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

2022-09-12

1 引言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不仅指教科书, 还指由其它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整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生态系统, 整合的内涵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以及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从而实现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的相互融合, 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 将信息技术融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实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在实践中, 怎样的整合才算有效, 如何才能实质性促进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发展等等, 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整合过程中, 面对困难和问题时, 需要反思、实践、再反思和再实践, 因此可以运用反思性教学方法统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

2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的反思”与“反思的教学”二者有机的统一, 是反思性文化在教学领域里的反映, 是教学主体进一步自觉的象征。通过反思, “提出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是其灵魂, 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是培养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进行反思, 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反思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教学诊断法、交流对话法、案例研究法、观摩分析法等。

3 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3.1 反思性教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 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 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2 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

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 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

3.3 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 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全面发展学生, 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 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 培养成为学者型教师。没有教师不断地学会教学, 学生的学会学习很难保证。在课程教学中, 学会充分利用优秀教学资源, 包括教学笔记、优秀教案、教学辅助材料等, 让教师取长补短, 在比较中, 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 是提升课程整体教学水平, 扩充教学知识量, 开阔思路的必要保证。

4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在完成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教与学过程中, 我校开展了“在反思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长”反思性教学校本教研主题活动, 取得了明显成效。

4.1 以反思性教学活动为载体, 更新教师观念

有的老师曾经认为, 用了电脑, 用了CAI, 或者上了网就认为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了整合。在教研活动中, 经过不断讨论和反思大家逐步明白了不能光从形式上看问题, 不是说用了电脑或者用了CAI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能只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的改革, 最终应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4.2 以反思性教学活动为锲机, 明确对教师的要求及操作步骤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三反思”, 一是活动前反思, 反思用什么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二是活动中反思, 反思怎么用信息技术, 如何整合, 会产生哪些效果;三是活动后反思, 所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是否有效, 如何改进。

反思性教学操作步骤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践 (记录:录象、笔记) 、课后讨论 (主题发言、写反思笔记) 、自己总结改进 (目标、内容、方法) 、再实践、集体讨论及反思与评价、最后形成课例。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 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在反思性教学引领下, 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在突出教材重点与学科特点的基础上, 重视发掘整合的“联系点”, 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有机“嵌入”, 促进了学生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的提高,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3 以反思性教学研究为抓手,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针对传统教学手段可能存在的困难, 我们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从生理、心理、教育角度进行教学, 如何安排合适的教与学过程使之与学生的需要和好奇心吻合, 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 尤其是视觉和听觉,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利用或自主开发CAI课件进行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反思性教学研究。经过充分讨论和反思, 形成了共识:

(1) 教师备课时, 先备课本, 再备课件, 根据自己备课情况而选择性使用配套课件。明确信息技术应服务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

(2) 在教学中配套课件的有效使用, 要兼顾到班级的差异,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全部使用还是部分使用或者干脆不用。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必要的, 但也要清楚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 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服务于教学, 而不能喧宾夺主, 冲淡教学内容这一主题。

5 结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应用的核心, 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它是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重点, 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不仅仅是使用教学课件, 更主要的是改进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 面临着许多问题,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反思, 不断提出问题, 再探讨研究, 最后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反思性教学, 才能合理使用教学课件、改进教学手段, 也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做到有效整合。因此可以说运用反思性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根本保证, 反思性教学统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 提出了运用反思性教学方法统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阐述了其有效性, 并介绍了运用过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反思性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雅琴.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与意义[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6) .

[2] 黄宇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l) .

[3] 邹效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效率和节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61) .

[4] 菅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象及反思[J].教育技术研究, 2005 (3) .

上一篇:浅谈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现状及推进建议下一篇: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