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

2024-04-26

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精选11篇)

篇1: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质量简单的化聚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建立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

板书:吨、千克、克

(1)谁能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说说?

(2)这三个单位从小到大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大到小相邻间的进率是多少?

(3)练习p91 t22、举例:说说1克、1吨、1千克的重量相当于哪些物体的重量?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1)一支牙膏重200()一提桶水重10()

一支钢笔重150()一艘轮船重50()

一袋水泥重50()一台拖拉机重2()

(2)练习书p91 t34、重量单位间的化聚。

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500千克=()吨()千克,3吨45千克=()千克

3000千克=()吨,7千克430克=()克

7500克=()千克()克,2吨=()千

二、综合练习

1、判断题

(1)一瓶墨水重150克。()

(2)一扇门高2米。()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4)一桶水重10厘米。()

(5)杭州到北京长1360米。()

(6)一架飞机重15吨。()

2、单位间的化聚。

7060千克=()吨()千克,1吨340千克=()千克

2395米=()千米()米,6千克254克=()克

8040千克=()吨()千克,5千米60米=()米

3、下面的○里填上〈、〉或=

980千克○1吨 3千克120克○3120克

7吨○6980千克 4千米50米○4500米

6300米○6千米90米 3米5厘米○350厘米

4、应用题

(1)一个煤矿去年日产煤782吨,今年的日产量是去年的4倍。今年每日产煤多少吨?

(2)西瓜专业有8个暖棚,收西瓜7吨600千克。平均每个暖棚收西瓜多少千克?

三、提高练习

有一个台秤,只能称40千克以上的质量。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的体重都在20—39千克之间。你能用这台秤称出他们各自的体重吗?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p552、课本p92 t8

篇2: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

通过这次研修,我对小学数学的练习课的设计有了以下的几点深刻体会:

一、整体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发挥练习课的教学功能。

1、了解学生的练习起点,合理、有效地制定课时目标。

长期以来,教师更多地会去关注、思考新授课堂的教学,却忽略了练习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很少去关注学生在上练习课前的学习起点,而是将注意力聚焦在如何完成教材的习题任务上,这就造成了所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相符,致使练习课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那么,在上练习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哪些起点呢?我认为要了解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新知学习,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一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能够明白?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充分地了解学生练习前的学习起点,根据不同的学习起点,确定具体、合理、可行的练习目标,并依此设计练习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课课堂的有效性。

2、认真解读教材每一道习题,并根据每一道习题思考它的教学目标。认真解读教材习题是整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往往在设计练习课时很少去关注教材习题的编排体系、教材习题在本单元中承载的教学任务、并从知识体系出发去思考这些习题与后续学习的衔接性等问题。正由于缺乏这些因素的思考,造成教学目标的严重缺失甚至游离。如果只重视局部训练而淡化整体的联系,就会使学生缺少高瞻远瞩的解决谋略和随机应变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一定要整体把握教材的习题,尤其是加强数学知识之间沟通的思维方式。

二、选择有效的练习材料,有效发挥练习课的教学作用。

1、选择简洁、直观的练习材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材料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提供简洁、直观的练习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2、选择富有层次和挑战性的练习材料,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思考。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是选择材料的基本理念,也是其数学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练习材料能否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材料的本身与依据材料设计的问题,只有它们有效地结合,才能在学习的进程中体现数学价值。

3、选择与生活相关的练习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学数学不能只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要会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数学练习课中,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观察、讨论、质疑、反思等活动中,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

三、充分展示练习课的教学过程,有效发挥练习课教学的价值。

1、关注思考过程,彰显习题的思维价值。

在练习课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展示练习的过程,要提供学生探索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在交流、思辩的过程中,优化思想方法,从而彰显习题的思维价值。

2、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优化练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把更多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将学习、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思维,而不是将难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追求的是课堂的效率。

篇3: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设计

一、练习课教学目标的制订

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难点。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去考虑。

1. 要深入钻研教材, 确定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围绕教材重难点,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 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后, 要求都能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因此我在该内容的练习课中, 重点放在对公式的灵活运用上, 如对公式的逆向应用: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 求高, 这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2. 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练习课中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不可不切实际地提高或过于简单地重复。我们需要以学生为本, 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制订体现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目标。为此, 我建议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 (1) 通过新课的学习,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解决相关问题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对刚学内容的理解达到什么程度? (2) 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3) 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成为课堂的高潮?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学设计具有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兼容性, 并对知识的应用进行升华。

二、练习题的设计

1.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典型性

练习题应与教材紧密结合, 以让全体学生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能力为目的。从典型的练习题中所折射出来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学生能在解决一类类类类典典典型型的的练练习习题题的的过过程程中中, 掌掌掌握握数数学学规规律, 并在其他问题上加以应用, 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要站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结构的高度上对知识脉络进行梳理, 依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设计练习题。

2. 要加强练习题与生活的联系

传统的练习设计过于强调纯数学化, 造成了与实际生活的脱节, “数学味”太重, 而“生活味”不足。练习设计时可适当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 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素材, 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如在教学有关行程、购物、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 我们都可从生活中抽取原型, 给学生设计具有现实生活特色的练习内容,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 在练习的编排上要有层次, 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

练习题的设计应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 通过应用、拓展, 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练习课”一课时就对练习层次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第一层次:基础练习设计, 围绕课本的例题和教材中的习题展开;第二层次:综合应用练习的设计, 以发掘生活原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展开;第三层次:发散性练习的设计, 对知识进行重构、变式, 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证明, 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第一、二层次的练习, 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第三层次的练习, 从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练习量和练习时间的设计

练习的数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程度而定, 既要能保证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 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 特别要避免机械重复练习,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练习, 就要使练习课的容量适中。过量或者单调重复的练习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 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所以练习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一定的练习量可以保证知识的巩固, 有质量的练习题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如果练习的内容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学生肯定会乐此不疲,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练习课的效率和效益。

在时间安排上, 教师要结合练习课的重难点而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 避免“走过场”的现象。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练, 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知识、掌握规律,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4: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一、体验数学的情趣

1、练习设计渗透人文性。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这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又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一道好的习题一般都能较好的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

2、练习设计融入趣味性。以往的习题,往往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呈现,学生觉得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产生了沉重感,紧张感,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让学生当法官,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科学家,设计操作实验题,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

二、感受数学价值

1、练习设计融入实际性。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需回归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之间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就可以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练习设计增强实践性。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应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布置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如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等;学习“认识钟表”后,可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

三、引领主动建构

1、练习设计注重基础性。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等反映出来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需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2、练习设计注重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设计练习不但要从教材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其具有针对性,而且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思维特征和知识水平。既不能过高,又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理解所及的程度。既设计突出重点和抓住难点的强化性练习,又要注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门的练习,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好数学的自信心。通常来说,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地方着重练,揭示本质变式练,关键部分集中练,沟通知识系统练,易混地方对比练,错题集中辨析练。

3、练习设计增强综合性。数学知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构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网络。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评价,再也不能局限于能否记住概念、公式和法则,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灵活应用。因此,设计的训练要为学生留有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主动进行建构。

4、练习设计注重开放性。近几年来,数学开放题和开放教学已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广泛实践,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有价值研究并形成了共识。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確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它具有条件不足或多余;没有确定的结论或结论不唯一;解题的策略、思路多种多样三个特点。开放题有利于改变学生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应用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的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练习,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练习机会,给学生的思维创设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散,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

现实生活往往存在着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练习设计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篇5: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

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 李娟

一、问题的提出:

平时我们在参加培训听课时,一般都是新授课,新授课每一节都上得都很精彩,学生学得也很有趣,可是一到了练习课,就不那么热闹了,学生学得也没有多少兴趣了,听课也没听头,“练习课到底应该怎么设计?”尤其是“计算类的练习课”又该怎么设计?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计算类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课堂听课中发现部分老师对数学计算类练习课的设计经常会呈现很多的题目让学生去做,学生先做,再核对。一题完成了接着又是这样,学生就是不断的去练,直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就可以了。有时也会设计成闯关的形式,有时制做一些精美的课件和图片,课堂上看起来也挺热闹的,但还是觉的学生练了再练,练的有点累。总体来说计算类练习课的设计主要存在这样几种问题:(1)欠火候。注重了情景,忽视了知识的整理、建构和内化——缺乏知识的梳理指导、方法的提升,也就是缺乏思维价值内涵。(2)少佐料。重视了知识线索,但忽视了生活应用——缺乏生活问题的支撑,也就是缺少数学的应用价值。(3)层次不清楚。没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教学。(4)针对性不强。缺乏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一刀切”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个性受到压抑,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上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两个原因,那就是:一,我们对

计算类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我们对计算类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到位;二,对计算类练习课缺乏重视,许多教师的计算类练习课设计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计算类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计算类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鉴于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计算类练习课的设计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引领教师找到一条提高数学计算类练习课有效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操作程序,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练习课:练习课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型。练习课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技能为主要任务,起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作用。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设计:许多专家对教学设计下过不少定义,比较权威的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解到过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与确定,即对教什么、怎么教等进行选择、安排与规划。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应包含如下基本要素:(1)分析教学对象,即学生;(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媒体);(4)开展教学评价。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机械地学习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4、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9-11岁,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

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5、新课程理念。

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共同成长”。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赋予学习以学生精神成长的意义等等。有效练习设计,作为教学理念、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和实践的中介,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系统设想和具体策划的过程。因而,新课程对传统意义上“以知识技能掌握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呼唤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设计的创新。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有效的练习课教学设计方式和方法,在“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计算类的练习课的设计的既简单又实在,趣味性浓,数学味足,将数形很好的结合,让在学生练习课中不断的观察,探索,计算,思维含量重,把计算课上的厚重。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小学数学计算类练习课的有效设计。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让老师爱上计算类练习公开课。从而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本课题研究着重从

1、备课中教师如何进行计算类练习课的优化设计研究。优化计算类练习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设计好计算类练习是成功练习的前提。

设计计算类练习要注意:①围绕重点,精选习题;②由易到难,呈现题组;③形式灵活,题型多变。习题可以自编也可摘选,但都应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确保练习得有意义、有趣味

2、开展教材资源开发,充分发挥计算练习的应用价值研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使它更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应用意识,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

3、开展低效计算类练习课教学的对应策略研究。对课堂上无效教学现象进行调研,分析致因,针对无效学习现象,开展对应策略研究

五、研究对象、研究思路、方法及实施步骤

1、研究对象:四年级两个班学生,每个班有54人。四年级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机。

2、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组建有校级领导亲自参与、负责、主持和学校骨干数学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把教学重点放到教育科研上来,使教学工作在研究状态下进行,使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个性化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探索,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提高小学数学练习

课的设计的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计算类练习课的设计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课堂计算类练习课教学的现状,总结、推广教师在个性化教育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3、研究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确定课题,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小学数学计算类练习课的设计的内涵及研究原则。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6月)

篇6: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

教学内容 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练习

教材分析 在熟练掌握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有所突破,能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进行具有隐蔽条件的图形面积计算。

学情分析 熟练掌握基本图形面积计算,掌握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析图形和进行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所给数据,熟练计算组合图形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练习十八5、8两图形,植物种植的另一种设计(或纸片,或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 修   改   意  见

一、复习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么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3、交流时说说你是如何求草地面积的?

二、练习:

这个简单的一个大图形里面挖掉一个小图形面积,你能有耐心计算比这个稍复杂一些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吗?

1、出示练习十八第5题图形

(1)仔细观察,你准备怎么求?

(2)两学生板演,别的同学仔细看懂板演同学的方法

交流,

(3)你能解释板演同学的大致意思吗?

(4)如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了?

2、完成练习十八第6题

3、求下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3、求出示前一堂课里的风筝图(第92页)

(1)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2)交流(关键要搞懂:在两条高具体数据并不知道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乘法分配率计算风筝的面积)也可以用割补法求风筝面积

三、小结

篇7: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一种占据较大课时比重的重要课型,是由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课型。它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上新授课时由于孩子们探究新知的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氛围比较热闹;一旦上到练习课,课堂好像一下子就不那么热闹了,孩子们也觉得枯燥无味,学得也没有多少兴趣了。而且,很多教师设计练习课时通常是:开场白--出示几道题--学生做--教师批改--学生订正。

这样的练习课设计中有许多弊端:

1、缺乏递进性。教材的练习安排一般都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不断深化而逐步提高难度。教师只简单地把几道题一出示,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接受并消化吸收。

2、体现不出实效性。从表面上看,学生在练习,但实际教学却是学生订正过的题下次还会再错。

3、无针对性。练习课上设计的题有的是机械练习和重复操练。

4、无趣味性。这样的练习设计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体现不出素质教育的精神。追根溯源是教师没有能很好地把握练习课的本质与功能,教材研读不到位导致练习的目标定位不准确,练习组织形式与设计欠缺新颖与多样化……

针对这些弊端,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成果,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就如何提高练习课的效率,我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1、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并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范例选择要典型新颖.有层次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多层次练习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促进技能转化,从而达到传授知识一一开发智力一一培养能力的目的。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篇8: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复习课有三个基本环节:知识整理、练习、反馈。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承,不可或缺。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复习课的练习设计”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练习题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 部分教师把复习课的练习等同于新授课练习

部分教师对练习的认识不深,只是机械地照搬课本的练习,让学生重复做,使学生停留在熟练与巩固的层次上,殊不知复习课中的练习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联系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2. 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学生多做多练就能学好,觉得练习必然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进行面面俱到的题海战术,结果学生觉得乏味,教师觉得烦恼。

二、设计原则

如何设计出既高效率又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练习题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教师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 紧贴教学目标原则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因此复习课的练习必须紧贴教学目标。我们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有度,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复习课的练习题有难有易,就像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类型,以及学生的情况,围绕一个小主题精心筛选,然后串成一条线,为主题服务,可以是简单题,可以由易到难,也可以由一个难题而展开。因此,数学教师胸中要有无数题,并对每道题的结构了如指掌,落实到课上只有几道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复习课才不会迷失方向。

2. 少而精原则

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的质量,又要考虑练习的数量,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做到少而精。复习课练习的精选题非常重要,精选题可以是本册新授例题、学生作业常错题、本册单元测试经典题、历届期末试题经典或其他学习资料、好题剪切。

3.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能力原则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在练习中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查漏补缺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三、复习课练习的设计方法与要求

1. 增强复习课练习的趣味性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上的练习大都是学生已经见过和练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在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时,如果只是机械地安排一些课本上的题目给学生做,学生往往提不起精神,感到没有兴趣。那么怎样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问题情境,让练习显得生动有趣。机械地重复是任何人都会觉得枯燥乏味的,所以笔者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就想办法创设一些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把复习题一道一道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让他们去闯关、去游戏、去玩,以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复习。

(2)采取游戏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书上的复习题做,还要说用到哪些知识解题的。然后笔者采取做游戏的形式,写成一张张单个纸条,让学生抽到哪道题就做哪道,做对了还要指出用什么知识解决的,得到大家认可就将名字写在纸条后面,把纸条贴到教室里固定的一面墙上,这样每人都有自己的题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在复习课之前,笔者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用表格形式或大括号形成知识体系图,已经掌握的和没掌握的都制成体系图,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解决,再全体解决剩下的内容,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达到复习的目的。

2.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应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例如,笔者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时,为了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给学生制作了一个表格,学生通过填写这个表格,清楚地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练习的设计要有典型性

复习课的练习要具有知识的概括性,才能抓住知识理解的关键,突出揭示知识的特征。例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出示了三道练习题:

(1)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

(2)一正方体总棱长为1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公园南面要修一道长30m,厚20cm,高3m的围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00块,这道围墙一共用砖多少块?

这三道练习包括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总棱长、表面积、体积、容积,学生只要解决了这三道题,就能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点。

4. 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在一个班集体里有学优生,当然也有学困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例如,笔者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时,在第一题的设计中,让学生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只要把长、宽、高的数据直接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特别是学困生的信心。然后,在接下去的练习中逐渐地增加难度。这样既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了能力,又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5. 练习的设计要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不能只把学生当作学习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生动活泼、有思维的主体,教师应设计一些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不断探究新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例如:笔者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第六部分“布置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设计牛奶的箱子,既动脑又动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数学复习课的练习,在一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的质量,又要考虑练习的数量,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做到少而精。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误区, 并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对“练习设计”复习课的这个环节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练习设计,设计原则,方法与要求

参考文献

[1]洪湘江.小学数学单元整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广州教学研究

篇9: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一、体验数学的情趣

1.练习设计渗透人文性。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这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又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一道好的习题一般都能较好的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

2.练习设计融入趣味性。以往的习题,往往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呈现,学生觉得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产生了沉重感,紧张感,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让学生当法官,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科学家,设计操作实验题,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

二、感受数学价值

1.练习设计融入实际性。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需回归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之间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就可以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练习设计增强实践性。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应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布置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如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等;学习“认识钟表”后,可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

三、引领主动建构

1.练习设计注重基础性。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等反映出来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需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2.练习设计注重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设计练习不但要从教材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其具有针对性,而且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思维特征和知识水平。既不能过高,又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理解所及的程度。既设计突出重点和抓住难点的强化性练习,又要注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门的练习,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好数学的自信心。通常来说,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地方着重练,揭示本质变式练,关键部分集中练,沟通知识系统练,易混地方对比练,错题集中辨析练。

3.练习设计增强综合性。数学知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构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网络。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评价,再也不能局限于能否记住概念、公式和法则,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灵活应用。因此,设计的训练要为学生留有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主动进行建构。

4.练习设计注重开放性。近几年来,数学开放题和开放教学已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广泛实践,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有价值研究并形成了共识。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它具有条件不足或多余;没有确定的结论或结论不唯一;解题的策略、思路多种多样三个特点。开放题有利于改变学生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应用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的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练习,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练习机会,给学生的思维创设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散,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

篇10: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反思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设计本课时,我以学生独立练习为目的,对新授课做补充和延续。教学之初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分成两个对抗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同时又不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全课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对学生学习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

本课教学,我很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教学中也体现出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不够,合作意识不强,团队精神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

篇11:小学数学三年级《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基本训练

1、口算

49×3 840÷70 61×7 320÷80

120÷40 18×6 570÷30 65×5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8505÷17 8355÷83 8160÷34

9045÷45 7816÷26 8232÷56

三、综合训练

1、对比练习

2856 ÷28 3840 ÷16

8484 5760

5788 8485

2、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5 12

26)5330 54)5508

52 54

130 108

130 108

0 0

3、计算并验算。

8640÷36 4935÷47 8945÷85

1185÷29 9600÷32 3854÷82

4、文字题

(1)一个数乘63得7560,这个数是多少?

(2)9548是77的多少倍?

(3)除数是24,商7余11,被除数是多少?

四、提高练习

+7004÷34=300 (200- )×26=3640

五、课堂总结

上一篇:流动就业人员工伤保险下一篇:青海常青玉树不倒作文