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造句

2024-04-30

呼风唤雨的造句(精选8篇)

篇1:呼风唤雨的造句

关于呼风唤雨的造句

1、她不善社交,不曾在诗坛呼风唤雨;

2、这些昔日不起眼的肉类和奶制品企业已经成为不可一世的霸主,能够在巴拉圭的农业和牲畜领域呼风唤雨。

3、直到不久前,人们还认为只有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企业主人——荣智健、黄光裕们,才可能坐上各类富豪排行榜的头把交椅。

4、在中国的历史上,其统治阶层总与呼风唤雨的权力联系在一起,因此为百姓降雨也是政府份内的事情。

5、就算纾困计画稳定了市场,华尔街也不会重回昔日呼风唤雨、财源滚滚的作风。

6、一夜之间,德国就会丧失在全球市场呼风唤雨的地位,该国繁荣赖以存在的庞大贸易顺差将会迅速消失殆尽。

7、南部政客在华盛顿的呼风唤雨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8、无论你能够怎样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一呼百应一统天下,你还是不得不面对你的敌人,而无论这个敌人多么渺小,也许它只要在你的身体上钻一个小洞就可能要了你的命。

9、如果他担任中场,他一直能够在一场比赛左右战局,如果他司职第二前锋,他同样可以呼风唤雨,无论在什么区域。

10、美国似乎是没有看清当今的全球局势。在世贸这个大舞台上,关于关贸协定这些条款的订立,富国们已不似他们的前辈,不再享有呼风唤雨的权利了。

11、机构是一股能呼风唤雨,掀起波澜的势力,因此被称为庄家,或者主力。

12、但俄罗斯这一政治动向看在日本眼里,一是曾经呼风唤雨的“日元”时代已经结束;

13、真是很罕见,一个银行家会认同目前严苛的新规则,而且更罕见的是:一个呼风唤雨的罗斯切尔德人会这样讲。

14、但是,我们千万别忘记了,政府已经占有多家银行的.股份,即便在非国有银行中,监管者的权力也足以呼风唤雨。

15、当你站在神圣的奥斯卡颁奖台上,俯视台下那些在好莱坞呼风唤雨的导演、演员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16、超级巨星总是拥有一定的特权,可以对自己的老板呼风唤雨。

17、博物馆的金融历史学家查德。西拉说,每一个参访者都能各取所需,包括那些在华尔街上呼风唤雨的交易商们。

18、毫无疑问,麦凯恩的最大优点是其标新立异的作风——他是政坛饭桌上的开心果,在任何党派都能呼风唤雨。

19、郑家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喜事,郑维新是麻安县可以呼风唤雨的土皇上。

20、站在世界的顶端呼风唤雨?

21、据说龙掌管着河流大海,能呼风唤雨。

22、巴萨在亨利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时候非常钟情与他,觉得亨利会是他们成功版图上非常完美的一块。

篇2:呼风唤雨的造句

呼风唤雨(hū fēng huàn yǔ)是指神话中道术的一种,能使唤风雨来去。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有褒义。现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有贬义。

二、呼风唤雨典故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郭小川《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大好河山,正是呼风唤雨之地。”

三、呼风唤雨造句

1.兄弟是风,兄弟是雨,有了兄弟,才能呼风唤雨!

2.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它还能帮助人类。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是福是祸,全凭它的旨意,所以我喜欢它。

3.他在这一带可是呼风唤雨,咄嗟立办。

4.有些人利用权势来呼风唤雨,随心所欲。

5.这些农民企业家,真有呼风唤雨之神力。

6.仅仅几天时间,他就把这事办好了,真有呼风唤雨的本事。

7.看来你真有呼风唤雨的能耐,倒让我们刮目相看了。

8.因为错估行情,这位在股市呼风唤雨的钜子,从此一败涂地。

9.这部电影利用现代电脑特技,把神话中的神仙呼风唤雨的本领表现得淋漓尽致。

10.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

11.本周,默多克承认,苹果公司在平板电脑市场上呼风唤雨。

12.曾经在台湾呼风唤雨的国民党,如今只是不同派系和个人的集合体,除了在需要重振台湾经济方面具有共识以外,没有什么共同点。

13.这道士吹嘘他能呼风唤雨,化水成冰。

14.我们是一个可以呼风唤雨的国家。

15.不管怎么说,比起新兴市场,这些条款在成熟市场更能呼风唤雨。

16.这位曾在政坛中呼风唤雨的老人,晚景竟是如此凄凉。

17.他纵有孙悟空呼风唤雨的本事,也难逃出我的手掌心。

18.在中国的历史上,其统治阶层总与呼风唤雨的权力联系在一起,因此为百姓降雨也是政府份内的事情。

19.他以为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领,竟然敢如此胡来!

20.小说里的孔明有呼风唤雨的能力,真令人着迷。

21.这种公子哥儿靠着家族势力,总以为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22.还好你有呼风唤雨的本事,才能将这件棘手的事摆平。

23.连舅老爷这般可以呼风唤雨的人物,对这件事也都无可奈何。

24.我记得传说中的女巫,可以呼风唤雨,预测未来,还可以夺走别人的果实和奶水,有数不尽的奇术妙能。

25.但是,宦官真正的形成一股势力在政治上呼风唤雨则是在安史之乱后.

26.庵主连续在进攻端呼风唤雨,季前赛场均看下20.3分,这可不像是在湖人夺冠路上的那个无足轻重的球员。

27.太平道张角得南华仙人所赠太平要术,修炼仙术,呼风唤雨,见朝纲混乱,灵帝昏庸,百姓困苦,随即以施送符水治病为名,广收教众。

28.呼风唤雨、翻江倒海,似乎都在指顾之间。

29.或可御空而行,或可呼风唤雨,实有神鬼不测之威。

30.自己将呼风唤雨,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法无天,天地为之变色。

31.精擅五雷正法、撒豆成兵、潜渊缩地、鞭山移石、呼风唤雨、驾雾腾云等诸多道术,有移星换斗的大神通。

32.老爷子在朝廷呼风唤雨,门生故吏遍播天下。

3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民工也能呼风唤雨,民工也能拥有剽悍不解释的人生。

34.他在学术界怀才不遇,转换跑道之后,竟在媒体的领域里呼风唤雨。

35.这种标示很漂亮,想法也很巧妙,不过说到底它为了说明,现在谷歌才是老大,把它那些呼风唤雨的老板带去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继而,也引导着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游遍全世界。

36.但是,我们千万别忘记了,政府已经占有多家银行的股份,即便在非国有银行中,监管者的权力也足以呼风唤雨。

37.那乔冽八岁好使弄棒,偶游崆峒山,遇异人传授幻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

38.对付周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刺激,请将不如激将,这家伙还以为自己是能在战场上呼风唤雨的诸葛孔明。

39.在印象中,魔法师都是挥动他们手中的神杖,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篇3:呼风唤雨的“网红”社群化营销

关键词:网红,认同感,粉丝经济,社群化营销

一、“网红经济”概念的缘由

在BBS时代 (电子公告牌系统, Bulletin Board System) , 网络段子手塑造了“芙蓉姐姐”的S标准形;在自媒体时代, “网红”选择“BAT” (指百度、淘宝和腾讯) 旗下的核心产品“帝国”中行走, 打造专属锥子脸;而如今, 在互联网+ 时代, “帝国”开始接手“网红”, 孵化无数张“锥子脸”———“网红经济”的概念由此而生。

一位知名网络营销专家曾说, “这些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代言人, 就像坐在汽车副驾位置上的孩子, 摆出一副开车的架势, 以为自己掌控着汽车的方向。但无论是汽车还是道路, 其实都不在他们的掌控之内。”在中国的网络红人现象出现10年之后, 人们终于发现真正掌控方向的, 肯定不是像野草般成长的网红们, 而正是那些处于“黄金时代”的“帝国”。

二、“网红经济”独特的运作模式

网红一词看似简单, 但其背后拥有大量的社群以及粉丝, 他们共同目标都是建立群体认同感 (“认同”就是指一个人向地位和成就比自己高的人的认同, 以消除自己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取成功和满足时, 而产生的挫败感。) 所以要想通过“网红模式”获取成功, 我认为需要通过严谨的阶段四步走, 分别是:划分相似性群体 (Us) 、制造不合理 (Cause) 、寻找敌人 (Enemy) 、领袖召唤 (Follow) 。总而言之, 公众在表面上似乎没有太大差别, 但要在其中建立认同, 必须揪出两者相互之间某个相似点, 通过群体定位划分出一个社群, 最后选择内部方式, 在群体之中获取自豪感、 认同感。

在众多事例之中, 网红淘宝店铺是最成功和最直接将社群营销、粉丝经济转变现状的案例之一, 通过浏览和访问网红淘宝店铺, 他们将店铺改制成博客, 并且选择私人订制来量身设计服装, 最终以此经营方式来获取利润。“粉丝经济个体去中心化其实就是网红现象的本质, 不同网红店铺都拥有其各式独特产品; 商铺的消费者年龄段集中在85后与90后, 比淘宝用户平均年龄年轻5岁;无线端消费占比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高10~20%, 在规则转变原理中, 网红按照六大准则, 从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进行搜索→购买行动→过程享受 (如图1) , 其中的过程顺序与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三、“网红”社群化营销三要素

在群体经济中, 除了网红, 曾经的博客大V和现阶段罗永浩的不规则锤子手机在经营上也获取了较大的成功, 但是不同模式针对不同时期, 可以说他们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 而上万家的网红店铺, 从客观上才算是大众的社群化营销, 因为网红模式的成功其实是一次粉丝经营的成功。那么, 从“网红”的粉丝营销中, 从社群化营销角度看, 具备了三大要素。

1) 娱乐化的社群化营销。在纷乱的互联网之中, 一个“糗事百科”就拥有诺干粉丝, 而曾经讲究正式严肃的电视综艺节目, 不论从演员还是歌手, 他们在和观众进行互动的时候, 往往会选择小故事或者小段子, 可能讲述的东西有时逻辑难寻, 有时真假难辨, 但是其最终目的就是博得观众一笑。相类似, 运用填鸭式的营销方式的传统行业已经被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给击退, 众多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所以企业想要获取用户的认同, 必须摒弃原有高人一层的作风, 多从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 选择合适的方式 (合适是指让消费者感觉亲和, 愿意更进一步了解彼此) 和用户、粉丝进行沟通、互动交流, 在双方不断了解进程中, 抓住客户愿望, 满足消费者独特需求, 通过这种策略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抢得订单, 最终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从根本上网红自身就拥有较强的“娱乐”性, 这种娱乐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就像大街上走过一个超高的回头率的美女一样, 在身着网红量身打造的衣服的时候, 也会在无形中感觉到“高回头率”的幻觉, 虽然未必能够真实获得, 但是特殊的感觉却时常伴随。除了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外, 娱乐化营销中也存在着另一种含义, 虽然“明星代言”在网络社群化营销中效果依然显著, 但是在不断变更的互联网时代, “草根明星”更能获取粉丝的忠诚。

2) 专注性的社群化营销。粉丝经济需要一个关键点或者关注点, 而“网红”正应此特点, 她们拥有好身材或者好口才, 可以说一旦进入公众的视野就有很强的眼球效应, 凭借独有的天生丽质就能吸引大把粉丝, 这是其他社群化营销所不具有的优势。 同时, 社群化营销要“私人订制”。据相关数据统计, 网红经营的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四大板块:旅游、化妆品、服饰和母婴用品, 使用此四类用户可以和网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最大效度发挥她们的独占的优势。

篇4:呼风唤雨的武器

我们都知道,台风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如何改变台风的方向,从而破坏敌人的军事设施,就成了一些武器专家们拼命研究的课题。美国是最早将“呼风”应用于实战的国家。早在1974年10月,美国军队就用人工影响的手段,将台风引向洪都拉斯,企图趁该国陷入混乱之际,扶持亲美政权上台。1974年9月,“法夫飓风”的气旋突然转向洪都拉斯,给中美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唤雨

美国对越南战争期间,由柬埔寨通往越南的“胡志明小道”上,车辆常年川流不息,大量的作战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然而时隔不久,这条运输通道便经常为雨水所困扰,运输时常中断。有时,晴空万里的天气一会儿就变得阴云密布,突如其来的暴雨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天气预报怎么一点儿也不准啦?战争结束后,这一谜底才被揭开。原来,从1967年起的5年间,美国空军在“胡志明小道”上空大约出动了2600架次,撒播了大量的碘化银催雨剂,致使那一带经常暴雨如注,洪水泛滥,以致道路被毁,运输中断。

造雾

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的国家就使用了气象武器,利用消云和造雾的手段来实现多种军事目的。美国为了掩护自己的部队过河,就曾在意大利的一条河边制造了一条浓雾带,成功地掩护部队渡过河去。德国为了使后方工业区免遭对方飞机的轰炸,也曾使用了人工造雾的手段进行掩护。

消云

气象武器不但能造雨,而且也能消云。假设有一支空降兵队伍,要到作战区执行任务,可是作战区上空被低矮的云雾笼罩着,能见度极低,根本无法把空降兵空投下去,这时就可以采取消云的手段:派出几架飞机,在作战区上空撒播一种“消云剂”。过一会儿,作战区上空便云消雾散,变得碧空澄澈,于是就可以执行空降任务了。

小军事迷

1970年美国在对古巴的作战中,就使用了这种消云的武器来制造干旱,使古巴的气候变得异常干燥炎热,降雨量大大减少,致使农作物因干旱枯死或生长不良,收成甚微,使古巴出现了全国性的粮食危机,从而达到了美国预期的军事目的。

篇5:呼风唤雨造句

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造句:

1、不能呼风唤雨,也要兴风作浪

2、不求能呼风唤雨起飞智,只求好运馅饼砸我头

3、木有星光闪闪、木有呼风唤雨、木有意气风发最近很迷茫

4、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紫金王朝何在啊,当年那个呼风唤雨的科大神何在啊

篇6:呼风唤雨的造句

【拼音】hū fēng huàn yǔ

【简拼】hfhy

【近义词】兴风作浪、推波助澜、兴妖作怪

【反义词】息事宁人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成语出处】宋・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具有非凡的本领

【例子】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英文翻译】control the forces of nature

【谜语】龙王

【成语辩形】唤,不能写作“涣”或“焕”。

【产生年代】古代

篇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主旨:作者仅用5、6百字围绕着“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论点:20世纪1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篇8:呼风唤雨的造句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用词准确、语言简洁,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科技飞速发展的由衷赞叹之情。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句子中多加体会,了解课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能模仿课文举例子,进行写话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课

1.播放反映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视频。(1)刚才的视频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

2.谈话激情,板书课题。的确,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播放反映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课伊始,趣已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2)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要做好标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检查交流。分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

3.集体反馈。请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要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质疑的意识和习惯。本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同时组织检查交流,互相帮助,指导集体反馈,做到人人参与学习交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紧扣课题,分段学习

1.朗读第1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1句。“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2)出示句式:①是谁来呼风唤雨?(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现代化科学技术)②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学生齐读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3)齐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4)指导朗读第2、3句,加深学生的体会感悟。(5)完成选词填空练习:(发现发明)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了维生素。②1923年,瑞典两个工程师()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③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好的抗生素。④1938年,匈牙利人比罗兄弟独立设计()了圆珠笔。

3.说一说:你了解了这么多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纪?

4.完成填空练习。20世纪是个()的世纪。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这是小学语文的任务。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查阅资料,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

2.结合生活想一想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上一篇:理想与现实的优秀演讲稿下一篇:一双靴子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