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师智慧课堂心得感受

2024-05-03

国名师智慧课堂心得感受(共7篇)

篇1:国名师智慧课堂心得感受

智慧课堂观摩有感

邱村中学 胡阳勇

2017年3月20日下午,我很有幸在实验小学聆听了该校李桃老师执教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听后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是一堂真实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数学课堂的思想,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课上的很有感染力、很精彩,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老师全身心融入学生的感人场面。《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李老师的课堂非常注重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形式的活动里学习新知、巩固新知,给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

李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一问一答,增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她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刻意追求形式与热闹,而是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李老师的带领下,真正的步入到数学的思维中。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教是为学服务的。在李老师的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而深远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外显而巨大的。她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末尽”的感觉。

通过观摩和专家点评。我感到如果能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网络、智能平台、数字传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那样我们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变之前的那种,简单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课堂上教师再重复讲解,浪费了时间,而难知识点学生在课后遇到又找不到教师的情况。当然这对教师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要求我们在课前要做好学生的学案,设计好微视频,工作量非常之大。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传统教学模式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更高。同时对学生,也是要求他们课前的预习要更加地深入,只有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能跟上上课时的节奏。教师通过对他们的常见问题的的分析、讲解并结合课堂练习巩固让他们系统地掌握知识。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活动的一点简单的心得体会,有不足之处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交流。

篇2:国名师智慧课堂心得感受

-----读《双主题学习整合教学的智慧》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取决于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人能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而毕老师的探索也证明,大量阅读不但可以解决素养提高,而且能够同时解决音标中需要落实的知识点、能力点的问题,这两个方面也就是她所说的“双主题”.。今天把我的读书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毕英春老师提出,引领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课内海量阅读,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生活。在“双主题整合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双主题教学”?

“主题”一词中,起初是一个音乐术语,指乐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即主旋律。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创作之中,与我们古代的“主旨”和“立意”等词同义。一部作品,可以有一个主题,也可以有多个主题。

一提到语文的“主题”,老师们很自然地想起教材或某单元的特点。教材编写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围绕主题来编写教材的。如,五年级教材,共有八个主题,分别是:“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和“异域风情”.“永远的童年”这个单元人,共有一篇文章,《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三幅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晚归的牧童的恬淡与惬意,渔童行舟过江的天真与活泼,以及农村孩子卧剥莲蓬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和《袓父的园子》侧重反映了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的生活侧面-----骆驼队的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而《童年的发现》呈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童年趣事;《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它们尽管体裁不同,风格各异,但都使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各难言的亲切和温馨感会久久地萦绕在心头。这个单元的“主题”,自然指的是内容情感主题。

但是,把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主题仅仅定为“内容情感主题”,那是不全面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的功课,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吕淑湘也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学习一切科学、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也对语文学科进行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基于上述专家的观点和国家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我们应该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和学习除了人文赏析的“内容情感主题”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语言文字运用主题”。

在教学中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依存,密不可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引领学生唱响这两个“主旋律”,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语文教师出于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的目的,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语文教师如果只关注课文的内容,势必把《小英雄雨来》上成思品课,把《自然之道》上成环保课,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上成科学课,把《方成公主进藏》上成历史课。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中,注重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悟,才奶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和赏析作品的综合素养。

从阅读教学的实际状态而言,也应该是“双主题”的。一篇课文,我们一般要研究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就属于“内容情感”,而“怎么写”就属于“语言文字运用主题”。

赞可夫认为,传统教学进度太慢,大量的时间花在单调的重复讲授和练习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毕老师也主张减少教材和教学过程的重复中求得教学速度,从加快教学速度中求得知识的广度,从扩大知识中求得知识的深度,推出整合教学的基本模式。

基本课型:1+X单元主题教学 “1+X+Y单元主题教学”:贵在融合

“单元主题教学”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整合本单元的见容情感主题,挖掘本单元的一个训练点主题,然后围绕重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

“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精读课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师、编者、同学们的平等对话,理解内容,从中口味、欣赏到蕴含在词语、句子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听说读写语言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就是叶老“例子观”中的“例子”,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X”指的是若干篇略读课例的教学。每单元内除一篇精读课例之外的其他几篇文章,都作为略读课例。对于这些文章,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可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或自己所需,从而加快阅读速度。一般采用学案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即“依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司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Y”指《语文主题丛书》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针对教材主题体系,中年级每学期拓展4本书,高年级每单元拓展一本书。拓展书目的教学,需在课内完成。一般情况下,可采用阅读汇报课、阅读检测课、自由阅读课、阅读欣赏等形式。强化本单元主题训练点,丰富积累语言,使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X单元主题教学的三种形式

1+X单元主题教学,可根据看段特点、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学习兴趣、学习规律等等,将所学的文章进行重组,可“1+1”,可“1+X”也可“1+X+Y”概括来说有三种呈现形式:

一篇带多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精讲教材中的一篇,然后围绕本课双主题,教师带领学生选读《主题丛书》或者教师自己补充的篇目,进一步落实双主题。

教材内多篇。指教材内的文章,如果能找到双主题方面的共同点,教师即可精讲一篇悟法,然后用教材内的另一篇(或几篇)进行实践。

教材外多篇。整合教学后,学生用3-4课时就能完成课本内一组教材的学习任务,节省了的四分之三的课内学习时间。因此,在课堂上,可用一节课的时间,引领学生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多篇文章,实现反三归一。以上是我在这次读书中,对什么是“双主题教学”及“双主题教学的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我想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千里这行始于足下,一面是美景,一面得探路。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展吧。让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吧。

河畔景地小学

明立华

篇3:研究名师课堂提升实践智慧

名师课堂的精彩, 不在于课堂有多么完美, 而在于平常之处显示智慧。新生代语文名师们的课堂, 是生命的课堂, 是智慧的课堂。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活动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 就是一种课堂实践智慧。学习和研究诸多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 为己所用,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实践智慧不可言传, 只能意会, 因此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也就是说, 实践智慧的获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对于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 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 更要实践、反思, 而后再实践, 再反思, 如此往复, 让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催生我们的课堂实践智慧, 提升我们的专业化水平。

为此, 我校组织广大语文教师走近名师, 研究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 探索小学语文新生代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生成的途径与方法, 感悟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 领会他们的教育追求;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和事件的关注、反思, 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 生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 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学习积淀

名师之所以成名, 他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闪动着智慧的灵性, 最重要的是他们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炼, 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不是通过听其一节两节课就可以形成的, 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不断学习, 潜心感悟, 长期积淀的。

研究中, 我们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阅读新生代语文名师的专著, 关注教育教学杂志上介绍他们的文章, 研究这些名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特征, 领会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感受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灵动的课堂实践智慧。其次组织成员广泛地搜集新生代名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进行研读学习, 把名师们课堂教学的形式记录下来, 把其中的神提炼出来, 用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 时时处处以名师文化的眼光来对待教学工作。在学习中, 我们重点学习、研究新生代名师的课堂教学。

1. 观摩录像。

在学习中, 我们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新生代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录像, 以名师的一节录像课为研究载体, 对名师的课堂进行多维解读、深入探究。我们要求老师们在观摩中不仅要“听”, 还要“看”———观察课堂中学生的情绪状态、互动状态、思维状态, 以及学生学习的收获;观察名师的教学思路、情境创设、气氛调节、问题处理方式等等, 并进行记录和思考, 感悟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 做到学有所悟, 学有所得。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 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 小眼发光, 小手直举, 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观摩其课堂教学录像时, 就要求教师们观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的具体表现, 感受他情智语文的魅力。通过观摩学习这种途径, 加深了对这些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感悟和内省。

2. 研究课例。

研究名师的课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这样可以让名师课例成为生成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的专业平台。课例研究是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 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借鉴,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将不同名师同一课例进行比较研究, 如将王崧舟和孙双金两人所执教的《二泉映月》进行比较, 找出他们对同一个课的不同处理, 体会不同名师教学设计的差别以及教学理念差异, 感受不同名师的教学智慧。二是将名师课例与自己的课例进行比较, 找出自己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借鉴名师的成功做法, 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课例研究, 让教师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名师课例, 在比较中学习, 在学习中借鉴, 在借鉴中生成课堂实践智慧, 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3. 赏析案例。

赏析案例也是学习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手段。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它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 是对课堂中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案例赏析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 但不同于课例研究, 它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 而是围绕教学中的典型事件, 以丰富的叙述形式, 展示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等, 从而给人以启迪。开展案例赏析, 有利于我们教师从中发现这些名师在把握教材、处理教学细节上的智慧和艺术, 丰盈自己的实践经验, 提升实践性智慧。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二泉映月》时, 引导学生抓住“坎坷”一词, 披文入情, 品词析句, 涵咏意蕴, 使课堂上真情流淌, 生命涌动, 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就以这个为案例, 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 真切地感受了王老师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在教学中学习, 在学习中积淀。我们又从“新课导入”“朗读指导”“语言品味”“读写结合”等方面品读名师, 感受名师, 深深领略名师的风采: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 活力四射;引导巧妙自然, 浑然天成……他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 有的关注语感培养, 有的追求诗意, 有的注重情智发展, 有的提倡简约, 等等。他们的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 幽默风趣、于文字中指点江山的大气和教学智慧, 让我们叹服。通过学习, 我们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教学中自然生成智慧。

二、实践生成

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情景化的教师精神与教育智慧的传递。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教师课堂实践智慧的生成, 完全来自于教学实践。学习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 最根本的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1. 模仿感悟。

模仿是创造、生成的基础。学习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可以从模仿开始, 从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开始, 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研究中, 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名师的教学设计、教案拿过来, 针对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 适当调整一下, 为我所用, 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 切身感受名师设计的巧妙;还可以借鉴名师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中的精妙之处, 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如我们在观摩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教学录像《天鹅的故事》时, 感到教学中他有三次“写”的训练设计得非常巧妙, 研究品析后, 我们要求四年级的教师在教学时尝试着模仿运用;观摩了孙双金老师的《观察作文》教学实录后, 其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开头, 多层面的观察指导, 情趣盎然的评点赏析以及对学生精神的关注等环节, 触动着每个语文教师的心, 于是有几位老师纷纷“借砖生玉”, 进行教学模仿,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仿中, 我们要求各位老师认真写下自己在运用中的得失, 进行反思, 这样在体会名师智慧的同时, 能生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有时, 一些有机会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听了新生代语文名师的展示课, 回校后我们便开展“模拟课堂”活动, 即要他们模仿所听名师之课的教学设计, 上一节汇报课, 既加深听课者对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认识, 也可以让其他教师间接感受名师课堂的魅力。

当然, 我们不是简单地模仿名师的课堂, 而是分步推进, 渐入佳境。我们既要学习他们的“形”, 也要学习他们内在的“神”, 只有“形神”兼备了, 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如名师课堂一样精彩纷呈, 灵性飞扬。

2. 好课展评。

我们观摩名师教学, 不在于纯粹地扮演名师上课, 不在于单纯地表演名师的教案及教学设计, 而在于领悟、掌握、运用那些支撑教案及教学设计背后的的教学理念。因此, 我们学名师不能囿于模仿、移植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 而是要以扎实的课堂教学研究这种真实有效的方式, 来习得名师们那些支撑教学理念的精髓。只有将名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同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融合起来, 才能不断地叩问课堂实践智慧的真谛。

在教学中学会教学, 在实践中生成智慧。为此, 我们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好课展示活动, 以活动促发展, 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如课题组教师优课赛、课题研究汇报课、观摩课等系列活动。每一次好课展评, 都是一次教学风采展示, 都伴随着教学反思, 同伴点评, 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在对话中创生智慧, 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 我们关注教师常态的课堂教学, 通过听随堂课, 了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将学到的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智慧有机、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中, 在实践探索中, 课堂实践智慧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并形成各人自己的教学风格, 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写作提升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他认为专业写作能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 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 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

之所以将教师的写作称为专业写作, 是因为这种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 它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点, 它应是我们对教师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一种记载或研究方式。对我们教师而言, 专业写作首先是一种研究, 需要实践、需要思考。在写作中, 教师能不断地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研究问题, 从而不断产生顿悟, 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感悟能力, 再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 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行为, 激活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 专业写作是课堂实践智慧生成的催化剂。

我们研究新生代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 也需要引领教师进行专业写作, 及时总结点点滴滴, 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 对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提炼、提升、发展, 形成丰富的教学经验, 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不仅是打造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队伍的需要, 更是将这些名师的思想观念、实践智慧发扬光大、传承创新的时代需要。

专业写作可以采用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表达方式, 写写对名师教学的感悟, 写写学习名师的体会, 写写模仿名师教学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等。通过专业写作对课题研究中所思、所闻、所想、所感、所悟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流淌的思想、灵感的顿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进行提炼和升华, 揭示出内在的价值与蕴涵的教学思想, 不断将实践经验内化为理性认识, 如研究了薛法根老师的《天鹅的故事》课堂教学后, 课题组的老师抓住了其中三次“写”的巧妙设计, 撰写了《感知·感悟·提升》一文;听了窦桂梅老师的几节课后, 觉得她的课大气而又不失精致, 豪迈而又不失柔情, 便撰写了《享受“玫瑰”的芬芳》一文;模仿孙双金老师《观察作文》的教学设计上了研究课后, 写下了课堂教学反思《巧妙借“砖”轻松作文》一文, 等等。在写作中, 我们更深刻而又更理性地感悟了新生代语文名师的教学艺术和实践智慧, 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篇4:国名师智慧课堂心得感受

关键词 “荣誉后”教师 课堂智慧 立体重构

利用主持特级教师工作室跨区带徒的契机,笔者对多所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取得“高级教师”职称或获得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一线教师(简称“荣誉后”教师),其专业成长往往处于停滞甚至相对后退现象,其突出的表征是,他们的课堂似乎少了年轻教师的活力,而又明显缺乏卓越教师的丰富智慧和特色追求。

不可否认,相对于新人职的教师,在多年日常教学以及参评、参赛过程中,“荣誉后”教师一般都熟练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但是,即使是被广泛认可的课堂,还需要更多智慧的支持。常有这样的情况,观一些“荣誉后”教师的课,总觉得比不上其几年前的课,且受应试压力和自身懈怠等因素的影响,其课堂格局越来越“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智慧,是“荣誉后”教师走出课堂教学瓶颈、突破成长高原的关键。

笼统地说,课堂智慧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积极而健康的教育情感,渊博而有效的知识經验体系,敏捷而缜密的思维决策,娴熟而巧妙的课堂行动机智。这是教师职业信仰、学识素养、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立体地看,课堂智慧包含三个维度。从具体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课堂智慧包括不同模块或不同专题、不同内容侧重的教学智慧;从课堂教学进程的维度看,课堂智慧包括教材解读的智慧、学情把握的智慧、教学设计的智慧、教学生成的智慧、课堂评价的智慧、教学反思的智慧、后续优化的智慧;从课堂策略运用的角度看,课堂智慧包括合理组织学习的智慧、适度讲解分析的智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智慧、方法指导与方向引领的智慧、助力与生成点化的智慧,等等。

一般而言,一线教师的课堂智慧是在学习中感悟、实践中生成、研究中明晰、反思中发展的。基于名师工作室成员合作、聚焦课堂智慧立体重构的研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自我课堂研究,促悟成智

正如学生的课堂学习,须有课前的基础与预习、须有课后的作业跟进一样,名师工作室的合作研修,集中的时间与机会是有限的,而有限的集中研修活动,须有成员自我研究的基础与准备,而集中研修的最终目的也是指向成员独立自主的后续跟进。因此,合作研修的第一步是引领成员对自己的课堂作必要的研究,这是方便经济的起点,一定程度上也是终极之目的。

1.撰写“课前解读录”

孙绍振先生在其《名作细读》序言中说到:“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特别是向名师行进中的教师,必须要拥有过硬的文本解读能力。

工作室研修以笔者发表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上的几十篇文本解读文章为例,进行归类研读,把握文本细读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每次活动之前,围绕确定的课堂展示或说课交流之具体篇目,各个成员写好自己的文本解读文章。

2.撰写“课堂推演录”

与一般的教学备课或教学设计不同,“课堂推演录”,主要是通过了解或揣摩学生状况,聚焦重点问题或学生可能困惑的问题,虚拟课堂进程、师生对话和活动状况,并在不同预想中调整,筛选最佳方案,使备课、设计更具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实现对学情的充分把握;二是揣摩课堂的可能走向,实现进程的简化与优化。很多情况下,这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同课异构”。

3.撰写“课堂回忆录”

一学期至少打造一两堂“拿得出”的课,并录制成像,然后反复观看与揣摩,同时在此基础上做好以下两个动作。一是尝试把录像课转换成文字实录。在转换的过程中,可以使自己“慢”下来细细思量,包括师生对话中的“嗯”“呀”之类多余的言语,这样才能使自己更清晰全面地走近自己的课堂,把握自己的得失。二是在课堂实录基础上进行反思自评,每次可以抓住一、二个点展开,总结成败,提高技能。

二、名家课堂研习,转识成智

听课、观课,是教师向他人学习借鉴、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名家名课进行研习,则可以在提升自己对课堂及其规律有更高更深认知的同时,成就自己的课堂智慧。

1.实录名家课堂奠基

这里的实录,主要是指把名师名课录像转换成文字记录,这样可以还原名师课堂,回到课堂现场,并深入名师课堂所呈现的智慧内核。这种研修,不受听课时间与机会的限制,是学习揣摩课堂智慧的重要方法。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也足可以让高中语文教师“居高临下”地看,看得更清楚,特别是观察到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自然与真实。

2.研读专家评析引路

一般教研活动的评课,大都只是应景性的言说,少有深入的探析,很难触及课堂的智慧与不足。研习名师的课堂,也可以借助名家的评析来增强对课堂智慧的感悟与借鉴。笔者主持的工作室在课堂智慧研修中,选择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和《品味课堂:褚树荣评课实录》进行研读和研修。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摒弃一般听课、评课中偏重教学技法和课堂枝节的现象,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观课评教,其“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五个板块,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对课堂的研习提供了方向和方法。从评课,反观教材解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现场生成和课后反思调整,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综合智慧。《品味课堂:褚树荣评课实录》则更多地在还原课堂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作翔实的解释与评析、建议,接地气而更易找到揣摩与借鉴的抓手。

三、工作室集中研磨,聚慧成智

1.“一点多研”,聚焦核心能力重点突破

“一点多研”,就是确定课堂智慧的核心要素为研修点,然后聚焦于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重锤敲打式的突破性研修,进而点点相连,形成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自身基于教学的文本细读与基于文本细读的教学设计,是阅读课堂的核心智慧。工作室聚焦于这一研修主题,以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为对象,展开了合作研修。

(1)任务前置与知识补给

每位成员抛开现成参考资料而自行“裸读”《品质》,简要列出自己的解读成果。同时,结合对此文的细读,自学钱理群的《名作重读》、孙绍振的《文本细读》、莫提默·J·艾德勒的《怎样阅读一本书》、王先霈的《文本细读讲演录》,把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策略。

(2)主题讲座与切近示范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笔者作《文本细读的智慧》之讲座,结合自己发表于《名作欣赏》《语文学习》等刊物的《<半张纸>缘何让人怦然心动?》《聚焦“傻”问题,凸显“真”阅读——伯尔(在桥边>的一种读法》等文本细读文章,从八个方面阐述文本细读的主要方法。

(3)课堂教学与说课呈现

由杨伟民老师和胡育强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呈现,具体地展示自身对《品质》的细读成果;由汤见光和李晓敏两位老师用说课的方式,阐述自己基于细读的教学设计。然后,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细读思考。最后主持人与大家一起梳理细读《品质》的主要收获。

(4)后续跟进与成果固化

集中活动之后,各成员进行后续研修跟进,在进一步把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有效吸纳同伴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研读,并把自己的研修成果撰写为论文。工作室15位核心成员撰写的相关论文有20多篇,其中数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定点抛锚”。提升辩证施教的能力和智慧

教师对各种课例或主张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在广泛借鉴中有主见,这是走向专业成熟必不可少的素养。

就语文学科而言,对类似“长文短教”“短文长教”“浅文深教”“深文浅教”“少教多学”“学为中心”等理念,真正具有智慧的课堂,要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辩证思考而不作简单化的教学处理。

(1)“长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祝福》的教学,离开文本对主题作抽象化讲解的较多,偏于诸如用“断案”的方式探究“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之类的形式求异不少,简单地对此文进行走马观花式“长文短教”的更多。在集中研修活动中,成员金中老师的展示课从“深文”如何教的视角,尝试对《祝福》的“深难处”进行有效突破;笔者的展示课则基于自己“‘长文短教批判”的理念,引领学生在“长文”里“慢慢走,欣赏啊”。在专题研讨中,笔者提出了“适度‘长教:从任务取向到学生视角”“适当‘复读:从巧妙追求到实然引领”“尝试‘多学:从简单辩证到多维探究”的“长文”教学策略。

(2)“浅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在不少师生眼里,《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是显豁的,写法似乎也无特别之处。其实,引领学生在“一望而知”处见“技巧”,引领学生在“不解处”见用心,引领学生在“没有感觉处”处见匠心,方可为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奠基。

(3)“深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对于《记念刘和珍君》这样有一定难度且不在学业水平考试篇目之列的“深文”,不少教师往往不加思考地进行“浅化”处理。其实,从“深文”的内在特质看,较一般文章具有更丰富的探究资源,如果引领学生在“深文”中停留充裕的时间,可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探究習惯的养成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深文”教学更需教师的课堂智慧。

对于这些有特征性的文本教学,以往都有一些看似辩证的理念,对这些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辨,以探索的姿态进行新的实践,则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课堂智慧。

3.“道”“器”并举,实现“微技能”分享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堂“微技能”。这些技能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与不同层面之中,包括学情调查与分析的技能、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技能、课堂导人与课堂提问的技能、课堂讲解技能、学生偏误纠正技能等。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还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差异和特性。工作室合作研修,可以在理念共享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个人教学“微技能”的筛选、提炼、甄别、完善、交流与共享、融入。

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体悟诗化语言,可以使用一些微技能。教学《春酒》,一般教师都会关注“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此进行“概括”,概括“我”的心理,概括“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学生与诗化语言的品味失之交臂。其实,在这个片断中,“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似乎是一种“常态”,而“有一次”是一个“特写”。先试着还原当时的情形,将常态“泡开”:“我端着,走来走去;我闻着,走东走西;我赏着,走进走出……”这样,似乎多了一份从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而原文的“端着、闻着”中间只是一个顿号,表示两个动作的紧密,联系前面的“一点点”,可能更能表达出“我”的急切与珍惜心理。但不管是“从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还是“急切与珍惜”,都可看作作者在回想这个片断时感觉自己当时的“可笑”,我们分明感觉作者就坐在我们面前,娓娓而谈,说到这里,她可能噗嗤一笑,在这种“一笑”中获得一种快乐与满足。

在作文教学中,谈教学理念的多,做提升引领的少。凸显引领的“微技能”,需要更多的实在智慧。指导学生拟题,就不能简单地讲什么“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吸引阅卷者眼球的标题”之类,需要有“贴着学生基础”的实在指导。其中一项不可忽略的指导“微技能”便是:呈现班上学生自己所拟的标题,引领学生归类、比较,识别较好的题目,进而感悟如何就作文要求、自身立意、自己所选材料等角度,拟一个得体而有吸引力的标题。这样的“微技能”看似常识,但恰恰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智慧。

总而言之,课堂立体智慧的构建,需要多层面、多角度的研修,名师工作室的合作研修,在交流、共享、互进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篇5:感受名师风采,启迪教学智慧

——上海方略名校访学培训心得体会 山东省章丘市相公中学 李永芳

2012年11月12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章丘市教育体育局组织、上海方略教育承办的教师访学培训。同我们一起培训的学员,还有来自济南槐荫、湖北武汉等地的同仁。上海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次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增强信心、终身难忘的学习之旅。在一周的教师培训生活中,我们在方略教育的指引下,走进了上海中山学校、上海中山学校、上海龚路中学等学校,随堂听课、观摩、研讨、并聆听特级教师精彩点评,听了三场专家讲座。置身于名校的校园中,感受着名校的气息,聆听着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让人不能不受到震撼;置身名师的课堂,感受名师的风采,让我体验到了课堂教学的魅力。精彩的讲座,生动的点评,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一、聆听专家讲座,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认识。

我们有幸聆听了英配昌博士的《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反思》、吴金雨校长的《现代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同济大学郭永康教授的《教师教学演讲技巧》三场讲座,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如何提高教科研能力,为我们做了生动的讲解,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英配昌博士关于教学的认识的讲解,他告诉我们,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当今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小步子教学,效率不高,权威式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不足等。因此,要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还要注重培养这样几种能力: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问题设计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的能力。这些都让我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加强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要是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习的兴趣。吴金雨校长告诉我们教师是专业的,今天做教师比上世纪80年代南难,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要把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给学生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这一点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的追求的。

同济大学郭永康教授告诉我们,“智、情、美”式教学追求的境界,给人以智,理想、道德、知识、智慧;给人以情,洋溢真情,热情,激动人心;给人以美,辞美、声美、形美、情美。真心实意,用真情的话语打动学生。

二、听课研讨、名师教学、专家评课,开阔了视野,启迪了心灵。

培训期间,我们观摩骨干示范课6节,作文课,文言文,现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听了这些老师们的课我很受启发,特别是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1、每位老师都能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三维目标落实到位。

3、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

4、建立了新型的教学关系,课堂气氛民主、和谐.特别是胡宜海老师的两节课,教师和蔼亲切,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并恰到好处的运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教师积极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收获。

听专家评课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一堂好课不是要看老师讲的知识多么高深,条理性多强,分析得多么细致全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有多少收获,教师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很好的落实。专家评课时,还重点提到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写一手漂亮的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要重视文章的朗读,这些都让我深受启发。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学识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研究水平。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会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这短短一周的学习,对我来说收获很大,教育理念有了质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将有所改变,获得的学习经验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将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愿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进入我们的课堂!我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做一个学生欢迎的老师。

篇6:国名师智慧课堂心得感受

孙彦峰

每每听到周围县市有名师课堂展示的消息,许多像我这样正处在课堂教学摸爬滚打阶段的老师们总是非常渴望能一睹名师的风采,到现场感受名师的课堂。我一直在思考,名师课堂何以精彩,为什么他们能成为名师?是课前灵动的预设,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师生默契的交流,还是借助美轮美奂的课外资源开发的教学课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鲜有机会能深入到名师的课堂当中去,感受名师别样的风采。于是我只能借助与书本,在广泛深入的阅读中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

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 在读这本书时,我总是感叹于名师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自问名师的课堂何以如此精彩,是课前灵动的预设?还是师生默契的交流?是师生彭湃的语言?还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学习材料的引进?还是精美的课件?

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与这二十五位名师进行了一次对话,感觉是他们把知识教给了我、是他们给了我课堂教学的建议„„

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教育专著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

三、名师引路的作用。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闪烁着名师智慧的火花,宛若沙滩上的贝壳串起了每一节课堂上的教学

亮点,值得我们去咀嚼、品味。不论是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一针见血的教学评价,还是对教材深入简出的剖析都让人十分佩服。特别是书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

三、名师引路的作用。其实,一堂课往往是一位教师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尤其是名师的课堂,其教学风格和艺术往往就是通过一个个的教学细节表现出来的,课堂观察就是将细节放大,细细地琢磨、耐心地品味,从而领会到其中的教学奥秘。”

书中展示的名师课例无一不显示出课堂教学的‘趣”和“活”,但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名师课堂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课堂教学始终都能紧扣教学目标,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如:张奇华《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我所坚持的,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与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

他所讲到的“全部数学素养”也就是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讲得更广泛一些,也可理解为教师全面的综合素质。所以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境界,应从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

黄爱华《课堂——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让我明白了教师要创设一个学生喜欢、充满思维活力、促进心灵成长的理想课堂环境,应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引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的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2、启智——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智力因素,把问题情境用“够”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3、应变——在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出现的错误时,教师要有耐心,及时引导,巧妙“纠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4、呵护——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5、唤醒——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且进入真正创造性思维的境界。

6、欣赏——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观课品课”版块中,我再一次阅读了张兴华老师的《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文章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与学生心理规律、心理特征之间的一些关联,以及如何根据心理学知识设计和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这就是我们日常“观课品课”中应该着眼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时,我感觉任重而道远。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这次阅读,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

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现在我们很多老师的课堂,也包括我自己,往往也不乏“趣”和“活”,但是常常是有些“东施效颦”的味道。很多老师试图将其“原样”复制,让这份精湛和美感同样绽放于自己的课堂中。然而,无数类似的努力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从表面上看一堂课下来,说唱逗演 3

是样样俱全,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但也名师课堂比较起来,却让人总感觉不是滋味,其实缺乏的就是课堂教学的“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本书中指出的一些教学误区,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真是让人汗颜。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一的主角,而且还包括学生。新课标中也要求我们老师要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而我在平时的备课时想的都是如何把课堂内容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如果我是一名学生我会喜欢怎么样来学习课文,我会喜欢老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低落,课堂教学失去实效。因此 我们教师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了解学生成为我们备课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

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是花样百出,一味地最求花里花俏的外衣。老师们热于翻新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滥用让学生们看得是眼花缭乱,虽然也帮助了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但是也常常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一语文节课成了信息技术课,大量的影片、声音、图片充斥了整堂课,课堂教学反而失去了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失去最根本的时效性。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曾经有段时间就走过这样的弯路。现在我们教学的关注点逐渐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时,以一种冷静的眼光观察我们的课堂。我们需要的是切合学生实际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思考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前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名师并不是一朝一夕练就而成的,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真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一些台前的风光,多几分台下的平等参与;少一些明确 4

篇7:全国名师智慧课堂

十八里中心中学 杨玮

2012年3月18日,我有幸参加在阜阳师范学院举办的全国名师智慧课堂高端培训,欣赏了由全国第五届初中英语优质课一等奖得主康韶韦和全国第七届高中英语优质课一等奖得主向前两位名师的两堂示范课。从他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等,尤其是英语教学活动的呈现,无不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他们的课,有时波澜迭起,层层递进,有时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有时平淡中见功底,有时稳重中显素质,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通过这次课堂教学观摩,我解开了心中很多的困惑、疑问,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确实受益匪浅。

首先,备好课是一堂成功的英语课的前提和关键。康老师上的是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1的reading: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教学的导入采用让学生欣赏春节晚会节目机器人跳舞,接着还设臵各种问题,如:机器人可以做哪些工作?你认为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这样,迅速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开始了对机器人的探究,也开始了快乐的英语学习。

看似一个简单轻巧的导入,需要做很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视频的搜集加工,问题的设臵等等。备课,是衡量教师师德的主要标准。是教师工作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工作是教师最经常、最大量的工作,对这些工作应该是充分准备、一丝不苟而不是马虎从事,应付了之。要教好课,就得先备好课,这一点对任何一个老师来说,都不例外。备课,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因此要上好每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还必须周密考虑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这就得认真备好课。

其次,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素养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保证。一名道德高尚品行优良的教师其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学生中有很高威信学生会模仿这样的老师会因为对老师的崇敬喜爱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课。因此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素质,使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新理念下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新课程的英语课本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英语教师要积极为自己创造继续教育的条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通过自学、互学、进修等渠道,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才能是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

总之,通过这次观摩学习,确确实实使我成长了不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自我的英语教学水平

累并快乐着

十八里中心中学 杨玮

--参加在合肥农大举行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整体观摩会感受

我有幸与校其他三位教师在2012年4月21号参加了在合肥农业大学(老校区)举行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整体观摩会。这次的旅途可用两个字来概括:-累-乐。

由于距离合肥较远,为不耽误21号的观摩会,我们一行四人在20号就早早出发了。为了赶时间,我们连早饭都没吃。在火车上,再经一路的颠颇,空空的胃早就受不了了。只能大口大口的喝着矿泉水,盼着能早早的到达目的地。下午的一点钟,终于到达了合肥,这个陌生的大都市。草草的吃了“早饭”—其实叫做中午饭更为合适一点。就到指定的地点去报名,人生路不熟,口音也不同,再加上天空飘来几许雨丝,让我们这帮人显得更为狼狈。只能用蹩脚的普通话向行人问路。等到一切安排停顿之后,时针已经指向5点了。却总感觉不到一点饥饿的感觉。我们四人而疲惫的身躯倒头便睡,那一夜睡得很香甜,也许是累吧!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惊喜在前方等着我们。

这次的观摩会由于杜郎口副校长高俊英的行程的安排问题,对会议的议程进行了调整。21号杜郎口副校长高俊英的专题讲座 《校务管理》在农大礼堂举行。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高校长的讲座共分为几下几点: 1.杜郎口中学掠影与回眸

山东杜朗口中学在1997年之前是一所极为普通的农村中学,并且在全县20多所初中里排名连年倒数。当时是被划入撤并行列的薄弱学校,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是个位数,学生辍学率接近三分之二。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依靠其扎根课堂教学实践创造的一整套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几年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产生了极为壮观的教改效益。98年8月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逐年深入逐年发展,04年在该校召开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随后名声在外,“旋风”似的席卷全国,至今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交流的各地人员已达10万多人。2005年,杜郎口中学有410个学生参加中考,404个学生顺利升学,其中有287个学生报考了茌平县最好的茌平一中,考上了286个。在06年茌平一中高考成绩前十名的学生中就有四名是杜郎口中学的学生。

2.杜郎口中学办学思想和理念总括 一种理念、一种模式、五种精神

一种理念是要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一种模式是要认真理解,深刻领悟“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五种精神: 一是不甘落后,穷则思变的奋进精神; 二是敢于放手,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三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四是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敬业精神; 五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恒久精神。

3.杜郎口中学特色课堂模式

杜郎口中学在几年的不断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堂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就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好地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

在很多方面,我们学校与杜郎口的过去有很多相似之处。杜郎口中学今天的发展,是我我们值得深思的东西。杜郎口中学的同仁们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诠释了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更给我们树立了一座新课改的丰碑,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理念和经验,需要的也不是理论和口号,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参加学习考察的老师们都表示,回校后要认真总结这次考察活动,反思本校本班的管理情况,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作法,结合本校本班实际,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进程。

重点是在22日的杜郎口英语教师李华英的英语课堂,我早早的就到达了会场。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是ENTERTAINMENT.当看到参与的学生比较紧张,李老师就用两个故事引导学生 “十人围锅喝汤”和“英国青年的故事”引导学生要大胆自信,勇于创新,竞争超越,展示自我。YOU TRY A CAN FLY.并且让学生从舞台上下来,与听课教师握手,捶背。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彻底放松起来。在课堂上,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我们确凿不这样的效果呢?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在杜郎口中学的英语课堂上,能让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什么杜郎口中学英语老师能做到而我们的英语老师做不到呢?

在杜郎口中学的英语课堂上,他们所采用的小组互动和所实施的“让任务驱动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特别在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时,老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发给每个小组,明确任务,落实到人、组,而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展示。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每个学生自始至终感觉到自己既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主持者,甚至是小老师(练习都是学生自己讲解)。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干劲、很充实、更有成就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自然会兴趣浓厚的。

但我校的英语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不少学生因记不住、听不懂很快就会失去信心而导致厌学,我们的老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为这些越来越多的掉队者一个一个地补习。久而久之,到了初三就出现了大面积的英语盲(不少学生26个字母都拼写不出,头脑中没几个英语单词),老师用尽办法想把他们拉上来,他们自己却失去信心早就放弃了。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避免英语老师面对大面积的差生再次无奈,更为了尽可能提升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益,取杜郎口中学英语教学之长,舍我校英语教学之短,我想给学校领导及英语组提几点个人想法或建议:

1、组织全体英语老师认真观看、学习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取长补短,讨论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可行性、高效性教学模式。

2、在英语教学中,上新课时老师可多讲一点,因为作为语言,首先要学会说且听得懂学生才能运用,老师反复示范后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来相互操练英语口语和听力。老师尽可能设计多种形式的情境活动,营造英语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3、从初一开始养成习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每堂课设计适当的练习以纸条形式发给每个小组,每组的练习最好不同,题量以

一、两小题为佳,小组成员讨论完成后,以汇报的形式来汇总本堂课所学知识。并且定时检查全班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补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5分钟内完成)

4、上练习课时(包括每堂新课之后的练习讲解),老师尽可能少讲,我们可参考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大胆放手让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独立完成——﹥小组互查互教——﹥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情况(讲解本组练习,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并板书到黑板上)——﹥全体学生讨论——﹥学生讲解——﹥老师点评。

5、把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小组与班级模块管理相结合,从初一开始按好、中、差把学生平均分成固定小组,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可以以模块形式围坐且更换座位时小组整体移动。许多班级说是模块管理,实际上是以竖派排或每两横排为小组单位(主要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考核),并且每换一次座位,小组成员就有所不同,老师在教学中实施小组讨论和小组评价时时很不方便。当然好、中、差各组的成员可定期流动。

6、除了采用第2、3、4条中的办法让学生现学现卖,感受“我也能做老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外,建议每个班在墙上用漆画一个“小组学习综合评价表”(表中内容用剪纸粘贴以便更换,用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剪纸代表不同科目及不同等级)来激励各组相互竞争。

很快,观摩会转眼就结束了。累是累点,但是能有幸参加这样一次规格高、质量高、水平高的跨区域观摩活动,在这里真诚感谢领导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亲眼目睹了杜郎口中学教师的教学风采、现场感悟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看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课型、新教法,得到最新的教研成果和他们走向成功的宝贵经验,所以这次学习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感悟之一:以生为本,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学习。感悟之二:数学课堂注重学生方法的训练

感悟之三:大胆进行课堂改革,让“三三六”模式做为我们的课堂法宝。

感悟之四: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

上一篇:2018请好好善待自己句句暖心下一篇:顶撞上司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