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的发展

2024-05-08

浅谈音乐教育的发展(精选8篇)

篇1:浅谈音乐教育的发展

浅谈未来教育的发展

教育家应该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高尚的职业情操、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被广大教师所公认的人,不论他是第一线的教师,还是教育行政工作者或是教育理论研究者。

首先“教育家”必须爱教育、爱孩子,一个不爱教育的人不可能成为教育家;霍懋征老师毕生耕耘在小学教育园地,敬业爱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心血。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而且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思想。她是中国教育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其次教师的目标是教书、育人。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师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学生能个个成才,个个都得到应有的发展,都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三:能称得上“教育家”的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我认为.“教授级”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师德素养。作为老师首先是爱心和责任感。有 一颗仁爱之心,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德正为师”,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自己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二)知识素养。教师应具有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终身学习,做到与时俱进,保持知识结构的鲜活。为此,教师要广泛收集资源、听取学生意见,同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共建教学资源。同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出现要求教师成为 “ 科研型 ” 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由此我们也感觉到,新形势下,也要求我们变换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一个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终身的学习者,行动的研究者等,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智慧、教学 能力素养.教育智慧是我们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它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体现,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驾驭课堂,随机应变,使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是每个学生均有收获,让所有的学生流连驻足。

随着适龄学龄人口的减少,一些不合格的教师可能要被筛选出教师队伍。什么叫不合格的教师?有的教师常年在编不在岗,有的教师病假一请好多年。真正在一线工作的合格教师到时候反而会被挤出教师队伍,其中的猫腻不说谁也明白。退出机制为了教育的长远发展,让一些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这是好事。政府要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对于退出的教师要做好妥善安置,确保教师退出后没有后顾之忧。

篇2:浅谈音乐教育的发展

浅谈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但职业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现在教育理念和就业观念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还面临着众多的考验和困难.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应大胆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经验和已经成功的一些模式,来促进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

作 者:侯爱霞 蒋祖维 作者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40000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71关键词:发展 职业教育 就业

篇3: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

中学音乐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它是结合了中学生身心和认知特征而产生的一种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教育形式。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性, 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应当确保学生在接受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在思想方面应当朝着有理想、有文化等四有新人的方向努力。这是确保音乐教育始终不能脱离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兴特征。其次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与创造性。音乐学科毕竟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是一门针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教育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审美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也应担更加重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等多方面的工作。同时这种影响作用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在教授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审美创造意识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最后, 还要立足实践对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进行重点培养。

1 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1) 教育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观念陈旧是影响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不利因素。观念陈旧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模式与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教育模式是受教育理念指导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模式, 同时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应先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但是如果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不足, 那教育理念也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进而直接影响教育和教学效果。其次, 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这是受教育理念影响的一个重大不利因素,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对各种教育教学措施和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交流。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不断的增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要求, 确保他们能不断的增强教育教学的时代性内容。但是教育理念的陈旧直接导致了这些方面的不足。

(2) 中学音乐教学对过去经验的借鉴和未来方向的把握存在偏差。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开展历程相当久远, 最早的中学音乐教育可追溯到民国时期。因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需要现在的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的整合和继承, 以便在教育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教育工作却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到这些方面的需求。同时这也对整个教育和教学工作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以往工作的继承中没有一定程度上的再加工, 而是照搬现有经验, 这样对教学工作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长期得不到更新和完善, 不仅影响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对整个教学工作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 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不足。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不足是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而且在这样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内容的创新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材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 学生使用的音乐教材没有及时的修订和调整, 教材中对传统理论知识的沿袭较多。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作品和理论引入的较少。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完善发挥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2 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 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转变教学理念是做好一些工作的基础。只有理念先进才能做到措施得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无论是在制定教学计划还是引进教学技术等方面都要以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最终参考。同样也只有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这些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才能不断增强教学效果。转变和创新教学理念应当从提升教学人员的素质和理论修养为基础, 为此学校层面应当加强地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力度, 确保他们能够更加有效的满足这些教育的全部过程和效果。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素质和影响效果。

(2) 处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学音乐教育要想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要求, 要想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就要确保在教育过程中对传统内容进行必要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在继承原有劳动成果基础上的创新, 而不是凭空创造。经验是产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不同的教育环境当中的, 这些教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也是结合不同的教育对象产生的。为此我们应当在这些影响因素和环境发生变化了的情况下也要及时的进行内容和理念创新。

(3) 注重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需要有一定的穿心才能完善起来。教育模式的创新应当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素质的提升, 这是整个教育模式创新的关键, 同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二是教育模式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教育模式内部包含多种元素, 例如课程资源、教材、教学技术设备, 教师类型等等。这些要素应当按照系统化理论指导对其做好全面的整理与优化从而发挥出更加重要的影响作用和技能。同时也更加影响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关键和基础。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趋势是一项系统工作。为此本文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特征做了深入分析研究, 并对教育现状做了相关归纳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促进中学音乐教育发展, 顺应音乐教学趋势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自平.对中学音乐教育的新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2 (04) .

篇4: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教育 幼儿 发展

作为美育范畴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丰富其感情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其自信心、功能感及合作能力,使他们感受到美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家斯拉文斯基曾经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学前班正是个人情感由低给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期间,儿童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情感体验日趋丰富和复杂,情感自我调节能力不断提高。音乐活动会给幼儿提供更多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机会。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我让幼儿先熟悉乐曲的旋律及ABA结构,并启发幼儿:“A段乐曲表现鸭妈妈带着可爱的小鸭子,急急忙忙地赶路,准备去展览会观赏鲜花呢!”孩子们便马上“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一会儿走路,一会儿游泳,很欢快。欣赏到B段乐曲,我便又启发幼儿:“现在我们比一比,谁的花开的最美、最漂亮?”孩子们便又随着B段音乐悠扬的旋律做各种“开花造型”动作。最后又欣赏到A段乐曲,我便说:“现在,小鸭子们观赏完鲜花,高高兴兴回家了!”孩子们又“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一会走,一会游泳,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整个过程,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孩子尊敬长辈,也毋需训诫说教。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与技能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在与周围人群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学前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儿童与人交往机会的多少,以及交往的性质都会对其一生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应充分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同同伴交往,体会合作的快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主为;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务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歌唱《迷路的小花鸭》,我给幼儿先讲解这首歌曲是F调,四四拍子(1=F,4/4);又如歌曲《柳树姑娘》,这着歌曲是D调,四三拍子(1=D,3/4),并让幼儿知道是这首乐曲特有的规则。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尤其是音乐游戏)。音乐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在幼儿发展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给学前儿童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如对幼儿进行韵律活动《头发、肩膀、膝盖、脚》,我说:“小朋友,我们随着音乐来做动作,老师看谁做的最好?”音乐开始,有个别小朋友没反应过来,第二遍音乐时,小朋友都能随音乐拍出自己的头发、肩膀、膝盖、脚。“现在小朋友找个舞伴,拍出同伴相应的身体部位”。很快,孩子便很高兴地和同伴游戏着。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在拍同伴头发时,用力过大,拍痛了同伴,她马上向同伴道歉,还控制手上的力度。又如歌曲《好朋友》,“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系纽扣,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等等。幼儿在潜意识中为以后与同伴友好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作为音乐教育之主要形式的歌曲包含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便特别为幼儿所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编自唱的冲动。我常常让我班的小朋友增编歌词,他们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一次在看图书时,看到动物园,马宁忽然唱起“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嘴巴大?”大家唱“嘴巴大,是河马,河马嘴巴最大。”这时李啸又问什么动物会看家?这不费事就找到了答案,大家唱着:“会看家是小狗,小狗小狗会看家。”这是小朋友自发地触景生情,回忆起以前唱过的“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从而随口唱出“什么动物眼睛亮?”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掌握句式,而且能使他们体会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5:浅谈音乐教育的发展

浅谈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发展策略

内容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一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发展教育。近几年来,教育的模式发生改变,不再局限于学校,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成为了当下比较普遍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教育改革的背景条件下,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效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策略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策略

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尤其在社会转型阶段,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我国逐渐受到国外社区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开始创建以社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由于在发展初期,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网络不健全、资源不完善等问题。而成人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尽管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各有利弊、各有长短,因此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需要增强其协调发展的战略,优化其教育方法,共建学习型社会,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一.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概述

精品学习文档

成人教育是一种面向成人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成人不断学习,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创建的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是一个大教育概念,针对的是一个环境中相关的教育内容,根据明确的结构所建立的教育体系。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可以协同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区别于高校全日制普通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有很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没有时间、年龄以及性别的限制,主要是对社会上成人的一种能力、技术以及知识的教育,通常成人教育会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成人教育的形成体现了全民教育的理念,课程安排涉及到多种内容,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无论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是升学考试或者是技能培养,成人教育都有所体现。

(二)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在成人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吸取了成人教育相关内容,并且对办学的模式做出了改变促使社区教育有了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社区教育以人的终身学习为中心,大力宣传知识的重要性,它为全民实现终身教育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社区教育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倡导终身教育的思想,对象是社区全部人员,以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为宗旨。

精品学习文档

二.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是对我国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补充,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模式。当下这两种模式在一些发达地区有了规模性的实施,但是部分地区很少涉及到。由于是新出现的教育模式,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种教育模式的价值,甚至有褒贬不一的看法,而且因为创建时间比较短,这两者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体系。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虽然都是为终身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具有多元性、灵活性的特点,但是两者的结构有一定的区别。在国家大力倡导教育改革,全民开始重视教育的背景条件下,全国不断出现各种成人教育机构,地区的限制很少,但是很多民办的成人教育机构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脱离了大众教育的目标[1]。但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软实力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渴求也逐渐增强,但当今社会很多专攻型的人才却因没有文凭而被企业拒之门外,这种社会转型在这样现象下便显得尤为重要,给予大多数人一个机会,更是一个迈进工作门槛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成人开始重视教育,书到用时方恨少,他们不甘于现如今的知识水平,便激发了他们对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的迫切要求,这也是促进成人教育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当然成人教育最重要也是最有利的特点是它的学习时间灵活且学习方式也是多样性的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决定。而目前,社区教

精品学习文档

育虽然具有开放、多层次、多形式、多序列的特点,但社区教育局限性也很大,比如教育资源不够齐备,这一点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而成人教育则配备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这也决定了社区教育需要同成人教育相互结合。当今时代成人教育普及是成人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教育的设施设备也要尽可能配备齐全,在与现代化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得教育系统更加完善也更加现代化,至于学习课程可以尽可能的设置多元化,涉及范围也尽量大,为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空间,也更好的发挥人才专业性。

三.成人教育协同社区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全民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

全民树立终身教育意识是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教育也成为了国家和人民普遍关注的内容,终身教育 的思想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且逐渐注入了丰富的内涵。最近几年教育部文件中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公民也逐渐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成人教育协同社区教育共同发展有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二)社区教育功能的新拓展

传统观念上人们认为社区仅仅只是居住场所,然而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条件下这种观念被打破,社区的功能作用不断

精品学习文档

增多,融入了学习场所、娱乐场所、运动场所、交往场所等。社区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将教育融入社区发展中,才能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创建[2]。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则必须依靠一所相对成熟的实体机构来具体实施,因此,成人教育现有的体制机制、规模优势,是比较好的选择,两者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成人教育面临转型发展

我国的成人教育基本上相当于学历教育,主要包括电大、自考、函大等多种形式,主要的任务是进行学历教育补偿。以笔者所在的电大为例,创办于1979年,办学近40年来,一直开展成人专科、本科的学历教育,已毕业学生11000余人。而对于社区教育领域则鲜少涉及,虽然学校于2008年增挂了社区学院的牌子,但几乎没有开展社区教育的具体工作。随着大学全日制教育的普及,成人学历教育的生源日渐萎缩,迫切需要转型发展。成人教育要改变学历教育为主的模式,积极探索开展社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创建两者共同发展的观念

调查我们国家当下成人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任务都是为了进行学历补偿,成人院校几乎很少和企业接触,基本都是关注自己的教学成果。成人教育实现和社区教

精品学习文档

育协同发展首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上实现转变,打破先前封闭的状态,追求开放性,多渠道的教育模式,提升对周边社区服务的教育价值[3]。另一方面,成人院校的教师应该全面加强社区教育的观念,切实和社区进行良好的沟通,不定时地走访居民宣传社区教育的价值,多途径地影响居民建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而且要为社区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建立共同学习的体制,激发居民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促使居民意识到学习型社会以及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二)积极开发充足的教育资源

成人教育协同社区教育进行稳定长久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质资源作为保障。成人院校应该充分地进行调研,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资源,然后进行整合。社区居民能够提供庞大的资源,所以成人院校要重视这一方面的资源开发,进行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此外,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社区居民种类多样,年龄层次不同,需要的知识技能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成人院校要从居民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大众感兴趣以及具有实用价值的社区教育课程。同时,成人教育机构要建立专业性极强的教师团队,提升师资力量,为居民提供丰富专业的教育条件。

(三)借助新媒体技术协同发展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的传播和媒体形态,发展迅速,在教育事业上更是被大力地推广。在信息技

精品学习文档

术发达的背景条件下,网络授课更加方便快捷并且成本较低,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更多的人开始接受网络授课的模式,所以成人教育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创新和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方法。成人教育可以开发课程丰富多样、收看方便快捷、互动交流直观生动的网络课程平台,吸引社区人员参加,大力推广新媒体形势下的教育模式,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

(四)设立机制保障机构

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有合理的保障机构才可以使得成人教育持续且稳定的发展,这种机制保障机构可以包括社区教育领导机构或者成人教育领导机构,具体工作应该包括建立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共同桥梁、尽可能的帮助处理学生的学习需求、主动挑选深造有能力的学子,不错过任何一位人才、确定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等等。此外,相关保障机构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建立一个对成人教育的教师或者管理者的一个考核标准,该标准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监督作用更可以极大限度的激发教师们的执教动力,并以此推动成人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在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倡导下,高校全日制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全面终身教育的需求,成人教育协同社区教育共同发展为更多人提供了终身教育的平台,顺应了当下教育的需求。分析我们国家当下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发展状态,可以看出

精品学习文档

终身教育的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两种教育模式成为了现代化教育结构体系中比较受欢迎方法,也满足了人们追求教育的需要。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之所以可以协同发展是因为社区教育能够为成人教育提供更丰富的资源,而成人教育可以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6:浅谈音乐教育的发展

国家现代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使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已经在我县有了整体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设备的观念日趋增强,课堂教学手段进一步多样化,学生受益效果明显,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信心。但是,由于多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进程坎坎坷坷。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台县宣化学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的调查,笔者认为,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实际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技术水平与实际运用之间存在差异。鉴于多种需要,大部分老师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积极参加了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水平测试和计算机能力考试,但是还存在以下实际问题: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能力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的运用不能有效地整合;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使用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课堂效率的提高;部分教师固执地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躬耕于一方天地,自得其乐,课堂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粉笔、黑板三结合的阶段;部分教师特别是部分老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见到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运用;个别学校花巨资购置建立的电教室、微机室以及国家投资配备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成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装模作样的摆设。

2、专业教师欠缺,教学理念陈旧。由于农村学校缺乏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大部分教师是经过自学或简单的培训后上岗教学的,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缺乏专业教学实践经验,计算机操作水平及硬件综合运用能力不高,教学软件设计和应用能力一般。尽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已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内心深处的教育观念、理论、具体的使用方法没有质的变革,缺少有组织的、系统的和高水平的学习培训机会。

3、教师运用水平有限。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由于计算机水平有限,不能自己制作和设计课件,只好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内容,从中选出一份,然后再备课、上课,自己的教学思路被课件的内容、课件的设计限制,学生也围着教师课前设计的课件活动,不仅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降低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作用。

4、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税费和教育收费的改革,农村小学实行“免费制”,由于生源的不断减少,公用经费无法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投入不足,有些学校前些年购置的设备有的已老化,有的`硬件已坏,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无力维修或购置新的设备,跟不上现今教育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要求。

二、采取的措施

1、更新观念。在农村学校教学中,由于部分学校管理者和部分教师观念守旧、方法落后、知识缺乏,在接受新的理念和方法时不能摆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已走进课堂,全面影响和冲击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因此,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参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片面强调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特别是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理念,让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更精彩,这是关键所在。 2、切实将教师培训落到实处。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建立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机制,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但往往有些学校的培训不能落到实处。这里面有学校领导者的责任,也有部分教师认识不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摆脱陈旧的教学观念和不善于接受新技术等原因。学校只有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真正落到实处,教师才能从中获益,才能提高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

3、加大装备投入的力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发展需要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作平台,虽然国家投资逐步配备了部分远程教育设备设施,但由于农村学校经费等原因,部分学校技术配备不到位,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广拓渠道,采取多种办法筹集资金。同时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管理,领导亲自抓、具体办,为师生的教和学服务,搭建师生发挥的舞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放宽,经济上倾斜,积极吸纳社会力量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注入资金,保证投入经费及时到位,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为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建立相关的使用制度,加强资金使用检查力度。

4、加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研活动。一是加强教研力度,根据学校实际确定以信息技术为内容的教研课题,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以课题研究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和水平。二是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尽快实现教师间、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征订、下载、自制等手段来逐步建设、完善资源库。

篇7:最新浅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第一任务,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期待的重要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要求,推进教育现代化才是目的。

关键词:深化

培养

促进

综合改革

全面发展

过去的教育改革为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教育发展总体进入全球中等水平。但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改革同样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藩篱,形成多种问题倒逼态势,若不深化综合改革,教育系统难以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今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仅要着力破除制约自身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而且还要与其他社会领域改革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通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更好地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只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才能更好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革政府教育管理方式、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实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黑龙江优秀精神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探索和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主动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机制,着力构建符合国家要求具有龙江地域特色、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切实改进体育工作,实施学生体质升级促进计划,进一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突出冰雪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养成学生一辈子锻炼身体的习惯。加强美育工作,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加强学生体育、美育体系,形成义务教育阶段多样化、高中阶段专项化、大学阶段专业化的体育艺术教育模式,建立完善符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评价体系和保证艺体特色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推进课程改革,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体现到课标、教材以及考试评价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高校课堂讲座、研讨会、报告会、论坛讲座及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二、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逐步提高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整合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初中校舍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坚持“倾斜薄弱、促进均衡”的原则,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完成858所农村中小学“小火炉”改造。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加快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间的差别。推进学区制、联盟式、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改革,鼓励建立学校联盟,帮扶组建教育共同体,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综合有效治理择校热问题。开展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试验,探索推行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降低考试难度,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均衡配额到校比例。同时,要注重农民工子女教育,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二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采取投入建设和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实现90%的义务教育学校接入宽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覆盖50%的义务教育学校班级、全省50%的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龙学网”为依托,建设全省统一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助学工作。逐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国家已经实现90%中职学生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费。完善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力争到2015年将学前教育资助比例提高到15%。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四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理违规收费、课业负担过重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破解乱补课及择校难题,解决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存在的大校型、大班额等突出问题。

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探索建立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体制改革。落实幼儿教师编制配备标准,健全公办园机构编制核定、补充制度。加强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指导,扭转“小学化”倾向。

二是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改革。系统总结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施普通高中达标学校建设工程,建设全省普通高中网络课程及资源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完善考试、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多元评价机制,按照教育部部署,在高校招生中逐步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研究制定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适当提高收费标准。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使职业院校符合条件毕业生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全面推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四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高校章程制定、核准工作,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分类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类评估标准和政策体系。坚持“引育并举”,重点引进、培育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扩大基础拔尖人才和各类卓越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实施范围,稳步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深化高职招生考试改革,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落实好国家关于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改革措施。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建设一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级协同创新培育中心,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努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这既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树立教育系统良好形象的现实需要。要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上下功夫。舆论氛围好不好,关键在引导。要更好地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准确解读教育改革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改革焦点难点,提高宣传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在扩大新闻宣传覆盖面上下功夫。建立覆盖报刊、广播、电视、新兴媒体在内的教育新闻宣传大格局。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教育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发挥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的独特优势,研究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让更多主流舆论和正面信息上网传播,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要在提高舆情应对能力上下功夫。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定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要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尽早发出正面声音,争取第一落点。通过扎实有效的舆论引导,最大限度凝聚改革的正能量。

篇8:浅谈技工教育的发展

一、技工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 在各级政府的关注和各技工院校的努力下, 技工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山东省拥有技工院校256所, 其中高级技工学校36所, 技师学院1所。

1合理设置专业、各具特色。

技工学校办学思路, 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 及时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 专业结构进一步合理, 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主要行业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共有专业350多个, 涉及一类产业30个, 加工等二类产业240个, 服务等三产业70个。同时各学校加大投入力度, 努力开创各自优势学科, 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如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形成了以车床加工为主的优势专业, 在全省小有名气。

2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为适应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进一步调整生源结构, 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招生对象由初、高中毕业生扩大到大、中专毕业生, 招生数量一直呈上升态势。2006年, 全省技工院校招生14.86万人, 是2000年招生数量的3.09倍, 其中, 高级技工班、技师班招生63579人, 是2000年的13.83倍。技工院校在校生总人数35.76万人, 列全国第二位。

3办学模式逐步创新。

技工院校以培养新型技术工人为目标,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的要求, 确定课程设置, 突出技能训练, 深化教学改革, 创立独有的技能培养模式。开展订单教育。技工院校与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就业协作关系, 定单委培比例占50%以上;推行“双元制”办学模式, 引进借鉴国外成功的办学经验, 使学校的办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实行产训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模式。

4培养众多技术人才。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 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工人队伍中, 技工院校毕业生占到40%左右, 在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队伍中, 技工院校毕业生占到70%。技工院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进入企业后能马上顶岗生产, 就业优势明显。2007年技工院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8%。同时由于培养定位准确, 面向市场, 多数毕业生适应技术性较强的生产岗位要求, 增强了就业稳定性。

二、技工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问题及原因

技工教育尽管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问题和困难也很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支持政策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

我省很多地方政府所属的技工院校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最基本的办学经费没有纳入或没有足额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在全省256所技工院校中, 120所学校财政没有补助, 35所学校财政部分补助。教师工资及教学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

各地为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每年都为职业教育拨出大量的专项经费, 基本没有投向技工学校, 如2002、2004、2006年全省召开了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为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连续拿出近亿元职业教育专项经费, 但没有一次投向技工学校。

2生源严重不足、毕业生就业状况难。

由于政府政策导向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 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高, 影响了青年学生报考技工院校的积极性。在生源问题上,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民办高校的兴起, 技工院校的生源几乎被“瓜分”。在就业问题上, 由于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 企业内部的用工、工资待遇等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大大压缩企业的用工人数, 提高对工人学历要求;中小型企业改制中, 租赁、兼并、出卖等方式的实施, 出现更多的待岗人员。

3技工教育培养能力有限。

受投入和生源的影响技工教育规模小, 不能满足新产业技术工人阶层的培养。目前, 技工学校年培养能力只有14万人左右, 与全省每年40多万技术工人需求量相比, 培养能力存在明显差距。

三、发展技工教育的新思路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技工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应该享受到政府对教育各项优惠政策。各技工学校应积极与政府沟通, 争取政府逐步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力度, 将技工教育纳入财政预算, 确保用于技工教育的经费与其他教育经费实现同步增长。同时, 要为毕业生创造良好就业条件, 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 在舆论引导、人才服务、劳动保障等方面要为技校毕业生提供必要的援助, 帮助其实现就业, 以吸引广大青年学生报考技工院校。

2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 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目前技工教育都是从计划经济时期产生出来的, 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方面, 都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虽然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 但不能说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因此技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还相差甚远。

3办综合性培训实体、整合现有资源

从长远的利益来说, 要整合现有的资源, 把技工教育做大做强。认真抓好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工作。对现有的技工学校, 要将其中具备条件的高级技校和重点技校发展成为职业技术学院, 使之成为培养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摇篮。对长期招不进学生、专业设置陈旧、教学条件较差的技校要进行合作或合并, 能联合的联合, 不能联合的可以靠一些龙头学校进行办学, 达到一定规模, 作为开拓技工教育的新起点;对于行业办、企业办技校, 根据产业结构来调整技工学校的结构, 已经停办或无力办的, 可实行关停并转。还可以将技工教育做的更独特, 转变运行机制, 积极实行订单式培训, 加强与用工单位联合办学, 使就业市场需求和技工教育紧密结合,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突出技工教育办学特色。

摘要:加快技工教育发展, 对于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缓解就业压力,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技工教育发展现状及原因进行探讨, 进而总结发展技工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技工教育,现状,原因,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方朝顺.当前中职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2013 (19) .

上一篇:对老公失望的句子202下一篇:节约粮食幼儿园中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