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2024-04-18

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精选13篇)

篇1: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主题活动:制作电子小报

技能目标: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键盘指法;会熟练地用文字处理软件写作文,并初步学会复制、粘贴、图片插入、排版等简单操作;会上国际互连网查找、下载资料,进行图文编辑;初步学会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会做电子小报。

课程目标:通过人教版课文《一株紫丁香》和上海版课文《爸爸的老师》等课文的学习,加之教师节的悄悄临近,通过本次《快乐节日》的电子小报的制作,让学生理解教师、走近教师节,了解尊师的方法,培养尊师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扩大学生知识面。案例说明:WORD电子小报文稿是一个WORD文稿编辑的综合文稿,它有图片有文本,牵涉到文字处理、图片插入、复制粘贴、排版及简单的图片处理。是一个信息量比较大、内容相对丰富的WORD文稿样式。每一期电子小报都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围绕主题有很多自定的小栏目,每个小栏目有相关内容。

案例介绍(过程):

一、制作准备

1、再读《一株紫丁香》和《爸爸的老师》,体会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对老师的尊敬,培养尊师情感。

2、供资源:学生网上阅读搜索自己所需的资料:教师节的由来、教师节的庆祝方法、教师节的图片等等。

3、建立“老师,您好”文件夹,下载教师节相关图片及文本资料,备用。

4、自己写一段庆祝教师节的祝福语,诗歌散文都行,备用。

5、自由组合,分好合作小组。

二、制作活动:

1、技术讲解

①文字的输入和简单排版;

②美术字的插入与运用,小报的主标题要求用美术字,注意大小适度;

③图片的插入,注意图片的大小、方位。

④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2、分工制作。互相帮助。

三、分享交流

四、作品展示

篇2: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教学反思

2012年4月19日上午第四节课,我给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上了一节信息技术的公开课,课题名称是《夸夸我家乡—制作电子相册》,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怎么样在制作电子相册之前进行流程规划、使用ACDSee软件的图片编辑功能制作电子相册的封面和封底和使用ACDSee软件的幻灯片功能制作电子相册的这样一些主要内容。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趣激趣法、教学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对于课上效果我做了如下反思:

制作电子相册软件ACDSee软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部分涉及到实际应用,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要想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及作品的制作技巧,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要想完成活动目标,不仅需要教师详细介绍软件的特点,还要注意学生的理解情况。

令人可喜的是,无论是照片的添加、文字说明的添加、转场特效的设置,还是视频文件的生成等知识点,在学生作品中都得到了一一的落实和体现。需要强调的是,类似于此类作品,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并不是少数,它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说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只要做到教学思想缜密、教学设计巧妙、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但是,在第一阶段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电子相册的封面和封底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根据教师的演示操作来完成自己的作品,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能够完成,原因之一是因为微机室电脑配置低的缘故,教师端控制时没能够全部控制所有的学生电脑,故而教师在演示操作时,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看到教师的演示操作;原因之二是大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主要是男生,有些女生反应就不快,动手能力就更差。

第二阶段学生动手操作时,我先采用自学为主的方法来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动性,但是这一效果还行,但许多学生都没时间做完,原因还是动手慢,读书不精准,当然我自身的责任也是最大的,首先我在讲述完具体操作细节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所以我直接删减了让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作品的环节,故而学生上完这节课之后感觉上我是讲的很完整,很详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这一点我在以后的微机课上我定会注意,尽量让自己讲的时间短一点,让学生动手的时间多点。

在教学问题反馈中,没能让同学们在自己动手操作时发现的问题扩大化让全班同学都来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没能发掘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在学生作品自评环节上,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作品。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从中寻找到更好更适合我们这学生的教学手段来适应时代教学的脚步。

教 师:张 岩

篇3: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当今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微观层面来看,信息技术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宏观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实力也造成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如今,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成为对信息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2000年10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发,使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我国中小学掀起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潮。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发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系统地规划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要求教师对教材作出正确、全面、系统的分析。教材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而教师的主观经验对教材分析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也会使教材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教材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1]在众多的教材分析法中,目标矩阵法不仅能够提高教材分析的结构化和有序化,而且其简洁、方便的特点也便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解和掌握。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及发展和研究现状

1.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信息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也是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操作性和应用性:操作性是信息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技能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上机操作实践来实现,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才能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掌握程度。同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要求教师多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使学生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利用信息技术也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工具性和整合性:首先,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信息。学生必须掌握和应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处理现代社会的信息。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其次,信息技术涉及了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众多的基础和边缘学科,信息技术在促进其它学科发展的同时,本身也是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的多学科性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整合性。

(3)趣味性和发展性:信息技术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特点,课堂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等方式利用计算机收集或制作文本、图形、图像、音视频等各种素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包罗万象,没有固定的上课模式和死板的资料,课堂教学灵活程度较高。[2]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此外,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和制约。信息科学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信息科学基本原理的相对稳定是信息技术课程能在稳定中得到发展的保障和前提条件。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推动了信息科学的发展。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教育教学软、硬件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必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特点。

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和研究现状

从课程的地位来说,虽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在近几年中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但大部分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始终将信息技术当作“非主流”的边缘性学科,对其重视不够。从教学设备来说,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城乡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许多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可用的微机室。此外,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作为该门课程的兼职老师。

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各环节连接不紧密,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学术链条,大多数选题依赖经验和观察,缺乏系统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的学术导向。[3]

2目标矩阵及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例分析

2.1目标矩阵原理

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很多,所谓教学目标分析,就是按照认知理论原理和知识领域中各教学目标(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分解出教学目标及各级子目标,直至最低一级子目标(预备知识),理清各级教学子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顺序。[4]

ISM法 (InterpretiveStructuralModelingMethod)是Warfield将图论用于研究社会系统中复杂要素间关联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5]目标矩阵的方法与ISM法具有相同的原理。ISM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有向图模型和布尔矩阵,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帮助,最终将系统构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从而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6]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分析系统的要素选择是否合理,还可以分析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系统总体的影响等问题。与ISM法相比,目标矩阵法避免了许多复杂的计算,仅以一些简单的操作就能达到ISM法的效果,所以目标矩阵方法在学校教学中不仅应用广泛而且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目标矩阵的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制定教学目标

卡片制作,是利用Word进行文字、图片处理的一项综合应用各项学习技能的学习活动内容。该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G)是:了解卡片的各种形式,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对一张卡片进行简单的美术效果设计,通过自主设计创作,提高学生对卡片的创作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作为达到教学目标的行为目标是:能够运用文本框、艺术字,完成一张卡片的设计工作。

卡片制作的前提知识是学习者能在网上搜索、欣赏精美图片,并掌握了如何在卡片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并掌握Word使用基本方法。

通过分析,得出学习“卡片制作”课题的前提知识和各类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前提知识:

R1:能在Word中插入背景图片和艺术字及掌握Word一些基本操作。

R2:能在Internet上进行搜索、欣赏精美图片。

R3:了解卡片的组成元素(文字、图片)及卡片的各种基本形式。

R4:能分别出暖色调和冷色调的不同。

第二步:决定具有形成关系的直接低级目标

通过分析不仅可以给出指定教学目标的低级目标,而且也可以给出各目标间的直接形成关系,即各目标的直接低级目标。以这种方法求得“卡片制作”课题中各目标的直接低级目标,如表2所示。

第三步:目标矩阵

目标矩阵是基于直接低级目标(表2)作出的。将各种水平的低级目标在横轴与纵轴上进行排列,排列的顺序没有特殊要求。

以位于横轴上的目标为高级目标,若位于纵轴上的某一目标是横轴上某一目标的直接低级目标,则在二者交点的位置处置1,例如,位于横轴上的低级目标1是以R1作为直接低级目标的,因此在这两个目标的交点位置处置1。依次法,对应于横轴上的各个高级目标,按照表1给出的直接低级目标,分别在相应的交点位置处置1,由此可得到图1这样的目标矩阵(I)。

第四步:按目标水平分类

根据目标的水平不同,可对目标进行分类。目标分类可通过对目标矩阵的一定操作而得到。这种操作可按从低向高的方向进行。

首先观察目标矩阵(I)的横轴,对应于R1、R2、R3、R4等4个低级目标所在的列均无“1”出现,这表示R1~R4这些低级目标不存在直接低级目标,所以,它们是目标层次结构中的底层。实际上这些目标是作为课题学习的前提知识,因此,它们作为目标体系的底层是容易理解的。位于底层的低级目标是一种水平最低的低级目标,根据实际的目标分类情况,我们称之为第10类目标。

观察目标矩阵的纵轴,将第10类目标R1~R4所在行上的“1”全部置为空白,由此构成图2这样的目标矩阵(Ⅱ)。观察图4横轴上各低位目标所在的列,除第10类目标R1~R4对应的列外,目标1、目标7和目标8所在的列全部为空白(不存在“1”)。这类目标被列为第9类目标(参阅表3)。

如此下去,可得到低级目标按不同水平分类表,如表3所示。

基于上述的实际分类情况,各级目标的水平随分类号的数值增加而下降,第一类目标为给定的教学目标,是目标体系中级别最高的教学目标。

第五步:形成关系图

根据目标的水平,将同一水平的目标排在同一水平线上,第10类低级目标位于最底层,第一类目标位于最高层,并将各级间的形成关系以箭头表示,由此得到图3的形成关系图。

通过形成关系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对教学目标造成直接影响的低级目标为3和9,即学生能对给定的卡片进行分析,并能合理设计卡片的版面和合理运用色彩。前者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对卡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后者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卡片的自主设计创作能力。

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能够在Internet上进行精美卡片的搜索,多欣赏一些精美的图片(即低级目标R2),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要达到合理设计版面并合理运用色彩这一目标就要对卡片各要素位置及颜色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调整。从形成关系图3至上而下来看,整个教学目标系统大致是一个逐步细化的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3结束语

篇4: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中图分类号】G633.67

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指南中,对电子板报的界定是“运用文字、绘画、图形图像等素材和相应的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纸、电子期刊或电子墙报作品。内容应反映班级或校园生活,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适当的图片、视频或动画;主要内容应为原创。通过网上下载或其他渠道搜集、经作者加工整理的内容,不属于原创范畴。”本文主要对辽宁省近几年电子板报作品的选题进行归类总结,并提出选题的注意事项。

相对电脑制作活动中的其他项目,电子报刊只针对小学组设置,因此对技术性要求不高,一般采用Word或者PowerPoint软件即可完成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电子板报。近两年也出现了很多专门制作电子杂志的软件,例如ZMaker、iebook、PocoMaker等。这些软件操作简单,只需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模板选择、版式设定、添加文字和图片等即可完成。但由于模板等的限制,利用这些软件制作出的作品千篇一律,没有特点。相对而言,还是使用传统工具制作出的作品比较受欢迎。

题材是吸引读者的首要一环,也是决定能否继续深入浏览的关键。所以选题历来是决定一个作品成败的重要要素。纵观近几年辽宁省上报的作品,选题基本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班級(校园)文化

这类作品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创作起来相对得心应手,数量占了作品总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一般是学生利用自己所在班级(校园)的人和事作为素材进行创作。例如讲述班级(校园)里发生的有趣的、感人的小故事,记录一次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描写一位喜欢的同学或者老师等内容。体现了学生热爱班级和集体的思想感情。2015年辽宁省上报的这类作品包括《快乐校园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缤纷校园》、《快乐的七班》等。

2、社会热点

这类作品要求学生对社会和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敏锐力和洞察力,要求学生知识广泛、学识渊博。以小学生独有的视角记录或者评述当前的热点话题或时事焦点,并论述自己在新环境下的新收获新感受。此类作品体现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热衷公益事业等成熟的一面。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此类作品包括《纪念抗日胜利七十周年专刊》、《雾霾专期》、《冰桶挑战》、《植树节》等。

3、科普知识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作品发现,学生越来越偏爱科学知识方面的选题,例如验证一个理论,探讨一个论证,记录一个实验过程等。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小科学家”的精神。此类选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这类选题包括《健康生活》、《新能源》、《探索小报》等。

4、情感世界

不要小看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他们很乐于把内心中难以言说的情感以电子板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小到对亲人朋友的爱,大到对世界、对人类的爱等。较早创作的作品包括对饥饿、贫穷的控诉,对和平、友好的歌颂等。近几年出现的《伟大的母爱》、《世界看我我看世界》、《学会感恩》等都是很优秀的作品。此类作品往往由较高年级的学生创作,他们的世界观日趋成熟,可以将内心的情感世界描绘出来。

电子板报的选题日趋广泛和成熟,涌现出了一批批的优秀作品,他们代表着“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生的思想变化过程和成长历程。当然,并不是说他们创作的作品是完美的,选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关注:

1、选题应阳光积极

小学生应该呈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一面,面对困难不气馁,面对挑战敢于上。因此,创作出的作品要积极阳光。而如果要表现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则要尽量以诙谐调侃的方式呈现。

2、选题切记大而空

选题要以小见大,从微小方面切入。许多作品内容华而不实,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就是因为选题太大无从把握,想面面俱到最终却全盘尽失。建议从宏观主题的一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写清楚这个点就可以。

3、选题要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篇5: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小學信息技術《制作電子小報》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欣賞制作精美の電子小報作品,觀察藝術字和圖片の使用,掌握美化電子小報の方法;

2、通過觀察出示の小報作品,幫助學生找出電子小報の制作要素及版面設計の特色。

3、通過制作電子小報,幫助學生掌握Word文檔中藝術字、插入圖片、文字邊框和底紋、圖文混排等常用操作の設置。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評與互評提升學生作品の質量,並培養學生の創新意識。

2、通過學生小組分角色の合作探究,培養學生の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作品の制作與評價,培養學生の審美情趣;

2、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感受到共同學習の樂趣並激發學生の團結互助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美觀の圖文混排。

教學難點:利用綜合知識制作出完整の作品。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任務

大家好!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幾份電子作品(課件出示幾件設計精美の電子小報和用Word文檔排好版の幾份文字材料),請大家認真欣賞,說說哪個更具吸引力?(生答)這幾篇圖文並茂の作品就是電子小報,是利用我們熟悉の文本加工軟件WORD制作出來Ainy晴

Ainy晴

の,大家已經學習了用Word制作文檔の方法,想不想嘗試自己動手也來制作一份精美の小報?有沒有信心做好?(板書:制作電子小報)

2、探究方法,完成任務 a.討論分析,認識小報

1、要制作出精美の小報我們就要了解小報都由哪些部分組成。(結合出示の小報,明確電子小報制作の要素:報名、刊號、出版單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插圖等。)

2、同學們觀察小報,小組討論一下,這麼精美の小報都是應用了Word中の哪些技術手段實現の?討論好了可以發言。(分析和交流小報中知識點の應用:藝術字,文字邊框和底紋,插入圖片,圖文混排,分欄。)

3、我們再來觀察小報の版面,誰能說說小報在版面設計上都有哪些特色?(提示學生歸納出版面設計特色)(1)、整體版面布局;(2)、文字、圖片、色彩の搭配;(3)、形式與內容の和諧統一。

b.介紹小組合作學習任務

大家對電子小報已經有了清楚の了解,接下來就請開始你們の創作之旅吧。老師為大家准了5個創作主題,同學們可以從老師提供の這5個主題(1、海底世界;

2、保護地球;

3、我們可愛の班級;

4、中國名勝遊;

5、動物世界—奇妙の色彩)中任選一個主題,也可自己確定創作の主題,並圍繞該主題綜合運用Wordの基本知識和操作,設計、制作一份小報。相應主題の文字材料和圖片材料到我の電腦/D/電子小報素材庫中查找。

c.小組分工,確定主題

現在就請各小組討論研究確定主題,並明確分工,選出組長、繪圖師、文字整理員、圖片整理員,並根據主題在紙上設計小報版面,完成文字和圖片材料の收集及整理。(指導小組分工,在不同の環節,每個小組成員都要承擔一定の任務,都要結合自身特點,發揮各自の優勢)Ainy晴

Ainy晴

d.小組協作,完成作品

設計好小報の小組可以根據設計好の版面上機完成作品。(老師巡視學生の制作情況,對有困難の學生給予適當の輔導。)e.自我評價,修改作品

請各小組成員在完成作品後對自己の表現及作品展開自評,並根據小組の自評意見修改作品。(對於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強以及綜合能力強の同學,指導他進一步の擴展內容。留意各小組の完成情況,在心中挑出不同層次の作品。)

四、成果展示,交流情感

大家都完成了作品,那哪個小組想把你の成果展示給大家欣賞呢?現在就請各小組派一名同學代表全組展示作品,並作簡要の介紹,其他同學認真欣賞,並依據Word小報作品評價表給出中肯の評價,我們同共來評選出最優秀の作品。(實現相互交流、學習の目の。)

五、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同學們都能根據小報の制作要素去設計制作小報,在使用藝術字和圖片時能做到與版面の整體布局諧調統一,色彩搭配也很和諧。做の非常好。各小組根據同學提出の意見課後對自己の作品進行修改,讓我們の作品更完善。

六、板書

制作電子小報報名、刊號

電子小報制作要素: 單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插圖、藝術字、文字邊框和底紋

技術手段の應用:插入圖片、圖文混排、分欄、整體版面布局

版面設計特色:圖片、色彩の搭配、形式與內容の和諧統一

篇6: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先让学生明确这次学习的主题与任务,其次在加上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导入,于是,同学们有了激情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再分步骤来讲述一些制作所涉及到的技巧,而且每次讲授完后就让同学们自己在电脑上操作。

现代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技术被快速地应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能力已成为未来社会中人的一项基本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强调信息技术的“知识面”,更应该强调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创造精神。这对于老师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就尤其显得重要了。当今社会需要有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学阶段开展也是配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孩子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准备。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不断地变化,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能以较浓的兴趣掌握好知识点并加以应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情景创设和精讲多练是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作为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现在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如果教学内容只是一些陈腔滥调的话,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语,让学生真正想学。我在教学设计中,以社会热点——上海世博会为切入点。首先,我问同学们:“今年5月1日在上海中国的上海有一场盛会正式开始了,你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纷纷回答是上海的世博会。看来我们的同学还是比较关注社会大事的。然后我提出“你想为世博会做些什么?”的时候,我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打算就好,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选择有利的结合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就显得不突兀,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更容易地使学生接受。接下来展示一份同学制作的电子板报,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惊喜的表情。同学们看后,发出阵阵赞叹声。运用激励机制,展示同龄人的作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然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份电子板报,提问“电子报刊一般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呢?”这个问题只有部分同学回答正确,我应该改一改问题的提问方式或者内容,或者是出示一些答案让学生选择回答,可能效果会更好。毕竟对于电子报刊,同学们一开始的时候还不是很了解。我换个方式去做,效果可能会更好。虽然这个小小的失误并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这种失误还是要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避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新课的成功,导入的情景设计时很重要的。导入既要新颖又要能完美地切入新课程的学习,更要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打从心底里有学习的欲望。我觉得这样的导入或情景创设才是成功的。这次我利用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利用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然后再让他们说出想为上海世博会做什么来导入新课。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我还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经验值得发扬与继续。但是在导入中存在的不足更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与教学中好好改进。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让学生学会学。

在教学《制作电子报刊》这一课程之前,我先让学生预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书本,对电子报刊制作的步骤先有个初步的了解。让他们边看教材边摸索制作的步骤,这样使得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自主获得知识技能。实践证明这样设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利用课余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这就使学生明确任务了这次学习的主题与任务,在加上导入时的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导入,同学们有了激情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分步骤来讲述一些制作所涉及到的技巧,然后每次讲授完后就让同学们自己在电脑上尝试刚才所学习的技术操作。我发现很多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只要碰到了问题,就马上问同桌或老师。一些“电脑高手”除了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以外,自己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自己的电子报刊。在这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中,技术还不够扎实的同学在得到同学的帮助下,会迅速追赶上来,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容易熟悉电子报刊制作的技术;至于已经是“电脑高手”的同学不但可以帮助、指导同学制作,而且还能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拥有自己个性的电子报刊。我相信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抓住教学契机,有意识地去观察学生的优秀作品。发现到学生的优秀作品时,我第一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热情,对于其他同学都有一定的催进和激发的作用。

在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得失时,我应该在展示同学优秀作品的同时,让这个同学充当小老师,自己总结,上台演示操作制作板报的步骤和过程。这样坐在台下的学生听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枯燥,可能会更加认真地听。而且这样做,同学们更容易将自己制作的步骤和同学的进行比较,看那位同学有没有操作错误。而且在同学的介绍以及其他同学的反馈中,教师可以给予补充、归纳,这样不就可以更直观地使同学明白电子报刊的制作吗?以后再教学设计时,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上要反复进行演示操作,顾及到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篇7: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计划

当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热衷于技术层面上的研究,却忽视了针对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法的思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一些知识,学会了一些操作,达到了传统计算机课的目标,但却不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基于此,我计划从两方面入手:

一、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正确的引导。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是首要的,一定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加强技能培养。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和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正确引导:

1、“眼”观。带学生上机操作时,教师要做正确引导、说明和示范,强调眼睛该干什么、怎么干。如进行键盘操作练习时,要求学生不准看键盘,只能用手指去感觉。学生最易犯“一会儿看屏幕,一会儿看键盘”的毛病,养成这些不良习惯之后,一方面录入速度上不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眼睛卫生,极易造成眼睛疲劳。进行文字录入时,眼睛应注视稿件,而不是屏幕。

2、“嘴”观。在进行上机练习时,有的学生嘴巴说个没完,个别学

生为了防止出错,边轻声读边录入。这些不良习惯一来影响周围环境,二来影响操作速度,教师应加以纠正。

3、“耳”观。学生一进机房,就戴起耳机边听歌边操作,一心二用,其后果不是浪费资源,就是不专心练习。教师应加以制止。

4、“手”观。对电脑操作,当然离不开手的参与了。在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演示手的摆放位置和姿势,并向学生说明和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明白道理之后,就会自觉地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及时纠正个别学生错误和不良的击键动作。

二、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扎实的理论可指导实践。如何将“苦学”、“难学”转变为“乐学”、“会学”、“善学”呢?教师应遵循“少而精”、循序渐进的原则,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求知欲,重视认知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素养。我将采用如下四种方法:

1、探究式学习法。对于一些简单基本的操作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进行操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出结论,其印象是最深的。教师不应大包大揽,一步一步去教学生。

2、直观演示法。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完全摒弃模仿。模仿学习是中小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课堂上,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或有相当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或多媒体教学平台,带领学生边操作边学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理解理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

3、小组竞赛法。课前布置任务,由若干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与协商,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设置竞赛题目,在课堂上,由教师主持,小组参与,一个小组提问,点其他小组来回答,开展学知识竞赛活动。这样做既寓教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又能有利于交流协作、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8: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一、选题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搞得好坏, 或能否进行下去, 关键是课题的选取是否恰当。课题应当具有典型性, 难度要适中。课题难度小, 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课题难度大, 会使教学效果因不切实际而受到影响。同时, 还要顾及时间、设备仪表、材料、工具的配备等。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 课题主要由教师根据课堂理论课的进度和内容来确定。应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 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 去指导他们选题, 尽量与课堂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 由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分组和确定每个小组某一阶段的训练课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 经过研究学习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无疑是对学生的一个极大鼓励, 也会使学生更加努力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 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电子控制技术是一门运用电子电路实现信息或能量改变的技术。例如, 设计一个住宅公用走道路灯控制的系统方案, 学生要理解最基本的电子控制系统由输入、控制和输出等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输入部分大多数由传感器组成, 控制部分可用单片机、触发器等组成, 输出部分可用开关管、电磁继电器、照明灯等组成。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搜集资料, 观察电子器材及设备, 弄清各种传感器、单片机、触发器、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说明书自制电路原理框图, 弄清触发器、电磁继电器在电路中所实现的功能作用, 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切的体会, 通过试验等技术活动对方案进行优化, 这一阶段, 着重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图, 选择合适的实践训练方案。学生在选择训练方案之后,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电路分析, 提出安装和训练的实施方案, 主要包括元件选择、性能测试、工具的配备、安装步骤、工艺和检测方法等。在这种从选题到实践,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学生对照专业理论课的内容找到了差距, 抓住了重点, 同时也进一步树立起自信心, 增加了学习兴趣。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师生双方面的学习和指导阶段, 也是学生在努力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提高技能水平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会发现许多问题, 如选题是否适宜, 电路安装排故步骤是否合理, 工艺要领是否掌握等。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 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 并运用理论知识研究出解决方案, 然后通过进一步实践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经过多次反复, 学生在充分体会实践乐趣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 增强了印象, 操作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例如, 在一些元器件较多的电路安装操作中, 学生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 学生对电路的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 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会更加促使学生进行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从而使研究学习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检查阶段

检查工作应贯穿在整个实施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查和互查,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 总结经验, 取长补短。对发现的问题和察觉的隐患,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对照有关的操作规程, 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 而不是由教师承包所有问题解决方案。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检查阶段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检查学生对电子器材和工具正确使用的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三是检查学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四是检查材料的消耗和设备的损坏情况。在电子控制及其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中, 使用合适输入设备, 应引导学生自己来完成, 以体现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查的目的是使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为总结和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四、总结阶段

篇9: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此综合评价系统的开发理念是以过程评价作为主要评价策略,将一个学期或学年作为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活动单元,每一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活动单元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从第一节课开始,到最后一节课结束, 评价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全程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记录每个学生课堂活动点滴,采集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并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统计,分析,最后给每个学生得出较科学,公正,高效的评价。基本达到了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监督与激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会后我也得到此软件,并将《中小学信息技术电子作品综合评价系统》作为课堂教学平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阐述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核心教学平台,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能的一些体会。

一、此综合评价系统以过程性评价核心,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是提高课堂效能的关键。

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时存在一个误区: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都要展示几个学生的作业或作品,认为这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环节。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具有评价的公平性。其一,为什么只评价几位同学的作品?其二,如何保证所选作品是最优秀的?通常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真正优秀的作品。这就意味着,展示评价对那些没有被发现、却拥有真正优秀作品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此外,对还没有完成作品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怎么就断定他们做不出优秀作品呢?这种不公平的评价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努力,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伤害极大。因此我们评价策略和方法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综合评价系统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上交作品,每个学生作品都必须经过自评、随机匿名互评和教师评价,最后系统自动量化汇总,因此评价基本是公平,公正的。对于客观题的测试评价,测试题目是从相应题库中随机产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阅卷进行评价。对学生学期的终结性评价也不仅仅只局限于某次测试的评价,而是由评价系统自动收集、分析、处理每个学生本学期每个评价信息,通过数据库技术得出终结性评价。使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两者的辩证统一。所以说此评价系统对学生的评价是公平,公正的。

二、此综合评价系统的提供评价及时、有效,对学习过程起到了监督和激励是提高课堂效能的内在因素。

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另外一些误区是: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布置作业不批改不反馈,长期下来学生发现做也可以,不做老师也不管;有些教师虽然批作业,但只是大致浏览一下给个评价,不久,学生就明白每次作业只要做了就行,至于做如何并不重要;还有一些教师只是在单元末或期末才布置一个大作业,这样做就等于取消了过程性评价。评价系统要求每一次学生作品必须上传并接受学生和老师的评价,对于滥竽充数的学生作品在学生互评环节中将原形毕露,通过学生举报就能在评价系统上显示,教师可以及时处理,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监督作用。老师评价可以对作品的具体问题“就事论事”,采取积极性评价,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学生真正的帮助,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间互评,其实是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更能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此综合评价系统便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疏导,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效能的具体手段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性质确定其讲究开放性和实践性,课堂学习中应让学生尽早、尽快动手实践操作。成功的信息技术课堂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演,也不是学生疲于应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活动,而是学生在宽松自主的课堂气氛中,集中精力的思考、平心静气的实践。根据这一原则,综合评价系统一方面要求教师课前作精心的教学设计,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范例、教学资源、作业评价标准等放在评价系统课题栏目中。课堂教学时要求老师尽可能精讲,只讲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心智的水平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信息素养情况在评价系统课题栏目中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评价系统同学生学习过程同步进行,对学生学习情况能及时反馈,监督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以防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变为“自流”。 例如以前学生到机房后无所事事或玩游戏,现在学生习惯了先打开评价系统网站,查看自己上节课的作业评价情况,浏览本节课教学内容,利用教师在网站的提供的范例和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作业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总体上来说,使用此评价系统作为教学平台,规范了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标准,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信息技术课堂效能得以提高,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发现了不足之处尚需用完善。

(1)评价系统中如能加入情感态度评价如课堂行为规范(项目可自定义):爱护机器设备、保持机房清洁卫生、遵守课堂纪律等;积极的于以加分,消极的于以扣分。

(2)评价系统中应具备课堂常规功能如电子考勤,上机活动日志,电脑维护日志,投票功能(如学情调查、研究性学习课题投票、重大事项决议投票),课堂提问摇奖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3)课题设置留言和BBS交流功能,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有助于教师作教学反思,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4)由于初中学生对作品总体评价能力差异很大,所以应对作品除了美观,创新上主观评价外,根据教学目的对作品的基本要求标准进行细化,量化,每一步按要求逐步评价,同时让评价过程成为学生的一次再学习过程。

针对以上待完善之处,笔者将从张老师综合评价系统中取长补短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着手准备综合评价系统开发。

参考文献:

1、李东梅 《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三:教学评价》

篇10: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小学信息技术活动计划

指导教师:郭克风

0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活动计划

指导教师:郭克风

一、指导思想:

当前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被纳入到各级学校必修课程之中。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我校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并努力提高活动质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丰富学生的生活。其目的是培养一批在信息技术上有浓厚兴趣并有较高天分的同学,发展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1、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准则,对学生进行教学。

2、以提高学生操作兴趣、学会基本操作为出发点并逐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审美能力。

3、以实践操作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指导与演示讲解。

二、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电脑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具体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2、使学生能较熟练的使用鼠标和键盘;

3、使学生学会使用画图软件;

4、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

2、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3、在学生中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分子,为今后做老师的小助手做好准备,也为以后参加市小学生信息技术竞赛作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三、参加对象:

3—6年级学生,原则上每班2名,具体人员名单由班主任决定。

四、实施方案:

为能更好地完成活动辅导任务,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1、做好报名工作

先初步设定信息技术活动兴趣小组人数约30人左右,由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学校再根据各班得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作为学员(要求为四至五年级),活动地点为学校网络教室,时间为每周二下午第三节。

2、加强管理

为能更好地完成课外活动的学习目标,必须做到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管理组织教育好学生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守纪,讲究卫生,更要爱护来之不易的计算机设备。

3、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学校网页等方面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

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5、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对教学中的一些简单知识内容,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如在“画图”的教学中,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激发学习兴趣。

五、活动安排:

每周二兴趣活动时间为开课时间,第周1课时。地点:微机室。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周次 具体内容 开学,学生报到、注册 2 制定计划,参加对象的确定 3 玩纸牌游戏,练习鼠标操作 通过“画图”软件的使用来练习电脑绘画。《神奇的画图世界》,画一幅风景画。通过PowerPoint 的使用,练习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技能。《贺卡的制作》及PowerPoint 的综合应用制作作品。6 《运指如飞》,以玩游戏作驱动进行全键盘指法练习《使你的文章漂亮起来》,重点: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等,修改文章。通过Word的使用,练习汉字输入、编辑排版及电脑小报的制作。9 通过网络知识的学习,练习上网查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等基本技能。10 “纸牌”、“七巧板”等游戏练习使用鼠标的熟练程度。11 制作主题为“圣诞节、元旦节、环保、奥运会”等的网页 文件操作中Shift键、Ctrl键的使用技巧,小组辅导 比赶帮超。13 在Excel中快速计算,让PowerPoint“闪”,集中练习。14 快速开机关机的秘密,如何自行清理回收站,探究学习。15 成果展示,评价。评奖。16 迎接升学考试。

六、几点要求:

1.建立一支约25人的兴趣活动小组。各班人员1-2名即可。

2.每周完成一课时的听课学习,时间为40分钟。作业,上机完成。

3.兴趣小组成员每人必须完成一个专题作品。

篇11: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夸夸我的家乡——制作电子相册

教学目标:

1、认识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

2、利用会声会影的字幕功能制作相册的封面和封底。

3、利用会声会影的视频编辑功能制作电子相册。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经过前几节课的准备,这节课我们动手制作电子相册。

二、新授:

1、对电子相册的规划

2、认识Corel VideoStudio软件。

三、上机操作

一、规划电子相册

1、规划电子相册

对电子相册的初步规划

(1)相册应该有封面,上面书写反映主题的标题。标题文字应简明、优美。(2)根据主题,相册主体内容可分为几个部分,也可以只有一个部分。(3)除了封面和封底,至少还应该有多张图片。

2、制作流程图并进行交流

二、认识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

1、启动Corel VideoStudio

2、认识Corel VideoStudio软件的操作界面

三、制作电子相册

1、制作封面和封底

A在Corel VideoStudio素材库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图像” B在“图像”素材库中选择一张适合做封面的图片,并把它拖放到“视频轨”的时间线上

C点击“标题”选项卡,然后在视频预览窗双击并添加标题文字

2、制作电子相册

(1)进入图像素材库,单击按钮导入所有需要添加到电子相册的图片(2)在图像素材库中,把刚刚导入的一张张图片按照流程图的规划顺序拖放到“视频轨”的时间线上

(3)点击“效果”选项卡,在效果素材库里选择合适的效果拖放到视频轨上每两张图片的中间位置,可以为图片的变换增加各种过渡效果

(4)点击“分享”选项卡,再点击“创建视频文件”生成电子相册视频文件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Corel VideoStudio制作电子相册,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小窍门,你掌握了吗,不会的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篇12: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荆 州 市 马 山 中 学 电 子 教 案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章节   学时   教学准备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   授课方式   教 学 过 程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教 学 过 程   归纳小结: 板书计划   作业布置   课后小结   说明: 1.本表格式教案为推荐教案模式。各项内容要求如下。 2.教学准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准备的直观教学用具,如演示仪器、教学挂图、模型、幻灯片、小黑板、直尺、圆规等。 3.教学目的: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达到的目的。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为达到教学目的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确定,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知识。 5.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实验、演示、参观等。 6.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案的主体。要有取舍,主次分明,步步衔接,要标明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分配。 一般包括下列步骤: ⑴复习旧课:回顾上次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或通过一、二个典型题目或实验事例,以求达到加深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 ⑵讲授新课(教案的核心):阐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⑶归纳、小结。 7.板书计划: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深入浅出,直观形象。要有利于辅助教师讲课,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印象,便于学生记笔记和加强记忆。 8.作业布置(习题或思考题) 9.课后小结:课后记下讲课心得、学生反映,及时积累经验,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案编写时留出空页,课后填写。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修改

★ 感受大自然之美作文

★ 感受味道的教案

★ 老师教案

★ 幼儿园新老师心得感受

★ 教案之《画》

★ 学习爱迪生之感受100字作文

★ 感受创文之美作文

★ “观雨,听雨,淋雨”之感受作文

篇13:小学信息技术社团活动计划(电子相册制作)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课件被广泛使用, 其中应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Flash这款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一、Flash课件的含义及应用

Flash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 利用Flash制作的课程软件。Flash课件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Flash课件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辅助学习。

应用到辅助学习一般都要求此课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能模拟和代替教师向学习者进行讲授、指导和帮助, 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个别化学习方式。

2. 课堂演示。

用于课堂演示的Flash课件就是辅助教师完成诸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解释概念、突出重点、剖析难点和引发课堂讨论等教学任务。

3. 趣味游戏。

趣味游戏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参与性的学习情境, 使教学寓于游戏之中。

4. 模拟再现。

Flash课件用于模拟再现就是要模拟自然界与社会中的某些规律, 产生各种与现实世界相类似的现象供学生观察, 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或发现这些现象的本质, 包括物理模拟、过程模拟、程序模拟和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

二、Flash课件制作流程

1. 前期策划。

在制作课件之前, 应首先明确制作课件的目的、知道课件的最终效果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和反响、课件的整体风格应该以什么为主及应用什么形式将其体现出来。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后, 就可以为要制作的课件做初步策划, 包括动画中出现的人物、背景、音乐及动画剧情的设计、动画分镜头的制作手法和动画片段的过渡等构思。

2. 搜集素材。

完成了前期策划之后, 应开始对课件中所需素材进行搜集与整理。搜集素材时应注意不要盲目地搜集一大堆, 而要根据前期策划的风格、目的和形式来有针对性地搜集素材, 这样就能有效地节约制作时间。

3. 制作课件。

创作课件中比较关键的步骤就是制作Flash课件, 前期策划和搜集素材都是为制作课件而做的准备。要将之前的想法完美地表现出来, 就需要作者细致地制作。课件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画的制作过程。

4. 后期调试与优化。

课件制作完毕后, 为了使整个动画看起来更加流畅、紧凑, 必须对动画进行调试。调试动画主要是针对动画对象的细节、分镜头和动画片段的衔接、声音与动画播放是否同步等进行调整, 以此保证课件作品的最终效果与质量。

5. 测试课件。

制作与调试完课件后, 应对课件的效果、品质等进行检测, 即测试课件。因为每个用户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都不尽相同, 而Flash课件的播放是通过计算机对课件中的各矢量图形、元件等的实时运算来实现的, 所以在测试时应尽量在不同配置的计算机上测试课件。然后根据测试后的结果对课件进行调整和修改, 使其在不同配置的计算机上均有很好的播放效果。

6. 发布课件。

Flash课件制作的最后一步就是发布课件, 用户可以对动画的格式、画面品质和声音等进行设置。在进行动画发布设置时, 应根据动画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等进行设置, 以免增加文件的大小而影响动画的传输。

Flash课件的直观性、互动性以及趣味性, 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更重要的是:它的体积小、可移植性好, 可以被广泛使用。一般来讲, 在Flash课件制作过程中, 应该注意教学性、统一性、易控性、科学性、均衡性、简约性、流畅性、可持续发展这几个方面。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本身应该具备更高的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发挥学科优势, 制作出优质的Flash课件,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强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付朝军.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用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04

[2]刘华、缪亮.跟着案例学Flash CS5课件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474

[3]欧训勇.Flash动画与多媒体课件制作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232

上一篇:交通信用卡办理申请下一篇:市政电子档案移交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