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信息技术《制作封面和封底》学案

2024-04-16

初一信息技术《制作封面和封底》学案(通用5篇)

篇1:初一信息技术《制作封面和封底》学案

初一信息技术《制作封面和封底》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字体、色彩、图形和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

学习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

1、情景设计

师:PPT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

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

生:……

2、导入新课

三大要素:文字、图像、色彩.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封面背景制作

(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自我,演示封面背景制作,老师鼓励,给予评价。

(3)教师演示绘制自选图形椭圆,修饰图形(填充颜色、旋转和翻转、叠放次序)

(4)学生观摩后,实践练习课后简单习题。

(四)设计步骤小结

1、构思

考虑几种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或将几个方案中的优点加以综合。

2、定稿

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臵。

3、制作

图形的设色或制作,运用学过的各种绘画技法(自选图形的修饰等)。

(五)课程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程总结

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很好的完成了

篇2:初一信息技术《制作封面和封底》学案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去逛书店或者购买图书的时候,能看到很多装帧精美的图书封面,假如你看到了下面两本图书的封面,根据你的第一印象,你更容易被哪本书吸引呢?(学生回答)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精美、有特色的图书封面往往更能吸引我们阅读的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封面作品,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一本书或者杂志的封面和封底通常包括哪些组成元素呢?(展示图片)

(展示课本封面封底图)这张封面图片大家熟悉吗?对,是我们课本的封面和封底,我们就以它为参考,看看封面、封底是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封面:有书名、作者、出版社、背景、图片、装饰图案等等。封底:有背景、图片、条形码、设计者、定价等等。2.新课讲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进了美丽的绍兴,制作了精美的绍兴攻略(绍兴一日游)的目录。看了这么多装帧美妙的封面图片,你们来开动脑筋想想看,如果现在让你来设计一个绍兴游玩手册的封面,你能不能利用我们所学内容,设计出这样的一个作品呢?怎么设计呢?(学生回答)

这个设计过程有三部曲:第一步,对封面构图进行构思,设计草稿,比如可以加入我们已经学会的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等等。第二步,根据我们的构思设计收集素材,比如背景啊、插入的图片等等。第三步,充分利用图文混排的设计效果,制作出个性鲜明、能吸引读者的封面作品。

当然,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书名标题文字要突出,插入的图片要与内容相符,宣传语句要简洁等。3.操作讲解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位学生设计的作文选的封面作品,一起帮他修改修改。背景:格式—背景----填充效果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封面设计的法宝: 法宝一:绘制自选图形

绘制矩形自选图形,给自选图形填充双色渐变色。

如何制作圆形图片呢?绘制圆形自选图形,并给自选图形填充图片。改变图片的叠放次序。法宝二:文字大变身

利用艺术字、文本框、项目符合和编号美化排版文字 法宝三:个性化的组合图形(五叶草)

我们在上周综合课上同学们用纸制作了精美的四叶草,今天我们就利用自选图形来绘制五叶草。

绘制心形自选图形,设置好填充颜色、透明度和线条颜色,复制四次,把它们旋转。

如何精确图形旋转的角度呢? 360°除以5,依次将心形图案旋转72°,144°,216°,288°。

如何调整图形的旋转角度呢?选中图形——右击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在尺寸和旋转中设置角度。

通过旋转和移动,调整位置和大小,并组合起来,形成一朵五叶草。注意:微小移动 按住上下左右键和ctrl键。组合按住ctrl键或者shift键,用鼠标依次选中图形,右击选择组合。

(师):作品完成之后,你能不能了评价一下这个封面作品呢?我们在评价的时候标准是什么呢?

评价标准:符合主题 要素完整 色彩协调 布局合理 个性创新 4.操作练习

在每个同学的桌面上有魅力绍兴封面制作的文件夹,里面有封面制作word文档、背景、四张插图、一个帮助提示以及完成好之后的效果图,你们参考效果图完成这个封面设计。学生操作。

篇3:初一信息技术《制作封面和封底》学案

对于导学案的定义有很多种, “导学案就是教案”或是“导学案是教案的代替品”, 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导学案是指能够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一份学习资料。导学案不仅仅是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 它具有很强的设计性, 如导学案的内容如何设计使之更利于学生学习, 体现了导学案实质上应该是一种方案。[1]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怎样能使它成为一门学习者喜爱, 并吸引学习者主动去探究的学科, 是值得探寻的问题。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 透视导学案教学的优势, 是设计符合学科特色导学案的基础性工作。

(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学习资料单一

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是依靠学校发放的一本教材。没有其它的练习册, 即没有太多辅助学习的材料, 并且由于学习资源更新比较快, 仅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 教师需要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给予学生一些新的学习资料, 这些都可以通过导学案呈现出来。

2.学科课时较少

据相关研究表明, 一般在初中二年级以上, 每个班级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课时较少, 影响了教师实施教学的连贯性, 学生对上次课知识点的记忆不是十分清晰。而如果在导学案的引领下, 那么, 再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进行上节课知识点的回顾, 引导学生思考, 进行有效的学习。

3.学科受重视度低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大多数地区还不是中考考试科目, 学生与家长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一门承担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 是迫切地要求教师逐渐重视起来的课程。因此,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有责任去不断地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二) 学习者的特点

1.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被列入中考科目, 学生投入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精力较少, 上完一次课之后, 学生课下很少进行自主复习与练习。这样的学习是不牢固的, 并且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又会发现缺少有效的复习资料, 无从入手, 复习效率较低, 又很难抓住重点。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整理导学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完成每一份导学案, 那它们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

2.自学能力较差, 竞争意识强

在课堂上, 学生往往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关注, 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电脑里的其它东西, 总是想争取自由玩电脑的时间, 而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敷衍了事。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他们有着很强的竞争意识。如果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中, 呈现出有引导性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查找书本或是网上搜索, 那他们是非常愿意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的, 而不是一味地在听教师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

3.导学案教学的优势

导学案实施多年来, 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信心,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提高学业成绩。从教学内容结构上讲, 明确知识结构, 脉络清晰;从学习方法上讲, 重在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2]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导学案的内容设计

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学习者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表现出的特征和导学案教学的优势这些因素, 教师可以尝试导学案教学这种新的教学策略。导学案的使用或许会给信息技术这样一门特殊的学科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导学案的内容设计对它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导学案教学中, 新授课的教学程序一般是明确任务;自主探究, 尝试解疑;组内合作, 互助提高;精讲点拨, 归纳总结;当堂达标, 迁移训练;完成任务, 课堂小结。[3]

(一) 知识框架

1.目的

一般的导学案第一部分都是会直接明了地陈列出本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然而, 学生通常不会注意到这部分, 反而是为了应付教师, 直接完成后面的习题, 这时候, 学生的学习就会遇到困难, 导致学习上的退缩。笔者设计的导学案的第一部分, 它的作用主要是创设情境, 分析导出任务。任务的设计需要具有层次性, 同时, 关注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习。运用流程图把本节课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和先前学过的知识联结起来, 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并且这个知识框架是以一个具体的操作案例为支撑,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2.策略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素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可以利用自己熟练掌握的思维导图软件或Word里的流程图把知识点呈现出来, 而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陈列, 这样会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3.导学案内容

导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后, 首先创设情境, 结合实际的案例, 告知学生本节课将要完成的任务。以Flash课程中“形变动画”为例, 首先让学生了解到这节课要完成“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过程 (如图1) 。引导学生思考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做哪些工作。这样学生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一起来思考, 达到了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此时, 导学案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路, 沿着教师给出的框架进行学习任务的分析。

4.注意事项

导学案主要应用在课上, 注意不要把导学案设计成题案, 完全都是知识的检测与练习是不合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在课前, 认真分析学情和教材, 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的课程导学案。

(二) 基础检测

1.目的

这部分内容设计, 着重于测验学生对新课中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以及与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是否能够联结起来使用。

2.策略

如前所述, 初中学生有非常强的竞争意识。如果教师简单地把这些知识点在书本上给学生画下, 他们未必愿意主动去记忆, 如果教师把这些知识以题的形式呈现在导学案当中, 让他们自主完成, 无论是通过课本查找, 还是通过网络查询, 都会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并且能够快速地记住这些知识。题的内容必须囊括本节的新知识点以及必要的先前学过的知识点。题的形式可以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 最好不要有论述题, 论述题会让学生感到有困难, 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导学案内容

下图2是导学案的基础检测部分的内容。

4.注意事项

这部分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宜, 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不要出现学生通过查找课本也无法得到答案的难题。因为导学案是在课堂上使用, 这部分内容自然也是在课上完成, 又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 教师在这部分仅呈现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先前知识的题目即可。如果想检查学生的近期学习情况, 可以在复习课上进行精心的设计。

(三) 问题解决

1.目的

第三部分, 主要是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达到知识的共享。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独自完成一个作品是有难度的。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操作性强,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一个步骤发生错误, 会影响到后面步骤的完成, 动画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通过小组协作学习, 互通有无, 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2.策略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 时常难以完整地记住教师讲解的每一个步骤, 而如果把学生分为小组, 让他们共同讨论, 分享知识, 就会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进而提高完成作品的效率。同时, 也避免了以往有些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而有些学生却被困在那里, 看到其他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自己就会感到挫败感, 这样的教学结果是教师不想看到的。因此, 这部分的学习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细心地观察和考核, 把学生进行异质分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3.导学案内容

导学案的问题解决部分的内容如图3。

4.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个任务是与前面第一部分教师分析本节课内容所引用的例子是同一个。因为一节课只有40分钟,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熟练地记住动画的制作原理, 去完成一个新的作品是有难度的。本着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即是模仿的教学观念, 要求学生能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前面讲解的例子即可。

(四) 创新设计

1.目的

在强调教育平等的前提下,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个班级中, 都会有特别擅长某一学科的学生, 这一部分的设计将会有利于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的发展。这个任务的设计是基于本节课知识点, 并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 意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策略

内容的设计着重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 需要囊括本节课所学习的动画类型和之前学习过的动画类型。活动进行的时机是在第三部分的协作学习之后, 有能力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堂上剩余的时间完成动画设计, 如课堂时间不充裕, 可以课后完成。即这部分的内容不做硬性要求, 依据学生能力来完成。

3.导学案内容

导学案的创新设计部分的内容如图4所示。

4.注意事项

虽然这部分内容不是面向所有学生的, 但教师对题目的设计也必须用心考虑, 既能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情况,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对积极学习的学生必须给予充足的指导, 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协助学习。

(五) 评价

1.目的

由于学习者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程度都不高, 往往把它看作一门副科课程来对待, 这大大影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同时, 也不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念的发展。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快速发展, 必须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程度, 对学科负责、对学生负责。因此, 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起到学习契约的作用。

2.策略

在三方共同监督的同时, 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笔者添加了学习者评价, 是想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时刻跟踪。自我评价的同时重视组内互评, 用以敦促小组协作学习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家长对学生的监督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近况。教师可在其中看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进而调整教学的步调。

3.导学案内容

导学案的评价部分的内容如图5所示。

三、结束语

经过以上对导学案五大部分内容的设计与分析, 可以收获到信息技术导学案的一些优势。运用导学案教学可以达到边学习边检测的目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导学案与其它学科导学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它的内容非常少, 没有大篇幅的练习题, 这是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 它的内容精简, 趣味性强, 形式多样, 并且是最新的;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或是复习。

目前, 导学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 但在教学改革的一些试点院校已经被尝试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并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当中。因此, 信息技术学科导学案在今后的应用定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占正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2, (10) :30-31.

[2]石世刚.“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 (05) :15-16.

[3]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04) :66-69.

篇4:初一信息技术《制作封面和封底》学案

1.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育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潜力,能够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

3.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都明确提出了生物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通过用信息技术“做”科学,学生进行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

二、基于信息技术与生物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综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带领学生走入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或者课题直接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2.展示学案,提出学习目标

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索之前,利用学案展示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探究过程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3.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

生物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一般会涉及多个知识点,通常采取分段进行的教学方式。学生结合学案的导学提纲,首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学生自己找出认知上的重点、难点,然后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达成学习目标,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展示做准备。

4.教师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协助解决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最重要,需要引导学生突破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点拨,点拨要适时到位,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到目标。

5.师生共同进行解决、评价、拓展

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在本环节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在同组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分析和演练。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学生全体发展。教师可以运用网络环境中的素材和资源,为学生创设可以运用所学方法的有关情景,引导学生向有关方面拓展延伸,从而迁移并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本模式的主要特点

1.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图文音像并茂的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界面,为学生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而创造了有利条件。

2.利用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3.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图、文、声、像、视频、动画等,可以把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现实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更新、建构、创造新知识。

4.利用学案导学能“减负”不“减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的要求,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与这个要求相适应的好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案导学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这就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5.学案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利用网络来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问题,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篇5:初一信息技术《制作封面和封底》学案

制作电子报刊封面和封底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处理,我在教学中把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充当整合知识的平台,因为它有很多强大的编辑功能,可以把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当成技术积累和素材积累,当然要进行分裂教学,凭几课书、几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可能将所有的技巧都涵盖进来,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体会。鉴于此,第1课《制作电子报刊封面和封底》以制作电子报刊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将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功能综合在本节课教学中,这也是引用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理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PowerPoint软件掌握得尚浅,缺乏系统性的历练。虽然小学阶段对PowerPoint软件的学习有所涉及,但是使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编排电子报刊,充分展示一个主题思想,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讲授与技术指导。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采用经典范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关注社会焦点、热点或是学生身边的问题为着眼点,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展开教学。

(四)技术准备

组建局域网的计算机房能共享资源外接Internet,最好学生每人一机。机房配备用来存储学生作品和素材的服务器,所有计算机安装有office 2003办公软件、Flash动画及图片处理等应用软件。

二、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制作电子报刊封面和封底》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设计、制作电子报刊的一般流程,能够应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一份完整的电子报刊。

会灵活应用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素材与资源(以便更好地烘托主题),并能够将搜集的资源进行文件分类存放与管理。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体味合作互助的乐趣与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辱观念,充分体验制作中的成就感。

5.制作电子报刊的方法讲授

在学生掌握了PowerPoint基本操作后,采用范例教学法,再次展示经典电子报刊,介绍电子报刊的要素及特点,以及版面设计、编辑及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注意各个版面风格的统一。要求学生以范例为蓝本,利用综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习模仿完成封面、封底、在实践中摸索、体验。

7.编辑和修饰版面

综合运用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为电子报刊的框架添砖加瓦,对各个版面进行设计。一个完整的版面往往由很多文字和图片组成,应该注意文字与图片的相互联系,恰当地运用图片、文本框、图文框、表格等操作技巧,安排好它们的位置,做到界限分明、层次清楚。能够根据主题的不同特点,创造优美的形式,形成特定的风格,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也是学生不同个性的张显过程。

五、课程设计反思

1.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根据这学期的教学内容及任务安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本学科知识的筛选进行了综合的处理与应用,有效地达成了系统性的学习和单元知识整合的教学目标。

2.体现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在教学活动中,以“电子报刊”的制作展开教学,明确学习任务,规划学习进度,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从自拟主题、自由获取网络资源、系统的加工素材到自由创作,无一不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开发性。

3.体现评价多元化

学生能够从教学中体验成功的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从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等多方面获得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利用“多元智能的启示”充分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和自由,渗透多元化评价能够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进取心,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协作分享,从而为逐步培养“学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经典表白整人句子下一篇:现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