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论文

2024-04-26

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论文(共10篇)

篇1: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论文

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王潇长江大学艺术学院音乐434300

摘 要: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学生所接受的主要是素质要与的内容,而音乐教育有由于它具有取材广泛、灵活性强、生动形象、富于激情,学生易于接受等自身特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培养;素质教育

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呢?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净化、升华人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当你翻开教材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无处不在。音乐教师巧妙设计构思,精心备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一堂课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去改变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其中,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热情的歌颂,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唤起他们的热情,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特殊工具,已被普遍认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纷纷加入到学习音乐的行列。经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认得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甚至有些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因素起着其它

科学无法代替的作用。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音乐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音乐对其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才帮助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了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演奏时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对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锻炼,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同时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音乐视野,获得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大学的道德素质是大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道德素质反应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一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反应了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 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愉悦大学生的 健康心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浓厚审美情趣。当然,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长期、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坚持,血药持之以恒的不断积淀。大学生应该明白自然和谐、社会良好秩序和社会正义,要抛弃自己那些比较龌龊的、阴暗的、低级趣味的想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高雅、文明、自然、和谐的人生品格,通过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养成自己最有意义、最有人生价值和最有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音乐艺术通美的结晶,启迪人类的思想内涵,感染人类的关爱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种非常轻松,非常美丽和非常爽心悦目的方式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一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通过音乐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起到较强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跳校园集体舞、随着节奏做健康游戏、练习唱歌、学习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净化学生的心

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都非常有益。

更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多数受到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今天,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那些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重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借助教材,让学生感受美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实际中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音乐方面的爱好,学生往往是在不断的感受和培养中受到启发,产生兴趣。那么平日教学时,应适时时刻刻注意从美的音乐、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等方方面提高学习情趣,从而去感受美:①感受美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他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可分的统一体,从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人们如不能很好地感知旋律,便失去了对音乐美的享受;②感受美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如果没有了节奏的依托,便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节奏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③感受美的音乐。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一个干练的教师你应当是一个艺术家,他们教育学生,如同琴师一样。触动着人类的灵魂的心弦,刺激之、兴奋之、鼓励之、安慰之;④ 联系实际,让学生鉴赏。音乐能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激发人的情感,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他科学无法替代的作用。鉴赏美的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事“启发”和“对比”的教学方法,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评审美,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美育渗透。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能够使学生在娱乐中接受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其教学过程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愉悦。康德曾说:“非功利而生愉快。”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认识真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振奋精神。

篇2: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论文

——————

高新区实验小学

金英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而小学生由于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小学生人身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内外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切实做好小学生的安全工作呢?我认为首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安全意识不强。我们应该把加强安全教育、预防意外伤害演练等列入工作计划,真抓实练,不流于形式。安全逃生自救技能会伴随孩子一生,让他们在新学期伊始就有这种意识,让他们懂得:除了为正义不得已而献身外,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珍爱生命!

二、注重整改,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安全教育与管理要十分重视安全隐患的整改。平时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创造条件建设良好的安全设施,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效力。要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全力推动学校围墙、校门、值班等涉及学校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导之以行,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

在实际的安全教育中,我觉得采用以下几个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安全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现在小学生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打骂现象,同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争吵起来,互不相让,进而动手扭打,造成事故。但是如果一所学校的品德教育抓得好,风气正,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所以抓好安全教育,一定要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即结合品德课堂来进行安全教育。

例如要把《品德与社会》课中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一些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事例,生动具体的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道理。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及班级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教育计划,并分步落到实处,使学生们在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让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同时任课老师要结合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例如:建立进门须知和来访登记等一些必要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非规范行为,防微杜渐,反复练习,特别要训练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监护的情况下,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外,还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教育。

例如:我们学校靠近路边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门前来往车辆较多,每天过马路要左右看没有车辆最安全,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使学生认识到在马路边玩耍、游戏的危害,要做一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我经常利用看图片、讲故事、唱儿歌、看录像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

学校安全事故一般发生的很少,因此,往往学校不会把安全教育和教学放在同等的位置,而且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过于枯燥,学生就算听了,当真的发生事故时,他们还是会不知所错,手忙脚乱。我认为应该把安全教育当作一种生活常识,把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渗透每个教学当中。

首先我觉得学校要每个星期安排一节班队课,专门给学生讲安全知识,针对每个地方不同的情况而开展一些有必要的演练,像防踩踏事故的演练,每个学校都应该要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事故发生的太多了。像怎样在火灾中逃生,这些知识最好是老师学生做正确的示范,这样能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

其次,我一定要让学生彻底的明白一些事故的后果,像夏天为了图凉爽而去河湖洗澡;冬天为了图暖和在房里关上门窗烤火。因此而丧命的事故时有发生,班主任可以结合这些身边的事故带领学生一些分析发生的原因,这样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了解他们的危害,他们才不会犯错。而对于其他的事故,为了防范于未然,经常提上课堂,让他们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

再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和地震,安全事故有关的内容应该详细的讲解清楚。我记得我上初中时,历史老师在讲长征的时候,特意给我们讲了关于沼泽的知识,我至今仍记得很清楚。所以,我想只要老师多讲,真的从心底关心学生,他们会懂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最后,教会学生临危不变的处事态度,对于突发状况,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紧张,不出错,但是有一种东西确很难受环境的影响,那就是习惯,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每次我们学校开完会后,会亲自指挥学生上楼,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都自觉的按照顺序进教室。我想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多花点时间对学生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培养,万一遇上紧急状况,也不用担心。学生可能不能切实的明白一些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得更加关注才行,先有人,后有才,安全至上,它必须时刻摆在第一位。

三、将安全常识与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相结合。

学生中有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而引起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让他们知其然,更要让他们知道其所以然。学校在组织学生春游、爬山、游泳、参加劳动时,老师一定要把安全常识教育作为第一要务来做。此外要重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向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平日里不但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而且在课余时间我也注意去观察学生们的动静,只要发现了某个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就及时进行教育。在外时,进行防溺水、饮食卫生、人生安全的教育,不去河边洗澡,不吃来路不明和陌生人的食物,对陌生人提高警惕等。每逢过年过节,小学生喜欢放烟花爆竹,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防火防伤害事故的教育等,把安全常识的教育与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结合起来。

篇3: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论文

音乐的表现形式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部分, 它理应成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只是由于条件的限制, 以往未被普遍采用。欧美各国自本世纪初、日本从50年代初在中小学增加了器乐教学, 现在不仅普及面广, 而且课内外乐器演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器乐教学的试验早有进行, 课外器乐活动也有长久历史, 新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对器乐教学的地位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 器乐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儿童从小就表现出对乐器的浓厚兴趣, 他们对学习乐器的渴望和热情, 以及在学习和演奏乐器是所获得的欢乐常超出我们的意料。课堂器乐教学, 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 改变了课堂面貌, 大大地增强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

儿童对能发响声的器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爱好, 用打击乐器开始入门教学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很有益的。但开始他们根本不知如何敲, 对大多数器乐特别是打击乐器使教学过程能充满声响, 这样就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 要把技术的困难减小到最低限度, 使他们没有任何负担和困难, 能尽早、尽快地进入到音乐中, 去享受音乐及长早的乐趣。打击乐器的特点就体现了这个原理, 通常包括有皮革类 (鼓类) 、木质类 (竹木制作) 、金属类 (铜等金属) 、散响类等。

(二) 器乐教学促进小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器乐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 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创造能力。通过学习演奏乐器和合奏训练, 使学生较好地获得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等音乐能力, 并体验到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感、风格中的作用, 从而更深刻、准确地感受和表现音乐艺术。器乐教学在这方面的教育价值比之唱歌教学是毫不逊色的。

利用乐器创造一个引导学生通过即兴演奏, 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数十人即兴合奏的精彩表演, 每一个奏乐者全无乐谱, 只是根据乐器基本配制原理即兴演奏, 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即可产生一部“新的”作品。原来创造性教学并不是神秘莫测的。

(三) 器乐教学提高了小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

器乐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乐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特别是在培养识谱能力方面作用更为显著。实践证明, 由于进行了器乐教学, 音乐教学中一直感到困难的识谱问题能够较为顺利地获得解决。

奥尔夫由于创造简易乐器, 使学生无需经过冗长枯燥的技术练习, 便可通过乐器作出反应。由于打击乐器是所有乐器组 (弦乐、管乐等) 中音色最独特、最丰富的, 加上音条乐器设计得充满情趣和幻想, 对于诱发学生的即兴创作的欲望, 会产生非常理想的效果。一个儿童拿着一件小敲击乐器, 从最简单的节奏即兴表演, 就开始进入了充满神奇、幻想的创造天地。

(四) 器乐教学有效地发挥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应地也促进了德育和智育的发展。器乐教学中眼、耳、口、手等器官协调并用, 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从而使大脑和手指, 以及各种感觉和运动器官更加敏锐、灵活, 使学生们的观察力, 理解力, 记忆力, 想象力, 操作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集体主义精神在器乐演奏 (合奏、齐奏) 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而集体主义、群体意识的发展对于当代青少年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演奏, 一般讲是属于集体性的活动, 是一种集体的体验。在一个合奏整体中, 每个声部、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合奏活动中, 即使天赋差的学生, 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一定的活动。三角铁与旋律的木琴一样在音乐中有同样的重要性, 在合奏中, 每件乐器都有可能在音乐的某一部分中充任“主角”, 而它随时也要让位给别的乐器, 而充当“配角”, 通过这种音乐上角色转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观念, 每个人既是集体 (社会) 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每个人也必须为集体 (社会) 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 器乐教学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有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学会演奏乐器, 参加课内外的合奏活动, 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和娱乐。吸引他们投入有益的文娱活动, 有效地抵制社会上不健康文化的侵袭, 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在这个演奏集体中学生们学习着自己管理自己, 因为你的演奏不能每个音符、每个节奏都要靠提示, 每个人是自觉地参与。每个学生必须注意指挥, 养成数拍子记小节和服从的习惯, 而这种服从又是充分发挥个性的投入的服从, 即在指挥的“领导”下充满了主动精神地去表现自己的那部分内容。他在这里学习了有条不紊地工作, 这些经历将对他终生产生影响。

由于器乐教学有如此重要的教育价值, 最近数十年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发展。我国的普通学校器乐教学虽起步较晚, 且当前还存在不少困难, 但近年来的迅猛发展, 说明了它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小学课堂进行器乐教学的方法

器乐教学的方法包括乐器演奏教学法和器乐合奏的教学法。

(一) 每种乐器都有各自的演奏方法要领

传授各乐器演奏方法时需注意:指明基本要领, 要求简单、明确;多用形象化的比喻, 引导克服难点;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进度要慢, 不可过快过急;引导体会乐曲的美感, 避免机械枯燥练习;启发学习积极性, 发动学得好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 器乐合奏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 根据年级和乐器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般在训练中应注意;要养成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练习规则的习惯, 要有严格的要求, 并切实加以督促实行;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合奏的整体效果, 追求整体的协调、统一。善于体会自己和本声部在合奏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分部练习与合奏练习要恰当配合;分部练习时要让学生唱一唱, 把唱与奏结合起来。

教学班的合奏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它需要教师做到严格要求、富有情感、反应敏捷、热情、耐心和必要的风趣, 当然最需要的是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三、小学器乐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器乐教学要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器乐教学的民族化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乐曲要多民歌和民间音乐。另一方面是尽可能采用民族乐器。

(二) 器乐教学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小学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乐器演奏, 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表达音乐的情感, 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三) 器乐教学要循序渐进

在器乐教学中要着重注意循序渐进, 不急于求成, 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 坚持下去。要求过高, 过急, 进度过快会使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吃力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基本要领掌握不好, 影响进一步发展, 效果也难以提高, 甚至导致失败。

(四) 器乐教学要因地制宜

要考虑到我们的国情和各地、各校的不同条件, 从实际出发, 因陋就简, 克服困难, 发动学生自制乐器, 采用一些“代用品”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五) 普及器乐教学要从试点入手

我们的器乐教学起步较晚, 从整体上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在这个领域里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在生性活泼的小学生中有声乐类型和器乐类型之分, 有些学生对器乐的兴趣极浓, 而且具有天赋, 正如有些喜爱歌唱、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学生对掌握器乐并不爱好和擅长一样。还有一类学生个性内向, 或反应教迟钝, 他们相对更爱听音乐, 或仅是个旁观者而不情愿参与音乐活动。

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用各种手段, 使小学生能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分享音乐的快乐, 在音乐教学中增加乐器教学会极大地提高这种教学的成果。器乐教学使教学过程能充满声响——音乐, 像在水中学习游泳一样, 而离开了学生亲自参与的音乐活动的音乐学习必将是枯燥乏味和没有效果的。通过亲自参与的演奏, 会使学生在充满欢乐和严肃的气氛中得到人格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

[3].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

[4].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

篇4: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论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联想 创造性 音乐表现力

21世纪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水平不断加强,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而在音乐教育的实施和进行中,音乐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对于音乐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2001年7月出台的《标准》明文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等,体现了我国中小学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念和音乐教育理念标准,尤其突出了“审美教育”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本质和核心地位。

一、引发兴趣

音乐教育课程是以审美为核心,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学习、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音乐所表现出的丰富的情感。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随着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了较快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学习自觉性进一步增强。这一阶段是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学生通过在集体的音乐学习过程中,会对音乐艺术产生强烈的兴趣与敏感性,同时还会表现出强烈的爱好音乐的热情。合理的、充分的审美教育会吸引学生对音乐的乐趣,对他们的音乐想象能力及音乐基本素质的培养、巩固和提高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人对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进行学习。

二、提高理解力、提高表演者二度创造的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的学习尤其表现在关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表演)水平方面。如在一次长笛教课中,学生(以下简称A)在复习完之前的课程后,学习新的曲目——《北风吹》。但是,A没有继续自己进行识谱预习,而是直接要求老师进行一次演奏示范,然后在进行节奏、旋律上的模仿学习,但在老师示范后A仍没有掌握乐谱上的节奏,旋律的音高和旋律性也没有新的认识,更加没有表达出乐曲的主要感情色彩。由此可以看出,A对于《北风吹》一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乐曲思想感情等音乐基本知识一无所知,归根结底,除了学生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该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没有达到应有的表现乐曲思想感情的水平,以至于不能对乐曲进行更好的演奏、表现出乐曲应有的“味道”。因此,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并有助于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造。

三、丰富受教者情感,提高想象力

廖乃雄曾说过:“美育和音乐教育是密切相关的。”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提高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音乐欣赏者对于音乐的理解(音乐审美欣赏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音乐意象、形式、意蕴的领悟,激发欣赏者的情感进入更深沉的体验状态。如,小泽征尔在初次听《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并说“《二泉映月》应是跪着聆听的曲子。”在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欣赏者所具有的音乐审美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每个欣赏者所联想与想象到得内容往往各有不同。这也是与欣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有关。所以说,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音乐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表达能力,有助于音乐欣赏者充分的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有助于提高音乐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四、辅助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门具有强烈情绪感染力的艺术。音乐审美实践中的心理活动是以感觉为基础,以知觉为反映形式而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张前认为:“音乐欣赏(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始终是以感性活动为基础,以理性活动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互相渗透、交互作用的辩证思维的运动过程。”音乐的情感性对于听者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在必要的时候,音乐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情绪、性格。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充分、无拘无束地参与音乐表现(表演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中,经常保持这样的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使学生的个性更加开放,有助于学生心理发展更加健康,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保证了学生的整体身心素质能够正确的、健康的发展,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及引导作用。

美育,是以美好的事物影响受教育者,使他们通过对美的感知和欣赏,熏陶他们的心灵,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推动他们不断地追求美的事物和美好生活。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新人,实现我国教育目的过程中有其他种类教育不能代替的作用。100多年前,康有为在《大同书》一文中,就提出了“辅翼其德,涵养其性,而所重则尤在智慧也”从而使“后人人为有用之美才,人人为有德之成才”。美育不仅可以启真促善,还可以培养人的艺术情操,是学生能正确认识事物的社会意義和实践的价值,审美教育的培养能让人们更能正确的认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世界之美,从而帮助人们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具有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催化的作用。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提高音乐欣赏者的音乐文化水平,加强音乐审美修养,而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高尚的音乐审美理想,更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音乐审美素质和欣赏者的音乐审美判断力,在对精神文明的建设上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新中国音乐教育培养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

参考书目:

[1]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

[2]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

[3]乔仑《音乐审美主体能动的丰富性》

[4]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

[5]廖乃雄《论音乐教育》

[6]徐希茅 傅利民 邹建林 杨九华《音乐美育》

[7]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

[8]刘云翔、魏煌《音乐教育学》

篇5:浅谈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内容摘要: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人说,好的习惯是促进你成功的基石,坏的习惯是你成功的绊脚石,许多的成功机会就是因为你的坏习惯而瞬间失去的。

一、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如何,常常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传说黑海的海滩上,有一种点金石,它是一块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的小小石子,和成千上万与它开起来一摸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是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冷的。有一个穷人变卖了财产,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当他摸到冰凉石子的时候就将它扔进大海,就这样他干了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动作,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就将它扔进大海,又去捡起另一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直到有一天,他捡起了一块温暖的.石子,随手扔进了大海。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石子都扔进海里,如此习惯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捡到真正的点金石的时候,他也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项的成功者说:“在人生之中,我认为受益最大的,不是在大学,不是在高中,而是在幼儿园。是幼儿园的老师使我养成了种种最基本的好习惯,才让我取得成就,这才是我成功的关键。”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幼儿时期尤为重要,今日的习惯是明日的命运,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好习惯是关键。

二、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让幼儿进入角色,寓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于教育活动中。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期,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的幼儿,自控能力较差。要抓住这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交替进行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虽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但同样也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我们不能错失良机,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踏好人生的第一步。

今天,我正在迎接孩子入园,建宁的妈妈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徐老师,快帮我们教育教育建宁吧,这孩子这几天不知是怎么了,老是剪纸玩,剪完以后还不收拾,弄得满地都是废纸,我让他捡起来,不是装没听见,就是胡乱捡几下,快气死我了。”听了建宁妈妈的话,我对她说:“建宁在幼儿园每次做完纸工都是自己收拾,之所以在家里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与你每次帮他收拾有关,而且每次可能你不是埋怨就是训斥,他可能很反感,有逆反心理。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你不妨这样对他说:这些纸片躺在地上,很不高兴,我给他们准备了一个小家,谁来把他们送到家里去呀,这时候你把垃圾筐放到一边,我相信建宁一定会很高兴的把纸片收拾干净的。”建宁妈妈半信半疑的点点头说:“我试试吧。”

第二天早上一入园,建宁妈妈满脸笑容的走过来对我说:“徐老师,我真服了你了,我按照你说的方法去做,建宁很快的就收拾干净了,而且他还说,以后每天都要帮我打扫卫生呢。”我听了也很高兴,对建宁妈妈说:“对待孩子,最好用孩子的语言,一味的训斥埋怨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增加孩子的反抗心理,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妨多使用一些孩子的语言,让孩子融入到角色之中,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应以自身形象影响幼儿,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能只靠说教,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在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些话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对儿童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但是在落后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阴影下,仍然有些儿童正受着粗劣教育的压迫和折磨。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活动中,环境和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幼儿好模仿,幼儿教师无疑是幼儿模仿的榜样,教师的形象如何,都在幼儿心灵上打下烙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教师会映在幼儿的脑海中,都会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求幼儿做的事情,教师一定要以诚实、正直的品质,要有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的文明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应体现出高尚的情操,成为幼儿心中的偶像。

新的世纪已经来临,我们的教师应该真正进入孩子的生活,不要把孩子当成我们任意教育的对象。作为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得到赞扬和夸奖,因此做为大人的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这对孩子的成长将会是大有裨益的。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总是充满了和谐的气氛,教师与孩子应该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成长,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有人说,一个真正完善了的人是怀有一颗纯真童心的,失却童心的人不可能使生命臻于完善。尤其是做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拥有一颗最最纯真的童心。童年是美好的,那些美好的记忆,可能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孩子即时我们的前身,又是我们的未来,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都应该要以一种善始善终的专注心态去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也是我们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反之,教师粗暴、冷漠、训导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情绪紧张、恐惧,而且使幼儿耳濡目染教师的行为,从而产生消极的模仿,其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以表扬、鼓励为主,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获得成功教育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孩子和大人一样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抚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他们通常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我们班上有一位徐子琪小朋友上课随意走动,抢小朋友的玩具,活动期间随便说话,完全不听教师招呼。有一次又到了绘画的时刻,我只见她站起来正准备乱走,我立刻走过去,忙说“琪琪,你是没有笔吧?我这里有。而且马上又表扬她说:“你看,琪琪的画多漂亮呀!很有进步哦。”见我这样说,她点了点头,后来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绘画任务。虽然完成的不是很好,但真的进步了。由此看来,哪怕孩子身上有再多的问题,恰到好处的运用表扬和鼓励,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五、利用家园共育,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时沟通。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对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或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园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使每位幼儿都健康的成长。首先要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其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匆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要主动地配合班级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和纠正。

篇6: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论文

游戏法教学的深远意义游戏有助于孩子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健康积极的游戏内容,加上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科学的情境,因势利导,能够促使一些传统的教学难题得以解决,比如,孩子们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很弱等特点,教师针对这些特点,运用到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而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则能够使孩子们的精神昂扬,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游戏有利于幼儿教育课程的实施开展

幼儿学生年龄段偏小,他们对好多事情都没有完整的认知,甚至对幼儿教育课程理解起来也会十分吃力。这个时候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融入到游戏中去,二者相得益彰、相互影响,让幼儿较为轻松的掌握课程知识。例如,在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中,既能培养幼儿对音乐本身的节奏、旋律的感受,又能培养幼儿的勇敢、机智、团队协作的良好品质。将课程融入到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获得知识。这种幼儿教学模式才是完善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打破之前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游戏在课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

二.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们难发现,游戏活动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游戏中孩子们毫无顾忌额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在好奇心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着他们的自主性,探索游戏中的趣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参与其中,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这一阶段的特点,巧妙地运用游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促进幼儿学生的身体发展,又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游戏过程是一个综合发挥的过程,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例如:扔沙包、跳绳等,不仅挖掘了孩子的内在潜能、思维活跃度,还愉悦了身心,有力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小小演说家、下棋,既能让幼儿动手、又能动脑,还能提高孩子的动口能力;音乐剧、美术节,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培养孩子的艺术感受能力。我们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去更好地学习与提高,让他们各个方面得到均衡地发展。

四.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当今幼儿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溺爱、不教育,是当今一代幼儿的共通点。家庭教育的脱节,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肩负起更加艰巨的教学任务———育人,也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得出,通过游戏进行情感教育的效果较好。如:“环保小标兵”游戏,让幼儿先在户外活动,再带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是否有垃圾,随后让他们把发现的垃圾进行分类,引导幼儿讨论处理垃圾和重新利用的方法,从而使幼儿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废物利用的道理;“我是小雷锋”游戏,让孩子们主动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让他们去感受别人的困难,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同时,让他们学会坚强,并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这些游戏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游戏与幼儿的童年分不开,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幼儿教师不能忽略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地位,而要依据幼儿年龄段,去选择合适的游戏,找到游戏与幼儿课程教育的结合点,从而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锻炼自我。

篇7: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论文

艺术教育的主旨是培养爱美之心、爱德之心、爱智之心,当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具有健全的人格时,他的各方面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学习氛围就会更加浓厚,学生的思想动态才会积极向上,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渗透艺术教育感性思维理性思维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中起着助推作用。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陶冶和素质提升有着巨大的力量,它如同一把开启人类心智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在培养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崇高精神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孕育着人类向真、向善、向美的追求,所以有人把艺术教育称为“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回归生命本真的教育”。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而且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但由于当下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现阶段部分地区艺术教育的步伐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精神需求,成了素质教育推进中的一个瓶颈。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内涵和作用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科知识或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造规律的探究,从而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最早提出了“礼乐教化”:他认为礼乐的根源在于仁德的修养。他把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放在艺术审美境界,孔子的艺术教育主要强调礼乐教化,“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通过礼乐培养人的内在品格,以艺术审美活动推进道德伦理原则的内化,实现政治道德教化的功能。这种以“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传统艺术教育思想,在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可见古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同时也见证艺术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倡导美育主义”,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1994年,美国政府甚至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在21 世纪,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显示出艺术教育正成为现代教育的催化剂。近年来,由于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确立,艺术教育在初中学段教学中的重要性已逐渐凸显。

二、现阶段艺术教育实施不够全面,推进不够到位

现阶段部分地区由于缺乏对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导致艺术教育仍停滞在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上,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科学知识教育的引领和助推作用。从数据调查情况和走访况来看,许多学校因缺乏艺术类教师,所以艺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多数学校把艺术课排给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老师上,一方面应付上级检查,另一方面也好占用,便于抓应试教育。偶有学校开课也只是局限于唱歌和图画。少数学校,即使有了专业艺术教师,也存在艺术教育课程被严重挤占现象。初中段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城镇不如农村、美术不如音乐、中学不如小学。大部分学校有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但还没有起封,有音乐教学设施但基本不用,更不用说舞蹈设备,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实施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要培养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必须渗透艺术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各学科知识结构相对简单,对知识的探究处在感性阶段,这个时期要使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就必须实施艺术教育,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唤醒什么?就是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生命的创造和冲动、内在的自我发展,也就是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的发展。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缺一不可,它们是构成完整理想人格的要素,是一个整体,它们都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完善。感性思维来源于心灵内部,理性思维来源于大脑思考。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注重智力发展;感性思维注重整体感知后的自我认识。长时间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就会不懂审美,不懂欣赏生活。而艺术教育的渗透就是要让学生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贝多芬的交响曲,独具匠心的 “东方园林”、独出心裁的“西方工业美术”等,无一不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完美结合。放眼古今,许多大师都是科艺双修:如达·芬奇,不仅是画家,还是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李四光,不仅是地质学家,还谱写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两弹元勋钱学森有句名言:“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可见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四、要启迪学生的智慧必须渗透艺术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学历不等同能力;在学术界,我们也知道:智力不等于智慧。智力可以从应试教育考试中得到评价结果;而智慧要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积淀。学生的智慧是不可以通过考试卷来测量的。有智力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据相关资料数据统计:1977年以来,全国34年的高考状元都没有一位成为社会活动家、或企业家、或艺术家,也没在任何一人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艺术教育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智力好智商就高,但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有时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所以,渗透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助推智慧的增长。

五、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必须渗透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把学生往真、善、美方向引领,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懂得担当、懂得奉献、懂得发展进取等人格素养。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使他们热爱生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明辨是非;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灵感,提高创新能力。能在心理障碍的轨道上拨道岔,排除过度消极、过度压抑、过度自闭等情绪。通过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陶冶情感,塑造个性,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篇8: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论文

在我国教育部2013年推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 (1) 充分认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准确把握推进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 (3) 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4) 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 (5) 认真组织实施。下面结合教育部提出的五点改革意见, 具体地探讨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重要性。

2. 应试教育的弊端迫切需要进行中小学教育综合评价改革

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 高考制度闻名中外, “鲤鱼跳龙门”的盛况令很多外国学者所感叹。在中小学教育中, 学生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思想, 就是要好好学习, 将来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1]。这种思想导致学生从小学教育开始就为了高考而努力学习。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主要是培养了太多的“高分低能”的学生, 学生进入社会之后, 满腹知识, 却无法做好工作。因而, 进行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并且改革重在彻底、全面地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重在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促进学生的发展。

3. 评价方式的不合理迫切需要进行中小学教育综合评价改革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 学校以及教师的评价方式的不合理迫切需要进行中小学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教师注重结果, 而忽视了学生的进步与努力的程度。学校对一个教师的评价、一个班级的评价就是考试的平均分、尖子生的高分、尖子生的人数, 以及在大型考试中班级以及学生个人的成绩名次等[2]。这样的评价方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进步不被肯定, 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 对学习也会逐渐地失去信心, 进而自暴自弃, 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另外, 评价方式的不合理, 导致社会向学校要成绩, 学校向教师要成绩, 教师向学生要成绩, 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导致学校的教学管理不科学,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学生的学习方向不准确, 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3]。因此, 通过教育综合评价改革,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方式以及学校的评价方式, 多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的教育过程, 对学生、教师、学校的努力进行不断的肯定,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4. 评价结果的不合理迫切需要进行中小学教育综合评价改革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 评价结果也非常的不合理。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 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我们一再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但是, 却很少有教师付诸实践, 主要还是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 进而导致出现了很多学习成绩非常优异而综合素质却非常低的学生[4]。因此, 我们应该不断地对教育的评价结果进行改革, 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 分项给出评价结论, 提出改进建议, 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对于存在违规行为且在规定时间内不落实整改要求的学校, 要进行通报批评, 取消各类评优奖励资格, 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社会对学校进行正确的评价, 学校就会根据相关的评价结果不断地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5. 结束语

本文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本文的研究, 我们了解到, 在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方面, 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和培养方式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进而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 我们应该认真贯彻学习教育部推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 对学校的多项教育内容进行改革, 旨在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下) [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1) .

[2]运秉志.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施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 2012 (6) .

[3]宇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阶段成果——《学生质量综合评价计算机软件系统》[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1) .

篇9:浅谈中小学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李天一:4岁时获得“申奥大使”的称号,并学习钢琴,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先生;8岁开始学习书法至今,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先生。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连续三届荣获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并入选2009激情奥运爱我中华青少年书画双年展。2009年入选为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2005年李天一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当他在未成年管教所服刑至18周岁时,还要被移送到专门关押成年罪犯的监狱。

他不满18岁就开车上路,母亲是支持的,在他的眼里,母亲不是支持他开车,而是支持他知法犯法,法律对他来说,儿戏而已,出了事爸爸妈妈会替他摆平的;他不满18岁就打人劳教,出来后母亲又给他买了辆新车,在他眼里,被劳教不是受惩罚,相反还能受到奖励;他不满18岁就打人后流连酒吧,母亲也是支持的,是母亲给了他时间、给了他钱,在他眼里,家长支持他“玩玩而已”,无论是酒还是女人;他拒不认罪母亲是支持的,因为母亲还在到处嘶吼着告诉大家,杨女士如何不对,小伙伴如何不对,酒吧如何不对,法官如何不对。在他眼里,他没有错,错的是周围的一切。

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而且也有报酬,譬如好花从泥土里出来,看的人固然欣然的赏鉴,泥土也可以欣然的赏鉴。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要,但是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首先应该是启发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我从报上读到过美术家韩美林作了一幅画,送给两三岁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画拿来要韩美林签名,问他签名干什么,小孩说:“您签了名,这画才值钱!”可惜呀,这么小的孩子已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的教育不得不引起注意。一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积累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缩影。经验告诉我们,优秀孩子和优秀的人才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

长期以来有这样的误区,“爱孩子就要满足他的所有需求,家里就一个孩子,不给他给谁,父母挣钱就是为了孩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孩子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一定要把孩子送进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而好学校的标准就是升学率与名气。为了增加竞争实力,周末和假期要参加大量的兴趣班和辅导班”。父母无私的爱也该有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家长的责任,要确保孩子走正路,完成家庭作业,不要整天坐在电视前或玩Xbox游戏等。

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是,1、信仰和理想;2、真诚和慈悲;3、质朴和童心;4、快乐和健康;5、正直和勇气;6、魄力和信心;7、睡眠和假期; 8、胸怀和心态;9、良知和道德 10、经历和故事;对我们成年人是如此,对中小学生也是如此。

当今社会所最需要的不是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精英”,而是一代又一代成熟的、理性的公民,在生命本身面前,一切荣誉与地位都是过眼云烟。因此,对孩子而言,健康的身心比什么都重要。对人生而言最持久的耐力来自于健康的身体、心智和兴趣。

篇10:浅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重要性 论文

摘要:小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做好此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面配合。虽然大家都知道家校联合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配合度依旧不够还出现了问题,本文针对家校联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校联合

一、家校联合教育的重要性

家校联合教育是指通过建立家庭与学校教育机构的密切联系,加强两者之间交流、互动,开展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使两者之间有效配合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的教育合作方式。幼儿教育的创始人,德国教育家、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深刻表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起始站,家长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等对子女的人格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学校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加油站,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学生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庭、学校需要在社会的支持下互相配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祖国的花朵。然而,传统教育模式下,对于学生的教育被分割成具有明显界限的两部分;在学校期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由学校和老师承担;离开学校之后由家长承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二、家校联合教育存在主要的问题及现状

1、家长的认识错位,观念陈旧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物质上的满足,而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他们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教育责任都应该由学校承担,对自身角色有推脱或回避的倾向,把教师当成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依赖者,忽视自己的教育责任和能力。许多家长很少主动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的表现如何,就算交流也只是问问最近的学习成绩情况,很少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一方面,然后就把所有责任放到老师身上,让老师好好管自己的孩子,把老师完全理解成传道授业解惑者。

2、家校合作形式单一,内容零散,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开家长会,但这种形式传统而陈旧,实质上在其期间学校并没有主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来和家长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是简单的向家长传递信息,宣传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讲讲学校一个学期的活动安排、教学安排、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家长成为忠实的听众聆听学校精彩绝伦的“演讲”,更重要的是学校只会表扬优异学生的稳定成绩以及进步学生的突出表现,完全忽视了一些后进生的家长感受,所以氛围极为尴尬,使得家长会成了关于学校的座谈会以及优秀学生的表彰会。更谈不上家长会有机会发表自己对学校意见以及对孩子表现的疑惑,更没有专业教师进行解答,以及没有家长们针对孩子成长之间的一些讨论。

3、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缺乏协调合作

现代家长的文化水平比上一年代父母的普遍较高,但或许受上一代人教育子女的影响,在教育自己儿女的时候多少带点自己孩提时候被受教的想法,所以对儿童的发展规律、科学育儿方面了解的并不多。一般是孩子真的在学校出现问题,然后学校通知,才会出现家长询问其情况。学校尚未开展相关的培训机构来引导父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辅导,缺乏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培训。在社会层面上,政府未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资金支持,使家长与学校教育机构联系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合力。

三、完善家校合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家校联合存在的问题,家长应该改变以往观念,不再单方面认为教育孩子主要靠学校;而且学校这一块也需要建立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多向联合,改变以前的那种随意的、单一的联系,通过灵活、有效的家校联合新途径共同教育孩子。

1、加强立法,强化责任,重视并发展亲职教育

目前,亲职教育在国内外许多国家都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应该吸取有效的国际经验,不断完善并改进。我们可以向英国政府学习通过法律手段来确立家长的教育责任,也就是说从源头上改变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能力的认识,逐步提升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水平,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学校可以聘请具有行业资格认定的专业人员定期的给家长提供免费教育培训课程,加深对教育认知水平。学校在每周特定的时间开展各项亲子活动,由专业教师组织并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对表现不错的家庭给予小奖励。

2、建立家校共管制度

学校应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并将工作落到实处,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监督学校的教学运营,同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样才能让家长走进学校,理解学校的教育规划,认同教师的教育理念,从心理上接受家校合作。家长代表由各个班级的家长选举产生,选举方式多样,反正要在家长中有一定的“声望”,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具有模范带头作用。平日里可以互相走动走动,把自家孩子的积极表现以及异常举动告诉家长们,相互交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好的发展进行总结。这种桥梁作用,既能够协调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又能解决一些矛盾冲突,帮助学校组织各项互动活动,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

3、丰富家校互动方式

因地制宜,提升家校互动合作的`层次,发掘更加丰富多彩的家校互动活动。首先要保持传统的家校互动联系方式,老师一定要抽时间进行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以及生活的处理能力,通过与家长沟通真真切切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在这期间,老师态度要和蔼真诚才能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还需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近期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表扬学习成绩进步快以及在其他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反正防止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表彰。还要讲述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必要性,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学校的举措。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发言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提出疑问,然后请专业老师进行解答,也可以让家长们自由讨论提出意见,然后综合以上提出更好的方案,这样使家校合作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坐进课堂,近距离观察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发挥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拓展家庭教育的空间。

四、结语

总之,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凝结着家长、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心血与汗水,需要家长与学校、教师的配合与努力。通过推进家校联合教育,使得学校、家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7).

[2]王玉华.家校联合共施阳光[J].教育研究,(1).

[3]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评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4).

[4]范先佐,郭清扬,赵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育点的建设[J].教育研究,(9).

[5]金宏.家校联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3).

[6]吴重涵,张俊,王梅雾.家长参与的力量――家庭资本、家园校合作与儿童成长[J].(3).

上一篇: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下一篇:5星级酒店实习报告5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