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爱情诗歌

2024-04-12

悲歌爱情诗歌(精选6篇)

篇1:悲歌爱情诗歌

悲歌爱情诗歌

我一生所爱之人啊,

我用诗歌追寻你的影,

依然杳无音讯的等待,

我用心去触摸你的世界,

却沉静地站在,

我不知道方向的门外!

我一无所求,只站你的身后,

倦意的双眼,在一阵轻雾里溶化,

摇曳的风,吹散了心的碎片,

我沉默地站立着!

我一生所爱之人啊,

我没有走近你横斜的影子,

深怕惊吓了你迷离的眼神,

我曾短暂出现在你的身边,

慌张了你急促的呼吸啊!

我步履轻盈地走来走去,

搜集一片一片残阳细风,

我没有停下疼痛的脚步,

我双手捧起了阳光雨露!

我一生所爱之人啊,

我来时,你忽然梦中醒来,

惺忪的睡眼,在我的心里绽放了光华,

又在我的生命中心潮起伏而澎湃啊!

但我的`眼睛却始终看不到你的脸,

心胸是多么的伤悲与无奈啊,

你的脸藏匿在面纱中,

我寻不见,听不见,

忍不住在梦靥里低声抽泣!

我一生所爱之人啊,

我在无穷无尽的黑夜白昼中守望着,

请细听我微微瞬间的脚步声,

今夜的月光柔情似水涌进了我思想,

当世界都进入了梦乡,

我来到了,不知道方向的门外!

篇2:悲歌爱情诗歌

——《茶花女》读后感

文/老常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爱情始终是一个最为频繁所被人提及和讴歌的对象。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戏曲小说,古今中外都大量的记述了这方面的故事。在中国比较有名的爱情故事有范蠡与西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国外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琳娜、简爱等的故事。这些爱情故事或悲或喜,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和回味的空间,同时,也促使我们反思和借鉴。

关于爱情,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宗教风俗都有各自的观念认知。但总的来讲,不论哪个民族,哪个时代,哪种宗教,人们对伟大的爱情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褒扬,在这一点上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而既然大多数人都赞美和讴歌伟大的爱情,同情为了爱情而选择牺牲的主人公,却为何还会有这么多的爱情悲剧发生呢?对于这一点,古今中外,无一例外都是因为传统和世俗,保守与激进的对抗所引发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是因为出于家庭门第的原因,祝英台虽与梁山伯同窗三年,感情弥笃,但却被嫁给了太守之子马文才,最后双双以死殉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因为两个家族之间互为世仇,两个年轻人相爱却无法冲破家族间因为仇恨而织就的世俗大网。即使时代发展到现在,其实我们很多的思维依然被这些传统的思维所限制,所束缚,为此,爱情的悲剧,人性的悲剧还依然不断的在发生着。

小仲马的《茶花女》从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方面来看,同文艺复兴以来众多作家所表达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主张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解放。这一点西方的好多文学著作都是以此为根基进行创作的,如薄伽丘的《十日谈》勃朗特的《简爱》欧姆的《人性的枷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等等。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与其他爱情故事的不同主要是在人物的选择上,书中的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戈蒂埃)是一个风尘女子,风华绝代,却又多愁善感,在多年的风尘生涯中,她早已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希望,如一片浮萍任凭命运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所左右,直到她遇到了男女人公阿尔芒,在他那里,她得到了真情,因而想为这份真情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走出风尘生涯而选择对爱情的忠贞。不幸的是,他们最终还是没有逃出世俗的枷锁,在阿尔芒父亲的极力阻挠下,玛格丽特.戈蒂埃为了阿尔芒的幸福选择了自我牺牲。阿尔芒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对玛格丽特.戈蒂埃因爱生恨,做出了种种报复行为,从而加重了其病情,最终导致玛格丽特.戈蒂埃消香玉损,因病离世。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本书并不复杂,书的篇幅也并不太长,是一部只有十六万字的小部头著作。但他反映的社会现实,折射的社会环境却不由得不引人深思,即再美好的爱情在世俗和现实面前也会阻力重重,即使两人间真心相爱,彼此倾心,但在世俗和传统面前,终难一帆风顺,幸福圆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古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是所有有情人的美好期望。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里都会邂逅爱情,但真正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确实并不多见,虽然我们自己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可以不在乎家庭门第,但根深蒂固的传统世俗思想,思维习惯却依然在深深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制造着同茶花女的故事一样的悲剧。

一部《茶花女》让我们认识了爱情的伟大,也让我们认知了爱情的真谛。牺牲精神是造就伟大爱情的必然因素,但这种牺牲精神最终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人生痛苦,所以从我个人来讲绝对不鼓励这种牺牲精神,因为牺牲就意味着放弃,牺牲就意味着将原本美好的爱情搞的支离破碎。离小仲马写这部伟大爱情故事的《茶花女》已过去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但现在重读,我依然会被其情节所吸引,依然会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或许,这就是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吧!

篇3:悲歌爱情诗歌

对于电影《云水谣》, 我不会从它的政治意义去评论, 因为我觉得这个太复杂;我也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评论, 因为我不懂这些知识;我更不愿从演员们是否把这个角色诠释的完美去评论, 因为这似乎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只想从心中的那丝悸动去追寻, 去发现那些引起我情感共鸣的东西, 那些在我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的东西。

曾经我是那个和你心心相印的人, 和你指天为誓的人。《汉乐府》民歌中记下了我们的誓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阵阵,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了你所要遇见人,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 没有晚一步, 刚巧赶上了, 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 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 你也在这里吗?”陈秋水与王碧云的相遇恰恰完美的诠释了张爱玲的这段关于“爱情是什么”的论断!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最是那一脉脉的回眸, 注定了如烟、如雾、如梦、如幻的情愫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影片前半部分只用了大约四十分钟的时间, 讲述了他们的相遇、相知、相爱, 这期间没有刻骨铭心的事件发生, 我们也感觉不到他们会有之后那种超乎常人的深厚感情。在他们分离的那个下着大雨的晚上, 从头至尾的一幕幕让我们不禁流下了眼泪, 可对于他们的美好未来似乎也不敢奢望。“等着我, 我一定会平平安安的回来地, 我回来见你, 见我妈。”“我永远等着你, 你不回来, 我去找你, 你可要一直等我啊!”两人的对话让我非常感动, 同时也在想他们会有这么坚定吗?他们会一直苦等吗?——衷心希望会。当碧云被她爸爸拉上车, 我们看到了她的不舍, 秋水的不舍;他的苦痛, 秋水的苦痛。秋水恋恋不舍的追着碧云坐的车奔跑, 那无奈, 那心酸;碧云的无奈, 碧云的泪水, 我们陪他们流泪, 可没想过碧云下一步会做什么, 以为就这么分开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揪下了秋水的纽扣来做纪念, 因为她的身上没有秋水的任何东西。这纽扣是他的贴身物, 握着这颗纽扣想念他, 握着这颗纽扣想象他就在她身边。此时, 终结的是他们的时空距离, 等待他们的是有可能一辈子见不到、等不到的巨大悲哀;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在好奇着飘逸的云、温柔的水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守护这份感情, 怎样来兑现他们的承诺。事实就是:秋水带着对碧云的思念辗转于大江南北, 画册、戒指来缓解思念, 即使身边有一个娇人儿, 他最开始选择的也是坚守;碧云守着他们的感情留在台湾, 一面打听秋水的消息, 一面照顾秋水的母亲。她不顾爱了他一辈子, 等了他一辈子的薛子路, 不顾徐秋云母亲的好心劝慰, 不顾自己一生的幸福, 痴痴的等待着爱人归来。

我确认, 不能与你相绝, 我等你, 用我心, 换你心, 始知相忆深:“凄凄复凄凄, 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 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碧云等待、等待、等不来也要等, 而身在战地的秋水也在坚守、等待着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日思夜想的人儿。只是天意弄人, 让那个热情、纯真、开朗、心肝情愿做碧云的影子的上海女孩在受伤治疗时被秋水那双冷酷的眼睛, 忧郁的气质所吸引, 一见钟情。从此王金娣也开始等待, 等待着他能忘记碧云, 注意到身边还有个她, 然而她失败了, 但她没有放弃, 她的情感波浪, 一次次拍打、撞击着这个心理深藏着感情的男人。在秋水要离开去南京或武汉时, 她奔跑着追火车, 送东西, “哥哥”叫个不停, 泪流个不停, 她只是不想这个她爱的人离开啊!豪爽自然的她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只是想把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当初秋水追着碧云的车跑, 现在金娣追着秋水的车跑, 她也从秋水身上拿下了一样东西:那是碧云给秋水的钢笔, 让秋水用这钢笔写信给她的, 而钢笔也寄托着秋水对碧云的思念, 时时带它在身边。而如今, 因为金娣也要纪念物, 也要写信给秋水, 这支钢笔承载着他们三人难以言表的复杂感情。之后金娣不惜一切, 远赴西藏去找自己心爱的, 自己想要照顾的那个人, 她的真诚着实让人感动, 所以我们会有心理期待, 觉得秋水应该接受这样一个女孩, 心底固然也要那么一丝不忍, 但是还要秋水再次伤害一个爱他的女子吗?他们三人都在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爱, 即便这爱没有兑现的日期, 即便这爱伤害着其他爱着他们的人。最终, 秋水被金娣感动了:她为他改名王碧云, 她为他愿意做别的女人的影子来照顾他、守护他。只是新婚晚上他们的行为, 让人们不自觉心痛流泪:“姐姐, 他一直在等你, 是我不让他再等了, 对不起……今生今世他 (陈秋水) 要见不着你 (王碧云) , 来世, 来世我一定陪着他……去见你!”确实让人感动!让人无法指责秋水的“背叛”。而秋水那难以言传的痛苦的泪水, 更是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 也让人感到那种内心的苦楚, 等还是不等, 他都在伤害着爱他的女子。秋水选择了妥协, 但死前的那一刻, 他背上背着金娣, 这是否意味着:生, 他们没有了真爱的机会;死, 那就让他们有同穴的机会, 来世再真爱呢?因为我们难以从他的眼里看出来, 他背上的这个女子已彻底取代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个人。我认为他对金娣的感情多是出于不忍, 出于无奈, 那感情多余友情又少于真爱, 只因他的心底有一个碧云, 时空阻隔了他们的躯体, 而那真爱的心却一直紧紧依偎。

烟花不会让人懂得, 它化作尘埃是怎样的温暖。它宁可留下一地冰冷的幻象, 一地破碎, 亦如碧云的静默坚守;金娣的执着追求。也许我们永远不会了解碧云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感情;也许我们永远不会了解金娣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炽烈情感, 也许我们哀伤, 我们感动, 可我们能做的也只是为她们祈祷, 不可能改变她们的坚持——山无棱,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对于《云水谣》演绎凄美爱情, 他们采取的态度:坚守、等待, 我非常赞同。因为我相信爱无止境, 相信真爱永恒, 相信没有什么可以隔开两个真爱的人。只是有时候, 爱输给了生死, 输给了时间。但生死与时间隔开的也只是躯体, 无关爱情。正如曹植用《洛神赋》告诉我们——爱情是不会死的;元稹的《离思五首 (其四) 》告诉我们——爱情是不会忘的!时空的距离固然在他们的心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但深深被爱着的人是走不出爱人的眼睛、爱人的思念和爱人的心扉的!真爱的人们, 会“冰燕依雪”, 折一枝腊梅幽香, 寻遍天上人间, 何惜沧海桑田!《云水谣》式的凄美爱情让人惋惜, 让人遗憾, 未来的生活里只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摘要:20世纪40年代的凄美爱情故事, 因为战争显得无比悲怆和坚强, 离别与等待的情绪满满地充斥着我们。本文主要从等待这一主题出发去阐释《云水谣》带给我们的爱情回忆和哲理思考。

关键词:云水谣,爱情,等待,悲歌

参考文献

[1]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1]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2]黄贞全.此情可待成追忆——电影《云水谣》赏析[J].电影文学, 2007, (15) .[2]黄贞全.此情可待成追忆——电影《云水谣》赏析[J].电影文学, 2007, (15) .

篇4:追求理想爱情的悲歌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 爱玛 理想爱情 悲剧

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描述了法国外省一个乡下少女悲剧性的一生。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生活,她先是与地主罗道尔弗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练习生赖昂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的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爱玛·包法利的悲剧是令人惋惜的,但同时又是令人警醒的,它把一个十九世纪中叶生活在法国社会的平凡女人的悲凉一生展现给世人,对那些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女性以及追逐名利、贪求欲望的世人,无疑起到了深刻的警示作用。

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而分析爱玛的爱情悲剧。

一、修道院的贵族教育——理想爱情的萌芽

爱玛的少女年华是在一个浪漫主义余波未平的时代度过的。作为一个花季少女,爱玛本身就喜好幻想,“她读过《保尔与维吉尼》,梦见小竹房、黑人达芒哥、狗‘忠心’,特别是,一个好心小哥哥,情意缠绵,爬上比钟楼还高的大树,给你摘红果子,或者赤脚在沙地跑,给你带来一个鸟巢。”[1]她十三岁时,其父卢欧老爹自命不凡,自己无法涉足上流社会生活,却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把她送到附近一个修道院寄宿学校接受贵族教育。她本是农民的女儿,应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忧无虑地成长,但是小爱玛却被移栽到修道院中,这里贵族化的教育向她展示了浮华典雅的贵族世界,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奠定了最初的物欲追求。修道院的氛围及浪漫主义的作品构成了爱玛的生活内容和理念,决定了她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因此,修道院是爱玛人生理想的载体。

卢欧老爹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做法反而是毁了女儿的一生。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神秘的、虚幻的教会教育,往往向人灌输一些消极、颓废的知识,教室里温暖的气氛、戴铜十字架念珠而且面色苍白的修女、圣坛的芳香、圣水的凛冽和蜡烛的光耀散发出一种神秘的魅力,更是刺激了这位天性不安分的少女的心:“她不听弥撒,只死看书上天蓝框子的圣画;她爱害病的绵羊、利箭穿过的圣心或者边走边倒在十字架上的可怜的耶酥。”[2]“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3]当她接触到书本的时候,“掀开锦缎封面,就见着每首诗文底下陌生的作家名字,大多数不是子爵就是侯爵”,以至于“她看着这些名字都惊呆了”[4]。她读司各特的作品,也往往醉心于白羽骑士与女庄园主的恋情,在修道院中耳闻目睹的这些,她深受感染与熏陶,她想入非非,而对现实却一无所知。“她是热狂而又实际,爱教堂为了教堂的花卉,爱音乐为了歌的词句,爱文学为了文学的热情刺激……”[5]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浪漫传奇作品,并以此为蓝本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爱。从此以后,爱情成了她惟一的追求,而修道院的这段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她对爱情、婚姻都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势,她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构筑着自己关于爱情、婚姻、情人、家庭生活的理想,对于像包法利夫人这样向往贵族生活的女人来讲,这无疑起到了教科书的作用,也为她的婚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成为造成爱玛死亡的定时炸弹。同时也暗示着爱玛的人生道路——今后只会由着自己在一个她根本不了解的、非常讲究实际利益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乱撞,去盲目地追求浪漫蒂克的爱情梦想。

二、与包法利的婚姻——理想爱情的幻灭

携着飘幻的梦,怀着无尽的缠绵,爱玛飞进了闪烁着光环的婚姻之城——她和夏尔结婚了。这个婚姻,一方面是由于卢欧老爹的撮合,另一方面是爱玛为了浪漫与新奇。新婚之时,两人还算恩爱,家庭生活也充满了浪漫气息。但是,这种浪漫气氛维持不了多久,爱玛开始厌倦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因为与她朝夕相伴的夏尔是一个平庸的男人,一切完全不像她想象的那么有情趣。爱情不能激起他的勇气。他不敢对爱玛当面表述情怀,他不是一位好丈夫,他不理解、也从来没有想去了解妻子微妙的内心世界。爱玛为他画画,他却在一旁无聊机械地搓着面包屑球;爱玛动情地对他讲述风花雪夜,他却昏昏欲睡、充耳不闻;爱玛依窗浪漫地给他抛下花瓣和青叶,他却呆若木鸡,丝毫没有骑士单膝着地、捡之、吻之、怀之的反应……总之,爱玛在婚姻之初,摹仿浪漫传奇中的优雅的爱情举止,都被包法利的“半热情”吞食掉了。他拥有的只是“踌躇和脆弱”,是“半性格、半意志、半热情”的典型。这种残缺的人格与爱玛心目中的骑士英雄存在着天壤之别。

包法利天资愚钝,学医时勉勉强强通过,异常刻苦,却永居下游,行医时糊里糊涂凑合,大病治不了,小病自然好。婚后,在爱玛的鼓励下,他为一个瘸子做腿部整形手术,结果是越治越瘸,不得已还得赔偿病人安假肢的费用。这次的失败使盼望出现奇迹的爱玛失望到了极点。

包法利夫妇二人,一个呆滞得出了名,一个浪漫得过了头;一个在麻木不仁中满足,一个在美丽的童话中失望。对爱玛来说,这种平静的婚姻生活与她少女时代的梦想相差太远了,这场婚姻对他们两人来讲都是一个糟糕的错误,他们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一场家庭婚姻悲剧已经到了不可避免的地步。而当时险恶淫糜的社会环境又像烈性催化剂一样,加速了悲剧的发生,爱玛追求理想爱情的梦想被这种残酷的现实婚姻粉碎了,爱玛被逼入了死亡的绝境。

三、两度的婚外情——理想爱情的寻觅

爱玛渴望爱情,梦想浪漫。应该肯定的是,爱玛有权利幻想,也有权利追求。只是这种幻想和追求超越了她自己的实际处境和地位,盲目地去追求对她来说是虚无飘渺的爱情幻影,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而她本身生存的社会又是一个物欲横流,极端真实的社会:爱情是虚伪的,友情是有目的的,人们的目标只是名与利。可悲的是爱玛一直看不清现实社会的真面目,不愿与现实生活妥协,一心一意地想寻找她所渴望的十全十美的男子,盼望这些男子能给她带来充满激情的爱情,现实生活不断使她碰壁,她仍执迷不悟、痴心不改。这就注定了爱玛的婚姻理想是虚无缥缈的、不切实际的。

她向往那种惊心动魄、不同凡响的爱情,渴望着那种“月下的叹息、长久的拥抱、流在伸出来的手上的眼泪、肉体的种种不安和情意的种种缠绵”[6],可是,到哪里去寻找这种爱情呢?她只好把眼光转向婚外的世界了。

参加了子爵舞会,这成了激发她的梦想的契机,因此她想入非非,要跻身上流社会,想象着丰裕的物质生活,纵情声色,满足肉感的追求。两度的婚外情,就是她寻觅这种理想爱情的最好见证。

罗道尔弗是爱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人。他是一个庄园贵族,有田产和地产,他又是一位风月老手。第一次看见爱玛,他一眼就看透了爱玛的心思,他打定主意,要先把爱玛勾引到手,再想办法甩掉她。爱玛被罗道尔弗翩翩的风度、甜蜜的山盟海誓所折服,也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她“三番两次自言自语道:‘我有一个情人!我有一个情人!’她一想到这上头,就心花怒放,好像刹那之间,又返老还童了一样。她想不到的那种神仙欢愉、那种风月乐趣,终于就要到手。她走进一个只有热情、销魂、酩酊的世界……实现了少女时期的长梦……她领略了爱情……”[7]爱玛陶醉于这份爱情之中。当爱玛提出要他私奔时,他寻找了一个漂亮的借口,写了一封信,在信上洒几滴清水权当泪水,坚决地拒绝了她,趁着暮色,驾车扬长而去。情场老手无情地抛弃了她,爱玛追求理想爱情的梦想落空了。

结识了赖昂,对音乐和文学的共同爱好使他们成为知音,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爱玛朦胧中觉得自己爱上了赖昂。可惜赖昂却是一个肤浅的人,他根本无法理解爱玛对爱情的向往。随着赖昂去巴黎求学,这段恋情暂时告一个段落。赖昂的重新出现,给她受伤的心灵带来一丝慰籍,也给她带来一线希望。此时的赖昂,他已少年老成,正打算找一位上流社会的女人做情妇,爱玛可谓迎合了他的胃口。与初次相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一改以前的懦弱,一味地对爱玛表白他所谓的爱情:“练习生指出:……他爱她是一见钟情。如果天假良缘,他们得以早日相逢的话,彼此一定好和无间,恩爱到老。”[8]两人一起出游,在一个小岛上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爱玛觉得,“这三天才是真正的蜜月,又丰满,又隽永,又辉煌”[9]。爱玛借故去鲁昂学钢琴,暗中租了一个房间,和赖昂过起了偷情的生活,如胶似漆,宛如一对神仙夫妻。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渐渐地看清了对方,她开始腻味他,他厌倦她。迫于母亲的压力,再想到今后的前途和事业,赖昂打算终止和爱玛的暧昧关系。她的爱情梦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四、债台高筑下的自杀——理想爱情的破灭

爱玛与一般的情妇不同,绝大多数时候是爱玛自己热心地掏钱“养情”。而夏尔·包法利对此竟也麻木地没有特别的表示和行动。这种习惯可以说是导致爱玛走向死亡的经济根源。她会毫不犹豫地给情人置办镀金马鞍,并且从并不十分富足殷实的家中拿出钱去供她与情人挥霍。她似乎是天生的乐观幻想主义者,抑或说她压根不在乎小市民夏尔所构建的这个或温饱或小康的家庭。面对累累赊购债务,凭借着奸商的默许,她可以视而不见,不理不睬。她挥霍金钱,并且不惜一切去取悦赖昂,最后终于债台高筑。于是她疯了似的到处借钱,放下所有的高傲与尊严,她找赖昂、罗道尔弗,这些曾经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人,在这个时候却都无情的回绝了她,把这个可怜的女人一步又一步的逼上了绝路。绝望之际,爱玛吞下砒霜,临终时她听到时常来往的瞎子的歌唱,她喊道“瞎子!”“瞎子!”——这实际上是爱玛的临终忏悔,是她对自己一生爱情追求所作的结论,她死到临头才顿然醒悟:自己浪漫蒂克的追求如同瞎子一样乱撞,这是何等的荒谬!这其实也喊出了爱玛的荒谬追求和悲剧命运。

爱玛在带有刺激的婚外恋情中,体味到的除和婚姻一样的平庸乏味外,更多的是无情无义,这无疑是对渴望浪漫温情的女人的最可怕的打击。为了理想的爱而生的爱玛,到哪寻觅寄托呢? 她堕落了,但并不快乐,三个男人耗尽了她的热情和生气,加上手持金钱大棒的高利贷者勒乐从背后狠命的一击,她只有颓然地倒下,死亡才是她最好的解脱。爱玛追求理想爱情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她用不切实际的幻想亲手结束了她本可以温馨幸福的一生。

主人公爱玛为追求理想的爱情,不惜冲破现实的束缚,最终走上了毁灭的道路,这是一篇追求理想爱情的悲歌,也是一篇虚幻爱情的挽歌。爱玛的一生是悲怆的,可以说,在她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她始终扮演着错误的人生角色——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她所走过的正是幻想——苦恼——追求——绝望的人生毁灭之路。掩卷沉思,笔者想福楼拜应该是同情爱玛的,他说:“就在此刻,同时在二十二个村庄中,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正在忍受苦难,伤心饮泣。”[10]然而这又不仅仅是爱玛一个人的悲剧,推而广之,这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在她的接连被拒中透出人生的悲苦与凄冷,因此,福楼拜才说:“爱玛,就是我!”[11]综观爱玛经历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庸俗而污浊的现实,当她发现自己的精神与物质都已极度透支时,她也就必然性地走向了毁灭。

注释:

[1]-[9]李健吾.〈包法利夫人〉译本序言[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10][11]转引自李健吾.《包法利夫人》译本序中《与高莱夫人书(1853年8月14日)》.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参考文献:

1.靳大力.〈包法利夫人〉:一部理想破灭的悲剧[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刘丽琼.戴着镣铐跳舞——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追求[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2月.

3.魏少华.平庸中的绝望与自毁——爱玛悲剧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12月.

4.谢海燕.用完美理想构筑爱情的祭坛——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爱情观[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

5.赵家鹤.追求“男子汉”的悲剧——析爱玛悲剧的时代特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8年4月.

篇5:悲歌爱情诗歌

(二)爱情悲歌

同期声:少年成名的白居易果然才华横溢,在他35岁时就写出了著名的诗篇《长恨歌》,历代的诗词研究专家一致认为《长恨歌》堪称艺术全壁,全篇都很出色,几乎没有败笔,仅一篇《长恨歌》就确立了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长恨歌》全篇120句,主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生生死死,永无尽头的爱情。那么唐玄宗和杨贵妃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杨贵妃先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妃,再是唐玄宗的爱妃,这中间关系的转变让后人议论纷纷,那么这种情况在白居易的笔下他会如何处理呢?诗人会不会客观的反映历史的真实呢?南京大学莫砺峰教授为你讲述系列节目白居易之《爱情悲歌》。

莫砺峰:《长恨歌》一开始就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他当然没有直接说唐玄宗,唐明皇不能这样说,唐朝人写本朝的事情一般都是用汉来做比喻的,叫做以汉喻唐。那么这里的汉皇当然实际上指的是唐玄宗了,那么所说的汉皇又是谁呢?当然指的是汉武帝。汉朝一个比较伟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好色成性的君主,所以用他来比拟唐玄宗。那我们看看他说:“汉皇重色思倾国。”他爱好女女色成天到晚想找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御宇多年求不得”,御宇就是统治天下,统治宇内。他统治天下很多年都一直在找美女,我们来看看这说的是不是事实,好色就是齐澣本来这个字面上的意思是喜欢美丽的异性,但是一般的是用在男性对女性,我们说男性好色,这个男人喜欢美女这叫好色,这个本来也许是大部分男人都有的一种天性,人谁不爱美呢,他喜欢美女。问题是好色这个事情假如发生在一般人的身上普通老百姓假如他好色问题不是太大,但是假如发生在帝王的身上那么问题就严重了。为什么?因为帝王的身份跟普通人不一样,古代的帝王被人认为是天子,上天的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人间的,所以帝王一旦好色往往后果就严重了。因此孔夫子有一次看到卫灵公跟一个叫南子的美女坐在一辆车子里面招摇过市,他老人家就很不高兴了,“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说完了吧,完蛋了,我没有看到过君主好德喜欢贤才,喜欢道德像好色这么厉害的,他不高兴,来批评这个卫灵公。

我有时候想假如孔夫子看到一个平头百姓跟他家里的一个不能美貌的妻子或者是谁坐在一个车子里,他可能不会这么生气,因为老百姓好色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后果,帝王好色才会有严重的后果。

那么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开篇第一句说:“汉皇重色”,当然我们说这是历史事实,汉武帝确实是好色的。大家都知道“金屋藏娇》这个词语这是汉武帝创造的,创造这个成语还不稀奇,问题是这个成语是他很幼小的时候创造的,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顽童时候他就说了金屋藏娇了,他就说我将来要娶到陈阿娇做皇后,我就造一个黄金的房子来给她住,果然后来汉武帝一辈子他身边是美女不断,除了皇后陈阿娇以外后来有卫子夫,有李夫人,有勾弋夫人等等,就是美女很多而且不停地换,一会儿宠爱这个,一会儿又宠爱那个了。当然我们说帝王身边多美女,帝王可以不断地换美女,这在封建社会里可以说是有制度保障的,制度规定是这样子,他可以这样做。那么唐玄宗是不是一样呢?白居易用这个汉武帝来比喻唐玄宗,唐玄宗是不是同样呢?差不多。唐玄宗统治有两个年号,前面一个叫开元,后面一个叫天宝,大致上来说开元年间他还比较勤于国事,天下治理得比较好,所以唐朝人认为开元是盛世,到了天宝慢慢的就不行了,这个转变的过程跟他好色有一点关系,天宝后年唐玄宗派了很多使者到处去寻访美女,找来干什么呢?充实他的后宫,当时派出来的这个使者因为使命就是找美女,所以这些使者的名字叫花鸟使,就是出去找花,找鸟的使者,不是什么大事情,找美女的使者。那么唐玄宗一生中间有确实曾经宠爱过很多美貌的嫔妃,比如说皇甫德仪,比如刘才人,比如武惠妃,他最后宠爱的这个叫武惠妃,非常宠爱她,他都要想立她为皇后了,但是因为大臣反对才没有立上。武惠妃其人非常美貌,同时也非常会笼络唐玄

宗,但是这个人人品不好,武惠妃39岁就死了,怎么死的?是被鬼吓死的,因为打心术不正她做的惠妃以后她就对不是她亲生的那几个王子就是唐玄宗跟王皇后,跟其他的嫔妃生的一个太子还有两个王子武惠妃都设计把他们害死了,还骗唐玄宗说他们要来害我等等,就把他们害死了。三个王子被害死以后冤魂来找武惠妃索名,结果就把武惠妃给吓死了,所以她39岁就死了。好,武惠妃一死因为唐玄宗多年以来就专门宠爱她的,这一死唐玄宗身边没有美女了,当然不是美女,宫里还有很多美女但是他都看不上眼,他看她们都觉得不美了。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新的事情唐玄宗要另外再寻找一个美女,那么当然皇帝急,太监也急,高力士这些人也帮他找。好,这样一找就不该发生的事情就发生了,就是唐玄宗这一次找美女在武惠妃死以后找美女,最后找到了谁呢?找到了他的儿媳妇,就是后来的杨贵妃,当时叫杨玉环。

同期声:杨玉环出身于宦门世家,早年丧父,她被寄养在了洛阳叔父的加中,杨家乃书香门第世带官宦,杨玉环也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杨玉环性格温婉,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并擅弹琵琶,那么这样一位绝代女子是怎样被唐玄宗发现的呢?

莫砺峰:杨玉环17岁那一年她参加了一次宫廷的婚礼,皇宫里面有一个咸阳公主招驸马要出嫁,当然举行盛大的婚礼。杨玉环也来参加了,那时候她才17岁,这个事情发生在公元735年,这个婚礼很盛大好多人都来参加,武惠妃的儿子,就是武惠妃跟唐玄宗的亲生的儿子叫李瑁,李瑁是封为寿王的,长寿的寿,寿王也来参加了,寿王一眼就看中17岁的杨玉环,国色天香一下子就看中她了,所以肯定对她的妈妈说我看中这个姑娘了,所以武惠妃就向唐玄宗提出来说我们把杨玉环招为媳妇吧,让这个寿王娶她。唐玄宗也同意了,当年年底就下了诏书封杨玉环为寿王妃,请大家记住这个年代,735年因为下这个诏书,唐朝的诏书,唐朝下文件有诏名,这个是记录在《唐大诏令记》里,735年12月24号一点都不错的,就是朝廷下文书了,封这个杨玉环为寿王的王妃。

但是过了两年以后到了公元737年,武惠妃突然死了,武惠妃突然去世,这一去世唐玄宗身边没有他喜欢的嫔妃,要重新招美女了。然后就找到这个实际上已经成为寿王王妃的杨玉环,这个具体的过程在《旧唐书》也好,《新唐书》也好这些正史中间都讳莫如深,都不提,模糊其词,为什么?因为这个事情不正当,唐玄宗这个时候跟杨玉环之间两个人的关系实际上公公和儿媳妇的关系,所以觉得不正当,所以正史里都不提。但是野史就不管了,野史它不是正史它可以说,所以我们来看一看《长恨歌传》里是怎么写的,那么就在陈鸿的《长恨歌传》里面对于唐玄宗怎么会找到杨玉环的记得很清楚,当然,这是在武惠妃去世以后了,在公元737年以后,说那一年的十月天气寒冷,农历十月已经很冷了,唐玄宗有一个习惯天气寒冷以后就到骊山到华清宫里去,因为华清宫里面有温泉,那里可以避寒。所以那年十月他又去了,皇帝一去当然很多人都跟着去啊,贵夫人很多,内外命妇都一起跟着去,然后就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

《长恨歌传》里面记的非常清楚,也非常的详细,它是这样说的:“上心油然,若有顾遇;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这是什么意思?上就是皇上,就是皇上的心悠然突然兴奋起来了,唐玄宗突然一阵兴奋“若有顾遇”他仿佛在人群中间看到了一个绝代美女的身影,但是还没看清楚因为人很多,仪仗队大家排着一起走跟着他,还没看清楚就不见了,一闪就不见了,等他再回过头来仔细的看周围其他的贵夫人呢,发现左右前后粉色如土,就是周围那些涂脂抹粉的贵夫人像泥土一样毫无光彩,不是他要看的,这个人不见了,一闪就不见了。当然,皇帝看中了所以太监就忙起来,他就去派高力士去找,高力士就到外面去搜,当然暗中的去搜,偷偷的去搜。这一找从寿王的王宫里,寿王李瑁的宫殿里面把杨玉环找出来,这就是唐玄宗看中的,实际上当然就是他的儿媳妇。

由于这件事情在正史里面记的不是特别的清楚,所以后代有不少的学者来争论这个事情,封建时代的不少学

者比如宋代的张俞,清代的朱彝尊,他们都反复的考证,他们说唐玄宗看中杨玉环这个事情后来把她接到宫里去了,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杨玉环跟寿王之间还没有正式成为夫妻,就是已经许了同意她配给寿王了,但是因为成为一个寿王的妃子有很多的仪式,仪式很烦,要举行礼节仪式非常的繁复,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被唐玄宗看到了,他们的言下之意无非就是说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中然后接到宫里去的时候还没有跟寿王真正的发生关系,她还是一个处女,这样实际上还不算是公公霸占儿媳妇,要想帮唐玄宗开脱的。但实际上这种开脱是徒劳的,我们都知道我们有一个非常尊敬的学者,就是陈寅恪,就是陈寅恪先生,陈寅恪先生在他的一本《元白诗笺证稿》里面有非常周密的考证已经推翻了这种说法。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弄清楚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刚才说了公元735年12月唐玄宗就是朝廷下诏册封杨玉环为寿王王妃,那么等到第二个有明确记录的事情是什么呢?是唐玄宗让杨玉环进入一个道院,就是出家做女道士,这个事情也是有明确的记录,发生在公元740年,为什么让她做女道士呢?实际上是唐玄宗为了要霸占这个儿媳妇做的一些掩耳盗铃的事情,他的意思无非就是说杨玉环现在已经出家了,出家已经断了红尘,跟红尘也就没关系了,她是另外一个人物了,出家到乐观道院里面成了女道士,她再还俗再到宫里去嫁给唐玄宗这就没有关系了,不是他儿媳妇,他无非是掩耳盗铃,那么由于这第二件事情有明确的年代记录,我们看看时间差有5年,5年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不管唐朝把一个女性册立为一个王子的王妃,这个过程有多么繁复,这个仪式有多么复杂也不可能需要5年,不能说5年仪式还没有完成,他两个还没真正结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唐玄宗霸占儿媳妇这个罪名的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回避的,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应该说我们现在已经清楚了。

同期声:不管唐玄宗如何为自己掩饰他和杨贵妃的关系还是被历代的历史学家证实了,那么这种在世人看来的畸恋白居易该如何下笔呢?如果真实记录他就不会有“为蹲着讳”的顾忌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白居易会如何处理这一敏感问题呢?

莫砺峰:那么我们再回到《长恨歌》上面,看看《长恨歌》是怎么说的,《长恨歌》说“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他说杨玉环这个姑娘生长在杨家,在深宅大院里面根本就没有人认识她,谁都不知道她是非常漂亮,国色天香,但是外人都不知道。但是由于她是天生的一个美女这样的美女她是不会长期被埋没掉的,所以最后还是被发现了,“一朝选在君王侧”,最后就选到帝王身边去了,选到唐玄宗身边去了。这写的是事实吗?应该说不是事实,我们刚才已经说了事实不是这样的。当然在古代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性如果她是绝代的美貌,她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最高的价值就是被帝王赏识被皇帝发现了,被皇帝赏识了。

我们看汉代的王昭君,王昭君由于她的美貌没有及时地被汉元帝知道,了解,所以她就远嫁匈奴,后来死在异国他乡。千古的诗人啊,都为王昭君鸣冤抱屈,觉得她实在是委屈,实在是冤枉。但是另外一定,诗人为什么要写诗来泳她呢?因为觉得王昭君绝代美貌居然没有被汉云帝及时发现这个埋没了,那么我们看杨玉环没有被埋没,按照《长恨歌》的说法她是“一招选在君王侧”,她进了皇宫了,她陪在皇帝边上了,她的美貌实现她的价值了,可是这个过程不是这样子的,她的过程是她已经先嫁为寿王妃了,然后再被唐玄宗看中。

那么这里问题就来了,《长恨歌》为什么这样写,这在当时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啊,隐瞒不了的,为什么白居易一定要说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什么要说是“一朝选在君王侧”,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由于在封建时代人们的言论有一条准则,这个准则叫做为尊者讳,尊者就是尊贵,地位尊贵的人,社会地位,家族地位,特别高的哪些人,如果哪些人一旦有什么不正当的行为呢,大家不能说的,讳就是说给他回避,不能说他,为尊者讳。

所以我们看即使像杜甫这样的批判精神那么强烈的诗人,他在批判皇帝的时候他也要隐约其辞,也要回避一些。那么唐玄宗把杨贵妃接到宫里后来又封为贵妃,这件事情肯定不是一件正当的事情,肯定是不正当的,所以说是一件丑闻,宫廷的丑闻,洛伊当时大家就是不能说的。这个习惯从古就是这样,就是为尊者讳,我们现在不讨论了它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我们只能说古代就是这样的,客观上就是这样。所以我们看《诗经》中间就有这样的例子,《诗经·鄘风》里面有一首叫做《墙有茨》,茨就是草字头下面一个一次两次的次,就是一种带刺的野生植物,现在叫它蒺藜。《墙有茨》写的是什么?它写的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卫国发生了一个宫廷的丑闻,这个作者要想讽刺它,但是又不好直接来说,所以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墙有茨,不可扫也,中篝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就是墙上的这个蒺藜有刺,要用扫帚扫没法扫,中篝就是宫廷内色,宫廷里的事情太丑不好说,实在要说说出来太难听了。唐玄宗是皇帝,白居易是唐朝的臣子,他怎么好直截了当的说呢,所以他不能说。

同期声:莫砺峰先生认为白居易身为唐朝的臣子当然有为尊者讳的顾忌,因此在《长恨歌》里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纯洁,历史的真实就变成了艺术的真实,同时莫砺峰先生还认为白居易的这种处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因此俩人的真实关系就更需要避讳了。他们对于这一点在唐朝其他的诗人当中是不是也像白居易这样处理呢?

莫砺峰:晚唐有一个诗人叫罗隐,罗隐这个诗人可以说是口无这冷他想说谁就说谁,因为他满腹牢骚怀才不遇,所以他是喜欢讽刺的,罗隐有两首诗说到唐玄宗跟杨贵妃了,第一首叫做《帝幸蜀》幸就是古代帝王到哪里去都叫幸,幸福的幸,蜀就是四川,说皇帝到四川去了,这首诗写的什么呢?他是这样写的说:“ 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地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就是到了晚唐由于黄巢起义军攻占了长安,所以当时的皇帝唐僖宗就匆匆忙忙地逃到四川去,那么当然过了一段时间黄巢起义军都赶走了,唐僖宗又回来了,那么到四川又回来呢又路过了马嵬坡,所以罗隐就说了,马嵬坡的杨柳依依,又看到皇帝到四川,路过马嵬坡了,上次是唐玄宗,这次变成了唐僖宗,那么他就说唐僖宗并没有什么宠爱杨贵妃这样的事情,没有美女啊,他怎么也跑到四川又路过马嵬坡了呢?所以他说地下的阿蛮,阿蛮叫谢阿蛮,她原来是杨贵妃非常喜欢的一个女演员,她说这个谢阿蛮在地下一定要说了以前安史之乱时候皇帝逃过马嵬坡大家都怪杨贵妃,都是这个美女把国家搞乱的,现在没有了,没有杨贵妃不是皇帝又跑到四川,又路过马嵬坡了嘛,这次你不能再怪杨贵妃了吧?那么不怪杨贵妃怪谁?当然怪唐玄宗了,所以罗隐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路过马嵬坡皇帝逃跑不怪美女,怪皇帝自己,怪唐玄宗,这首诗是直接讽刺唐玄宗的。

但是罗隐并不总是这样头脑很清楚反对这个美女王国论,他有的时候也批判杨贵妃,他还有一首诗标题就叫《马嵬坡》,他那里面有讽刺杨贵妃了,他说:“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从来角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后面两句意思就是说杨贵妃真是一个绝代佳人,绝色,了不起,很少有的,你看她有多少了不起,把中原都搞破掉了,国家都王掉了,他又怪杨贵妃了。所以罗隐一会儿批判唐玄宗,一会儿批判杨贵妃,他口无遮拦。但是罗隐的诗里有没有说到唐玄宗,杨贵妃原来她是寿王的这件事情?没有,这件事情不好说,就是“中篝之言,言之丑也。”说不出口,唐朝诗歌中间说到这件事情的只有一个诗人,就是李商隐。李商隐有一首诗叫做《龙池》,《龙池》是唐玄宗还没有做皇帝时候他的住宅里的一个水池,当然后来他座了皇帝了这个池就改名为龙池了,就在兴庆宫里面,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写的是唐玄宗时候的一次宫廷宴会,他说:“龙池赐酒敞云屏”,唐玄宗在龙池摆了宴席让大家一起来喝酒,敞云屏,云幕屏风都敞开了,云幕屏风都敞开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连杨贵妃都坐在那里大家都可以看见,因为以前一般的后妃应该是坐下屏风后面,但是现在太高兴了

把屏风都敞开了,大家都看见了。“羯鼓声高众乐停”羯鼓是一种少数民族传进的乐器,一种鼓,两面可以敲的,敲得非常响,非常热闹,当然是唐玄宗亲自在打鼓,唐玄宗是打羯鼓的高手,传说他敲这个羯鼓打断的鼓仗装了四个大柜子,高手,所以他打得非常起劲儿,急如风雨,其他的都停下来看他打,看后面两句。“夜半归来宫漏水,薛王沉醉寿王醒。”说这场宴会一直开到半夜才告终,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只有一个人醒着没喝醉,就是寿王,寿王李瑁。就这四句话就没有了,李商隐写诗是把这个主题隐藏在里面的,怎么回事?就是说什么呢?李商隐以前千古的读者都把这首诗理解为是讽刺唐玄宗霸占儿媳妇这件事情的,大家想一想最后一句“薛王沉醉寿王醒。”薛王是唐玄宗的弟弟叫李业,封为薛王,传说唐玄宗对兄弟们很友爱,很好,他专门修了一座楼叫做花萼相辉楼,弟兄们一起住在里面,还传说缝了一条大被子,弟兄几个一起盖等等。所以他基础这场宴会大家都很高兴,像薛王这些人兴高采烈,喝得酩酊大醉,只有一个寿王一个人醒在那里,为什么寿王醒啊?寿王心里痛苦啊,他心里不高兴啊,他也坐下上面参加宴会,一看见杨贵妃坐在唐玄宗的边上大家都很热闹,这个国色天香的美女原来是他的妻子,现在成了他爸爸的妻子了,他心里当然有感想,有感触的,所以他有心思他就没有喝醉,只有他个人醒在那里。

你们看李商隐明明就是说这件事情的,哎,说到这里他又不说了,言下之意让你们去猜,当然大家一猜就猜到了,为什么?这件事情是不好说的,为尊者讳,所以我们说我们不要批评白居易,也不要埋怨他,你这个《长恨歌》里怎么不照事实写啊,唐玄宗,杨贵妃原来是那个关系,你为什么说“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什么说“一朝选在君王侧”他不能写,他就把这个模模糊糊的掩盖过去了,这可能是《长恨歌》里最主要的一个实跟虚的问题,就是没有照历史事实来写,是虚构的。

同期声: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关系上白居易采取了避实就虚的协作方法,巧妙地回避了这一问题。而这种处理丝毫没有《长恨歌》的艺术价值,那么唐玄宗和杨贵妃毕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在俩人的关系上由于“位尊者讳”诗人们会有所顾忌,那么除了这一点《长恨歌》里其他的内容符合历史的真实吗?它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吗?

莫砺峰:在《长恨歌》的最后说临邛道士杨贵妃已经死了,唐玄宗回到长安非常想念杨贵妃,但是她已经死了,他找不到她了怎么办呢?派了个道士临邛道士升天入地地去找,结果在蓬莱仙山上找到她了,找到她以后杨贵妃就对着这个道士回忆她当年跟唐玄宗在长安海誓山盟的一番经历,她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就是我当年跟唐玄宗在七月初七那天夜里,没有人的时候半夜嘛,两个人一起在那里发誓,发誓当然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世世代代我们都做夫妻,发也许一个誓愿,那么这两句诗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引起了后代读者无数的讨论,我们来看看他们讨论什么?讨论两个,第一七月七日这个时间对不对?长生殿这个地点对不对?就是这句诗的时间和地点对不对?我们先看第二点,地点长生殿,很多人都说唐朝宫殿里的长生殿是做什么用的?长生殿是祭祀神灵的一座斋宫,祭祀神灵的,祭祀神灵的地方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唐玄宗跟杨贵妃怎么会在半夜跑到这样的一个殿里面谈情说爱,去海誓山盟呢,地点不对,不应该发生在这个地方,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家又说七月七日也不对,为什么七月七日也不对呢?因为这个长生殿在哪里,它就在华清宫里,就是骊山的华清宫里,我们刚才已经讲到唐玄宗每年都到骊山去过上一阵,他都是冬天去,因为骊山是有温泉的,冬天长安天气太蓝冷,就一起跑到骊山去,整个朝廷都搬去了,所以大臣啊,贵夫人都跟着去了。冬天10月份才去,《资治通鉴》记得清清楚楚每年都记载的,那么七月七日的时候天气正热,七月初七正是热的时候,这个

时候他们不会到骊山去避寒的,所以不可能七月七日在那个骊山华清宫里的长生殿,所以这两个时间、地点都不对。

那我们看看这里就关系到诗歌中间的实跟虚应该怎么处理的问题?今天的人对于七月七日这个日子已经不太重视了,但是古代非常重视。这一天叫七夕,七夕是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因为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是什么日子呢?是天上的牛郎织女渡过鹊桥相会的日子,那天夜晚例牛郎织女是渡河相会,当然现在天文学家说不可能牛郎织女隔着银河差多少光年的,乘着光速还要飞几万年怎么可能渡过,这是神话传说,古人这样传说的。所以古人七夕这一天有这样的习惯,民间的女子尤其是年轻的女子,都要在这一天芬香祈祷点着香,向织女,这一天是织女的节日,向织女祈巧,所谓的祈巧就是织女一双手很巧,你把你的灵巧赐给我,让我也灵巧。说实话,当古代的这些年轻的女子在七月七日夜里点上香,在向织女祈巧的时候她们同时也在暗暗地祈求爱情,不过不能说而已。可惜古人不像我们今人这样思想开放,要是古人这样开放的话早就把七月初七定为情人节了,所以我们看《长恨歌》里写“七月七日长生殿”为什么要选这一天呢?《长恨歌传》里说得更清楚,刚才说《长恨歌传》和《长恨歌》里姐妹篇,《长恨歌传》里面说临邛道士到了蓬莱山,杨贵妃跟他说了一番话,然后就说当年七月初七那一天,因为民间的女子都要祈巧,宫廷里也是这样,那天晚上我跟唐玄宗两个人叫卫兵都去休息去了,只有我们两个人站在殿边上,凭着栏杆,看着天上的织女星,牛郎星,想到他们两个今天要渡鹊桥相会了,很感动所以才海誓山盟让我们世世代代都做夫妻,所以一年365天中间的任何其他一天都不像七月七日这一天一样富有爱情的浪漫的气息,所以白居易是一定要写上七月七日长生殿,写其他的日子就不那么好了。

那么另外一个就是长生殿的问题,因为很多人争论嘛,晚唐有一个诗人叫郑嵎,郑嵎就说长生殿不对,实际上华清宫里一个寝殿,就是皇帝晚上休息的睡觉那个宫殿不叫长生殿,叫飞霜殿,你怎么写七月七日长生殿呢?应该是飞霜殿堂。

篇6:血泪艰程悲歌如画诗歌

那是一段坎坷的路程

艰险无比

那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历历在目

那是一些母亲的钢铁的战士

可亲可敬

追忆、追忆、、、

你们历史的缩影

你们那满身是血而刚强的身躯

那满是沧桑而又坚毅的面孔

手握钢枪、身背大刀

枪声、炮声、号角声

在硝烟弥漫中殊死血战

无数次

眺望映衬在夕阳下的河西走廊

仿佛能谛听到

你们为了心中那坚定信念

而发出的撕心裂肺般的冲锋呐喊

泪滴在了这里

血洒在了这里

最后

你们以不屈的枪声

和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结束了这场悲壮的西征

永远扎根在这里

守护着河西这片广袤的土地

抚今追昔

面对那一段段凝固的`历史画面

和那一座座战争遗迹

都是你们无声的倾诉

河西之梦

是如此的壮烈

而今

对亲爱的你们

西路军战士

怀念从未停止、

是你们

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是你们

为古老悠久的河西走廊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让人叹息的悲壮故事

你们那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

上一篇:愚人节表白套路下一篇:繁阳镇城关三小工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