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慰爱情诗歌

2024-04-26

告慰爱情诗歌(共8篇)

篇1:告慰爱情诗歌

告慰爱情诗歌

那些生动的名词和形容词

都拿来黄昏冲洗

你微微一欠身

词语就哗啦啦地淌下来

流入感情的陶罐里

象蜜一样的甜

诗在黄昏的梦里左右为难

做了一段又一段

用韵去填补那些造作的空白

可裸体诗不如意向诗美

艺术只能作为一种折射

我在打点那精神的樊篱

冲出篱笆间的束缚

去感悟,去体味

诗意的存在

《明天我会想你》

你就象从黄昏的诗体中走来

带着一身的清香,玫瑰花的味道

和那些让我茶不思饭不想的东西

以及让我灵魂都为之一颤

心灵深处受到重创的

坐在黄昏的`地球上

想忘都忘不了的东西

或者我干脆就是你的

玫瑰树枝下的点

明天我会想你

睡在你睡梦的壳里

玫瑰花蕊好美有气息

我搂抱着那美

睡在黄昏的地球上

篇2:告慰爱情诗歌

你会不会有烦恼

如果你是我的宝

不知道该有多好

曾经梦想着天地合一

曾经追逐着情爱统一

如果苍天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

我宁愿我不选择我爱的你

如果非要我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

我宁愿苦等一万年

只要你幸福,不一定要相见

只要你快乐,不一定要相随

缘分让我认识你

命运让我离开你

错对之间

无权选择

篇3:告慰爱情诗歌

关键词:文艺复兴,爱情主题,爱情诗

一、前言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运动,历经百年,席卷欧洲,一扫中世纪“黑暗时代”的阴云和桎梏,让人性的光芒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闪亮。亘古不变的爱情也在人性的照耀下,释放出了新的光彩。在这一时期,每种艺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情歌颂着爱情,爱情的甜蜜、圣洁、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尤得诗人的青睐。在他们的笔下,爱情呈现着不同的姿态,或芬芳,或温柔,或充满诱惑激情,或神圣光洁,每一个诗人,每一首诗,都言及一面,共同描绘出了一个绚烂无比的爱情的宏大主题。笔者选取了这一时期的三位诗人的三首爱情诗,希望在比较分析中得以一窥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爱情主题的独特表达。

二、爱情观的演变:从斯宾塞到马洛到多恩

谈到爱情,无论细腻与否、崇高与否,我们总会想到恋人间炽热的感情或是二人世界里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然而在爱德蒙·斯宾塞的《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写在沙滩》一诗中,人们在浪漫主义诗歌中体会到的奔放感情,或是早已在古希腊戏剧中熟悉的壮烈行动却不见踪迹。诗中的女主角和“我”更像两位玄学家而非恋人,是在谈玄论道而不是在谈情说爱,称呼彼此时也让人感到并无热情,诗中出现的称谓也并非关乎眼前那具体生动的恋人形象,而常关乎诸如“不朽”、“美名”、“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尽管在诗人的心中,“你”的名字满是“光辉”,但只是“写在天国”;而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呼语,只是一句“自负的人”,听上去并无半分激情,不过是一句客观冷静的批论而已。诗中所言之爱,也并无一句关系到此处的二人,却是在写“我的诗”和永恒:“我的诗使你罕见的美德长留。”诗中的“我”更像是一位中世纪的骑士,只是手中的长剑变成了十四行诗,来为这位在诗中隐其容貌的女主角赢得“美名”和“光辉”。而这位骑士为她所有的行动也不再是仗剑天涯,而是化简为一个单调的举动:“把她名字写在沙滩”,这一行为既不与她相接触,又不会留下踪迹,因为“海浪来了”会“把那个名字冲跑”,这种行为更像是一位冥想者所为,而不像是会发生在相爱的恋人之间,而既然名字都被海浪冲刷得荡然无存,那么这一行为就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造成任何结果。而相应的,一整个的“她”形象也被化简成了一个纯粹的名字而已。即使这一“美名”可以得其不朽,除了一个空荡荡的符号,也别无它留了。尽管这是首爱情诗,但失其甜美,好像爱一经蒸馏,所有的感情便化云而散。

克里斯托弗·马洛的《牧羊人的恋歌》开篇便用热烈的祈使句邀请读者分享热恋中牧羊人的热情:“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斯宾塞诗中抽象的追求变成了热切的呼唤,美名和光辉变成了世俗的生活。诗中的行动也大多直接与相恋的二人相关,如若不然,也都表达着牧羊人强烈追求的决心和对被追求的恋人的由衷赞美。在一二诗节中,复数形式的主语“我们”引发了一系列行动。情态动词“will”一方面为他的爱人许诺了一个美丽光明的未来,另一方面显示了他愿意获得如此未来的强烈意愿。而从第三诗节开始,一连串由“我将”引出的动作又将牧羊人的意愿和决心显露无遗。无论诗中的“我”是“用成千的花束做床”,还是用“长春藤和芳草做的腰带”,都是为了“打动”“你的心”。细读此诗读者会惊异于诗中众多具体的意象,如“山谷田园”、“羔羊”、“鸟儿”、“玫瑰”、“长袍”等,和斯宾塞诗中“美名”或“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相比,无一不是具体生动的生活中的形象。所有这些具体的意象共同描绘出了一幅个人生活的生动图景。分析至此,我们应该注意到,两首诗中自然的意象是不同的。在斯宾塞的诗中,自然的意象只是作为纯粹的背景而存在。主题一经点亮,自然便又隐身于黑暗中了。而在马洛的诗中,自然便是光亮本身。“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是要生活在羔羊遍地、“风光明媚的山谷田园”。而再来关照主人公的形象,除去上文言及牧羊人的热切、主动和直接,诗中女主角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化了。从第三到第六诗节,一位被装扮得楚楚动人(头戴“花冠”,裙饰“爱神木的叶子”,身穿“最好的羊毛”做成的“长袍”,“纯金”的“鞋扣”,腰间“点缀着琥珀水晶”)、被尽心款待(用“银碟”“盛着”“美味”,“摆在象牙制的桌面上”),也被倾心所爱(他愿“用成千的花束”为她“做床”)的姑娘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牧羊人热切的话语中。然而,这位为人所爱的姑娘依然隐身在诸多意象中,只在这丰富的修辞中才得以存在。

斯宾塞诗中的姑娘没能出场,马洛诗中的姑娘只在比喻意义上才得以在场,约翰·多恩的《诱饵》则似乎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女人。从第二诗节起,诗歌不仅颂扬她热烈的“双眸”,而且在捕捉着她的行动:“在那流淌的浴池中游弋。”女人的形象再也不是抽象的名字,不是一袭华服,而是有血有肉、可以行动的女人。在诗歌中,女人的行为在“你就是自己的诱饵”一句中被浓缩成了一个诱人的“饵”的意象。这与第一诗节最后出现的一个意象遥相呼应:钩。“银钩”带给读者的是冰冷、锋利、无情和狡猾的感觉,而且是颇具征服欲望和主动性。这一意象连同诗歌开始时的其他意象,诸如“冷冽的溪水”、“滑滑的线”,给人的感觉远非舒适,而是令人讨厌、不安,这和诗歌戏仿马洛诗歌的开句“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我们新鲜的快乐也无边”给人的期待大相径庭。不久这种不安的感觉就成了一整幅爱之残酷图。其他试图赢得爱情的人必须“在苇荡中受冻”,“双腿也割伤”,或用“破网”,或用“苍蝇”做饵,诗中的女人却“无需如此伎俩”便可轻易赢得爱情,因为她便是“自己的诱饵”。虽仍是被追逐的对象,她因其美丽而卓尔不群,可以去引诱男人而不需要男人用永恒或是美满的生活来诱惑她。读者也几乎无法像在斯宾塞或是马洛的诗中那样清晰地找到一个追求者,在这首诗里,只有以鱼群形象出现的一群求欢者的群像。因为被“诱饵”“所惑”,这些从“每条河流”游来的鱼都“欢喜着要去捕获”她。诗中之爱更像一场游戏,充斥着诱惑,伎俩和捉—放的过程。“诱饵”这一意象也不仅仅存在于隐喻层面,而是处处保留了其实体层面的质感,诸如“hook”、“amorous”、“catch”的字眼总蕴含着强烈的性爱含义。与斯宾塞诗中抽象的概念或是马洛的田园生活相比,《诱饵》言性更详、更直接、更具体,但一旦被钩子钩住,爱的残忍、冷酷和无情就像肉体上的疼痛和流血一样具体。

三首诗虽同为爱情诗,但诗中之爱各不相同。斯宾塞抽象理想的爱也许比马洛田园的生活更久长,却全无生活赋予爱情的真实感。同样真实具体,多恩笔下充满诱惑的性之爱更强烈,却也因强烈而蒙上痛苦的色彩,失去了斯宾塞诗中的纯洁和马洛笔下的真挚。但我们很难在三首诗中辨析出清晰的线性发展。如果说多恩和马洛的诗比斯宾塞的更具体,这种抽象也许只是斯宾塞的个人风格。同样的主题在莎士比亚的18首十四行诗中具体生动得多。斯宾塞诗中无足轻重的自然在马洛的诗中成了关键,而这种对自然的青睐又未能延续;在多恩的诗中,曾经甜美的自然意象成了粗砺的“苇荡”、“壳与杂草”。女性形象似乎在三首诗中得以加强,逐渐清晰。但热恋的牧羊人也不曾热切地描述爱人的形象,具体的饰物、用具掩住了具体的女性形象。就此而言,马洛笔下的牧羊人和斯宾塞的冥想者也非判然不同。他们都掌握着爱的控制权,不够关注自己的爱人。只有多恩笔下的女人,抓住了“线和钩”,占尽先机。尽管如此,多恩诗中的女人也只是被赋予了性的诱惑力,而非爱的权力,所以说,多恩也未能树立起一个恋爱中的女人形象。

三、结语

虽然简化是危险而有害的,但如果说爱因其多元而又多元化的表达倒是无妨,上文所述的三首诗足以证明这一真理。爱情在斯宾塞的诗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在马洛的诗中跳动着温暖的脉搏,而到了多恩的笔下,感官的享受与诱惑写成了爱的另一旋律。正是这种缤纷多彩才让爱得以永存,也让爱得到了诗人的青睐。多元化的表达和多样化的呈现共同描绘着爱的美丽图像,这在漫长的中世纪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为后世的诗人们开拓了空间,任他们用更强烈的感情、更大胆的言辞去尽情地表达爱。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

[2]夏尚立.英诗和英国诗人——从伊丽莎白时期到现代[M].中国: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5.

[3]刘炳善, 罗益民编.英国文学选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4]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篇4:告慰爱情诗歌

现场知情的所有人都落泪了,时光仿佛回到从前,中国登山界里,一对著名的“雪山情侣”那浪漫如诗的爱情重新拉开了序幕……

我遇到了雪山一样纯美的爱情

1970年,吉吉出生于西藏林芝县。1984年,身体素质特别好的她被选进西藏体工大队,从事女子中长跑训练,她曾以19分48秒创造了西藏女子3000米长跑的纪录。

吉吉最初接触登山运动是在电视上。登山人员在神秘巍峨的雪山上,竟如蚂蚁一般渺小、脆弱。可是那蚂蚁般渺小而脆弱的人,那个米粒大的小黑点,却是那样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地向着那辉煌的顶点极缓慢、极缓慢地移动。凭这点,这个渺小的人又是多么勇敢、顽强、伟大!

1989年,不顾家人的劝阻,吉吉进入了中国西藏女子登山队。登山,让吉吉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让她找到了爱的伴侣——仁那。

仁那比吉吉大三岁,高高的个子,英俊的面庞,开朗而热情,喜欢唱歌跳舞。他18岁就参加登山训练,是队里登山技术最棒的一个,还获得过两项全国攀岩冠军。

相识后,他们俩悄悄地一起去看电影,逛公园。温婉文静的吉吉总是静静地倾听激情奔放的仁那眉飞色舞地侃侃而谈。一天,仁那握住吉吉的手,眼睛炯炯发光:“‘生如春花般灿烂’,这是我追求的人生。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要活得轰轰烈烈,我决不会让自己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在那个呵气成冰的冬日,仁那眼里如火的激情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美丽的姑娘,那双大手传递过来的温热,把她的身心燃烧起来。吉吉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子,她在心里毫不犹豫地认定:这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我跟定他了!无论他去哪里,做什么,我都无怨无悔地跟随他。

1992年底,他们结了婚。然而,年轻的吉吉没有想到,追随这个钟爱的男人,她将面对的是怎样的惊涛骇浪!

地球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总共有14座。攀登上这14座高峰,是世界各国登山家的梦想。到1992年,只有意大利人梅斯纳尔和波兰人库库奇卡完成了这个目标。1993年,西藏登山队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托,组建了“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

新婚不久,仁那就随探险队出发攀登14座中的第一座,海拔8091米的安纳普尔那峰。丈夫要走,吉吉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可一想,丈夫是那种敢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人。更何况,丈夫也是为国家的荣誉而战,自己一定要支持他。

吉吉拎回了半斤活海参,精心烹制后端上来,说:“书上说,海参能抗寒,你得赶紧补一补。”妻子轻柔的一句话让仁那眼圈通红。

1993年3月10日,丈夫要出征了。临别时,吉吉默默地递给仁那一个笔记本。首页是妻子娟秀而有力的字迹 :送别/ 雪山连天极地寒 /攀山破冰只等闲 /天下第一国威振 /神州敬迎吾夫还 。两人默默无语、紧紧相拥,吉吉在心里祈祷丈夫此行平安顺利。对于仁那,他真是舍不得扔下新婚的妻子,可又不得不这样做,便很坚决地转身,走出了家门。

仁那和队友们一路多磨难,然而,他总是报喜不报忧。他没告诉吉吉,自己被冰块砸伤了,也没有说胆囊炎剧烈地发作了……只告诉她,自己和3个队友登上了安纳普尔那峰的峰顶,准备去攀登14座高峰中的第二座,8172米的道拉吉利峰了。

那些日子,家中的吉吉心神不宁,她的脑海里全是丈夫。在仁那随队出发攀登14座的第3座,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玛峰时,吉吉怀孕已近八个月了。

身为人母,吉吉深切地体会到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亲是多么重要。她就更为丈夫担心,万一他有什么闪失,孩子怎么办?……她不敢想,可又总是不停地想。临产时,她一个人乘公共汽车到医院。在仁那和队友冲顶的前两天,1994年的5月5日,他们的女儿拉姆央金出生了。

对吉吉来说,每次丈夫登山平安归来都是渡过了一个难关。那么,难关过后的相聚,就像劫后余生,家里便充满了节日般的欢乐。

浪漫拥吻,

在美丽的珠峰之巅

1999年,吉吉和丈夫一同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圣火火种的珠峰采集。那次,是夫妻从事同一行十年来,第一次在一起执行登山任务。

一路上,仁那对她关怀备至。开饭时,他总是将饭菜端到吉吉的面前,逼着她一口口吃下,以保持体力。夜晚,雪山上朔风呼啸,异常寒冷,仁那精心地帮她铺好睡袋,防潮垫上又加上了他们俩的羽绒服,而他自己却只有那一层薄薄的防潮垫。

登山的过程是艰难的,脚下是近乎垂直、光滑如镜的冰面,鞋上的冰爪抓牢冰面之后才能挪步,每走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倘若一脚踩空,将死无葬身之地!

夜里,狂风怒吼,帐篷被撕扯得“呼呼”作响。累了一天,吉吉感到异常疲惫,可一想到明天将登临顶峰,却久久难以入眠。10名队员里,有5名攀登过珠峰,其他4名,也都攀登过8000米以上的山峰。惟独她,只攀登过7000米以下的山峰,她知道如果自己上不去,仁那一定会陪她下来。这对于自己,固然是一个巨大的遗憾,而对于从没有因个人原因失败的丈夫来说,则是更大的遗憾。仁那看出了吉吉的心事,安慰说:“不要多想,你是最棒的。快睡,休息不好明天就登不上顶!”在仁那温暖的目光中,吉吉渐渐地进入梦乡。

5月27日凌晨,吉吉和仁那出发了。每人两个氧气瓶,吉吉只背了一个,她的另一个,在仁那的背上。是因为使命和爱情的力量吧,吉吉爆发出了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体能和激情。攀登最艰难的第二台阶时,她甚至把队友和丈夫都甩到了后面。此时,吉吉已被珠峰雪山那夺人心魄的美和异常的凶险深深震撼了。

山越来越陡,风越来越大,风夹着雪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嘴里呼出的热气瞬间在唇的周围凝成了小冰柱。此刻,雪山已把吉吉生命和身体最深层的潜能全部调动出来,她脑海中只有一个信念:抓紧每一秒钟,使劲、再使劲;攀登、再攀登……

担心妻子有危险,仁那赶了上来。再有二十多米就要登顶了,天空依然狂风怒吼,两人的步子迈得越来越艰难,越来越小,但依然不断地向上、向上。距顶峰只有几步了,可这几步的路如此艰难,每一步都会面临生死考验,还有8步、7步、6步……

两人使出全身的力量,并肩进行最后的冲刺。迈上最后一步,终于同时登上了地球之巅。

金色的太阳照耀着这对恋人,反射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丽圣洁的光芒。他们雀跃着拥抱在一起,千言万语化作了忘情的热吻…… 仁那和吉吉成了中国第一对携手登顶珠峰的夫妻。

自从两人结婚后,仁那常年奔走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崇山峻岭间。有时他回到拉萨,吉吉又外出登山去了,他们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为了攀登完14座高峰的梦想,仁那承受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生理和心理的极限,也不止一次和死神擦身而过。仁那每次去登山,对于吉吉来说都是在过一道难关。

到2005年,探险队完成了14座高峰中13座的攀登,队员也从探险队成立时的12名,减少到4名。剩下的那座,就是迦舒布鲁姆I峰,它海拔8068米。2005年5月5日,是探险队从拉萨启程去攀登迦舒布鲁姆I峰的日子。

凌晨5点,床边的闹钟突然响了。仁那忙用手捂着闹钟,歉意地对妻子笑了笑。吉吉爬起来为丈夫做早饭,之后又帮他整理背囊,她把大大小小的装备一样一样装好,哪怕是一双袜子、一副手套也不敢疏忽。该出发了,仁那俯身吻过熟睡中的女儿,那天是女儿11岁生日,然后依依不舍地对妻子说:“我要走了。”经历过多次离别的妻子此时心中有种别样的感觉,她再一次嘱咐丈夫:“多加注意,平安返回。”仁那点点头,推开房门时又回过头来深情地看了看妻子和女儿,才迈开大步走了……

隐瞒家人登高峰,

只为弥补丈夫的遗憾

2005年5月22日,作为中日女子联合登山队队长,吉吉正参加重测珠穆朗玛峰高度和纪念中日女子成功登顶珠峰30周年活动,并再次登顶珠峰,成为亚洲仅有的3名两次从珠峰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之一。站在珠峰上,6年前,她和丈夫双双登顶的情景,格外清晰地映现在吉吉的脑海里。可为什么,回忆虽然甜蜜,心里却有那么一点酸楚,一点忐忑?

在吉吉登上珠峰的第五天上午,探险队从巴基斯坦的斯卡杜出发前往奥斯克力。登山队在途经一个叫“迪门”的山谷时,意外发生了:公路旁的山峰上突然落下一阵巨石,砸到了仁那的头上……

这位登山勇士,就这样永别了深爱的登山事业,永别了他深爱的妻子。那一天,正是吉吉和仁那共同攀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6周年的纪念日。

5月27日那晚,吉吉做了个噩梦,她梦见丈夫脸庞上带着微笑,像是对自己说些什么,但又听不清,他迈着熟悉的脚步向她挥手,走向雪山深处……急得她伸手去拉,结果掉下了床……

吉吉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 5月28日早上,指挥长对她说:自治区体育局让她回拉萨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还让两位女队员陪她回去。不祥的预感掠过吉吉的心头。她脱口而问:“是不是仁那出了什么事情?”“吉吉你想哪去了!”指挥长和她打着哈哈。

她却不知道,她刚刚离开的珠峰大本营,队友们已为她的仁那降下了半旗。她的队友,在寒风中站成一排,默默哀悼。

5月29日下午,吉吉一进家门,看到她的亲属全来了,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哥哥告诉她:“仁那遇难了……”她昏了过去。

吉吉苏醒过来了,看到人们关切的目光,仍忍不住哭喊道:“仁那!你说好了让我等你回来的,怎么说话不算数!我不能没有你!女儿不能没有你!咱们家不能没有你……”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很长一段时间,吉吉都不相信仁那的离开。她总觉得他是登山去了,哪天他又会披着满身的风尘,欢笑着推开家门出现在自己和女儿面前。仁那牺牲后,吉吉的父母不希望女儿再接触这项危险的工作,吉吉免试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学习。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吉吉心中要完成丈夫遗愿的念头越发强烈。

2006年10月的一天,当吉吉听到“探险队”要重新启动攀登迦舒布鲁姆I峰计划时,她对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其加说:“多年来,仁那的愿望就是登完这14座山峰。让我来代他弥补这个遗憾吧,让雪山再次延伸我们爱的足迹。”

面对吉吉的请求,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和登山队无力拒绝。

2007年5月16日,探险队从拉萨出发。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出发前,吉吉向家人隐瞒了此行的真正任务。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理,吉吉朝着迦舒布鲁姆I峰行进,静默而坚定的行走途中,她觉得仁那就在不远处安静地看着她,给她温暖和力量。

7月12日,是冲顶的日子。松动了的冰雪从上方滚落下来,砸到吉吉的头盔上、肩膀上,把她的嘴角砸出了血,却没能把她砸倒。距离峰顶只有500米时,吉吉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了,队长关切地问她要不要撤退,吉吉也知道,如果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强行登顶,很可能因疲劳引起虚脱,导致致命的肺、脑水肿。但吉吉谢绝了队长的好心提醒,她说:“我知道仁那正在天堂遥望着我,他会给我祝福和勇气的,我不能让他失望!”

7月12日中午12点,一项新的登山世界纪录诞生了。在喀喇昆仑山脉深处,“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为14年前开始实施的以集体形式攀登世界上全部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壮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7年7月20日,吉吉从大本营回到斯卡杜之后,专程去了仁那最后停止呼吸的地方,巴基斯坦的某边防检查站。

在山坡向阳的地方,吉吉用螺丝刀一点一点在石块上刻出了仁那的名字,为丈夫立下一块纪念碑,把洁白的哈达系在碑身。高原的落日汇成一片凝重的辉煌,有一种深沉悲壮的美。

吉吉跪了下来,眼前出现了丈夫的身影。仁那是好丈夫,也是好爸爸。他爱家,爱妻子,爱女儿,每次外出都要提前干许多家务,买粮、买菜……每当看到埋头干活、默不做声的丈夫,吉吉就知道他又要远行了。每次外出回来,仁那都顾不上洗澡、理发、换衣服,就兴冲冲地赶回家拥抱妻子、拥抱女儿……

风从天地间掠过,吹动系在碑上的哈达,奏出一曲空灵的歌……

告慰爱情:

我在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点燃圣火

在完成丈夫的遗愿后,吉吉的脚步并没有停住。她和仁那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能通过选拔,一起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珠峰登顶活动。

当得知珠峰火炬手开始选拔后,吉吉第一个就报了名。吉吉说,她曾在丈夫仁那的墓前许下诺言,要在珠峰火炬传递过程中登顶,实现自己和丈夫共同的心愿。对于她自己来说,这是第三次登上珠峰的机会,也是告慰九泉之下丈夫的最好方式。吉吉,这位声名显赫的女登山家成为珠峰传递的首棒火炬手,很有些众望所归的意味。

选拔结果下来后,她在心中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活动的选手了!2008年的春天来了,通过珠穆朗玛峰传递奥运火炬的日子也在一天天地临近。吉吉,应该说还有她的仁那,正在为迎接这个神圣的时刻奋斗着!

5月8日上午9点17分,当“祥云”火炬在39岁的女登山家吉吉手中点燃,奥林匹克圣火开始了首次在世界之巅的传递。当吉吉高举着祥云火炬,让奥运圣火照亮珠峰峰顶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当振奋人心的新闻发往世界各地时,望着第一次在世界之巅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吉吉放声大哭,她在心里不停地呼唤着仁那,她把仁那的骨灰盒抱在胸前,幽幽地说:“仁那,你看到了吗?我将奥运圣火带到了世界之巅,实现了我们的梦想!今天,我可以告慰你了!”

篇5:国旗下讲话:努力学习,告慰英灵

刘为民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努力学习,告慰英灵

本星期四就是清明节了,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经去世的亲人。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从秋瑾到邹容;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不!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深深懂得:在祖国危亡之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

英烈们打下了江山,但他们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为了圆民族的强盛梦,让先烈的理想变成现实,每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

时代的列车已进入21世纪,新世纪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爱国不再仅仅表现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讲爱国,我想,首先应该落脚在我们的学习、爱校、敬业上,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学校的人,一个不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还能谈得上爱国吗?

当今世界,各种竞争一浪高过一浪。作为当代学生,更应积极、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知识做梦梦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同学们,今天的爱国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同学们,只争朝夕,发奋努力吧,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

篇6:中西爱情诗歌之比较分析

一、从爱情观进行比较

自世界诞生以来, 爱情便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了。爱情也是一个神圣的名词, 人们在上面倾注了那么多的想象力, 文学艺术又以其为主题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美的散文, 由此看来, 爱情, 是一种极其美好的情感。

不过, 由于民族性格的差异, 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 历史背景的迥异, 也就导致了中西方的爱情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在文化地位上是不同的。西方对爱情无疑是推崇的, 很多文艺作品中都能找到爱情的影子, 而且西方诗人也大胆地以爱情为主题创作诗歌来表达对心仪之人的恋慕之情。希腊神话中就有很多有关爱情的美丽神话, 这本身就让人对爱情充满着向往的心情。

相较于西方, 中国却以含蓄为美, 这也就决定了在中国, “爱”这个词似乎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况且中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 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导致爱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中国古代更是注重三纲五常, 注重婚姻, 主张“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并不认为男女之间在婚前有要见面培养感情的需要, 仅仅是顺从父母的安排就是乖顺, 否则就很可能被认为是顽劣, 没有礼教。这就几乎忽视了爱情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将亲情、友情放在爱情之前, 他们认为“兄弟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 所以说, 爱情在中国是比较轻视的存在。

二、从诗歌内容进行比较:慕与怨

中西诗歌在表达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而中国爱情诗更加出彩和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表达恋人之间相思别怨和悲欢离合的名篇。众多西方爱情诗大半写婚约之前对爱的渴慕, 称赞容貌, 诉申爱慕者居多, 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你比夏天更美丽温婉。狂风将五月的蓓蕾凋残, 夏日的勾留何其短暂。休恋那丽日当空, 转眼会云雾迷蒙。休叹那百花飘零, 催折于无常的天命。唯有你永恒的夏日常新, 你的美貌亦毫发无损。死神也无缘将你幽禁, 你在我永恒的诗中长存。只要世间尚有人吟诵我的诗篇, 这诗就将不朽, 永葆你的芳颜。

中国爱情诗写婚前热恋的少, 大半写婚姻之后之情。其中绝大多数是抒发相思别恨之情, 所以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在中国古代爱情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如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中西方诗歌就其内容整体而言, 西方爱情诗中充满的是轻松活泼的爱情气息, 无论这种爱情存在与否;而中国爱情诗中怨的成分远远多于积极明快的成分。

三、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比较:直接简明和含蓄委婉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在他《一朵红红的玫瑰》中写道:

“啊, 我的爱人像红红的玫瑰, 在六月里开放;啊, 我的爱人像一支乐曲, 乐声美妙、悠扬。你那么美, 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涸竭, 直到四海涸竭, 亲爱的, 直到太阳把岩石消融!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只要生命无穷。再见吧, 我唯一的爱人, 再见吧, 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 我的爱人, 即使万里相隔!”

诗中对爱人和爱情追求和赞美可谓是直白露骨。西方诗歌往往表意直观明了或激烈张扬, 其情感奔涌如暴风骤雨, 汹涌澎湃, 常常是以主体感发而始, 虽然也借物渲染烘托, 但目的均在凸显主体, 创造出一种显性的“有我之境”。而中国传统诗歌往往讲究含蓄隐晦, 表情达意委婉多致, 充分借助环境因素, 以物起兴, 借境烘托, 被表达的主体似隐似现, 或了无痕迹, 让人难以琢磨, 大多创造出一种“无我之境”或“超我之境”。例如苏轼的《蝶恋花》:

花退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总体而言, 在表达方式上, 西方诗歌以直取胜, 中方诗歌以委婉取胜;西方诗歌以深刻取胜, 中方诗歌以微妙取胜。

篇7:告慰爱情诗歌

婚礼原本是喜庆的时刻,这对年轻夫妇为何落泪呢?

无情洪水吞噬了挚爱情侣

2006年春运期间,长沙火车站。旅客们蜂拥着跑向站台,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尖叫,一个女孩被撞倒在地,她随时都有被踩踏致死的危险。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男青年冲过去,张开手臂拼命挡住人群,将女孩救起。

两人挤上火车后,女孩特意调换了座位,坐到男青年旁边。他们是湖南老乡,都在温州打工。女孩叫韩梅,前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打火机厂担任车间主任;男青年叫罗晓军,26岁,在一家电子工厂做销售工作。二人越聊越投机,并互相交换了手机号码。

后来,罗晓军经常给韩梅打电话,嘘寒问暖;韩梅也不时地去看望罗晓军,帮他打扫房间、清洗衣服。时间一长,爱情在两个年轻人心里萌芽了。

韩梅的母亲去世得早,父亲韩松林独自将她和妹妹韩琴拉扯大,日子过得很苦。为了供姐姐上大学,韩琴辍学后在长沙一家酒店当服务员。

得知韩梅的家境后,罗晓军每月发工资后都会给韩家寄钱。其实,罗家也不富裕,罗晓军的弟弟罗晓龙正在读大四,曾几次打电话希望哥哥给他买套体面的西服,以方便找工作,可是罗晓军为了供韩琴读书,迟迟没有答应弟弟的要求。韩梅得知此事后,拿出1200多元钱,给罗晓龙买了一套西服。

2007年春节,两个年轻人回到老家,拜见了双方父母。韩松林对憨厚的罗晓军十分满意,而勤快的韩梅也深得罗家人的喜欢。过完节,两人要返回温州上班了,罗晓龙的母亲李玉娟拉着韩梅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

回到温州,两人在鹿城区租了一间民房,一起生活。罗晓军每天下班后就匆匆赶回家,做好饭菜等女友归来。他们的恩爱,令韩梅的同事羡慕不已。

远在家乡的亲人,常常给两个年轻人打电话,催他们早点回家结婚。然而,亲人们万万没想到,一场灾难来临了。

2007年秋天的一个下午,16号强台风“罗莎”席卷温州。城市上空乌云笼罩,12级狂风伴着特大暴雨,把房子吹得摇摇欲坠。韩梅和工友逛街去了,还没回家,罗晓军急得拼命拨打女友的电话,可是始终无法接通。下午5点多钟,城市陷入一片汪洋,狂风夹着洪水冲入原本繁华的街道,不时掀起2米多高的大浪。罗晓军披上雨衣要出门寻找女友,住在隔壁的同事拉住他:“你不要命了?”罗晓军哭喊着:“我要去找她!哪怕死,我们也要死在一起。”他挣脱对方的手,一头扎进暴雨中……

第二天上午,洪水退去,人们在鸥江边的低洼地带看到了悲惨的一幕——罗晓军和韩梅侧身倒在地上,罗晓军紧抱韩梅的大腿,至死都没有松开。人们分析:当时,罗晓军发现韩梅困在洪水中后,便冲过去救女友,可洪水浪大,他只好抱住韩梅的双腿,用力将她托出水面,期望她能安全获救。然而最后,一对恋人双双遇难……

两家亲人闻讯赶到温州,谁也没想到即将成为亲家的他们,第一次见面竟是这样的场面。两家亲人抱在一起,哭得肝肠寸断。在太平间,罗晓龙抚摸着哥哥浮肿的脸,悲痛欲绝:“哥,你怎么丢下我们,一个人走了?”韩琴拼命摇着姐姐的遗体,声嘶力竭地哭喊:“姐,你醒醒、快醒醒,我和爸爸看你来了!”可是,亲爱的哥哥、姐姐,再也不能回应他们了。

处理完丧事,两家亲人要回湖南了。看到韩家父女舍不得坐卧铺,罗晓龙就主动掏钱帮他们买了卧铺票;看到韩家父女吃方便面充饥,罗家人特意去买了盒饭……火车到达长沙后,两家人依依惜别。

亲人走了,爱之薪火延续

每当想起穿着韩梅姐买的西装四处求职,最后幸运地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情景,罗晓龙总是忍不住放声大哭。他将西装干洗好,整齐地挂在衣柜里,每天早晚都看一次。睹物思人,罗晓龙越想越伤心:韩家的境况本来就不好,韩梅姐又走了,这个家该怎么撑下去啊!

罗晓龙来到望城县乌山镇,一路闻讯后,终于找到韩家——低矮的砖瓦房,破旧的木板门,让他心寒。他小心地推开门,只见韩松林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原来,韩松林因悲伤过度病倒了,可是韩琴在长沙打工,无法照顾父亲。罗晓龙赶紧把韩松林送到望城县人民医院救治,支付了医药费。

从此,罗晓龙每隔半个月就会来看望一次韩松林。韩琴没有想到,姐姐已经走了,罗家人还如此有情有意。懂事的她,为罗晓龙和他的父母做了3双布鞋。

2008年5月的一个周末,罗晓龙又来看望韩松林,碰巧韩琴在家喂猪。让罗晓龙吃惊的是,刚刚21岁的韩琴,双手长满了老茧。想起哥哥生前要让韩琴读书的愿望,罗晓龙决定帮哥哥完成心愿。韩松林听后,很犹豫。罗晓龙斩钉截铁地说:“韩叔,韩琴的学费和生活费由我来出!”

罗晓龙拿出4500元积蓄,陪韩家父女来到长沙市芙蓉路一家动漫培训学校,为韩琴报名学习动漫制作。谁知,一年的学费竟要1.4万元。韩松林将罗晓龙拉到一边,拿出3800元钱,低声说:“家里就这点钱了,还是让小琴学别的吧。”罗晓龙认为,搞动漫制作对学历要求不高,且学成后容易就业。他坚持说:“就让小琴学动漫制作,欠的学费,我来想办法。”

经罗晓龙的请求,学校破例答应韩琴延缓三个月交清学费。罗晓龙的工资是2000元,每月还要给韩琴500元生活费,经济上捉襟见肘。他加班加点地工作,为了省钱,连烟也戒了。

频繁的加班,让罗晓龙又累又乏。一天深夜回家,他不小心撞在铁门上,额头上划了条长口子。父母责备他:“你是不是打架了?”得知实情后,父母拿出5000元,让他去为韩琴补足所欠的学费。

在学校,韩琴看见罗晓龙的伤口,心疼不已。她流着泪说:“龙哥,对不起,是我拖累了你,我将来一定好好报答你!”

一天,罗晓龙冒着大雨给韩琴送生活费,全身都被淋透了。韩琴心疼地拿来毛巾,帮罗晓龙擦头发。同学们说:“小琴,你男朋友真好,每个月都准时来送钱!”韩琴的脸红了,害羞地说:“搞错了,他是我哥……”

罗晓龙意识到,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可一想到哥哥和韩梅姐的不幸,他又不敢触及这个敏感的话题。好几次,他来到哥哥的坟前,希望天堂里的哥哥能告诉他答案。

其实,韩琴也喜欢罗晓龙,但一想到罗晓龙是大学生,而自己只是个小服务员,便没有勇气表白。

想爱而又不敢爱的痛苦,深深折磨着这对年轻人。

年底,罗晓龙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丢下母子二人走了。接连失去两个最亲近的人,母亲李玉娟彻底病倒,罗晓龙也变得郁郁寡欢。韩琴几次在QQ上和罗晓龙联系,罗晓龙都没有回应。韩琴忍不住给罗晓龙打电话,这才得知罗父去世的消息。

第二天,韩琴特意和父亲捉了两只老母鸡,赶到罗家看望李玉娟。韩琴安慰李玉娟:“阿姨,晓龙需要你,我们大家都需要你,你要早点儿好起来!”李玉娟含泪笑了,抚摸着韩琴的头说:“孩子,你和你姐一样,美丽又善良。”

再续良缘,两家人并成一家人

韩琴几乎每晚都去学校的电话亭,打电话安慰李玉娟,开导罗晓龙。时值寒冬,她一边打电话一边不停地哈气取暖。有一次,韩琴病了,但她还是强撑着病体来到电话亭。谁知打电话时间太长,韩琴冻晕了,话筒没握住,“啪”地掉落下来。罗晓龙察觉到异样,很不放心,连忙租车赶到学校。四目相对,两人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脉脉温情……

第二天,韩琴利用学会的电脑三维技术,制作了一对夫妇从牵手到白头的动画,然后发送给罗晓龙。罗晓龙看懂了韩琴的心思,但又担心她是为了报恩才喜欢上他的。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在做了无数次的假设、又无数次地推翻后,他坚信,他和韩琴的感情,是生长于亲情之上的爱情……

2009年情人节,罗晓龙特意请假来到长沙,约韩琴在五一路上的“肯德基”见面。罗晓龙突然掏出一束火红的玫瑰:“小琴,做我女朋友好吗?”

尽管韩琴曾无数次憧憬和罗晓龙牵手的情景,但此时,她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周围的顾客起哄:“答应他,答应他!”韩琴羞红着脸,接过了罗晓龙手中的玫瑰。

李玉娟很喜欢韩琴,得知二人恋爱后,她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好、好!”韩松林却心有余悸:“你们忘了韩梅是怎么死的?我们两家命中注定相克,我是不会同意韩琴嫁给晓龙的。”罗晓龙急了,跪在韩松林面前:“韩叔,我和小琴是真心相爱,你就答应我们吧!”韩琴也跪着哀求父亲,可韩松林就是不同意。

罗晓龙打听到,当地有个被称为“何半仙”的盲人算命先生,他计上心来。罗晓龙把“何半仙”请到韩家,让“何半仙”告诉韩松林:“罗晓龙和韩琴八字相合,天赐良缘。”韩松林当下便答应了两个年轻人的婚事。

一年的学习期结束,韩琴应聘到长沙一家设计制作公司,月薪1600元。领到第一个月工资,韩琴给罗晓龙买了一把剃须刀,给李玉娟买了一套衣服,给父亲买了一台收音机。两家人在酒店吃了一顿饭,席间,四人举杯相庆,罗晓龙高兴地说:“我们又成为一家人了!”

秋天又到了,正值罗晓军和韩梅遇难三周年的日子。罗晓龙和韩琴跪在哥哥姐姐的坟前,噙着泪说:“哥,姐,我们看你们来了。我们会将你们的爱,永远延续下去的。”

转年春天,韩琴和罗晓龙站在了婚礼台上。罗晓龙穿着韩梅生前给他买的那套西装,紧紧抓住韩琴的手,泪眼朦胧:“哥,姐,你们在天堂里看到我们的幸福了吗?”

篇8:告慰爱情诗歌

关键词:克罗斯蒂娜·罗塞蒂,爱情,诗歌

克罗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拉斐尔前派女诗人和虔诚的盎格鲁天主教信徒。她的诗歌主题涉及爱情、自然、幻想、死亡等,她还创作了一些儿童诗歌、祈祷词和散文。[1]她的诗歌轻灵、飘逸而又忧愁、伤感、洗练、隽永,富含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一、对于尘世之爱的悲观想象和天堂之爱的虔诚向往

诗人被人们称为先知,他们用敏感的心灵去洞悉世间种种,揭示生命的真谛,克罗斯蒂娜尤其如此。年幼的她对女性爱情命运有独到和犀利的见解,然而超乎我们想象的是十三岁的罗塞蒂就对爱情持一种悲观的态度。这种情感在她1843年创作的诗歌“爱情与希望”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这首诗中,说话人谈到了爱情和实现它的可能性的问题。诗的第一行以一种令人沮丧的口吻明确地告诉读者“爱情永远存在于天堂”,而世人只能无助地空期盼,却得不到它,正像诗歌中提到的那样,“那是希望无法踏足的地方”。在这里爱情与希望被截然分开,似乎人世间爱情的实现只是痴人说梦,颇有杜甫《赠花卿》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意境。接着在第二节说话人又点出:

爱于心灵最深处根植,

它不会终止,

即使当生命的血液喷涌,

我们感受到它的多情,

从那才下唇边,

又上心间的名字。

在外部世界,爱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可是任何艰难险阻也不能熄灭在心中熊熊燃烧的挚爱与激情。本诗节逼真地描绘出了一个失恋者的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对爱侣避而不谈,然而在内心深处却怎么也挥之不去关于爱人的记忆。进而在诗的最后一节,说话人强烈地肯定了爱的永恒,并向世人宣布她将和爱人:

飞升苍穹,

希望虽然应该放弃,

甜蜜的爱情将得到永生,

因为天堂那完美的爱与福佑,

将是我们的宿命。[2](第83页)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世间的爱情无望了,但是诗人寄希望于天堂的爱情。

二、对爱情性质的认识———多变与短暂

如果“爱情与希望”强调的是人世间爱情的渺茫,把实现爱情的希望寄托于天堂里的幸福,罗塞蒂的其他诗歌则表现了爱情的无常、易逝。理所当然,悲伤和无助代替了欢快和乐观的语调。在“短爱”中,爱情被拟人化了,成为了一个恋爱中的少女,温柔、可爱,天真、纯洁。然而,尽管她可以在晴朗的夏日里如花般绽放,但是她只能在自己的闺房中蹉跎青春,就像花朵纵然美得无以伦比,可是“隐藏在人迹罕至的泉边”也是惘然;虽然她的温柔如春风般温润,但是没有爱人的关爱她只能“在低矮的树丛中叹息”;虽然天后能统治一切,但是她只能是默默无声的。更糟的是,即使是在闺房中的“花朵”、隐藏的“泉水”、叹息的“微风”和无声的“天后”也无法逃脱香消玉殒的恶运:

而晓风的温柔吹拂,

也常常伴有瘟疫袭来,

流水也会被沾污,

在奔腾入海之时,花儿必定会快速凋零,

爱也只能存活一天而已。(第84页)

在这首诗中爱的拟人化、花儿等意象,和现实的爱情交织在一起,并在不知不觉中互相转换,以自然事物的易逝来比喻爱情的短暂。在看似简单的诗句中,不仅向读者展示了爱情的这一性质,而且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过着非常被动的生活,她们不可以踏出房门,唯一能做的是一边消极地等待爱情的到来,一边忍受着生命在叹息中枯萎的无奈。然而爱情的到来却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在短暂的甜蜜之后是永恒的消逝。

正如批评家杰罗姆·麦克甘说的那样,克罗斯蒂娜·罗塞蒂“是十九世纪英格兰最难以琢磨的女性”[3],在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女性情感的真切描述,并且也体现出其个人思想的矛盾和辩证性。一方面她在诗中强调人世间的爱情是无望的,短暂的,另一方面又对在天堂中实现永恒的爱充满了信心。在诗人看来,尽管爱情是易变而短暂的,但是它仍然值得歌颂的。例如在“博爱”中,说话人勇于直面和接受爱情的短暂,以及其它美好的事物的易逝,并且赞颂那昙花一现的美丽。然而,即使是在美必然消亡的“凄凉的世界”中,说话人却始终坚定对爱的信念:

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死亡,除了爱,

因为信仰和希望将在上帝的博爱中融合。(第84页)

这里罗塞蒂转而向宗教信仰求助为诗中的说话人寻求慰藉。

三、“爱情”———对爱情的想象性理解的形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行,却已集中地体现了她对爱情意义和内涵的非凡的诠释。

爱是所有的幸福,爱是所有美的化身,

爱是头上的皇冠花白;

爱是唯一永恒不变的责任;

爱在无数故事中记载,

并激发出无尽的荣耀。(第97页)

诗歌的第一行将爱情描绘成能够带来所有美和幸福的神奇事物。第二行爱情被比喻成花白的皇冠,这一比喻使人联想起耶稣临死前所戴的荆棘之冠。这两行诗暗示着人间堕落的爱情可以通过上帝的爱来得到救赎,因为上帝是为了拯救人类才创造了耶稣。第三行爱情被理解为“永恒不变的责任”、第四行表明爱情作为“无数的故事”中永恒的主题,不仅反复出现在诗歌和烂漫传奇等这些易变的、堕落的、尘世的文学作品中,而且暗示了上帝自身的“无数的故事”,在上帝永恒的爱中包含并取代了这种文学作品。在这首简短抒情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爱情的全部感悟,并集合了她在以后诗歌创作中,对爱情探索的全部主题。

总之,这些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早期爱情观,而且还倾注了她对于女性情感的描绘和对女性如何面对爱情挫折与背叛的思考,尽管在那时她还不能对这一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为她今后探索女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Everett, Glenn.The Life of Christina Rossetti.University of TennesseeatMartin, 1988.http://www.victorianweb.org/authors/cros-setti/rossettibio.html.

[2]Rossetti, Christina Georgina.The Poetical Works of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M].London:Macmillan&Co., Limited, 193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告慰爱情诗歌】相关文章:

一只鸟的爱情悲剧爱情诗歌04-14

爱情诗歌范文05-15

诗歌爱情范文05-17

她爱情诗歌04-08

愿爱情诗歌04-10

悲歌爱情诗歌04-12

梁祝爱情诗歌04-12

西子爱情诗歌04-13

后宫爱情诗歌04-13

致词爱情诗歌04-13

上一篇:谨记职场菜鸟的五大生存法则下一篇:大和宣传片解说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