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2024-05-03

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精选4篇)

篇1: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怀着对人文教育的敬仰,5月20日我们一行三余人满怀期待充满愉悦地来到年轻、美丽、极富特色的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参加全国第七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四天的学习虽然短暂,却是全新的生活和体验。以前整天忙碌于工作、上课、批作业、和学生谈心、迎接各种检查、完成各种任务,这些都让人身心疲惫,名家人文论坛为我褪去身心的浮躁,静心聆听大师箴言、专心观摩名师讲堂,让我回归本真、潜心研修、受益匪浅,充分感受到人文教育的巨大魅力。

这次论坛内容丰富,围绕着“人文”的主题从学校建设理念到课程内容建构,从教育的内涵和根本到班主任工作的细节与情感的投入交流,从课程过程设计的精心到人文与知识融合的巧妙,从老师思想的深度到教的`艺术,从学生学习的目标到学的科学、明确,从课堂结构的精妙到课程过程的浑然一体与自然生成,一切的一切,看的到,听的到,感受的到,体会的到,却无法说道。大道之妙,存乎其心,大道之道,用乎其心。

陶继新老师的报告静水深流,如沐清风如临其境。李虹霞老师、王菘舟老师的课直击心灵叩问人性,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自己不掩饰不盲从,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审视站在社会的高度去评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小小的语文课堂包蕴着的却是万千气象。杜希福老师的课引导着学生从大我走向小我,关注于人所以为人的根本和源泉……

每每翻着自己的学习笔记,心情都难以平静,这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对教育的感悟,是自己新旧教育思想的碰撞,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升华。我以后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感悟,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名”师。

篇2: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全国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 李亚琼

2013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作为从事体育教学的我有幸参加了在泉城济南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学)”,观摩了名师的精彩课堂,聆听了专家的精彩报告,目睹了名师的教学风采,感受着专家的独特魅力。短短的几天学习时间让我领略了大师名家们深厚的底蕴,感受着他们的博学和睿智,让我痛快淋漓地品尝到了一场精神和智慧的盛宴,接受了一次理念和思想的洗礼,让我从体育学科的纵向看教学到开阔眼界的横向看教育,也让我作为教学管理者真正感受到了人文教育的魅力。这次济南之行将成为我不断积淀厚重的教书育人素养的精彩之旅。

本次高端论坛真可谓名家相约、大师云集,有福建师大博导孙绍振教授、青岛名校即墨市28中李志刚校长、齐鲁名师刘建宇老师、用论语打造精神特区的张斌利、做生活美学家的老咪等教育名家为与会老师做了精彩的报告;韩军、余映潮、孙鸿、飞程翔、王岱、王君等当代教育名师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课堂。大师们的娓娓道来,或语言犀利、或风趣幽默、或逻辑严密、或理论丰厚,或实践超强,虽然他们观点不同,性情各异,但是他们都是那么坦坦荡荡,挥洒自如,各领风骚,各具特色!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带着这份厚重的人文关怀,让我们感悟名师灵动的课堂:

韩军老师对《雷雨》文本解读透彻深刻,对文中姓氏姓名的解读独具匠心,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周”,周而复始,周,即是周朴园,又是命运锁链,剧中所有人无一不在锁链中;“萍”,无根飘零,命不由己,即是鲁侍萍,又是命运锁链中无根的浮萍,真乃大师的视角,大师的思想。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课的教学中,韩军老师以作者艾青的身份导入深情诵读,荡气回肠,声情并茂,读到动情处,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饱含深情地朗读着,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缓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无不把握得恰到好处。全诗读完,全场唏嘘一片,热泪盈眶,掌声雷动。韩老师对文字深挖细品,他强调“文字素养,是回归语文教育‘文字’之本”,“化意为字,是回归语文教育‘生活’之本”。韩军老师课堂效率很高,主要得益于他的教学思想,研讨两三,然后直奔语言学习,关注言语学习,因为他认为“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永不过时,围绕文字进行激烈辩论形成波澜的语文课,才是最精彩的语文课。”后来知道语文界一直对韩军老师持褒贬不一的态度,但我每每细品他的课,从中都会得到很多新的启示。

王岱老师执教的《项链》,导入提问“生活中你摔倒后第一反应是什么?”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紧扣文本,设置两个非常有高度的问题,给人的感觉是凌空而下。问题一: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丢项链前的马蒂尔德,还是丢项链之后的玛蒂尔德?问题二: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一说,你能理解玛蒂尔德吗?这样的提问直击人性,尖锐深刻,非深思不能做答,而学生的回答又是非大师无法驾驭的。同情也好,讽刺也罢,都是同一个玛蒂尔德。我们身上就有着玛蒂尔德的影子,何苦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苛责别人?当王老师总结:“哪个男生不想在女生面前耍耍酷?哪个人又不想买件假耐克穿在身上。”时,我为王老师敏锐锋利的洞察力暗暗叫绝,王老师总结说,作者莫泊桑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我倒更觉得,只有具备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才能读懂作者的悲天悯人!在王老师的《项链》这条美丽清澈的小河面前,我照见了自己的影子。王岱老师用一节课让我如此沉静的审视自己,反思自我,可见王岱老师有着高人一等的心胸,见解。

王君老师两节经典课《散步》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让我没想到的是《散步》的作者莫怀戚竟然是王君老师的大学老师。所以王君老师的导入是从对莫怀戚的印象开始:以为的风流名士,实则不拘小节。这个不拘小节甚至有些乡村气息的学者却有一大批崇拜者,每到他的公开课,就有好多学生连夜排队占座,场面蔚为壮观。这样的教学资源独一无二,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一个人的作品会是怎样的,他与家人散步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条根本原则是适合学生的需要。这些新颖独特的资源的背后是教师丰厚的阅历、博大的情怀、细腻的情思。

王君老师的《散步》从在黑板上板书“我们在田野散步”几个字简笔画式的布局开始,画面感极强。随后是一段师生合作,表演式配乐诵读课文,学生们很快入情入境。学生们也很快概括出四个人物的形象:母慈,子孝,媳贤,孙慧。并板书在黑板上“我们在田野散步”的“我们”两个字周围,构图极为巧妙。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概括归纳的时候,王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立足文中的关键字词,深入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所理解到的情感。四个人物中刻画最少的是妻子,要分析这个人物有一定难度,王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我说:“走大路”;儿子说:“小路,小路有意思”,妻子说:“„„”,这个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仔细品味“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由此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田野”,引导学生朗读描写田野的语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咚咕咚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回到文章的结束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问学生:“这幅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命、责任”,“今天这节课让你想到了生命中的什么?”意犹未尽的一堂课。“慢慢地,稳稳地”这本来就应该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在这堂课上我看见了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态度,也深切的感受到了陶继新老师说的:“学习,绝对不是心力交瘁的一场又一场的苦役,而应当成为生命个体探索未知、生成思想与智慧的快乐之旅。”

最后,由衷的感谢局领导英明的决策,给我们这些非语文学科的老师们这样一次感受丰厚文化底蕴的机会,而此次学习之旅更是给我带来了许多心灵的震撼,让我认识到无论什么学科,一个精彩的课堂,都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让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希望今后不会被繁琐的工作、世俗的压力所吞噬,变差距为动力。路漫漫,邂逅人文教育,吾将终身求索!

篇3: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贾志敏老师执教的《卖鱼的人》,让我看到了原汁原味的语文课。我非常敬仰贾老师,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听他的课,这次在济南,总算如愿了。贾志敏老师今年已经74岁了,他往台上一站,他的精气神就让人心生敬意。特别是课堂上的那份激情,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真正的和学生们融入了一体。在他的课堂上没有耀眼的课件,却处处闪烁着文字之美。文字在他的课堂上活了,如流水般缓缓地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贾老师上课的特点是先指导孩子读书,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的指导,直到孩子们读得真的有感情了、正确流利了才罢休。并且在这堂课上明显地看出了孩子的变化。读好了再指导孩子抓关键字,感悟人物性格。有重点的教给孩子语文知识,读书方法。不是整篇地分析课文。另外,贾老的课堂上,写话训练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

从他的语文课堂上,我似乎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教会孩子读书,教给他们语文知识,培养孩子说和写的能力,整体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不要去分析课文,学会利用教材,选择要教的内容,找好切入口,努力使语文课堂专业化。

篇4:学习第六届名家人文高端论坛感言

10月24日到27日,我有幸到青岛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参加了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这次高端论坛由著名作家陶继新主持,来自全国各地1200余名领导、教师参加了论坛。

在这里名家高端论坛与名师课堂交替进行。我们临朐采取的是与会代表分两批接力参会的方式,我被安排在第二批,25号下午到达会场,只参加了后两天的会议。幸亏有一位大关初中的老师把会议的过程全程录了像,幸亏我当时带了笔记本,所以能及时地把前一天半的名家报告与名师课堂考录下来。这个考录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返回临朐的整个路途中,以至于有老师开玩笑说下车后要收取“考务费”。而本在头午就已经结束了的会议也的我们返程的车上延伸着,直到到临朐车站才解散,真的,我们都太激动了,根本都还沉浸在刚刚结束的陶继新老师主讲的《〈学记〉解读》里,沉浸在魏书生的演讲《种好自己的心田》里。

好东西需要慢慢品味。正如阅读经典名著,常读常新。北京大学教授赵玲玲、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程翔、深圳明德实验中学校长程红兵、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刘金玉、河北省语文学科名师信金焕等,他们高深精到的人文大论、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让我们如沐春风、如览云海。我不仅学得了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而且获得了沁心润脾的人文理念和思想。我觉得我这次黄岛之行收获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学到了平时根本不能企及的高深的做人的智慧。原本以为牺牲了这个周末我会很累,没想到让名人给洗了脑后感受到的是全身心的轻松!这当然更多的是得益于魏书生老师的报告《种好自己的心田》。

听魏书生的报告,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领略到了他的魅力,有着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佛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我了解了他的人生态度,松、静、匀、乐,让我们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思想及对于一堂课的见解更让我们有了许多借鉴之处。他认为,一堂课,教师纯讲课不超过20分钟,发言不少于10人,处理突发时间不超20秒,学生做课堂总结,课间活动不离开学生„„尤其是,上完课你得反思,这堂课学生学的快乐吗?我想如今的教学都只注重学生学会了什么,备课上更关心的是重难点的解决是否有效,至于学生学得快乐不快乐,很少有人关注。魏老师的提醒让我们再一次记起,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

魏老师在报告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我就是把简单的东西守住,不折腾,不懈怠。做老师就这么点破事,折腾啥!细细品味他做老师做局长的成功秘诀,就是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折腾,一心一意种好自己的心田。

不折腾,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作为一个市的教育局长,位高权重,能坚守住这点却多么难。他说做局长的尽量不要干涉下属的工作,折腾些什么新概念、新名词,他说那些所谓的创新啊,无非就是把本来明明白白的事情说糊涂了,然后重说。做领导的不折腾才能还给下属一颗宁静的心,让他们平心静气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工作、尽责、助人”这些分内的事做好就行,其他的什么也别折腾。魏老师的做法看上去是无为,其实却是无不为。这大概就是大智慧吧。

我呢,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能做到“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折腾,一心一意种好自己的心田”吗?要求学生读经典,自己却静不下心投入其中;面对着外界的诱惑,我更做不到淡泊名利。女儿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她和

她的表姐在谈论那些优秀生具有怎样的学习潜质,我插了一句: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能守住自己宁静的心,不为外界干扰,他们不会追求时髦的打扮,也不会追逐什么明星。没想到外甥女瞪了我一眼:你能吗?扪心自问,我不能。我只得掩饰自己的尴尬:所以我们的一生才如此的碌碌无为,所以我们才希望你们这一代超过我们啊!没想到他们俩竟然异口同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的教育只得宣布失败。

即使是在教学中,我做到不折腾了吗?我把学生的课堂真正放给学生了吗?学生读书的时候,学生思考的时候,学生探讨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都是恨不得将自己的眼睛变成360度的监控器,全方位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吗?不是时时事事的在叮嘱他们、指导着他们,唯恐他们漏掉一个知识点吗?学生们的心中都有一棵知识的种子,我们所做的就是帮他们浇水、捉虫,让他们的那些健康的种子发芽成长再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寻找各种机会拔苗助长。

魏老师在报告中还反复强调,做个快乐的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一个人心态平和固然是身体健康的前提,坚持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魏老师自己教了三十多年学,始终陪学生一起跑操,也带动着全校甚至全市的老师坚持跑操。他总是说利用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帐还能算不过来吗?看魏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身材笔直,精神矍铄,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始终站在讲坛上,一说起他对体育的重视,说起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他就禁不住的原地跑起来,跑呀跑呀,俨然是一个热血澎湃的年轻人,让会场上的听众们也跃跃欲试,我也觉得自己似乎年轻了许多。

真的,年轻其实就是一种心态。我也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他这种年轻的心态。

最后,让我们记住魏书生老师的话: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

上一篇:公司长效机制下一篇:到某某监狱参加警示教育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