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2024-04-22

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1篇)

篇1: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高二(4)班家乡土地现状调查小组

组员:陈俊杰陈敏华 何梓良 兰谨昱 刘文雨 吴珍妮

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土地利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挑战: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分别达到13.6亿和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需要大力加强对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少,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问题的有利条件。从土地利用状况看,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出发,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增强土地资源危机意识,树立全民节地观念,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套用国土部的相关文件我们进行学习:

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指导方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落实共同责任,注重开源节流,推进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严格保护耕地。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立足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统筹各业各类用地。按照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立足形成国土开发新格局,优化配置各业各类用地,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立足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强化土地宏观调控。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立足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后,我们决定对家乡的土地进行一些相应的利用情况的调查。计划如下:

计划:

对松溪县土地利用调查我们主要是通过其对土地在利用方式上的种类进行调查入手,例如城区的农田覆盖情况和房屋占地情况房地产分布等进行相应的调查取证。并以实地考察的方式,对相应地区的土地的基本利用情况进行从前到现今的比对。具体调查报告如下:

简介

松溪县是福建省北部山区一个颇具特色的县,位于闽浙交界处,武夷山麓东南侧,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松溪因此而得名。属传统农业县。区域面积1040.2平方千米人口:人口16万人。县境介于东经118°33′~118°55′和北纬27°24′~27°51′之间。按公路里程计算,东去庆元县城48公里,东南至政和县城27公里,西至建阳县城107公里,北抵浦城县城75公里。

松溪县城区,面积约 6.5平方公里。为松源街道。分东南西北村。

目前,我县城区土地房屋主要以私人住房为主,大都过去的老式房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出现了一批商业住宅小区,并逐步形成规模优势,但是一系列的房价问题也发生。以我县最早,的房地产小区来看,其中位于大街的金山小区,和位于电信局附近的金源小区是我先最早的住宅类小区。其后出现了较为突出的来龙御景等一些商业化,物业化小区。以来龙御景为例,来龙御景商住小区,原先属于旧二中地域。后因为旧二中的迁移形成了,当今的地产。

其后,更具代表的是,凯震东方铭城商住小区,其项目土地隶属国家农业规划用地。后因政府方面等等一系列原因,形成了如今的房产。但是也突出的表现出了,我县政府对土地的利用十分的无规划。管理上有很大的疏忽。更甚至,目前正在内部规划的关于对我县电影院的商业地产开发正在进行着,届时,我县的电影院广场将不复存在且在现今的电影院上出现一栋28层的松溪第一高楼。可想而知我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是多么的“泡沫”。

此次调查的城区农业用地中,几乎的土地被征用,占调查的90%。其用途都是用于房地产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在土地的征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主要问题在补偿的标准问题上,大多数农民对补偿标准在理解上和政府存在分歧,以及补偿安置费分配混乱。在我国,土地被征用后,一般可获得土地补偿费、置补助费、以及土地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三方面的补偿。

我县在土地征用上由于征地的范围多,因此在土地补偿费和后期安置上的问题比较大,其问题的关键在于安置补助上存在较大的分歧。根据反映至今都还没有完全解决。对于征地的看法普遍都表示愿意,关键是要解决好他们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普遍人认为若征地对他们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个别就业受到威胁

2.房价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增加农民的支出负担,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3.失地后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冲击

最后我们经过讨论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力度。

2、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3、加快集约用地的各项制度建设。

4、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

5、由政府引导,引进外资,加大投入,制定合理措施,根据实地情况,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观赏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

6、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上,照顾到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的应有利益。

7、完善农村保障和福利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对失地农业进行技术培训,切实解决其生活问题。

总结:

根据我们的调查内容以及相关资料来看,我县的土地利用不尽合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城乡规划不合理、土地征用问题较多、土地利用率低,政府引导力量较弱等,致使农业的发展受阻和农民收入不高,而这也是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的利用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居民的生活水平,而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牢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就是在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利用土地,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篇2: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净减少耕地253.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的0.098公顷降为0.095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23.73万公顷,包括退耕还林211.7万公顷,退耕还草11.95万公顷,退田还湖0.09万公顷。生态退耕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新增建设用地42.78万公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9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27万公顷,增长17%。其中独立工矿占用耕地11.1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万公顷,增长37%;公路建设占用耕地3.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6万公顷,增长25%。

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6.41万公顷,增加耕地3.28万公顷,净减少耕地33.13万公顷,比上年多6.27万公顷。灾毁耕地面积5.04万公顷,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逐步完善,24个省(区、市)不同形式建立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责任制;26个省(区、市)实行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27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储备库;21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统计台帐;城市建设用地补充耕地基本实现“先补后占”;逐步开展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08万公顷,其中整理增加耕地6.44万公顷,复垦废弃地增加耕地3.25万公顷,开发增加耕地21.39万公顷。补充的耕地比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多3.13万公顷,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耕地大于建设占用耕地。

—国土资源部共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731个,项目建设总规模47.39万公顷,其中,土地整理31.43万公顷,土地复垦4.01万公顷,土地开发11.95万公顷。新增耕地17.17万公顷。

土地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重点抓好国家重大工程用地协调和报批:三峡工程淹没用地在库区淹没蓄水前报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从陕西靖边至上海白鹤镇涉及河南、山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境内的永久性用地已经国务院批准;西电东送广东、湖北等省境内输电线路塔基、换流站用地已随工程进度报国务院批准;青藏铁路青海段工程用地已经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境内控制性工程按有关规定办理先行用地手续。

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严格措施。基本农田实行“五不准”: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非农建设用地实行“六不报批”: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验收不合格的不报批;未按规定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不报批;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已用完的不报批;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仍有闲置的不报批;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不报批;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报批。

二、矿产资源

20初,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程度下降。

第三轮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第一期工作完成,摸清了45种主要矿产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情况。《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发表。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7处,其中能源矿产15处,黑色金属矿产4处,有色金属矿产73处,贵金属矿产34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2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1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4处,其他水气矿产4处。新查明(预测)矿产资源量:石油7.99亿吨,天然气5035.39亿立方米,原煤51.95亿吨,铁7.02亿吨(矿石),铜443.26万吨(金属)。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主要矿产品产量有所增加。我国最大的海上自营气田东方1?1气田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全国煤炭产量超过16亿吨,生铁产量超过2亿吨,10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1200万吨。大庆油田在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后,降至4840万吨。

全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600亿美元,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年矿产品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其中原油进口9112万吨,铁矿石进口14813万吨,锰矿石进口286万吨,铬铁矿进口178万吨,铜矿石进口267万吨,钾肥进口657万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进来”成效明显。2003年有效的涉外勘查许可证108件,采矿许可证332件。加拿大TVI太平洋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常宁市成立首家外商独立勘查公司。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与云南核工业209地质队合作,在云南东川拖布卡发现了规模较大、品位富的金矿。

矿产勘查开发“走出去”取得新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苏丹发现了一个世界级大油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伊朗卡山打出高产油气井。

三、海洋资源

全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达到10077.71亿元,增加值达到4455.5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2%。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29: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1.88亿元,增长4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30.86亿元,下降3.8%,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非典”影响造成了滨海旅游业的负增长。沿海各海洋经济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开始呈现海洋经济联合的趋势,区域海洋经济初具规模,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总产值最高,首次超过3000亿元。

我国在海域使用管理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6500多本,确定海域面积约19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约2.5亿元。开展了《海域使用管理法》执行情况大检查及“海盾2003”专项执法活动。国务院批准发布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报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用海审批办法》,海洋功能区划审批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篇3:土地利用现状日常化调查探讨

为了有效保证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真实性,为各级管理者科学管理与决策国土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我国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年都会根据国家下发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变更调查,这是保持土地调查数据现势性的重要有效手段。

自2010年起,国土资源部采用遥感监测手段,采用固定模式的工作流程,组织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这种每年年底采用国家遥感监测资料下发后集中力量进行调查、统一时点变更的办法进行数据更新,在保障土地利用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一年一变”的更新模式的弊端逐步凸显,已经无法满足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新要求。

1 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监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土地主管部门既是土地执法的监管者,又是政府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在处置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涉及到地方政府时很难做到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以年度为周期,一年一次,不能实时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变更不及时,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现势性差,相对于土地科学管理与决策的需要比较滞后。

1.2 周期长,变更时间紧、效率低

年度变更调查工作量巨大,无论“三下两上”还是“两上两下”的变更调查工作模式时间周期长,一次变更调查在有的地方需要接近大半年时间完成。

为解决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土地日常化调查体系,开展土地利用现状日常化调查工作,及时采集变化性信息,全面支撑土地监管。土地利用现状日常化调查是及时发现和采集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为土地批后监管、及早发现和制止违法用地、规范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

2 土地日常化调查工作任务

(1)及时全面完成辖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变化信息数据采集,按时生成土地现状变化数据包。

(2)完成土地利用现状日常变化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现状变更分析表、现状变化图件。

(3)土地利用现状日常化调查为年度变更提供数据支撑。

3 土地日常化调查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

3.1 工作思路

土地利用现状日常调查是个新鲜事物,土地业务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可以先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工作方法,为全面铺开土地现状日常化调查提供经验借鉴。

3.2 工作方法

3.2.1 制定巡查方案,突出巡查重点

划分网格,设定路线,落实到人,逐网格全面巡查,发现各类土地现状变化。重点区域三天一巡查,一般区域一周一次巡查。

3.2.2 严格按时上报土地调查成果,执行周报、月清、季累

周报:按要求对辖区内发生的土地变化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实地勘丈、照片、变化图形标注等工作上报。

月清:在当月内对发生的权属、地类、开发整理复垦等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汇总上报。

季累: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图件资料累计汇总,更新土地利用现状预变更数据,得出每个季度的土地分类面积,查实反映一个季度的土地利用现状。

3.3 认真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数据分析情况

对上报的土地变化调查资料,叠加已有的备案资料,统计分析。形成土地调查资料成果统计表、矢量数据、工作分析报告等。

4 土地调查日常化调查保障措施

4.1 组织实施

由权籍处牵头,组织监管中心,通过市场化方式分区域选择当地测绘单位开展日常动态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各区域日常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利用巡查设备采集相关位置信息,并对实地情况进行拍照取证,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台账。

4.2 职责分工

权籍处:协调各业务处室,分发土地利用现状日常调查的成果,按月复核上报材料;监管中心:对外业巡查单位上报的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进行用地数据分析、汇总、报告编写;财务处:申请经费;土地利用处:合法批准的建设用地使用情况;执法大队:负责审查拆除图斑审查,形成审查意见。配合地籍部门对瞒报问题进行重点核查,配合征地部门在审核新增建设用地时,提出相关合法性审查建议。负责对变更调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用地进行查处;规划处:负责提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图层和多划基本农田核减范围,对土地变更调查中基本农田范围及面积更新成果确认。提供年度建设用地审批资料,分析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使用情况;耕保处:负责组织核实、补充建设用地管理备案信息;审查临时用地批准手续和设施农用地备案手续。

4.3 落实建设资金

土地利用现状日常化调查,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切实做好项目立项、资金申请等工作,确保资金按时到位。

4.4 明确安全责任

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按照信息安全属地化原则,明确安全责任主体。特别是建立和运行本级平台的单位,要严格遵循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和要求,确保网络环境符合技术要求。

5 结论

日常调查保证了土地信息数据的真实性、现势性和正确性。土地利用现状日常化调查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提升科学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全面支撑土地日常监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童英良.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现状与变革及关键环节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4):29-132.

[2]吕喜军,唐侨,雷双友,徐柱.业务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发现机制与技术试点[J].地理信息世界,2014,10:71-76.

[3]高婷婷.土地利用实时变更分析与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14,09.

篇4: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方法探析

【摘 要】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础性工作,通过调查能够对土地利用面积、数量、类型等参数有个准确的了解,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因此加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种新型的调查方法,以期为提高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为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提供实际性的参考依据,是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尤其现在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调查土地现状变更调查中,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水平。

1.传统土地利用变更方法

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主要有卫星遥感、航测、直接外业调绘三种,其中利用卫星遥感能够很方便的获得有关土地利用的数据,不过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遥感获得的图片数据分辨率较低,因此,比较适合监测区域性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而使用航测方法进行土地变更调查,从实际航拍到后期的数据处理环节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工作效率并不高。而直接外业调绘通常有基层土地管理人员依据辖区内的土地利用变更情况,按照变更调查的相关要求,确定变更调查对象以及其范围、位置等参数,然后查阅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相关图件,最终确定变更调查的线路以及站点,进而开展野外调绘活动。野外调绘过程中如果遇到变更图斑形状比较规则,且地物点容易分辨时,则可使用截距法、距离交汇法等对其进行补测;如果变更图斑形状不规则,而仍能轻易找到地物点,则可运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补测,即在变更调查基础图件上补测变更图斑;如果图斑的形状较大且地物点不足时,则应布设导线控制点,然后在室内运用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出其面积大小。该种方法的野外劳动强度比较大,且地物点不太好找,导致工作效率低,而且计算出的面积误差较大。

2.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

该种土地变更调查方法是将地面调查与3S技术相融合,在现有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技术,采用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而自动获得土地利用变更的相关信息。外业操作主要运用GPS技术确定变化图斑的范围、面积、类型等参数,进而量测零星以及线状地物。内业的操作以地面调查为依据,在数字环境下结合GIS技术更新基础图件。下面探讨一下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具体实现。

2.1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

利用3S技术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纠正、配准以及融合三个方面,其中纠正包括在参考正射影像图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图实施的相对纠正,以及参考地形图对卫星遥感图实施的正射影像纠正两种内容。通过纠正能够配准融合不同时相影像以及不同的传感器,并能将卫星影像融入到大地坐标系中,同时还能将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图进行配准叠加;而融合影像是为了将处在同一范围中表现地物不同性质的帧数融合处理后使其形成一帧,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地物出现的变化。实际工作中常用比值算法、线性复合、Lab变换实现分辨率较高的全色影像与分辨率低的多光谱影响之间的融合。

2.2利用 GPS 技术进行变更调查

利用 GPS 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1)PDA-GIS 的调入。在 PC 上将土地利用数据库转换成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利用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部颁标准格式),再转换成 PDA-GIS 的矢量格式,以 GIS 的方式在 PDA 上显示行政区域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权属性质等。

(2)手持机现场调查。手持机现场调查过程如下:

①开机进入系统主界面。

②系统初始化参数,如省市县代码等。

③打开需要测量地的底图,该图为矢量图。

④新建数据文件或打开数据文件,用于存储采集的几何数据和土地地物要素的属性数据。

⑤接收 GPS 点位数据。

⑥变更调查数据记录及对应的图形操作,将测量出的 GPS 点显示在 PDA 上,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合并等操作,使之生成点、线、面等基本要素,在土地地物要素的属性数据输入(不一定输得完整,可回到内业处理)时,可完成跟点、线、面的关联关系,从而完成土地变更调查的空间几何位置与属性的记录与关联。

⑦完成调查,保存数据,退出系统。

(3)内业处理部分。利用 PC 上的 GIS 系统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属性修改;进行事后 GPS差分处理;生成变更后的土地利用要素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几何数据库;再转换生成土地利用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部颁标准);最后回到土地利用数据库。

3.基于正射影像图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

传统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研究时需要内业与外业同时进行,即先通过外业获得土地变更信息的底图,然后将其扫描成栅格图。内业则需要将扫描成的图形进行矢量处理,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饰,不但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工作程序繁琐,工作量比较大。而基于正射影像图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采用GIS软件处理土地利用内业图,能够减少扫描聚酯薄膜图的相关操作步骤,降低扫描过程中因图纸变形出现较大误差的机率。除此之外,该种技术能够将内业外业工作较好的融合在一起,提高内业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方便的统计出不同类型图斑的面积。

4.总结

本文对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较为先进的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和基于正射影像图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这两种方法显著提高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因此在实际工作应善于运用。

【参考文献】

[1]赵俊三,闫磊.土地利用现状图形属性数据变更调查及处理方法研究[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2]杨志毅.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篇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1 实习目的1)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地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是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获得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

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已学过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巩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要求;

4)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融合、镶嵌即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

5)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7)在调查了解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等情况下,能客观的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2 实习内容

1)在详细阅读和熟悉本次实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技术路线,并作多媒体汇报;

2)完成调查区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制作调查区1:10000标准分幅影像图;

3)以1:10000遥感影像室内预判结果制作外业工作底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外业更新调查工作用图;

4)查清调查区域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利用类型、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新增地物以及飞地等;

5)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

6)统计调查区内各种地类,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7)编写实习报告。实习技术路线、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2.1 实习技术路线

包括准备阶段、外业调查阶段、内业整饰建库阶段、编写实习报告。

2.2 实习方法

地类调绘方法:综合调绘法:内业解译、外业核实与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包括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外业全野外调绘核实和补充调查。

2.3 质量保证措施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团结合作

2)熟练掌握Mapgis的使用方法,为后期内业整理打下基础。

3)坚持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不怕吃苦。

4)遇到问题时,有不懂的认真向当地群众发问。

2.4 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为期六周实习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

1)分类不明了的地块。

2)走错路

3)外业工作底图出图困难

4)对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技术方法不熟练。

处理方法:

1)积极向当地群众发问学习,态度有礼。

2)发挥团队精神,共同研究地图,找回正路。

3)在学姐的帮助下,安装出图补丁并多次尝试。

4)团队彼此协助,共同建立数据。调查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3.1 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周口店处于太行山余脉大房山东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石灰岩丘陵、岗地,最高点猫耳山海拔1307米。东部为山麓平原,最低海拔44.6米。长沟峪沟、周口店河与瓦井河、挟括河自西北而东南流贯境内。气候属山前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土壤类型有山地棕壤、褐土、粗骨性淋溶褐土等。黄院、龙宝峪等地方分布小片橡树、栎树等,余多丛灌木。西北部丘陵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3.2 调查区域经济概况

到2004年末,该区域工业总产值实现14.7亿元;农村经济营业收入完成3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5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元。

3.3 调查区域社会概况

周口店是人类根祖,北京人的故乡。位于北京西南,距市区46公里。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

3.4 土地利用情况分析

1)相关数据

本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围为26.02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2065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6.16%;园地面积为0.254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0.98%;林地面积为9.28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5.69%;牧草地面积为0.4974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9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0.838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2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0.822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16%;其他土地面积为0.6040公顷,占调查范围的2.32%;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为9.5121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6.55%。如表一。

2)数据分析

a 耕地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此次调查范围内约有16%的耕地,耕地中以水浇地为主。b 城镇及工矿用地

该区域积极发展快速,综合实力增强。采矿用地较为分散,而城镇分布相对集中。c 交通运输用地

此次调查交通面积达到8838.2015公顷,占调查区比例为3.22%,比例并不大。

d 园地

园地面积只占调查范围的0.98%,可见该区域对于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种植较少。e 林地

林地总面积为92890.19,约占总面积的35.69%,所占比例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该区域林业发达。

3.5 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通过本次实习,总结出周口店镇土地利用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所占比例很大,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但分布不平衡;园地所占比例又极小;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严峻。实习收获、实习体会和建议

4.1 实习收获

1)专业知识的收获

在为期六周的实习中,不仅仅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使我更加熟练的掌握了Mapgis的使用。复习了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等上学期学到的技术,巩固了地籍管理课上学到的概念与知识,也学会了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思想方面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并且让自己努力的向它靠拢,坚信风雨后总会见彩虹,苦尽终甘来。其次,这次实习也让我对团队精神有了很深的认识,体会到了大家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时的那种快乐,小组成员间彼此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给这次实习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

3)野外工作中其他方面的收获

野外工作中,我们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收获也都源于这些困难。当遇到分类不明的土地,我们能够有礼貌的向当地人请教,道路不好走、腿酸脚疼的时候,我们能够让自己坚强的克服困难,可以说为期不长的野外工作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野外工作也让我们对于土地分类系统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到土地工作者的艰苦,对专业将来对口的工作有所了解。

4.2 实习体会和建议

1)对实习内容的感想和建议

本次实习内容充实,布局合理。让我感到实习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并不荒废。

2)对实习方法的体会和建议

本次实习运用了综合调绘法,在野外进行地类调查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很多,对照着地图找路让人觉得很新鲜很有趣。

3)对实习地点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地点较为偏僻,环境也比较艰苦朴素,气候潮湿,中途还伴随着停水停电,但食堂的伙食不错。建议是给床上再加一层垫子。

5)对管理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篇6: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是现状调查的真实文字记录,是极重要的成果资料之一,要求对整个调查工作进行系统的工作总结和技术性的总结探讨。编写的报告不仅对全面、系统、科学地管理土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充实和发展土地科学、培养土地科学人才都有重要影响。

1.编写要求

乡级要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县级要编写调查报告。县级调查报告应着重归纳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分析土地利用的特点,并从宏观上提出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土地的意见。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充实,文句要通顺,尽量做到文、表、图并用。

2.乡级调查说明书的内容

主要叙述全乡概况,各类土地面积及分布状况,利用特征及问题,土地权属问题等。文后附调查人员名单及在调查中承担的任务。

3.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内容

(1)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包括调查区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本县行政区域形成的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变化情况。进行外业调绘时,还包括本县所辖区、乡(镇)、场、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等。

(2)调查工作情况。包括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查队伍的组建与培训,工作计划与方法,执行规程的情况,技术资料的收集与应用,经费的筹集与使用,调查工作经验与存在问题等。

(3)调查成果及质量分析。主要包括:各项调查成果名称并简介其内容;对土地利用调查及土地权属调查结果的分析,如各类土地的比重与分布,地界的调绘与补测等;对各项调查成果质量的评价,即精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等。

篇7: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土管3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

一、调查背景:

经历了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开始慢慢地被抛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后面,与此相关的征地补偿问题、农地流转问题、农地转非农用地问题、人地关系矛盾问题、农地兼具生产要素和社会保障作用的双重功能问题、农地抛荒问题等一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面前。

1.调查时间:2013.7.24—2013.8.24 2.调查地点:山东省XX市XXX 3.调查主题: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4.调查人:XXX 5.调查目的:

土地是人类获取基本农产品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土地利用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是国家命脉所系,国家对于土地问题的态度与对策,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效益低下,耕地资源减少且质量下降,农村土地非农建设用地无度,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刻不容缓。然而,由于我国处在“高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制定土地规划和水利建设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其科学性、灵活性、法律保障等有待提升,使土地规划和水利建设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硬不起来”、稳定性差、调整的随意性大等问题。为了解农村土地利用真实现状,特此展开此次调查。

质量,且好坏搭配相对均匀,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公平性。然而,分配的结果是将整块的土地分割,大片农用地呈现出零散小集中、单位面积狭小的格局。虽然这样的农用地布局与我国长期以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模式还是相匹配的,但是却很难与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3.农用地闲置抛荒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热情渐渐降低,而是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高速发展中的第二、三产业。土地经营的信心不足和投资减少,导致土地粗放经营甚至弃耕撂,近几年,由于农产品的价格走低,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而将大片耕地改为果园、茶园,甚至将耕地挖塘养等。

4.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宅基地审批缺乏管理和监督 我国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宅基地占用耕地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产权关系不明确,宅基地审批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村官成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实际审批者和受益者,使宅基地占用耕地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农村宅基地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一户多宅”、住宅兴建攀比之风在广大农村盛行,导致农民想方设法在地理位置好的地段申请新宅基地建房,甚至不惜占用大量的优势耕地,而原先的住宅则无人居住,变成长期废弃而得不到复垦的“空心村”。

5.法制观念不强,违法违规乱占耕地现象依然存在

地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进一步提高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自觉性。

4.完善服务体系与监督管理机制。对于查处的典型违法案件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曝光,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作用。使干部、群众深刻理解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政府领导和基层干部依法用地和守土有责的意识,引导其树依法依规用地观念,竭力营造全社会保护耕地、保护资源的良好氛围。

五、未来展望:

农村土地利用正如日出之阳,焕发着勃勃生机。看着当下农村发展已有的成就,我们的心中便多了一份提速发展的勇气和底气,多了一份勇往直前的信心和信念。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的规划下,农村土地利用一定会向规范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我们的农村发展成理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8: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1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是做好各项土地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查清省、市县 (区) 、乡镇和行政村等行政管辖范围内各类土地资源状况, 为建立土地资源调查统计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档案制度提供条件, 也为农村地籍管理工作, 尤其是为农村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政策、耕地保护、土地法规和土地执法监察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县为单位, 查清各类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及其分布和利用状况, 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和全国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的分类面积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 其内容主要包括: (1) 查清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厂矿、机关、团体、学校等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2) 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 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3)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4) 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2 现阶段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存在的技术问题

通过参加珠海、清远、佛山等县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建设项目和东莞、潮州等8个县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的预检和验收工作, 认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2.1 数据冗余大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管理。为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和减小存储规模数据库结构设计采用“范式”来规范设计, 一般设计满足到第3范式即可。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结构没有完全遵循范式来设计造成了大量的数据冗余, 数据库存储规模庞大, 效率较低, 分析计算机硬件技术可知现今的计算机运算速度远高存储设备的读写速度, 数据库大量冗余数据对系统的性能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土地利用数据库都使用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起到索引和减少数据冗余的作用, 但实际工作中数据字典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例如, 一个一万条记录的地类图斑表, 只需记录地类代码和权属代码就可以从字典中关联查询到相应的地类名称和权属名称, 但由于重复记录了地类名称和权属名称造成了数据冗余, 地类名称字段长度按60个字节、权属名称按60个字节计算, 仅地类图斑表就冗余120万字节 (约1.14GB的存储空间, 由于数据库一般都采用了一定压缩算法实际占用空间会较小) ,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冗余就成倍的增大、运行效率也成倍的降低, 这必然造成数据库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

2.2 数据共享难

数据库共享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操作共享、应用共享。

2.2.1 操作共享难

由于大多数据库建库软件都是单机版不能够联机多人共享使用就造成了任务细化难、工作分配难, 个别技术员任务过于繁重, 技术员之间的工作配合很不方便, 常常出现几个库体更新不一致, 造成数据库版本多乱的现象。数据库联机访问技术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此技术可控制到对象级、记录级的访问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2.2 应用共享难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但由于采用技术规范不同, 给数据共享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随着土地利用新分类的应用减小了应用共享的难度。应用共享一方面是老详查数据和其它应用数据 (地籍数据、地形数据等) 可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监测、交通、水利等应用提供数据源。实际工作中利用原始数据或将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于其它领域都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土地利用数据的共享大多仅限于土地管理部门。

2.3 系统性能低

系统性能于硬件、软件、系统架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本文仅针对软件方面进行阐述。一个优秀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软件不仅要有完备的功能以满足业务需求, 而且要有优良的系统性能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2.3.1 管理海量数据的数据库平台

SQLServer和Oracle都有非常优秀的海量数据管理能力, 尤其是Oracle。由于使用SQLServer系统成本较低, 现大多采用此数据库平台。优秀的数据库管理平台不仅有海量的数据管理能力, 而且有很强的并发事务处理能力, 能够稳定地执行多用户并发操作。

2.3.2 优秀的软件架构

软件业的不断成熟, 用户已不再满足于仅仅功能上的满足, 更注重于系统的易用性、稳定性、扩展性等多个方面, 这些都是由软件系统分析, 软件结构设计等因素决定的。现今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软件大多只重视功能的实现, 对于软件的架构较为忽略。

2.3.3 数据库系统设计

数据库系统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 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 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 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数据库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建立和测试、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4 决策支持弱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软件有别于其它的信息管理软件,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数据量大、更新修改频率低、重查询分析、历史数据不得更新修改。这些特点满足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设计要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软件不仅需要提供规定的大量数据报表, 更应该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功能。现今的软件大多缺乏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常常需要面对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看懂的眼花缭乱的数据报表, 较少提供直接面对领导决策层的数据查询分析。再次数据表现呆板, 清一色都是数据报表, 应采用更为丰富直观的图形化表现, 如数据立方体、直方图、折线图。

2.5 数据为静态

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大多以年度进行变更, 只能跳跃式的反映出数据的年度变化, 不能够动态的反映现状变化, 这也造成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都是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 人力, 物力集中在这个时期做变更工作, 而不是将变更工作贯穿到日常工作中, 实时进行变更, 直接采用数字测量或地籍数据, 这样即把变更工作分散到日常工作中, 而且增加了数据的现实性、可用性和准确性。

3 结语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存在的这些技术问题有其必然性, 随着土地管理工作制度、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加上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后,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源将为政府和国家的决策、监测、管理提供更大帮助。

摘要:从信息技术应用角度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仓库,数据挖掘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定.

[2]樊志军.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 2004, 6.

篇9: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关键词】土地调查 应用 土地监察 证据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本文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特指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农村部分,以下简称“土地调查成果”)能否作为土地执法监察证据问题,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土地调查成果,是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地调查而来,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可以直接作为证据;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直接作为证据。现就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能否作为土地执法监察证据问题,试作分析。

一、土地调查有关规定和要求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土地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综合运用实地调查统计、遥感监测等手段。一般采用传统方式,即利用DOM和已有的调查成果开展全野外调查。由于各地技术条件不同、经济状况又有明显差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未作明确规定。

关于地类的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利用DOM和已有土地调查成果等资料,实地调查地类及其界线现状。地类调查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类。由于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的独立性,农村土地调查时,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特殊用地等按单一图斑调查,在城镇土地调查时进行细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农村土地调查以1:10000比例尺为主。调查底图制作,DOM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DOM地物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的点位中误差,1:10000比例尺DOM,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5.00米;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7.50米。特殊地區可放宽0.5倍。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限差(其他规定参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二、土地执法监察有关规定和要求

土地监察,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土地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 、处理恰当、手续完备、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职责权限。土地管理部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依照受理、立案、调查、处理、送达和执行规定的程序进行。

案件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或者关系人提出询问,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承办人在必要时,可以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人员应当邀请有关组织或者人员参加,勘验人员勘验时,可以对物证或者现场进行拍照和测量。

三、对比分析土地执法监察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特点及其相关规定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的重点区域,主要是在城镇郊区及其以外的农村部分,即在农村土地调查的覆盖范围内,查处的重点是擅自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众所周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中,当事人不配合,案件承办人员又不能即时采取有效强制措施,调查取证难度较大,调查取证的过程较长,以致案件无法及时办结,甚至造成案件承办人员工作不力的误解。基于上述情况,为了缩短案件调查时间,快速完成调查,提高案件办结率,案件承办人员认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是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地调查而来,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可以将违法用地实际位置与土地调查成果图件上位置对应,直接判定违法占用的地类,并在土地调查成果图件上标注后作为确定土地违法案件类型的证据。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199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一个显著改变就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不难看出,土地土地违法案件定性的关键点在于是否符合利用总体规划,而不是与土地调查成果是否相符。

另外,从农村土地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调查底图的比例尺,也可以看出,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高,远低于土地勘测定界成果的精度。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时,对违法用地的面积、四至界线要求精确确定。显然,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满足土地执法监察中对违法用地面积和位置认定的精确要求。

四、结论

篇10: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补充规定和说明的通知

(1987年2月2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区)土地管理部门、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

一九八四年九月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经两年多来的实践,各地普遍反映基本适合我国情况。但也有些条文内容不够明确和具体;还有个别地类含义、标准需加以补充说明。为此,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资源专业组在听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补充规定和说明,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各项规定,各地都应严格遵守,在不违反全国技术规程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需要,作补充规定,并报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资源专业组备案。由各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牵头单位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与全国技术规程不一致的,应立即纠正。

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补充规定和说明

一、第九条 分类系统

(一)第6页表一中的水浇地:原含义“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系指有固定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保浇一水以上的耕地均为水浇地。

(二)第9页续表一中的特殊用地:系指居民点以外的国防、名胜古迹、公墓、陵园等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其他用地按土地类型分别归入规程中的相应地类。

(三)第12页续表一中的裸岩、石砾地:原含义“……其覆盖面积>50%的土地。”现改为“……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二、第18条 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的调绘

(一)境界系指国界及各级行政区划界。权属界系指村(大队)、农、林、牧、渔场,居民地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线。

(二)国界以国家标准划法为准。

(三)收集国有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图件等资料。

(四)调查人员与相邻双方委派指界人员必须同时到现场指界及标绘,双方同指一界,为无争议界线;如双方所指界线不同,则两界之间的土地为争议土地,各方自认的界线同时在图上标清。

(五)权属界线的外业调绘。在调查底图(航片或地形图)上要标清权属界线拐点的位置。作为权属界线的线状地物,必须标明其归属。在底图上无法标清的权属界线必须绘制草图,并加文字说明。

(六)填写权属界线协议书。外业调查界线位置明确,没有争议的按规定格式填写权属界线协议书。协议书内容:(1)附图:标清各权属界线拐点及界线位置;(2)文字说明:

说明拐点及权属界线的真实位置;(3)各方签字盖章。协议书一式三份。

(七)填写土地争议原由书。有争议的权属界线,要填写土地争议原由书。原由书内容:(1)附图:标清各方自认的界线拐点及界线;(2)文字说明:说明拐点及权属界线的真实位置,争议理由及提供的凭证;(3)签字盖章。原由书一式三份。

(八)争议土地界线的处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处理,处理后填写权属界线协议书。县级人民政府处理无效的,由土地管理部门做技术处理,其界线只供量算面积使用,不作权属界线的依据。

(九)铁路、公路、水利、工矿等企事业单位具有法律效力权属界线证明文件的,应按文件确定的界线量算面积。

(十)各级按权属单位和行政区划进行汇总各类土地面积。

(十一)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土地权属界线图与工作底图同比例尺,其主要内容:1.土地权属界线,包括作为权属界线(含争议界线)的线状地物和具有方位意义的主要线状地物。

2.权属界线(包括争议界线)的拐点。在其准确的位置上刺直径为0.1毫米的圆点,并用半径为1毫米的圆圈表示:(图上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的单位除外)。界线用0.2毫米宽的实线标绘(争议界用宽0.2毫米长1.5毫米间隔0.5毫米的虚线)。拐点和界线的真实位置难以描绘者应用文字注明。

3.权属单位全称,乡、县政府及村民委员会所在位置和名称。

4.行政区境界。

(十二)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中要写明权属界线调查的情况,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三、第19条 地类调绘3中,补充规定:其他地类上图面积为15平方毫米。

四、第28条 量算精度表6中,把<100平方毫米划分成两档,即:<50平方毫米允许误差1/20 50—100平方毫米 允许误差1/30

五、第37条 检查验收内容2中,把“……不得大于表4中误差的√2倍。”改为“……不得大于表4的中误差√2倍。”

篇11:松溪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班级:农资06-1姓名:朱小萍学号:20063661指导老师:吴德勇

1.实习目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生活资料以及合适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无限的要求迫使人类社会必须节约用地,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尤为重要。展开土地资源调查,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为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本次实习以名山县槐溪村为调查区域,利用土地资源学所学的知识,对调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权属界限进行调绘,增强识图能力以及野外调查、分析、绘图能力。

2.实习的时间安排

2.1实习时间

7月1日---7月2日“外业调查”

7月3日---7月4日“内业”

7月10日前提交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调查报告)

2.2实习内容

(1)土地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构成要素调查

(2)以上一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进行村级

行政辖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3)对第二次土壤普查形成的土壤分布图进行修正

(4)进行村级行政辖区土地评价

3.实习区域概况

名山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介于东经103°2至103°23和北纬29°58至30°16之间,东与蒲江,南与丹陵、洪雅,西与雨城,北与邛崃接壤,幅员面积614.27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村、1244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5.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3万人,农业人口23.36万人。航测耕地39.5万亩。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全县建设用地106851.8亩,农用地780585.5亩,未利用地13664亩。土壤类型分5个土类、9个亚类、18个土属、47个土种、139个变种,酸性和微酸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64%,光热条件好,土壤肥力强,相对成片集中,有

48.8万亩宜于种茶。农产品资源得天独厚。名山属盆周丘陵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蒙顶山、莲花山、总岗山三山环列,地形地貌以台状丘陵和浅丘平坝为主,最高点1456米(蒙顶山上清峰),最低点548米(红岩乡青龙村骆河扁)。名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4℃,最高气温35.2℃;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年均无霜期298天;年均日照1018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名山素有雅安“粮仓”之称,传统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盛产茶叶、生猪、家禽、蚕丝等主要农产品,为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县、动物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县。

4.实习过程以及成果

在7月1号早上,我们小组14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达调查区域---名山县槐溪村,开始我们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权属界限的调查。上午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及讲解下,进行前期路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一些新增地物的调绘,下午小组成员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沿各自不同的路线完成调查区域的调查,并将结果记录在《调查手簿>>,在土地现状利用草图上标出相应的变化的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一些新增地物,在7月1号当天完成了全部外业调绘。

调查过程,先是调绘前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是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以及室内进行预判。在进行外业调绘时,选择调绘路线,以驻地为中心,走S形或梅花瓣形,垂直于主要地貌类型。然后选好站立点,并在图上找出站立点所在的位置,进行地形图的定向定位。进行土地类型图斑的勾绘,以远看近判、不重不漏为原则,图斑在图上与实地保持相似。在进行权属界限调查时应注意以明显地物作分界的地区在图上位移不得大于0.3毫米,以困难地区或以不明显地物界线为分界的地区,其境界或土地权属界线调绘位移在图上不得大于1.0毫米。新增地物及地物有变化时应进行补测,一般调绘在航片或影象平面图上,也可直接补测到地形图上。其精度要求平坦地区、丘陵区不超过图上0.5mm,山区和四周明显地地物点少的地区,不得超过图上1.0mm。

在 2号晚上,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内业工作制作成果图方面的培训,让我们熟悉编辑地形图的软件,如autoCAD。3号,开始进行内业工作。内业工作主要包括:根据外业记录,边回忆边整理资料;清绘草图面积量算;数据汇总统计整饰;成果图撰写报告。最终我们统计汇总了槐溪村各种各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绘制完成了《名山县槐溪村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图》。

5.土地利用现状

通过对槐溪村的调查,槐溪村土地利用方式及面积分布情况如下:

表一土地利用面积汇总表

积 126.311 237.8928 205.8775 623.2077 333.0836 358.6939 78.9698 水田 水浇地 旱地 园地 农村居民地 城镇用地 科教用地通过上述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槐溪村土地利用主要以园地、农村居民地和城镇用地为主。其中园地占有大量面积,主要种植有桑树以及一些果树,这与名山的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有一定关系。其次,在道路两旁新增了很多居民用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已经调绘出。耕地主要以旱地和水田为主,在靠近河岸两边的水田主要为灌溉两季田,离河较远的则为冬水田。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土地利用不合理而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如部分工矿企业占用大量耕地,因经营等多种原因倒闭后,土地闲置、浪费;土地集中规划利用,进行规模化生产,后因多种原因,如今是荒草丛生等现象。

结合在此次土地资源调查过程中,已有的调查资料以及实地调查,我们小组成员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以下建议:(1)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采用因地制宜原则,从名山县槐溪村自身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同时加强水利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开发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在进行土地利用时,应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经济状况,土壤自身的特性等因素,种植适宜其生长的作物。

(2)在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件下,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如荒地、海涂、闲散土地以及废弃地的开发利用,对未充分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进行农业低产田改良、农村宅基地的改造等。

(3)树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观点,加强土地保护,防止生态恶化,利用土地复垦等技术手段,对退化土地以及不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再生利用或恢复其生态环

境,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

上一篇:酒与诗歌下一篇:届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