机,这种生机已经注入其灵魂深处,转化为诗句而释放出生命的力量。

三、艾米丽·狄金森的美学思想

在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中所表达的死亡和爱情的永恒, 主要是通过其对生命本质的探索而以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解读艾米丽·狄金森关于死亡和爱情的诗歌,就可以对于其美学思想以明确界定,即美是一种永恒,但不是世俗的美,而是与灵魂相连的带有永恒意义的美感。在艾米丽·狄金森的著名诗篇“我为美而死”中所表达的观点就是,“为美和真理而死的人在墓地相逢。”透过墓地的场景,将美和真融为一体,可见艾米丽·狄金森对美的认识可谓是与真理相通的永恒, 在其内心深处,人性的表现更为深刻,并越来越引起关注。

综上所述,无论是死亡还是爱情,都是极具生命意义的。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中,无不贯穿着爱情和死亡,并将其作为主题在诗歌创作中划归为永恒。爱情是艾米丽·狄金森一生中所追求的幸福,死亡是一种客观存在。艾米丽·狄金森以极大的热情追求爱情,不断地探索死亡的意义,并使得灵魂的生命意义通过诗歌呈现出来,是一种彻悟永恒的境界。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女诗人,有“白衣修女”之称。在其默默无闻的一生中,创作了1700多首诗歌,其中的500多首以死亡为主体,更多的诗歌主题关乎到爱情和永恒。本论文旨在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进行解读,以寻求其理想的爱情,对死亡的超然认识以及所追求的超现实化的永恒。

篇16:爱情的诗歌 现代诗歌

在茫茫人海中,爱与被爱,都是幸运的。如果彼此相爱,心有灵犀,就该珍惜每一次相遇,每一次心跳;如果是一相情愿,或者一方已没了感觉,就放手他(她)走,就当是过眼烟云,花开花落。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头白了,

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

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画廊里的美少女》

有蔬菜的静物画和注视它的你,

那么地静。

那静物画中的种种色彩以其自身存在的强度震颤。

假如没有光它们又能怎样?

陌生人,

我喜欢你如此静静地站立在你携带着的光的强度里。

《插曲的尾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冷香爱情诗歌】相关文章:

一只鸟的爱情悲剧爱情诗歌04-14

爱情诗歌范文05-15

诗歌爱情范文05-17

她爱情诗歌04-08

愿爱情诗歌04-10

悲歌爱情诗歌04-12

梁祝爱情诗歌04-12

西子爱情诗歌04-13

后宫爱情诗歌04-13

致词爱情诗歌04-13

上一篇:石室中学高一下免费下一篇:托福作文T159:20世纪的最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