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的造句

2024-04-14

内力的造句(通用9篇)

篇1:内力的造句

内力拼音

【注音】: nei li

内力解释

【意思】:指一个体系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把宇宙看做一个体系,星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内力;把原子看做一个体系,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力就是内力。

篇2:内力的造句

2、气候变化、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壳在运动时产生的内力所造成的。

3、而所有的内力,你可以忽略它。

4、系统内力不计,无论发生了什么。

5、我们称之为内力。

6、而那些单个星星,会不停地改变动量,因为单个粒子,在单个星星中的,当然会受到,内力。

7、它们都属于内力。

8、合力是最终的总和,外力与所有内力总和。

9、我们称为内力。

10、我们有几百颗星星,如球状的星云,它们相互碰撞,它们可能爆炸分离,都是内力,可以不计。

11、奇迹就是,所有内力相互抵消。

12、但在BBC去年六月对他的采访中,米内力表示,他希望自己能帮助人们实现辞世前“最后一项人权”--选择死亡时间及死亡方式的权利。

13、《现代自然》的内力部分地来自于贾曼对他慧能,情愫及心神阈限的全面袒露。

14、为精确分析滑动索系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创建了一种考虑摩擦力影响的新单元。

15、结果表明工程设计人员应当考虑到施工过程和徐变收缩因素对高层建筑变形和内力的影响。

16、计算数值结果表明某些杆件的局部振动所产生的动内力对其设计起决定作用,而这在以前的动力分析中是被忽略的。

17、文中选择了一个挠曲函数,它不但能满足所有自由边上的全部几何边界条件,而且也满足所有的内力边界条件。

18、通常,拱桥内力分析是用弹性理论计算的结果乘以一个弯矩增大系数值来实现的。

19、这对了解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模型设计及建立内力计算公式,均有重要意义。

20、该方程除了包含通常的薄膜内力项和内矩项外,还反映了横向剪切影响、转动惯性效应和横向挤压影响。

21、本文在基本假设的前题下,分析了矩形网格离散结构的变形以及变形量与内力之间的本构关系。

22、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包络图的计算是一个典型的可以用计算机仿真解决的问题。

23、编制了分析任意布置的桁架及几何非线性效应在静力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计算程序,进行了程序考核。

24、为了使理论结果能尽可能准确地反应实际情况,就土质地基上受多个集中力作用的有限长梁的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25、节点内力总是成对浮现,其大小相等而标的目的相反。

26、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支撑条件对深基坑开挖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墙体侧向挠度以及内力的影响。

27、接著,我们利用顺应运动控制于两台机器手臂来补偿两个移动式平台的位置误差,同时保持预期的内力。

篇3:厂房的内力组合方式的探讨

单层工业厂房是工业建筑中较普遍的一个建筑类型,是一个空间体系,荷载作用较复杂(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排架柱往往设计为变截面柱,这给设计者带来了诸多麻烦。在荷载内力组合前,通常是先分别计算出各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值,然后根据不同荷载出现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内力组合,从而得出最不利内力。通常选用以下4个最不利内力组合值进行计算[1,2,3]:1)|Mmax|及相应的N;2)Nmax及相应的M;3)Nmin及相应的M。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柱的设计工作量,有必要通过对各个截面在不同的内力组合情况下的研究,发现内力组合的一般规律。在研究中采用的截面编号及位置如图2所示。通过不同实例模型对比分析,研究边柱Ⅰ—Ⅰ,Ⅱ—Ⅱ,Ⅲ—Ⅲ截面的内力组合工况,找出荷载类型与内力组合值之间的规律[4,5]。

2 工程实例分析与对比

为了方便发现荷载组合规律,本文采用了两个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工程概况如下:

工程一:某厂金工车间为双跨等高厂房,跨度均为18 m,柱距为6 m,总长120 m,中间设置伸缩缝一道。每跨均有两台中级工作制吊车,吨位分别为16 t和20 t,吊车轨顶标高不低于7.8 m,建设地点为天津市郊区。工程二:跨度均为24 m,吊车吨位分别为10 t和20 t/10 t,其余情况与工程一相同。组合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不难看出,各柱均为偏心受压状态,需要根据弯矩、轴力及偏心距共同确定最不利荷载。图3给出了偏心受压构件截面上弯矩、轴力及配筋面积的关系,从图3中可以看出对于大偏心受压构件,弯矩不变轴力减小或者轴力不变弯矩增大,构件截面配筋面积增加。对于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情况,弯矩不变轴力增加或者轴力不变弯矩增加;构件截面配钢筋面积增加;无论是大偏心受压的情况还是小偏心受压的情况,当轴力N相等或接近时,弯矩M愈大所配钢筋愈多。

根据图1并结合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压界限破坏时对应的轴向压力选择最不利荷载组合,得到各截面最不利荷载值,如表2所示[6]。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恒载、Tmax作用于BC跨及右风同时作用时,边柱Ⅰ—Ⅰ的荷载为最不利荷载。边柱Ⅱ—Ⅱ是当恒载、AB跨活载、两台Dmax在边柱、Tmax作用于BC跨、左风同时作用时为最不利荷载。边柱的Ⅲ—Ⅲ是当恒载、BC跨活载、两台Dmax在B柱右、Tmax作用于AB跨、左风共同作用状态下,处于最不利荷载状态。

注:(1)—恒载;(2)a—AB跨活载;(2)b—BC跨活载;(3)a—两台Dmax在边柱;(3)b—两台Dmax在B柱左;(4)a—两台Dmax在B柱右;(4)b—两台Dmax在C柱;(5)—Tmax作用于AB跨;(6)—Tmax作用于BC跨;(7)a—左风;(7)b—右风

3 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知,不同截面的最不利内力是由不同外荷载共同作用产生的。而寻找最不利内力荷载状态,并不需要将所有的荷载都施加在柱上。不同工程实例中同一截面处,在寻找内力组合值时,其荷载组成有一定的共同点。结合参考文献[7]中的相关实例,可以总结得出各截面最不利内力状态下的组合工况,见表2。

该结论可以大大简化厂房的内力组合过程,表2中分别给出了各截面在最不利内力状态下的组合工况。在设计中可以利用该工况,直接计算截面内力,从而简化了其计算过程。对于截面Ⅱ—Ⅱ的最不利组合工况,不仅与上述的荷载有关系,同时还与分项系数K有关。

摘要:根据设计理论,分别对两个工程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与分析,得出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并将这些内力进行了组合,从而得到最不利内力组合值。最后提出各截面在最不利内力组合状态下的一般组合工况,进而简化内力组合过程,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关键词:工业厂房,变截面柱,内力组合,工况

参考文献

[1]白国良,王毅红.混凝土结构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金鹤,王修信.钢筋混凝土偏压柱控制内力组合[J].山西建筑,2005,31(19):7-8.

[3]刘文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1-220.

[4]黄厚斌.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内力组合的改进[J].低温建筑技术,1982(1):24-28.

[5]王艳茹.关于单层厂房柱内力组合的探讨[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2(4):77-79.

[6]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篇4:内力的造句

[关键词]教学设计;职业教育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

本文从一堂《工程力学》课——轴向拉(压)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的教学设计出发,探讨新教育改革形势下,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型人才。

1.教材分析

1.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

《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研究的重点是结构和构件,各种结构和构件其尺寸的大小,采用什么材料,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等问题,都需用力学知识为基础来解决。而材料力学部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等截面的直杆。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变形。今天所讲的《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内力图》,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后面的《建筑结构》课程中受压构件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次课是《工程力学》教材继静力学之后的材料力学部分的开篇,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与理解能力,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本次课用2课时的时间,主要讲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以及截面法求轴力与轴力图的绘制,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材料力学性能打好基础。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采用截面法求轴力与绘制轴力图。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

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的猜想、归纳,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工程图片的分析,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1.4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本次课的重点是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采用截面法来求解轴力并绘制轴力图:难点是采用截面法来求轴力并绘制轴力图。

2.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以授导型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启迪学生主动求学和探索的精神。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他们更熟悉板书形式,把重点和需要强调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比在屏幕上直接播放出来印象更深刻更易于接受,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更直观、形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法指导

对于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由于比较抽象,可采取先观看工程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看书,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求构件内力计算的方法——截面法,并进行例题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熟练掌握截面法的步骤及轴力与轴力图的具体求法。让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关于课前准备

《工程力学》教学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不仅仅是熟悉教材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数学、物理、静力学等),整合多学科知识,进行螺旋式提升。本次课在准备阶段使用的参考书主要是沈伦序的《建筑力学》,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及工程图片,来制作针对性课件。

5.教学程序

5.1复习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次课主要内容:内力的概念,以及外力与内力的区别。

5.2导入新课

结合工程实例,(二力构件,受压柱,桁架等图片)与学生一起分析构件的受力情况,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得出杆件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习惯,并使学生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5.3突破难点

结合已掌握的内力的概念,分析轴向拉(压)杆的内力特点,分析求内力的方法——截面法,重点把握住三个步骤一切、二代、三平衡,另外强调用截面法求内力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虽然轴向拉伸与压缩内力计算看起来很简单,但本次介绍的截面法求内力是以后三种变形的内力计算时都会用到的计算方法,所以一定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为后面三种基本变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分析讲解,让他们明白如何整合知识,融会贯通。这样使学生不仅复习了学过的知识点,又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5.4巩固训练

为了让学生巩固利用截面法来求解构件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善于反思的良好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按照截面法求构件内力的三个步骤,结合练习,让学生跟着一起来分析、判断,从而来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条理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实质的理解,掌握解题步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5.5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归纳本次课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含义和求解构件内力的方法——截面法的三个步骤,并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的加以应用,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6布置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训练,巩固本次课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预习新课,为下次课作好准备。

5.7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过程列出重要知識点,突出重难点,并把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分析利用截面法求构件内力的过程,直观形象的表达所阐述知识点,加深学生理解。

6.教学效果分析

结合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配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同时,正确处理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多媒体设备的提供仅用来辅助教学,不能过于依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基本理论的讲解能够深入浅出,并通过举例反复加强。注重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而把阐述解题思路的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算法和思路,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开阔思路,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何小平,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创新能力培养[J].高教论坛。2004(10).

篇5:《如何提升学校的内力》读后感

这几天在阅读美国作者罗兰.巴特先生著的《如何提升学校的内力》(中国青年出版社10月版)这本书,作者罗兰.巴特先生是哈佛大学高级讲师,有着多年担任公立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经历,后来作者在哈佛大学创办校长研究中心,对如何当好校长、如何让公立学校有更好的发展等有很独到的研究,并且非常有成效。《如何提升学校的内力》其实是作者的鼎力之作,饱含作者几十年求索之辛酸。读完本书后收获良多,也有很多感慨,特赘述如下:

何为学校内力?文中没有确切的定义和表述。但我以为,所谓内力首先是一种力,对力的定义,见之于词典的解释是:力是指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物理学中所指的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那么内力一定是指内在的力量。学校的内在力量又是什么?通读全书,我以为作者所指学校内力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校内力应当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合力,仅凭某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形成学校内力的。校长个人的力量不能代表学校内力,教师个人的力量也不能代表学校内力,即使是某一两位名师的力量也不能代表学校内力。学校内力应当是全校全体教职员工所汇合起来的力量。要想提升学校内力,必须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综合力量。

其二,学校内力应当是全校最能发挥作用的力量,而在学校内最能发挥作用的力量就是精神力量。在多年的办学历程和体会中,一所学校会逐渐养成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会支持和鼓励更多的教职员工去辛勤努力与工作,为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去辛勤工作。这种精神力量对学校内力的提升会产生非常难得的效果。

其三,学校内力更应当是学校自办学以来所能够形成的学校文化的凝聚。学校文化是一种传统的东西的积淀,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但是我们感觉到学校内力的提升,的确需要学校文化因素的.支持和帮助。很难想象,在一个文化积淀非常落后的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思维状态都是在非常孤立的情形下表现出来的,他们的群体哪来共识与共鸣?在缺乏共鸣的群体之中,有怎么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形态。学校内力的提升应当是学校文化朝着符合自身发展趋势的方向有规律的发展。

其四,学校内力的提升更重要的还在于外在力量的学校内化。内力是内在的力量,但是,如果我们的思维仅限于这种理解,无疑是限制了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内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方面是学校内部能够借鉴到来自学校外部的影响和支持,而且会将外部的影响和支持化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能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的的成功经验,积极思考自己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条件,通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将学校以外的一切积极因素都借鉴过来,为学校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

篇6:内力的造句

实验探究?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

1.实验目的:探究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与内力作用的.关系

2.实验用品:竹片

3.设计实验过程及预测的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

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分析: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近。

5.实验过程:

(1)两手握住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6.实验现象:竹片折断瞬间,断裂口有震感。

7.实验结果分析:

(1)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2)竹片向上弯曲部分代表________(地质构造),易形成________(地貌),向下弯曲部分代表________(地质构造),易形成______________(地貌)。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地球上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总结与思考:

(1)做该实验,你认为除了用2中提供的材料外,还可用哪些材料?

(2)若在实验过程中,在竹片已变形,但未折断时,将两枚钉子钉入竹片向上弯曲、向下弯曲两处地方,请你思考哪枚钉子易钉入竹片当中,并分析原因。

【规律总结】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或断裂的“痕迹”叫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

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找矿

①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图:

②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2)找水

①“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可在向斜槽部打井。

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3)工程建设

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不仅结构结实坚固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

【考例探究2】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双选)( )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学速记】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是基本的地理知识,应理解掌握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等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内力 ②外力 ③地球内部 ④地壳运动 ⑤岩浆活动 ⑥地震 ⑦太阳能

⑧搬运 ⑨堆积 ⑩岩石圈 ?断裂 ?六 ?运动 ?内 ?太平洋 ?亚欧 ?印度洋 ?非洲 ?美洲 ?南极洲 ○21太平洋 ○22大陆 ○23山脉

○24高原 ○25海洋 ○26大陆 ○27海沟

○28山脉 ○29岛弧 ○30张裂 ○31裂谷

○32地壳运动 ○33碰撞 ○34水平挤压

○35沉积岩 ○36背斜 ○37向斜 ○38断裂 ○39位移 ○40地垒 ○41陡峻的山峰 ○42地堑 ○43盆地 ○44岩浆 ○45火山锥 ○46构造 ○47断裂 ○48错动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珠穆朗玛峰在受内力作用抬升地壳的同时,又受外力的侵蚀作用,但仍以内力作用为主;渤海地区在受外力泥沙沉积的同时,地壳又在不断下沉,所以出现了这两种看似错误的地理事象。

2.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发生隆起或凹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对地表进行精心雕刻,使地形多样化。

3.不符合。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即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使地壳物质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某些岩石被破坏,某些新的岩石又会重新生成。

考例探究1 B [本题考查的知识涉及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山崩、泥石流等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都是在瞬间使地表形态发生剧变,并常造成自然灾害。而地壳运动、流水侵蚀等进行得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但天长日久却会使地表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内、外力作用都有快、慢的表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内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速度较快,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速度较慢。]

探究点二 本题以实验为背景,探究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用竹片代表岩层,当竹片受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向上拱起,表示背斜,背斜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表示向斜,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火山和地震常出现在岩层易断裂处,即活跃的断层处或板块交界处。用材料模拟岩层,要选用既有刚性又有韧性的层状分布的材料,如薄木板,塑料泡沫板或三合板等。在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易破碎被侵蚀,故在向上拱起的地方钉子易钉入。

3.

(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

7.(2)背斜 山岭 向斜 谷地或盆地 (3)活跃的断层处或板块交界处

8.(1)木片、塑料泡沫或三合板(材料需要既有刚性又有塑性)。

(2)向上弯曲处,顶部受张力作用,材料易破碎。

考例探究2 (1)②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多,物质相对松软,容易被侵蚀 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 块状

(2)图略。(中间两个箭头向上,两边两个箭头向下)

篇7:内力图竞赛主持词

大家中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内力绘制图竞赛”颁奖活动的现场,我是主持人钟振涛。

为展示建筑工程系教育教学成果,检测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增强班级间学习竞争力,塑造良好学风,我系特主办“内力绘制图竞赛”活动,在此次竞赛中,张鹏飞等几位同学脱颖而出,取得了骄人成绩。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对这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予以表彰。

在颁奖活动开始前,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我们颁奖仪式的领导和老师,他们是:建筑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陈晓华老师,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主任苏小梅老师,魏党生老师以及系部各位老师。感谢他们的到来。

下面进行活动第一项,有请魏党生老师介绍“内力绘制图竞赛”的相关情况; 下面进行活动第二项,有请老师为获奖学生颁奖,首先颁发的是三等奖,有请获奖同学监理1102班周池,建工1108班张志伟同学上台领奖,有请魏党生老师为他们颁奖;下面颁发的是二等奖,有请获得二等奖的学生监理1101班魏雪容,建工1108班夏成同学上台领奖,有请苏小梅老师为他们颁奖;下面颁发的是一等奖,有请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安管1101班张鹏飞同学上台领奖,有请建筑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陈晓华老师为他们颁奖;掌声送给他。最后颁发的团体奖,获得团体奖殊荣的是建工1108班,有情建工8班的同学上台领奖。有请陈晓华老师为他们颁奖,祝贺他们。

下面进行活动第三项,有请获奖学生代表安管01班,张鹏飞同学上台发言。感谢张鹏飞同学的发言。

接下来进行活动第四项,有请建筑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陈晓华老师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篇8:长悬臂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对于悬臂板内力的计算使用了单向板荷载有效分布宽度的方法(文中简称规范法)。这种方法没有反应板的双向受力特性,因此不适用于长悬臂板结构。规范4.1.5条明确规定荷载作用外边缘到悬臂根部的距离c值不大于2.5m,该条文说明中的说明是:当c值大于2.5m时,悬臂根部负弯矩为该条计算方法的1.15~1.30倍。所以对于长悬臂板的内力计算,并未提供明确的计算方法。公路桥梁设计中常采用现浇连续箱梁结构,为了减小箱体和下部的尺寸,翼缘板一般采用长悬臂结构,设计者应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进而总结出合适的长悬臂板计算的方法。

2 悬臂板内力计算方法

2.1 计算分析假定

(1)不考虑箱梁畸变影响,取悬臂板为研究对象,根部视为固结。

(2)对于防撞墙的处理。由于实际施工中5~8m设置一道断缝,因此分析时不考虑防撞墙对板端的约束作用。

2.2 解析法

对于长悬臂板的内力计算常采用沙柯(Sawko)公式和贝达巴赫(Baider Bahkt)公式。

沙柯公式:mx=f(0,y)=-ΡπA1ch(Ayξ)

贝达巴赫公式:

mx=f(x,y)=-ΡπA"1ch(A"y(ξ-x))

(a)沙柯公式荷载作用示意图 (b)贝达巴赫公式荷载作用示意图

式中:mx—悬臂根部单位宽度的弯矩;

P—集中荷载;

ξ—荷载沿x轴的作用位置;

x、y—坐标值;

A′、A"—参数。

沙柯公式适用于等截面无边梁悬臂板的计算,贝达巴赫公式适用于变截面有边梁悬臂板的计算。

2.3 有限元法

这种方法是建立悬臂板的有限元实体模型,车轮荷载作用在悬臂板上,计算得到悬臂板根部的应力状态,选取最大拉应力值,根据材料力学梁公式σmax=M/Wz反算得到单位宽度内板条的弯矩,这样处理得到的内力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3 悬臂板计算实例

3.1 计算参数

(1)悬臂板尺寸:端部20cm,根部40cm,铺装厚度15cm;悬臂长度L分别为2m、4m和5m;悬臂板顺桥方向的长度为45m;混凝土泊松比取为0.15。

(2)边界条件:悬臂板根部固结。

(3)荷载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规定的车辆荷载取用,按最不利荷载位置进行布载。

(4)仅计算分析车轮活载标准值作用下的板内力,不计车轮荷载冲击作用和恒载内力;荷载不组合。

3.2 计算过程

以悬臂板L=2m为例,详细说明计算过程。L=2m时,悬臂板范围内只能布置一列车轮。

3.2.1 规范法

后轴车轮作用在板面上的矩形压力面的尺寸(简称轮载作用面),横桥向b1=0.6+2×0.15=0.9m,纵桥向a1=0.2+2×0.15=0.5m,则在悬臂根部的荷载有效宽度a=2×(1+0.9÷2)+1.4+0.5=4.8m,后轴与中轴的有效宽度不重叠,悬臂根部单位弯矩M= -2×70×1/4.8= -29.2 kN·m。

3.2.2 沙柯公式

以两后轴的轴对称线为x轴,与悬臂根部的交点为坐标原点,求轮载对该点的弯矩值。a0=2mξ=1mξa0=0.5,查表得A′=1.15,则有:

Μ=-1.15π×(2×70ch(1.15×0.7/1.0)+60ch(1.15×7.7/1.0)+60ch(1.15×9.1/1.0)+15ch(1.15×12.1/1.0))=-38.2kN·m

3.2.3 贝达巴赫公式

坐标系的设置与沙柯公式法相同,当求悬臂根部即x=0时的弯矩,贝达巴赫公式与沙柯公式形式一样,参数A′、A"不同。ΙBΙS按1.0取用,a0为悬臂长减去防撞墙宽度(0.5m),即a0=2-0.5=1.5mξa0=0.667t2t1=2,查表得A″=1.277,则:

Μ=-1.277π×(2×70ch(1.277×0.7/1.0)+60ch(1.277×7.7/1.0)+60ch(1.277×9.1/1.0)+15ch(1.277×12.1/1.0))=-39.9kN·m

3.2.4 有限元法

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以命令流的方式进行分析。先形成悬臂板的横截面,并根据轮载作用面的尺寸,剖分面网格,再根据车辆轴距和轮距以及轮载作用面尺寸沿桥纵向拖拉形成实体单元的有限元模型,采用solid45单元模拟实体单元。轮载是按面荷载加载在板面上,后轴的荷载集度q后=70/(0.9×0.5)=155.56kN/m2,q中=133.33kN/m2。为了网格划分的方便,前轴轮载作用面的尺寸与中、后轴相同,q前=15/(0.9×0.5)=33.33kN/m2,计算得到的最大拉应力为1471kPa,则反算的单位板宽弯矩M= -1471×1×0.42/6= -39.2 kN·m。

悬臂长度4m和5m的计算结果列于表1。

从表1中的全部车轴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按规范法计算得到弯矩值最小,相对其他三种方法小20%~30%,其他三种方法较为接近,悬臂长度为2m时,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悬臂长度的增加,弯矩差值逐渐增大,最大相差约10%左右。

对比表1的全部车轴和两根后轴产生的弯矩,发现除规范法外,其他方法两根后轴产生的弯矩对全部车轴产生的弯矩贡献最大,在90%以上,因此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两后轴产生的弯矩随悬臂的大小提高0%~10%作为全部车轴产生的弯矩,这样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表1中L=4m、5m时规范法计算的后轴产生的弯矩比全部车轴产生的弯矩要大,不合理。

分别计算后轴内侧和外侧车轮对悬臂板弯矩产生的弯矩,按ξ值进行排列,得到表2。

注:单轮表示一根后轴的内侧或外侧的单个车轮,双轮表示两根后轴的内侧或外侧的两个车轮。

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当悬臂较大时,单个车轮产生的弯矩,三种方法较为接近,而两个车轮叠加产生的弯矩则有10%左右的差值。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规范中有效宽度的计算方法不适于大悬臂结构。

4 结论

以上计算分析可以总结如下:

(1)规范中有效宽度计算不适用于大悬臂结构。

(2)由于没有悬臂长度的限制,设计中推荐沙柯、贝达巴赫和Ansys进行计算,其中的Ansys计算结果略大,建议按其进行设计;沙柯和贝达巴赫公式计算的结果宜根据悬臂的大小,对结果提高0%~10%,悬臂越大,提高越多。

(3)利用沙柯公式和贝达巴赫公式仅计算后轴产生的弯矩,可以估算出最大弯矩值。沙柯和贝达巴赫公式计算结果提高0%~10%,估算出全部车轴产生的弯矩,再根据上一条结论,再提高0%~10%,提高系数为(1.0~1.1)×(1.0~1.1)=1.0~1.2,悬臂越大系数越大。

参考文献

[1]项海帆.高等桥梁结构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篇9:电子阅读的内力

便捷——电子阅读革命的利器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美国传统纸质媒体的销售量就逐渐处于下滑态势,不少读者更愿意转向网络来获取信息,包括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客户端在内的一系列新型阅读方式应运而生并受到读者们的欢迎。这些便捷的阅读工具,已经成为大多数人首选,同时也为这场阅读革命带来新的火种,这得益于电子阅读的三个便捷特点。

第一,内容生成的便捷。传统纸质媒体从出版内容的编辑、定稿、终审到付印,以及书籍储存和实体店推销,然后到读者手中,需要有相当一段时间,这就会影响内容信息的时效,而电子阅读大大简化了这一中间环节,内容生产者不需要大型印刷设备就能够及时将内容无线传送给电子阅读器使用者,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还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以一个容量为4G的电子阅读器来说,它能容下约3000本电子图书,而如果要制造这3000本纸质书,不仅需要砍伐30多棵树龄在20年至40年的树木,还得大约耗费150吨水、900度电、1.8吨煤和450公斤化工原料。因为电子书购买方便,成本较纸质书籍低廉,加上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在任何地点进行阅读,因此,电子书在一些对新技术敏感的读者中变得广为流行。例如,iPad为了进一步扩展了电子阅读环境, 第四代已经采用Retina(视网膜)高清显示屏,像素密度已经触及人眼的极限,这种技术已经达到了印刷级别。

第二,阅读方式的便捷。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相比,专属的电子阅读器具有一些特别的优点,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浅度阅读”的需求,更能满足“深度阅读”的需求。这里所谓“浅度阅读”指的是大家在时间较少、工作生活节奏较快的情况下,对信息进行简单了解,对信息的获取仅仅知道其结果就可以,不需要利用太多时间来了解结果后面的原因。所谓“深度阅读”指的是大家在时间充裕条件下,可以对信息进行深入了解,对信息的获取不仅知道其结果,还知道结果后面错综复杂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浅度阅读是一种停留在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的阅读形式,主要使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阅读,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人们更需要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包括关于文化的、关于修养的、关于哲学思考的阅读。其实,大多数人是有能力分辨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到底是媒体垃圾还是能陶冶情操的“心灵鸡汤”,但是,由于目前高科技发展的限制,只有电子阅读器能够部分替代传统纸质媒介,满足人们深度阅读的要求。应该说,人类对深度阅读其实仍然具有相当的需求。根据美国书商协会2012年1月19日公布的“2011图书购买行为调查”,估计美国人中目前有7000万热心购买图书的读者,占18岁以上美国人口的30.2%,每年购买的纸质和电子书数量超过10本。倾向深度阅读的读者会发现,Kindle等电子书阅读器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电子墨水技术,都拥有一块黑白显示的电子墨水屏,其显示效果类似于普通墨水在纸张上的呈现效果,原理上与传统纸质印刷品一样。与平板电脑和手机上普遍使用的液晶显示屏(LCD)不同的是,电子墨水屏不需要背光,却能显示出白底黑字的效果,它依靠屏幕上的粒子排列,来反射自然光。这原理上与传统印刷品一样,在阳光照射下不会反光,适合在户外阅读,可以长时间阅读,无闪烁,字号缩放自如,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电子墨水屏能够保持显示的文本和图像达几周,不需要附加的功率输入,并且当需改变显示的图像仅需少量功率,所以功耗大大低于需用恒定电源的液晶显示屏。与此同时,电子阅读器具备传统纸张没有的优点,读者可以对所阅读内容通过无线网络彼此交流心得,或向作者做出反馈,这也导致了内容生产者和受众互动方式的变化。

第三,查阅工具的便捷。支持电子书的软件一般都支持通过超链接“查找”“字典和注释”“书签”“笔记”等扩展功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传统纸质图书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的资料查找,而且信息搜索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搜索的资源可以共享。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轻易连上数字图书馆,同样的数据可以由许多不同的人共同使用,并且同时使用,与传统图书馆的书一次只能一个人使用比较起来,更为方便快速。为了鼓励电子书的阅读,亚马逊还绕过传统的图书馆,于2011年11月3日宣布推出Kindle用户借阅图书馆服务(Kindle Owner's Lending Library),大大便利了图书爱好者。通过该服务,拥有Kindle阅读器的亚马逊Prime(高级会员)用户每月可以借阅一次图书,同时没有归还日期,而且同一本书可以同时出借。

技术——电子阅读革命的基石

曾几何时,电子阅读设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是喜欢尝试新技术人士的业余爱好,但这一情况在过去几年里发生了较大变化。 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简称AAP,是美国出版业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行业自治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电子图书销量增长了50%,占成人类小说和非小说图书总销量的28%。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wC)预测,到2016年,电子图书将占美国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消费额将超过100亿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们对传统纸质图书的兴趣在减少,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自2002年以来,美国已有大概500家独立书店破产,几乎每5家书店就有一家破产。有媒体引述业界人士认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电子书的产业链已基本成型,包括电子书终端销售、收费内容资源和数字出版技术资源,等到电子书产业链上各环节实现了充分对接与融合,其对纸质书的威胁将完全发挥出来。

nlc202309022227

电子阅读器在大众消费市场的逐渐普及主要是由美国网络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Amazon)推动的。亚马逊占据美国实体图书市场25%,但拥有美国电子图书市场60%份额。该公司是2007年11月在美国发布第一款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的,当时的售价高达399美元。在随后几年里,亚马逊稳步对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进行更新换代,推出多种型号,而零售价格则逐步下降,还推出了Kindle Fire平板电脑和带屏幕背光功能的Kindle Paperwhite电子阅读器。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分析,亚马逊不依靠Kindle硬件赚钱,而是依靠付费内容和通过Kindle卖给消费者的其他产品赚钱。与此同时,亚马逊对美国电子图书市场的垄断地位遭到了来自苹果(Apple)和谷歌(Google)等公司的强有力挑战。在电子阅读的资源方面,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截至目前,谷歌电子书店含有1500万册图书,并提供超过300万本免费电子书,约4000家出版社同意向谷歌电子书店提供它们最新出版的图书。随着iPad和Android平板电脑的电子阅读应用程序越来越丰富,消费者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平板电脑,因为其实用性更高。在功能上,传统电子阅读器已经远远被甩在了后面。甚至有分析人士怀疑,电子阅读器会否成为平板电脑发展的炮灰呢?

2012年11月初,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之时,一度正值传言中的Kindle电子书入华之前夜,数字阅读平台多看曾应景般推出特别奥巴马专题——一边是彩色的“光荣与梦想”,一边是黑白的“不要相信美国”。然而,这样的传言并未成为现实,传统电子阅读器需要有所改变,技术依然成为最大难题。通过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电子阅读器市场曾经历短暂的春天,其代表者如定价高达数千元、定位礼品市场的汉王,但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其市场几遭腰斩。另一个异类当属推出电子阅读器bambook、主打内容差异化的盛大。凭借“终端+独创内容”的融合,以及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中书城、运营商合作等分发平台,成为国内最接近亚马逊模式的赢家。市场的动向是瞬息万变,传统电子阅读器在与平板电脑的竞争中受挫并非预示着电子阅读的衰弱,而是恰恰相反,说明消费者更注重高质量的阅读体验。电子图书业务将会继续增长发展,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会逐渐转变为平板电脑的内容消费服务之一,而不再是传统电子阅读器的专属服务。

普及——电子阅读革命的火种

无论是传统电子阅读器还是平板电脑,它对于我们的阅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电子书。随着电子书的兴起,常常会听到有关纸质出版灭亡的言论,然而,至今为止电子书却依然看不到光明。电子书最终能否普及还是要看用户的实际体验,也就是人们在看电子书时要达到并且超过阅读传统纸质书时的感觉,这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电子技术二次革命。电子墨水是融合化学、物理和电子学的整体产生的一种新材料。与传统纸张相比,电子纸可反复使用,有省钱、低碳、环保、便利等诸多优点,但是电子墨水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电子墨水屏要实现高分辨率和彩色显示,并达到全面实用化还需时日;电子墨水屏设备隔一段时间仍需充电;与传统书籍相比较,电子墨水屏易碎和容易摔损;电子阅读器的初次成本高于一本书的价格,会使市场渗透受限;需要严格的版权管理来预防非法复制,和传统书籍相比,严格的转售和分享条件将减低阅读的方便性。电子墨水作为显示信息的一种新方法和新技术,与传统背光液晶屏有很大的区别,只有出现一种集中了两者优点的技术,并全面进入商业化普及,电子阅读才有可能真正取代以纸质为基础的传统阅读方式。不过,从长远看,电子墨水技术的发展前景良好。根据百度百科有关E-Ink的介绍,像多数传统墨水一样,电子墨水和改变它颜色的线路理论上是可以打印到非平面的奇形怪状的表面,包括弯曲塑料、聚脂膜、纸和布上。这样,电子墨水技术如果用到特别的电子纸上,可以产生柔性书和报纸一样的显示效果,这一技术和传统纸的差异就表现在电子墨水在通电时可以改变颜色,并且可以显示变化的图像。当然要实现和传统背光屏幕一样的刷新率来流畅播放视频,从目前的技术来说还是无法实现的。反观目前采用背光显示技术的移动设备,如手机、MP3/4播放器和平板电脑等,在它们上面流畅播放多媒体内容是轻而易举的,而且从技术上全面普及高精度显示屏,大幅提高屏幕分辨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以说,传统液晶显示屏接近和达到纸质媒体的显示精密度已经没有悬念了,但是和电子墨水的柔软特性不同,采用液晶显示技术的设备只能在刚劲坚硬和平坦的表面上显示内容,另外它们都遇到了电池容量的瓶颈以及耗电量与屏幕显示亮度的矛盾。大屏幕和不断升级的高端硬件配置对此类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尽管媒体上经常有关于电池技术获得突破的报道,但这些都是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关技术的成熟与普及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第二,阅读习惯的真正改变。现在电子阅读普及最大障碍是相当一部分作者和读者不接受电子出版的观念。《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经营咖啡豆贸易的上海人朱怡也许就是这部分人的代表。他表示基本上不太可能购买这种功能单一的电子阅读器,在他心目中,一款理想的电子书阅读器应该是Kindle、iPad和手机的“三位一体”。它的屏幕是彩色的,但视觉效果跟印刷品一样,看久了也不伤眼;它可以插上数码相机的存储卡,浏览刚刚拍摄的照片;它还可以随时用来打电话,无线上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黑白显示的电子阅读器依然只是一个过渡的产品,主要服务于愿意尝试新事物的阅读爱好者。如果说,阅读体验是电子书能否普及的关键,那么读者目前对电子阅读的体验满意吗?答案并不乐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1年4月21日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70岁的网民中有63.8%的人倾向于传统的纸质书阅读,16.4%的电子书读者阅读电子书后还会购买该书的纸质版本。可见,纸质书在人们心目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那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和厚实的质感造就的独特阅读体验,是目前的电子书无法取代的。在电子书的阅读无法达到或者超过纸质书的情况下,传统图书和电子书将会共存。另外,电子书用户的年龄分布很广。英国专门针对50岁以上人群消费习惯的在线研究公司Silver Poll于2011年1月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年龄在55岁以上的英国人中有6% 通过电子阅读设备阅读图书,而年龄在18~24岁的年轻人中有5% 通过电子阅读设备看书,两者并没有显著的区别。电子阅读设备只是一种工具,人们阅读的实际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纸质书和电子书在一段时间内将共存,但随着数字出版业迅速发展,阅读工具、阅读内容等各方面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人们的阅读方式终将发生巨大变化,数字化阅读的趋势显然已无法逆转。仅就阅读工具来说,很多读者总嫌电子阅读设备没有“书”的感觉,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这将不再是阻碍人们尝试阅读电子书的理由。一旦电子纸技术融入其他移动设备,共同创造一种超过纸质书的阅读体验,完全有可能取代纸质媒体,带来信息技术和数字出版的新一轮革命。在新的数字化世界里,受众无论对数字内容的深度还是出版质量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生产出赏心悦目和高质量的内容产品,才能满足读者对深度阅读和多媒体互动方面的高要求。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传播中心英文在线)

参考文献

[1] Julie Bosman:The Bookstore’s Last Stand [N]. The New York Times,2012-01-28.

[2]黄海云.电子书,纸质书的终结者?若干年之后,纸质书或许会作为收藏品存在[N].羊城晚报,2011-10-26.

[3]王敏娜. 电子阅读不断升温 未来纸质阅读会不会成为奢侈[N]. 东北新闻报,2012-01-05.

[4]姜子. 浅度阅读与信息伯乐——《通路》定位的由来[J].《通路》电子杂志,2008.3.

[5]马军. 电子书催生阅读革命 互联网将迎来第三次浪潮 [J].中国新闻周刊.2010(13).

[6]Shane Richmond. E-readers growing in popularity as publishers predict the 'year of the e-book'[N].The Daily Telegraph,2011-03-01.

上一篇:光伏电站项目计划书下一篇:运动会趣味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