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2023-01-22

第一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学校:李长明

姓名:李长明

性别:男

职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学校

电话:13885410092

邮编:550400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进入第七个年头,课堂教学逐步由培训、观摩、创新走向成熟,笔者曾几次参加“语文名师课堂实战教学的培训、观摩”活动。然2010年4月9日在贵阳参加的“‘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学习,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最深,笔者感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正逐步走向成熟,——教学理念,重在“有效”; 课堂实践,关注学生 “学”; 课堂艺术,关注“文本”探究„„ 关键词: 语文 名师经典 实战教学 观摩 有感

“‘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培训于2010年4月9日,在贵阳隆重举行,笔者有幸参加并聆听了全国教育专家的课堂教学和实战讲座,感到收获颇丰,现将愚悟总结二三。

感悟一:教学理念,重在“有效”。

中国语文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社会活动结晶,从古到今,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对中国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许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获得了不少治国的方略。说明中国语文教学历来就讲究“教学有效”,只不过古代教学的模式不是“班级授课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由“教师主导,学生背诵”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所以,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态度,有“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举一反三”的教学理念。今天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付国亮的“特色办学理念”,即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规律,创办充满活力的学校。特色办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不光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建立有效的教学观。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观,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㈠、改变传统的教材观。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依据,不是教学内容的所有。教学内容应该超越现有教材。教学要凸显的是“用教材来

1 教,而不是教教材”。 ㈡、改变过去单一的文本主题观。课文“文本”往往不止一个主题,教学者要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文章的主题,形成“文本”主题的多样性。如:莫泊桑的《项链》,美国教育确定的主题是“一次偶然事件,给主人公造成的尴尬”,法国教育的主题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国社会现实”,而中国教育的主题是“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个人享乐的追求”。从三个国家教育主题的不同,体现了教材主题的多样性。 ㈢、改变过去的“无效教学”为“有效教学”。教育专家付国亮介绍了无效教学的几种形式:泛化教学为无效教学。创新教学为有效教学;只重知识传授而不重学法引导为无效教学,既重知识传授又注意引导学生学法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㈣、改变过去只关注“教”为现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关注教师的“教”,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活动的主体是教师。而关注学生的“学”,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付总的“四个改变”,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在这次研讨会上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感悟二:课堂实践,关注学生 “学”。

不管是吕莉老师的“做学生心灵的导游”,还是王军老师的“青春语文” , 懂一菲老师的“诗意语文”;不管是马骉老师的“非得在语言上下功夫”,还是李卫东老师的“文本解读与教学答理”。他们的课堂教学实战都体现了一个教学理念,那就是关注学生的“学”。

吕莉老师利用激“趣”与激“活”,把学生引入课堂文本教学中,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流“喜、怒、哀、乐”,接近学生心灵,给学生树立“化难为易”的心理意识。她的实战教学《心声》一文有这方面的集中体现。例如:教师导入课文用“我要给大家引荐金阳中学八(1)班的同学„„我已经了解了同学们的心声”,老师用学生的好奇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老师用:⑴李京京的行为有些反常,谁来说说她的反常?⑵她为何要读这篇课文?⑶李京京与万卡有那些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整个教学引导过程紧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学”和“思”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有效课堂教学。

马骉老师的《第二次冒险》,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法国妇女救美国士兵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德国兵对法国兵做了什么?法国妇女对美国伞兵做

2 了什么?在这两个问题之下,教师将同学分组,讨论了三个细节性问题:①为何写法国妇女不漂亮?②法国妇女为何第二次收留美国伞兵?③为何写德国兵无须履行手术就杀掉了法国妇女的丈夫?最后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冒险,是谁在冒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难点突破用情感,探讨细节用情感,展示“人性”用情感。情感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王军老师的《敬畏自然》实战教学,先用歌星周杰伦导入:同学们有谁喜欢周杰伦的歌?待学生回答以后,展示有关青春名言警句(多媒体)让学生体会青春的力量。最后扣住两个环节进行教学:⒈用各种不同情感和语气朗读教师筛选的语段(多媒体展示)。⒉探讨“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态度,大自然一定会窃笑的。”中“窃笑”的含义,并谈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董一菲的《曲径通幽处——谈古诗词的比喻》实战讲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首首中国古诗词运用比喻的句子。并引导学生寻求诗词用喻之美,——美在幽静,美在含蓄,美在意蕴。董老师先由书法家王羲之的名言“艺术的美在于不道破一个字„„”谈起,引导学生分析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抒情方式好在哪里?《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在何处?为何用“水”作依托?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可谓“诗意绵绵”,古诗词中的“比喻”被阐释得“意蕴悠远,曲径通幽。”董老师的“诗意语文”力求给学生一个文学的世界,一个悲天怜人的情怀,一个理性的思索,一个最美的母语,一个善感的心,一个爱的信念,一个内儒外道的智慧人生。

感悟三:课堂艺术去雕饰,关注“文本”探究。

此次“赢在课堂”名师讲语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细节。细节是文章的亮点,细节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有句话叫“细节成就人生”,但我要说“细节让课堂变得有效”。没有细节,学生的“文本研读”不能尽善尽美,学生的情思不能至始至终,学生的学习思考不能飞跃深入。吕莉老师的《心声》抓住了李京京的行为有些反常,引导学生关注李京京的心声,了解普通学生想做好孩子的心声。马骉老师的《第二次冒险》课堂教学,抓住了“法国妇女为何第二次收留美国伞兵以及法国妇女长得不漂亮”的细节,探寻法国妇女的内心矛盾,理解法国妇女的艰难选择,深刻展示文章主题和主人公的“人性”

3 之美。王军老师的《敬畏自然》教学,紧紧抓住“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态度,大自然一定会窃笑的。”中“窃笑”一词的理解延伸开去,强化从各个角度不同语气细读文本,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充分体现了古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教学思想。董一菲的《曲径通幽处——谈古诗词的比喻》更是处处精选“字词”细节。如:(多媒体展示)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语》)王老师抓住“飘”、“ 矫”两字设问“这个比喻表现了他怎样的风采?”细节引发了学生的深思。李卫东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利用“句读”游戏,用语感停顿积累古诗文的文言词语,重点突破“怀民亦未寝„”的“亦”和“闲”字,探寻苏东坡心境、志趣和思想感情。

几位教育专家的“赢在课堂”实战教学和专题讲座,没有了往昔教师们课堂教学的精彩互动场面,好像少了许多课堂上的活跃声气,但却时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的课堂教学展示的是原滋原味的教学艺术,我想用“课堂去雕饰,重在关注学生的‘学’”来概括,应该是恰当的吧!

第二篇:观摩名师课堂有感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次有幸观摩了风华中学两位名师的四节语文课,作为教育战线上一名新兵的我,颇有感触,现将感想总结如下:

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文章的讲授,除了要做到不同体裁心中有数之外。还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有自己的独特创意。这次风华中学的两位名师为我们展示了四类不同体裁的课型:散文、诗歌、小说、古文,在这四节课中,两位教师针对文章体裁的不同,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尽管有时学生表现出不够活跃的一面,但两位老师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仍为我们呈现出十分清清晰的教学思路,如散文《匆匆》一课,采用了朗读感知之意——品读探究主旨——畅谈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月下独酌》采用了诗歌教学的四步法。同时,两位老师在确定了体裁教学思路外,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环节做了适当改动,确保了课的更实性和实在性。

二、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个或几个主问题,虽然现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应建立在有一定意义或一定价值的问题之上。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问题,学生的讨论才能有的放矢,“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课堂是不会有效果的。

三、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同时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去。初中阶段一般都是一个语文教师带3年,这就需要老师针对自己和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的将知识传统给学生,同时,要让课堂有效,不能好高骛远,要尽量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所得。例如:孙欣老师在《匆匆》一课教学中,就将初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排比,比喻,拟人,设问)贯穿到教学中,让学生无意间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巩固。于秋老师《塞翁失马》一课,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夯实字词,我认为这都用实际为我们诠释了有效的意义。

四、语文课堂应当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没有压力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这四节课中,两位老师十分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如:她们提问时总是说:“你能说出一个就可以”,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轻松之感。进而主动说,乐于说,同时老师的肯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两位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启示的同时,我们更应在课堂上锤炼自己,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第三篇:观摩名师课堂有感

坛镇小学

闫艳萍

3月22日,有幸前往太原参加了山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感谢学校领导给予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经历我倍感珍惜,在这短暂的一天半的学习时间里,虽有点累,但很充实。

会议开幕式上,尹中川会长明确指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小学教育是基础,并要求我们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两个基础”,确实,只有把小学教育这一基础打好,才能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常务理事杨淑萍作了近两年的学会工作报告,并提出几点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关注课程目标的落实是前提;关注教学问题的研究是核心;关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这也正是本次会议的主题和目标。

目睹了特级教师姚伟、朱乐平、苏振希的精彩课堂,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名师的教学艺术。感受到:讲好课是一种快乐,听好课是一种享受。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索,听名师讲课,就像在听前进的号角。他们点击的是孩子们的心灵,唤醒的是教师们对教育的激情。 观摩名师的课,从语言表达上让人感到师生之间很亲切、无距离,组织活动是那么地自然,环环紧扣,层次清楚,每项活动进行地是那么地稳,给足时间让学生有自己的经历、思考,特别关注学生间的生成,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识,教学中各位老师非常注意挖掘教材的深度、广度,突出数学的本质,引领学生进行深刻的教学思考。特别是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让人印象更加深刻,体现了一个“真”字,学生的思维真、活动真、表达真、交流真;也体现了一个“实”字,问题真实、交流真实。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来自于教师有效的引导。

三位教师的课,都注重了过程性目标的落实,而数学思想却正体现在过程性目标的落实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关键之一。数学思想的感悟,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来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注重过程性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更要注重过程性目标,也就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知识体系的框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蕴涵的思维形式和方式,朱老师课上,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请把你的意思,再向大家解释一下,„„这些话是听得最多的,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实际他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自己的思想,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思维习惯、倾听习惯、反思习惯、提问习惯等才能得到培养。 特别是特级教师朱乐平了老师的讲座“关注教育目标落实,加强教学问题研究”更似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九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其中“过程性目标重要,还是结果性目标重要?”我认为过程、结果并重,但过程更为重要。从三位教师的课中也可体现这一点,3节课,每一节课都用了近一个小时,给足了学生思考、表达的时间,并没有专门练习的环节,全部用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确,只要过程做细了,扎实了,结果自然会好。同时对比我们的教学,一节课上,既要有新知识的学习时间,又要有巩固练习的时间,相比之下,我们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是不是太少了?

另外,平时教学中,我们对于目标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到位,制定目标时随意性太大了,并没有根据本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这确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在以后教学中,制定目标时,不能盲目照搬,而应结合生的认知起点,本班实际制定,而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与教学环节相对应,一定要清楚这一条目标是由哪一个或几个环节来落实的,或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落实那条目标?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得到落实。

名师之所以能上出这样高品质的课,得益于平时的努力地努力、研究,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授课内容之所以能够如此丰富,得益于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成功页得益于勤于思考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正是这些造就了他们精彩的课堂。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借鉴名师的经验,要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我。

第四篇:“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课堂观摩有感

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学校:张

2010年5月15日,笔者有幸参加了由《人民教育》编辑部和贵州盛典佰堉教育培训主办的“第三届‘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活动特级教师、名师众多,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教育名师吴宗宪、徐长青、贲友林、张齐华、徐长青、王延安等。这是一次课堂经典、讲座精彩的培训学习。 会上,《人民教育》编辑部总编傅国亮做了热情洋溢讲话,他那满腔的热情,激情的演讲,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在座教师;来自全国的五位教育名师各上了一节精品示范课和讲座,他们那独特的教学艺术传递了经典的数学内涵,激情的实战讲座,阐释了现代数学的最新理念„„笔者聆听了,感受颇丰。

一、课堂实战是精彩的演绎

“退、退、退„„”徐长青老师演绎数学实战教学的开门红。徐老师“退中的数学”,只用一张纸,变换一个魔术,就把孩子们带进了他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思维随时被激活,把数学学习“法宝”——“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教给了学生,把数学教学与奇特的魔术艺术及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张齐华老师执教了一堂丰厚、灵动的“求平均数”,他使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创新出许多相关的生活数学问题,并逐一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得出最简洁、最实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教学,不但把数学与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猴子摘桃”情景创设法,引导学生进入一次次激情学习的热潮,他将直观的课件演示融入学生的数学练习过程,轻松愉快的完成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学;全国闻名的特级教师,著名数学教育名师贲友林也带来一节“找规律”的数学演示课,贲老师让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提出问题,从读书的过程中自己去解决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特级教师王延安的“猜猜是单数还是双数”,以“猜”、“想”、“看”激活学生探讨、思索、归纳、总结,创建了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

在他们的数学课堂,学生个个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热情。台上台下时时为他们引导学生出色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甚至是在学生发言时他们都会微微前倾身子,仔细聆听,仿佛学生才是他们的主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是被学生的精彩课堂演绎所深深吸引似的,成了学生诚实、灵动、富有激情的观众。

二、名师讲座是课堂教学的深化 观赏五位教师的课堂演绎,再聆听他们的精彩讲座,你会感到他们的课堂是在自己独具教育个性的理念下完成的,如果说课堂是精彩的实战演绎的话,那么,讲座就是课堂教学的理念提升,每一位教师都根据自己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套自己教学观,他们的教学观形成了新课程改革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育崭新局面。

他们课堂教学与教育理念的共同点是:语调极富磁力而不乏幽默,眼光布满热情与鼓励,言语评价内涵丰富而感亲切,对学生的称呼亲切和蔼(“孩子们”,“宝贝儿”等等)而温馨„„总之,老师门只要一开口说话,我就会被吸引,我就会沉醉,就会给我带来课后的思索。 纵观两天名师课,笔者感到教师的情景创设及对学生学法的引导,失去了往昔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形式,失去了庄重僵化的课堂环节,显示了灵活、自由而极富磁力的课堂学习实效,于简约中流出灵动的美,形成自成一家的教育艺术风格。教师们自然质朴的语言、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艺,张驰有度的课堂调控能力,让所有听课教师敬佩不已。 名师们的报告更是生动而耐人寻味,引领我们朝着课堂教学所蕴涵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度的理性思索。名师们课堂与讲座,真是一次“人课合一”的精神盛宴!

有这样的机会,走近名师,领略名师风采,聆听名师课堂。我的内心很激动,也很敬仰,感慨良多。

第五篇: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清镇市东门桥小学

付仁霞

2012年5月26日、27日,我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观摩学习。两天的研讨会里,分别观摩了张学伟、盛新凤、张祖庆三位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课和讲座。说实话,从教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次学习,让我开了眼界,终于直面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亲眼见识了他们驾驭教材的神韵和风采。确实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学到了不少经验。虽然那些经验学回来不见得就适应于我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我还是仔细地记录,用心地消化。

张老师上的课是《问刘十九》,他把诗和图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视觉去理解诗,能在课堂中很好的掌握诗的内容。他在《把语文教到学生手上》的专题讲座中通过列举我国古代的典故等方式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使我很好的掌握了如何把语文教到学生手上。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教学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用所学到的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争取做得更好。纵观名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如张学伟老师在执教《问刘十九》时,虽然课件只有6张幻灯片,但并没有影响课堂效果,整节课学生在不断地的思考解决问题,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没头脑和不高兴考试题下一篇:明日之子第二季免费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