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2024-04-20

蓬溪县城乡规划管理局(精选9篇)

篇1:蓬溪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巫溪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告

巫溪府发〔2008〕46号

(2008年6月26日)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各部门,城市规划区内全体居民:

我县修编的《巫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已经重庆市人民政府第1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土地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际,现就贯彻《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通告如下:

一、修编后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凤凰山下县党校,西至凤凰镇向家坝的凤凰工业组团,北以350米等高线为界,南到奉溪高速公路路口一线为界,面积 8.9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覆盖城厢镇6个社区及墨斗村、白鹅村、新城村和凤凰镇高阳村等区域。

二、规划管理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确保城市建设有序进行,不得擅自变更和调整规划;对已审批的建设项目要严格跟踪管理。

三、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一律实行政府统征。土地管理部门在审批建设用地时,须以规划用地许可为前置条件。

四、在规划区内进行划拨和出让土地时,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其《控制性规划》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以及用地性质。严禁规划区内的居民擅自在自己的宅基地、承包地和自留山林等区域进行建设活动。

五、《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禁建区内,除地灾治理项目外,严禁其它一切建设活动。

六、城市规划严控区(老城区人民街以南至大宁河沿线,赵家坝片区为前进桥至马莲溪桥之间、先锋路至环城路以内,马镇坝渝溪路以北、高中城与四大家办公楼一线以南)内已有的私人房屋,原则上实行迁建或按要求连片改造,不得擅自改建、扩建,也不新批单户私人建房。城市规划严控区以外不影响城市近期建设且取得合法产权的私房,只能按照相关规定和“三原”原则排危改建。

七、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区拆迁户、危房户、高山移民、建设项目迁建移民等个人建房,一律在规划选定的集中安置点按统一规划、统一建筑风貌集中建设,其他地方一律禁止私人建房。集中安置点由县建委会同业主单位划出红线,由县国土房管局统一征收土地,由业主负责形成建设方案报经县规委会审批后组织实施。

八、经审批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批准的各项技术指标及相关要求建设,不得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功能、层数、高度及外观,更不得增加建筑规模。

九、县土房局、县建委、县市政园林管理局及相关乡镇要加强对规划区的土地和规划建设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对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违法建筑拆迁时不予补偿,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违法建筑由县人民政府责成县建委、土房局、公安局、城厢镇人民政府、凤凰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单位依法强制拆除。对干扰、阻挠行政执法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处罚。

十、县政府对《城市总体规划》贯彻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县建委、土房局、城厢镇人民政府、凤凰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本通告要求密切配合,切实履职,务求实效。

特此通告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篇2:蓬溪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2010-08-12 16:36:19

建设中的新城厢

峡郡重镇——城厢镇

一、基本概况

素有峡郡桃园之称的千年古镇—巫溪县城厢镇,系巫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全县两大河流即大宁河、白杨河交汇处,地处北纬31°24',东径109°37',最高海拔1860米,最低180米,全镇幅员面积182平方公里,辖21个村,6个社区,10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76387人,其中城市人口37790人,农村人口38597人。现有耕地8705.8亩,园地面积4382亩,林地面积129783亩,草场面积2250亩,退耕还林地38146.67亩。该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渝、陕、鄂边贸集散地,大小三峡旅游“金三角”中心地。全镇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被重庆市列为经济“百强镇”之一。

城厢镇历史悠久,文化沉淀厚重。自东汉(公元216年)以来的近1800年中,除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并入大昌县外,历为县、监、州治所在地,自公元1376年建立大宁县以来,均为县治所在地,1913年民国年间建立城厢镇。

二、经济建设及社会事业

经济发展—20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4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50元,实现固定资产投入总额2.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220万元,城厢化率68%,人口自然增长率4.46‰,城镇登记失业率1.4%。

2009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1.9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907吨,农业产值2.8亿元。

2009年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163人,输出城镇劳动力1558人,实现劳务经济6800万元。

资源开发—全镇物产丰富,以蔬菜、瓜果、蚕桑、茶叶、畜禽为主,是理想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社29个。镇内马镇坝、赵家坝系河谷平地,土质肥沃,物产丰富,石灰石矿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两大河流水利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天然林8000余亩,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一大重要财富。

社会事业—全镇现有初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8所;现有公立医院3家,片区卫生院5家,现有710公里,现有人畜饮水池2500口,电信、移动、联通通讯率100%,有线电视通户率75%。

人居环境—镇内自然风光徇丽多彩,人文景观神秘离奇,举世闻名的大宁河、剪刀峰、凤凰山、龙头山、九层楼、南门湾悬棺、白马神泉等一大批景点诱人神往。

城市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旧的县城已无法满足人民需要,县委、县府高瞻远瞩,适时作出县城扩容增至10平方公里的决定。作为扩容的“主战场”,城厢镇将打破以前脏、乱、差、小的格局,打造以老城、赵家坝、马镇坝三个组团为格局的集政务、商贸、文化、旅游、工业中心为一体的新城市,正在建设的城厢镇将是一个综合功能齐全,全方位立体发展的新平台,商机无限。实施扩容以来,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新城容貌初具雏形,在建项目如火如荼,一片繁荣景象。

文明建设—坚持三大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倡文明礼貌用语使用,开展争做遵纪守法公民,居民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加快了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实行政务、村务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强化政府信用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加强了勤政廉政建设,突出干部服务意识,树立了良好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形象。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浅谈创建市级文明镇

城厢镇党委书记

王平忠

为了我镇创市级文明镇,高效推进创建工作,使全镇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真正通过市上全面验收,力求结合基层实际,让全镇人民充分发挥作用,参与创市级文明镇。我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开展创建。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1、成立创市级文明镇领导小组,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一名副镇长分管、一名党委委员协管,具体落实各项任务由城镇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党政办负责抓落实,社区及村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构建一个完整的县(部门)、镇、村(社区)领导网络。

2、客观、科学地制定创建方案,根据实际情况掌握重点、难点、热点,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创建的主要任务,并将任务合理进行分解,根据县文明办的要求,结合本镇的实际,镇政府应制定并和辖区内各社区、村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并要求各社区、村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效能。

二、部门协调,整合力量。

镇要成立创市级文明办公室,起到上下联系宏观调控协调的作用。主动与村(社区)及相关部门联系,凡是与创建有关的重大事项一起调查、研究解决办法和方案,定期组织召开联系会,实行现场办公制。上下配合、联动、互动、总体动员等方式开展工作,每开展一项工作从上到下整体推进。突击性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攻难点、破难题从经常性工作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广泛宣传,全面动员

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动员会议,将其会议精神传到全镇村社、居委会(支部、小组)、机关、学校小区、以及楼院让全镇人民知晓创建的目的意义,大造声势营造创建氛围,做到人人参与。

2、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在重点部位车站码头定时定点宣传并发放宣传资料,来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到创建中去,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机制,改变不良陋习,养成良好生活的习惯,提高市民的素质。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群众

1、加快城市建设,城区道路白改工程、进城路硬化工程、小区及城中村道平整;管网的安装维护;路灯的安装;厕所的改造;环卫设施的安置等做到一天一变样。

2、开展各种群创活动,以“美在我家”活动为主题,开展十星级户的评选活动,打造最美小区、最美小巷创试点示范。

五、组建队伍,严格执法

1、组建文明劝导队,对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劝导教育,包括“十乱”“五小店”。

2、组建环卫义务巡逻队,及时反映清扫保洁及卫生状况及处罚。

3、组建义务督查队,对所有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查,协助解决相关的问题。

4、组建治安巡逻队,坚持24小时工作,对重点部位进行全面巡视巡查,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

篇3:蓬溪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1 村镇规划面临的问题

1.1 村镇规划建设体系不健全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从实践情况看, 不但要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而且《村镇规划标准》也需要进行补充完善。每个区域内发展情况不同, 特别是经济开发区的村镇建设, 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来协凋开发区村镇和谐发展[1,2]。

1.2 村镇规划公共设施不健全

由于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扩区成为必然, 区内村庄需要大批拆迁, 统一建立村民居住小区。但目前已建成的村民居住小区不仅简陋, 而且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 使得村民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相差很大。

1.3 村镇生态环境退化

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 村民的耕地都成为各类企业的厂房, 区内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损害, 这些都使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

1.4 村镇民居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开发区财政的制约, 安置小区的建设滞后。对于农村拆迁的安置小区, 房屋建设建设存在很多隐患, 如电力配制不当存在火灾隐患、房间经常渗水等[3]。

2 加强村镇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村镇规划建设体系

各级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 重视村镇建设, 把村镇规划放到与城市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原则, 规划上要做到科学合理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做好村镇规划编制, 注重各级规划之间的对接, 合理确定村镇规划的定位、迁移秧序, 制定好村镇发展目标, 确保村镇规划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的管理, 切实维护村镇规划建设的长期性[4]。

2.2 健全村镇居民基础设施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村镇居民的扶持力度, 增加对村镇居民环境治理、维护的投入, 推进居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镇的交通、体育、文化、教育、医疗、通讯信息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 如生产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垃圾集中处理等;不断提高区内村镇居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力求改善村镇的居民环境。

2.3 做好土地调整, 严格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在开发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尽量不要占用居民耕地。本着节约耕地的原则, 合理布置用地, 对浪费用地的情况要进行合理调整。在实际操作中, 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确保村镇发展的和谐稳定[5,6]。

2.4 加强村镇规划管理

搞好村镇规划, 做好区域总体规划及土地规划, 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 统一规划, 做到规划到位, 设施完善;在合理的监督管理下, 将开发区内村镇建设成为有地方特色、体现现代理念的民居。

3 结语

随着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区内村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 如区内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使村镇可持续发展, 是一直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 必须在加强区内经济发展的同时, 总结经验, 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以人为本, 群力群策力求科学发展, 并以生态学的理念来指导开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 从而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宜商宜居的新型村镇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元水.浅析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J].山西建筑, 2010, 36 (1) :41-42.

[2]高艳红.论当前村镇建设的几点看法[J].山西建筑, 2010, 36 (33) :56-57.

[3]郭大忠.有机结合善于引导—对当前山地村镇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规划师, 2004 (9) :29-31.

[4]黄建清.浅谈村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J].甘肃科技, 2005 (7) :44-45.

[5]刘革, 汪宏峰, 毕金朵.关于我国村镇规划的思考[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2 (4) :58-59.

篇4:蓬溪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2014年3月,金溪县被列为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试点县,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金溪县一方面在基础设施较好、水利工程较多的对桥镇先行开展试点工作,采取“边宣传、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模式,统筹推进改革工作。另一方面,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全县范围内对各乡镇的小型水库、山塘、中小河流、堤防、小型水闸、小农水工程、农村引水安全工程、小型水电站等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摸底调查,完成工程核实和登记工作,确保了试点工作和全县改革进度不脱钩。

金溪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的特点,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分类实施产权界定。在对工程进行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以专职管理机制为主的管理机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用水户协会社会化管理、村民自治管理、合同经营管理等多种管护方式并存的方式,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政策的落实者、工程的维护者、改革的受益者。

通过近一年的改革,金溪县的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群众在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管护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小型水利工程“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工程的防洪灌溉效益逐步恢复,水利工程运行效率、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江西省金溪县财政局 杨阿三吴雅琴供稿)

责任编辑:洪峰

篇5:绩溪县美好乡村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注重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两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在确保林业生态效益发挥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促进了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涵盖范围较广、产业链较长、产品种类较多的林业产业体系。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建立各类林产业生产基地13.54万亩,其中:干果基地12.79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10.3万亩,人工商品林基地3.5万亩,涉及山丘区农户12多万人;

1、杆果产业初具规模。我县经果产业的发展围绕山核桃和油茶开发两条主线,从种植基地、采购网点和加工龙头企业三个环节入手,逐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全县目前已发展水果材生产基地12.5万亩,涉足该行业的企业9家。

2、林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我县现有木产品加工、经营企业35户,全市已发展各类速丰林基地近50万亩。

3、花卉苗木生产产销两旺。全县现有花卉苗木生产基地0.3万亩,初步形成了雄路、孔灵等镇村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741万元,产品远销省内外。

5、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山区生态旅游开发发展迅猛,2个山区镇,从业人员100多人,生态农家乐年收入达480万元以上。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缓慢。我县乡村林业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存在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够均衡、科技含量低、龙头企业少、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林业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资源与产业实力反差大,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林产品加工能力滞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差,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如山核桃的加工业才刚起步,还没有做大做强,品牌效应不明显;作为绩溪县特产的燕竹笋,由于贮藏、加工、保鲜、运输技术开发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三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基础薄弱,林木加工产业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木制品加工厂有所发展,其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

四是苗木花卉产业档次不高,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企业很少,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大气候。

五是林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社会化,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坐地等客、被动销售的问题较为突出。

六是森林旅游产业建设资金、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短缺,整体规模优势尚未形成。

七是林业产业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匮乏,严重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总体布局

按照我县地形、气候、土壤类型的不同分布和林农的传统栽培习惯,以突出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形成规模效益的原则,安排区域布局。我县林业产业的总体布局是: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国家省市林业重点工程,在东北部中低山的伏岭镇、荆州乡、家朋乡发展以山核桃为主的经果林,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生产,深入发展森林旅游业;中南部丘陵山区的华阳镇、临溪镇、扬溪镇、金沙镇、瀛洲镇重点发展以笋竹两用林、苗木花卉为主的名特优经济林;西北部低山丘陵区的长安镇、上庄镇、板桥头乡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油茶及毛竹大力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绿化。

二、建设重点

(一)山核桃产业基地:

以幸福、富强、和阳、党坑、万莲水、方家湾、上胡家、下胡家、九华等9个村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山核桃矮化栽植技术,到2015年使核桃面积发展到6.9万亩,产值1.74亿元。

(二)种苗花卉产业

为了满足县内及周边地区苗木花卉需求,规划临溪镇的孔灵、临溪、上游、雄路及长安镇浩寨村5个村建设生态及绿化苗

木培育基地4000亩,主要生产绿化苗木、经济林苗木和生态造林苗木,年生产能力500-600万株。

(三)林产品加工业

充分发挥我新丰富的林果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带动全县的小型木板快速发展。加强扶持引导,切实提升产品深加工能力,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延伸产业链。规划马道、坦头、下五都、大源、余川、金沙、中村等7个村发展木竹加工,东村发展竹笋加工与销售,从而有效带动林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油茶产业

篇6:蓬溪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是政府实施的一项健康惠民工程,是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对大病参合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措施,是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充和延伸。大病保险实施后,濉溪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参合群众在大病后获得了有效保障。

濉溪县已经启动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行全县统一管理,2013年按人均10元筹资标准,参合人员无需额外缴费,全县参合群众尽数纳入了大病保障范围。大病保险补偿条件是:参合人的住院医疗费用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后,个人自付费用部分,省内医疗机构按照合规可补偿金额的50%比例补偿;省外医疗机构按照合规可补偿金额的45%比例补偿;凡合规费用中含有省外住院医药费用的,一律执行省外医疗机构补偿比例。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通过实施大病保险的制度再造,进一步缩小了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之间的差距,对于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和身体健康水平发挥了极大作用。

篇7:蓬溪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学校、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为重点)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努力把我校的校园建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水平。

二、基本规划设想

基本思路:学校要争创一流学校,就要大力投入,逐步实施教育现代化,必须突出现代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它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通过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人文精神,以此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的意识,促进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成为培育现代人才所具有的独特财富和资源。基于这样的认识,2002 年我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将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之中,予以高度的重视并积极落实多次工作的措施,在校园环境、办学特色、师生形象等方面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校园文化氛围。

具体设想:注意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它对广大师生起着向真、善、美发展的激励作用,是学校形象的外在的、物化的体现。

(一)创一流学校的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

1、营造少年儿童成长的德育环境。

结合专题教育,利用学校墙报、橱窗、文化走廊等宣传渠道,突出诚信爱心、遵纪守法、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营造少年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

抓好校园“三化”工作,杜绝安全隐患,酿造绿色、美丽、和谐、安全、自然、发展的校园环境。

3、营造少年儿童成长的人文环境。

搞好艺术室场、文化走廊的主题设计及构建,体现艺术育人特色,引导学生欣赏文明,承传文明,创造文明,提高审美能力。

4、营造少年儿童成长的学习环境。

增设名人雕像和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和学习目的教育,利用墙报树立学校、班级勤奋学习的典型,使之学有榜样,强化常规管理(班级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使学生认识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5、营造少年儿童成长的信息环境。

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拒绝违法网吧,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指导筛选收看媒体节目,为学生创造健康有效的信息环境,使他们从中学会审美。

6、营造少年儿童成长的心理环境。

全体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爱生”为核心,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遵守教育原则,创新教育方法。对学生鼓励、赞美、接纳、认同、友善,培养学生自信、感恩、爱人、爱己、心胸宽广、大方、正义、信任、爱心、平和等优良品行。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创新致用”的学风。

(二)注重师生形象建设,营造新时期师生新形象师生形象的建设是形象的校园文化。因此,学校应着重加强优良校风的建设,形成教育性、科学性、形象性和艺术性的整体,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着力于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

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教育、教育观念的转变,业务素质的培训,教学能力的提高等,要教育和引导教师树立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有独特的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素养,有教育智慧,充分认识教师新形象的内涵,以“敬业树人”为教风,更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着力于学生的作风建设。

要着力于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优良校风,形成一套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受到理想前途教育、集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进取的信心,培养学生具有典型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净化校园风气。坚持把正面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坚持把抓好典型和促进全面相结合;坚持把外在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把外力约束和自我内化相结合;坚持把课内教育和多种形式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把良好环境的熏陶和学生感情共鸣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坚决杜绝严重违纪行为。

(三)突出办学特色,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办学特色是学校整体风貌的外化呈现,从本质上看是教育规律在学校内部的特殊运行,它是若干群体、个体在素质教育的优化组合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机制、培养理念和品位。它以办学主体的正确的办学思想为灵魂,体现在整个学校创造性的教育、管理工作上。

1、学校要以“树德·启智”的办学理念上做文章,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2、要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集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开拓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技能,把“奋进”的校训发扬光大,成为深入全体学生的心灵的人生信念。

3、继续搞好校园绿化,种树种草,扩大校园绿化覆盖率,种植一定数量的有艺术特色的树木和花草,基本做到四季有花,校园充满绿色的生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4、搞好音乐室、美术室的设计布局,设计好艺术长廓、教室走廊,增加宣传栏、宣传牌,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育人的功能。

5、继续加大投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搞好硬件工程,建一定数量的宣传橱窗,重新设计校徽,增加校园宣传标语等。

6、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健康的爱好,掌握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的技能,发挥他们的特长。

7、发挥少先队部和德育处的作用,按时出版“校园播报”,组织好每年的少儿入队宣誓活动,每学年组织多次知识竞赛活动和切合形势的主题读书会,并积极参加义工活动,把校园文化辐射到社区。

8、认真组织好校运会、艺术节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参加,以丰富学校的文体活动,形成一种校园高雅的文化。

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实施计划(草案)

一、目的:

组织和引导师生加强读书学习,使阅读成为师生最自然的生活状态;通过阅读给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建设学习型组织,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实施对象:本校一~九年级全体学生

三、主办单位:学校教务处

四、协办单位:全体老师、图书室管理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创设环境

1、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及班级图书角建设,部分学校图书进班级,以提高图书利用率。阅览室专人负责,全天开放,师生可依照规定办理图书借阅。倡导建设家庭读书环境,形成“书香家庭”。

2、学校重新调整课程实施计划,在现有课程中改设每周一节阅读课,用于阅读方法指导,并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时间,用于背诵古诗文,美文赏读或自由阅读。在校本课程中开设“一日文化三餐”:收听新闻、收看文化类电视栏目、上网。

3、加大宣传力度,在星韵网上开辟“书香校园”专栏,及时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实行校内外互动管理,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并参与建设活动。

(二)制定目标

1、规定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教务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规定,分解到各年段学生每天的阅读量,整合各科阅读任务,列出相应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

2、制订班级和学生个人读书计划。每个班级以学校整体规划为总纲,根据各班实际情况,从课外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等方面制定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再由班主任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爱好,制定出每学期、每月、每天的课外阅读目标和计划。

3、规定教师阅读任务。教师阅读原则上以原理掌握、方法习得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每学期至少

读一部教育专著,保证每天有30分钟读书时间,博览群书,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达到博学多才。

(三)设计活动

1、成立学生文学社和教师读书会,作为师生开展读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2、拟将每年9月份定为学校“读书月”,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形成学校----班级----个人的三维活动体系,如“读书节”、“校园童话节”、百科知识竞赛、故事会、朗诵会、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自办小报展览、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等等。

3、编辑校报、校刊,利用校园网络,为师生提供读书交流的平台。

(四)评价激励

1、制订读书奖励制度,评选“读书标兵”、“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

2、设立读书奖励基金,以好书作奖品。

3、试行阅读学位制,制订考核细则,组建审核委员会。

书香校园建设计划

[size=4][size=4]2007年第一学期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学校、年级制定读书计划。

2、分年段制定诵读内容:

低段诵读儿童诗;中段诵读古诗词;高段诵读宋词、名言或名著。

3、开展每日晨间诵读与每周一次语文兴趣课(兴趣课时间由语文老师自行安排)。

4、在中、高段开展“读书随笔”活动。

十月份:

1、利用国庆长假,在学生中开展两个一活动:读一本有意义的图书;写一篇读书体会。

2、在本月中,我们将邀请部分在诵读方面很优秀的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于早操时间到司令台进行经典诵读。十一月份:

1、常规阅读习惯照常开展。

2、结合百年校庆,教师要适时在晨间诵读时间向学生阅读有关碧小历史或人物的文章,资料由教科室提供。十二月份:

1、进行一次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展览。

2、在3—6年级中开展一次“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竞赛的内容以本学期的诵读内容为准,评比具体事项另定。竞赛的形式以年级为单位。

一月份:

1、本学期“书香校园行动”小结(班级)。

篇8:蓬溪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2005年以来, 西坪镇积极围绕安溪县政府提出的生态茶园建设, 认真组织茶农、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 做好生态茶园建设和管理工作, 取得初步的建设成效。截至2012年, 全镇共建设生态茶园2 133.33 hm2, 其中示范片生态茶园533.33 hm2, 一般片生态茶园1 600 hm2。茶园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基础质量有效提高, 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 生态茶园建设

茶业要发展, 生态是基础。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茶园生态条件, 良好的生态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土壤养分和光线等生态因子。西坪镇根据茶园存在的生态状况和茶农经济条件等, 分为示范片生态茶园建设和一般片生态茶园建设。

1.1 示范片生态茶园建设

示范片生态茶园的建设标准是:全面实施茶园合理种树、梯壁留草或种草、套种绿肥、建设水利设施、完善道路系统, 加强茶园无公害管理等“5+1”技术, 达到“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 周边植被丰富、梯层整齐有序、基础设施健全、水土保持良好、茶叶产品安全”的茶园生态结构。

其技术要点:一是在茶园山顶部、周围、道路、沟渠等空缺地, 合理种植大苗树木, 在茶山的纵向每隔20~30 m, 选择2~3个梯台种植3~4 m宽的林带, 形成条状或块状隔离带, 通过合理种植树木, 构建生态大环境。二是梯壁种草, 达到长年绿草覆盖。三是未封行茶园行间套种绿肥。四是完善水利设施和道路设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茶园蓄水池 (坑) 、排水沟、滴灌、喷灌和流灌等水利设施, 逐步完善茶园主干道、机耕路、人行道等道路基础设施, 提高茶园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构建现代化生产基地。五是加强茶园无公害管理。通过强化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物理措施等绿色防控技术, 重点推广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性信息素防控技术和使用可降解的黄板和蓝板, 提倡应用生物肥料等, 构筑质量安全体系, 达到基础设施健全、生态条件良好。建设主体主要以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主。

1.2 一般片生态茶园建设

以茶园梯壁梯岸种草护草、套种绿肥、无公害茶园管理等为中心, 并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茶园的要求。建设地点:主要是平地茶园部分较为分散的茶园。实施中主要以分散经营的茶农户为建设主体。

2 生态茶园建设的行政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目标责任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安溪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 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领导为成员的生态茶园建设领导组, 进行统一协调、指导。同时各乡镇也及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 把建设生态茶园作为乡镇党政“一把手”工程, 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亲自抓, 负总责。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安溪县2005—2009年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实行生态茶园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通知》, 县政府分别与各乡镇签订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 把生态茶园建设作为年终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县人大督促指导。2006年12月, 县人大一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生态茶园建设”的决议案, 2007年, 全县上下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2.2 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周密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每年都通过召开全县生态茶园建设动员会、专题会和现场会, 全面安排部署生态茶园建设工作, 组织乡镇主要领导、茶果干部和县直涉茶单位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听取汇报, 有序推进建设进度。二是深入宣传发动。县农业与茶果局组织技术人员撰写生态茶园建设宣传资料, 深入各乡镇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宣传月”活动, 把建设生态茶园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和紧迫性, 利用闽南方言快板、录音带、宣传车、宣传栏和印发宣传提纲等形式, 进行广泛宣传。

2.3 加强示范推广, 优化建设模式

一是完善建设模式。近年来, 以“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这一原有的茶园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 围绕茶园种树的品种、规格、水利及道路配套建设等问题, 多次邀请了省内外有关专家、教授座谈, 广泛征求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充实和完善建设内容, 通过实施“5+1”技术措施即茶园合理种树、梯壁留草或种草、套种绿肥、建设水利设施、完善道路配套建设和加强茶园无公害管理等技术措施, 形成“树、草、肥、水、路”有机结合, 茶园梯壁牢固, 水土保持良好, 基础设施完整, 茶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的生态结构。二是积极培植典型。各乡镇根据当地茶园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村干部积极性较高、生态条件较差和交通较方便的地片建立示范片, 作为指导和带动乡镇生态茶园建设的典型。三是调整建设策略。2008—2009年, 县委、县政府在总结前3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县委书记代表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两个转变” (即由重视建设数量向重视建设质量转变, 由重视面的普及向点面结合转变) , 每年建设示范片生态茶园1 333.33 hm2, 依法创建试点村生态茶园1 333.33 hm2。各乡镇相继建成了示范片86个, 面积4 000 hm2。在典型引路、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推动下, 示范推广工作进展顺利。

2.4 加强技术培训, 深入指导服务

一是开展技术培训[1,2]。各乡镇及时组织开展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培训。有的乡镇结合茶业万人培训工程举办培训班, 邀请县农茶局人员到培训班讲授生态茶园建设相关知识, 或是到茶园进行现场传授指导;有的乡镇则与县直有关单位合作, 邀请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省茶科所专家到场培训, 进行授课指导;有的乡镇组织村干部、茶农到生态茶园建设示范片现场参观学习。二是现场指导把关。县农茶局派出技术人员挂钩乡镇, 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在种植生态树木时, 严格把握各个环节的质量关。种植前, 重视园地挖穴准备和选苗关。种植时, 督促做好种树、填土、浇水等工作。种植后, 加强管护和跟踪督促, 对于种植不够规范的及时进行补种整改。

2.5 加强检查考核, 严格兑现奖惩

一是认真检查督促。县委书记、县长多次深入到生态茶园建设的重点乡镇检查、指导, 县五套班子其他领导分别挂钩乡镇, 指导和督促生态茶园建设工作[3,4]。县人大组成视察组, 经常开展视察督查工作。二是严格考核评比。县生态茶园建设领导组, 每年多次组织成员单位的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 组成联合检查考核组, 深入各乡镇, 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抽查、分项计分等措施, 进行检查通报和改进措施, 年终进行综合考核评比, 及时兑现奖惩。

3 生态茶园建设后续管护的关键措施

一是做好种植树木的肥水管理和合理修剪。二是做好梯壁绿草割除和保护。三是做好园中绿肥的收割及覆盖。四是做好水利和道路设施的修筑和加固。五是做好茶园的日常无公害管理。

4 结语

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 不仅是改善茶叶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的需要, 更是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政府从行政上给予生态茶园支持和帮助, 结合茶园自身的精心管理, 才能步入良性的建设和发展轨道, 从而为铁观音的故乡安溪县西坪镇的茶叶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建明.建设生态茶园促进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4 (6) :24-26.

[2]廖琼满.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实践与成效[J].中国茶叶, 2008 (2) :38-39.

[3]高显达.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篇9:蓬溪县文井土鸡养殖现状调查

【关键词】文井土鸡;养殖现状;环境控制;综合防疫

“文井土鸡”是蓬溪县文井镇优良的地方鸡种,相传为岳飞后裔将河南固始鸡带到当地与文井本土山鸡杂合,集两鸡之优点,而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特有品种“文井土鸡”。此鸡肉蛋兼用,肉质细嫩、蛋黄色深、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优良的绿色天然食品。“文井土鸡蛋”在当地更是小有名气,各大超市、特产店等都有销售。为保护品牌,确保土鸡蛋品质,还申请注册了商标。因此,促进“文井土鸡”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名优特新项目。

由于文井土鸡饲养周期较长,对饲养环境要求较为严格,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品牌的健康发展,笔者采取上门采访笔录的方式对随机选取的50户“文井土鸡”养殖户的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希望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文井土鸡”的产业化发展。

1.概况

1.1品种介绍 文井土鸡体型中等,体躯呈三角形,体态匀称,羽毛丰满。母鸡毛色以黄色、麻黄色居多,公鸡毛色多为深红色或黄红色,鸡嘴呈青色或青黄色,单冠,成年公鸡体重2.3公斤,母鸡1.8公斤左右。母鸡180日龄左右开产,年产蛋为150到200枚,平均蛋重50克,蛋黄呈鲜红色。

1.2生产规模 目前文井镇共有23个行政村,家家户户都养土鸡,有养殖户近万户。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当地农民以退伍军人为骨干,成立了蓬溪县兵友养鸡合作社,已经形成了年出栏土鸡40万只,产土鸡蛋300万公斤以上的规模。

2.调查结果

2.1饲养规模 饲养土鸡20-50只的养殖户10户,占20%;50-100只的养殖户27户,占54%;100只以上的13户,占26%。

2.2基础设施 鸡舍多用竹,木靠墙搭成简易笼架,没有硬化采食、饮水场地,没有消毒设施,没有病鸡隔离设施,没有鸡与粪便处理设施,甚至是人鸡或鸡与其它畜禽混杂。这种情况在调查中有46户,占92%。

2.3环境卫生 在鸡的养殖上特别不重视环境卫生工作。在进鸡饲养前,饲养过程中和饲养结束后,绝大多数对环境、鸡舍卫生没有进行彻底清扫,冲洗。

2.4消毒情况 在进鸡饲养前,饲养过程中和饲养结束后,对环境、鸡舍和用具没有进行过消毒工作的分别有43、42和41户,分别占86%、84%和82%;不会正确使用消毒药和消毒方法的有48户,占96%。

2.5免疫接种情况 用作种蛋来源的母鸡在开产前,都没有进行过免疫接种;从雏鸡到饲养全过程没有进行过任何免疫的有8户,占16%;经过免疫,而没有按照免疫程序免疫完全的有38户,占76%。

2.6用药情况 发现鸡只得病,未及时治疗的有8户,占16%;在用药过程中药物配伍不当,任意选用同种药物配合使用的有12户,占24%;盲目加大药量的有6户,占12%;一成不变地使用某种药物的有22户,占44%。

2.7发病症状 在鸡病症状中以红痢,血便为主的占22%,且以阴雨天气,潮湿环境情况多发;以白痢为主的占80%,且多为反复发生;以喘气,打喷嚏等呼吸系统为主的占65%。

2.8死亡高峰期 主要在5-42日龄雏鸡和2-3月龄2个阶段,其次为9-10月龄阶段,死亡率分别平均为23.20%,25.3%和5.14%。有8户养殖户在前2个阶段死亡达到80-100%,损失惨重。

3.存在的问题

3.1农户在思想上任受传统养殖模式的束缚,市场观念比较淡薄,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效益低下。目前主要还是一家一户小规模养殖,专业化,集约化的养殖大户和规模养殖场比例小,农户分散的小生产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无规模效益,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不稳定。

3.2由于基础设施简陋,这样一来当然会忽视温度,湿度的调节,致使冬季鸡舍温度偏低,鸡群拥护,无论鸡只大小、病健、强弱同居,致病鸡、弱鸡被踩死。鸡粪没有及时清扫,最终导致NH3、CO2的浓度严重超标,细菌蚊蝇大量孳生。

3.3养殖户不重视环境卫生消毒,导致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生长繁殖,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3.4无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错误。

3.5大多农户预防用药意识差,防疫观念淡薄,抱侥幸心理。平时能省则省,舍不得预防。一旦发生疾病则往往又慌了手脚,在缺乏必要诊断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胡乱用药,不行再用其它药碰运气。几番下来疾病不见得控制得了,却浪费了大量的药费,又贻误了治疗时机。

4.意见与建议

4.1进行产业化发展

4.2改变传统防疫观念

4.3加强环境综合控制

4.3.1鸡舍修建,设施配套科学化

4.3.2搞好环境卫生控制

4.3.3加强消毒工作

4.3.4加强对病死鸡及其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4.4科学免疫

4.4.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4.4.2免疫技术要点

4.5适当治疗

【参考文献】

[1]范如龙,陈盛华.和县肉鸭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1998(6):55-56.

[2]王小芬,胡池恩.农户养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畜牧兽医,2004(5):16.

[3]邵广丈,胡宪生,等.农村雏鸡死亡原因的调查与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1997(1):9-50.

[4]赵俊荣.农村养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天津畜牧兽医,1997(3):36.

[5]王继业,冯卫华.农村畜禽疫病防治中用药的几个误区[J].云南畜牧兽医,2005(1):31.

[6]朱小路,陈旭平.仙居鸡的保种及产业化现状调查[J]. 浙江畜牧兽医,2005(1):14-15

[7]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王庆镐.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二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9]李决.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上一篇:诚管安全总结下一篇:龚雄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