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2024-04-09

观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观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观名师课堂体会

可慕小学颜翠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对于学生的许多行为是你始料未及的。如何恰到好处的处理这些突发状况成了考验教师的一道难题。对于这些突发状况有的我们可以通过书本得到启发,但更多的是要你的临场发挥。观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为我们开启了一道窗。

暑假,我观看了一系列的名师课堂视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体会。例如,在学习《秋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有关庄周的头像以及他的简介可以演示在多媒体投影仪上,让学生深入了解庄周,在了解作者后进行课文学习。而且多媒体可以有声有色的进行朗诵,将学生引入境界,使得学习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教师上课首先是引出话题,再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改变了以前严肃的氛围,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是学生的指导者,教师改变了他的主导地位,非全盘操纵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师---学生互动,学生---学生互动,但课堂合作交流时间较少,这里边教师的教态也是非常重要,教师的教态影响学生的视线,这里边的教师的教态都较为自如,但有些教师的声音过于低沉,不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平淡的上课很空泛,也很枯燥,所以教师上课激情是非常重要,教师要有激情的进行上课。通过听完这些老师的授课,发现不同老师有自己不同的授课方式,侧重点也有些差别。所以课后多媒体的运用是很必要。

总之,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小学生处于性格行为的塑造期,老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但教师如何把自己积极的因素传递给学生就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经验型教师通过长期与学生的接触,早就形成了自己与学生的相处之道。虽然每个人的教学风格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多观摩还是可以看出一点门道的。

篇2:观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魏凤华

前几天我到石家庄参加了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聆听了江苏的薛法根、北京的武琼、浙江的虞大明三位名师的讲座和他们执教的四节语文课,我们感受颇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虞大明老师,虞老师讲了两节语文课,一节是五年级的《祖父的园子》,一节是四年级的《父亲的菜园》,这两篇都是略读课文,虞老师还有一个有关略读课文教学的讲座——《略读教学——让孩子擅读、好读》。通过对虞老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对讲座的学习,我领略到虞老师这堂课的精妙所在,对略读课文教学也有了更深更高一个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我就结合《祖父的园子》一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多次浏览 渗透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虞老师在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推荐给他们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多遍读,反复浏览。课堂中精心设计了三次浏览。第一次浏览,让学生紧扣课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第一遍浏览,想到什么词了,就可以写在课题的旁边。第二次浏览,让学生把刚刚提练的词语变成问题,如“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生机勃勃的园子?”等等,并强调将这些词语变回问题,并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就能使学习更深入。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第二遍浏览,找到相应的句子,把这个词语写在了这个句子的旁边,进行交流。第三次浏览,又让学生带着“为什么是自由快乐的”这个问题,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想想萧红在园子里干了哪些事情?又以“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哪件事?”来引领学生精读重点部分。看似简略的三遍读,实则一遍比一遍深刻。那么整堂课正如虞老师自己说的那样,“让学生学习略读与浏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是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逻辑起点。”而在此基础上重点部分采用精读,真正实现了略读课文的简约但不简单,教师教的简,但学生学的丰。整堂课上,教师引领学生用笔阅读——随时圈画,随时批注,让学生用笔记录阅读探究的成果,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无痕引领,渗透写法

整堂课,虞老师在写法的渗透上是“无痕”的。如“为什么说铲地这件事情写得最具体?”,当学生说到(1)写了对话。老师马上引导,在平时写作中如果想写具体,可以加入人物的对话。这样的指导写作十分简单、有效。(2)写得比较多,用了好几个自然段。老师顺势引导,平时写作中多写几个自然段,你的文章一定会具体。(3)抓住了祖父的神态。老师马上引导到理解祖父的几个“笑”上去,同时强调写写人物的神态可以把事情写得很具体。虞老师就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中作者把事例写具体的方法,并告诉学生在今后习作中进行运用;再如学生交流到“愿意”在文中重复运用时,虞老师就拿出了自己的一段写景的文字与文中段落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照中获得启示:同样的事物用不同的写法就会体现不同的特点,表达了不同的写作目的。

三、两处设计最为巧妙

1、这节课结尾的设计

课的结尾虞老师播放了罗大佑的《童年》,在孩子们轻轻哼唱歌曲后,虞老师将自己的多个童年趣事的下水文片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老师自身的童年趣事通过文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时候,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一件件趣事中感受到了老师童年的快乐,在欢乐的笑声中自然也调动起了自己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触发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住童年的永恒的想法。最后屏幕上出现:“聪明的,你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留下永恒呢?”这样的资源开发非常巧妙。

2、拓展延伸上

虞老师在拓展延伸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虞老师说到:萧红的童年时快乐的、自由的,所以她写下了《呼兰河传》,当学生说到《呼兰河传》里一定写下了萧红的快乐自由的生活时,虞老师出示了茅盾先生的评价这本书是“一串凄惋的歌谣”?太让人震撼了!为什么呢?愿意解开谜团吗?自己去读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老师这样的设计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阅读这部作品的欲望与期待。

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过死、过窄,其实对于小学生我觉得我们不必挖得有多深,不必学得有多深,我们应让孩子读得广一些、远一些,应让孩子们懂得一篇文章学习的结束,应是孩子另一个崭新阅读活动的开始。

篇3:语文课堂的总体观

一、明确全面性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 有目的, 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尊重学生,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二、体现交际性教学原则

语言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独立地进行各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交际性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是新教材编写的出发点。不可否认,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 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语言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对同一个词汇, 对同一个称呼, 对同一个手势, 对同一句话, 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 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 学习效果就越好。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 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的注意力是短暂的, 一般来说他们的兴奋 (兴趣) 也不会持续很久。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使学生的自尊得到满足。

三、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 如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电脑等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为我们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使用, 能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之中, 全方位地感受故事情节的刺激, 产生需要运用语文的激情。

电化教具生动、形象, 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参与到语文实践中来。变化的情景, 多方位的语言刺激和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提高了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节省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 应尽可能考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转变教师角色, 确立教学身份

民族的振兴靠教育, 教育的振兴靠教师。教师任重而道远。毋庸置疑, 在新课程的推行中, 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 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 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

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设疑提问法。

设疑与提问是语文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 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 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 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 集中学习注意力, 又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其思维能力, 同时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 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以说, 语文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

2. 竞赛法。

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在进行模仿性游戏操作时, 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佳模仿者和最佳模仿搭档;在练习礼貌用语时, 设计抢答题和必答题;在巩固新授内容时, 设计各种擂台赛;在单元复习时, 设计各种活动, 评出最佳表现奖。比赛性游戏既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 角色表演法。

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 让学生表演, 把讲台变成舞台, 学生是演员, 教师是导演, 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 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 做到声情结合, 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

篇4:观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学生言语交际中存在一些认识或心理上的问题。一是有的学生善言语而不善倾听。大多数学生特别乐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自我表现欲强,但是往往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缺乏基本的礼貌教养。二是有的学生善倾听不善于交流、表达。这些学生天生胆子小,不乐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习惯于当听众、观众,不乐意与同学合作、分享,更不敢向教师质疑,提出不同意见。三是有的学生善于评价不正确的地方,却不善于鼓励、激励同伴。这些学生的评价往往直说缺点,忽视优点,不善于肯定和激励,评价比较单纯。四是有的学生善于评价别人,却不善于评价自己。这些学生往往只看到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如此等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本人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现代言语交际观,要把课堂视作现代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世界公民意识,具体目标有以下五个方面。

平等的对话观。苏教版12册《孔子游春》中讲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携弟子数人至泗水河边,围而畅谈水之德性、水之志向……完毕,又在颜回的古琴声中载歌载舞,兴尽而归。多么生动的教育场景,民主的对话、思想的交锋、心灵的相通,至真至善至美。在对话互动过程中,大家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谁可以独揽发言大权,让他人闭口不言,这是交流机会的均等;没有谁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任何人,人人可以不认同并保留自己的想法,这是思想的自由。要实现机会的均等、言论的自由课堂就必须给予学生“四项权利”:人人都有互相交流、各抒己见的发言权利;人人都有补充、修正他人意见的评价权利;人人都有向同学、老师质疑甚至批判的权利;人人都有出错、认错、纠错,自我反思与自我矫正的权利。课堂还要向三类学生倾斜,即向平时胆小言语少的学生倾斜,向稳重怕说错的学生倾斜,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倾斜。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民主自由和生命成长的课堂。

适切的仪容观。“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礼记·仲尼燕居》),真正有道德的人,无论所行何事都合乎礼。适切的课堂礼仪能够使课堂人际关系融洽,人际交往顺畅,信息的传递通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友情。作为发言者要“练胆子”,练就不慌不忙、沉着表述的心态;要“练举止”,包括交际时适切的目光、姿势、情态等肢体语言,均要自然大方,没有搔头摸耳、手捏衣角等不良动作神情。作为倾听者要学会倾听,静下心来,目视发言者,把要点记在心里,尊重发言者劳动。懂得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必备的基本礼仪素养。认真听,才能作出准确的应答。同学发言你讲话,那是不尊重;没听清楚就发表意见,那是鲁莽;没听完就打断别人的话,那是不礼貌;至于答非所问,甚至“牛头不对马嘴”那更是一种浅薄。教师也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指名学生发言不要用手指指戳戳;聆听学生发言也要目光专注,或凝视学生,或侧耳倾听,或用笔记录。表情动作不夸张也不做样,仪表得体适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关爱,从中获取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积极的合作观。所谓积极的合作观就是指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合作学习之中,甘于承担重任,善于挑战困难,乐于帮助同学,勤于勉励同学,课堂人际关系融洽、和谐,课堂学习积极、有效。苏教版12册《学会合作》中写道:“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对于成功是多么重要。小学生在言语交际中往往只顾自己表现和表达,不习惯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合作性学习,共同完成一个团体目标。如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某项作业,让学生自己推荐好小组的领袖,组织主持活动,设立分目标,然后合理分工,科学分配任务,各自量力而行。组内异构,组间同质;组内互助,组间竞争;优势互补,殊途同归,最终共同完成一个人独学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收获合作的成功与愉悦。合作如果成为一种自觉习惯和内在动力,它就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养成。

公正的评价观。所谓公正的评价观就是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课堂交际言行,一分为二,不是一味认同、肯定,也不是绝对地批判和否定。公正的评价既肯定优点、亮点,又指出缺陷和不足,能够让发言者知错就改,心服口服;让评价者自己看到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自己,逐步自我完善。小学生课堂评价往往比较单纯,要么都说好话,要么都说不是,而且习惯先说缺点,然后才想到说优点。这些做法均是需要矫正的,需要教师长期引导和点拨,特别是当同学的表现确实难以发现什么可以肯定之处时,教师要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学生的优点或闪光点,巧妙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可以表扬的地方,组织好语言有条不紊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赏识和激励发言者大胆发言,从而共同提高口头评价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关注发言时的仪表仪容等细节,从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去考虑评价的内容,这样的话就能做到评价具体、真实,全面、可信。

共赢的分享观。“如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那我们相互交换,每个人便有了两种思想。”摘取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桂冠的华人科学家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他让全世界分享了高效传输信息带来的便利,无数事实说明,提倡互享共赢的精神在今天是多么重要。学生如果能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快乐分享给全班师生,就能带动大家共享学习的成果和快乐,得到共赢。分享是一种乐于奉献的美德,它拒绝自私;分享是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它追求共赢;分享可以打开交际的大门,它倡导融合。当然,这种分享最理想的境界是“互通有无”“人皆分之”“人皆享之”,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思想的共鸣和精神的共振。因此,言语交际中教师要竭力鼓励学生乐意传授和释放,乐意聆听和接受,乐意吸纳和转化,乐意互摄和交融,乐意分享和赏识,在“和而不同”中追求达到共进双赢。

总之,课堂言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尊重、平等、合作、赏识、互动、对话、交融、共赢等现代公民必备的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它是提升现代公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学生的言语交际做到“五观端正”,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知识、信息发展时代,具有高尚道德素养的社会好公民、世界好公民。

篇5:名师教育教学观学习心得体会

一、爱岗敬业,奉献教育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

二、树高尚道德,做崇高教师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心得体会《名师教育教学观学习心得体会》。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力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篇6:学习《名师教育学观》心得体会

学习《名师教育(学)观》心得体会

转变观念 还教育以精彩 ――学习《名师教育(学)观》心得体会 3月26日,我们全校教师参加了阳城县名师的《教育教学观宣讲》活动,无论是校长还是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他们都思维独特、观点鲜明。赵淑萍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深入思考什么才是属于教师的幸福,它是辛勤的汗水和点滴的积累换来的。 我班学生情况和她刚接手的班级如出一辙,底子薄,情况差,每天看着教室乱糟糟的一片,我常常大发雷霆,但收效甚微。我班的马驰原在坐的各位并不陌生,只要是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感到头疼,我也不例外。这位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爱说话,只要老师不在他的身边看着,他就一个字都不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上课、上课该干什么?作业要按时完成等等。对他我是软硬兼施,但毫无效果。通知家长到校,家长流露出无奈的神色。我让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可能家长害怕我因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再次通知他,发展为,现在我成了给家长布置作业,家长替孩子写作业。我对他真的想过要放弃。但听完名师的做法后,我沉思,王江社老师把“好孩子守则”变为“王宇飞的优点”,使孩子不断进步,变得优秀。我为什么不能也变一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使马驰原同学也来个转变呢?方法永远比努力重要,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我转变对孩子的看法,努力去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其实,这个学生本质并不坏,他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因害怕老师的批评而说谎,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我为何不以此为突破口寻找出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呢?从名师身上,我找到了方向,我将耐心地和他交谈,打开他心灵的门窗,帮助他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像名师一样关爱他,我相信师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有了师爱,马驰原同学会慢慢变好的.。我班学生在各方面都有差距,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我对他们仍然有信心,有怀揣理想赶路的勇气。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以前我总认为是学生的原因,现在我认为是自己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自己的语言较为贫乏,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的兴趣。本次学习,真正启迪了我的思维。也让我产生了对教育目标和理想的探寻,我要努力做到: 1.以赵淑萍老师为榜样,从细管理学生。文明礼仪从不说一句脏话做起,学习习惯从按时完成作业做起,生活习惯从佩戴红领巾做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要时时事事以身作则,身先垂范,要求学生7:30到校,我绝不7:31到,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我首先要做到。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2.像王江社老师一样善于反思。方向错了,止步就是进步,方法错了,住手就是弥补。我们每天都会碰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我要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发现教学实践中的火花。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出现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遇到了一个挫折,又是怎么挺过来的?这样就会获得一手资料,便于指导今后日常的教育教学。 3.宣讲的6位名师,都是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他们为什么能创如此佳绩呢?除了责任心、爱心,他们还有很渊博的知识,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让自己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完善,教学艺术进一步提高,以便在教学中厚积薄发,应用自如,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让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活泼,从而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7:观语文素养大赛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观语文素养大赛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观语文素养大赛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正文:观语文素养大赛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昨天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全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光盘。我们观看的是刘燕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再见了亲人》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了能更好的学习领悟参赛教师的教学功夫,我特意在网上查找了有关比赛的一些资料,了解到本次教学展示为阅读课堂教学,不含习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选自现行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赛前1天抽签选定课文篇目,每节课30分钟,每班30人小班授课。占总成绩60%。・・ 据说学生是当堂拿到课文,所以并没有时间预习,教师在30分钟内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书写生字词,归纳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还要讲出自己的特色是很有难度的。这时我便理解刘燕老师为什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将导入简化,一目了然,没有过于花哨的导入语了。听这堂课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几点:一、教学法,举一反三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就是通过这些例子,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自己拿着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堂课,就是从这个高度着眼,注重了学法的传授。教师将第一段课文当作“例子”,采用“扶”的方法,通过讲读,使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分清层次,领会感情。接下来刘老师让学生用刚才学到的阅读方法继续学习文章。二、重朗读,领会感情《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歌颂中朝人民友谊的`抒情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读的训练。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抓住课文中心,领会思想感情。如果说这堂课教师指导朗读还不到位的话我想是与30分钟的时间限制有关吧,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三、精评价,促进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的使用语言评价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只有“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就显得贫乏,久而久之,学生听了就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我觉得刘老师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就比较准确、具体有激励性。如:“你懂得这么多,我真佩服你!”“你的表述很有逻辑性,表达能力很强!”“换上关爱这个词好些了”(我觉得这里还应该继续引导学生找到最准确的词语)等等。

篇8:大学体育创新课堂教学观

关键词:体育,创新,课堂教学观

1 关于创新与教学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指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在掌握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学科方法和手段,产生出某种具有独特性、新颖性,且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创新是针对守旧而言的,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全盘摒弃。创新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对实际动作方式的改变,更包括对思想观念的更新。创新的特点在于其“新颖性”和“独特性”,帕内斯(1976年)认为,“创造力的本质是新颖和对思维、事实、观念等产生合理的联想”。可见创新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是智力的一种高级表现。

创新不仅是企业、科技界的任务,也是学校的任务。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也需要进行创新,这里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大学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与接受教育相对而言的,是一种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特点在于:(1)创新教育要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主要任务 ,而不能仅仅定位在培养少数几个“小发明家”上。(2)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不是脱离课堂教学的单纯的创造技能训练。(3)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主要表现在勤于思考、善于质疑、长于动手、敢于创新等方面。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首先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创新,具体在大学体育教学创新上来讲,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从课程教材改革到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2)要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的转变;(3)要鼓励自己的学生对教学提出意见,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允许探索中的错误;(4)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促进大学体育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

体育学科的知识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基本结构,动作的组成部分、动作要领、方法的表述及其运用;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方法、手段与学生将来运用到终身锻炼上达到完美的融合,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和人文素质形成创新能力。对于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来说,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老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自觉掌握所学体育项目的要领、方法、手段是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在现实的大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不能单独组织上课和开展体育活动,许多教师在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对学生的自主组织重视不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体会、学会动作的创新和设计热情不高,有时甚至采取随便学生学不学的态度所代替,这不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此外,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上,由于学生对体育项目认知方式存在着差异,教师如果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跟着你转,只能使一部分使用教师教法的学生受益,不利于教育的公平性和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体育教师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2 体育创新课堂教学观

针对我国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首先改革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体育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体现,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挥”的弊端,树立创新的体育课堂教学观。

2 . 1 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

我国许多著名体育学者曾对中美两个教育大国的体育教育思想和方法 、手段等作 过比较,他们认为:(1)中国体育 教育按部 就班,严谨认真,而美国体育教育则是渗透式的;(2)中国体育教育着重演绎,美国体育教育着重归纳;(3)中国体育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知识和抽象思维,美国则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4)中国的体育教育传统要求学生谦虚谨慎,而美国体育教育则鼓励学生向最了不起的权威挑战。这两种体育教育方式各有长处,如果把发达国家体育教学的成功经验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相结合,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形成结合我国体育教学状况的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将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飞跃。

综合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应包含如下:(1)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语弘扬学生主体;(2)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归纳式、渗透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强调在学生亲自动脑、动手进行课堂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体育项目的理解和认识。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严密性的演绎式的特点相结合;(3)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认知方式的差异,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因材施教,共同提高的目的;(4)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5)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态度和精神,而不仅仅以掌握体育知识为目的;(6)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培养重新能力。

2 . 2 创新课堂教学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2.2.1 重视学法的研究 ,把弘扬学习性教学思想的新教学方法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

在体育项目讲解和提问方面,体育教师必须事先研究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预备基础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差异,找出其与所学体育知识结构的切合点。在上课时采用提问和引导,灵活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启迪思维。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从而受益,达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的目的。

2.2.2 在体育课堂教学示范和展示中 ,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寻求体育规律

体育是一门自然学科,通过运动,人们能够了解身体运动的变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讲解与示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讲解与示范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加讲解与示范的目的性、趣味性、参与性和表演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讲解与示范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2.2.3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 ,互动式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惟一信息源的状况,能使学生获得比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更为丰富的直观信息。利用多媒体,学生能主动选择、处理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以深化对所学动作的理解和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上一篇:水价排污费调整养猪成本如何得到保障下一篇:《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解读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