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委换届后村务移交的几点建议

2024-05-20

关于村委换届后村务移交的几点建议(精选10篇)

篇1:关于村委换届后村务移交的几点建议

关于村委换届后村务移交的几点建议 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已落下帷幕,各村级配套组织的选举也基本结束,但部分新一届村(居)委会的工作仍无法正常开展,主要原因是这些村(居)村务未移交或移交不够彻底。近年来,各地人大政协中均有不少关于村务移交应有法规约束的提议,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法规促进村务移交,但村务不交接或交接不彻底的现象仍很普遍,有的甚至换届几年后村务交接手续都没有交清。村务手续不能及时移交,对于新一届班子尽快进入角色,开展村务公开等工作,保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据笔者了解,村务交接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印章交接、财务手续交接、承包合同交接、村集体资产交接等方面。不交接或交接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上届“两委”干部对民主选举、公平竞争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自己的下台是新当选村干部拆台的结果,对新任干部怀有敌意,不愿顺利“交权”。二是前任干部认为自己对本村的发展出了力,现在却要拱手让权,不甘心,在交接中采取拖延战术。三是一些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前任怕后任揭老底拒不交账,造成账目难以衔接,影响财务正常开展。还有一些村拖欠前任村干部工资,也成了不交接的理由。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搞好村务交接:

一、制度保障。一是村级各类印章、各种记录、重要资料、承包合同等移交前要加封后上交乡镇党委管理,交接后及时收回;二是对届满干部要进行离任审计和财务审计,确保顺利交接;三是村两委交接由乡镇政府派领导干部主持,财政、农经、计生、纪检人员及包村干部在场监督。

二、教育引导。要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教育,使他们对民主选举、公平竞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离任干部要深入交心谈心,充分肯定其工作成绩,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务调整,理顺思想情绪;建立离任干部档案,对离任干部实行技术和政策帮扶,使其无后顾之忧,全力支持村务交接。

三、法规约束。截至目前,关于村务交接方面的规定有:

1、公安部、民政部在2001年6月21日下发的《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的印章移交工作由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监督,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上一届村民委员会应在十天内向本届村民委员会移交印章。拒不移交村民委员会印章的由制发机关负责追缴,并追究责任。

2、2003年1月16日,民政部向全国印发《全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情况分析会议纪要》,在“对换届选举工作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第(六)项中规定:新村委会产生以后,原村委会班子应在10天内把公章、财务账目、办公设施等向新村委会交接清楚,逾期不交接的,由乡镇政府督促办理交接,村委会也可依法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3、2004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指出: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原村民委员会应该将公章等及时移交给新一届村民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子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产生之日起十日内完成工作移交。工作移交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监督。”

5、新修改的《山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在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产生起十日内移交村民委员会印章、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设备、集体财务、账目、固定资产、工作档案、债权债务等。工作移交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乡(镇)人民政府监督。未能在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产生起十日内进行移交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并组织移交。

这些规定都没有对村务不移交或移交不彻底的情况提出具体处理办法,无法对不移交或移交不彻底的前任村干部形成制约和约束。因此笔者建议尽快制定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规,对不移交或移交不彻底的村干部要有制裁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未经移交而新产生的的债权债务、土地、宅基地审批和经济合同等一概不予承认和履行。

篇2:关于村委换届后村务移交的几点建议

根据前期我办事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为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结合前期检查,提出几点建议:

一、检查时间。建议每月必查,每月必查有利于督促各

村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权衡评比结果。

二、检查组成员:建议以社会事务科、政工科、财政所、各管区书记为主体进行全面检查。

三、具体措施:

1、各村一定要实事求是的公开,凡属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以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都是村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上级政策、财务收支、村务决策、土地征用及补偿、失地农民安置及社会保障、种粮直补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项目,村务公开工作要根据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及时充实新的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紧密结合的内容。

2、建立村级规章制度,防止村务公开中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弊端。村务公开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工作,事关一个村乃至全办事处的和谐稳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村务公开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因此,应完善村级规章制度,凡是与群众切身密切相关的事项,由事后公开调整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做到群众在决策前了解,决策过程中参与,决策的执行情况要监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效应,避免在村务公开问题上的个人说了算,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行依法治村。

3、在时间和方式上要完善制度。村务应每月公开一次。在村务公开的方式上,做到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全年大事年初公开、财务收支和阶段性工作每月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公开内容要一式两份,存档备案;公开后要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对于有异议的,及时整改。

4、要强化制度制约机制,切实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的党内监督机构,对村务公开行为态度进行监督。强化群众监督,建立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置举报箱,广泛地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同时强化纪委监督作用。纪委和政工科应充分发挥职能,对蓄意应付差事,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同时建议办事处在年终总结表彰工作中设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村居奖项,如有条件,可以用物质进行奖励。对于连续三次检查排名靠后的村,将取消年终评比的所有项目;对于在村务公开工作中不履行责任,搞形式、走过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以及因此而造成失职失察、发生重大群众上访和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实行责任追究。

篇3:灾后重建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1 日本灾后重建

1)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高。

从生命安全的观点来看,影响最大的是因震灾引起的住房破坏,有关统计资料表明90%的死亡者都是被不抗震的住房夺去了生命。因此日本政府从1996年开始,连续3次修改《建筑基准法》,在建筑物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方面严格要求,把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高到最高级别:除木结构住宅外,商务楼抗8级地震,使用期限超过100年。

2)避难场所的建设。

日本防震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日本政府要求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加强房屋抗震性。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最新抗震要求(抗震要求为7级)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除此以外,日本在震后重建中还建设了较多的其他临时避难地点,还有用来进行灾后自救的地下储水池、食物储存室和其他设施。

3)生命线工程建设。

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建筑结构的设计仅考虑到防止生命损失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它们达到在地震以后能使城市继续运转的要求,诸如能源、通信、供水等必须具备更强的抗震防灾能力。日本目前已建立了一套电脑化的地震报警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几秒钟内切断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供应。同时,日本正在普及用于公共机构和住宅的独立单元式安全供电、供水等设备。

2 美国灾后重建

1)建筑加固。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要对地震中保存下来的基础设施和房屋进行相关的排查处理。专业人员根据楼房的建筑年代和材料以及地质状况对房屋的整体结构进行仔细勘查,主要检查承重墙是否受损,房屋的地基是否移位或者沉陷,楼层之间是否出现错位等。一般将震后未倒塌的房屋分为安全、轻度受损和严重受损三类。轻度受损表示房屋受损不严重,可在内部短时间停留,经修缮、加固后可继续住人。严重受损则表示房屋危险,不能进入,必须拆除。

2)道路和桥梁的重建。

在救援的同时,有关部门在地震后第一时间便开始了道路和桥梁的重建。在地震发生不到半天时间内,加州交通局便完成了对地震所造成的道路桥梁损坏的初步评估,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随即迅速作出反应,向加州划拨紧急救援基金用于道路系统的重建,而加州交通局也已在联邦拨款到达之前开始了对道路废墟的清理工作,以确保交通安全,并启用替代线路绕过受损严重的路段。道路交通的迅速恢复保证了地震救援的正常展开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3)医院也是重建工作的重点。

医疗机构是当地基础医疗服务和低收入人群医疗的主要提供者。地震发生后政府对这些公立医院的建筑进行了安全检查和必要的加固,并立法要求所有医院的急诊室和重症病房必须设置在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内。

4)提高建筑抗震标准。

灾后重建不应仅仅是恢复到地震发生前的状态,而应有更长远的考虑,即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灾难时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一点在地震多发地区尤其重要。就地震灾难而言,减灾的目的需要通过提高建筑安全标准来实现,尽管这不可避免需要加大建筑的成本。

3 灾后重建工作开展的建议

1)科学选址,规避地质灾害。

灾后重建不是简单地在原有基础上恢复原貌,而是要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当前,要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地震专家委员会现场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开展地质地理环境条件评估和建设项目选址工作,抓紧编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2)重新审视地震设防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四川的映秀—汶川—北川这一带,所有的城镇都在断裂带上,这条断裂带的危险程度要远高于兰州、天水、宝鸡等大中型城市,而断裂带内的设防标准却是7度,这并不是很科学。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建房基本上都具有防震、抗震能力。如果严格依照防震标准设计和施工,大部分建筑物应该能够抵御类似汶川地震这种级别的地震。因此在设防标准问题上,国家应该引起重视,将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高危险区域进行重新评估,重新确定设防标准表。

3)抓好现有房屋的鉴定与处理。

这次汶川地震中损毁的多是一些老旧建筑和没有达标的建筑。倒塌的房屋废墟中大量的预制楼板随处可见,而这些使用预制楼板的混合结构房屋在地震中是最为脆弱的。相关部门应按照现在的抗震设计规范水平,对全国新规范实施前的建筑抗震能力进行检查、鉴定、评估,该加固的就要进行加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楼房,还要对建筑实体质量和安全进行重点排查。对倒塌的和已无修复价值的房屋进行清除重建或移地重建;对中等破坏经鉴定有修复价值的提出加固与修复方案;对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的房屋,提出修复方案,需加固时提出加固方案。

4)加强学校抗震建设,积极建立公共应急避险场所。

为了有效地进行抗震学校建筑工作,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增强抗震的建筑方法以及改进非结构体抗震的方法和采取紧急增强方法。日本在这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其现在的一些实践工作更值得我们学习,如日本通过启动抗震学校建筑促进指南和修改学校建筑手册,促进了大量学校建筑在较短时间内的修缮。

5)生命线工程要高度设防。

汶川地震后,汶川县城公路、电力、通信、供水、供气、农业设施等因为缺乏防震措施,在地震中严重损毁,失去功能。在唐山大地震后,根据国家标准,新的唐山市定为地震烈度8度设防区,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设防标准适当提高到9度。城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建筑结构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防灾能力的提高。此次震后重建工作应吸取唐山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经验,对生命线工程做到高度设防,增加相应措施。

6)加强灾后重建工作的系统化。

灾区重建工作的开展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强项目决策、规划、实施等工作的监管力度,从而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灾区重建项目可以引进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将项目管理工作分工,政府负责控制项目的关键节点及关键阶段。除此以外,还可以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如BOT模式、代建制等,结合已有的项目管理模式,在灾区重建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者建立新的项目管理模式。

4 结语

灾后重建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以上几点是基础设施以及建筑行业所需关注的若干问题的总结,除此以外重建工作需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诸如在产业结构定位上,还应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资源特征和地质地貌特点,适时地发展旅游产业,而不要搞重化工建设和有害于环境的产业。

摘要:总结了日本、美国以及相关国家的震后重建经验,分析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我国地震后开展重建工作的若干建议,在此基础上还应尊重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从而建设更加舒适、美观、抗震性能良好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灾后重建,建议,加固,抗震标准

参考文献

[1]顾林生.日本大城市防灾应急管理体系及其政府能力建设[J].城市减灾,2004(6):34-35.

篇4:对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文;课后作业;新课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课后作业又称“课外作业”,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学习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学习。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布置语文课后作业,对促进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和学习是有所帮助的,同时也对其他学科学习有潜在的影响作用。

围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很多学者和教师提出了新的作业观:胡继飞认为作业的功能要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功效要应突出开放性和研究性,形式要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数量要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评价应重视过程和激励性;王生提出了构建“互动-生成”式作业观,该作业观摒弃了传统模式下教师作为作业留置和评价的惟一主体、学生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的方式.倡导从作业(问题)的提出、确定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参与和师生之间、学生朋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以体现和发挥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性地位和功能,增殖作业效率,并实现作业在生成新的知识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效能;任建国认为作业的设计应有趣味和吸引力,其形成应体现多样性和新颖性,其内容该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其容量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其评价应重现过程性和激励性;惠红珍提出新的作业应从集中专制走向自由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作同合作,作业的评价改也将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性的参与式、由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有在级其发展的整体关系;牟联发认为应该注重作业的差异性、适用性、人本性、合作性、生成性、关注性;王德荣认为应变重“量”为重“质”、变求“同”为求“异”、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多样、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变眼前利益为长远利益;周灵敏认为作业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实践性、教育性。针对语文作业问题,班富景特别提出数量适量、难度适中、时机适宜、讲评适时、次数适度的原则。

从以上学者和教师的观点可以看出,语文作业(包括课后作业)设计和布置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体现内容的适用性、数量和难度的适度性、与学生个体的适合性、完成方式中的合作性等。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要改变初中语文作业量不适宜、忽视高级能力的培养、差异性和忽视综合性学习等问题,语文课后作业布置设计上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生成性

传统的作业是教师事先确定,然后命令学生完成。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是师生为了共同成长,然后共同探讨、共同生发、共同建构的作业。师生在这种作业的互动中,又将产生不可预见的新知识,然后师生再一起共同建构、创生课程,产生新的知识,开发出新的作业。这种形式的作业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教师在布置写作的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抛出一个话题和学生进行探讨产生的新问题,对其新问题布置成为本次课后写作的主题。

2.差异性

不同的学校由于学生的水平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既设计一些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作业,供大多数学生去完成;也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其作业目的、形式、内容、方法、态度等应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应对各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程度、数量、内容、形式等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层完成,让部分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去选择。例如:在布置练习册时,教师可以根据练习册的难度分好相应的题型难度层次。在布置作业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布置课后作业,基础一般的学生完成基础性的作业,适当选择适中的作业,少量难度较高的作业。中间部分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的同时,以完成中等难度型题目,自主选择一定难度的题型完成。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题型、中间难度题型和一定难度的题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兼顾到班级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2.合作性

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完成作业的过程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性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己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学生需要与同伴、家长、老师等人合作完成。“独立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作业的重要理念。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居住区域相近和学习水平互补相结合的原则把班级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分组,把在校寄读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把走读的、居住地之间较近的分为若干小组,在预习、课外考察实践等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方面,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

3.实践性

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的农业专家、企业家、或是个体劳动者等,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具有实践性,即面向真实的生活,实践性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点。因此,作业设计要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贴近生活和现实,应用所学知识以及技能技巧解决生产、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知识得到创造性的应用,让他们感觉到作业不再是应付选拔考试的工具,而是一种为生活服务的手段。例如教师在安排写日记之前,可以先问一下周末各个学习小组有无小组活动,有哪些活动,帮助每个小组明确一个活动的主题甚至是每个学生即将在这个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然后要求他们在活动结束后,从各自的角度写出日记,这样既有实践的要求,又有合作的方式,还有综合性学习的体现,对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运用、情感的体验、方法的获得上都有一定的收获。

总之,课后作业的布置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练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应该具有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围绕学生的发展认真思考和设计,而不是“为了布置而布置”。

参考文献

[1] 班富景.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观[J]. 语文天地, 2011.

[2] 任建国. 新课程呼唤新的作业观[J]. 教育随笔,2004.

[3] 李秋森. 新课程下的作业观[J]. 神州教育, 2008.

[4] 惠红珍. 新课程下的作业观[J].科技创新2007.

[5] 周灵敏. 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观的重构与作业设计的思考[J]. 教学研究, 2014.

篇5:关于村委换届后村务移交的几点建议

当前基层行贷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低风险业务视为无风险业务, 放松了贷后管理甚至不进行贷后管理;二是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孤立于贷后管理工作之外, 风险分类工作对贷后管理的辅助和指导性作用不能体现;三是只注重对借款客户本身情况、本笔信贷业务风险情况的检查, 而忽视对担保措施的检查和监管;四是对贷后检查报告的撰写不重视, 既不能起到对贷款管理的参考作用, 也不能对信贷经理尽职程度有所体现;五是对贷后管理工作报喜不报忧, 或者人为的掩盖潜在的风险事项。就如何加强贷后管理, 化解信贷风险, 提高资产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1 转变观念, 增强客户经理的风险意识

客户经理应逐步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贷后动态管理观念。从目前市场、企业信用程度和企业自身发展来看, 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时期, 企业产品周期和所处的位置呈动态变化状态, 贷后风险的判断也要随之变化, 所以必须要以动态的眼光去管理贷款;二是树立人才资源战略观念, 变单纯使用客户经理为培养使用客户经理, 形成客户经理职业生涯促进机制。主要是加强岗位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收集和整理贷后管理正反面案例, 为客户经理提供借鉴, 提高其判别风险的能力;三是树立内部管理观念。

2 突出三个环节, 加强贷后风险管理

贷款由正常贷款变为损失一般要经过多个阶段, 风险普遍存在于每个阶段。防范和化解风险就是要及早识别贷款不同阶段的风险因素及风险度, 及早采取拯救措施, 确保资产安全。在贷后风险管理中, 要注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贷后风险识别, 这是贷后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善于捕捉、预测客户各种潜在风险。这就需要对宏观环境、经营管理、产品市场等有充分的了解, 需要信贷人员有丰富的经济知识和实践经验、完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深刻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二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要详细分析造成风险的原因, 确定风险度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三是风险处理。对于不同程度的风险, 可采取完善担保手续、以增量带存量、依法起诉等方式保全资产。

3 完善贷后管理内容, 提高贷后管理水平

贷后管理除了传统的贷后管理内容外, 还应补充指标管理、基础管理和客户经理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从而将关注点着重于客户的市场结构、经营成本、经营计划指标变化, 财务指标变化, 结算资金流向变化, 资本运作变化, 与我行合作态度上的变化和经营管理层的变化等风险控制点, 分析这些变化的大小、趋势及其对我行业务收益和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还应完善贷款“三查”制度的内容, 实施和确定贷款风险预警指标, 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

4 实现分、支行的立体式贷后管理

4.1 立体式贷后管理的概念

以前, 银行在通过岗位设置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方面, 虽然也实现了审贷分离, 但是, 依然存在漏洞。一个客户由一个客户经理全权负责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和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其他岗位完全通过该客户经理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分行的贷后检查, 多是到支行听取汇报, 很少下到企业进行贷后检查, 这样的岗位设置, 无法回避道德风险和个体思维、判断上的偏差, 使企业依靠假报表骗取银行贷款事件的发生成为一种必然。

所谓立体式贷后管理是指对客户的贷后管理从岗位设置上要有不同的岗位参与, 从管理层面上要有多个层面参与, 从业务分工上要有多个业务部门参与。

立体式贷后管理制度具有如下作用:一是从体制上实现了贷管分离;二是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真实问题, 避免逐级汇报造成的信息逐级衰减, 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三是帮助客户经理把握风险;四是通过分行下户进行贷后检查可以弥补信贷岗位设置时一个或二个客户经理既做贷前调查又做贷后检查易诱发道德风险的不足;五是起到垂范和警示作用, 为基层客户经理带个头, 同时, 督促支行重视贷后检查, 特别是现场贷后检查工作, 把防范信贷风险真正落到实处。

4.2 岗位设置上的贷管分离

新的岗位设置框架, 要求对一个客户的贷前调查、贷前审查各设立信贷岗和风险岗, 实现双人进行贷前调查、双人进行贷前审查;贷前调查的风险岗与贷前审查的风险岗进行双人贷后检查;同时还要求分行对口部室, 甚至主管行长对重点客户直接进行现场贷后检查。通过支行交叉换岗的双人贷后检查, 分行对口部室、主管行长进行的现场贷后检查, 以构成立体式的贷后检查框架, 实现贷款发放人员与贷款审查、审批人员贷后管理的分离。

4.3 建立后评价制度

所谓后评价指按照现行标准对以前年度发放的贷款、企业评级进行重新评估、确认, 以弥补、减少因贷款评价不准确、信贷制度不落实、内部人员道德原因造成的信贷风险的措施, 是立体式贷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得各级管理层面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贷后管理。所谓后评价制度就是为实现后评价功能而制定的一系列办法的总称。后评价的内容包括:企业评级真实性分析、贷款风险性分析、贷前调查及贷后检查真实性检查、责任人处理检查。通过后评价制度, 以对贷款第一次评价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和修订, 对当前的企业状况进行最新的评价, 以防范、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同时, 减少可能出现的评估失误和道德风险。

4.4 把法律审查、财务审查作为贷款审批的必要环节

篇6:关于医改的几点建议

实际上,自十八大以来,医疗卫生界的多项改革措施已陆续出台。就医师多点执业来看,随着《医师多点执业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医生多点执业成为可能。其他重要的改革举措还有:全面铺开基层医疗机构“零差率”药品销售,为取消“以药补医”打基础,并尝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为了体现医疗制度的公平公正,努力保证公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权利,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推进改革进程。

取消编制制度

编制制度限制人才流动,政府为减少医疗投入,严格控制编制,医院人员不够用,于是就聘用合同工,这部分人员的支出由医院自己负担。而医院为减少支出,尽量少雇用合同工,导致医护人员高强度工作,导致医护比例失调、医患比例失调。

医护比例失调甚至倒置,不仅造成医生过劳,同时也造成护士严重超负荷工作。

2006年5月10日《健康报》刊发的一篇文章援引了2004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医护比平均为1:0.82,亚洲平均医护比为1:2.019,我国香港地区、英国、泰国、德国以及日本等的医护比例都超过1:4,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家的医护比甚至超过了1:6。而世界银行早在《1993年世界发展状况》中就已经指出医生与护士的比例应该达到1:2。”

因此,笔者建议取消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制度。

实现全民医保,体现公平公正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徐善长在南京卫生改革与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称:“全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农合参保人数已超过13亿,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实现了全覆盖。”他说的是事实,确实基本全覆盖了,但还有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这些覆盖的人群,被划分成了几个群体。

医疗保险种类分成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而享受不同待遇的报销制度。

医疗机构也被分成了三个等级,在不同等级医院看病的医疗费用和报销比例也有差别。医疗机构分为“医保定点”单位和“非医保定点”单位,在“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不能报销。药品本身也被分为“甲乙丙”三大类,报销比例各不相同。

按照现有规定,医保部门严格限制医生处方金额,超支则对医院罚款,医院则落实到医生。有时候,医生怕被罚就不会给患者开好药和价格较贵的药品,哪怕患者病情非常需要。

同时,还严格限制医保基金使用。限制本身没有异议,但限制的方式值得商榷,应该怎样限制、应该限制谁。

这里建议的全民医保,与我国现行医保制度概念不同,是不分人群,不论城镇户口还是农业户口,不分住院和门诊,不设起付线,医疗机构不分“定点”与“非定点”,药品不分甲乙丙类,凡国药准字号药品均予报销(注:“国药准字”为治疗药品,允许有毒副作用,但必须明确标明,允许进入医院。“国食健字”和“卫食健字”是保健品,不允许在说明书中出现“疗效”字样,不允许有毒副作用,也不允许进入医院)。

只保留一项制度: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报销不同比例的医疗费,进一步提高在一级医院看病的报销比例,以鼓励常见病和多发病到一级医院去看,避免三级医院过度拥挤。制定全体公民统一标准的医保制度,只要参保就按规定的比例报销,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日本的医保分类,是以年龄划分,并向低收入阶层倾斜,没有身份、等级之别,体现了公平公正。

日本医保分为职工健康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两种,前者针对有职业的人群,后者针对农民、自由职业者、无业者和老年人,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日本的“农民”是职业概念而不是身份概念。全体日本公民享有同一标准的医保制度:医疗机构无医保“定点”与“非定点”之别,报销不分门诊与住院,“3至69岁者,自付30%;3岁以下者自付20%,70岁以上者自付10%(收入在一定水平以上者要自付20%)”。牙科、美容科医疗费用另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全民医保”不是“全民免费医疗”。

相反,应该杜绝全民免费医疗。因为,一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势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有关部门为了控制浪费,必然在医疗管理程序中严格控制医疗资源的使用,医生根据病情诊疗的自由度将受到严厉限制,结果会造成好药、贵药被特权阶层优先使用,不能满足普通公民的需要。

全民医保也肯定有各种限制,但由于自费一部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特权滥用。

大幅度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收入水平

近几年来,尽管政府在不断增加医疗投入,但与世界各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医疗投入不足的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低收入群体报销比例低,看不起病;二是医务人员收入少,不能充分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

有人说药价虚高的原因是“为了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医生给病人滥开大处方”,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管医院的婆婆很多,其中医保机构层层关卡,医生必须按相关规定开具处方,同日同医生开具的同一张处方,药品种类不得超过5种,同时不能超出“次均费”等规定,否则医院会挨罚,医院则落实到相关科室,科室则落实到具体医生,有的还要同时受到其他行政处罚等。一般而言,没有医生愿意冒此风险。

药价虚高,与以药养医无关,医院无定价权,药价虚高及药品目录准入,是某些相关部门权力寻租所致。

解决办法是医药分家,免除中间商环节,促使药价还原为其本身的价值。医药分家后,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将成为同行竞争的重要指标,也将成为医院盈利的主要途径,如此,医生提高医术就成为必须,逐渐形成“比服务、比技术”的良性竞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医院不是慈善机构,没有捐款来源,因此,医药分家的前提必须是---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让医生进入高收入水平,收入来源透明、合法。

政府应大幅度增加医疗投入,由政府为公民购买医疗服务,而不是靠人为压低医务人员劳务价值来体现医疗的公益属性、靠牺牲医务人员应得利益为全社会的医疗公益埋单。加大医疗投入,一是增加低收入人群、普通城镇居民的报销比例,让全体公民看得起病,二是大幅度增加医生的医疗技术服务收入。

废除医师职称考评制度

目前我国医生分为五个级别:医士、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而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并无职称一说。

医师职称考评制度脱离医学实际,重学历,重论文,不重临床实践,尤其是计算机,医生在诊疗中会操作即可,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四个模块的专业计算机考试。医师职称考评制度一直为医界所诟病,被称为“医界科举病”,建议废除。

笔者建议只保留《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即可。

《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医师均应参加医师定期考核”,“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等。这意味着当一辈子医生得考一辈子试,如果再加上职称考评等名目繁多的考试,医生疲于应付,真正应该用在患者身上的时间和精力被迫削减。

篇7:关于村委换届后村务移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政策,政策性银行,灾后重建

一、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1994年11月成立。

(一)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范围

办理由国务院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安排资金并由财政予以贴息的粮食、棉花、油料、猪肉、食糖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贷款;办理粮、棉、油、肉等农副产品的收购贷款及粮油调销、批发贷款;办理承担国家粮、油等产品政策性加工任务企业贷款和棉麻系统棉花初加工企业的贷款;办理国务院确定的扶贫贴息贷款、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贫困县县办工业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其他财政贴息的农业方面的贷款;办理国家确定的小型农、林、牧、水利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办理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的代理拨付,为各级政府设立的粮食风险基金开立专户并代理拨付;发行金融债券;办理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办理开户企事业单位的结算;境外筹资等。

(三)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一个完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包括四个要素,即开发性金融、支持性金融、补偿性金融和福利性金融。

从我国具体情况看,这四大要素的定位应有所区别:开发性金融着眼于弥补“市场失灵”,主要应定位于关系经济增长、国计民生与社会进步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发展、城市化与市政融资、居民住宅市场发展、科技发展、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等方面。

支持性金融更多地考虑进出口业务和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经济活动、高新科技产业化和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

补偿性金融强调对因产业结构的非均衡造成的效率损失进行弥补,并以此促进弱势产业的发展,如利用各种手段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等。

福利性金融强调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问题,即政府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来弥补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如为特定人群,包括失业下岗人员、退伍军人、伤残者等弱势群体的再就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其创业,以缓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相对于我国的“三农”问题,农业政策性金融应包括上述四个部分,以满足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性资金需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应是在坚持支农这一政策性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原则来运作,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农业政策性银行应在继续做好粮棉油储备贷款业务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业务范围,逐步把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变为从事农村中长期项目融资和其他农村政策性业务的金融机构。另外,各地应因地制宜,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发育状况的不平衡性,坚持一省一策,在职能定位上要与各地的特点相适应,突出重点,不搞“一刀切”,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二、5.12地震后德阳县农业政策性银行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

(一)特事特办,优质服务贷款企业

尽最大努力提高办贷效率,以最快的速度审批和发放贷款。一是积极争取政策,对灾后重建项目,在报批、信贷规模及资金计划上给予倾斜。如对绵竹汉旺4.7亿元的灾后重建项目,打破常规,向四川省总行争取特别授权。省、市分行行长亲自协调,总行行长在第一时间特别授权四川省分行调查审批,有效缩短了办贷流程,20天内完成了贷款申报审批的所有流程,为汗旺镇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二是上下联动,加快贷款调查进程。地震灾害发生后,企业急需信贷支持,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组成省市县联合调查组,对企业贷款需求进行快速调查、审查及审批。三是对灾后重建项目优先安排资金。及时组织人员对受灾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情况,对灾区企业恢复生产需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企业有限安排资金计划,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

(二)银企携手,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放宽粮油收购贷款的发放条件,对所有政府指定进入灾区收购小麦的企业不评级授信、不搞资产抵押,一律根据实际需求发放信用贷款,以支持企业快速进入灾区展开收购。仅2008年就发放收购贷款91 158万元,同比增加38 712万元,增幅达73.8%,圆满完成了大灾之年的收购资金供应工作。严格执行银监会“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救灾信贷支持”的“四不”政策。对部分生产抗震救灾物质的企业,在因灾贷款抵押品无法进行抵押登记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的历年资信状况及企业对贷款抵押承诺,采取边落实贷款条件,边办理贷款手续方式,全力支持救灾物资的生产。对部分信誉良好但遭受严重损失的我行商业性贷款企业,短时间无法达到我行评级授信条件的,积极向上级行申请沿用原有信用等级。如对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沿用原有的A级信用等级和四川蓥峰实业有限公司沿用原有的AA级信用等级。对损毁特别严重的企业积极向上级行申请对贷款进行减免。

(三)牢记职责,支持灾后重建项目成效显著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积极推动德阳农业、农村的灾后恢复和发展。近两年来,已获得审批的农村灾后恢复重建贷款项目5个,金额达到12.5亿元;正在上报的贷款项目4个,金额达7亿元。已投入贷款1.5亿元的广汉11所农村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将有力地促进广汉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4亿元北京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为促进什邡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改变什邡原有的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的面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7亿元支持绵竹市汉旺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也将为汉旺灾区建设美好新家园作出积极贡献。正在落实贷款条件的2亿元四川广汉经济开发区园区建设项目,和3 000万元罗江县白马关镇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项目都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农业政策性银行在灾后重建中的问题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中国国内唯一政策性银行,在灾后建设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上下级银行指令传达慢;通讯设备以及信息技术操作不完备,恢复速度慢;没有突出体现其农业政策方面的特殊作用;在政策执行方面还应该关注农村生活以及农业建设问题,突出其与商业性银行和农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同之处。

1.上下级银行指令传达存在问题。农业政策性银行组建晚,而且作为政策性银行,部分网络设施见识不够全面,下达政策存在滞后问题。而且分支机构下设机构比较少,没有深入到农村,不利于指令的传达。

2.通讯设备以及信息技术操作不完备。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不是以盈利作为经营的全部目的,因此,不如商业银行运用在通讯方面以及网络建设等方面资金充足;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人员还不够熟练;当遇到重大问题以及设备故障时,处理问题的时间过于长,恢复手段不够及时。

3.农业政策方面作用未充分体现。农业政策银行特别是中国的农业政策银行,应在灾后重建中突出体现“三农”政策。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在恢复农村生产经营方面的同时继续做好粮棉油储备贷款业务,适当扩大业务范围,逐步消除灾后对农村建设的影响。

4.未突出其政策性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不同之处。农业政策性银行应该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其以注重民生为主盈利目的为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粮食收购应更加注重农民。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沟通,注重联系。

四、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灾后重建的建议

对于农业政策性银行来说,应更加贴近政府政策和农民群众的生活。

(一)针对灾后信贷工作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上级行做好呆账贷款核销工作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建议上级协调督促各下级银行机构尽快制定下发具体的实施细则,以便基层机构遵照执行。

2. 对受灾地区在信贷准入和利率政策上给予倾斜。根据不同灾区的不同受灾情况和特点制定不同政策。

第一,上级行适当放宽对二级分行授权授信,即:对受灾客户自定收回再贷调整期限结构的审批权;对受灾企业、个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给予适当授权,并允许其再转授权;对关注贷款暂缓执行压降计划;对B级以上客户流动资金增量授信和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给予二级分行特别转授权;为支持企业恢复生产,根据受灾程度实施优惠利率,存量贷款最低执行基准利率并下放利率审批权限。

第二,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生活贷款不受规模限制。

第三,对部分在评级中虽为B级信用等级企业,但在此次震灾中通过企业自救已恢复生产且落实有效担保的可给予一定增量信贷资金支持。

第四,对受灾企业贷款,给予一定幅度的利率下浮。

第五,对已审批的贷款由于地震原因导致不能及时进行抵质押物价值评估、登记的,要求企业在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物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办好抵押登记手续并在合同中约定的情况下,可先向其发放贷款,后补其合法手续。

第六,在信贷准入政策上适当放宽。一是原发改委要求限期关闭的企业,如因灾受损,并经省发改委同意可延长关闭期限的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给予适度的短期信贷支持;二是对原信贷准入限制类行业,但灾后省级相关部门又同意继续生产发展的企业,在信贷上准许予以支持。

3. 适度减免相关费用。

对发放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贷款,建议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在对其办理抵押物的评估、登记、保险等时给予开设绿色通道,并对其抵(质)押物登记、合同公证等相关费用给予适度减免。此外,对此次受灾较重的辖内银行业中小法人机构,建议相关部门在营业税费征缴上给予适度优惠或减免。

(二)针对灾后信息技术保障工作

各受灾行要加强技术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计划,周密组织。要按照统一部署,确保在恢复业务营运过程中,信息技术保障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对于各行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行汇报,上级行将视具体情况全力予以支持。同时,各受灾行要遵循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积极与有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加紧制定针对不同业务营运恢复方式的信息系统保障方案,确保不发生因信息系统恢复不及时不到位,影响业务营运恢复的情况。保障方案应涉及计算机网络恢复、各项应用系统恢复、相关营业网点办理业务的技术解决方案等。要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组织力量及时清理并尽可能从废墟中抢救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文档、资料和数据备份,并妥善保管,防止资料和重要数据备份的丢失和泄密。对于确已丢失或确实无法恢复的资料和重要数据备份,应详细登记报告。对于采取临时租房、帐篷办公等方式恢复营业的受灾行,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要密切监控计算机网络和各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解决各应用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重大安全问题要及时上报。

(三)针对民生工作

第一,应该更加贴近农民农村生活,关心农耕土地以及粮食收购问题。例如,四川省分行2008年全行发放收购贷款10,78亿元,支持企业进购稻谷9.48亿斤、小麦4.50亿斤、油菜籽0.95亿斤,迅速将农民在地震中抢收的粮食收购入库;同时,积极支持企业为灾区农民做好粮食代储工作,努力减少粮食受灾损失,为灾后重建增强了粮食保障。第二,应该注重实地考察。尤其是对灾情特别严重的地区,应注重现实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不可盲目以点盖面。保证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一切以实际出发,贴近人民生活。第三,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注重粮食贷款,以及粮食政策的执行。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是政策性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另一要点。

(四)加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

作为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不以盈利目的为主导,但也要考虑到它的收益和绩效问题。在受灾地区应注重和商业银行的合作,在收放贷款方面和商业银行共同完成,对于受灾严重的农村但是该农村贷款不属于政策银行的,应和商业银行相协调,以农民生活保证为宗旨。在下设网点以及各种操作技术方面,农发行成立晚,技术设备不及商业银行完善,应加强该方面向商业银行的学习,包括设备的引进、技术的学习。

下设网点,最好可以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加强网点建设,更加贴近农村。对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应与农村银行或者农业银行相沟通。

此外,还应建立网络化,技术化管理。以便在上级行在第一时间知道地方性的情况,制定具体政策。

参考文献

[1]农业政策性银行http://baike.baidu.com/view/2140841.htm2011-11-13.

[2]杨庆龙.认真履行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大力支持德阳灾后重建[EB/OL].http://dyrb.newssc.org/html/2010-05/06/content_924598.htm 2011-11-10.

[3]做好灾后重建信贷支持工作的几点建议[EB/OL].http://www.beiww.com/fin/2008/0619/info_3528.html2011-11-11.

篇8:关于高三备考的几点建议

1.算法初步:不要求在循环结构中再嵌入条件或循环结构;

2.了解赋值语句,其它语句列为选学内容;

3.算法案例,列为选学内容;

4.不要求记忆标准差(含方差)公式;不要求记忆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独立性检验的“卡方公式”;

5.不要求由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等差、等比数列除外);

6.框图列为选学内容;

考试说明:

7.空间几何中的角与距离,文科不要求,但距离要会求;

8.解析几何中不要求夹角公式;圆锥曲线文科重点是椭圆,理科是椭圆和抛物线;

9.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不要求记忆;

10.均值不等式只要求二元;

二、复习的目标:通过复习备考,要尽量达到以下要求:

1.梳理知識结构,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多角度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多作异同比较;避免孤立的交代知识,使学生学会在知识之间建立意义联系,形成系统,形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清晰的、稳固的知识结构。

2.构建方法体系。教师要帮助学生从一个个具体的知识问题中跳出来,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规律和具备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要起示范作用,教会学生提炼方法和规律的本领,促进学科规律方法体系的形成,为形成能力准备迁移条件。

3.促进规律迁移。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促进形成迁移的基本条件。帮助学生找出新旧问题之间的共同因素,以顺利形成迁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启发与训练,使学生的知识迅速迁移。

4.活用变式创新。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一般中的特殊个例表现类型,采用辨证的观点解决好一般和特殊的关系,透过特殊的表现形式,抓住特殊的本质,归位到一般规律里面去。运用所掌握的规律,灵活变通地解决问题。高考主要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潜能,是否能灵活处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以上四级复习目标,呈层递式,环环相扣,体现了由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发展过程。

三、复习的策略:

1.认真研究知识点(内容和范围)、常考点(近五年高考的热点)、能力点(层次和要求)、应用点(知识的表现形式以及其中蕴含的能力要求)、链接点(学科间不同板块之间的交汇点)、关注变化点(增删的知识、能力要求);

2.认真研究题型示例和样卷,确保高考复习方向明、路子正、针对性强、效率高;

3.遵循“稳步走,勤回头,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互渗透、交替”的复习原则。

4.搞好单元(相对完整的知识块,方法专题,题型专题等)过关是关键

单元过关是教师了解学情,学生了解自己的重要手段。通过过关,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完善复习过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做到知识清、方法清、题型清。重点把好“七关”:命题、测试、阅卷、反馈、讲评、纠错、二次过关。

5.抓规范,提高非智力因素得分

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要求做到阅读规范、书写规范、步骤规范。即认真仔细读题审题、细心做题、规范答题。教育学生认真书写,规范表述是高考成功的保证。阅卷教师会产生“光环效应”即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要从始至终的重视规范化,提高非智力因素得分。

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如分步得分,跳跃得分,“让会做的题不扣分,不会做的题要尽量得分”。

篇9:关于村委换届后村务移交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在大型地下室上部设置多个塔楼的开发模式,在进行此类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须重点考虑地下室超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要注意防止因为“超长”而使结构出现较大较多的温度裂缝。为了避免和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结构设计中常采取设置伸缩缝[1]、膨胀加强带[2]、温度后浇带[3]等措施。设置伸缩缝不但增加投资,而且接缝处容易漏水;设置膨胀加强带对场地、施工等要求较高,而设置温度后浇带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1 温度后浇带

1.1 提出问题

后浇带设计首先应满足削减温度收缩应力的需要,通过自身的微膨性与两侧混凝土紧密连接,同时补偿原结构的部分变形,达到在结构中取消永久性变形缝的目的。工程设计中如何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合理的考虑后浇带间距和后浇带中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后浇带间距

依据文献[4]中温度收缩应力的基本公式,采用极限变形概念可以推导出式(1),式(2)分别为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以此作为理论依据来计算后浇带间距和确定后浇带中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指标。

[Lmax]=kEΗCxarcch|αΤ||αΤ|-εp (1)

δmax=2φEΗCxαΤ×th(CxEΗ×[Lmax]2) (2)

其中,H为构件的高度;α为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α=1×10-5;T为温差,考虑到设计时在施工前无法准确的测得温差,故根据文献[3]中提到的掺膨胀剂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宜小于25 ℃,取T=25 ℃;εp为混凝土极限拉伸[4],施工单位对地下室的养护都十分重视,养护比较到位,取2×10-4;Cx为水平阻力系数[4],考虑到外墙立在较厚基础底板上,摩擦很大,取1 N/mm3。底板布置在承载力较好的土层上,取0.06 N/mm3;E为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φ为裂缝宽度的衰减系数[4]。E(t)随龄期变化的规律可用下式表达[5]:

E(t)=E0(1-β×e-αt)。

其中,E0为成龄期的弹性模量,按规范取值;βα为经验系数,β=1,α=0.09。文献[5]中又提到有膨胀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需大于14 d。

E(14)=E0(1-e-0.09×14)=0.72E0。

将式(1)代入式(2)再除以式(1)得:

ζ=δmaxLmax=2φ×αΤ×th(arcch|αΤ||αΤ|-εp×0.5k)/

(k×arcch|αΤ||αΤ|-εp) (3)

其中,ζ为相邻后浇带间混凝土的收缩线变形;k一般取2。基础底板混凝土的用量很大,且浇筑过程中为了控制内外温差,所以浇筑起始点和终止点混凝土的差异性较大,故计算基础底板后浇带间距时采用平均值[4],取1.5。

代入计算得地下室外墙和底板的后浇带设置间距的简化计算公式:

[Lmax]=2×E0×Η×0.72×2.3=3.9E0×Η (4)

[L]=11.9E0×Η (5)

通过计算同时可得地下室外墙和底板的收缩变形的简化计算公式:

在温度应力作为主导应力的条件下,通过裂缝间距的计算得出结构不开裂的最大整浇距离,以此作为后浇带的设置间距;同时通过裂缝宽度的计算可知相邻后浇带间混凝土由于收缩产生的变形,据此确定后浇带中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指标。

1.3 工程实例

本工程为成都某信息中心两层地下室,B1层结构标高为-4.7 m,B2层结构标高-8.5 m,宽72.4 m,长181.4 m,基础底板厚0.8 m,地下室埋深-9.3 m,主体基础为0.8 m厚筏板,外墙厚为0.3 m,C30防水混凝土[7]浇筑,墙体水平方向配筋为16@150,筏板配筋为双层双向22@150。根据式(4),式(5)计算后浇带设置的间距和确定后浇带中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指标。

考虑到地下室实际施工过程为分层浇筑,故对基础筏板、B1,B2层的外墙分别计算。C3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3.0×104 N/mm2。

基础筏板:[Lmax]底板=58.3 m。

B1层外墙:[Lmax]外墙=46.3 m。

B2层外墙:[Lmax]外墙=41.6 m。

实际设计中考虑到收缩应力的有序性,同时兼顾施工将外墙和底板按相同的间距设计温度后浇带,取实际后浇带间距为45 m。

设计中常用的后浇带节点形式有:钢筋在后浇带中拉通布置、全部截断、50%拉通,本工程采用钢筋在后浇带中拉通设置。长墙水平方向配筋率μ=0.89%;底板水平方向配筋率μ=0.64%。对外墙φ=0.2,对基础底板φ=0.5 。代入式(2)计算得相邻后浇带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的“精确解”分别为:

B2层外墙:[δmax]外墙=0.893 mm(ζ=0.198×10-4)。

B1层外墙:[δmax]外墙=0.985 mm(ζ=0.219×10-4)。

基础底板:[δmax]底板=3.684 mm(ζ=0.817×10-4)。

根据计算结果,本工程相邻后浇带间混凝土的最大收缩变形ξ=0.817×10-4,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故要求后浇带中混凝土微膨胀的掺量指标为“水中养护14 d限制膨胀率1.634×10-4”(考虑100%的富余),小于文献[3]中规定的最小掺量指标“水中养护14 d限制膨胀率不小于2.5×10-4”的要求,故本工程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小值。

为验证简化的收缩变形计算公式的可用性,故采用式(6),式(7)得相邻后浇带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的“近似解”分别为:

[ζ外墙]B2=0.213 7×10-4。

[ζ外墙]B1=0.213 7×10-4。

[ζ底板]底板=0.682×10-4。

由后浇带做法时,相邻后浇带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可知:除“钢筋全部截断”这种节点做法外,其他的混凝土微膨胀的掺量指标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相比都有90%以上的富余。同时也可以看到近似解与精确解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这主要是因为计算出来的后浇带间距并非实际采用的间距,为考虑这个影响本文引入修正系数η,修正解(以钢筋全部截断的情况为例)与精确解吻合的较好:计算间距与实际间距偏差在10%以内时,线变形偏差在1%左右,即使底板两者偏差近30%,线变形的偏差也小于8%,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将式(6),式(7)改写为:

其中,η=计算间距/实际间距。

2 结语

1)通过温度收缩应力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后浇带间距的简化计算公式以及后浇带中微膨胀剂掺量指标的简化计算公式,经与精确解比较吻合较好。在结果满足精度的前提下,简化了计算过程,本文的简化计算公式对后浇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由于基底土对底板的水平阻力系数远小于混凝土底板对外墙的水平阻力系数,所以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间距小于底板的间距,在实际设计中考虑施工的方便,可采用外墙的间距来设置后浇带。

3)后浇带做法不同时,通过计算相邻后浇带间混凝土的收缩率发现:在不同的钢筋拉伸情况下,混凝土的收缩率变化很大。在实际设计中宜根据实际节点做法,合理的指定膨胀剂的掺量指标,避免浪费。

摘要:根据温度应力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在温度应力作为主导应力的条件下后浇带间距的简化计算公式,通过计算相邻后浇带间混凝土的线应变,确定了后浇带中混凝土膨胀剂的合理掺量,通过实例,讨论了该公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合理可行性问题。

关键词:地下室,后浇带,温度应力,掺量指标

参考文献

[1]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游宝坤.取消伸缩缝的设计新方法[J].建筑结构,1993(1):44-45.

[3]GB 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S].

[4]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51-153,164-167.

[5]赵志缙.高层建筑施工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6]李国胜.怎样当好建筑结构设计专业负责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31.

篇10:关于建筑节能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筑节能;过程监控;激励措施;参与意识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198-02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有效地利用能源,以便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以达到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省能源的目标。建筑节能是我们倡导节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这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继续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建筑节能非常重要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些严厉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实施建筑节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对我们目前的国情来说是非常及时的。据资料显示,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从理论上阐述节能的涵义,并用它来指导节能建筑的建设。由于我们的国情,开展节能的研究较晚,但他们成功的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使我们的建筑节能政策落到实处。作为一名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体会,为做好节能建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对于建筑来说,设计是龙头。如果在设计阶段建筑节能没做好就会增加后续工作的难度。由于现在建筑设计市场鱼龙混杂,一些设计院及设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更有相当一部分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和素养偏低,根本不把建筑节能在方案阶段加以推敲。很多窗子毫无理由的越开越大,实际采光通风根本不需要那么大,还有一些建筑到处都是飘窗,建筑体形变化较多,平面凹凸过于丰富,还有一些小区毫无理由的大规模采用单元错位拼接及点式住宅等等,这些无形中就增加了能耗,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弄明白,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一些因素,如建筑布局、建筑间距、建筑朝向、建筑密度、建筑平面设计与组合、窗墙比、建筑体型、建筑体量诸方面的因素,设计师只有通过对这些与节能相关的因素进行优化,找到其最佳结合点,才能设计出相对优秀的节能建筑,我认为这远比一味地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所钟爱但并不一定好看的构架、瓢板上要有意义得多。但这并不是说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只考虑节能,而对建筑的造型不能进行创新,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其利弊,做出相对合理的设计。

2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虽然大家都清楚建筑节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出现了推行难的问题。因为在执行新的节能政策以后,大部分建筑必须通过外保温才能满足要求,这无形中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在政府没有采取激励措施之前,在一些投资者看来,真正受益的是居住者,所以就淡化了投资者采取节能措施的主动性,所以在推行建筑节能时,除了执行强制性措施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外,还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和积极的引导,使那些能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节能建筑做得较好的企业能从付出中受益并得到表彰和荣誉。比如,在进行一些优秀项目的评审时对一些节能优良的建筑进行适当的加分和奖励,达到激励那些表现优良的企业,从而使其产生带动效应。

3强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参与意识

从直观上我们能感觉到,推行节能建筑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居住者,因此我们应加强宣传力度,让受益者明白购买节能建筑的益处。因为从眼前来看,买节能建筑是多增加了一些投入,但从居住节能建筑所带来的收益来说,增加的投入一般在几年内就可以得到回收。这对于有几十年使用周期的建筑来说,是相当可观的。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低投资高回报。然而对长期居住节能建筑的人来说。节能建筑不仅仅能为居住者节约经济上的开支,更重要的是对居住者的健康有益,尤其是对老弱病残的人群更有利,能减少很多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应加强宣传和积极引导,使购房者能意识到这一点。从而使开发商也能把节能优良的建筑作为一个卖点,同时也能增强群众对节能建筑的监督意识。

4强过程监控,有利于确保节能建筑的质量

在推行建筑节能新政策的同时,更应加强对与建筑节能相关单位,如建筑材料、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工作的过程监控力度。因为这几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任一环节做不到位都可能影响节能效果。比如,建筑材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作为设计单位,对实现建筑节能要承担着首要責任:另外作为现场的施工和监理单位,对是否严格按照节能要求进行施工更是最直接的执行者和目击者。但由于现在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各个单位之间都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些责任感不强的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做出一些妥协,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会造成节能建筑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加强跟开发商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国家职能部门对建筑施工过程的直接监控。我这里强调的是过程监控,而不是在建筑完全施工完之后进行所谓的验收,这时即便发现质量问题,更改难度也很大,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很多情况下,职能部门只能通过罚款来解决,如果通过罚款能把建筑节能的质量问题解决了也可以(但这已对资源造成了浪费,这与我们所提倡的节能型社会有些背离),就怕只是罚了款,建筑的节能问题不了了之,这样就不利于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政策。

另外,现在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展开轰轰烈烈的节能竞赛,甚至一些欠发达地区也率先提出强制实行建筑节能65%的要求,并做出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如果这些政策都能落实到位,并能严格按照政策执行当然是好事,就怕政策只落实在这些形象工程上,而缺乏对普遍工程的过程监控,这有可能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比如,在没执行节能65%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建筑还可以通过低投资的内保温来满足节能50%的要求。但在执行节能65%以后相当一部分建筑只能通过外保温来实现。试想一下,在进行外保温设计以后,我们的内保温设计相应取消,如果遇到责任感不强的开发商再加上监督不严,在施工的过程中再把外保温给取消了,那将使节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好的政策必须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与之相匹配,才能确保政策的落实。

5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采暖能耗

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且非常丰富的能源,太阳能的利用已受到普遍的重视,有着较强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太阳能设备的预留位置,尤其是现在做的坡屋面较多,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太阳能设备的预留位置,用户安装太阳能设备不方便,甚至有些用户因此放弃太阳能的使用,所以关于太阳能的使用设计人员应有一种推广意识。另外,政府应增大投入,不断完善太阳能利用技术,提高太阳能利用率,这也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2)降低采暖能耗是建筑节能的根本。采暖能耗系指在采暖期内用于建筑屋采暖所消耗的能量,其中包括锅炉及其附属设备运行过程中消耗的热量和电能、室外管网输送热媒过程中消耗的热量,以及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我们通常所说的降低能耗,更多强调建筑物本身的能耗,但实际我们也应努力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等。并努力减少锅炉及室外输送管网的热量损耗,我们知道城市供暖的室外管道所占比例非常大,而且这些管道的外保温材料受自然环境的损坏也非常严重,因此应加强维护,避免热量在室外就被损失掉。这也是降低采暖能耗推行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提高节能意识,使节能建筑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建造节能建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由于需要增加建设投资成本,以及受人们思想认识的局限,再加上一些开发商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以至于使建造节能建筑成为一件复杂的系列问题。如果通过努力最终建造出来的节能建筑能充分发挥作用,那就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相反,如果我们费尽心思建造出来的节能建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那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比如一些公共建筑,尤其是一些由政府买单的机关事业单位,开着节能空调,却把用于节能的中空玻璃窗大开着;大白天室内光线充足,并没有人需要过强的光线,却把节能灯都开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否也值得深思一下。

综上所述,我认为推行建筑节能政策,应加强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职能部门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应采用奖惩相结合,不断完善国家的监管机制,并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同时还应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为节能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另外,我们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等绿色环保能源。

参考文献

[1]房志勇等编著.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2]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编著.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3]涂逢祥.建筑节能—中国节能战略之重[J].建设科技,2004,5.

[4]卢求.德国住宅节能技术[J].建筑技术,2004,5.

[5]河南省建设教育协会编.建筑节能.

作者简介

刘海玲(1978—),男,汉,学历:本科,职称:助工,研究方向:建筑,从事的工作:建筑设计。

上一篇:在科技镇长团欢迎欢送会上讲话下一篇:农户个人借款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